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合集下载

简述和谐社会的内涵

简述和谐社会的内涵

简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是一个凝聚社会力量、共享社会成果的社会理念。

它是指在全体公民团结和睦、法律公正有效、积极文明、公益事业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状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而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民众遭受不公平待遇的问题,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次,和谐社会注重法律公正有效。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意识,确保法律的公正适用和权威执行。

同时,应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使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守护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和谐社会注重积极文明的社会风尚。

文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应该树立热爱家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良好的价值观念,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同时,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和谐社会注重公益事业的发展。

公益事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谐社会要鼓励并保护志愿者服务,倡导慈善捐助,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确保各个社会群体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最后,和谐社会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是社会正义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之一。

和谐社会应坚决反对一切不公平现象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各阶层间的互助与合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和谐社会是一个目标和方向,是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理解

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理解

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理解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也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和谐社会,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弄清以下几对关系: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某一方面的属性,“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属性,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能够不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

正如社会主义本身要经历不同发展阶段一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较高的和谐程度。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到基本国情的制约,和谐社会的发育程度同样不可能达到高级程度。

我们只能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来构建和谐社会,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进行长期的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一项短期的任务,同样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有阶段性的。

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适应,归根到底,要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

“小康社会”本来就应当是和谐社会。

由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因此“和谐社会”就变成了主要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

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

(一)人类对小康社会理想追求的历史表明,没有和谐就没有小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证。

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以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五.从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作用. ②突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各领导层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⑤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六.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常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一、准确理解“社会”、“和谐”的涵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社会”与“和谐”的内涵。

1.何谓“社会”?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中文里,“社会”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旧唐书?玄宗本记》中,当时所用的“村间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社,,“会”二字的最早联用。

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

在我国,人们广泛地在今天的涵义上使用“社会” 一词,是近代以来开始的« 1875年,《东京日日新闻》主笔福地源一郎,为翻译英文society -词,而在日语里首先创用“社会”一词。

英语society ,来源于拉丁语societas ,乃是伙伴、共同、联合、联盟之意。

从各种语言来看,“社会” 一词都具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活动的含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社会”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

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o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说:“社会一不管其形式如何一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后现有法律法规尚存缺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比较普遍等因素也值得关注。

2、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扭转传统思维方式下,对环境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和重利用、轻补偿的做法,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力度,把治标与治本、建设与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变革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建立清洁工业和绿色农业,走资源节约利用、废物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和谐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和谐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和谐篇和谐与和谐社会“和”字的左边是“禾”,它可以单独成字,意思是农田里的苗;右边是个“口”字,即人人都有饭吃。

“谐”字的左边是“言”(讠)旁,右边是个“皆”字,表达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说话。

于是人们说:和谐=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说话。

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辞海》上则把和谐与协调并称。

这就是说,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而不生涩、不别扭。

概括地说,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随后,在我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我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的特点是: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所以,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

我国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的本质,发展的基础和谐,是客观存在的本质和谐是世界的本质。

一条河流,有无数人赞叹它。

它美好,因为它和谐,它的流动符合拉普拉斯方程,不会缺一块少一块。

这个方程是对流动的液体那种互相补充、和谐互动的描述。

高山大地很美,因为它们原本也是流动的岩浆所凝结,也符合拉普拉斯方程。

2+3=5,5+3=8,数字不同,有一个加法法则贯穿其中,这个法则是相同的,客观、实际、合乎逻辑、完美,也是和谐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经济繁荣与社会公正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经济的持续繁荣与社会的公正。

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它要求资源的公平分配、机会的公正获取、权益的公正保护,使每个人都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民主法治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机制,包括民主的决策制度和法治的法律体系。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众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现,法制建设能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使社会更加有序、稳定和和谐。

三、平等协调与包容发展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平等协调与包容发展的结合。

平等协调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待遇,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城乡差距都要得到适度的缩小。

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谐,重视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协商,解决矛盾和纠纷。

同时,包容发展要求社会为每个个体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消除社会中的各种不公正现象,构建一个包容性的社会。

