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动课设

合集下载

体育部青少年阶段运动训练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体育部青少年阶段运动训练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体育部青少年阶段运动训练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青少年阶段运动训练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本文档将为您详细介绍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以及训练内容。

一、课程设置我们的青少年阶段运动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大类: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

每个大类都有其特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

训练内容有:- 力量训练:举重、俯卧撑、深蹲等- 速度训练:短跑、折返跑等- 耐力训练:长跑、间歇性跑等- 柔韧性训练:瑜伽、拉伸等- 灵敏性训练:梯子训练、障碍物训练等2.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主要针对运动员所从事项目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训练。

根据不同项目,技术训练内容有所不同,例如:- 田径:跳远、投掷、跑步等技术- 篮球:运球、投篮、传球、防守等技术- 足球:传球、射门、控球、防守等技术3. 战术训练战术训练主要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训练内容有:- 团队战术:进攻、防守、转换等战术配合- 个人战术:突破、变速、假动作等4. 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竞技状态。

训练内容有:- 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 专注力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注意力- 模拟比赛:模拟真实比赛场景,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二、课时分配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水平和项目特点,我们将课时分配如下:- 体能训练:每周3课时- 技术训练:每周4课时- 战术训练:每周2课时- 心理素质训练:每周1课时三、训练内容详细介绍1. 体能训练每节体能训练课都会针对不同肌肉群进行力量训练,以保证运动员全身肌肉的发展均衡。

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训练将根据具体项目和运动员的水平进行调整。

2.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将根据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训练过程中,教练将一对一指导,确保运动员掌握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本文将介绍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从事运动训练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1. 课程概述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学习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掌握各种运动训练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作分析、运动技能训练、运动康复和运动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课程安排2.1 运动训练理论该课程涵盖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将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2 运动科学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运动训练领域相关的科学仪器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运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常用的运动训练辅助设备的使用。

2.3 运动训练方法该课程主要介绍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计划,并了解运动训练的周期化、负荷控制等原则。

2.4 运动康复学该课程主要介绍运动损伤的防治和康复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运动损伤的初步判断和处理,并学习常见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2.5 运动心理学该课程主要介绍运动中的心理因素对表现和训练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动中心理因素的调控方法。

2.6 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将接触到实际的运动训练环境和项目,并进行实际操作。

实践训练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和实习等形式。

3. 课程目标通过完成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具备扎实的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运动训练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动作分析和运动技能训练能力•具备运动康复和运动心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运动训练计划4. 总结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训练各个方面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运动训练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运动的乐趣体育课程设计

运动的乐趣体育课程设计

运动的乐趣体育课程设计针对运动的乐趣体育课程的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设定目标和计划设定目标是实现任何项目或活动的关键。

在设计本体育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你所需要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到的是什么。

这也会帮助你制定计划,因为你需要确保覆盖了所有目标。

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便你可以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

当然,本体育课程也需要考虑授课时间的长短。

二、搭建设备和设施在制定运动计划之前,我们需要考虑课程所需的场地和设施。

你需要确保场地和设施的安全,并获得足够的许可才能使用。

三、多元化的运动项目和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本体育课程的乐趣,运动项目和活动的多样性很重要。

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键盘乒乓球、网球、游泳、蹦床、滑板等。

此外,在课堂上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和挑战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五子棋、土地交换游戏等。

四、以真正的乐趣宗旨,帮助推动学生们的动力虽然健身可以让学生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但如果缺乏热情或体育运动中有过多的压力,那么它对他们的影响将不会那么显著。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了解享受运动的积极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以推动学生们的动力。

五、确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现在你有了目标、计划、场地、设施和多元化的项目。

接下来就是时间表,这可以帮助你遵循计划并确保到课程的每一个目标都得到了实现。

而且,在实施计划之前,你可以考虑不同活动之间的时间安排以保持多样性,例如:改变运动项目、游戏和挑战的顺序等。

六、有效地评估最后,是评估本体育课程的效果。

你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并有意的进行修改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采集数据以便之后评估课程效果。

让学生乐趣体验运动课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个过程可以得到很大的满足。

通过制定目标、多样化的运动、建立良好的计划和时间表、并有效地评估,在保证学生们的乐趣的同时也可以使课程更有意义。

体育运动的魅力:体育教育课程设计

体育运动的魅力:体育教育课程设计

体育运动的魅力:体育教育课程设计引言体育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机能,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等各种价值观念。

