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

合集下载

实验六薄层色谱分离偶氮染料

实验六薄层色谱分离偶氮染料

实验六薄层色谱分离偶氮染料一、实验目的:⑴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⑵掌握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见本章2.5.2三、仪器与药品⑴仪器玻璃片(可用显微镜载玻片)毛细管层析缸(可用带塞的锥形瓶)⑵药品A.1%偶氮苯的四氯化碳溶液B.0.01%对二甲基偶氮苯的四氯化碳溶液C.A与B的混合液四氯化碳氯仿四、操作步骤:⑴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制备的好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薄层应尽可能牢固[1]、均匀、厚度以0.25-1mm为宜。

铺层方法有平铺法和倾注法。

本实验采用倾注法:称取1.5g硅胶G[2]于50小烧杯中,加入约3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注意不要剧烈搅拌,以防将气泡带入匀浆,影响薄层质量)。

然后迅速将匀浆倾注在两块洗净、晾干的载玻片上。

用食指和拇指拿住玻片两端,前後左右轻轻摇晃,使流动的匀浆均匀地铺在玻璃片上,且表面光洁平整。

晾干后放入烘箱加热活化,调节烘箱缓缓升温至110℃恒温半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⑵点样在离薄层板1.5cm处,用铅笔轻轻画出一条直线,在一块板上点A和C,另一块板上点B和C。

点样时应选择管口平齐的玻璃毛细管,吸取少量样品液体,轻轻接触薄层板。

如果一次点样不够,可等溶剂挥发后再点数次,但控制样品点的扩散直径不超过3mm。

⑶展开以3:2的四氯化碳、氯仿混合液为展开剂[3],倒入层析缸内(液层厚度0.5mm)。

将点好样品的两块薄层板放入缸内,点样一端在下(注意样品点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

盖好缸盖,此时展开剂沿着薄层板上升,当展开剂前沿上升到距顶端1cm左右时取出薄层板。

尽快用铅笔标出前沿位置。

晾干。

本实验所用样品本身有颜色,故无需显色。

⑷R f值的计算量出从原点到展开剂前沿以及到各色斑中心的距离。

按2.5.2的公式计算R f值,并鉴别各色斑属于何种物质。

五、附注[1]要得到粘结较牢的薄层板,玻片一定要洗干净,一般先用肥皂洗净,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必要时用酒精擦洗,洗净后只拿切面。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态或液固两相上的分配行为而进行的色谱分析方法。

它主要用于快速检测物质的分离纯化、成分分析和化学反应进程监测等方面。

下面是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 检查所使用的薄层色谱板,确保其没有破损或污染。

- 准备合适的展开室和展开剂,一般常用的展开剂有:正己烷/乙酸乙酯(4:1)、己烷/醋酸乙酯(3:1)等。

- 预先准备好试样和标准品溶液,并标记清楚。

2. 样品的准备:-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试样溶剂将需要进行分析的样品溶解。

确保试样之间的溶解度保持一致。

- 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如提取、浓缩或分离纯化等。

3. 样品的上样:- 在薄层色谱板的底端绘制一条基线,用铅笔或者铅笔描红的方式标记。

- 在基线上标记好样品的位置,并用微量注射器或者吸嘴均匀地将样品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一般上样量控制在1-5微升之间。

4. 开展过程:- 将涂有样品的薄层色谱板放入展开室中,注意不要让样品滴过基线。

- 加入展开剂混合溶液至展开室中,确保液位超过薄层色谱板的底端。

展开室的盖子上开一个小缝隙,以防止气体积聚。

5. 色谱板的检测:- 根据需要,可以将薄层色谱板放在紫外灯下照射,观察化合物的荧光情况。

- 可以将薄层色谱板放在显色剂的气氛中,显色剂可以是碘酒、鲭鱼抽提液等。

注意控制显色时间和显色剂的浓度。

6. 结果分析:- 在色谱板上观察到的斑点(Spot)数量、颜色和位置可以提供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情况。