四、文化繁荣与生态环境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文化的繁荣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文化繁荣是社会发展的灵魂,要提倡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绿色发展的社会,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社会道德与科学精神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道德与科学精神的并重。

社会道德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能够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合作。

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创造力。

第九章 “五位一体”-- 和谐社会

第九章    “五位一体”-- 和谐社会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 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
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它 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 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 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 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 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九章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
第三节
重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管理
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我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但 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 根本无法实现的。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 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 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 ,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 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 风险。 ——毛泽东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导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包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安全、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通过全面评估和分析这些实践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并为现代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社会稳定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国家维护统一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等目标,通过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等来实现社会稳定。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二、经济发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得人们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基础。

和谐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和谐社会要求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协调,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人民幸福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民幸福提供了保障。

和谐社会追求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福祉,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人民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关注每个个体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增加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工作环境、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超强记忆口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超强记忆口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超强记忆口诀(考试前夕,倾情奉献,切勿外传)记忆神速,20分钟,轻松搞定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总口诀:国民政府党,新本驾驶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总结:依法治国—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本质特征;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各取一个字,国、民、正、服、党;心、本、价、使、证。

1、依法治国:口诀:转变长民主,人被(备)权威约想像:依法治国只有转变了才能长久民主,但人还是要被权威约束。

解析:转变—党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长—即长治久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人—人民民主被(备)—法制完备权威—树立宪法法律权威约—权力制约2、执法为民:口诀:宗旨属政治,本人全(权)文明想像:宗旨都是政治的东西,只有本人才最文明解析: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属—属于,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政治—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5本—以人为本人全(权)—保障人权文明—文明执法3、公平正义:口诀:根强命和谐,平等合当时想像:只有根子很强很硬,命才能和谐平安没人敢欺,平等只是适合当时,过后就不行了。

解析:根—根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强—强烈,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命—生命,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和谐—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合法合理当—程序正当时—及时高效4、服务大局:口诀:本地性经验,把握住(局)本职想像:有点流氓,记住就行,本地的性经验,把男人的老本把握住就行解析:本—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地、性—地位、性质,是法治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经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把握—把握大局住(局)—围绕大局本职—立足本职5、党的领导:口诀:先进史艰巨,思想正(政)组织想像:党虽然是先进的代表,它的历史却很艰巨复杂,但它始终有一个思想很正的组织做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指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保障,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公平,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各项制度机制,消除制度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创新驱动为支撑。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培养,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法治保障为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强化法制建设,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生态文明为保障。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保障,才能够构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和谐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经济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要求是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机会和福利,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要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成果。

政治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有发展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文化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文化繁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人们的道德、精神、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保护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社会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要求是建设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救助能力,推动社会福利的普及和改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生态环境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建立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标。

和谐社会的建设旨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它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下文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特征进行论述。

1. 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保护。

在和谐社会中,人民的合法利益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社会资源公平分配,人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没有充分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无法构建和谐社会。

2. 社会稳定与安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二是社会稳定与安全。

社会的稳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社会秩序良好,社会安定有序的特点。

只有在社会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放心工作、生活,社会发展才能顺利推进。

3. 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三是民主法治。

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主法治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自治权利、平等参与和合法权益的保护。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实现共同利益。

4. 拓展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四是拓展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不仅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稳定与安全、民主法治和拓展文化建设等重要特征。

这些特征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治理,推动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时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首先表现在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方面,主要是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问题。

社会排斥是说在会当中,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至于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尤其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剥夺是最明显的。

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

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党中央的中心工作,国税工作必须服务于这个中心和大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我们广大税务……一、组织收入情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组织收入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金平县国税局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抓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监控管理不放松,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截止7月31日,累计组织各项税收收入4945.69万元。

其中:增值税4381.96万元;消费税1.6万元;企业所得税467.8万元;个人所得税19.8万元;车辆购置税74.5万元。

完成州国税局下达税收计划任务14125万元的35%,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增值税)12000万元的36.5%。

