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合集下载

中医诊脉真的那么神奇吗?搞懂正常人脉象的特点,把脉不难

中医诊脉真的那么神奇吗?搞懂正常人脉象的特点,把脉不难

中医诊脉真的那么神奇吗?搞懂正常人脉象的特点,把脉不难去中医医院看病,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把脉。

我们常常觉得很神奇。

为什么这些医生单纯的把脉,却能发现体内的内脏病变,有的更神奇,还能发现一些难以发现的隐性疾病?但是脉诊真的这么神奇吗?其实如果你知道原理,你就会发现有原理。

人的正常脉搏在古代称为平脉,是健康人没有疾病的脉象。

正常健康的脉象有三个脉象,三个点都能感觉到脉搏。

一次呼吸大约是四五次。

脉象不浮不沉,不太大也不太小,容易放松,轻松有力,节奏一致。

此外,脉象会随着人体活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正常变化。

中医真的这么神奇吗?首先了解正常人的脉象很重要,那么什么是正常人的脉象呢?正常脉象主要有三个特点,只要我们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一点也不难。

1.有胃这个“有胃”指的不是有食欲,而是有胃气。

有人会说,胃气看不见摸不着。

你怎么知道?其实我们正常的脉象,不是浮也不是沉,不是快也不是慢,而是平静平和,节奏一致,这是胃气的表现。

即使是患者的脉象,无论是浮沉后期,只要有须贺现象,那就是胃气的体现。

脉中有胃气,即平脉,即健康脉象。

这是疾病的开始。

脉中无胃气,多为难治或不治之症。

因此,脉中是否有胃气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2.上帝存在神脉在脉中是柔软的,即使是弦脉,也还是有柔软的迹象;脉象弱,只要感觉强,没有完全的虚弱,就可以称之为神。

脉象中的神主要判断疾病的预后。

胃的有无和脉中神的有无都是影响内在平衡的,胃的有无意味着神的有无,所以他们的临床判断几乎是一致的。

3.有根三分,寸寸脉象,沉而取劲,这是根在脉的表现。

既然有根,必然会有“无根”的脉象,这是元神在体内弥散的标志,是病危的表现。

脉象易受四季影响,平脉中会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所以不同季节脉象会有所不同。

比如脉象,夏天会强,冬天会慢;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脉象的差异,北重南细;同一体质的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脉象有差异。

比如宝宝的脉搏几乎是每分钟130次,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一种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

中医将人体的脉搏视为体内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反映,在把脉过程中,中医专家会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注意脉搏的节律、速率、力度、深浅以及不同位置的脉搏情况,以获取相关信息。

中医把脉的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五脏六腑功能的变化,脉象的特征可以揭示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把脉,中医专家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状况、脏腑功能的平衡或失调、气血的充盈或虚弱等等。

根据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判断,是哪个脏腑发生了失调,并对病人提供相应的辨证施治。

中医把脉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一是脉搏的桥梁作用,脉搏可以连接人体各个脏腑,反映内外环境对脏腑的影响。

二是脉搏的神经调节功能,脉搏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因此可以揭示神经系统的状况。

三是脉搏的心血管调控功能,脉搏可以反映心脏与血管的状态,进而对心血管疾病作出判断。

四是脉搏的代谢调节功能,脉搏可以反映新陈代谢的情况,检测体内的能量消耗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把脉属于一种经验性判断方法,依赖于中医专家的丰富经验和准确触诊技巧。

它与现代医学所采用的仪器检查方法不同,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中医把脉需要与其他病史询问、观察、舌诊等辅助诊断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中医诊断体系。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中医号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号脉是中医诊断的基础,掌握号脉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对人体脏腑经络的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通过气血贯通,脉搏是经络气血运行的表现。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疾病变化,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点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号脉的方法。

中医号脉的方法主要包括寻脉、听诊、问诊和望诊。

寻脉是通过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以感知脉搏的形态、节律和力度。

听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脉搏声音,以了解脉搏的音响特点。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信息,以帮助判断脉搏的特点。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结合脉搏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这些方法是中医号脉的基本手段,需要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中医号脉的特点。

