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合集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乐治镇第一小学教师吴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主体。

通过主体性发挥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而变得更聪明更主动,具有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性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终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那么,数学教师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确定“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而是正确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1、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数学课堂上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独特的个体,现代科学的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他们都有不同的长处和潜能。

都有其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闪光之处,而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又有展示和表现自己的强烈的欲望,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行设计学习情景,课堂自主活动,直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展示自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创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体性。

2、“尝试猜想、合情推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数学学习的本质原本是一个观察、实验、归纳、猜测的探究过程。

因此,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传教授业解惑”去获得。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自觉思考,主动地对学习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想”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过去常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数学课上,学生思维不积极,参与热情不高,课前准备好的“互动”设计往往流于形式,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消极和漠然,不应归咎于学生,追根寻源仍在于教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丰富多元的思维,习惯于引导学生按既定的程序去“获取”知识和结论。

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自由”。

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思维冲动,失去了自主意识,丧失了学习热情。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天地,让学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观察、去实践、去交流、去创造。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要建立学生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二、构建开放、合作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动合作学习所强调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网状”结构,它相比于传统教学的“线形”结构形式,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机会。

因此,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善于提供合作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形式合作与无效合作。

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

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努力以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自己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

通过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从而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心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装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 1—6 学 教 学 中 学 生 主 体 作 用 的 发 挥
肖 宝珠
新课 程标 准要求教学 中应 把学 习的主 需要 的 )积极 构建 以学 生 为中心 , , 以学生 1 . 要鼓励学生质疑 问难 , 勇于寻根究底 , 动权交给学生 , 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 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例如 , 在 敢于发表不 同意见 ,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的 圆 的认识 时 , 的学 生提 有 欲望 , 培养独立探究 的能力 , 使教学真正 成 学 习正方 形的性质 时 ,我先让学 生 自己制 前提 。如在教 “ ” 出 : 剪下 圆 纸板 与 用铁 丝 围成 的圆 一样 “ 为师 生参 与的和 谐教 学过程 。为 此 , 就数 作正 方形模 型 , 再进 行 测量 、 比较 , 后分 最 有 “ 纸板上 的圆是圆面 , 学教学 中学生 主体作用 的发挥谈 如下几点 析 、 概括 出正 方形的性质 , 使学生在 自主学 吗?” 的说 :不一样 , 还有的说 :纸板上 “ 浅见 。 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 真正成为学 铁丝 围成 的圆是 圆周 。” 的 圆有 周 长 、 积 , 丝 围成 的 圆 只有 周 长 面 铁 习的主人。 学 有 动 力— — 激发 学 习兴 趣 而没有面积 ” 等等。尽管学生提的问题有的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 说 :兴趣是 创造一 “ 三 、 有 后 劲 — — 渗 透 数 学 思 想 学 但这正是 我们教学 中所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蕴 含 于 基 础 知 识 之 中 , 在概念上混淆不 清, 个欢 乐 和光 明 的教 育 环境 的主 要途 径 之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学 生 只 是 在 这 些 本 质 问 题 就能更快地获取 ” 兴趣 是需求的 内驱力 , 只有 培养学生 学生掌握 了数学思想方法 , 教 更透 彻地 理解 知识 , 强 学习后 劲 。 上开动了思维 的闸门, 师要有针对性地讲 增 对 数学 的浓厚 兴趣 , 他们才 会积 极主 动地 知识 , 解 才 能 见效 。 有多种 基本数学思想 , 中 其 去学 习。那 么,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 在 小学数学 中 , 2开拓 学 生思 路 , 养学 生 的联 想 能 . 培 它是 趣 呢?我觉得在平 时教 学中要重视 运用多 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 方法 的核心 , 力 。有时 我给 出一 些数量 , 让学 生通过联 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 使之适合小学生 的心理 学 习数学知识 的重要策 略。如在学生 已学 想 , 推断 出与其联 系的其他数量。如当学生 分数乘 法” 的基 础上 , 教学 “ 数除 法” 分 特点 。例 如 , 在教学“ 比例尺 的意义 ” , 了“ 时 我 看到 “ 某班男女 生人数 比是 56 时 , :” 学生 就 的计算法则 ,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是一 对互 先 出示一 幅中 国地 图,说 :如果现在 想知 “ 要推断 出男 生 占 5份 , 女生 占 6份 , 一共是 它 是 道上海和北京两地之间的路程 , 只要用到两 逆 的运算 , 们是互相 对立的 , 矛盾着 的 1 但 倒数 ” 的概念之后 , 分 l 份,男生占全班的} ,女生占全班的 ll 种尺 , 一种就是我 手里 拿的这把尺 , 另一 种 两个方 面 , 引进 了“ 叫比例尺 , 那什么 叫比例尺呢?你们想不想 数除法就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也就是 _ 男生 比女生少7 女生比男生多 1; 1等 在 分 除法 l); l 0 ] 学 啊 ? 学 生 异 口同声 地 说 :想 ! 从 而创 设 说 , 引进 了倒数 的条 件下 , 数乘 、 ” “ ” 这 对 矛 盾 就 统 一起 来 了 。 等 。在 教学 中有 意识 地加强这类基本训练 , 了展开教学 的最佳情境 , 激发了学生参 与学 通 过挖 掘和 渗透 这些数 学思 想方 法 , 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 , 提高解题能力 。 习的兴趣 。 方面使学 生初步体会 到几 何图形 的位 置 总之 , 我们数学教师在课 堂上要注意激 二 、 有 钥匙 — — 教 给 学 习方 法 学 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 的, 为将来学 习图形的 发学生 学习兴趣 , 教给学 习方法 , 并且 要让 “ 未来 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 的人 , 而是 变换积 累一些感性经验 , 另一方面有助于发 学生创造性 地学 习, 真正让学 生的主体作用 没有学 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 ・ ( 富尔 的 展 学生 的空 间观念 。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 , 发挥好 , 而达 到“ 从 发 《 学会生 存》 因此 , 堂教学不仅要 帮助学 ) 课 四、 学有创见——发展学 习能力 挥学生 主体作用 , 促进学 生主动学习 , 提高 生“ 学会 ” 而且要指导他们 “ , 会学 ” 。为 此 , 在课堂教学 中 , 让学生“ 要 善于学 习” 学生全面素质” 目的。 、 的 教师在教学时要改 变过去那种将 知识通过 “ 习得 法 ” 能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创 造 性 地 学 , 作者 单位 : 福建 省 晋江市 池店镇 三省 讲解直接传授给学生 的做法( 必要 的讲解是 学习。 ・ 小 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改论坛156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4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精心备课,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这种观念形成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模式。

