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是什么时候

合集下载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政权并立1、辽朝:(907——1125)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被金所灭。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此时已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史称西辽,成为当时中亚的强国,1218年被蒙古所灭。

2、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可以叫汴京或者汴梁,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的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1127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钦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3、南宋:(1127—1279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

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此后,金国几度南下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北宋、辽、西夏对峙图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才被攻占。

1279年,在崖山海战(广东省新会市大山)中陆秀夫背南宋末帝跳海,南宋覆灭。

4、金朝:(1115—1234)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5年,女真族(今称满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金朝疆域西与西夏、蒙古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后在南宋和蒙古夹击下覆亡。

5、西夏:(1038——1227)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1038年,党项的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即宁夏银川市,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等地。

历史 专题辽宋夏金元时期

历史 专题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阶段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并逐步趋向统一②元朝实现大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②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空前繁荣③海外贸易繁荣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

主流,边民内迁,互市贸易。

④元朝大一统,推动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民族迁移 回族形成)。

1宋、辽、西夏、金政权并立
2北宋、辽、西夏民族关系(战、和)
3南宋金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1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①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人南迁;契丹、女真南迁)。

②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③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孝文帝改革、元世祖改制)③民族间的友好交往。

④民族间的战争。

2民族融合的影响: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元代民族融合文化趋同的认识。

①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和进步。

各民族应团结平等、友好交往、共同发展。

②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

③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相互学习中,先进的汉族文化是学习的核心,这种文化趋同是元朝民族分化政策不能阻挡的,是与政治的统一局面相适应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

3.西夏政权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金政权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

5.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6.民族政权的并立: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7.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8.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9.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0.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2.宋词和元曲: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中华文明的繁荣——辽宋夏金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繁荣——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四阶段: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概况:一、辽宋夏金元时间:916—1368二、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元)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逐步完成文化:理学兴起,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文化平民化、世俗化民族: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三、政权更迭(一)北宋的建立(960—1127)1、概况: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2、北宋与辽的对峙(1)辽的建立(916—1125):契丹族,916年由耶律阿保机建立,1125年为金所灭(2)宋辽和战:战——澶州大战(1004)和——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辽撤兵意义:促进双方百年和平稳定发展;边境贸易繁荣;民族融合3、北宋与西夏的对峙(1)西夏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1227年被蒙古所灭(2)宋夏和战战:北宋屡战屡败和:宋夏和议——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4、金灭辽、北宋(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灭北宋后迁都燕京(中都,今北京),1234年被蒙古所灭(2)金灭辽、北宋①1125年,金灭辽②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宋灭亡(二)南宋的建立(1127—1279)1、概况: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2、南宋与金的对峙:战——岳飞抗金和一一绍兴和议(114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3、南宋的灭亡:1276年,蒙古灭南宋(三)元朝的建立(1271—1368)1、背景: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2、概况: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先后灭西夏、金,1279年灭南宋,一统天下。

3、灭亡: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同年灭元。

简论宋夏平夏城之战

简论宋夏平夏城之战

简论宋夏平夏城之战宋夏平夏城之战又称夏观文之乱,是指公元982年夏,北宋朝廷统帅宋太宗的七弟赵光义在夏城(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夏城镇)发动叛乱,与太宗的大将夏珪及其子夏彦冲(史称夏侯)展开了激战。

经过半年顽强的抗争,最终夏珪父子被赵光义击败,夏侯都城夏城也被攻陷。

此次战争,对北宋政权和夏珪在御史台的地位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赵光义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知名的桃花岛主。

