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2)
二氧化碳、黑色物质产生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几点:
1、第一次上50分钟的科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于6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为了让孩子能够深刻的理解这种变化,本节课列举了生活中大量的孩子熟悉的变化来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容量比较大,但是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是比较好的。
你能试着举几个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生:把水冻成冰、把黄豆炸成油、雪糕融化了
师: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放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等。再有新物质产生的基础上,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放热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在最后的游戏环节设置的10个小题有很多同学在前2道就被淘汰了,前两个小题有点难,这样不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应该由浅入深,应该根据孩子的表现做适当的调整。
4、整堂课遇到难的地方,孩子们得不出答案时,教师引导的不够好,基本上是老师帮助学生说出了答案。因此在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孩子说出答案上还需要努力提高。
生:它是圆柱形的白色固体、可以点燃、容易掰断、表面光滑。
师:蜡烛还有其他特点吗?谁到前面来捏一捏这根蜡烛?
生:捏蜡烛。
师:能捏动吗?
生:捏不动,硬。
师:闻一闻,它有气味吗?
生:几乎没有。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蜡烛的很多特点,谁能完整的表述一下蜡烛的特点?
生:蜡烛是白色的圆柱形的固体、表面光滑且较硬,几乎没有味道。
教学设计
时间
学科
科学
任课教师
任教班级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实验获取证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从而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玻璃片、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吸管分组材料:蜡烛、金属匙、火柴、纸巾、玻璃块、蜡块、玻璃片、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许多物质会发生变化,铅笔芯会发生什么变化?生:慢慢变短。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化。

首先我们得先请它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出示蜡烛)板书课题。

2、研究物质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蜡烛,描述蜡烛,看谁描述的特点多?生自主观察。

师:谁来描述?生:半透明、滑滑的、易碎、像个蜡笔、有芯师:蜡烛切碎加热会怎样?生:变成液体。

师:我们可以做一做实验,怎么来操作呢?(师演示,讲解注意点:加热到看不到蜡块时停止加热;勺子倚着塑料盆放在纸巾上)生自主实验。

师:加热金属勺子,蜡块有什么变化?生:成为液体。

师:蜡块是什么形态的?生齐说:固体师:加热蜡烛后,形态的变化是怎样的?师板书。

师:冷却之后又变成了(固体)。

师板书。

师:从加热到冷却的过程中,蜡块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生:蜡块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师总结:像蜡烛这样,加热之后,只是形态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师板书。

师:当同学们点燃蜡烛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师:把金属勺子反过来看看,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呢?这种黑色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碳黑。

师:这个碳黑哪来的?原本有吗?生:没有。

是点燃蜡烛后有的。

师:就像利用金属勺子发现碳黑一样,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器材来发现。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难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长短、粗细不同)、火柴、澄清石灰水、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熄灭时的现象等。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澄清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方。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1)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蜡烛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尝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如:蜡烛浮水、蜡烛吹灭等,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蜡烛燃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比较理解,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

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前有较大变化。

动手能力也有较比提高。

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良好规范的实验习惯。

效果分析《蜡烛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没有丝毫做戏的成分,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教材分析教材位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教材特点:本课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物体——蜡烛为例,从问题入手,加热蜡烛,燃烧蜡烛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为基础,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

从学生方面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究、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评测练习1.举出几个生活中物质两种变化的例子?2.白醋泡鸡蛋实验,72个小时后有什么现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实验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课堂实录及评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课堂实录及评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课堂实录及评析师:〔出示蜡烛并将蜡烛点燃〕现在请大家猜测一下,如果我将一个玻璃杯完全罩住这支蜡烛,蜡烛将会怎么样的变化?生:蜡烛会熄灭。

师:好,那请大家再猜测一下,蜡烛在杯内能燃烧多久才会熄灭呢生:4秒生:6秒生:32秒生:8秒师: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一下,不过在实验前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把杯子放到什么位置作为记时开始呢?让大家先来一起商量定一个标准。

生1:把杯子放到火的上面就开始。

生2:把杯子碰到桌子上面就算开始。

生3:把杯子的口完全碰到桌子就开始。

师:你们定的标准都是可以的,那大家情愿选择拿一种方法呢?生:把杯子的口碰到桌子的面。

师:好,那我们就以这个为标准,请两组同学看杯子及蜡烛,另两组同学看上面的时钟。

〔教师实验开始〕(评:教师依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记时标准,既能减少记时的误差,又能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一个记时标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师:蜡烛能在杯内的燃烧多久?生:8秒师:你能告诉我蜡烛为什么会在杯子里面燃烧8秒就熄灭了?生:因为杯子里面的氧气没有了。

