小学新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父亲的叮嘱3.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的叮嘱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的叮嘱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以下内容:1.识记本文课文中的生字和短语。
2.理解本文的主旨。
3.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主旨。
2.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的父亲。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准确描述自己的父亲,生动形象。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1.课文欣赏及理解。
2.文字听力辨认。
3.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方式1.理解分析法。
2.归纳概括法。
3.观察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告诉学生们,这次课将学习一篇名为《父亲的叮嘱》的文章。
2.提问:“谁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都有怎样的叮嘱呢?”。
3.引导学生们在思考一会后,开始轮流发言。
第二步:课文欣赏及理解1.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大概浏览文章,思考文中主题是什么。
2.阅读后,开展课堂小讨论,引导学生们共同探讨。
第三步:文字听力辨认1.教师将生字逐一念出,让学生默写。
2.让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教师进行解释。
3.教师将一些课文中最重要的短语念出,让学生理解含义。
第四步:语言文字运用1.让学生们关注“叮嘱”二字,告诉他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父爱。
2.让学生们描述自己的爸爸,让他们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呈现。
第五步: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授课的内容,并且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课后作业1.将课文中的3个重点短语和3个生字写下来,并画出句中加强理解的标记。
2.作文题:写一篇“我的父亲”小学生作文300到500字,要求使用本课中的“父爱”相关描述词语。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父爱,通过《父亲的叮嘱》这篇文章,让孩子们了解到除了关心,还有很多方式来表达父爱。
同时,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家庭爱。
语文教案:父亲的叮嘱
语文教案:父亲的叮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父亲叮嘱的原因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从课文细节中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2)懂得珍惜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2. 教学难点:(1)理解父亲叮嘱的原因和意义。
(2)培养学生从课文细节中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说出父亲的叮嘱是什么。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 感悟父亲的关爱(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细节中,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回报父母的关爱。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父亲的叮嘱,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情景,展示父亲的教育意义。
2. 作文练习:以“父亲的叮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父亲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生字词抄写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课程资源1. 课文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的叮嘱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的叮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朗读、理解课文《父亲的叮嘱》。
(2)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感恩,珍惜生活中父母的爱。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学习策略:(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参加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理解课文《父亲的叮嘱》。
(2)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参加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前导入法、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访问: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如何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的。
(2)出示图片:“父亲的叮嘱”,请学生谈谈这张图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场景,引出新课《父亲的叮嘱》。
2.新课呈现(1)教师朗读全文,并带领学生理解。
语速适宜,情感真挚,读出文字的感情色彩和语音语调的感染力,以达到学生感受、理解和吸收。
(2)学生课内朗读,注意语调、节奏、声音等方面的表现。
3.学习策略(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话,进行阅读、理解并分析。
最后请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2)个人思考: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孩子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更加放心?”4.巩固提高(1)正确理解全文,逐条分析,加深阅读理解。
(2)小结课文主旨、内容和感受。
(3)情感体验、自我感悟、学习体会。
六、学生作业1.课后复述全文。
2.思考并回答问题:“父母的爱是什么?怎样才能回报父母的爱呢?”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去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同时也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去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提高了思考和表达能力。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父亲的叮嘱》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父亲的叮嘱》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父亲的叮嘱》。
本单元主要学习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叮嘱;2.掌握新词语和生字词的意思及用法;3.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课文主要内容:小明从父亲那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将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赢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新词个含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2.学生能够感知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并谈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气和毅力,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情感表达和主要内容;2.难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2.为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引入(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你的父母会给你什么样的建议?2.学生回答问题,讨论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3.展示图片:展示有关亲情的图片,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感性认识。
3.阅读(20分钟)1.教师针对具体内容进行逐段讲解,让学生帮助理解;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3.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以此促进阅读理解。
4.讨论交流(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分析并谈论课文中的人物和情感关系;2.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叮嘱和期望,以及孩子的成长过程;3.激发学生对父母关爱的深思和感谢之情。
5.巩固练习(20分钟)1.分发练习题目;2.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展示部分题目答案并进行讲解。
6.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2.鼓励学生写下与家人亲情相关的感想和体会;3.教师安排时长让学生给亲人写一封信表达感恩之情。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父亲的叮嘱 3
3.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
4.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轮廓审视和颜悦色面面相觑
(2)指名读词语,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
三、指导阅读,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问题。
(1)“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2)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叮嘱”的?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父亲的嘱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父亲叮嘱的认识的变化,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结尾句: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2.指名读读这句话,启发思考:“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不仅在画画,还在哪些地方?