宋夏平夏城之战的背景:宋朝成立后,夏珪一直是太宗的心腹大将,以卫国之器和收复北汉之功得到很高的赏识,在御史台任职,治理淮南起义时也有重要作用。

但是,他却因为任用的幕僚夏彦冲的原因,引起了太宗的不满,甚至被罚入阁中。

夏珪之后卸任后曾在广州任,然后几年后因被御史弹劾,回到舞阳山居。

赵光义则是在兄台宗室聚义的淮西兵变中表现出色后受到宋太宗的重用,但其对太宗连任兼父兄辅弼的“八叶诏书”非常不满,在太宗去世后暴露了出来。

宋夏平夏城之战的前奏:获得了赵光义的支持和积极筹谋策划,夏珪和夏彦冲在982年3月29日发兵推翻了夏城的守将,并占据了城池,宣誓揭竿反宋,全面反叛政权。

太宗甚至停兵,策动朝臣勾结,企图削夏珪权降低其地位。

宋夏平夏城之战的开幕:经过半年的调兵,双方于同年8月开始相持于夏城。

夏城白银门,正南为宋军刘隐,北为夏军夏彦冲,两方从八月南至冬月,几乎没有间隙。

夏军虽然抵抗顽强,通过药物保持强壮,一度占领导地优势,但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夏军的战斗意志已然消耗尽。

10月2日,夏城民女车驰来宋军初军帐中,求宋军杀伐夏军,以消灭心灵恐惧;10月10日,夏军开门投降,夏珪被活捉。

宋夏平夏城之战的影响:夏珪在御史台上的权力得到了削弱,但两位夏侯父子在北方军事地区的势力遭到了破坏并失去了太宗的赏识。

而赵光义则因此成为了宋朝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其次,此役宋军采取连木造城和坚守的方式得手,间接奠定了宋代的城防体系;夏珪败后,北宋朝廷开始加强御史台的朝臣选拔和管理以规范当时的官场风气。

北宋与西夏战役

北宋与西夏战役

北宋与西夏战役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捣关中的美梦就此破灭。

宋夏战争庆历和议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宋与西夏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与西夏战役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宋仁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

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

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三川口之战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

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

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

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

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

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

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

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

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

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

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好水川之战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平定北方的战争宋夏战争

平定北方的战争宋夏战争

平定北方的战争宋夏战争平定北方的战争——宋夏战争宋夏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争。

自北宋与西夏两国建立国家以来,双方一直存在着领土纠纷和势力争夺,最终在北方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被称为宋夏战争。

本文将围绕着这场战争展开论述,重点介绍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一、战争背景宋夏战争发生在北宋时期,北方的西夏与南方的宋朝两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夺。

西夏自建国以来,逐渐壮大,并多次侵占北方的领土。

而北宋则一直采取消极的防御策略,未能有效应对西夏的威胁。

长期的累积使得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爆发了这场战争。

二、战争过程宋夏战争开战后,双方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战争。

北宋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基础,派遣大批军队投入战斗。

北方的边防要塞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战火连连。

西夏则积极抵抗,并且运用地形优势进行游击战,对北宋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战争的过程中,北宋军队采取了多种作战策略。

他们充分利用兵员优势,加强军事训练和统一指挥,提高作战效果。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辽国的外交关系,争取辽国的支持和援助。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战争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战争结果宋夏战争以北宋的胜利告终。

在北宋的全力攻势下,西夏的防线被打破,边境地区逐渐被北宋收复。

最终,在南宋继位后,宋夏战争正式结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战争的结果对两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宋通过这场战争恢复了对北方地区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国家格局。

而西夏则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国力大幅削弱,进一步陷入不利的境地。

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北方的统一局面得以维持。

总结起来,宋夏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北方统一局势的重要一环。

在这场战争中,北宋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智慧,最终平定了北方的战火,确立了统一的局面。

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国家统一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作文300字

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作文300字

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一、两宋时期1、两宋概况:宋朝在公元960年建国,1127年北宋灭亡。

这个时期,是北宋和辽、西夏对立的时期。

辽于1125年被金灭掉,两年之后,金又灭掉北宋,历史便进入了南宋和金对峙的时期。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公元1279年南宋也为蒙古所灭。

