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

合集下载

勘察设计报告的规范要求

勘察设计报告的规范要求
目的
确保工程项目在施工前获得充分的地 质资料和设计依据,为施工和运营提 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报告的基本内容
概述
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地点、规 模、勘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等。
工程设计
包括总体布局、建筑结构、机电 设备、给排水、暖通空调等方面 的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
地质勘察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 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描 述和分析。
勘察设计报告的规范 要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 勘察设计报告概述 • 勘察部分规范要求 • 设计部分规范要求 • 报告编制规范要求 • 勘察设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目录
Part
01
勘察设计报告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勘察设计报告是一种技术文件,用于 描述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测量和设 计成果,为施工和运营提供基础资料 和依据。
培训
定期对勘察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 知识和技能。
审核
报告在提交之前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 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反馈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读者 对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提高报告的质量。
质量评估与改进
评估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以 便对勘察设计报告的质量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图表格式统一
报告中的图表格式应统一,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 ,以提高报告的整体美观度。
报告装订与提交
装订整洁
01
报告的装订应整洁、有序,页码标注清晰,便于阅读和存档。
提交方式符合要求
02
根据相关规定或客户要求,选择适当的提交方式,如纸质版或
电子版,邮寄或直接送达等。

化探类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及格式

化探类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及格式

由于物化探本身的方法、装置、参数、比例尺的不一,物性条件及所面对的目的物不同,都导致所工作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报告格式并不能完全统一。

这里只给出一般格式,相同部分主要是物化探的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一般在解释前面,也即只有所取数据合格、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化探还须说明分析方法及检出限、报出率等),并给出“可以用于报告编写”结论,才有下面解释等各章节内容。

对于图件要求也不一,如重、磁,一般还需要提供部分转换图件,但材料、平面、剖面图、推断解释图等都是必须的。

一、区域地球化学图说明书格式在编写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多元信息,以区域成矿学观点,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总结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变化特点及异常查证资料,综合研究元素的分布及与构造、矿产间的关系。

圈定各类区域性或局部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结合踏勘成果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对异常引起的地质原因进行推断解释,对全区进行资源潜力作出评价,划分区域成矿远景预测区及找矿靶区,为基础地质和生态环境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编写提纲如下:一、序言:简要介绍工区概况及取得主要成果。

包括;1、工区自然地理及景观条件;2、地质简况;3、以往地质、化探、物探、遥感工作简述;4、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二、工作方法:1、野外工作方法,包括采样布局、采样密度、采样物质、采样方法及质量评述等;2、样品加工;3、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4、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5、异常圈定、筛选与查证方法。

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区域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元素的背景分布,元素在全图幅及主要地质单元中含量的各种统计参数特征,如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值、标准离差、变异系数等;2、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元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元素分布规律与地层、侵入岩、地质构造、矿产间的关系;3、区域地球化学分区及区域异常分布规律;4、重要矿带、矿集区、矿田、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附件2《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未完成勘查工作的项目,报告名称:探矿权名称(不含勘查阶段)+勘查报告。

例如:证号为T37129“山东省栖霞市西陡崖地区金矿普查”探矿权,报告名称为:山东省栖霞市西陡崖地区金矿勘查报告。

已完成勘查工作的项目,报告名称:探矿权名称+勘查阶段+报告。

勘查阶段分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2、提交单位为探矿权人,编写单位为勘查单位。

二、正文编写提纲第1章概述1.1探矿权设立及变化情况叙述首次取得探矿权日期,历次变更、延续、保留登记情况,变更勘查单位、合作勘查等备案情况。

1.2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说明探矿权设立前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叙述历次工作时间、出资人、勘查单位、投入工作量及质量评述、投入资金、成果和评审情况及本次搜集利用的工作量和发生的费用。

第2章勘查工作情况详细叙述自探矿权首次设立以来的勘查工作情况。

该章是确定是否完成法定最低勘查投入(累计)的主要依据。

2.1勘查设计(方案)情况说明设计工作量、费用预算、预期成果及完成工作时间。

2.2勘查实施情况详细叙述勘查日期、勘查进度、完成实物工作量、勘查资金投入。

详细叙述自探矿权首次设立以来累计投入的地形测绘、地质测量(地质填图)、物探(具体方法)、化探、探槽、浅井、机械岩芯钻探、坑探(平硐、平巷、沿脉、穿脉)等实际勘查工作量。