为了将体育运动的魅力发挥到最大程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体育教育课程。

体育运动的魅力锻炼身体素质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能够锻炼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等。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使人保持健康,降低患病风险,还能够帮助人们塑造健美的身体形态。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许多体育运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足球、篮球等。

通过团队合作,参与者将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信任,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适用,是培养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良好途径。

培养竞争意识体育运动常常涉及竞争,参与者可以学习如何面对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冷静、灵活和决断。

这些竞争意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来取得成功。

培养毅力和坚持不懈参与体育运动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体育运动教会人们如何面对逆境,如何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

这种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在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个性化教学每个人的体育运动喜好和能力都不尽相同,一个有效的体育教育课程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体育运动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元化运动项目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应该涉及多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外,还可以引入一些非传统的体育运动,如攀岩、皮划艇和曲棍球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探索潜在人才体育教育课程应该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潜在人才的机会。

体育课增加项目方案

体育课增加项目方案

体育课增加项目方案引言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技能力。

然而,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挑战性。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全面的体育课增加项目方案,丰富体育课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增加运动类项目学校可以增加一些传统和新兴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滑板、攀岩等。

这些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还能够增加他们对不同体育项目的了解和兴趣。

二、引入极限运动极限运动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如冲浪、滑雪、跳伞等。

这些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决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体育课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增加一些团队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四、提供身心放松的项目除了具有竞技性的项目外,体育课还应该提供一些身心放松的项目,如瑜伽、太极拳等。

这些项目可以舒缓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增强学习效果。

五、增设健身训练健身训练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为体育课增加健身训练项目,如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六、增设球类运动球类运动是体育课程中非常受欢迎和传统的项目。

学校应该增设更多的球类运动,如网球、高尔夫、壁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并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七、增加户外探险户外探险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挑战极限的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徒步、露营、探险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锻炼体能,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八、增设文化体育项目体育课除了注重身体锻炼,还应该关注文化体育项目。

学校可以增加一些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健身舞蹈等,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九、注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体育课可以增加一些心理健康项目,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有关运动的主题课程设计

有关运动的主题课程设计

有关运动的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有关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并与实际运动场景相结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方程和公式,并能够应用于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和解决运动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如图表、方程等,进行运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与他人共同探讨运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对运动现象产生兴趣,并主动探索其背后的原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运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理解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学生能够培养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面对运动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运动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运动的基本概念:- 速度的定义、计算及单位- 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及单位- 力的作用及其对运动的影响2. 运动方程和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 实践操作与探究:- 设计简单的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运动数据- 利用图表、方程等方法分析运动数据- 探究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运动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介绍相关计算方法和单位第二课时:运动方程和公式-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引导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课时:实践操作与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运动数据-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运动数据- 探讨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课本中关于运动的知识点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运动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024年运动训练课程设计原则

2024年运动训练课程设计原则

2024年运动训练课程设计原则目标
- 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
-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
- 预防运动伤害,保护运动员的健康
- 培养运动员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设计原则
1. 个性化培训: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质和训练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潜力。

2. 渐进式训练:采用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的方法,确保运动员逐步适应并提高训练水平,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伤害和疲劳。

3. 综合性训练:综合考虑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4. 技术训练:注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建立扎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有效反馈:及时给予运动员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改进技术,并激励他们保持积极的训练态度。

6. 多样化训练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和器械,增加训
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7. 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团队训练和合作项目提
高运动员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8. 休息与恢复: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确保运动员有足够
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引发的伤害和疲劳。

9. 维护健康: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和卫生,加强对运动员的健
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运动相关的健康问题。

10. 继续学习:定期更新教练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掌握最
新的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优质的训练指导。

以上是2024年运动训练课程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工作。

体育课程设置方案

体育课程设置方案

体育课程设置方案引言:体育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全面、有趣且有效的体育课程设置方案,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身体运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和促进个人发展。

通过相应的体育活动,学生应该能够发展自己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多种体育项目,如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还应包括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如太极拳和健身操等,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三、难易程度的分层安排体育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安排。

对于年龄较小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轻松简单的运动项目,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兴趣。

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四、灵活性的保障体育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既能满足他们对体育的需求,又能培养他们的专长。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执行,也应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应该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则,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运动训练。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他们的运动智慧。

六、积极的竞争和合作环境体育课程应提供积极的竞争和合作环境,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可以参加体育比赛,既能锻炼自己的技能,又能体验竞争的乐趣。

此外,合作性的体育活动,如集体项目,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七、器材和场地的保障体育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器材和适合的场地。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社区场地或者参加专业的体育场馆来进行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