在宋朝的320年中,北方先后有辽、夏、金、蒙古几个国家统治着广大地区,西北有回鹘,西南有吐蕃和大理。

所以,宋朝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2、两宋政治:宋代是以所谓“防弊之政(主要是防范五代时期的弊政)”作为立国之法。

建立军政制度的原则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即各部门、各级官员之间都能互相制约,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

其基本特点是互相牵制,分化事权。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一是机构重叠,官吏队伍庞大。

二是效率低下。

三是由以上两方面而导致的各级官员因循苟且,缺乏振作之气。

导致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两宋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唐代以前,北方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一般认为,随着宋政权的南渡,再次促成了北方人的南迁,这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也和政治中心一起完成了南移的过程。

就经济方面而言,我国古代经历了两个马鞍形,从战国到秦汉是第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停滞或衰落时期自隋唐又逐步上升,到宋代又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更高的高峰,元代又降落下来,经明初的恢复和发展,到明中叶达到宋代的高度,以后虽有增长,但很有限。

4、两宋文化:宋代的文化,诸如理学、史学、文化、艺术等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创造性,具有文化知识的人在宋代大量增加。

宋代以通俗话本小说和民间表演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市民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市民文学如通俗小说、通俗歌词、宝卷、弹词、鼓词、戏曲、散曲和杂技等都是源自宋代而又有所发展。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纸张、印刷术的进步、知识阶层的扩大等),但也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

北宋、辽、西夏、金、蒙古先后并立地图解读

北宋、辽、西夏、金、蒙古先后并立地图解读

北宋、辽、西夏形势地图解读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1.北宋、辽、西夏形势。

辽建立于916年,北宋建立于960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依据历史顺序,应该改为“辽、北宋、西夏形势”。

并立的政权还有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吐蕃诸部、大理。

地图标注了辽朝的上京、中京、东京、南京、西京,那么,宋朝也应该标注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在洛阳、南京应天府。

2.金、南宋、西夏对峙形势。

金建立于1115年,南宋建立于1127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对峙一般用于两个政权,三个叫鼎立,三个以上政权叫并立,当时还存在西辽、吐蕃诸部、大理政权,因此,标题应该改为“西夏、金、南宋等并立形势”。

地图标注了1141年绍兴和议的金宋疆界淮河-大散关,地图正是1142年形势。

3.辽宋和战。

燕云十六州是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后周虽然收复了两州,但险阻依然掌握在辽手中,发动南侵非常容易。

宋初有进攻辽的军事活动,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战败。

随后是辽发动对宋的进攻,1004年的战争宋真宗亲征,但宋军胆怯,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疆,宋朝彻底放弃了原来的战略。

4.宋夏和战。

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对付黄巢起义被赐姓李,所以元昊叫李元昊;宋朝改赐姓为赵,所以他又可以叫赵元昊,但都不是他的本姓;元昊自己创造了一个姓㟴名,改名囊霄。

㟴名囊霄执意称帝,宋朝皇帝不许,于是发生战争,宋军多败;辽朝也来进攻,同样吃了败仗。

1044年宋夏和议,元昊称臣,宋岁赐绢银茶。

5.女真族崛起。

女真族由唐朝靺鞨发展而来,因反抗契丹族的压迫剥削而兴起。

随着对辽战争的推进,辽的东京变成了金的东京,辽的上京变成了金的北京,辽的南京变成了金的燕京,辽的西京变成了金的西京。

6.金灭辽和北宋。

辽在1125年被金灭后,一部西迁新疆中亚一带,建立了西辽,对开发我国西北做出了贡献。

1127年金灭北宋。

金迁都燕京后改名为中都,后来蒙古兴起南下,金被迫迁都汴京。

质疑:既然有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等政权先后并立形势图,那就应该有蒙古和元朝统一形势图,这样,历史发展的走势才更清晰。

试论北宋仁宗年间宋夏陕西之战的几个问题

试论北宋仁宗年间宋夏陕西之战的几个问题

试论北宋仁宗年间宋夏陕西之战的几个问题所谓北宋仁宗年间的宋夏陕西之战,指的是公元1040年(宋康定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月的三川口(今陕西安塞县东,即延、宜川、洛川三条河流汇合处)之战,114 年(宋庆历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2月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之战,和2年(宋庆历二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闰9月的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之战。