生:因为杯子把里外的空气被隔开了,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氧气一烧完蜡烛当然就灭了。

师:这位同学答复的既科学又详细,真是非常的了不起,将来肯定成为一个小小科学家。

那么杯子里面的氧气是真的烧完了吗?请大家继续看下面老师的实验。

师:〔教师出示长短两根蜡烛〕请你们再猜测一下,如果我将这个玻璃杯同时罩住这两根蜡烛,它们又将出现什么情况呢?生1: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灭。

生2:两支蜡烛一起灭。

生3: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灭。

师:那请大家看认真,到底会出现哪种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师:〔实验结束〕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觉了什么?生1: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灭。

生2:我发觉上面说的杯子里面的氧气没有了是错的。

因为如果杯子里面的氧气真的没有了,那么两根蜡烛会同时熄灭的,但是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师:两位同学观察的真认真,特别是第二位同学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蜡烛的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蜡烛的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
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
4、小组讨论汇报。
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看书74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3.学生讨论,回答。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目标
教学过程(教与学)
二备与反思
一、导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碟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蜡烛变化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实验二:探究蜡烛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用针挑起蜡烛的火焰,观察蜡烛的变化。

d.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三: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快熄灭时,用手指捂住蜡烛,使其熄灭。

d.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实验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实验五: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8.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工厂,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全册PPT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觉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言语表达。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打算:教师打算:分组实验用的铁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枯燥的烧杯、铁片、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搅拌棒、白醋、碱块、白糖。

学生打算: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塑料管、蜡烛。

教学活动建议:1.单元教学的导入。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紧接着问:同学生,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教师告诉学生: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着学生实验验证。

第—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言语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渐渐地变成了有肯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着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枯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言语表达。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科学知识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学生和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技能,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课是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选择蜡烛为探究对象,是因为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又会发生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同时蜡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常见和便于准备的物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试管夹,瓷片,燃烧匙,烧杯,小刀。

自选材料:吸管,醋,食用碱,食盐,鸡蛋,彩纸,橡皮泥,水,纸杯。

教师准备材料:烧杯三个,白醋,碱面,酚酞,水,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演示:示意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魔术表演成功,生惊呼。

)师:给点掌声吧!(生鼓掌)谢谢!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蜡烛》课堂实录(精选15篇)

《蜡烛》课堂实录(精选15篇)

《蜡烛》课堂实录(精选15篇)《蜡烛》篇1品中悟情-----《蜡烛》教学片断实录……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②、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师:这位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烈士的呢?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感受老妇人当时的处境。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一一朗读,尤其是反复描写炮火的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了连贯朗读)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吗?生:当时战争很激烈,硝烟弥漫,炮火纷飞……师: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这位老妇人却依然镇定自若地埋葬这位死去的、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战士,她的举止令人感动,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假如你是一名随军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你会抓拍哪个画面?(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并说明抓拍这个场景的理由)。

可以直接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我会抓拍这个画面:“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

老妇人还没有满意。

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浮土来继续盖上去。

”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关心,她非常用心地在埋葬烈士,体现了她对红军烈士满怀爱意。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用心?生:“几小时”、“还没有满意”生:“竟然”生:“一捧一捧”、“慢慢地”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尊敬。

师:能把“一捧一捧”改成“一捧捧”吗?生:不好。

“一捧一捧”强调她的郑重其事,速度很慢,非常仔细。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她还如此的细致,更能够看出她对红军烈士无限的敬意。

师:那么大家找到的这几个词要重读、要缓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生齐读。

(未读出效果,又读了第二遍,有明显进步。

)生:“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小学科学四年级《蜡烛会熄灭吗》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四年级《蜡烛会熄灭吗》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

《蜡烛会熄灭吗?》课堂教学实录(学生每4人一组,桌上放着蜡烛、火柴、象棋子、吸管、玻璃杯、橡皮球等。

)师:(将蜡烛立在桌上)后面的同学看得见这支蜡烛吗?要是看不见,允许你侧身摆头,甚至可以站起来。

师:(划火柴点燃蜡烛)看,把火柴放这里。

(指小碟)师:(出示塑料袋)什么东西?生:塑料袋。

师:塑料袋。

如果我把塑料袋打开,罩在蜡烛上面,手拿开,会怎么样?生:蜡烛会渐渐地熄灭。

师:想得真快!刚才老师介绍这节课的课题是“蜡烛会熄灭吗?”他就说蜡烛会熄灭。

如果我一松手,塑料袋会怎样?(很多人举手)一起说吧!生:会飞。

师:往哪飞呀?生:往高。

师:为什么?知道的举手。

(部分同学举手)四分之一,啊!我清楚,有些同学也知道,但他不太愿意举手。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把手放下,不问了。