- 对照标准品进行比对,根据斑点的颜色、距离和形状,可以确定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7. 记录和报告:-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中,包括样品的标记、色谱展开室的条件、显色剂的使用和结果的观察等。

- 根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附上所使用的薄层色谱板的照片。

总结: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样品的准备、样品的上样、开展过程、色谱板的检测、结果分析、记录和报告等步骤。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天然产物的检测、纯化和鉴定。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TLC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基底材料的薄层色谱板。

•检测溶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有乙醚、醋酸乙酯、甲醇、正己烷等。

•样品: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

•试剂:例如显色剂、定位剂等。

•色谱槽:用于放置色谱板的槽状容器。

•喷雾开发箱:用于显色和可视化样品。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检查薄层色谱板是否完整,如有损坏需更换。

2.在色谱板上使用铅笔标记出样品和参比物的位置。

3.2 样品处理1.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并将其过滤以去除杂质。

2.如需测定混合物中的成分,可先进行分离提取。

3.3 上样1.使用微量锥或玻璃管在标记位置上均匀地涂抹样品。

2.上样后务必避免接触色谱板其他区域。

3.4 开发1.将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当的检测溶剂。

注意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溶解性来确定。

2.等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度,将色谱板取出并迅速标记并扫描涂点位置。

3.5 显色和观察1.将色谱板放入喷雾开发箱中,并加入适当的显色剂。

2.等待显色剂完全插入后,将色谱板取出并进行观察。

3.6 数据处理1.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Rf值。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需要绘制色谱图。

4. 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化学品和有机溶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溅入眼睛或与皮肤接触。

2.所有操作需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注意操作时避免产生火源,如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4.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薄层色谱层析操作步骤,涵盖了样品准备、上样、开发、显色和观察、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

通过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果。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

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

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

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

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

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

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

实验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实验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实验六薄层层析及柱层析实验目的1.了解偶氮苯的光学异构反应,加深对光化学反应的理解。

2.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薄层层析分离顺、反式偶氮苯。

3.了解柱层析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初步掌握层析柱装填和洗脱的操作方法4.采用柱层析分离反式偶氮苯及靛红的混合物实验原理偶氮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偶氮化合物,众多偶氮染料的母体结构。

含有两个苯基分别及偶氮基–N=N–两端相连的结构。

偶氮苯有毒,易燃。

偶氮苯有顺(Z)-反(E)-异构体。

反式为橙红色棱形晶体,蒸气为深红色,溶于乙醇、乙醚、醋酸和水。

反式的热力学性质稳定。

当溶于乙醇的偶氮苯用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时,顺式的比例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形成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

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是很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

顺式为橙红色片状晶体,不稳定,在加热或可见光照射下能够变成反式。

色谱方法是通过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的不同而将物质分离开。

待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强度不同,及流动相一起移动的速度也不同,因此被分离开。

薄层色谱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薄层色谱板中的固定相中的微孔结构使得溶剂在毛细管作用下能够沿着色谱板向上移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解附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最终在固定相薄层析上分离。

TLC除了用于分离外,还可以通过及已知结构的的化合物比对,鉴定少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它也是柱色谱寻求最佳展开剂的手段。

上图中红色化合物的R f等于竖直红线的长度除以竖直蓝线的长度。

柱层析也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在一根玻璃“分离柱”中进行。

管中装上适当的粉末作为国定相。

待分离或纯化物质的溶液(流动相)在重力作用下流经吸附剂时,不同物质对溶剂和吸附剂的亲和力不同,因而被吸附的程度不同,从而以不同速度流动,使化合物得以分离。

靛红及偶氮苯在极性上具有较大差异,从而可以使用极性适中的展开剂,通过柱层析将二者分离。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以及对色谱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 实验仪器,薄层色谱仪、注射器、展开皿等。

2. 实验试剂,甲醇、乙酸乙酯、硅胶G薄层板、色谱柱。

三、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是一种以吸附作用为基础的色谱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

当混合物在薄层板上进行展开时,不同成分会因为与吸附剂的亲和力不同而在薄层板上形成不同的斑点,从而实现分离。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薄层板,在薄层板上均匀涂抹一层薄层吸附剂。