三次战争均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

关于宋夏陕西之战的经过,吴天墀先生《西夏史稿》以及有关专著,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本文仅就这次战争的起因,夏胜宋败的原因,西夏为什么不乘胜进兵关中,却热衷于纳款求和,以及这次战争的后果和影响诸问题,作一粗略论述。

蔡荚彪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册《西夏专章》在分析宋夏陕西之战的起因时说:新建的夏国,处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这又不能不和宋,辽发生冲突。

这种分.析过于简略,我们无法从中看出这次战争的必然性。

实际上,元昊之所以发动对宋战争,并非偶然,而是既有内因。

又有外因。

从西夏方面去看,有以下四点:首先,由于党项贵族的贪欲所引起。

元昊立国前后,随着党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新兴的农牧地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对财富日益增长的贪欲,扩大其已经感觉不够的领土,需要发动一场旨在掠夺扩张的战争,这从元昊劝其父德明勿事中朝,背宋自立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所得俸赐,只以自归,部落实繁;穷困颇甚,苟兹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习练千戈,杜绝朝贡,小则恣行讨掠,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俱丰,于我何恤。

真是一针见血地遭出了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经济原因。

第二,在搿国中数有叛者的情况下,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消灭异己,提高国威,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用武力迫使宋朝承认,也需要同宋决一雌雄。

至于宋仁宗对待元昊的错误做法,则直接加深了宋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

公元1038年(宋宝元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月,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第二年正月,向宋一k了一道表章,请求宋仁宗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以便继续保持友好关系,割据一方,称臣纳贡。

宋夏和约内容及影响

宋夏和约内容及影响

宋夏和约内容及影响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元昊写信通知宋廷,希望其承认西夏政权。

可是宋廷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自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先后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战胜宋军,宋朝无力消灭西夏故而主和意见占上风,西夏在进一步攻击时被宋朝知原州景泰挫败而无法实现“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目标。

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和约中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而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

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且双方互相归还逃人。

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

宋朝每年赐给西夏五万两银、十三万匹绢和二万斤茶,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赏赐,合计共十五万匹绢、七万两银及三万斤茶。

1045年宋廷应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榷场而恢复了贸易往来,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且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宋夏和约的签订结束了两国之间的长期冲突,为边境地区带来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

这有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和平的环境使得边境贸易得以恢复和发展进而促进了物产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此外虽然北宋在政治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但这一和平协议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安定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宋仁宗于庆历和议达成的当年十二月封元昊为夏国主,但此后元昊奉行外王内帝的政策并且为了撑持一方独尊的皇帝地位,不愿在夏国民众面前用客礼接待宋朝使节暴露自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将宋朝派来的使臣挡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东)设馆安顿而不让他们到夏国都城兴庆府。

与此同时宋朝政府还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但是禁止西夏售卖青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历史趣谈宋夏战争有几次 宋夏战争地点主要在哪里

历史趣谈宋夏战争有几次 宋夏战争地点主要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夏战争有几次宋夏战争地点主要在哪里导语:由于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宋朝的军事力量开始下降。

这给其他政权的滋生提供了空间,西夏就是当初一个与宋朝并立的政权。

西夏由李元由于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宋朝的军事力量开始下降。

这给其他政权的滋生提供了空间,西夏就是当初一个与宋朝并立的政权。

西夏由李元昊建立,当时李元昊是西夏地域的藩镇首领。

可见,尽管宋朝在国策上尽力削弱藩镇的力量,仍然给了西夏可乘之机。

无论宋夏战争有几次,西夏政权已然独立了。

第一次宋夏战争始于公元1038年,也就是西夏政权刚刚有独立之心的那年。

李元昊当年写信给宋朝,希望他们可以承认西夏独立的事实。

纵然宋朝不喜欢大兴武力,但是朝中仍然有不少的大臣支持讨伐西夏,收复领土,狠狠的打击西夏政权的。

宋朝政府的兴师问罪导致了宋夏战争全面爆发,至于宋夏战争有几次,可以根据宋朝在位的皇帝顺序进行划分。

仁宗朝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朝为第二次,神宗朝为第三次,哲宗朝为第四次,徽宗朝第五次。

