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抚顺市协作校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做题15 分31、(13分)(1)差异:君主专制;人民主权。

( 5 分,答对一点给3分,全部答对给5分)原因:①中国:大陆文明;大一统帝国;集权思想;农业立国。

( 2 分,任答两点即可)②雅典:海洋文明;小国寡民;重视民主;工商业发达。

( 2 分,任答两点即可)(2)中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也容易引发腐败、损害民权。

( 2 分)雅典:成为人类政治民主的源头,利于保障民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局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 2 分)32、(12分)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分)论证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

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

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

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

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

(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

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

体现了各方的妥协例三:法国 1875宪法的制定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

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

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

(任举两个国家例子,共10分)3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1)原因:南北双方通过和谈实现妥协;和平转移政权,避免了更多流血战争。

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3)

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3)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

这是因为宗法制度()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A. 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B. 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C. 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 满足皇帝的私欲B. 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 强化君主的权力D. 彰显皇帝的权威5、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品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的。

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A. 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 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 西周社会阶层等级严格D. 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6、.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管理体系。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王素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共4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汪清六中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班级:姓名: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皇权至高无上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

”由此可见秦朝()A.徭役、兵役繁重B.刑罚十分严酷C.赋税很沉重D.人民很勤劳3、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4、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5、“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7、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特别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

秦朝时期,中央负责监督其它官员的是()A.刺史B.丞相C.御史大夫 C.太尉8、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A.江浙省B.广东省C.浙江省D.福建省9、在“存百姓”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轻徭薄赋②劝课农桑③减轻刑罚④提倡节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功过五帝,地广三王”11、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A.抗击沙俄,显示国威B.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C.为双方平等协商赢得条件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协调了人际关系B.具有人人平等思想C.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D.实施灵活的教育方法13、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14、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

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

其反映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A.维护了宗法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逐渐家国分离4.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私人近侧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5.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的职权X围明确B.体现阁臣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C.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7.在古代雅典,梭伦、克里斯梯尼和伯利克里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非常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注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

辽宁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2、“七雄中,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

如颜斶(chù),如范睢,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

”上述现象的出现A.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D.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3、“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

“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

“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4、清乾隆年间江西颁布《选举族正族约檄》指出:“族房之长,奉有官法,以纠察族内子弟名分既有一定,休戚原自相关,比之异姓之乡约保甲,自然便于觉察,易于约束。

”这说明A、利用宗法维护社会秩序B、传承传统的宗法原则C、强调同族内的尊卑秩序D、确保嫡长子的优先权5、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

在其长达千年之久的运行过程中,无尽的矛盾、冲突、调整与反复,正围绕着“择优”与“公平”二者展开。

2016-2017 高二历史

2016-2017 高二历史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二历史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满分48分。

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 2 3 4 5 6 7 8B A B A B D D A9 10 11 12 13 14 15 16B C B C A D D C二.非选择题:总分52分。

本大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17、18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9、20题为选做题,考生选做其中一题。

17.(25分)(1)盛况:康雍乾盛世时期社会经济全面高涨;工商业市镇兴起;区域性的商人实力雄厚;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土地面积增加和人口增长;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地区之一;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得6分,4点得7分)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机器僵化,失去活力;固守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使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顽固不化。

(每点2分,任答其中4点得8分)(2)措施:伊丽莎白以高明的妥协策略使英国摆脱了宗教战争;以灵活的外交与周围大国周旋,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为英国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期。

(4分,每点2分)认识:制度创新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的经济政策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兼收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政策是国家长盛不衰的条件;科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民主、自由、科学的精神是国家前进的力量。

(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6分)18.(12分)观点:所提炼观点明确。

(2分)论证:对材料分析准确,引用史实有证据力,能紧扣观点展开论述。

(8分)逻辑: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4分)1.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 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 宗法等级森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统治中心先在今天的陕西境内的镐京,后在今天河南境内的洛邑,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九鼎八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墓主僭越了周朝礼制,说明此时应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

点睛:领会题意,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九鼎八簋”;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是青铜器制作。

2.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

分析各选项,AD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本题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政治特征3.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未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未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1.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国家是以地缘为基础逐渐形成的,而民族则是以血缘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由材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知,古代中国的“天下”主要的区分“文化认同”,故答案选C。