中医号脉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细、滑、数、弦、涩、洪等。

细脉是指脉搏细弱,常见于气血不足的病证。

滑脉是指脉搏滑润有力,常见于气血充盛的病证。

数脉是指脉搏频数,常见于热病证。

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常见于肝郁证。

涩脉是指脉搏阻滞不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洪脉是指脉搏弦大有力,常见于实热证。

通过观察脉搏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证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中医号脉的应用。

中医号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号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医生进行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

同时,号脉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掌握号脉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中医号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和方法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对号脉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得原理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技术之一。

中医把脉的原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经络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和脉搏运动规律。

首先,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是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联系整个身体内外的通道,它贯穿于脏腑组织、经络、筋骨等多个组织之间。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把脉可以感知身体经络的流通情况,进而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第二,气血理论也是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运行和充盈情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气血的运行、充盈和质量等情况,从而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强弱、疾病的轻重。

第三,中医把脉的原理还涉及到脏腑学说。

中医将人体的脏腑视为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主要部位。

每个脏腑都有相应的经络联系,并通过把脉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状况。

例如,通过检测心脏脉搏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通过检测肝脉可以了解肝脏的状况。

第四,八纲辨证也是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

中医把疾病分为寒热、虚实、表里等八个方面,并通过把脉可以判断患者所属的八纲类型,进而判定病证的性质。

例如,如果患者手脉细滑,可能是阳虚体质;如果脉象浮大,可能是阳盛体质。

最后,中医把脉的原理还与脉搏运动规律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脉搏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表现,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以及脉象的变化等情况,从而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疾病。

总体来说,中医把脉的原理是基于经络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和脉搏运动规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判断,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人体气血流通情况、脏腑功能状态,进而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转归。

中医把脉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也反映出中医学对于人体的独特认识和观察方法。

中医诊脉判断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脉判断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脉判断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脉是根据中医的脉诊理论,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身体的状况和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络络通全身,脉象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状况。

根据脉搏的频率、强弱、润燥、浮沉、有无等特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和病因。

中医诊脉的原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辨别脉象:中医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观察其频率、节律、强弱、润燥、浮沉、有无等特征来辨别脉象的变化。

2. 辩证施治:根据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辩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脉象特征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情轻重和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

3. 知识积累:中医医生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研究脉搏的变化规律和与疾病的关联,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中医诊脉的原理是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解释脉象,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现代医学解释脉象,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现代医学解释脉象,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中国传统中药治疗,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其实,这些治疗快速依靠需求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当时的中国医学是如何诊断的疾病呢?答案是把脉,也称为且末它轻轻病人动脉压,根据了解病人的脉搏和。

什么!原则脉冲让我们去观传统中国中医脉象已原则早在当国家已经看到了脉诊的例子,并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个公元前五世纪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的中医脉象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研究证实脉冲,脉冲形式,这取决于血管的心脏,功能,质量和数量的功能。

这三个方面决定了脉冲形状出现改变一些脉动应指的是图像,即脉冲。

第一脉冲可以显示疾病的这三个因素,其次它可以根据其他疾病推断出来。

显然,该脉冲具有存在其客观因素。

心脏是器官形成的脉冲功率,所以第一个脉冲可以反映心脏疾病。

如冠状动脉心脏疾病,脑供血不足心脏,心脏功能差可以通过脉冲来反映。

当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形成,心脏骤停的现象可能,那么脉冲可以通过脉冲逮捕发现。

运动的收缩和舒张血管,充分反映量以及信息和血流的速度质量的变化。

和血管本身,也有一些病变,如动脉硬化等可以由脉冲的脉冲诊断中得到反映。

其中结脉脉搏缓慢脉冲,并且在没有逮捕的规则。

并且可能出现冠状动脉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脉搏停止。

其中弦脉脉搏增加血管张力,直静脉侧长。

结实的反映高血压,增加血流阻力,血管壁硬化。

如何时钟脉冲的特征在于脉冲小,浅表和弱,即,瘦弱浮动。

当人体从消化道患流行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腹泻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减少体液,血液不足,体现在静脉可出现滋润脉冲特点。

1 脉冲的方法。

选项是指医师在诊断给患者的时候应该用左手来诊断病人,以右手或左手与右手来诊断患者。

谁是合适的体表时三个手指相同的齐平,示出圆弧状的手指稍微倾斜诊断手指,和45度,并通过保持每月患者的角度,如手指的角度允许啮合紧紧地贴脉搏跳动到现场为了诊脉。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从中获取患者体内的信息,进而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病因等,属于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