宋夏战争一直断断续续,第一次宋夏战争长达三年之久。

不管宋夏战争有几次,每次战争具体的情况,无非是此消彼长,一直在对峙抗衡。

在这五次宋夏战争期间,也有和平的时期。

当时为宋仁宗当政,北宋与西夏建立了和平联盟,这次联盟给饱尝战争之苦的边境人民带来了长达半世纪的可贵的和平。

历史上称这次联盟为庆历和议,这次和议与宋朝其他时期签署的和议相比,是较为平等的。

宋夏战争地点在哪里宋夏战争使得宋夏边境的黎民百姓饱尝战乱之苦,宋夏战争从1038年西夏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写信给宋朝要求得到政权承认开始,前后一生活常识分享。

宋朝的历史战役

宋朝的历史战役

宋朝的历史战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统治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这些战役对宋朝的统治与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在宋朝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并对其战略背景、参与方以及影响进行分析。

1. 襄阳保卫战(974年)襄阳保卫战是宋夏之间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标志性的战役之一。

夏朝军队在北方进行猛烈进攻,直指宋朝的首都襄阳。

襄阳是宋朝的重要战略要地,失去襄阳将严重削弱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力。

此次战役中,宋朝统帅曾布指挥宋朝军队巧妙运用孟夏两地的地理优势,采取坚守策略,最终成功抵御了夏朝军队的进攻。

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宋朝的北方边界,还展示了宋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2. 淮南保卫战(990年)淮南保卫战是宋朝对抗北方契丹族的战役。

契丹族是当时北方边境最强大的敌对势力,其入侵威胁到宋朝的安全与稳定。

此次战役中,宋朝将领徐达采取了灵活的军事布局,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最终成功击退了契丹族的进攻。

此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宋朝对淮水流域的控制,加强了宋朝与北方民族的交流与贸易,对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岳飞抗金战役(1127年-1142年)岳飞抗金战役是宋朝对金朝入侵的重要抵抗,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岳飞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金精神,成为当时宋朝军队的灵魂。

岳飞采用了策应荆湖、抢占山河要地的战略,成功地挫败了金朝的进攻。

然而,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岳飞被朝廷陷害致死,这无疑是宋朝在抗金战役中的巨大损失。

4. 蒙古帝国入侵(1235年-1279年)蒙古帝国的入侵对宋朝来说是最致命的威胁。

蒙古军队的战斗力以及统一的指挥使得他们不断地征服周边地区。

在这场战役中,宋朝多次试图抵抗蒙古的进攻,但最终被蒙古军队征服。

蒙古帝国的入侵结束了宋朝的统治,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蒙古帝国的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总结:宋朝的历史战役在当时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战役的胜利与失败都对宋朝的统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西夏战争

宋朝的西夏战争

宋朝的西夏战争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而西夏(1038年-1227年)则是宋朝时期重要的北方对手。

宋朝与西夏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这些战争对两国以及整个北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宋朝和西夏之间的战争,以及这些战争对历史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宋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被西夏王朝统治。

西夏是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其疆域辽阔,控制了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地区。

宋朝对于西夏的崛起感到威胁,因为西夏的存在不仅危及宋朝的统一,还限制了宋朝对北方地区的控制。

二、第一次战争第一次宋西夏战争发生于1044年至1046年。

宋仁宗派遣将领李元昊出征,但未能取得明显的胜利。

虽然战争结果并未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但它标志着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敌对关系正式确立。