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山东省地质勘查费用定额标准》进行简单决算。

《山东省地质勘查费用定额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按照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核算,并在文字中加以说明。

第3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简要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

简要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按照矿产勘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规定要求,对各种工作质量进行简单评述,简要说明其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勘查工作和评价矿床的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附有审查认定) 是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监控、任务完成状况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1:250000区调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订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1:250000区调是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查明区内地层、古生物、岩石(含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混杂岩等)、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普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的勘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国际地学前缘学科发展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以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各地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资金保证和统一质量要求下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1:250000区调进行分类指导。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往研究程度,对当前安排的1:250000区调工作分为三类:。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设计书编写基本要求设计书编写应严格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下发的管理制度或文件要求格式进行编写。

没有相关要求的参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要求执行。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勘查手段的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的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附录1:立项申请书编写格式封面“项目类别”立项申请书(或续作项目论证报告)(小一号、黑体、居中)项目名称:(三号、仿宋、加粗)项目负责人:(三号、仿宋、加粗)单位名称:(三号、仿宋、加粗)提交日期:(三号、仿宋、加粗)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一、概况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起止时间2、项目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工作范围(地理坐标)及面积二、工作区地质背景及立项地质依据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四、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五、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六、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七、主要实物工作量八、质量保证九、组织管理十、经费预算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十二、附图、附件续作项目论证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执行情况1、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2、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3、质量评述二、年度安排方案1、项目续作的必要性2、技术路线或方案的可行性3、实物工作量安排及合理性4、年度经费预算5、预期成果三、结论附录2:设计书格式封面格式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宋体、二号、粗体、居中)承担单位名称(仿宋、三号、粗体、居中)年月日(仿宋、小三号、居中)扉页格式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仿宋、二号、粗体、居中)任务书(计划文件)编号:(仿宋、四号)项目编号(仿宋、四号):编写单位:(仿宋、四号)项目负责人:(仿宋、四号)编写人:(仿宋、四号)单位负责人:(仿宋、四号)总工程师:(仿宋、四号)提交单位:(仿宋、四号)(盖章)提交时间:(仿宋、四号)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提交成果时间等。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编写说明_陈国光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编写说明_陈国光

6、增加了每种元素分析精密度控制合格率要求。每 种元素的分析精密度合格率要求为≥98%。 7、报出率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 当工作区中某些元 素报出率低于95%(原规范为90%)时,说明所采用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不能完全满足本测区试样分析要 求,应采取措施降低方法检出限或采取检出限更低 方法对未报出的样品重新进行分析,直至完全满足 要求。总报出率要求≥99%(原规范为98%)。 8、重复分析要求进一步提高。原规范要求:相对双 差允许限RD≤40%为合格。现规范改为:原始分析数 据含量三倍检出限以内RD≤30%为合格,样品含量三 倍检出限以上RD≤25%为合格。
4、修订了基准值的定义,增加了背景值的内容。
•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代表土壤地球化学本底的 量值,反映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代表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的 量值,反映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二)总则修订
• 增加了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 (1)将采用“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布局分别采集 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写”入到总则中。 • (2)将“样品分析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入到 总则中 • (3)将“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系列参数 值”写入到总则中。 • (4)将“对土壤碳储量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科学 研究”内容增加到总则中。
• 9、深层样采样方法 • 样品应自规定的起始深度以下连续采10-50cm 长的土柱,应避免采集基岩风化层, 若符合要 求的土层太薄或达不到规定深度时,应一点多 坑采样组合,土壤样品原始重量应大于1000g。 • 10、增加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样采集方法 • 11、增加了样品过筛的要求 • 样品过筛过程中要防止混入粗粒级样品,样品 重新过筛后筛后残留样品重量应小于1g。
(十)异常查证
1、异常查证任务:是复核异常是否存在,了解异常 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变 化规律,判定异常意义,初步查明异常元素的成因 来源、迁移转化、存在形态及其生态效应,为多目 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推断解释、应用服务。 增加了:了解异常产出的地质背景,查明异常元素 分布变化规律,判定异常意义的任务。 将“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农业区划、资源潜 力预测提供依据,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部 署提出具体意见”改为“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 查成果应用服务”。以进一步明确任务。

