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3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运动规律。

但部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2.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的辨别,以及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的运动规律。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教具或纸牌进行平移和旋转。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运动规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平移还是旋转,并解释原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运动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运动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运动;2.能描述图形的运动、变化,理解图形的运动特点;3.能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图形运动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运动特点;2.能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图形运动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图形运动的理解;2.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考试试卷;3.教学板书。

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知教师呈现一幅图形,并向学生介绍图形的运动。

要求学生看图形并尽可能描述图形的运动,如旋转、平移或对称。

随后,老师将会展开讲解。

2.讲解图形的运动(1)平移运动平移运动是通过图形上的点移动一个固定的距离,并保持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变,来改变整个图形位置的运动方式。

实现平移运动时,我们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在同一平面内,所有的点的运动方向和距离相等;2.两个平面中的点分别进行平移运动,从而实现整个图形的运动。

(2)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通过选定一个点来旋转整个图形的运动方式。

其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旋转的角度;2.旋转的中心点;3.旋转的方向。

(3)对称运动对称运动能够通过对称轴把图形翻转来实现图形的运动。

与平移运动相比,我们需要定义对称轴,该轴为图形中所有点的镜像轴。

3. 案例学习通过一些案例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运动方式的特点和实现方法。

比如,让学生尝试让一个正方形向右平移、向左旋转,或者向下进行对称运动。

4. 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对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的疑问和学习体会,进行互动式的课堂讨论。

六、作业布置1.课上所教授的各种运动方式的笔记,以及多个例子,以加深他们对运动方式的理解;2.一份练习题以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对图形进行不同运动方式的实现。

七、小结本课时教授了图形的不同运动方式,包括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对称运动,希望学生们能正确掌握运动的特点,正确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辨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并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辨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4.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借助实例及操作活动,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

3、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及小组交流认识体会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培养合作、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打开风扇让学生观察其转动;演示体操里面的体转运动等提问学生:身体在做什么运动等,提炼出“旋转”一词。

由此引申到图形的若发生旋转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图形?板书:图形的旋转2、多媒体演示美丽图案(一幅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让学生思考这些美丽的图案怎么设计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3、小组前后桌讨论,点明其中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来的。

二、探索新课1、(多媒体展示图案)小组展开讨论,这个美丽的图案可以怎么设计出来?2、多媒体展示其旋转过程3、每一次旋转过程都提问其旋转的角度,位置方,向(补充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4、提问从图形A-B-C-D,过程,你发现了什么?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中心点)不变顺时针旋转90度。

6、提问:如果图形A是逆时针旋转90度?你能自己画出来吗?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部分学生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图形旋转过程,有哪几方面变化哪几方面不变(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课堂巩固1、多媒体展示说一说1、2小题。

2、提问学生,让其说说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注意学生回答方向相反,及时指出其旋转角度)3、多媒体展示课本试一试。

4、前后桌讨论并在纸上画出方块的旋转巡视并反馈结果让学生说说图形A如何通过旋转得到图形B。

5、让学生动手实践第2小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绕O点按一定方向旋转得到新的图形并在展示台展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2、让学生制作一幅由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新图形。

3、课本练习五。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及动手操作知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分析学习图形的运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的运动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实例观察,使学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运动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旋转(一)图形的旋转(二)、图形的运动、欣赏与设计。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在图形的旋转中,经历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

对“图形的旋转”的再认识分成了两个课时。

“图形的旋转(一)”活动,教材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二)”活动是在前一课时“旋转线段”的基础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运动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和多个拼图游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运动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每一个情境和游戏中,图形运动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运动过程的多样性。

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与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丽和世界的神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的轴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图形的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的轴对称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因此,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木马、镜子中的反射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会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或旋转,会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对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区别和平移、旋转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或旋转,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单,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如:平移是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平移:图形在平面内沿直线方向移动,位置改变,形状和大小不变。