国税收入呈现出以下特点:1至4月份国税收入持续减收,降幅极为严重,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重点工业停产、减产现象极为严重。

1至4月份,国税收入持续下降,降到同期历史最低点。

1月份实现税收收入996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2月份实现税收收入415万元,与上年同期1120万元减收705万元,降幅62.9%;3月份实现税收收入993万元,与上年同期1353万元减收360万元,降幅26.6%,累计降幅为29.3%;4月份实现税收收入399万元,与上年同期2375万元减收1976万元,降幅83.3%,累计降幅为51.7%。

社会和谐内容包括八个部分:

社会和谐内容包括八个部分:

社会和谐内容包括八个部分:社会和谐内容包括八个部分: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一、准确理解“社会”、“和谐”的涵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社会”与“和谐”的内涵。

1.何谓“社会”?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中文里,“社会”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旧唐书?玄宗本记》中,当时所用的“村间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社,,“会”二字的最早联用。

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

在我国,人们广泛地在今天的涵义上使用“社会” 一词,是近代以来开始的« 1875年,《东京日日新闻》主笔福地源一郎,为翻译英文society -词,而在日语里首先创用“社会”一词。

英语society ,来源于拉丁语societas ,乃是伙伴、共同、联合、联盟之意。

从各种语言来看,“社会” 一词都具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活动的含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社会”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

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o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说:“社会一不管其形式如何一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后现有法律法规尚存缺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比较普遍等因素也值得关注。

2、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扭转传统思维方式下,对环境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和重利用、轻补偿的做法,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力度,把治标与治本、建设与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变革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建立清洁工业和绿色农业,走资源节约利用、废物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平等正义、法治为基础。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减少社会阶层的差距,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正,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福利。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二、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升为支撑。

通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进一步确保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强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维护和提高社会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只有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

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理, 而且人与神能藉此达 到和谐 的境界。《 晋书

挚 虞 传》 称 :施 之金石 , 音 韵 和谐 。 后 来 , 亦 “ 则 ” 和
比例 和关 系 , 在他 们看 来 , 界 本 原 就 是 数 , 之 间 世 数 存 在 一定 比例 关 系 , 种 关 系 和 比例 就 是 和谐 。赫 这
赵化 民 李 学迎 李大杰 , ,
( . 城 大学思 政 与马 克思 主义 学 院 , 1聊 山东 聊城 2 2 5 ; 5 0 9
2 山东行 政 学 院公 务 员制 度研 究所 , . 山东 济南 20 1 504;
3 山东经 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 . : 山东 济南 20 1 ) 504
摘 要: 和谐 体现 了 自然 、 社会 以及人体 自身等 方面和谐 的共 性 , 质上是指 一种协调 、 本 均衡 和美好 的状
态 。 与 良性 冲 突 并 存 。和 谐 社 会 则是 指 包 容 多样 性 和 差 异 性 的 协 调 、 衡 、 其 均 美好 的 社 会 , 人 与 自然 、 与 是 人
2 1 年 8月 01
山东行 政学院学报
J RNA HA OU L OF S NDO CA MY NG A DE OF GOV RN E ANC E
A g 2 1 u .0 1
NO. e .No. 1 4Sr 13
第 4期 ( 总第 13期) 1
和 谐 和谐 社 会 与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谐被借 以形容事物和顺 , 左传 ・ 如《 襄公十一年》 称 晋侯“ 八年之 中, 九合诸侯 , 如乐之 和 , 无所不谐。 ” 由于乐律来 自对 自然之声 的发现 , 古人也把和谐看 作 自然法则 , 并把万物的差异与互补之平衡解释为
“ 。如 老 子 认 为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气 以 为 和” “ 冲
社 会 , 统治 的统 治 , 服 从 的 服 从 , 就 其 位 , 应 应 各 各 司其 职 , 各负 其 责 , 达 到 了善 的境 界 ” 【 最 早 明 就 。9 确 提出 “ 和谐社 会 ” 念 的是 法 国空 想 社 会 主义 者 概