勘察设计报告的规范要求

勘察设计报告的规范要求
审批决定
根据审查情况,相关部门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出具相应的批准文件。
备案存档
批准后的报告应进行备案存档,以便日后查阅和使用。
06
勘察设计报告的归档 和保存
归档的内容和要求
勘察设计报告
包括地质勘察报告、建筑设计图纸、 结构设计图纸、电气设计图纸等。
归档要求
确保报告完整、准确、清晰,符合相 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内容完整性
报告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察、工 程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准确性
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应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不能有虚假 或误导性信息。
合规性
报告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能违反相 关规定。
审查的流程和步骤
初步审查
对报告进行初步审查,检查内容是否完整、 格式是否规范等。
完整性
报告应包括所有必要的地质 勘察数据,如岩土试验报告 、原位测试报告、室内试验 报告等。
规范性
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国 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文 字描述、图表、数据表格等 。
分析评估
报告应对地质条件进行必要 的分析评估,预测可能存在 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处理建议。
初步设计报告的详细要求
详细审查
对报告进行详细审查,包括对数据、图表、 计算等方面进行核实和验证。
反馈意见
审查人员对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修改 和完善。
修改和再次审查
报告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次进行 审查。
批准的流程和步骤
审批申请
勘察设计单位向相关部门提交审批申请,并提交完整的报告。
审批审查
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批审查,包括对报告的内容、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规范(正式)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规范(正式)
5.3采样布局原则为:
a.采样点要分布均匀、合理。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1km2划出的采样格子(称小格)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小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白小格。采样密度平均为1~2个点/km2时,小格内样品数一般不要超过2个。采样点分布均匀并不意味着将采样点布置在采样格子中央,而应将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见图2);
GB/T14839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3总则
3.1区域化探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之一。工作范围应覆盖我国全部可工作的国土面积。其调查成果,主要为区域矿产勘查中成矿远景区和中大型找矿靶区的圈定、资源潜力预测、地质填图与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与土地质量评价以及社会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提供数十种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的地球化学资料。此项工作按国际分幅部署测区。基本工作比例尺为1:250000,交通很不发达、工作条件困难的边远地区也可采用1:500000工作比例尺。它们的基本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分别为1点/1~4km2和1点/16km2。成果图件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对地球化学资料的需求,可制作任意比例尺和不同图示表达形式的图件(册)提供应用。
d.重要异常的查证:包括拟采用的查证方法、使用的现场分析手段和设备、查证程度、提交异常查证的成果图件、简报等。
e.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设备、材料计划、经济预算、组织编制和工作进度安排等;
f.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包括计划上交的报告、图件等资料,提交时间等。
4.5区域化探项目都应单独编写设计书。设计书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写。
3.2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见图1):
a.内地及沿海中低山、丘陵地区;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
,系指1:20万~50万比例尺化探工作,属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范畴,覆盖面为我国全部可测面积,目的是通过战略性地球化学测量,迅速掌握全局,取得地质找矿突破,编制省区乃至全国性地球化学图。

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对设计书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一、方法技术
我国地理景观分为内地沿海和边缘特殊景观区两大部分,边缘地区又可分为干旱半干旱、高寒荒漠、高寒山区、黄土覆盖、森林沼泽、热带雨林及岩溶等,其间还包括各种过渡类型。

设计书应针对具体地区,在前言部分详细描述景观类型及特征,作为制定方法技术前提。

方法技术部分要求在设计中以独立章节叙述。

确定方法技术的程序是:各类特殊景观区在正式开展区域化探之前,首先全面系统进行方法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最佳采样介质、采样部位、采样粒度及采样密度等,当具体工作图幅确定后,有关单位应依据研究成果对测区进一步进行踏勘性试验,在设计书中制定方法技术细则,同类型景观区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方法技术应在总体上保持一致,如踏勘试验认为有必要变动,必须在设计中阐明其理由。

二、采样布局
应严格执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 0167-1995)关于采样布局及布点要求,对于西部地区应特别强调:1、采样布局应同时兼顾采样点均匀分布和最有效控制汇水域两个原则;2、基本采样密度要求,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大气干湿沉降工作方法技术要求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大气干湿沉降工作方法技术要求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1.概况1.1项目名称、起止时间1.2工作区范围包括工作区行政区划隶属、经纬度范围或图幅及编号、面积。

