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3.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起因于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机制的功能下降4.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5.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6.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7.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9.凋亡: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0.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11.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12.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5.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16.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1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18.肉芽肿:显微镜下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9.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20.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用于上皮的病变,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和尿路上皮)和腺上皮(如乳腺导管上皮、宫内膜腺上皮)。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1. 适应性反应的的常见形态学类型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 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缩两类。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肝、肾>心、脑)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3. 肥大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分:内分泌性肥大和代偿性肥大4. 鳞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最常见的是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5. 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实质性器官6. 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7. 玻璃样变常可分为: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8. 脂褐素又称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细胞中常常位于核周围或核的两端为黄褐色的细颗粒9. 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坏死和凋亡10. 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大致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1.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12. 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析出、机化包裹、钙化13. 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邻近细胞吞噬、质膜完整14. 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15. 人体的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体腔、体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细胞稳定细胞: 肝、胰、汗腺、肾小管上皮细胞永久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16. 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成分):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纤维结缔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之间,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散在其中17. 肉芽组织的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18.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区别19. 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包括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20. 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21. 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病理进修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病理进修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病理进修总结篇1病理进修之旅:收获与展望自从2023年1月开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病理进修课程。
在此期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中,以期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
进修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病理学知识,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病理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
通过参加讲座、研讨会和实验操作,我对病理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特别是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先进的显微镜技术观察病变细胞,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此外,病理解剖学课程使我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疾病对机体组织结构的影响。
在实验操作方面,我进行了病理切片观察、冰冻切片制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项技能培训。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更加熟悉病理学的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
例如,在观察病变切片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并能够准确描述病变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此外,冰冻切片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
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病理学实践方法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进修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病理学也为我打开了临床病理学的大门,让我对临床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顾这段进修历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病理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如何与同行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次进修使我对病理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增强了我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所学到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和发展过程。
大二学年是病理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二病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病理检查、组织学和细胞学等,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婴幼儿期常见疾病、成年期常见疾病、老年期常见疾病等各个阶段的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
4. 炎症与免疫反应炎症的定义、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调节机制。
5. 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变化细胞和组织的遗传和发育病理变化、代谢病理变化、炎症病理变化和肿瘤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6. 肿瘤学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定义、发生机制、分类和病理特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7. 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以及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8.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9.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消化道溃疡、肝炎、胰腺炎等。
10.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11.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病等。
12. 其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一些其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理特点。
总结: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掌握大二病理学的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非常关键。
本文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进行了总结。
通过仔细阅读和回顾这些知识点,读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医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可编辑版】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篇一:病理学学习心得病理学学习心得摘要: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正因如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以下是我学习病理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字:病理学课程,重要性,认识,工作,联系,学习方法一.对病理学课程的认识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机体有关部分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都会发生种种改变,这是研究和认识疾病的重要依据。