2.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得到样品溶液。

3. 样品上板,用吸附剂涂抹的薄层板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滴于薄层板的起点处。

4. 色谱条件,将上板后的薄层板放入色谱槽中,加入适量的色谱溶剂,待色谱溶剂上升至薄层板顶端后取出晾干。

5. 显色观察,将晾干后的薄层板放入显色槽中,观察化合物的斑点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并通过对斑点的形状、颜色和位置进行分析,确定了各个化合物的Rf值。

进一步对比标准品的Rf值,我们成功地鉴定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薄层色谱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能。

同时,也对色谱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七、实验心得。

薄层色谱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色谱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以上就是本次薄层色谱实验的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分析和有机化学实验的技术,它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和检测化合物。

下面是薄层色谱实验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准备薄层板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或铝箔薄层板。

将薄层板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片段,通常大小为2-3厘米宽和5-10厘米长。

用铅笔在薄层板的底部标记样品的位置。

第二步:准备样品溶液将待分析的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使得该溶液浓度适中,通常在0.1-1 mg/mL之间。

保持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三步:在薄层板上涂样品将薄层板放在水平表面上,使用毛细管或自动样品施加器,在薄层板的标记位置上点涂样品溶液。

每个样品点涂后,将薄层板放置在通风橱中使其完全干燥。

第四步:开展色谱分离将薄层板立即放入色谱槽中,加入色谱溶剂至约0.5-1 cm深度,使其刚好覆盖薄层板的底部。

将色谱槽密封,让样品在色谱槽内展开并分离。

第五步:显色和检测将色谱槽取出,让其干燥。

然后,将色谱板放入显色脱色槽中。

常用的显色剂有碘化钴、碘化钠和其他发色显色剂。

待显色剂被吸收后,取出薄层板,用吹风机快速干燥。

第六步:分析和计算结果用扫描仪或肉眼观察并记录薄层板上每个化合物斑点的颜色和Rf值(裂点位置的移动与色谱溶剂前端移动的比值)。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Rf值,确定测试样品中化合物的身份。

第七步:数据分析和结果根据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绘制色谱图或使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展示和解释。

补充提示:-定量测定:可以通过测量化合物斑点的面积或浓度来定量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

-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接触有毒或刺激性物质。

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实验优化: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实验需要,可以调整薄层色谱实验的条件,如改变色谱溶剂的组成、改变显色剂的类型和浓度等,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薄层色谱(TCL)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二、实验原理1、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

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f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d 2d1d1,R fd2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几到几十ug,甚至0.01ug)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脱尾现象,为纯物质)3、主要操作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的活化;薄层板色谱展开;薄层色谱显色与分析。

四、薄层色谱操作技巧1、手工自制板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柱层析实验报告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薄层色谱层析

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利用薄层色谱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规范操作;2、掌握比移值的计算方法;3、了解比移值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层析的基本原理: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互不相溶的两相组成,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相。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合力、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最终彼此分开。

层析分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依其所采用的薄层材料性质和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排阻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铺成薄层,将样品以毛细管点在原点处,用移动的展开剂将溶质解吸,解吸出来的溶质随着展开剂向前移动,遇到新的吸附剂,溶质又会被吸附,新到的展开剂又会将其解吸,经过多次的解吸-吸附-解吸的过程,溶质就会随着展开剂移动。

吸附力强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力弱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快,这样不同的组分在薄层板上就得以分离。

一个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与展开剂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比移值Rf三、主要试剂和材料蒽(A)、芴酮(B)、香草醛(C)及其混合物(D);薄层层析硅胶G;薄玻璃板;环己烷:乙酸乙酯(5:1或6:1);0.5%羧甲基纤维钠(CMC-Na)水溶液;毛细管(内径小于1mm)CHOOOCH3OHA 蒽B 芴酮C 香草醛四、实验装置薄层色谱示意图五、实验步骤制板(简易平铺法)(1)二块7.5cm×2.5cm玻片,洗净,控水。