如为选择的部分区域作为工作区,应说明选区依据。

1.3矿业权登记情况重点是采矿权分布情况及对土地(尤其是农田)的影响分析,可利用三调图斑采矿用地进行统计分析。

1.4 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形地貌、自然(农业)气候、地表水系、交通。

地形地貌涉及多个地貌单元的应进行分区;自然气候应包括区内主导风向。

1.5 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农业资源(特色产业及名优产品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构成、社会经济特点及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等。

2.区域背景分析区域背景重点阐述与土地质量相关的要素特征,应结合土地质量调查涉及的要素分别进行具体的关联分析。

2.1 区域地质背景简要说明地质背景特征,重点说明影响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的地质体特征、分布等情况。

2.2 区域环境背景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水文地质环境、生态地质环境及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未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地区,可以根据1:50000、1:200000水系沉积物、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述。

2.3 区域地球化学环境重点说明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有害元素、有益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丘陵山地、岗地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复杂区,应根据不同地质背景或土壤类型、土壤母质对应的元素含量及区域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划分地质(或土壤类型、土壤母质)单元,便于图斑分解和样点布置。

2.4成土母质及土壤类型2.5土地利用现状2.6 需求调研及野外踏勘2.7预研究及本次工作拟解决的问题3.以往工作研究程度与综合评述包括以往地质、地球化学、水工环、土壤(土地)调查、养分调查与环境监测、农用地分等定级等,主要是与本次调查评价内容有关的成果。

3.1 以往工作研究程度重点为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相关的工作程度,包括 1:50000 地质、水工环的调查评价成果,1:200000、1:50000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以往土壤(土地)调查、养分调查与环境监测、农用地分等定级等工作。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是指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由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的环境地质条件,论证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拟定地质环境保护对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地质依据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一、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二)查明区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及危害;(三)调查研究地质环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评价预测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四)调查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五)研究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对策。

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一)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气象、地质、水、工、环地质、遥感、物探、化探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有关地质灾害的资料,以及大江大河流域整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设计。

(二)开展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物探、钻探、实验测试及监测等工程施工。

(三)建立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网点。

(四)建立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五)开展环境地质专题研究。

(六)综合上述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作出评价、预测与论证,形成成果报告。

三、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一)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依据充分,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合理,工作量布置得当,经费预算合理,保障措施有力。

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所附图表清晰齐全。

(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应采用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监测、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并重点说明多S 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三)野外调查采用比例尺1:5万地形图。

成果图件比例尺视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小于1:25万。

(四)要突出揭示区域地质环境系统演变规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为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防灾减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测绘资料分册、整理、装订要求

测绘资料分册、整理、装订要求

1 引言为加强院测绘资料的管理,保证测绘资料的分册、整理、装订和规格的统一,确保资料完整、准确,便于测绘资料的查阅和使用,特制订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本院测绘资料分册、整理和装订。

3 整理3.1 平面控制、等级水准控制测量网图平面控制测量网图和等级水准测量网图,应根据最后实际成果分别绘制;网图均应用计算机制作,要求图上表示清晰易读,一目了然,作图比例尺宜用1:10000。

3.1.1 展绘Ⅳ等以上三角点(或导线点)符号的三角形边长为3mm,注记点名均用黑色;3.1.2 展绘Ⅰ级导线点符号的正方形边长2mm,并绘制线路,线粗0.5mm,注记点号及线号均用红色;3.1.3 展绘Ⅱ级导线点符号的永久性标石采用正方形,边长为2mm,半永久性标石采用直径为2mm圆圈,并绘制线路,线粗0.5mm,注记点号及线号均用兰色;3.1.4 展绘Ⅲ级导线点符号的永久性标石采用正方形,边长为2mm,半永久性标石采用直径为2mm圆圈,并绘制线路,线粗0.5mm,注记点号及线号均用棕色;3.1.5 Ⅰ、Ⅱ、Ⅲ级导线起闭点起始点方向线段长度为2cm,线粗为1mm,采用相应颜色描绘,Ⅰ级导线方向末端注明另一起闭点,网图中由其他施测单位施测的等级导线,线路用虚线表示;3.1.6 参照相应地物关系位置,展绘四等及其以上水准点,并绘制等级水准线路(绿色),注记点点号(棕色),注意标志起闭点的点位符号按3.1.5项表示,四等水准点点位一般应与Ⅰ、Ⅱ、Ⅲ级导线点点位全部重合,其点号应与等级导线点点号一致(楼顶点除外),未与等级导线点重合的四等水准点,另需绘制点之记;3.1.7在测区范围外正中上方注“XXXX测区等级导线测量网图”及“四等水准测量网图”,字高2cm,正中上方注“1:XXXXX”,字高1cm,下方左下角注记“XXXX年XX月XX日绘制”,下方右下角注记绘制单位,字高1cm,图内适当位置加绘图例,要求图面整洁、美观、内容醒目,各项比例适中。