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病理学诊断常常是以诊断为目的,从病人或从病人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②发病学,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③病理变化或病变,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病理学为掌握疾病的本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而诊断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各种疾病的病变特点,从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为临床防治疾病服务。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3.不属凝固性坏死的是,脑。
注意“属于”的有:(1)子宫;(2)肠;(3)肝;(4)肺。
4.不属肉芽肿的是,肺肉质变。
注意“属于”的有:(1)血吸虫病;(2)麻风;(3)梅毒;(4)结节病。
5.血栓转归中不会发生,化生。
6.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再生。
注意“包括”的有:(1)化生;(2)萎缩;(3)肥大;(4)增生。
7.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8.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胆囊癌。
9.血栓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注意“正确”的有:(1)新生血小板增多;(2)血管内皮损伤;(3)组织因子释放;(4)涡流形成。
10.不是矽肺诊断主要依据的是,临床症状。
注意“属于”的有:(1)胸片;(2)CT检查;(3)接触粉尘的职业史;(4)肺功能检查。
11.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肺气肿。
12.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平滑肌细胞。
注意“包括”的有:(1)血管内皮细胞;(2)成纤维细胞;(3)炎症细胞;(4)肌纤维母细胞。
13.淤血不会引起,实质细胞增生。
14.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下腔。
16.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于,左前降支。
17.血吸虫易停留于,肠系膜下静脉。
18.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
19.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炎性细胞。
20.风湿病的描述,错误的是,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注意“正确”的有:(1)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2)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3)心脏病变的后果最为严重;(4)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21.对肿瘤的错误描述是,称瘤的都属良性。
注意“正确”的有:(1)肉瘤多发生于青年人;(2)癌比肉瘤多见;(3)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4)癌的淋巴道转移比肉瘤的多见。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化学和免疫学变化,以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病理学主要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两大部分,其中一般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特殊病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特定器官系统的疾病及其病理学改变。
二、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
免疫因素是指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免疫应答,包括炎症、自身免疫等。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抽烟等。
三、病理切片的解读病理切片是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主要指通过组织学技术将活体组织标本切割、染色并制备玻片,以便于镜下观察。
在解读病理切片时,需要考虑组织形态学特征、细胞结构、染色效果和病变范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解读病理切片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知识1. 癌症:癌症是一类以组织细胞的恶变和不受控制的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异常增生和浸润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纤维化等。
3. 炎症性疾病: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组织反应,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等。
五、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临床诊断: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作为一种重要诊断手段,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的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治疗指导: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提供依据。
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各章总结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 ):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1、上皮性: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形态学变化(一)变性(degeneration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
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它为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通过对疾病发展和变化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病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病理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
1. 病理学定义和目的病理学是对疾病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异常变化,并探索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病理学的目的是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病理学分类病理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人体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本科学科,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描述和解释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实验病理学是利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模拟人类疾病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3. 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病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尸体解剖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到18世纪,病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现代病理学则在20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病理学技术的进步,如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使得病理学的研究更为精细和准确。
(1)病因学: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疾病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变化和机制。
这些变化可以是细胞代谢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等。
(3)病理形态学:病理形态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形态学改变。
例如,肿瘤的增生、炎症的渗出和纤维化等。
(4)病理诊断学:病理诊断学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分析,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它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5. 病理学的实践方法病理学的实践方法包括病理标本的制备、观察和分析。
病理标本通常是手术切除的组织或病变物,通过组织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制备成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
病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和免疫组化标记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病理学的心得
病理学的心得
病理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方面。
学习病理学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解剖学基础,同时需要有大量的阅片经验和正确的方法。
以下是我学习病理学的一些心得:
1. 熟悉基本病变:每一种基础病变都是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对于病理学诊断至关重要。
例如,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充血、脓液和炎细胞浸润等,掌握这些病变的特征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炎症非常重要。
2. 学会看图:阅片经验对于病理学学习非常重要。
看图不仅要看得懂正常组织的形态,还要能够识别各种病理变化。
我经常和相关的疾病专家交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3. 多看书和文献:病理学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我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书籍、期刊和文献,以便更好地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技术。