取7.5cm×2.5cm载玻片2块,用去污粉搽洗,再用水淋洗,最后浸入无水乙醇中,取出晾干。

薄层色谱的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2. 学习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薄层色谱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鉴定。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它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中,常用的固定相为薄层板,通常采用硅胶或氧化铝作为吸附剂。

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乙酸乙酯、氯仿等。

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会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在薄层板上形成不同的斑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薄层色谱仪、紫外灯、层析缸、点样毛细管、剪刀、镊子、剪刀、电子天平、烧杯、移液管、试管等。

2. 药品:硅胶薄层板、正己烷、乙酸乙酯、氯仿、碘化钾、混合样品(如苯、甲苯、乙苯、丙苯等)。

四、实验步骤1. 薄层板的制备:称取适量硅胶,加入少量水,调成糊状。

将糊状硅胶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待固化后,放入烘箱中烘烤活化。

2. 点样:用点样毛细管蘸取混合样品,在薄层板下端2.0cm处点样。

重复点样,使样品斑点直径约为1.0mm。

3. 展开剂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本实验选择正己烷为展开剂。

4. 展开操作:将点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展开剂,使展开剂液面略低于薄层板下端。

待展开剂上升至薄层板上端后,取出薄层板,晾干。

5. 显色:将晾干的薄层板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或用碘化钾喷洒薄层板,观察斑点。

6. 结果分析:记录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计算比移值Rf。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和比移值Rf。

2. 结果分析:根据比移值Rf,对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进行鉴定。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各组分的名称。

六、实验讨论1. 薄层色谱法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⑵展开剂选择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中 各组分的极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度等因素来考虑。 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 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表列溶剂极性来选择外,更多地 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 ①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 前沿,此溶剂的极性过强; ②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 在了原点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 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 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 前一溶剂混合,调 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合。合适的混 合展开剂常需多次仔细选择才能确定。
4、薄层色谱应用 ⑴可用于判断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同一展开 条件下是否有相同的移动值); ⑵可用于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组分数; ⑶可用于为柱色谱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监视柱 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⑷可用于检测反应过程。
5、薄层色谱仪
薄层色谱法简称TLC,是在50年代从经典柱色谱法和纸 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技术。60年代后,人们对 薄层色谱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及扩大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 工作,使该方法日趋成熟。 薄层扫描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基本是相同的,每台 仪器都包括光源、分光器、检测器、数据处理及信号输出几 个部分。
3、薄层板经碘薰显色后,应马上用铅笔将显色斑点圈出。
实验:薄层色谱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定化合物的原理 和方法 学习结构相似用一般方法难以分离的化合 物的分离、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本概念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 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 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 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 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 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 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 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 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 试”。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薄层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而实现成分分离的方法。

本实验将介绍薄层色谱层析的原理、仪器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薄层色谱层析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分离的方法。

子实验有:1.吸附剂的选择:薄层色谱中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和硅胶酸铝等,吸附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效果进行选择;2.样品预处理:对于复杂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如萃取、稀释等;3.薄层层析板的准备:在净化薄层层析板前,需先将其加热至100℃,使其达到无水状态。

然后使用吸管和吸头,将层析剂吸入薄层层析板中,在线风干;4.样品施加:将样品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薄层层析板吸附剂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吸附;5.染色显示:分离完毕后,将层析板进行染色显示,一般使用碘化铋溶液或紫外灯照射来显示分离的斑点。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薄层层析仪、紫外灯、显微镜;2.试剂:碘化铋溶液,色谱纸,吸附剂(如硅胶)。

三、实验步骤:1.准备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加热至100℃,然后加入层析剂,使其自然风干;2.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溶解或萃取,并将其稀释至合适的浓度;3.样品施加:利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注意施加的体积和位置;4.层析:将施加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入薄层层析仪中,选择适当的展开液(移动相)和展开方式进行层析,直到移动相前行至一定距离;5.染色显示:将层析板取出,利用碘化铋溶液进行染色,或者使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并记录分离的斑点;6.斑点的分析:利用显微镜或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斑点的Rf值(萃取率),并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