中医脉诊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脉搏反映内脏器官活动: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包括心、肺、肝、胆、脾、胃、肾等器官的功能和活动情况。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这些脏器的健康状况。

2. 脉搏反映气血状态: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通过触诊脉搏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运行是否畅通。

例如,脉搏细弱可反映气血不足,脉搏沉细可反映气血瘀滞等。

3. 脉搏反映病理变化:中医认为一些疾病会导致人体脏器功能紊乱,从而改变脉搏的特征。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获取脉搏的变化,进而推测疾病的发生、定位和性质。

中医脉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静脉触诊:先让患者舒张静脉,然后轻轻用手指按在患者的动脉凹陷处,借助手指的触感来感知脉搏的特征。

触诊时可以通过变化的速度、力度、规律性等来判别脉搏的性质。

2. 侧察脉搏:触诊一侧的脉搏后,再触诊另一侧的脉搏,可以对比两侧脉搏的异同,进一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3. 观察脉象:触诊脉搏时可以注意脉搏的形态变化,如脉搏的强弱、快慢、实虚等特点,有时还可以观察脉搏的表面现象,如脉搏的颜色、光泽等。

4. 综合判断:通过以上步骤,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脉搏特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进行脉诊判断,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触诊技巧,因此准确性受到医生个体差异的影响,需要医生进行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学习。

中医把脉能相信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中医把脉能相信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中医把脉能相信吗?有什么科学依据?众所周知,中医中药在中国古⽼的⼤地上已经运⽤了⼏千年的历史,经过⼏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在治病、防病、养⽣等⽅⾯,都是确凿有效可⾏的。

⽬前,中医中药已发展分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得以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和应⽤。

作为中医四诊之⼀的把脉,其可信度,理所当然的⽆可置疑。

那么,中医把脉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先说说把脉。

把脉即脉诊,⼜称切诊,是医⽣通过⼿指按压⼈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从⽽达到体察脉象的⼀种⽅法。

脉象分为平、浮、沉、迟、数、实、滑、代等,这是经验的总结,与其说科学,倒也勉强。

不过,我们可以从医学上讲,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其形成与⼼脏的波动,⼼⽓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的盈亏直接相关。

⼼、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液循⾏脉道之中,流布全⾝,运⾏不息,除⼼脏的主导作⽤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如肺朝百脉,肺⽓敷布,⾎液放能布散;脾统⾎,为⽓⾎⽣化之源,⾎液靠脾⽓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肝藏⾎,主疏泄以调节⾎量;肾藏精,精能⽣⾎,⼜能化⽓,肾⽓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

故当脏腑、⽓⾎发⽣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故通过诊查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和推断疾病的预后。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认为,⼈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处病处处受影响。

患者看中医应避免病情“藏⽽不露”,只给⼤夫⼀只胳膊,希望⼤夫通过脉象说出⾃⼰的病症,甚⾄存有“考验”⼤夫的⼼理。

只有把⾃⼰感受说得“透”,⼤夫才会“切”得准。

因为,中医讲究的是四诊合参,⽽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分复杂,在⼀般情况下,脉症是相应的,“有时病即有是脉”。

但也有脉症不相对应的特殊情况,所以才有“舍脉从证”或者“舍证从脉”的说法。

临床必需四诊合参,才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

简⽽⾔之,我们相信,中医中药必将继承发扬光⼤,中西医结合会更好的为我们健康保驾护航。

关注“家庭医⽣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了解脉搏的节律、速度、力度等变化,来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健康与病变情况。

具体原理如下:
1. 人体脉搏反映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变化。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与脉搏相连,脉搏是脏腑气血运行的表现之一。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运行的畅通与否,以及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2. 脉搏的特征反映了脏腑的功能状态。

中医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速度、力度、深浅等变化,辨别出脏腑功能状态的不同特征。

例如,脉搏缓慢弱小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脉搏急速可能表示阳气亢盛,脉搏紊乱可能表示经络堵塞等。

3. 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种类和程度。

中医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阴阳盛衰、脏器受损程度等。

通过辨别脉象的不同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和辨证。

4. 通过把脉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进行全面的诊断判断。

中医把脉诊断往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和问诊等,以获得更全面的病情信息。

通过综合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把脉诊断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
能熟练掌握。

