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知识点1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哲各章知识点

马哲各章知识点

马哲各章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包括: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从内容上讲,它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从研究对象来讲,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从阶级属性来和功能来讲,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本质特征上讲,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服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基础和阶级条件。

2、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其中: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发展积极成果的继承,又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重大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2)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本文旨在介绍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简要概括。

第一章哲学与世界观
第一节哲学的本质和任务
哲学的本质是指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哲学的任务则是指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作出的贡献。

第二节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结构、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等。

第二章唯物论基本原理
第一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二者相互关联但物质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发展是物质的普遍规律
发展是物质的内在需求和推动力,是无限多样性和一定规律性的统一。

第三章唯心论基本原理
第一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唯心论认为精神是客观实在,物质是精神产物,二者相互关联但精神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形式
意识具有主观反映客观的本质特征,包括知觉、表象和思维等形式。

第四章辩证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运动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和统一,其运动规律包括对立面的斗争、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第二节辩证法在实践中的作用
辩证法运用于实践可以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

以上为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为你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马哲考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8、29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二)(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p30中间引号+p31四点理论意义(三)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四)如何理解“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老师给总结的)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感性形式理性形式,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来源看,对待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其原因有:生理原因,世界观不同,经验和思维不同。

3.从主观特征与客观基础来看:意识可以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原形。

(五)唯物主义经历的三个阶段?(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七)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具体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一些零碎的知识点**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提到休谟,就是不可知论。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客观性,一维性,不可逆性。

第二节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即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联系的定义及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发展的含义: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或实质和核心)?(四)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性)1.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p43第四段2.二者关系p43最后一段3.同一性的作用表现p44三条斗争性的作用表现p44两条4.方法论意义p44最后一段(有关“和谐”的问题也结合此处)(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45方法论意义p4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全书知识点

马哲全书知识点

知识点绪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第一章:第一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物质的特性、意识与意识的本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时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实践(特征、基本形式)第二节联系、联系的特点、发展、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核心、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事物的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肯定与否定、否定之否定、扬弃、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注意事项第二章第一节实践观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先验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感觉、知觉与表象)及特点、理性认识(概念、判断与推理)及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认识运动的反复性第二节真理、真理的一元论、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价值的特性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与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生产力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工具的意义、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狭义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与私有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念的上层建筑与政治的上层建筑)、国家的概念与本质、五种社会形态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人的现实本质、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路线、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第四章:第一节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货币、价值规律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二节劳动力商品(成为商品的条件与特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作日、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与资本的技术构成、人口过剩、资本的循环周转、社会再生产、工资、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第三节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利润、经济全球化、资本输出、垄断价格、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六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与根本任务、无产阶级专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第七章:必然王国、自由王国、“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共产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马哲知识点

马哲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与基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3.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哲学是世界观,但是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原因:第一,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第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依据,也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前提;第三,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7.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区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8.哲学的基本问题告诉我们一起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9.彻底的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一样都是可知论;只有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才是不可知论。

因为他们否认思维存在的统一性。

10.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坚持唯物主义,就是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11.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12.唯物主义分为:朴素唯物主义(用具体物质解释世界本原);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性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是其三个根本缺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1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心外无物(王阳明)14.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深化了的精神作为万物的神创者和世界的本原。

如,理念创造一切(柏拉图);绝对观念外化为万事万物(黑格尔)道生万物(老子)理在事先(朱熹)15. 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原理必背要点(大题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必背要点(大题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主要包括:①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不同回答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②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物质的产物又不是物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只有在认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通过自觉活动认识规律并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世界统一于物质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③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本质上,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作用上,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5.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6.三大规律p43(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认识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②量变质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发展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联系起来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批判又继承,克服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

马哲知识点(超全)

马哲知识点(超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提纲(高教09修订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页2-3)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页14-17)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观和方法论(页27)2、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以及划分唯物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页28-29)3、唯物主义包含三种历史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用具体物质要素作为世界本原;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对物质性本原的存在作形而上学理解;科学唯物主义。

4、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页30-31)5、意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页30);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页3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7、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页38-39);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页36)8、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页39);和谐社会的哲学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页41);发展即新陈代谢;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根据在于事物的永恒发展观念(页41-4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页42);矛盾的系列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页43-4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页45),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师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页4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页46)。

9、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分析方法(页4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

(页50)10、规律的定义和特征(页54)11、意识能动性主要表现(页56-5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理的统一(页57-59)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页63-65);实践的定义(页63);认识论上的两条路线(66)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马哲第一章

马哲第一章
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①理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大厦的理论基石。 ②实践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运动观。
1)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和根本属性 。 ② 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 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1、物质世界和实践。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 1)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 矛盾是标志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 A.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地联系,它体 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趋向和趋势。 B.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统一性、一致性、相互渗透、相互贯 通、相辅相成、相互合作等等。 矛盾同一性无论表现为何种具体形式,都包含着共同的基本内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②关系。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辨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联系: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根本矛盾——贯穿始终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矛盾及其各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非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的性质:对抗性矛盾——采取外部冲突方式来解决矛盾非对抗性矛盾(4)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3)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 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章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1、什么是世界观:(概念)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2、什么是哲学?(概念)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宗教的本质特征,哲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其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

与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宗教不同,哲学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4、艺术的本质特征,哲学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理解。

与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以艺术形象表达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哲学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则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5、科学的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相当长的过程内,科学以为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成长过程,就是科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不断地成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哲学即必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揭示科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总结和概括科学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

6、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及意义。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源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

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的理解具体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

意义: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1.唯物论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稳定性、有条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意识: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反映,意识不仅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人脑,而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社会实践中去。

规律: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向。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改变、创造、消除的。

人只能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两个特征:联系观: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即系统观)发展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或称斗争性与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一、主要概念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4)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辨析题1、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不正确)P572、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正确)P303、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P30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不正确)P53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不正确)P446、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正确)P417、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不正确)P43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发展。

(不正确)P439、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不正确)P57三、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答: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马哲第一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马哲第一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它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

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唯心主义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联系与发展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原因在于:
(1)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应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世界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指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2)就新旧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坏境和历史条件;而旧事物之所旧,在于旧事物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已经不能环境的变化。

(3)对于新事物来说,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吸取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仍然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东西,并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

(4)新事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应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最终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区别: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联系:(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2)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