四、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避免样品净化不彻底或含有杂质的情况;2.施加样品时,注意体积的控制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3.展开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并注意展开液的移动速度,避免太快或太慢导致分离不完整;4.染色显示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5.斑点的测量应准确,避免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06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氨基酸

06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氨基酸

薄层色谱法分析氨基酸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利用硅胶G薄层色谱法分离氨基酸的原理;2 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将一定粒度的吸附剂均匀的涂铺在表面光洁的玻璃或朔料平板上,制成薄层板。

然后把待分析试样的溶液滴加在薄层板一端的起始线上。

再把点样后的薄板放在层析缸中,使薄层板的底端浸入适当的溶剂,展开剂在薄层的毛细管作用下。

缓慢的在薄层上向前移动,当展开剂经过原点时,就带着试样组分一起向前移动,在展开的过程中,组分在俩相之间发生多次的吸附-解吸平衡,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

展开一定时间后,不用组分互相分离。

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距离用比移值Rf表示。

公式 Rf=a/c(a 为原点中心至斑点中心的距离,c 为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R f 值相差越大则分离越好。

一般在0.2~0.8之间,各组分的Rf值之差应大于0.05。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层析缸、硅胶板、玻璃毛细管、研钵、干燥箱玻璃喷雾器试剂:、展开剂(正丁醇:乙酸:蒸馏水=3:1:1)、甘氨酸、色氨酸、HCl溶液(0.01mol/L)、显色剂(茚三酮)四、实验步骤1 点样在薄层板一端距离边缘2cm处作起始线。

用玻璃毛细管吸取待测液点在起始线中央处,同法将标准液点在样点一侧,相邻斑点之间距离1-1.5cm,斑点直径控制在2~3mm左右。

2层析在层析缸中倒入适量展开剂(展开剂深度约1.0-1.2cm),加盖密封0.5小时,使展开槽内展开剂蒸汽饱和。

然后把点好样的薄层板近垂直放到层析缸中,点样端倾入层析液约0.5cm(注:样点不能浸入到溶液中)。

展开适当时间后取出硅胶板,并标出前沿位置,吹干,均匀地喷洒茚三酮显色剂,吹干后置于烘箱中(40度)烘干,使斑点显色,用铅笔尖标出斑点中心位置。

3定性分析测量各斑点的“原点中心至斑点中心”和“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分别计算出各自的R f值。

将展开后的样品斑点与氨基酸标准斑点比较,Rf值相等或相近的斑点为同一种氨基酸。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除另有规定及点间距离同纸色谱法,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点样时必 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点样直径不超过 5mm,点样距离一般为 1~1.5cm 即可。 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呈空心环——环形色谱效应。因此配制样品溶液时 应选择对组分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溶剂。 点样方式有点状点样和带状点样。 展开 展开剂也称溶剂系统,流动性或洗脱剂,是在平面色谱中用作流动相的液体。展开剂的 主要任务是溶解被分离的物质,在吸附剂薄层上转移被分离物质,使个组分的 Rf 值在 0.2~0.8 之间并对被分离物质要有适当的选择性。作为展开剂的溶剂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当的纯度、 适当的稳定性、低黏度 、线性分配等温线、很低或很高的蒸气压一级尽可能低的毒性。 展开方式总的来讲平面色谱的展开有线性、环形及向心 3 种几何形式。 A 单次展开 用同一种展开剂一个方向展开一次,这种方式在平面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 (垂直上行展开,垂直下行展开,一向水平展开,对向水平展开) B 多次展开 单向对此展开,用相同的展开剂沿同一方向进行相同距离的重复展开,直 至分离满意,广泛应用于薄层色谱法 C 双向展开 用于成分较多、性质比较接近的难分离组分的分离。 薄层展开展开室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并在壁上贴二 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使系统平衡或按正文规定 操作。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室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底边 0.5~ 1.0cm(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 10~15cm),取 出薄层板,晾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检测。 显色 A 光学检出法 a 自然光(400~800nm) b 紫外光(254nm 或 365nm) c 荧光 一些化合物吸收了较短波长的光,在瞬间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而在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