准确诊断需要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

中医把脉时的原理

中医把脉时的原理

中医把脉时的原理
中医把脉是一种通过触诊患者脉搏来判断身体状况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脉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反映:中医认为,脉搏是血液通过动脉流动产生的一种反映。

通过把握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信息。

2. 脉搏反映脏腑功能: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会通过脉搏反映出来。

通过对不同经络的脉搏进行触诊,并观察其变化,可以推测出不同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

3. 脉搏反映病理变化:中医将疾病看作是人体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异常所导致的病理变化。

通过把握脉搏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病理变化的类型、程度和部位,进而指导治疗和调理。

4. 脉搏反映体质特点:中医强调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而脉搏可以反映出体质的差异。

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特点,从而指导日常保健和调理。

综上所述,中医把脉的原理是通过触诊脉搏,了解人体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病理变化和体质特点,进而指导治疗和调理。

为什么说中医切脉,断病治病,比器械检查更精准?

为什么说中医切脉,断病治病,比器械检查更精准?

为什么说中医切脉,断病治病,比器械检查更精准?(本文根据赵大夫口述整理而成)中医切脉,是通过脉搏的震荡来感知患者的身体状态。

脉搏的震荡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的失衡可以反映人体的疾病。

中医通过脉搏来感知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身体能量的纠纷,身体各个脏器之间不调和的矛盾。

自然环境有很多自己的生命法则,例如,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即六淫。

这些法则就像高压网和法律条款一样,触碰违逆了这些法则,人一定会受伤害。

医学,道学研究的就是自然法则,教会人们如何规避风险,如何不触碰法则,如何遵照法则作息处事。

中医切脉,是医者体会患者患病的感受,也是医者个人的感受。

很多时候,患者自己并未体察到自身的状态,而医者通过切脉替他感知到了。

为什么患者自己没感觉,医者却能察觉到呢?首先,医者的感知力比普通人灵敏。

更重要的是,医者必须有经历各种疾病的体验。

他要熟知各种脉象所对应疾病的感受。

比方说,医者通过感知患者脉搏的能量,能知道患者肩胛骨疼、颈椎疼,手臂沉重麻木,极易疲劳。

这种感知力是在长期行医过程中体验出来的,是将脉象搏动的能量信号,转化成身体的感受的过程。

这种感受,医者一定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而不是经由患者的语言获得。

这就好像是吃辣椒的感受,吃过辣椒的人,用各种语言描述一万遍,一个没吃过辣椒的人,还是不知道辣椒是什么味道。

同样的,各种中药材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如何?每种脉象会呈现什么症状,因哪个脏器引起?医者习得此种知识和经验,绝非经由书本或前人经验,而是在无数次的亲自尝药,体察诊治过程中获得的。

中医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去感受,感受患者的身体不适,找到患者身体问题的矛盾所在,去解决这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解决完了,这个病就消失了,病不会延续和发展。

感知疾病状态,是第一个层面。

一个高超的医者,他应该还能通过切脉,预测到疾病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医治未病。

大家小学都学过一篇课文《扁鹊见蔡恒公》,扁鹊准确地预测出了蔡恒公的疾病传变过程,从“君有疾在腠理”,到十日后在肌肤,再到肠胃,最后传变到骨髓。

中医的诊脉为何如此神奇?可以判断人会不会死、得没得癌症?

中医的诊脉为何如此神奇?可以判断人会不会死、得没得癌症?

中医的诊脉为何如此神奇?可以判断人会不会死、得没得癌症?中医本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医学,一些中医诊法也被说成是故弄玄虚,天天打假中医的层出不穷。

可虽然中医的治疗科学也无法解释,但就是效果很好,可以判断疾病的变化。

1.脉诊可以摸出有没有癌症中医理论中认为:阴阳化生五行。

阴阳调和,化生正常,人体就正常。

五行化生不全的人,面部会有特殊的表现,脉也有异常。

有的人会携带肿瘤易感基因,这样就会比别的人易患癌症,这类人不一定此刻就会患癌,但是通过诊脉可以诊断是否会得癌症,还可知道肿瘤是否复发。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真实的?首先,《金匮耍略》上有记录是这样说的:“诸积大法,脉来细附骨者乃积也。