4. 实践操作:实践是学习病理学的关键。
我曾经参与过尸体解剖和病例讨论等活动,这些实践操作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总结起来,学习病理学需要耐心和毅力。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自己对于病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病理学重点总结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适应和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桥梁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病理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篇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少年,发展慢,病程长,青春期后可停止,也可缓慢发展;上颌骨多见;X线照片表现边缘不清、呈毛玻璃状的病损。
分型Ⅰ、单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Ⅱ、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Jaffe-Lichtenstein型存在两处以上的病变,伴有皮肤的色素沉着。
(2)McCune-Albright型皮肤的色素沉着和性早熟等内分泌异常是本病的特征,常伴有垂体前叶的腺瘤。
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者称为Albright综合征或褐色斑综合征。
病理变化:肉眼:颌骨膨胀,剖面骨皮质变薄,骨髓腔被灰白色的结缔组织代替,可见出血和囊性变。
松质骨、皮质骨界限不清。
镜下:(1)病变区纤维组织增生,其中含有幼稚的骨小梁。
(2)骨小梁形态一、粗细不等,类似“C”,“V”,“L”等英文字母。
(3)骨小梁周围无层板状结构,排列紊乱,周围有较厚的骨样组织。
(4)可见散在的成骨细胞。
(5)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富含血管,有时可见软骨岛及破骨细胞。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篇2颌骨骨髓炎颌骨骨髓炎:是指发生于颌骨骨膜、骨密质及骨髓的炎症。
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通常是混合性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牙源性感、非牙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
(一)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病变局部疼痛,出现多个牙松动;下唇麻木;张口受限;上颌窦炎;皮肤和粘膜发红,肿胀。
2.病理变化:①炎性渗出②骨吸收③死骨形成(二)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窦道流脓经久不愈病理变化:骨髓腔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死骨形成。
明显骨吸收。
有反应性新生骨。
(三)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骨髓炎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壮年,无自觉症状。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一、名词解释1、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2、是在损伤因子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3、是指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4、是肿瘤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5、是由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有各种炎细胞参与。
在开放性创伤的表面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6、肉芽组织成熟后形成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7、为疏松组织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例阑尾炎8、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形成脓腔,例疖和痈9、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肿瘤的过程10、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物质或异物的过程11、12、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13、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14、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二、简答1答:结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
功能:1. 抗感染保护创面;2.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2答: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其它(虫卵、肿瘤细胞等)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包括:顺行性栓塞、交叉性栓塞、逆行性栓塞3答:组成: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影响:(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①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②瘢痕组织抗拉力强(虽比肉芽组织的抗拉力强但比原有组织要弱得多,缺乏弹性,故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可形成疝,在心室壁可形成室壁瘤)。
(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病理个人总结4篇
病理个人总结病理个人总结精选4篇(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和病理科的实践,我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里,我总结了病理学学习的几个重要内容和体会。
首先是对常见疾病的基本认识。
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病等。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并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是对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认识。
病理学的核心是研究疾病发生时组织和细胞的变化。
在病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了正常和异常组织与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结构,以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进行组织检查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还了解了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
病理学是与各个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为各个学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病理学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病理与临床的关联,掌握了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知识,加强了多学科协作的能力。
总的来说,病理学的学习使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还学会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理学的学习对于我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理个人总结精选4篇(二)作为病理医生,我个人的总结如下:1. 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病理医生,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掌握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我熟悉常见的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并能够准确判断和鉴别病变。
我也掌握了病理检查、标本制备和显微镜技术等实践操作的技能。
2. 精确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作为病理医生,我清楚自己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因为病理诊断往往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因此,我始终保持精确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每个标本的检查和分析过程中都要认真仔细,确保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病理科出科小结
病理科出科小结经过在病理科为期X个月的培训,我完成了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并为接下来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在病理科的学习与成长的总结。
一、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在病理科的培训之初,我为自己设定了明确的培训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基础病理知识、熟悉病理切片制作流程、提高诊断报告书写能力等。
通过这X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自己已经较好地达到了这些目标。
二、病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在病理科的学习过程中,我对病理学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系统地学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病理诊断标准及各类疾病的病理特点,这为我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病理切片制作技能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科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培训期间,我掌握了从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到切片、染色等全流程的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合格的病理切片。
同时,我也明白了切片质量对于诊断的重要性。
四、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诊断报告是病理科医生与临床医生沟通的桥梁。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常见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同时,我也明白了诊断报告的书写需要严谨、准确和及时。
五、与临床沟通协调能力在病理科的工作中,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临床的需求和困惑,并学会了如何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意见。