湖北省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

湖北省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

湖北省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一、各类别地质勘查编写的主要内容(一)基础地质调查。

1.区域地质调查。

2.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4.区域遥感地质调查。

5.区域海洋地质调查。

6.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7.其它(含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等)。

(二)矿产资源勘查。

1.矿产资源勘查的资金和工作量投入情况。

2.新增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

3.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

(三)她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含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地下水监测点情况等)。

2.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含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估、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区划、国家重大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等)。

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含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点情况等)。

4.其它(包括地热资源、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等)。

(四)她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

1.地质勘查方法及手段研究。

2.区域重点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

3.典型矿床解剖及找矿模型研究与实践。

4.区域重大疑难地质问题研究与解决。

5.其它。

(五)她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1.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2.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3.开展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

(六)其它。

二、各类别地质勘查编写的详细要求严格按照编写要求,如实反映地质勘查成果情况。

通报文字材料应与网络填报数据保持一致。

(一)基础地质调查。

说明本单位本年度承担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总个数,投入资金总额度。

分项目说明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如有更改,请说明项目原始名称),项目性质(国家计划项目、省地勘基金项目、省财政预算项目等),项目工作周期,是续作还是新立项目。

本项目前期(本通报期以前)累计投入的资金量,并说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地勘单位自筹、企业等各类资金的投入额度;累计完成的图幅和面积及取得的成果。

化探报告出版要求

化探报告出版要求
2020/3/2
3.3.3.2 书写注意事项
a. 比号写法:“1︰50000”,不是冒号,在 word 界面“插入— 符号”里查找,字体选择“普通文本”,子集选择“CJK兼容形式”。
b. 破折号写法:汉字中用“—”,在“符号—特殊字符”里选 择“长划线”,数字、字母中用“-”,如:“图2-3”、“U-Pb”。
表内文字排版以美观清晰为准,要尽量兼顾整体。表内线与字 间至少应留半个字格空位。表中同一栏数字的数位、小数点号、数 字间隔号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用“同上”、“同左”、“、、” 等类似词,一律填出具体数字和文字。表中“空白”代表未测或无 此项,“-”和“…”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表内 每格文字结束后不能用标点符号。
7 报告附件出版要求
① 附件册号用罗马数字“Ⅱ”作附件类号(便于 与附表册号区分),命名方法同附表,即“附 件Ⅱ-1册”、“附件Ⅱ-2册”…… 。
② 附件可由一个或多个独立附件组成,每个独立 附件应各有自己的封面、扉页、目录,应有与 报告格式一致的统一封面及扉页,样式见附件 21、22、23。
③ 附件内容的排版方式按照报告要求执行。
2020/3/2
c. 编号写法:一般写作下标,如剖面号PM32 、断裂号F16 、探 槽TC3-1。
d. 标点符号一般用全角,不用半角,特殊情况如“MgO/(FeO+ MgO)”,括号用半角。
e. “公里”、“千米”写成“km”,“米”写成“m”,都是 小写。
f. 数字、英文,选择“新罗马字体”即“Times New Roman”。 g. 地层序号:“1.”,不能写成“1、” 。
2 提交资料
报告进入出版阶段,需提交纸介质和电子文 件两大类,其中包括报告正文、附图,有的报告 会有附表、附件,另外还需提交各年度项目任务 书、报告评审意见书、审查意见书复印件。