此后,宋朝与西夏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

三、第二次战争第二次宋西夏战争爆发于1081年至1086年。

此时,西夏国力大增,成为宋朝的主要威胁。

宋仁宗派遣名将文彦博出征,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在战争中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宋朝未能有效遏制西夏的势力,相反,西夏进一步扩大了领土。

四、第三次战争第三次宋西夏战争发生于1114年至1117年。

此次战争是由西夏发动,西夏国王李继迁试图夺取宋朝河东地区。

宋徽宗命令名将岳飞率军进行抵抗,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在西夏王朝出奇制胜的策略下,宋朝最终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和平条约。

五、战争影响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战争对双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这些战争加剧了对资源的争夺,造成了双方国家的损失。

其次,战争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将领,如岳飞和文天祥等,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忠诚。

此外,这些战争与民族地域因素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民族之间博弈的复杂性。

六、战争结果尽管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最终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宋朝未能有效遏制西夏的威胁,且不断失去领土。

西夏王朝在战争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但终究未能改变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地位。

北宋 南宋 夏 辽 金 纪年表

北宋 南宋 夏 辽 金 纪年表
癸亥963
乾德
戊辰968
开宝
太宗(炅,名匡义,光义)
丙子976
太平兴国甲申984来自雍熙戊子988端拱
庚寅990
淳化
乙未995
至道
真宗(恒)
戊戌998
咸平
甲辰1004
景德
戊申1008
大中祥符
丁巳1017
天禧
壬戊1022
乾兴
仁宗(祯)
癸亥1023
天圣
壬申1032
明道
甲戌1034
景祐
戊寅1038
宝元
庚辰1040
丁亥927
天显
戊戌938
会同
丁未947
大同
世宗(阮)
丁未947
天禄
穆宗(璟)
辛亥951
应历
景宗(贤)
己巳969
保宁
己卯979
乾亨
圣宗(隆绪)
壬午982
乾亨
癸未983
统和
壬子1012
开泰
辛酉1021
太平
兴宗(宗真)
辛未1031
景福
壬申1032
重熙
道宗(洪基)
乙未1055
清宁
乙巳1065
咸雍
乙卯1075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宋夏140年的战争与和平:北宋每次灭西夏都只差一口气

宋夏140年的战争与和平:北宋每次灭西夏都只差一口气

宋夏140年的战争与和平:北宋每次灭西夏都只差一口气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弱的一个正统王朝,以至于形成了辽金宋对峙的情况。

辽、金、元三朝的民族彪悍、疆域辽阔,宋朝无法击败情有可原,但是宋朝连越国、大理、西夏三国都无法统一,这就成为了历史的笑柄了。

而西夏,以区区河西之地,抗衡北宋145年,严重消耗了北宋的国力,加重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本文主要介绍宋朝和西夏140多年的战争与和平。

一,宋太宗失去了统一夏州的千载良机881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为李,册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治夏州,统辖夏、绥(绥德)、银(榆林)、宥(靖边)、静(米脂)五州地区,从此西夏割据政权的基础就已经奠定了。

五代时期,夏州总是以“俯首称臣”来换取自己独立的状态,从而得以延续。

960年,北宋建立,夏州李氏也照例称臣。

982年,夏州内乱,夏州主李继捧等在权力斗争中失势,索性直接上朝觐见,献上整个夏州地区。

这时候的北宋才刚刚结束了十国的分裂局面,对于夏州的主动来投,宋太宗那是十分高兴。

的确此次也是北宋统一河西地区的千载良机。

但是,宋太宗的政策太过于着急了。

他将夏州李氏全部迁徙到京城,再授予其他州的节度使一职。

北宋在“杯酒释兵权”后,节度使早已沦为虚职。

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夏州李氏的不满。

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则“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

从此,北宋和夏州的战争就爆发了。

战争初期,李继迁虽然获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是西北的总体形势还是被北宋大军所控制。