如果我把这支蜡烛放到杯子里面(将蜡烛放到玻璃杯里面),点燃后,我又拿一个杯子。

瞧,我做这么一个动作(把一个空杯子往放蜡烛的杯子里倒),这时蜡烛熄灭了,你猜猜这是怎么回事?生:因为第二个杯子里面装的是二氧化碳。

师:够聪明的啊!这是书上没有的,也考不倒你们。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又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像倒水一样一倒,把蜡烛熄灭了,我不用拿真的二氧化碳去试,就有好多同学都知道了。

再提一个问题,(点燃蜡烛放在桌上)如果我把杯盖上去,蜡烛会怎么样?生:熄灭。

师:为什么?(很多人举手)不问了。

大约过多长时间熄灭?生:1秒钟。

生:5秒钟。

生:8秒钟。

生:6秒钟。

师:我们来试试,请大家l—2—3这样数秒。

(老师点燃蜡烛,盖上玻璃杯)生:(学生看着杯中的蜡烛数秒)1—2—3—4—5—6。

(蜡烛熄灭)师:嘿,太厉害了,真是5秒钟、6秒钟。

现在真正的难题出来了,我在桌上搁3颗象棋子,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中间,然后把杯子倒扣在象棋子上,蜡烛会熄灭吗?生:蜡烛不会熄灭。

师:为什么?生:因为杯子搁在象棋子上面,氧气可以从底下进去。

师:嗯,还有解释,推测要有根据。

已给各小组准备了材料,我就不做了,待会儿请各小组自己验证。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doc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doc

(集体备课)《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新城子寄宿制小学—陈瑞东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能让学生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设计理念1、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中研究蜡烛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并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本课教学,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教师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发现科学。

设计思路:科学课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注重科学课前后的衔接,也是我设计教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课前后的衔接就好像一个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一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具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本课由实验得出结论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归纳法,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产生和不产生新物质两类。

我便将第一部分重点设计为实验探究,从简单的形状、形态变化,到较复杂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二是加强课堂的拓展外延性,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更多的物质世界的变化,使学生对变化有一种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大烧杯,瓷片、蒸发皿、实验记录单等。

自选材料:醋,鸡蛋、烧杯、火柴、生鸡蛋、澄清石灰水、白糖、吸管等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师:把银白色的铁丝插入蓝色的溶液里,结果怎样?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老师这里有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谁能把它们吹浑浊。

[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019版青岛小学科学五上《16.蜡烛的变化》教案.doc

2019版青岛小学科学五上《16.蜡烛的变化》教案.doc
教学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难点:能尝试用归纳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索活动大致思路。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材料: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
教师准备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






一、探究引入:
1.教师谈话:点燃或切割蜡烛,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
3.进行交流
(1)你观察到哪些现象?
(2)蜡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之处?
4.教师补充总结:熔化切碎只是蜡烛形态上的变化,而蜡烛燃烧产生烟则是一种产生物质的变化。
5.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学生分组探究,组长作记录,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作些提示)
6.进行交流
7.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补充归纳: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
二、探究活动
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交流了自己认为蜡烛点燃或切割会发生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蜡烛的变化
2.分组进行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张观察表、实验记录表,提出探究活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物质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蜡烛
点燃
熔化
切割
……
(要求学生注意安全,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蜡烛的变化
课文
名称
蜡烛的变化
课时
第一课时
使用意见
教学
目标
1.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用实验记录;能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出探究的大致思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实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实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实录《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一、教材分析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变化,第二部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认识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能力目标1.能对物质变化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并亲历探究加热、切割、燃烧蜡烛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3.会查阅书刊和网络等其他信息源。

(三)情感目标1.能在实验的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2.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3.加强科学探究要尊重科学证据的意识。

4.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三、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蜡烛、火柴、白瓷碗。

学生实验材料:蜡烛、小刀、烧杯、醋、鸡蛋、橡皮泥、剪刀。

五、过程设计: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准备了做实验的用品,并搜集了关于蜡烛变化的资料,现在说一下你对蜡烛有哪些认识,生:我知道蜡烛能燃烧,能产生烟。

生:我知道蜡烛遇热能熔化成蜡油。

生:我知道物质变化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3.1、蜡烛的变化》word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3.1、蜡烛的变化》word教案

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其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本课包含三个部分内容:首先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然后实验探究。

第三部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

学情分析本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融化时的状态变化,和燃烧时变成新物质的状况,来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类。

本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以动手做的研究资源、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