同时,我也明白了与临床医生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六、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在病理科实验室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并能够正确使用各类仪器和试剂。
同时,我也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应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
七、病理科发展前沿动态了解病理科的发展前沿是每一个病理科医生必备的素质。
在培训期间,我关注了病理学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并参加了一些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这些内容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并为我未来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总结:在病理科的培训期间,我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病理学知识总结病理学的简介
病理学知识总结病理学的简介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桥梁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病理学知识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病理学知识总结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4、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病理科出科个人小结
病理科出科个人小结在病理科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此期间,我经历了丰富的实际操作和病理诊断的学习,通过与师傅和同事们的交流和讨论,我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我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病理理论知识,了解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各种病理变化的形成过程。
通过学习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能够对疾病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我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掌握了常见的病理学技术方法,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熟练掌握了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实验,这些技术为我进行病理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分析经验。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病理标本,我能够准确判断组织的异常变化,并能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在与师傅和同事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经验对于我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还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的开展。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规划和设计,如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在科研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一些特定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标志物的探索,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病理科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工作中,我注重细节,严谨认真,勤奋努力,不断追求卓越。
同时,我也能够与同事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总结起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在病理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不仅掌握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还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分析经验,并参与了科研项目的开展。
这些经历使我对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详细总结
病理学详细总结(总4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绪论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主要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地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普通病理学,基本病理过程)研究和阐述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病变基础各论(器官病理学,系统病理学)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活检)3、细胞学检查(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一)大体观察(二)光学显微镜观察(三)组织(细胞)化学观察(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五)电子显微镜观察(六)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学好病理要做到“六联”、“一动”六联:*理论和实验*形态和机能*局部和整体*总论和各论*大体和镜观*病理和临床一动:动态的观点•病理学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病理典型病变图片•大体标本—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稳态(homeostasis) 机体在神经、体液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我调节各器官功能代谢活动和内部结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并保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的良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炎症一、概述1.炎症的概念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炎症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即: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
2.炎症的病因生物因子(最常见)、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局部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变性坏死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的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和各种白细胞从血管内到达血管外的过程。
3.增生: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三种基本病变的关系:1.变质、渗出和增生在每一种炎症中同时出现,其中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在炎症局部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2.有些炎症以其中的一种病变为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
四、炎症的过程(以急性炎症为例)1.炎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变化):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管通透性增加→含血浆蛋白的液体渗出→血流速度变慢以至停滞→血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
2.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1)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高。
4)血管基底膜受损3.白细胞的渗出(细胞变化):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灶,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
渗出步骤白细胞的渗出是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它包括白细胞边集→黏附→游出→趋化作用→A)边集:白细胞进入边流,在与内皮细胞表面滚动前进。
此步骤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亲和性增强。
B)黏着:靠着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表面。
白细胞:整合素。
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游出: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整个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中逸出的。
这是一个主动游出过程。
D)趋化作用:白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向炎症局部做单一定向的运动。
白细胞在局部的吞噬作用4.白细胞在局部的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课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
吞噬步骤:识别(调理素)→附着→吞入(吞噬溶酶体)→杀伤和降解(依赖氧和不依赖氧的机制)五、炎性介质的作用1.按主要病变特征分:1.变质性炎:病毒性肝炎,乙脑,阿米巴病2.增生性炎:急性:伤寒。
慢性: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肉芽肿性)七、慢性炎1.非特异慢性炎的病变特点:1)以慢性炎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为主。
2)局部组织破坏。
3)纤维组织和同种实质细胞的明显增生。
2.特异性慢性炎(肉芽肿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
1)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构成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直径0.5-2mm.镜下概念。
病理学家常可根据肉芽肿的形态特点做出病因诊断。
2)分类:异物性肉芽肿:缝线,滑石粉等。
异物巨细胞感染性肉芽肿:结核病、麻风、梅毒、血吸虫病、风湿病,伤寒。
第五章肿瘤一、概念: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