在战争中,李继迁先后三次惨败于宋军,每一次都陷入了绝境。

但李继迁总是能够转危为安,卷土重来。

在多次失败后,李继迁选择“倚辽抗宋”,被辽国册封为“夏国王”。

在辽国的支撑下,李继迁对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屡战屡胜。

宋太宗无法在军事上取胜,转而选择经济制裁,推行“禁盐令”。

但经济制裁并未阻止李继迁的继续进攻,关中地区也遭到了侵犯。

由于关陇地区的汉人也难以吃到盐,使得西北局势不稳定。

教科书般经典失败战役:永乐城之战

教科书般经典失败战役:永乐城之战

教科书般经典失败战役:永乐城之战公元1048年,北宋庆历八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二》开篇第一句是:“春正月辛未,夏国主曩霄卒。

”曩霄(nang xiao)是指西夏开国皇帝,夏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党项族,曾改姓嵬名,又名曩霄,字嵬(wei)理。

让大宋头痛不已的李元昊死了,李元昊的死,再一次印证了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被打破。

大宋连年围剿李元昊,耗费了多少钱粮,死伤了多少将士,却始终拿李元昊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元昊一天天壮大,谁又能想到,李元昊会死在自己的接班人,被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手上?而且是连鼻子都被削去的惨状?李元昊死后四个月,有一个叫赵仲铖的男孩在开封出生,后来,这个小男孩改名叫赵顼[xū],19年后的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

李元昊死后的三十多年里,西夏朝廷一直动荡不安,各种势力你方作罢我登场(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有机会单讲,就此一笔带过)。

年轻的宋神宗觉得有机可乘,于大安七年(公元1081年)听从种谔建议,发五路大军伐夏,没成想却遭到惨败。

第二年,宋神宗改变策略,采取碉堡战术,准备步步为营,一步步压缩西夏的军事空间。

就在这种情况下,给事中徐禧走上了历史舞台。

徐禧(公元1035年一1082年?),字德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少年而有大志,气度不凡,力学而不事科举,博览周游,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病。

以学识超卓破格任用。

不事科举,说明他的官,不是考出来的,是皇上看他有才能,破格任用的。

看来神宗还是年轻,咋就被这人忽悠了。

《官场现形记》说:“宰相家奴七品官”。

给事中是皇上身边的参谋人员,和其他官员相比,更容易得到皇上的信任,加上徐禧本人看上去气度不凡,能忽悠,皇上就更加重用了。

于是,去西夏边境修筑城砦的重任,皇上就交给徐禧来完成。

史书说:“诏禧与内侍李舜举往相其事,令括总兵以从,李稷主馈饷。

” 上文中的“括”,指的是神人沈括。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夏和战1、西夏的建立: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因位于北宋的西北方,故称西夏。

2、宋夏和战:西夏政权建立后,其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虽然多次取胜,但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平衡。

在北宋中断向西夏的粮食供应后,西夏统治者被迫提出议和。

1044年双方订立和约:夏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拓展】初一历史考点一、考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宋夏战争的简介

宋夏战争的简介

宋夏战争的简介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
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

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

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
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不过,后来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统治
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战争。

宋夏战争断断续续,本词条依照宋朝在位皇帝的顺序,将
仁宗朝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朝为第二次,神宗朝为第三次,哲宗
朝为第四次,徽宗朝第五次。

宋夏战争分为五次大战,其中有三川口之战、定川寨之战、熙河之战、洪德城之战等,公元1044年达成的“庆历和议”,换来宋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

最终于政和四年1114年,宋军在童贯、种师道的率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宣
和元年1119年,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面临亡国之危,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
臣服。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灭,西夏获得生机,得以蚕食宋朝西北领土,宋
夏战争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夏战争是什么时候
西夏立国后,夏、辽、宋呈现出三国鼎立之势。