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附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一、野外工作准备1、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资料,特别是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及异常查证方面的资料;查明测区内矿产登记及矿山、民采等情况。

2、研究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化探普查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依据。

要重点研究本测区范围内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的特征、异常分布地区所处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等。

也应研究区内1:200000化探异常查证的有关资料。

3、根据收集的前人工作成果及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成果资料不足时必须补做实验,选择在本区进行1:50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

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在1:50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查,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床及周围不少于10km2的范围内进行方法试验。

取样时要避免人为污染和人为因素。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介质、采样深度、层位、加工粒度、指示元素及指标等。

4、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野外工作基本要求1、应根据测区的地质—地理条件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

在一个1:50000图幅中或在一个成矿远景区(带)的几个图幅中,尽可能选用一种化探方法,以利于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地球化学图的拼接。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方法试验证明,确因条件不同,采用一种方法不能取得效果时,允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探方法。

2、水系沉积物测量a水系沉积物测量。

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找矿方法,应充分利用。

b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8个点/km2之间选择。

我国南方雨量充沛,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

02地球化学设计编写

02地球化学设计编写

辽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C7.5.1—Ⅳ—02 批准日期:2001-12-30 修订日期:2001-08-30地球化学设计编写1、项目组建要求:确定合适项目负责人接到任务书后5日内,勘查部、综合部根据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目的任务,共同负责组建项目组,通过竞争上岗或指定方式确定项目负责人,同时确定项目人员编制,项目负责人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确定项目组成员,并由勘查部、综合部认可后,正式成立项目组。

项目负责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或具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化探专业多年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具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项目组成员由项目研究内容涉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

2、明确任务要求:明确项目任务书的目标任务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认真研究项目任务书要求的、目的和任务,落实设计编写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任务分解等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准备工作。

3、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要求:系统收集分析、研究工作区相关资料项目组系统收集工作区(含邻区)各种相关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吸收前人在工作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已有资料的可利用程度和不足之处,找出项目研究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同时要系统收集相关技术方法资料,选择适合工作区的技术方法,对工作区进行实地踏勘,验证选择的技术方法在工作区的可行性。

必要时,应对技术方法在工作区进行试验。

4、设计文字和图件编制要求:编写详细设计提纲,按时保质完成设计编写4.1项目负责人根据任务书要求,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在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及方法试验)的基础上,编制详细的设计提纲,并对时间、人员安排作出说明,项目组内讨论论证后,上报勘查部审批。

4.2勘查部组织专家对设计提纲进行审批。

并形成审批意见文字记录。

4.3项目负责人按批准的设计编写提纲,及时组织编写人员,按时保质完成图表的编制和文稿的编写。

设计书按地调局《汇编》中《设计编写总体要求》和《设计编写技术要求》或顾客要求执行。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一、报告编写的基本准则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现在有些项目完成详查后即进行开发而不再进行勘探,还有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2.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

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3.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

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

5.各勘查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进行,取得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作为编写相应阶段勘查报告的依据。

二、报告编写要求1.报告编写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在报告编写前解决。

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2.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要求模版及《固体矿产勘查/闭坑报告编写规范》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

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区域化探),系指1:20万~50万比例尺化探工作,属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范畴,覆盖面为我国全部可测面积,目的是通过战略性地球化学测量,迅速掌握全局,取得地质找矿突破,编制省区乃至全国性地球化学图。

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对设计书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一、方法技术
我国地理景观分为内地沿海和边缘特殊景观区两大部分,边缘地区又可分为干旱半干旱、高寒荒漠、高寒山区、黄土覆盖、森林沼泽、热带雨林及岩溶等,其间还包括各种过渡类型。

设计书应针对具体地区,在前言部分详细描述景观类型及特征,作为制定方法技术前提。

方法技术部分要求在设计中以独立章节叙述。

确定方法技术的程序是:各类特殊景观区在正式开展区域化探之前,首先全面系统进行方法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最佳采样介质、采样部位、采样粒度及采样密度等,当具体工作图幅确定后,有关单位应依据研究成果对测区进一步进行踏勘性试验,在设计书中制定方法技术细则,同类型景观区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方法技术应在总体上保持一致,如踏勘试验认为有必要变动,必须在设计中阐明其理由。