2. 旋转: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位置和方向改变,形状和大小不变。

3. 轴对称:图形可以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难点:图形运动后的位置变化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图形运动的概念,如推拉门窗(平移)、旋转门(旋转)等。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操作教具,探索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 讲解: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4. 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2. 提纲:平移、旋转、轴对称3. 关键词:位置、形状、大小、直线、角度、对称轴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记录下来并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概念和性质是否掌握,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示范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本节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运动,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本活动呈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设计了“七巧板”中的两个图形运动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方格纸上图形的运动过程的观察与交流,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同时,通过选择“七巧板”以及试一试中“图画还原”这样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8教学目标:1.结合“七巧板”等具体情境,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发展空间观念。

2. 借助方格纸上的观察、操作、分析、想象,尝试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 经历“图画还原”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2/ 8师:如何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呢?师:很好,同学们非常棒!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一步探索图形的运动。

生1:旋转,平移生2:平移,旋转学生自由说一说。

生:看是沿着直线运动还是围绕固定一点运动。

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环节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图形的运动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师: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些有关七巧板的问题,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出示教材情境图师:请同学们观察上图,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师:同学们可以亲自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哦!生:玩过。

学生观看情境图,动手摆一摆,自由说一说。

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2: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图想一想怎样平移,再尝试摆3/ 8师:很好,图形①被你们正确的送回了家,那图形②呢?要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把它送回家呢?师:你们真的很棒,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送回了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平移变换:介绍平移的概念,包括平移向量、平移性质等。

旋转变换:讲解旋转的概念,如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性质等。

对称变换:探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图形在平移和旋转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变换进行图形设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图形模型、平移和旋转演示工具。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图形运动的概念,如推拉门窗的平移、旋转门把手等。

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移动模型或绘制图形来体验平移和旋转。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图形的运动副平移、旋转与对称内容:包括定义、性质、应用示例等。

作业设计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选做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画出变化后的图形。

课后反思学生反馈: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图形运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加强个别辅导。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的运动。

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

2.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主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玩跷跷板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物模型或课件,展示这些图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平移、旋转、轴对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3课时 图形的运动 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3课时 图形的运动 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形成另一图形的
过程。

2.借助七巧板在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
变换过程。

3.能够画出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
称后的图形。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2.画出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

难点: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准备七巧板、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那么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

2.在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时候分别要注意
些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一说图2中几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过程才能还原成图1。

再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34页第4题。

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图1的四个图形如何运动能得到图2。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本节课你们互相学习、
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知识,给大家
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
什么感想。

图形的运动
平移:方向,移动的距离
旋转:绕某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几何美的感知。

教学内容1. 平移: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2. 旋转: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并运用。

2. 难点:理解图形平移、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变的本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卡片、动画演示。

2. 学具:练习本、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新授:讲解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动画演示加深理解。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探讨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图形的运动提纲:平移的定义与性质旋转的定义与性质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

2. 提高题:设计一个图案,利用平移、旋转进行变换,观察结果。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讲解平移、旋转的性质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避免机械记忆。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教案设计力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计2000字以内,符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教学要求。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生活实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旋转门的开闭、风车的转动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图形运动的实际存在。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图形运动的现象?”“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等,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明确和理解图形围绕规定中心旋转时的变化,并且学生能够按要求画出各种图形的旋转图形;2.学生能够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图形和方向进行旋转;3.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比较已知图形与新图形,并确保其相互共享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性认识画中心旋转图形的规律,逐步完成对图形旋转的理性认知;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启思维之窗,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培养观察周围环境、生活实践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和热爱数学;2.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合作和竞争的精神,懂得尊重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1.图形上的旋转分析和运动规律的掌握;2.如何通过观察找到旋转中心,并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的方法;3.如何对旋转后的图形进行归纳总结,进行推理和证明。

三、教学方法(一)课前导学1.利用教师留下的预习题等巩固已学知识,拓展班级的学科知识;2.通过PPT和课件辅助呈现,扩展学生的视野,预设部分概念。

3.自主探究法: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从而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

1. 观察并探究教师将几个平面图形分别投影到黑板上,让学生群策群力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最终通过讨论让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对称轴,并说明为什么是对称轴。