八、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指导体育课程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

体育课教案和课程设计

体育课教案和课程设计

体育课教案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2. 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本节课重点运动项目的技巧和策略,如跑步、跳远等;3. 学生能了解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运动技能,如速度、力量、柔韧性等;2. 学生能在团队活动中展现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提高运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积极的体育态度,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2.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弘扬正能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体育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态度和团队精神。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 运动生理学基础:介绍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如心血管、呼吸等;- 运动营养学:讲解运动与营养的关系,如何合理搭配饮食;- 体育文化: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历史和现状,弘扬体育精神。

2. 技能训练:- 跑步技巧: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起跑、冲刺等;- 跳远技巧:掌握助跑、起跳、落地等动作要领;- 团队项目:篮球、足球等,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3. 实践活动:- 个人竞技:举行跑步、跳远等比赛,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团队竞技:组织篮球、足球等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运动生理学基础,跑步技巧训练;第二周:运动营养学,跳远技巧训练;第三周:体育文化,团队项目训练;第四周:实践活动,包括个人竞技、团队竞技和自我评价。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课程设计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课程设计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

2. 学生能描述至少三种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并了解它们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3. 学生能解释如何通过科学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独立或在小组中完成适合自己身心发展水平的运动。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自我监测运动强度和身体状况,能够调整锻炼计划以适应个人需求。

3.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技巧,提高运动表现,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对自身身心健康的责任感。

2.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展自信、坚持和合作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学生理解运动精神,尊重规则,公平竞争,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多样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主动参与,同时兼顾个体差异。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应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个体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以及安全教育与运动技能传授并重,旨在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讲解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引用课本中关于体质、健康和心理的相关章节,强调运动对心肺功能、骨骼密度、新陈代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课本章节:《体育锻炼与青少年成长》2. 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介绍跑步、游泳、球类等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结合课本中的运动技巧和训练方法,分析各项运动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

- 课本章节:《运动技巧与训练方法》3. 运动生理与保健:讲解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如何科学调整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以及运动后的恢复方法。

- 课本章节:《运动生理与保健知识》4. 锻炼计划的制定: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包括运动项目、频率、时间和强度等,引用课本中关于锻炼计划的相关内容。

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引言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知识点讲解、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期为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设置体育课程设置丰富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器械操:通过器械操的研究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提高身体素质。

2. 运动技能:包括各种基本运动技巧的研究,如跳绳、游泳、羽毛球等,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兴趣。

3. 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球类游戏、田径运动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4. 户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郊游等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增强体魄和体验能力。

以上内容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知识点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体育课的知识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的定义、分类、规律等,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技术:介绍运动技能的基本要领、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技能。

3. 器械知识:讲解器械的种类、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使用器械时的安全性。

4. 受伤处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受伤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要领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实践活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种运动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训练:包括基础性的运动技巧训练、训练方法和计划的制定,以及比赛前的集训等,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2. 比赛与展示: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3. 体育项目体验:组织学生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如攀岩、射箭等,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兴趣。

学生体育与运动训练课程设置方案

学生体育与运动训练课程设置方案

学生体育与运动训练课程设置方案引言:体育与运动训练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运动兴趣,学校需要设计合理的体育与运动训练课程。

本文将就学生体育与运动训练课程的设置方案进行讨论。

1. 学生体育与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体育与运动训练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体育与运动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勇气。

2. 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参与。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3. 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学生体育与运动训练课程的目标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提高体能水平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广泛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学校应该广泛组织体育竞技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意识。

比如举办校内运动会、学校代表队选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5. 引进专业教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学校可以引进专业教练来指导学生的体育与运动训练。

专业教练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竞技水平。

6. 深化体育课程的内涵体育课程应该不仅仅注重技术训练,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意识、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体育课程中引入更多的素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 关注体育器材的更新与维护学校应该及时更新体育器材,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设施条件下进行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体育器材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安全使用。

8. 开发多样化的运动场地学校应该开发多样化的运动场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设置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9. 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与社区的联系。

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与不同年龄段人群接触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交经验。

体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体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体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体育课程设置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2. 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4. 健身性: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 综合性: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7.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哑铃运动课程设计

哑铃运动课程设计

哑铃运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哑铃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哑铃运动的相关术语。

2. 学生能掌握哑铃运动的正确姿势和基本动作,了解其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哑铃运动对肌肉锻炼的效果,认识到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哑铃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 学生能在哑铃训练中,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运动强度,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哑铃运动知识,进行自我锻炼和团队协作锻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哑铃运动,培养勇敢、自信、坚持的良好品质。