二、采样布局
应严格执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 0167-1995)关于采样布局及布点要求,对于西部地区应特别强调:1、采样布局应同时兼顾采样点均匀分布和最有效控制汇水域两个原则;2、基本采样密度要求,1:20万比例尺不低于1个点/4Km2,1:50万不低于1个点/16Km2;3、对于地形复杂地区,在确实难以通行区域可以适当放稀采样密度,在易于通行区域则应适当加密;
4、在水系呈羽毛状分布区,应在相近水系采集组合样;
5、对于特别艰难地区,应制定正确工作部署,以确保采样顺利进行。

上述前两项为基本要求,其他各项应根据具体地区加以具体分析,制定适合测区特点布局方案。

三、测试
1、设计书应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列述关于测试项目、指标及精度等要求,如有特殊要求应加以说明;
2、应明确承担测试工作实验室资质,在技术设备、质量管理及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3、对送样批次作出规定,对提交数据时间提出要求。

四、异常查证
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指三级查证,即踏勘性检查,目的是查明异常源,对异常地质找矿意义作出初步评价,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三级查证对于找矿突破关系重大,要求设计书明确:1、异常优选方法,以筛选最具突破意义或代表性异常为目标;2、异常查证方法,应特别注意在异常范围大而采样点较稀(如1:50万区域化探)情况下,采用剖面法难达目的时,有必要对异常进行一定面积性控制,采取逐步缩小靶区步骤,以追踪异常源;3、异常查证手段,规定配备野外现场测试设备及必要分析人员。

五、质量要求
区域化探质量要求的意义在于:区域化探数据资料将进行跨地域对比和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图将在全国范围内拼接,区域化探工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这一目标实现,前面强调方法技术基本保持一致及有关测试要求等,原因亦在此。

在此意义上讲,区域化探质量问题无不事关全局,设计应抓住以下关键环节:1、野外作业:取样点位到位,采样方法技术正确,样品加工无污染,资料整理无误;2、样品测试:处理流程严格,技术方法优化,仪器设备稳定;3、异常检查:选择异常典型,查证方法有效,取得成果突出;4、报告编写:数据资料齐全准确,研究分析系统深入,结论建议根据充分,文字图件清晰美观。

设计书应依据规范要求,参照GB/T 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完善区域化探质量检查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全程监控系统,确保各个质量环节正确无误。

六、其他方面
(一)关于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包括取得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等必须全面收集和叙述;
(二)关于预期提交成果,包括完成工作量与地质找矿成果两方面,应按要求作出相应规定;
(三)关于项目经费预算,应按规定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表、附件等。

七、参照技术标准:
(一)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0000(DZ/T 0167-1995)
(二)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 0011-91)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
(四)汞蒸气测量规范(DZ 0003-91)
(五)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 14496-93)
(六)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 14839-93)
(七)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图例及用色标准(DZ/T 0075-93)
(八)其他地质等有关规范、规定
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简述项目来源、任务、工作起止时间及有关要求。

二、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景观条件
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交通等(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工作区地质概况
一、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简述工作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物探、化探、遥感调查等工作程度、主要成果和问题及野外踏勘成果。

二、地质矿产特征
简述工作区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等特征及主要地质矿产问题。

三、地球化学特征
简述工作区主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野外工作布置
包括野外采样点位布置,包括各种样品采集以及重复样采集等(附采样点位图)。

二、野外采样方法及质量要求
包括野外采样的介质、深度、粒级、样品重量及样品加工等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

三、野外质量检查
四、样品管理及送样
五、工作进度安排
第四章样品分析
一、样品组合及制备
室内样品组合、加工、制备等
二、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包括分析指标、各元素的分析方法和精度等
三、分析质量要求
包括检出限、报出率、精密度等
四、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
第五章重要异常查证
一、异常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
包括异常筛选、查证方法技术,检查异常数目、所要达到要求等
二、提交的异常查证图件及简报等
第六章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
一、数据处理方法
二、图件编制方法
三、报告编写
第七章人员编制和管理
一、项目组人员编制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等
二、项目管理
三、保证措施
包括组织措施、质量保证和安全保证措施等。

第八章预期提交成果
包括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类型(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时间等。

第九章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十章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件:项目预算编制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