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五、仪器装置图“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六、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

(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3)定位及定性分析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实验注意事项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

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

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七、思考题。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这可是个挺有趣的小实验呢。

第一步呀,得准备好咱们要用的东西。

比如说薄层板,这就像是咱们画画的画布一样。

还有展开剂,这可是让样品能在板子上跑起来的关键。

另外,样品溶液也不能少,这就是咱们要观察的主角啦。

还有各种小工具,像点样毛细管、显色剂等等。

准备好东西之后,就该处理样品溶液啦。

把咱们要检测的东西溶解在合适的溶剂里,让它变成均匀的溶液。

这一步可得细心点,要是溶液不均匀,后面的结果可能就不准确喽。

点好样之后,把薄层板放进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里。

这就像是让样品们开始赛跑啦。

展开剂会慢慢地沿着薄层板往上爬,带着样品一起跑。

这个时候咱们得耐心等待,看着展开剂一点点往上走,就好像在期待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果。

等展开剂差不多爬到板子的顶部了,就把板子拿出来,放在通风的地方让它晾干。

这时候呀,样品们已经在板子上跑出了不同的距离,形成了一道道的痕迹。

然后就是显色啦。

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剂。

把显色剂喷在板子上或者把板子泡在显色剂里,这时候样品的痕迹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有的会变成五颜六色的斑点,可好看啦。

呢,咱们就可以观察和分析结果啦。

看看样品在板子上形成的斑点位置、形状、颜色等等。

通过和标准样品的对比,就能知道咱们检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啦。

怎么样,朋友,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是不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呀?只要咱们一步一步认真做,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啦。

多练习几次,你一定会越来越熟练的!。

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1.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的分离和分析。

TLC通常使用薄层涂料作为固定相,涂料上的化合物会在移动相的作用下沿着涂料表面移动,不同的化合物会因为其与涂层和移动相的互作用方式不同而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2.实验目的1.掌握TLC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TLC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3.实验器材-TLC板- Teflon盖板-色谱槽-滤纸-量筒-注射器-加热板-小试管-移液管-显色剂4.实验步骤1.准备TLC板,并在上面画线标记。

2. 准备好移动相,浸泡TLC板底部约1cm高,在TLC槽中加入足够的移动相。

3. 将TLC板放入槽中,盖上Teflon盖板,让TLC板与移动相接触。

4.等待移动相上升到合适的高度后,取出TLC板。

5.快速在TLC板上划线,并迅速将TLC板放入移动相槽中。

6.等待移动相上升到顶端后,取出TLC板,让其晾干。

7.在TLC板上使用显色剂进行显色,观察分离结果。

5.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TLC板上的色带。

每个色带代表一个化合物。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例子:-标准品的运动距离可以用来确定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的含量。

-标准品运动距离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升华、溶解度、复杂的形状或共沉淀的化合物。

6.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TLC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TLC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通过观察TLC板上的色带,我们可以确定混合物中的不同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1] Skoog, D. A.; West, D. M.; Holler, F. J. (1996). Instrumental Analysi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2] Snyder, L. R.; Kirkland, J. J.; Glajch, J. L. (1997). Practical HPLC Method Development. Wiley-Interscience.附录:TLC显色剂常用对照表- Ninhydrin:用于氨基酸的检测,显色后紫色。

薄层色谱层析的作用

薄层色谱层析的作用

薄层色谱层析的作用
薄层色谱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和鉴定。

其作用如下:
1. 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薄层色谱层析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使得每一个组分都能够在薄层色谱板上形成单独的色带。

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色带的位置、颜色和长度等特征,来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存在及其相对含量。

2. 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通过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和鉴定,可以确定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化合物种类及其结构。

这对于化学合成、药物研究、食品分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定量分析:薄层色谱层析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通过对同一混合物进行多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可以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定量分析。

总之,薄层色谱层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在化学、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第1页/ 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利用薄层色谱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规范操作;
2、掌握比移值的计算方法;
3、了解比移值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分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