诚然,教师的讲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且重要的形式;但是,教学就其本质来说,要靠学生自己来学习,教师讲得再好,那也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课程改革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种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提出唯一的衡量标准,本文将从在数学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浅谈几点体会。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美国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学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生存首要的是学会学习。

”因此,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己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

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中学 宋庆燕1.要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营 造 良好 的氛 围 。激发 学 习欲 望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要 在 民 主 、平 等 、和 谐 的 氛 围 中产 生 ,在 愉悦 、轻 松 的 教 学 活动 中得 以充 分 发 挥 。 因此 ,教 师首 先 要 转 变 角 色 ,确 认 自己新 的 教 学 身份 ,学 会 蹲 下来 与学 生 平 等 对 话 ,共 同
中真正成 为 数学 学 习的 主人 ,而数 学课 堂 必须 成 为 数学 学 习和 交流 的 重要 场所 。教 师应 南学 习 的控 制
二 、在形 式多样 的活动中 , 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 的数学课 教 学 中 ,不少 教师仍 然是 在 唱主 角 ,学 生在 被动 地接 受 。要 打破 这种 沉寂 的气氛 , 可 以将 活 动在适 当 的时机 引入课 堂 ,既为 学生创 设
变角色,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
学 生 主动参 与 ,让学 生学会 自主学 习 ,学会 合作 , 凸显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这就 要求 教师要 还 给学生 自
主学 习 、独立 思考 的 时间 ; 还给 学生 自南表 达 的个 性; 还 给学生 质疑 问难 、阐述见解 的权利 。
者 转变 为学 习 的参 与者 。无 论是 学 习问 题 的提 出 、
学 习问题 的设 计 、学 习方 式的选择 ,还 是学习小组 的
了合作 交 流的空 间 ,又能让 学 生主动 充分地 发表 自己的独 组成 、学习 结果 的预想 都要贴 近学 习 的实际 ,充分 参与 到
立见解 。
学生 中去 ,充分体 现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其次 ,教师 应 南学

理 障碍 。通 过 弓 l 导 ,教 给学 生 问 的方法 ,培 养 问 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变“教师主宰课堂”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为此,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知识、探索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回忆什么叫比例,列举出几个比例,并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对照比例式我给学生介绍“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接着,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看谁发现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有何种关系。

顿时,同学们跃跃欲试,动笔演算,开始试说,声音由小变大,渐渐地概括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之后,再组织学生探究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时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发现:比例式能改写成分数形式,这时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二、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课堂教学尽管是学生学,但不一定都需要老师讲。

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讲”、老师“听”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适宜于学生讲解的知识,可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道理,然后各自讲解道理的教法。

例如:讲“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告诉学生0.10=0.1、3.70=3.7,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找出理由,讲解此结论的正确性。

结果有的学生从元、角、分来讲道理,有的用长度单位来讲道理,有的将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来讲解。