该增殖是单克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四、需要掌握的概念1.肿瘤的形态:异型性和分化程度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病质、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3.恶性肿瘤的分级和分期4.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肉瘤变,交界性肿瘤5.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和演进6.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倍增时间7.癌肉瘤,腺鳞癌,实体癌(髓样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癌珠五、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但目前尚未发现单独负责肿瘤转移的基因。
有些基因,如上皮钙粘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基因,其产物可抑制肿瘤转移。
粘附分子CD44可能与血行播散有关。
nm23可能有抑制转移的作用。
恶性肿瘤转移方式如下:1.直接蔓延:指肿瘤细胞随着体积增大,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连续浸润生长,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2.淋巴道转移:大多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为"跳跃式"转移。
转移时,肿瘤细胞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累及整个淋巴结。
3.种植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为胃癌种植到盆腔。
胃癌种植转移到卵巢称Krukenberg瘤。
当然,Krukenberg瘤也可以通过淋巴道和血道转移形成,但少见。
4.血行转移:①腹腔内的肿瘤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②四肢肿瘤经体循环转移到肺;③肺癌随动脉系统而致全身播散到骨、脑;④经椎旁静脉系统进行转移,如乳癌椎体转移、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转移。
六、癌和肉瘤的区别七、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1.癌基因正常时不导致肿瘤发生的"原癌基因"通过点突变、基因扩增和染色体易位的方式被激活成为"癌基因".癌基因编码对细胞生长增殖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蛋白质,包括:生长因子(sis),生长因子受体(erb-B2),信号传导蛋白(ras),和转录因子(myc)。
2.肿瘤抑制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本身就是在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地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其功能的丧失可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APC: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Rb:视网膜母细胞瘤P53:Li-Fraumeni综合征WT-1:肾母细胞瘤P16:黑色素瘤NF-1:神经纤维瘤病BRCA:乳腺癌3.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4.端粒酶和肿瘤总之:肿瘤发生不是一个单分子事件,而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一般需要多个基因地改变,一般需要数个癌基因地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地失活,以及其他基因变化。
八、环境致瘤因素1.化学致癌物质2.物理致癌因素3.病毒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一、概述: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使管壁变硬、管腔危险,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缺血改变,尤其在心和脑。
二、危险因素1)高脂血症: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增高。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只蛋白(VLDL)水平持续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2)其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减、遗传因素、年龄、肥胖性别。
三、发病机制尚未最后阐明。
共同机制:脂类物质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脂类物质进入血管内膜,刺激吞噬细胞进入内膜、增生、吞噬脂类物质成为泡沫细胞。
同时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成为泡沫细胞,并增生导致管壁纤维组织增生。
其中泡沫细胞的来源是关键。
四、基本病理变化五、主要动脉病变1)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2)冠心病3)肾:AS固缩肾4)四肢:间歇性跛行5)肠系膜高血压一、发性高血压定义:原因不明的、以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三、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分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1.良性高血压:又称缓进型高血压,约占原发性高血压的95%,多见于中、老年,进展缓慢。
病理变化分三期:1)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波动性升高,动脉无器质性病变。
2)动脉病变期:①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
最易累及肾人球小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玻璃样物质是血浆蛋白渗入到血管壁中的结果。
②肌型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
表现为内膜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不同程度胶原纤维增生。
③大动脉硬化最常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3)内脏病变期①心左室代偿性肥大。
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发生心衰。
②肾镜下:人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导致病变区肾小球缺血硬化,相应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病变相对较轻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肉眼: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对称。
③脑包括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局部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
④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
2.急进型高血压:又称恶性高血压。
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以舒张压升高明显,进展迅速,肾和脑受累最重。
可见高血压脑病,或肾衰出现早。
特征性病理变化:1)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动脉内膜显著增厚,中膜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多,致管壁呈层状葱皮样增厚,管腔狭窄。
2)坏死性细动脉炎:动脉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
风湿病二、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1、风湿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
当心脏全层组织时称风湿性全心炎。
3.皮肤病变1)环形红斑:渗出性病变,四肢和躯干皮肤多见,1~2日内消退。
2)皮下结节:增生性病变。
镜下可见Aschoff小体。
多见于肘、腕、膝、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组织。
两者对风湿病有辅助诊断意义。
4.风湿性动脉炎大小动脉均可受累,小动脉受累多见。
血管壁可见Aschoff小体,晚期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
5.风湿性脑病主要病变为脑的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
当锥体外系受累时,患儿出现肢体的不自主运动,称为小舞蹈症。
感染性和风湿性心内膜炎的鉴别心肌病和心肌炎一、心肌病的概念:指至今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类心脏病,称原发性心肌病,又称特发性心肌病三、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
可能与硒缺乏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肌严重的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
四、心肌炎分类及特点1.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
2.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常见。
肉眼无明显病变。
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其间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3.孤立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
分两类:1)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心肌较少变性坏死,其间较多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2)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心肌灶状坏死、肉芽肿形成。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一、概述:肺炎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从不同的角度肺炎被分成不同种类。
按每种肺炎最本质和最突出的病变特征进行肺炎的命名。
二、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鉴别三、大叶性肺炎的典型四期病变以肺间质渗出为主要病变特征,肺泡腔内常空虚,故又称为间质性肺炎。
与经典的肺泡慢性支气管炎一、概述:是发生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中老年人多见。
重要临床特征: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
故本病是临床定义。
病理变化是非特异的。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空气污染和过敏三、病理变化:1.支气管壁淋巴单核细胞浸润2.粘膜上皮和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3.粘膜损伤及鳞化4.严重病例:支撑结构(平滑肌和软骨)的破坏损伤5.慢性病例: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
四、临床病理联系1.咳嗽、咳痰(白色粘痰)或伴有喘息2.小气道阻塞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最终重导致肺气肿的发生3.危害:鳞化导致鳞癌,肺气肿肺气肿一、概述:末梢肺组织因含气量过多伴有肺泡间隔破坏,非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支气管和肺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