3.讨论交流后,一起读读结尾的句子。
4.总结。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问题。随后出示课题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知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阅读课文对话部分4-----18节)
A.自己读读对话部分,找找划划“老师”的神态变化的语句。指名交流找到的语句。
B.小组内分角色朗读4----18节。注意读出老师和同学的语气变化。
C.指名分角色朗读,大家边听边找找课文中有几个省略号,再想想这几个省略号的含义。
3.全班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讨论拓展,总结全文。
(1)第一次出现:“我”在家养病时,父亲教“我”画素描。
沪教版语文四上《父亲的叮嘱》优质公开课课件
寂寞 素描
审视 不知好歹 教诲 半晌
在课文中找到父亲叮嘱“我”的内容。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 不要想当然。”
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默读课文2-19节,思考: “父亲的叮嘱”又出现了几次;
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画杨桃时 如实照画
2、老师教育同学们时
让我终身受用
是的,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画画的时候应该( ), ( )的时候也应该( )。
实事求是
摘录文中描写“笑”的词语。你还能再 写几个吗? 哈哈大笑 嘻嘻哈哈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傻笑 窃笑 苦笑 眉开眼笑 哄堂大笑 嬉皮笑脸 笑盈 盈……
破折号的作用: 1解释说明 2声音延长 3表示转折或递进
唯有那几个笑得最厉害的不知好歹,答道: “好——笑——” 声音延长 要不要按想像中的去画呢?这时,我想起了父亲 的叮嘱——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 怎样,不要想当然。 解释说明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 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 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 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 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 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 做事,这是从小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 我留下的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 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对“我”的习作,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 哈哈大笑 嘻嘻哈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父亲的叮嘱-沪教版
到高兴。
但是当他发现同学们全都误解了“我”,甚至还带着嘲笑的语气时,他的神情变得——严肃,由此他想到用大家坐在我的位置上观察杨桃的办法来教育他们。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大组汇报读,教师指导读出老师和同学的不同语气。
师小结:虽然是同一个杨桃,但由于观察的方向、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难怪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文中的老师对同学们的一番教育,是对作者事实求是作画的肯定,这使作者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再读父亲的叮嘱)这普通的话语里蕴藏着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它仅仅是指在画画上吗?(体会不仅是在作画上,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的叮嘱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的叮嘱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父亲对于子女的叮嘱和期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父亲的叮嘱,能够理解文中的意思。
2.掌握一些与父亲对话相关的词汇及句式。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父亲的叮嘱》。
2.教具:黑板、白板、教科书、教案。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同学们,父亲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人物,他们对我们有着很多的关心和期许。
那么,你们父亲对你们有哪些叮嘱呢?2.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进行分享。
步骤二:预习导入(10分钟)1.让学生打开教科书,找到本课课文《父亲的叮嘱》。
2.阅读课文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和主题。
3.学生猜测后,教师给予肯定回答,并与学生讨论主题。
步骤三:阅读课文(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段落的顺序阅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进行辅助指导。
3.教师逐段解释生词和难句,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语音纠正。
步骤四:课文理解(2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父亲对孩子提出了哪些叮嘱?请你们分组讨论并列出来。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给予肯定的回答和指导。
步骤五:情感教育(10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父亲对孩子的叮嘱意味着什么?叮嘱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展开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心。
步骤六: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父亲的叮嘱的重要性。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复述《父亲的叮嘱》这个故事,并谈谈你的感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父亲的叮嘱》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父亲对于子女的关心和期望。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孝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父亲的叮嘱》教案、教学设计
b.根据课文内容,简述父亲对孩子的叮嘱。
c.仿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的主旨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学会关爱家人、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父亲的叮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父亲的叮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认识并学会使用本课的生词、短语和成语。同时,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感受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的父亲是如何关爱孩子的?
b.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类似的叮嘱吗?请举例说明。
c.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学习《父亲的叮嘱》,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培养他们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同时,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珍惜友谊,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
2.价值观方面: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勇于担当,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叮嘱的含义,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父亲的叮嘱的含义、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理解父母的关爱和期望、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等,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写作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续写故事、写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父亲对儿子关爱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父亲是如何关爱儿子的。
提问学生:你们的父亲是如何关爱你们的?你们对父亲的关爱有什么感受?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3 父亲的叮嘱》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比赛观摩课件
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
然不仅在画画。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 说: 。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 。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 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 哪些体会、感受,从的这些体会、 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 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 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
小学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 《3 父亲的叮嘱》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比赛观摩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 “像五角星!”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象的模样吗?” “不……像。” “像什么?” “像……五角星。”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同学们 大家 吗?”“不……像。” “像什么?”“像……五角星。” 。 。
。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象的模样
。
想象说话
这一看, 一看,
;这一看,
;这
。
老师看了看我的习作,走到我旁边,俯下身 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走到教室中央, 高举起我的习作,和颜悦色地问: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
看着这一切,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 父亲的叮嘱。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 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说说句中的破折号有什 么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 (1)解释说明;(2)声音延长;(3)表示 转折或递进。
唯有那几个笑得最厉害的不知好歹,答道:“好—— 笑——” 要不要按想像中的去画呢?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的叮 嘱——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 当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
4.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轮廓审视和颜悦色面面相觑
(2)指名读词语,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
三、指导阅读,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问题。
(1)“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2)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叮嘱”的?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父亲的叮嘱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父亲叮嘱的认识的变化,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第一次出现:“我”在家养病时,父亲教“我”画素描。
找到答案后读读课文第一节。
(2)第二次出现:在课堂上画杨桃的时候,“我”想起了父亲的话。
(指导学生朗读第2、3节:请同学们揣摩一下作者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矛盾?注意读出作者当时的矛盾心情。)
(3)第三次出现:看着老师在教育几个同学,“我”又一次想起了父亲的话。
(指导阅读课文对话部分4-----18节)
A.自己读读对话部分,找找划划“老师”的神态变化的语句。指名交流找到的语句。
B.小组内分角色朗读4----18节。注意读出老师和同学的语气变化。
C.指名分角色朗读,大家边听边找找课文中有几个省略号,再想想这几个省略号的含义。
3.全班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讨论拓展,总结全文。
1.出示结尾句: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2.指名读读这句话,启发思考:“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不仅在画画,还在哪些地方?
3.讨论交流后,一起读读结尾的句子。
4.总结。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问题。随后出示课题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知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出示几张素描写生画:同学们,你知道这几幅画的绘画方法吗?理解“素描”、“写生”的意思。
2.出示课题。
今天的新课课题到底与“素描”、“写生”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边思考问题:
(1)“父亲的叮嘱”指的是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叮嘱“我”?
揭示全文两个主干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主旨。
三次“父亲的叮嘱”出现是全文重点理解的部分,因此抓住三次的“叮嘱”,再贯穿与朗读的指导,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
不同的语气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为了更好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此处强调朗读时的语气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