整个课堂,学生搜肠刮肚寻理由,五花八门讲道理,好像要力图说服教师接受结论。

三、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真正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画画、剪剪、拼拼、比比,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数学是一门既具备理论性,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世界上许多杰出的数学家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对数学热爱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教育。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发挥主体性非常重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意愿。

在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

而学生的主体性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发掘自己的潜力,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1.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而思考也是发挥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老师可以提供教材、解题方法、习题册、互动课堂等多种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3. 建立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一个积极、开放、幸福的学习环境来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建立一个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多元化思考的课堂氛围。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小组互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指个人的能力和意愿,也包括与他人一起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5. 鼓励学生探索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索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1. 引言1.1 导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主体性指的是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参与性。

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信和愉悦。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正文2.1 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和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只有在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情况并不理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的学科,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很难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而通过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能够体现数学能力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在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或个体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交流,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合作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实验或调研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有各自的特长和兴趣。

通过给予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关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容易引起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例如提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设计各类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资源,例如实验设备、图形化的教材、学习软件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拓展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智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主体地位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普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学生主体地位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想法和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首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行文解题,学生被动接受,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而学生主体地位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学生主体地位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再次,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的发展。

学生主体地位教育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以便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未来的发展。

最后,推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转变。

学生主体地位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使其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转变,适应社会的需求。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将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在具体的实践中实现情感认知的提高,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情感与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促进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名老师,我们时刻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如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谈一谈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则是在座位上静静地听讲,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性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我们多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也各不相同。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多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论小学数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论小学数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论小学数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一直在不断进步着,小学数学活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小学数学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更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是一个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浅谈。

一、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性,即指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自主发现知识、自主探究问题、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体性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核心困惑之一,因为它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选取、自我评价、自我合作、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 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活动的成功与否,大部分取决于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学生在愉悦、自由、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有些画图的题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想要的模型,而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的范式。

3.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步骤,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编制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4. 让学生自主评价在小学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而且可以激发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态度与意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针对活动结果进行自主评价,并及时反馈和总结。

5. 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发挥主体性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活动中,适当引导学生自学。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团队和个人自学计划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浅谈数学课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谈数学课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谈数学课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即“爱屋及乌”;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意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动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都有一个如何导入的问题。

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开始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导入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中,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情不自禁地“想”动。

1.巧设悬念导入设计学生急于解决但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引入新课。

例如“方程”尊”的教学场景,要走下讲台和学生亲近一些;要以宽容、信任、关爱的眼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发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民主的,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的课堂中,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与快乐,从而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进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搭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多”动面对新知识,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在学习矩形判定一节中“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时,首先将一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动至两对角线相等(由学生实际测量),学生脱口而出:“变成矩形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极为重要。

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而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着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和积极性。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运用和应用。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能被动接受知识,还能主动地积累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帮助。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数学教学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现代思想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识。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思考能力差,因而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并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一、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ﻭ教学中实施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视为主体。

是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适当情况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主体意识。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人自制一个圆柱体容器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自制的圆柱体容器装满沙子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当三次装满时,老师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1.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几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2.圆锥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推导出: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1/3。

从而学生自己推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锥=1/3Sh.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难理解”的畏难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情景,争做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发挥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就应该恰当地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创设教学情景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乐治镇第一小学教师吴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主体。

通过主体性发挥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而变得更聪明更主动,具有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性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终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那么,数学教师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确定“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而是正确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1、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数学课堂上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独特的个体,现代科学的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他们都有不同的长处和潜能。

都有其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闪光之处,而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又有展示和表现自己的强烈的欲望,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有
必要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行设计学习情景,课堂自主活动,直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展示自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创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体性。

2、“尝试猜想、合情推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的本质原本是一个观察、实验、归纳、猜测的探究过程。

因此,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传教授业解惑”去获得。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自觉思考,主动地对学习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呢?(1)猜想:如果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怎么来算呢?(2)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你的猜想。

让学生动手把一张课前准备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将它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实验。

(3)提问并讨论:①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③从而推测得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来的。

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大胆猜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合情推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体验将一些简单的实际相应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
学应用的价值,体会到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

三、重视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1、勤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让学生只做“配角”,教师要启发性地“教”,让学生探索性地“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因此,作为教师,教学中要尽力做到: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给出;凡是能由学生解决的例题和习题就不要由教师去悉心导出。

这些措施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效避免了学生在教学中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

老师要放开手,提供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地、主动地参与到创造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善于运用师生讨论法
所谓师生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有思维含量和富有争论性的问题,通过师生一起讨论的方式来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主体性教育方法。

通过讨论,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学生的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主体性。

另一方面并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反馈、互相尊重的和谐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民主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从而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和谐气氛,并构建了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而且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需求,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欲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