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

脉在右积在有,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称为诸积大法。

中医上认为肿瘤属于人体中病理产物聚积形成的,所以称肿瘤为“积”。

其次,肿瘤的脉法,还有称是阴阳相搏名日动,这是肿瘤的脉。

西医上从肿瘤细胞的形成到医学影像发现肿瘤病灶,平均需要2年。

中医的脉诊往往可在肿瘤发生的前两三年,就能摸出脉象的改变。

一位老中医曾经给一个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把脉,说可能体内还有肿瘤。

患者听了很不高兴,因为人家刚做了CT,并没有发现肿瘤细胞。

但大概两三年之后发现患上了胆管上皮癌。

这位老中医是吴雄志。

2.脉诊可以决死生我们在大学学习脉诊时,也讲过很多将死之人的脉象是如何的。

就是一个人患病后,通过诊脉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以及生死。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一些患者病情危重后,脉象会显露出脏腑的脉象,称为真脏脉。

(1)肝刃(如循刀刃)诊脉时就像按在刀刃上,多为动风动血。

多见于肝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判断预后的特点是“脉软者生,脉刃者死”。

(2)心躁(转豆躁疾)脉象像豆子在急躁快速的跳动、旋转。

多见于心衰与休克早期。

心衰与休克早期时心率都是增快的,所以像豆子急速的跳动。

中医科把脉宣传稿件

中医科把脉宣传稿件

中医科把脉宣传稿件《中医科把脉宣传稿件》1. 介绍中医科把脉的意义与作用中医科把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脉搏来判断其体质、疾病类型及病情变化,为中医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科把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观察并分析患者体内的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进而判断身体的阴阳平衡及病理变化。

这种诊断方法悠久而稳定,对于诊断疾病具有独特的价值。

2. 中医科把脉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中医科把脉依靠医生的手指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获取相关信息。

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触诊部位:通常中医把脉以患者手腕为主要触诊部位,也会根据具体需要触诊其他穴位,如颈部、锁骨窝等。

- 按压力度:医生通过不同力度的按压来感知脉象的细微变化,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 按法与顺序:中医科把脉将脉搏分为浮、沉、细、滑、迟等不同类型,医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触诊,以便全面地获取脉象信息。

- 脉量与节律:中医把脉中,医生还会观察脉量和节律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线索。

3. 中医科把脉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中医科把脉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患者体质、病因、病程和病情。

这对于中医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中医科把脉可以监测疗效,帮助医师判断疗效的好坏,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科把脉还可以预测患者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提供预防和健康指导的依据。

中医科把脉对于中医诊疗的全面性和个体化非常重要。

4. 对于中医科把脉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个人看来,中医科把脉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与西医的体格检查结合应用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通过把脉,中医医师可以辨别病变所在,了解疾病发展的规律,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医科把脉还能够全面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机体的阴阳平衡及五脏功能,从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我认为中医科把脉的独特性和全面性是其与西医诊断方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在现代医学中,尽管有些人对中医科把脉的科学性有所质疑,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科把脉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的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疗服务。

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男女的生理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医把脉诊断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原理。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说说中医把脉看男性的原理。

在中医理论中,男性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阳气较旺盛,阴气相对较弱。

因此,在把脉诊断时,中医师会更加关注男性患者的脉象是否有弦数、滑数等情况,以及脉搏的强弱、速度等。

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男性患者体内阳气的盛衰、气血的充盈等情况,从而指导中医师进行针灸、草药治疗等。

而在中医把脉看女性的原理中,中医师则会更加关注女性患者的阴阳平衡情况。

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是阴气相对较旺盛,因此在把脉诊断时,中医师会留意女性患者脉象的缓数、浮数等情况,以及脉搏的柔和、缓和等。

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女性患者体内阴气的盛衰、气血的调畅等情况,从而指导中医师进行针灸、草药治疗等。

除了针对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还会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差异。

比如,在把脉诊断老年人时,中医师会更加关注患者的脉搏是否有缓慢、沉迟等情况,以及脉搏的弦数、滑数等。

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老年人体内气血的盛衰、阴阳的平衡等情况,从而指导中医师进行针灸、草药治疗等。

总的来说,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进行诊断的。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脉象变化,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把脉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中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才能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中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把脉看男女的原理,促进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