那么宋夏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下面是有宋夏战争的时间,欢迎参阅。

宋夏战争的时间
西夏在宋夏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此乃三国鼎立之基础。

三国中,西夏与辽均是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是党项族,辽是契丹族。

后来,有一个少数民族发展壮大。

女真族崛起于东北,骁勇善战,能够以一当十。

虽然女真族没有中原先进的文明,但民族矫健的体格成为了战争中巨大的优势。

女真族在宋夏战争的时间之后,成立了金朝。

西夏得以建国,是因为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然而西夏在与女真族的对抗中就没有这般好运了。

好在一开始女真族没有将实力较弱的西夏放在眼里,而是集中力量打击辽和宋两个政权。

这在大伤元气的宋夏战争的时间之后给了夏一定苟延残喘的时间。

西夏自知力量悬殊,没有负隅顽抗,选择了臣服于女真政权,即金朝。

通过臣服,金朝给了西夏大量的土地,两国也因建立了金夏联盟而大致和平。

和平的外部环境下,西夏赢来了飞速发展的盛事。

然而历史总是逃脱不掉盛极必衰,西夏的内部开始不太平起来,多次发生了大逆不道的弑君还有诸多内乱之事。

蒙古帝国崛起之后,西夏与金国开始了自相残杀,继而灭亡。

宋夏战争的起因
宋朝的开朝太祖皇帝赵匡胤是用暴力夺取了柴家的政权,也就是前朝的禁军大将如今做了皇帝。

出于这个缘故,宋太祖对兵权格外的敏感,也就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奠定了基础,而宋夏战争的起因可以说与重文轻武有着莫大的关系。

历史总是有点相似性,夏朝的开山太祖是当时宋朝的一个蕃地的首领,史称西夏。

首领手里自然持有兵权,这情况与赵匡胤有点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的相似,西夏的兵力毕竟只是宋朝的一部分。

而且西夏属于少数民族,与物产丰富、文明发达的中原有着不小的差距。

宋朝虽然重文轻武,对于西夏的独立仍然不能容忍,朝中许多大臣都是主站派。

宋夏战争的起因一部分是前文所提到的重文轻武给了西夏这个胆量和机会,另一部分是宋朝不予姑息。

宋朝一向是爱好和平的,正是它爱好和平的国家姿态给了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机会,涌现出来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为富有的朝代。

有了经济作为支撑,宋朝更加可以用钱财去换取和平,去跟西夏谈判交好。

宋夏战争的起因中西夏的不强挑起了宋朝大臣或者说宋朝部分武将的兴趣,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压抑了其施展才华,而西夏的崛起创造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同时,敌人的力量不强,自信心也是较足的。

宋夏战争地点
宋夏战争使得宋夏边境的黎民百姓饱尝战乱之苦,宋夏战争从1038年西夏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写信给宋朝要求得到政权承认开始,前后一直断断续续,宋夏战争地点也有诸多变化。

尽管期间仁宗皇帝在位时,双方何解,签署了平等的庆历和议,使得边境得以休养生息,战争仍然困扰着边境的普通百姓。

宋夏战争地点很多,比较突出的有三川口和好水川,在这里爆发了长达三年的宋夏第一次战争。

三川口位于如今的
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当时的进攻方为西夏。

李元昊一边假装进攻北宋的金明寨,一边向当时延州的知府表示自己愿意和谈。

北宋当朝认为,对于西夏来说,战争并不是其想要得到的结果,相比剑拔弩张,和平更有益于刚刚崛起的西夏的发展。

于是,宋朝松懈了对于延州的防御。

李元昊故意麻痹宋朝的目的得逞,最后宋朝虽然成功抵御了西夏的进攻,但是为此付出了相当沉痛的代价。

宋朝战争地点还有好水川,在这里爆发的好水川之战宋朝仍然是一个惨败的下场。

吸取了上次大意轻敌的教训,宋朝深感到了西夏之强盛,宋朝命令范仲淹为副使。

西夏十分忌惮足智多谋的范仲淹,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另一名副将韩琦与范仲淹意见不合,固执己见,导致宋朝军队在长途追击的劳累中粮草不济,人困马乏,难以为继。

在好水川,又遇到了西夏主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