因为本课涉及到的实验,比较简单,对于实验的操作方法除了提醒安全外,我将弱化处理,让学生自主实验。

重点放在应用环节,能判断物质属于哪种变化。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

3.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蜡块、蜡烛、酒精灯、蒸发皿、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干抹布、白醋等学生准备:收集与蜡烛变化相关的资料、预习本课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生入境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请学生讲述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引出“变化”这一话题,再请学生举出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然后通过我的叙述:“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云卷云舒、草木生长、生米熟饭、平地高楼……可是,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是不是每天都是晴天呢?这说明天气是在变化的,其实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自身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生:身体长高了、长胖了、变强壮了,知识增多了。

师:我们的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世界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看一看蜡烛有哪些特点?把你们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用多种感观对蜡烛进行观察,例如用手摸,用鼻子闻,用眼看等,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生:蜡烛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易变形。

(蜡烛是白色的,呈圆柱体。

蜡烛由蜡油和中间的蜡芯构成。

蜡烛摸上去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第一次闻上去没有什么味道,细细再闻的话,有一种说不出的味)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呢?切割、加热、点燃师问:如果用刚才的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蜡烛会发生哪些变化?(讨论交流)4、以上是我们的猜想,如何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做实验)做实验是常用的验证真理的方法,下面,根据刚才自己的猜想,结合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实验器材,制定出本组的实验方案。

5、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

(找学生说出本组的实验步骤)6、各小组根据汇报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实验获取证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从而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
玻璃片、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吸管分组材料:蜡烛、金属匙、火柴、纸巾、玻璃块、蜡块、玻璃片、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
许多物质会发生变化,铅笔芯会发生什么变化?生:
慢慢变短。

1 / 6
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化。

首先我们得先请它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出示蜡烛)板书课题。

2、研究物质的变化。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蜡烛,描述蜡烛,看谁描述的特点多?生自主观察。

师:
谁来描述?生:
半透明、滑滑的、易碎、像个蜡笔、有芯师:
蜡烛切碎加热会怎样?生:
变成液体。

师:
我们可以做一做实验,怎么来操作呢?(师演示,讲解注意点:加热到看不到蜡块时停止加热;勺子倚着塑料盆放在纸巾上)生自主实验。

师:
加热金属勺子,蜡块有什么变化?生:
成为液体。

师:
蜡块是什么形态的?生齐说:
---------------------------------------------------------------最新资料推荐------------------------------------------------------ 固体师:
加热蜡烛后,形态的变化是怎样的?师板书。

师:
冷却之后又变成了(固体)。

师板书。

师:
从加热到冷却的过程中,蜡块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生:
蜡块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师总结:
像蜡烛这样,加热之后,只是形态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师板书。

师:
当同学们点燃蜡烛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师:
把金属勺子反过来看看,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呢?这种黑色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碳黑。

师:
这个碳黑哪来的?原本有吗?生:
没有。

是点燃蜡烛后有的。

师:
3 / 6
就像利用金属勺子发现碳黑一样,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器材来发现。

你们想不想来试试?生:
想。

师:
我们要做两个实验,挺清楚要求,师示范:
点燃蜡烛后,将干冷的集气瓶悬空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生实验。

师:
你看到集气瓶的内壁有什么变化?生:
有水蒸气、雾、碳黑。

师:
将集气瓶盖住蜡烛,按住集气瓶及玻璃片倒过来,往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摇晃。

生实验。

师: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
石灰水变浑浊了。

师:
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点燃蜡烛后产生了什么?师:
老师这儿还有一杯澄清石灰水,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利用
---------------------------------------------------------------最新资料推荐------------------------------------------------------ 吸管往石灰水中吹气。

生上台实验。

师:
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了吗?是谁使它变浑浊的?我们人体呼出的是什么气体?生:
二氧化碳。

师:
那说明了什么?生:
二氧化碳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师:
那二氧化碳气体哪来的?生:
蜡烛燃烧的。

师适时板书。

师总结:
点燃后蜡烛越来越短,形态发生了变化。

但同时产生了碳黑、水、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师板书。

师:
那加热白糖后会有产生什么变化呢?生猜测。

师:
5 / 6
到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同学们下课之后去研究一下。

3、巩固小结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
把白糖加热,先是形态的变化,后来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不做这个实验老师也不清楚。

看来啊,有些变化并不是我们事先就能想到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动手实践,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发现科学的奥秘。

今天回家后请同学生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在盛有白醋的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想想它属于什么变化,所以说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种子的发芽、结果;有动物的出生、死亡;有冰化成水,水化成水蒸气;这些变化,有的缓慢需要漫长的岁月,有的剧烈,眨眼间就完成。

希望每个同学平时能用你的双眼去观察世界,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很多。

板书:
蜡烛的变化加热蜡块蜡油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固体)(液体)冷却点燃碳黑水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