脉诊的神奇、一摸便知五脏六腑的健康

脉诊的神奇、一摸便知五脏六腑的健康

脉诊的神奇、一摸便知五脏六腑的健康脉诊,真的靠谱吗?脉诊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神奇的,医生用三个手指在你的脉搏上一摸就能知道你的病情,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脉诊产生了怀疑,你这三个手指难道能像各种先进的仪器一样,看到我们内在脏腑的变化吗?对他们来说,西医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才是值得信赖的。

脉诊这个可以看作是中医招牌的诊断方法真的只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吗?脉诊真的那么虚无缥缈吗?脉诊已经过时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把脉诊作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呢?当我们弄清楚脉诊的实质性含义和机理,我们才能真正跨越阻挡在中医前面的各种怀疑和否定,从而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医学领域。

有人说了,脉搏不就是心跳的反映吗,除了快慢、强弱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脉搏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脉诊的意义。

《辞海》上对脉搏的定义是: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成脉搏。

通常所称的脉搏是指在手腕桡侧摸到的动脉搏动(即桡动脉),这也是中医脉诊的部位所在。

既然脉搏由心脏搏动而产生,那么中医为什么不选择心脏作为诊察手段,而是要脉搏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呢?实践过之后你才会更具体地理解脉搏传递的信息,现在就请你跟着我的步骤来体会一下吧。

中医脉诊的原理!从脉搏看五脏六腑的健康!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把你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放在左手的桡动脉部位,这时注意一下你的力道,是轻轻一按就能摸到还是需要重按才能摸到?这就是脉搏给你的第一个信息——脉的位置深浅。

脉搏是动脉的一种有规律的搏动,所以我们仔细感觉,可以感知脉搏跳动的节律,是有规律的还是没规律的?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三个信息——脉搏的节律性。

这几个信息是脉搏的大致的和整体的面貌。

除此之外,我们在脉搏上还能体会到什么呢?脉搏是脉管壁振动形成的,脉管壁是否会给我们一种质地感?会!仔细体会一下,你摸到的脉搏是不是有柔和松软或是僵硬绷紧的感觉?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四个信息——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为什么中医把脉就能知道什么病?

为什么中医把脉就能知道什么病?

为什么中医把脉就能知道什么病?展开全文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古装电视剧里面的大夫给人看病时首先就是要把脉,以前的时候还经常学过这种把脉的姿势,但始终不得要领。

你知道中医到底是如何把脉的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把脉,3个知识点要先弄清: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医把脉其实是只用三根手指的。

有些影视剧中因为对这方面没有做足够的功课,而出现了用两根手指把脉的情况,要知道这样的做法是明显错误的。

如果在这一点上出错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步骤也就没办法继续了,也就是说了解把脉需要几根手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准寸关尺了。

说道寸关尺可能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会问这是什么?其实在中医里面,手腕寸口被分成了寸关尺三个部分,也就是我们的三个手指所按压的地方,并且要知道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着心肝肾,而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肺脾肾。

这一点对于把脉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了解的话,那么即使学会了把脉,也没办法确认病情,因此还是要了解的。

最后我们要知道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都要遵循食指按寸、中指按关、无名指按尺的原则,这个顺序是绝对不能出错的。

同时按压力度要从轻到重,不能一开始就使了很大的劲,否则也是无法检查病情的。

这样经常练习的话,对把脉就会慢慢熟练了。

很多人也有一个疑问,中医把脉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仅仅通过把脉就能知道一个病人的基本病情以及疾病的走向呢?我们要知道,脉象其实跟心脏跳动的频率、心气的旺盛或衰弱、气血的盈亏都是直接相关的。

而这三方面的变化又直接决定了脉象形态的变化。

所以说通过把脉是可以推断一个人的健康与否的,还可以通过把脉来了解病情的真假,以及疾病的变化的。

比如说心脏,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一个动力器官,在把脉的时候可以通过心脏的跳动快慢来反映心脏的病变,例如冠心病、心脏供血功能出现障碍等等。

如果脉象变得很细,并且脉象位置很浅,没有力,这个时候就可以了解到病人可能是患有肠胃性感冒了,因为肠胃性感冒的患者的脉象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濡脉”。

把脉又快又准的原理

把脉又快又准的原理

把脉又快又准的原理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实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需要依赖于又快又准的诊断方法,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脉,也称作切脉,就是通过用手轻轻的按压患者的动脉,根据脉象即可知道患者的并且。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医把脉的原理有哪些!把脉的原理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的例子,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中医把脉的强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