2. 学生在哑铃训练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哑铃运动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哑铃运动概述:介绍哑铃运动的发展历程、分类及锻炼效果,使学生了解哑铃运动的基本知识。

教材章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力量素质训练”。

2. 哑铃基本动作:学习哑铃弯举、哑铃卧推、哑铃深蹲等动作,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

教材章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力量训练方法”。

3. 哑铃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能水平,制定合适的哑铃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教材章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运动计划制定”。

4. 哑铃运动安全与保护:讲解哑铃运动中的安全常识,预防运动损伤,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材章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运动安全与保护”。

5. 哑铃运动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协作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美国初中体育课程设计

美国初中体育课程设计

美国初中体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巧,如篮球、足球、田径等,并了解各项运动的基本规则。

2. 学生能够了解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安全运动的常识,预防运动损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巧,提高运动水平。

2. 学生能够在团队运动中展现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制定并实施个人运动计划,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2. 学生能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学生能够尊重对手和队友,展现公平竞争、团结互助的体育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体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技巧:篮球、足球、田径等基本技巧,包括传球、投篮、射门、短跑、跳远等。

- 教材章节:篮球(第三章)、足球(第四章)、田径(第五章)- 进度安排:每项运动技巧分配2课时,共计6课时。

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介绍运动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骨骼密度等方面的影响。

- 教材章节: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进度安排:2课时3. 安全运动与损伤预防:教授正确的热身方法、运动器材使用规范及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 教材章节:运动安全(第七章)- 进度安排:2课时4. 团队合作与沟通:通过团队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教材章节:团队合作与沟通(第八章)- 进度安排:2课时5. 个人运动计划制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有关运动的主题课程设计

有关运动的主题课程设计

有关运动的主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的基本技巧。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锻炼和运动计划的设计,以及能够对运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体育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运动的科学原理,认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掌握至少一种运动项目的技能。

同时,学生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基础、运动项目技巧教学、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计划设计与实施等。

其中,运动生理学基础部分包括运动对心脏、肺活量、骨骼等身体机能的影响;运动项目技巧教学部分将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常见运动项目进行技巧讲解和实操训练;运动营养与健康部分将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运动计划设计与实施部分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或他人设计一份科学、可行的运动计划,并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对于运动生理学基础部分,将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运动项目技巧教学部分,将采用示范法和练习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动技巧;对于运动营养与健康部分,将采用讨论法和实验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验证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对于运动计划设计与实施部分,将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运动生理学、运动项目技巧、运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多媒体资料将包含图片、视频等丰富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技巧和理论概念;实验设备将用于开展运动营养和运动生理学方面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步履马课程设计

步履马课程设计

步履马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步履马运动的了解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课程目标:
1.了解步履马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2.掌握步履马运动的基本技能和动作要领。

3.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
1.步履马运动的介绍和基本知识。

2.步履马运动的基本技能和动作要领。

3.步履马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4.步履马运动的练习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步履马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步履马运动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3.实践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步履马运动,提高其身体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成绩,评价其对步履马运动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2.通过观察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评价其对步履马运动的兴趣和热情程度。

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班级体育运动课程规划

班级体育运动课程规划

班级体育运动课程规划一、引言体育运动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班级体育运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班级体育运动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体质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

二、确定课程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班级体育运动课程的目标。

不同年级和学生群体的体育运动目标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体能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

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对于中学生,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竞技水平。

三、全面参与运动项目班级体育运动课程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参与。

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如排球、足球、篮球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

通过多种运动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四、安排适当的课程时间为了保证班级体育运动课程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体育运动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将班级体育运动课程安排在周末或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运动并充分发挥能力。

五、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对于班级体育运动课程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制定一份周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堂课的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科学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班级体育运动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运动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团体比赛和集体训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团队整体的竞技水平和凝聚力。

七、关注个性化需求在班级体育运动课程的规划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给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权。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体育潜能。

八、加强体育知识教育班级体育运动课程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体育知识的教育。

我们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体育知识的讲解,如运动规则、体育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分区所的遥测数据采集系统班级:电气083班姓名:李金环学号: 200809223指导教师:田铭兴设计时间:2012年3月10日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说明远动系统是指对广阔地区的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系统,它包括对必需的过程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显示、执行等全部的设备与功能。

牵引供电系统中使用的SCADA系统主要监控牵引供电系统沿线各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的设备运行状态,完成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及调度管理。