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

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

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依其所采用的薄层材料性质和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排阻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铺成薄层,将样品以毛细管点在原点处,用移动的展开剂将溶质解吸,解吸出来的溶质随着展开剂向前移动,遇到新的吸附剂,溶质又会被吸附,新到的展开剂又会将其解吸,经过多次的解吸-吸附-解吸的过程,溶质就会随着展开剂移动。

吸附力强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力弱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快,这样不同的组分在薄层板上就得以分离。

一个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与展开剂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比移值Rf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记下原点至主斑
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 )。

展开剂是影响色谱分离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对特定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越大,一般常用展开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醚<己烷<甲苯<苯<氯仿<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乙酸。

三、主要试剂和材料
蒽、香草醛、芴酮及其混合物;薄层层析硅胶G ;薄玻璃板;环己烷:乙酸乙酯(5:1或6:1);0.5%羧甲基纤维钠(CMC-Na)水溶液;毛细管(内径小于1mm)
O
C H O
O C H 3
O H
A 蒽
B 芴酮
C 香草醛
四、实验装置
薄层色谱示意图
五、实验步骤
在洗涤干净的玻板(15×3cm )上均匀地涂上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
处的起点线上,晾干或吹干后,
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 附近时,将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或直接观察。

制板(简易平铺法)
(1)二块15×3cm玻片,洗净,控水
取7.5cm×2.5cm载玻片4块,用去污粉搽洗,再用水淋洗,最后浸入无水乙醇中,取出晾干。

取用时手指只可接触载玻片的边缘,不能接触载玻片两面。

(2)调糊:3g硅胶G和8mL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小烧杯中搅匀。

在50 mL 烧杯中,放入约3g硅胶,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8mL,调成糊状。

(3)铺层:用牛角匙将此糊状物倾倒于上述玻璃片上,用食指和拇指拿住玻璃片,做前后、左右振摇摆动,反复数次,使流动的糊状物均匀地铺在载玻片上。

每组铺二块。

(4)活化:将已涂好硅胶G的薄层板放置在水平的长玻璃片上,室温放置0.5 h后,移入烘箱,缓慢升温至110 ℃,恒温0.5 h。

取出稍冷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点样:
(1)画线——起始线和前沿线
(2)毛细管点样——斑点大小和斑点间间距。

用内径小于1mm的毛细管取样品溶液,在距离薄层板底端8~10mm处,垂直地轻轻接触薄层板,斑点直径要小于2mm,一块薄层板可点2个样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斑点不能太靠边。

展开:展开剂选择;展开方法——倾斜上行法。

取一有盖的广口瓶作色谱器,加入展开剂(用环己烷︰乙酸乙酯=3~5︰1),展开剂高度不要超过5mm,以免淹没斑点,然后将已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色谱器中,盖紧,等展开剂上升到接近薄层板上沿时,打开盖子,迅速用铅笔或小针在前沿作一记号取出,晾干。

显色:直接观察并量取a、b值,计算比移值。

先用肉眼观察有无可见的斑点,然后放在紫外线分析仪下观察荧光斑点,并用小针轻轻勾划斑点的轮廓,最后放入盛有碘片的瓶中进行显色。

样品:蒽、香草醛、芴酮及其混合物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调浆时要将硅胶加到CMC-Na中,以免生成太多的团块,浆液要有一定的流动性,稠度以能沿玻棒成细线性下滴为宜。

2、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3、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4、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

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

当展
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5、制板和活化:铺板厚度0.25-1mm且均匀;晾干;一块一块铺;活化时烘箱要从低温开始
6、点样:画线时不能将板划破;点样斑点直径小于2mm,斑间距1-1.5cm,标准左样品右;点样结束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
7、展开:展开剂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混合物(5:1或6:1)
一般原则: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考虑。

溶剂的极性越大对样品的洗脱力越强。

8、显色:照原样画出斑点形状
9、要求在原始记录中画出板的真实展开情况并计算Rf值
六、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