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

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

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

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

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人体血管的舒缩运动,充分的反映了血液中流动的质与量以及速度等信息的变化。

而且血管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病变,例如动脉硬化等等都可以反映在脉象上通过把脉诊断出来。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

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

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

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把脉的方法1.选指医师在给患者诊断的时候应该用左手来给患者的右手进行诊断或者用右手给患者的左手进行诊断。

诊断的时候三根手指的指端要一样平齐,手指稍微呈现出弓形倾斜,并且和受诊者的体表保持月45度角为宜,因为这样的角度可以让手指的指目紧紧的贴于脉搏搏动的部位以便于诊脉。

为什么中医把脉可以诊病?

为什么中医把脉可以诊病?

为什么中医把脉可以诊病?脉之造字首先我们还是从造字来看。

脉由月+永构成,我们现在的简体就用这个脉。

还有另一个是月+“派”的右半边即“脈”,这是比较正规的写法。

月字在这里是形符,《说文》和《康熙》都把它放在肉部。

所以,月可作两个部首,一个是月亮的月,一个是肉。

《说文》、《康熙》将脉(脈)置于肉部,我的意见是对一半错一半。

说对一半是因为从形上讲,脉确实是由肉构成的。

但是,如果从功用上,从更广义上讲,脉置肉部就有诸多不妥。

它应该置于月部。

月就是月亮,《说文》释月为“太阴之精”,《史记·天官书》曰:“月者,阴精之宗”。

而《淮南子·天文训》则云:“水气之精者为月。

”也就是说,月为水气之精凝结而成。

永的本意是长,把这个长放在历史里就是永恒。

如果把它放在自然里,这个长与什么才堪称配呢?当然只有江河才能相配。

所以,《说文》云:“永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我们经常讲源远流长,在本义上就是指江河。

你看长江从唐古拉山起源后,一直流到大海,横穿整个内陆东西。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长?所以,永的本义就是这样,它代表江河,代表江河的主流。

而“脈”之右半的意思呢?它也与水有关,表示江河的支流。

一个主流,一个支流,两个都是讲水。

所以,这个脉字必定是与水相关的。

2脉义形声二符的意义已如前说,形符我们还是从月讲。

月属阴,阴的东西是黑暗的,不应该有亮光。

但为什么月会有亮光呢?古人讲这是日使之明也。

也就是说属阴的月本无明,而有了日,有了太阳它就会明。

所以,月的光明主要与太阳相关。

我们常说水中月、镜中花,其实水中本无月,镜中亦无花。

月的明亮也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它好比一面镜子,一面太阳的镜子,一面阳气的镜子。

因此,月相的变化情况,从天文的角度讲,它反映的是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医的角度讲,它反映的是阳气的进退消长。

所以,整个月的阴晴圆缺它并不在于说明其他的什么,而说明的就是这个阳气的变化。

今天是农历十一,再过四天就是十五,从这个时候起,月亮在一天天变圆,直至形成十五的满月。

中医脉诊原理(即科学机制)

中医脉诊原理(即科学机制)

中医脉诊原理(即科学机制)我们知道,西医检查身体和疾病,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设备和程序,或者经过各种各样的化验。

而中医检查身体和疾病,就是“望闻问切”,其中“切”即俗称的“号脉、搭脉、诊脉”,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般的人对中医通过号脉就能诊断疾病感到很神奇,其实,即使中医本行业的人,也不是人人都会号脉,即使会号脉的中医,也不是人人都明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机制。

我是业余中医,对号脉有一定的研究,对现代科学也有基本的了解。

这里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号脉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说明。

我们知道,在西医的观念里,脉搏就是心脏的搏动节律,当然这种搏动也有几个主要的参数。

中医的“脉象”,与西医的“脉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医所谓的“脉象”,包含了五脏六腑(甚至整个身体)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所有信息!那么,为什么仅仅手腕处的脉搏,就能体现出或者说探测到五脏六腑的所有信息呢?这里有一个现代科学的原理或者说依据,就是“全息原理”,即: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脉搏,都能体现或者说包含着全身的搏动信息,只不过手腕处的这个位置探测起来更方便而已。