并将这样的问题推广到图形的转移。

2. 直观感受考前-ACTIVITY一下,直观体验一下旋转。

分成小组学生,首先选择一组图形,然后猜想对旋转的方向,角度,以及在哪个点进行旋转。

猜测之后,组内调查并绘制的旋转后的图形。

3. 规律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效果,研究它们的规律以及要点,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旋转,什么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图形的运动,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的变换方式。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进一步掌握这些图形运动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学会用这些方式进行图形变换。

2. 能够灵活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 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想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

2. 学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方式进行图形变换。

教学难点:1. 能按要求画出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简单的图形变换,对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形的运动特征和变换方式。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在逐渐发展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想象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特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它们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学内容呈现:教师依次介绍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特征。

例如,教师说:“轴对称是指图形可以通过一个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对称一致。

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上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整体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旋转是指图形绕一个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放大与缩小是指图形按比例增大或缩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3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

2.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理解其性质。

2.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和旋转,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呈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混淆,不能正确区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难点:平移和旋转的辨别,以及对图形运动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图形的运动。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3.教学视频:寻找一些平移和旋转的视频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平面内的平移和旋转。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这些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6)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6)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6)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平移、旋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一些复杂图形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平移、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平移、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平移、旋转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移、旋转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平移、旋转的实例和问题。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平移、旋转的实际应用视频,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引发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平移、旋转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图形在平移、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借助实例及操作活动,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
3、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及小组交流认识体会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培养合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实例及操作活动,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
教学准备:钟表。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打开风扇让学生观察其转动;演示体操里面的体转运动等提问学
生:身体在做什么运动等,提炼出“旋转”一词。

由此引申到图形的若发生旋转
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图形?板书:图形的旋转
2、多媒体演示美丽图案(一幅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让学生思考这些
美丽的图案怎么设计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小组前后桌讨论,点明其中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来的。

二、探索新课
1、(多媒体展示图案)小组展开讨论,这个美丽的图案可以怎么设计出来?
2、多媒体展示其旋转过程
3、每一次旋转过程都提问其旋转的角度,位置,方向(补充顺时针逆时针的
方向)
4、提问从图形A-B-C-D,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中心点)不变顺时针旋转90度。

6、提问:如果图形A是逆时针旋转90度?你能自己画出来吗?
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图形旋转过程,有哪几方面变化哪几方面不变(中心点旋转
方向旋转角度)
三、课堂巩固
1、多媒体展示说一说1 、2 小题
2、提问学生,让其说说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
(注意学生回答方向相反,及时指出其旋转角度)
3、多媒体展示课本56页试一试
4、前后桌讨论并在纸上画出方块的旋转巡视并反馈结果让学生说说图形A如何通过旋转得到图形B
5、让学生动手实践第2小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绕O点按一定方向旋转得到新的图形并在展示台展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让学生制作一幅由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新图形。

3、课本练习五。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图形的变换知识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教材第78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
轴对称图形
吗?
(2)图1中
的图A经过
怎样的变换
可以得到图
2?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二、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本课要点,完成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总结表格。

四、布置作业:旋转基本图形的动手题。

第三课时
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再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在操作观察中正确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知识点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是完成教材第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

下面针对各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
理解轴对称的意义,掌握轴对称的判别方法。

前两幅是轴对称图形,后两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折纸等
方式确定对称轴。

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只要确定小旗四个主要点平移后位置即可。

对于平移的描述强调两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同样是确定主要点旋转后的位置。

旋转要求学生说出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三、淘气的枕席是竹篾编织成的,这是枕席的一部分图案,它可以看成是有一个长方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四、自刻印章
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他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的印章。

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制的是
课堂总结: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提升动手能力。

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
第四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继续体会三种变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三种变换方式的区别与具体方法再总结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接着上节课继续研究教材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

一、把一张长方形白纸连续对折2次,然后用描出“田”字,展开
后,共可得到多少个“田”字?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描出字,展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

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字。

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

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用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利用下面的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全班交流,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分析图案的组成: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说说各自图案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变换与动手操作的各个要点及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五、布置作业:完成配练中的相关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