牵引供电系统SCADA系统调度中心与牵引供电系统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中的被控站联系起来,一侧称为调度端,另一侧称为执行端,对其站实现远程监控的站称为监控站或主站,而受主站监控的站称为被控站或子站。

在被控站内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称为远动终端(RTU)。

对电流、电压和功率变量,通常利用电流或电压互感器和变送器把要测量的交流强电信号变成0~5V或0~10mA的直流信号后送入远动装置,也可以把实测的交流信号变换成幅值较小的交流信号后,由远动装置直接对其进行交流采样。

本课程设计就是要完成对开闭所的遥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1) 计算机绘制被控站(RTU端:变电所或开闭所或分区亭)通用系统结构框图。

绘出各种数据点的采集通道(如: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脉冲累计量输入),控制输出通道(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出、脉宽调制输出),网络通信通道的示意图。

(2) 设计一个具体的MCS-51单片机数据采集最小系统(模拟量输入数据,路数为16路,A/D转换为12位),模拟量输入数据类型为经过变送器;用标准图纸,手工绘制(或专用软件Proteus等),具体到芯片管脚的连线。

(3) 选用问答式传输规约,结合题目实际,以部分采集数据为例,编写上传调度中心的遥测数据报文的帧结构;主站地址(一般取00H)和子站地址(一般取01H-0FEH)。

(4) 计算机绘制相应的遥测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编写遥测数据采集程序。

2 硬件设计2.1 各开关元件及数据采集点编号2.1.1 各开关元件编号在变电所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遥测的主要对象为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对各电压、电流互感器进行适当的编号。

各开关元件编号如图2.1所示。

图2.1 采用双T结线的单线三相牵引变电所2.1.2 数据采集点定义线路中牵引侧的电压互感器,用来测上下行线路中牵引侧的电压值。

具体数据采集点定义如表2.1所示。

表2.1 采集节点的编号TV1 TV2 T3 T4 TA1 TA2 TA3 TA4 00H 01H 02H 03H 04H 05H 06H 07H2.2 被控站通用系统结构2.2.1 数据采集通道遥测信息是表征系统运行状况的连续变化量,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种,不管是电量还是非电量最终都要转化为弱电直流模拟信号,经A/D转换电路后转换成一组二进制代码。

这组二进制代码与转换的模拟量之间构成线性一一对应关系,则遥测数据采集系统配置的基本模式如下图2.2所示。

图2.2 遥测数据采集系统配置的基本模式2.2.2 控制输出通道主机将运算结果通过并行输出端口输出二进制数据,再经A/D转换器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后驱动执行机构,以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具体如图2.3所示。

图2.3 模拟量输出通道2.2.3 网络通信信道数字通信系统是指在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是二进制或多进制数字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调制之前要经过两次编码,相应地,在接收解调后也要经过两次译码。

图2.4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框图。

在该图中,信源发出的是模拟信号,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适宜在数字系统中的传输。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另一种是增量调制(ΔM)。

信道编码是对信源的二次编码,其目的是在于提高数字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实现方法是将信源编码器输出的数字序列人为地按照某种规则加入一些多余码元作为差错控制用的监督码,使得收端能发现错误或自动纠正差错。

信道译码器则主要进行检错与纠错。

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控键控PSK、相对相移键控DPSK。

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易于保密、灵活性高、易于与各种终端设备接口等特点,已成为当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图2.4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2.3MCS-51单片机(数据采集或输出)最小系统2.3.1 原理框图遥测数据采集单片机系统原理图如图2.5所示。

图2.5 单片机原理图2.3.2 系统电路图电路连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八路模拟信号通道选择,二是A/D转换完成后转换数据的传送。

(1) 八路模拟信号通道选择A、B、C分别接地址锁存器提供的低三位地址,只要把三位地址写入0808中的地址锁存器,就实现了模拟通道的选择。

对系统来说,地址锁存器是一个输出口,为了把三位地址写入,还要提供口地址。

图2.6中使用的是线选法,口地址由P2.7确定。

同时以WR作为选通信号。

从图中可以看到,把ALE信号与START信号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在信号的前沿写入地址信号,紧接着在其后沿就启动转换。