3 一 3
XUE BAO
2 1 年 8月 01
山 东行 政 学 院 学报
J OUR L OF S NA HAN NG A AD DO C EMY O F GOV RN C E AN E
Au . 011 g2
第 4期 ( 总第 13期 ) 1
N 4SrN .1 0. e . o 1 3
中国 的传 统 和谐思 想 主要就 体 现在 “ 与“ 和” 和
而不 同” 。“ ” 上 和 在古 汉语 中 , 常作 为 动词 , 示协 表
《 尚书 ・ 典》 载 , 舜 记 舜帝 命 其乐 官典 乐 要做 到 : 诗 “
收 稿 日期 :0 1— 5— 8 21 0 2
调 不 同的人 和事 并使 之 均 衡 , 时 可作 为形 容 词用 有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2 o o 9年社会 科学规划研究项 目( 9 Z Z 4 。 0 D X 0 )
作 者 简 介 : 化 民 (9 2一), , 东平 阴人 , 城 大 学思 政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副 教 授 , 究 方 向为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政 治 ; 学 迎 (9 1一) 男 , 赵 17 男 山 聊 研 李 17 , 山 东 平 阴人 , 山东 行 政 学 院公 务 员 制 度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 南 理 工 大 学 博 士 后 , 究 方 向为 宗 教 经 济 学 、 市 社 会 学 。 华 研 城
社会 、 与人 之 间协调发展 的社会 , 既体现 了和谐 的共性 , 人 其 又具有社 会 关系特征 。社 会主 义和谐社 会 则是 和谐社会在社会主 义阶段 的具体: 髟态, 其与传统和谐社会 、 共产主义社会等都有所 不同。
关键词 : 谐 ; 和 和谐 社 会 ;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 析 社 辨
现 五声 ( 即宫 、 、 、 、 ) 六 律 六 吕 、 种 乐器 商 角 徵 羽 、 八 ( 即金 、 、 、 、 、 、 、 ) 合 能 产 生 和谐 的 石 土 革 丝 木 数 的 比例 , 能 产 生 美 好 的 就
效果 即 和谐 。他 们 使 用 和 谐 范 畴 来 指 一 定 的数 的
言志 , 歌永 ( 咏 ) , 通 言 声依 永 , 和声 , 音 克 谐 , 律 八 无
相夺伦 , 神人 以和。 可见早在舜 帝时代 , ” 古人 已发
在西 方 , 最早 明确 提 出和谐 概 念 的是 古 希 腊 的
毕达 哥拉 斯 学 派 。该 学 派 在 研 究 音 乐 的过 程 中 发
于 描述事 物 的存 在 状态 , 表示 顺 应 、 适度 、 不过 分 的 意 思 。中国传统文 化 还 突 出 了和 谐 的 “ 和而 不 同” 特征 。《 语 ・郑 语 》中 有 “ 和 实 生 物 , 则 不 国 夫 同
继 ” “ 一 无 听 , 一 无 文 , 一 无 果 , 一 不 ,声 物 味 物 讲 ” 【 孔 子 也 说 “ 子 和 而 不 同 ”( 论 语 ・子 。2 君 《
中图分类号 :6 I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14 2 1 )4— 0 3— 7 10 3 5 ( 0 1 0 0 3 0
DOI 1 . 9 9 J IS 1 0 :0 3 6 / .S N.0 8—3 5 . 0l . . 0 1 4 2 1 0 01 4


何 为 和谐
和 ” 《 德经 》 。 (道 )
拉克利特继承 了这一观点 , 同时指 £ 了和谐产生的 j 原 因,互相排斥 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 “ 不同的音调造
成最美 的和谐 ; 切都 是 斗 争 中产 ”, 它 是 从 一 主的 “
对立 的 东 西 产 生 和 谐 , 不 是 相 同 的 东 西 产 生 而 和谐 。 ] ” 在我 国 , 和谐也 最 初 用 来 表述 乐 律 的调 和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