材料所说的“天下”与近代国家观念是不同的,排除A;材料也没体现出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也没涉及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所以排除BD。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古代中国的“天下”的概念•“文化认同”2.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答案】B【解析】虽然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制度被破坏,但其形成的礼乐文化仍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但是近代以来礼乐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以前,故A项错误。

“四方”臣服中央的观念,就是四海一家,天下共主,要求地方服从中央,外夷臣服中国。

这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加强的方向,影响深远。

故B项正确。

世代公卿制度就是世卿世禄制,其在后世为其他选官制度所冲击和替代,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

故C项错误。

“封建”式管理即“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这种制度在战国时期瓦解,至秦朝以郡县制取代,从此“封建”式地方管理方式退出了地方管理制度的主流行列。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抚顺市2016-2017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2.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A. 是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 不合时宜,难以实践C. 切合时情,迎合帝王D. 是敌人阴谋,离间君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认为郡县制的实行能够实现天下太平和皇帝统治延续万代,当然这种主张是为了迎合帝王的统治思想,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故答案选A,BCD三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辽宁省沈阳市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

”该材料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3.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4.孔子说,“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向神一样生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梳理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5.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6.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

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

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7.古罗马法学家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卷(2)

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卷(2)

抚顺市2016-2017学年⾼⼆期末历史试卷(2) 海南⽂昌中学⾼⼆历史试卷 1、第⼀次世界⼤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 2、1896年德皇威廉⼆世说:“我们⼗年前开始实⾏殖民政策⽽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或⼤或⼩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死的⽃争……但是在各⼤洋上航⾏的挂着我们旗帜的⼤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前⽽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分不保险的。

”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英德⽭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盾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海军军备竞赛C.赢得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D.德国⼒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3、威尔逊认为:“我们应该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下列史实体现了美国这⼀愿望的是A.带着“⼗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B.召集华盛顿会议C. 争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D.放弃中⽴,参加战争 4、说“利⽤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办法。

”以下各项, 5、“⼆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弹并⽤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使⽤的第⼀台电⼦计算机,最初是⽤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箭,是⽤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三次科技⾰命加速了⼆战的爆发D.⼆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命的到来 6、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权主义者提出了改⾰妇⼥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6-2017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2.“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 )A.是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C.切合时情,迎合帝王D.是敌人阴谋,离间君臣3.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5.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6.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7.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市协作校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2、《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3、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吓踩死了一位农民的看家狗后扬长而去,为此狗的主人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狗的主人应该()A.找御史大夫B.直接找皇帝C.找丞相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

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象国会之类或象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

”这说明()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B.三省体制中只有尚书省最重要C.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5、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最新】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最新】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二期末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自秦朝建立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C.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D.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3.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材料中涉及古代中国的A.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内阁制、科举制4.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这反映出宋代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5.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

这反映了A.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B.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C. 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 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84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九一八事变2、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试卷第2页,共9页3、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池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

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排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

据此推知 A .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 B .湘淮督抚专政与朝廷分庭抗礼 C .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 D .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4、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6、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

这一措施A .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 .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C .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D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7、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试卷第3页,共9页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 .“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8、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日:“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这反映出宋代 A .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 .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 .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10、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11、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

”中国共产党旨在A .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B .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C .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D .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12、“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

”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A .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 .不合时宜,难以实践C .切合时情,迎合帝王D .敌人阴谋,离间君臣试卷第4页,共9页13、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

这说明:A .西方世界三足鼎立B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 .两极格局宣告结束D .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14、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1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 .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 .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16、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试卷第5页,共9页A .限制地方自治B .加强国家权力C .避免专制独裁D .建立世界霸权18、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 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

”这表明 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 .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C .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 .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A .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20、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

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

这说明A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 .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C .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 .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21、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的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22、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试卷第6页,共9页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2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趋于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当时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也拥有强大武力的国家——苏联。

为了自身霸权地位的稳固,美国不得不与苏联做交易。

这个“交易”是指A .《雅尔塔协议》B .《联合国宪章》C .马歇尔计划D .《布雷顿森林协定》24、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意味着A .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B .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C .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D .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试卷第7页,共9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二、连线题(题型注释)2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 (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2)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的,政府的体制只要对国家的文明有利,君主也好、共和也好,不应拘泥名义如何而求其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