按图中连接方式,WR和P2.7控制0808的地址锁存和转换启动。

由于ALE和START连在一起,因此0808在锁存通道地址的同时,启动并进行A/D转换。

在读取转换结果时,由RD和P2.7经一级或非门形成正脉冲作为OE信号,用以打开三态输出锁存器。

(2) 转换数据的传送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

为此可采用下述三种方式。

①定时传送方式对于一种A/D转换其来说,转换时间作为一项技术指标是已知和固定的。

例如ADC0809转换时间为128μs,相当于6MHz的MCS-51单片机共64个机器周期。

可据此设计一个延时子程序,A/D转换启动后即调用此子程序,延迟时间一到,转换肯定已经完成了,接着就可进行数据传送。

②查询方式A/D转换芯片由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例如ADC0809的EOC端。

因此可以用查询方式,测试EOC的状态,即可确定转换是否完成,并接着进行数据传送。

③中断方式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不管使用上述那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

首先送机接受。

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接线图如图2.6所示。

图2.6 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接线图3 程序设计3.1 数据报文帧结构3.1.1 传输规约当远动信息的传输采用循环传输模式时,信息传输的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各种约定,应遵照部颁的循环式传输规约,也称为循环式远动规约。

按1991年11月部颁的循环式传输规约DL451-1991要求,远动信息的帧结构见图3.1。

每帧远动信息都以同步字开头,并有控制字,除少数帧外均应有信息字。

信息字的数量依实际需要设定,因此帧的长度是可变的。

但同步字、控制字和信息字都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字长不变。

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1信息字2··· ···信息字n图3.1 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帧结构同步字标明一帧的开始,它取固定的48位二进制数。

为了保证同步字在通道中的传送顺序为三组EB90H(1110101110010000),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为三组D709H(1101011100001001)。

控制字由6个字节组成,它们是控制字节、帧类别、信息字数n、源站址、目的站址和校验码字节,见图3.2。

控制字节帧类别信息字数n源站址目的站址校验码图3.2 控制字的组成控制字节定义了信息帧的组成方式、形式和结构,其组成如图3.3所示。

E L S D0001图3.3 控制字节的组成E:扩展位当E=0时使用表3-1定义的帧类别;当E=1时帧类别可另行定义,以便扩展功能。

L:帧长定义位当L=0时表示本帧信息字数n为0,即本帧没有信息字;当L=1时表示本帧有信息字。

S:源站址定义位。

D:目的站址定义位。

S与D在上行及下行信息中的定义说明:在上行信息中,S=1表示控制字中源站址有内容,源站址字节表示信息始发站的站号,即子站站号;D=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目的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

在下行信息中,S=1表示控制字中源站址有内容,源站址字节表示信息始发站的站号,即主站站号;D=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目的站址字节代表子站站号;D =0表示目的站址字节内容为FFH,即代表广播命令,所有站同时接收并执行此命令。

控制字节低四位为保留部分,一般设为0001b,ISA保护帧控制字节低四位为0010b,系统帧控制字节低四位为0011b。

每个信息字有由6个字节组成,见图3.4。

其中第一个字节是功能码字节,第2~5字节是信息数据字节,第6字节是校验码字节。

功能码信息数据校验码图3.4 信息字结构3.1.2 主站和子站地址在本设计中,主站地址取00H,子站地址取01H。

3.1.3 CDT帧结构编码在远动装置中,用一个A/D转换器对多路输入的直流模拟电压,分时地进行迷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

由于采用一个A/D转换器,因此各个输入量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变成统一量程的直流模拟电压,A/D转换结果的数字量只代表其输入模拟量的电压的大小,而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实际值,在远动装置中,用一个A/D转换器对多路输入的直流模拟电压,在远动装置中,用一个A/D转换器对多路输入的直流模拟电压,分时地进行迷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

由于采用一个A/D转换器,因此各个输入量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变成统一量程的直流模拟电压,A/D转换结果的数字量只代表其输入模拟量的电压的大小,而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实际值,要想求得实际值就必须进行标度变换。

分时地进行迷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

由于采用一个A/D转换器,因此各个输入量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变成统一量程的直流模拟电压,A/D转换结果的数字量只代表其输入模拟量的电压的大小,而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实际值,要想求得实际值就必须进行标度变换。

统一量程的直流模拟电压,A/D转换结果的数字量只代表其输入模拟量的电压的大小,而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实际值,要想求得实际值就必须进行标度变换。

设TV1到TV4采集的电压为27.5kV,则对其编码过程如下:本设计采用的是12位A/D1674转换器。

单极性0-10V ,TV1到TV4额定电压为27.5kV ,设最高电压为29kV ,根据标度变换27.5kV 所对应的输入量A 如下:A 5.271029=求得A=9.5VDFFF =5.910求得D=F32H ,和仿真结果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