古人最初的诊脉,其实是在全身上、中、下脉搏明显的几处都要诊测的,比如在两侧额头、腮帮探测“天之气(也叫头角之气)”,在腹股沟、足背探测“地之气”,在手腕桡骨处探测“人之气”,后来才简化为单独探测手腕部脉搏,古人叫“独取寸口”,其实根据全息原理,“独取寸口”就足够获得全身的信息了。

打个比方说:一个由大大小小众多河流组成的水系,你在任何一条河流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感觉到水的流动。

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地理上的河流水系有相似之处,在任何一处都能探测到全身的血液波动,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是又有点不同:自然界的河流水系只是平稳流动,而人体血液的流动是阵动或者说波动的,就是俗称的“脉冲、脉动”。

那么,为什么在中医眼里,从这种波动能看出五脏六腑的信息呢?或者说,为什么这种血流的波动携带者五脏六腑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物理学中的波的原理(包括水波声波无线电波等等)来做比喻说明。

中医诊脉原理

中医诊脉原理

中医诊脉原理
中医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它是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诊脉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病因病机等方面的情况。

中医诊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脉象反映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是通过经络系统来联系和调节的,而脉搏就是经络系统的反映。

因此,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肝脉弦细、脾脉弦滑、肾脉沉细等,都可以反映出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

二、脉象反映气血状况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脉搏就是气血运行的反映。

因此,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是否正常。

例如,气虚脉细、血虚脉细弱、气滞脉弦等,都可以反映出相应气血的状况。

三、脉象反映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人体自身的失调所致,而脉搏就是疾病的反映。

因此,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因病机。

例如,风寒感冒脉浮、湿热病脉滑、气血不足脉细等,都可以反映出相应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诊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脉象,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其中的奥妙在这里!
今世康 2016-10-06 17:16
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其实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需要依赖于又快又准的诊断方法,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脉,也称作切脉,就是通过用手轻轻的按压患者的动脉,根据脉象即可知道患者的并且。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医把脉的原理有哪些!
把脉的原理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的例子,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中医把脉的强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

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

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

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

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

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人体血管的舒缩运动,充分的反映了血液中流动的质与量以及速度等信息的变化。

而且血管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病变,例如动脉硬化等等都可以反映在脉象上通过把脉诊断出来。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

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

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

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把脉的方法
1.选指
医师在给患者诊断的时候应该用左手来给患者的右手进行诊断或者用右手给患者的左手进行诊断。

诊断的时候三根手指的指端要一样平齐,手指稍微呈现出弓形倾斜,并且和受诊者的体表保持月45度角为宜,因为这样的角度可以让手指的指目紧紧的贴于脉搏搏动的部位以便于诊脉。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3.运指
医生运指概括为7种。

(1)举法:指医生用较轻的力量按在皮肤上察脉的方法。

又称为“浮取”、“轻取”。

(2)按法:指医生用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体察脉的方法。

又称为“沉取”、“重取”。

(3)寻法:有两层意思:其一,寻即寻找,指医生手指用力可轻可重,左右推按,仔细体察脉象,寻找脉搏跳动最明显的部位。

其二,是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取脉的方法,即“中取为寻”。

(4)循法:指用指目沿着脉道的轴上下移动来取脉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体察脉搏的长短。

(5)推法:指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推动以体察脉象快慢、力量、趋势的一种方法。

(6)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

(7)单按:用单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

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化特征。

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1)首先要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2)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3)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4)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

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5)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6)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7)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8)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常见脉象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为阳,为表。

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浮而中空为芤,有边无中,如以指著葱之象,主失血;浮而搏指为革,中空外坚,似以手指按鼓皮之状,相比芤脉中更空而外更坚,主阴阳不交;浮而不聚为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主失血。

2.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为阴,为里。

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按至肌肉以下。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

3.迟脉
脉搏缓慢,一息三至或二至[2] (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

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
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

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迟而更代为代脉:缓中一止,不能自还而更代,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妊妇见之不妨。

脉有歇止,止有定数。

主病:脏气衰微。

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迟而时止为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

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

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4.数脉
脉搏急促,一息五至、六至(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除迟、结、代三脉外其他都可见。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
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8.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来大去长。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9.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0.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把脉的原理,把脉的方法,常见脉象以及中医是怎么把脉的等有关内容的具体介绍,大家对于中医把脉为什么会那么快,那么准应该都非常了解了吧。

中医的很多手法都是来源实践经验,所以中医诊断才能够做到又快又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