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南民间信俗在两岸交流中的区位优势

合集下载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泉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坐落在福建省的东南沿海。

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民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闽南文化民俗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承发展,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闽南话,作为泉州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音韵和词汇,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泉州人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闽南话,声调丰富,抑扬顿挫,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

比如“呷饱未”(吃饱了吗)、“利厚”(你好)等常用语,简单却饱含亲切。

这种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的纽带,让泉州人在乡音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泉州的闽南建筑也是一大特色。

那红砖红瓦、燕尾屋脊的古厝,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厝的布局严谨,注重对称和通风采光。

屋脊上的燕尾高高翘起,仿佛要展翅高飞,象征着吉祥如意。

而那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更是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工匠们的巧思和精湛技艺,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走在泉州的古街巷弄,古厝错落有致,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

闽南的宗教信仰在泉州也表现得十分多元和融合。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处。

开元寺、清净寺等宗教场所见证了泉州宗教文化的繁荣。

特别是开元寺,那宏伟的建筑、古老的双塔,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祈福。

而每逢宗教节日,寺庙里香火旺盛,人们虔诚地祈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

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与融合,体现了泉州人民的包容和开放。

闽南的传统节日在泉州更是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精彩纷呈。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

而在元宵节,花灯展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形状、色彩斑斓的花灯挂满街头巷尾,让人目不暇接。

端午节时,赛龙舟则是重头戏。

龙舟在江上飞驰,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欢乐的庆典,更是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方式。

闽南的饮食文化在泉州也是独具魅力。

面线糊、肉粽、土笋冻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答:我们海峡两岸来自于一个祖先,两岸文化同流同源,今日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尤其是中华文化将两岸人民的感情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岸经济的整合与文化的交流,从中华民族的立场看,说明两岸是个生命共同体,是一种互生、互赖、互惠、互信的关系,政治的对立是暂时的,文化脐带的连结是永久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台湾八成居民祖籍地在福建。

一个全面繁荣的“老家”,千千万万过着小康生活的亲属,会让台湾同胞有更多宽慰、更多骄傲、更多向往。

海峡西岸的全面繁荣,减少两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差,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当前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闽台的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合作将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

如果闽台经济的合作能够出现某种突破,它有可能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意义:1、有利于闽台经济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据统计,从1981年至2004年1月,福建省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已超过140亿美元,实际到资过百亿美元,对台贸易310多亿美元。

台湾成为福建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台商投资结构也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并出现了行业性整体性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的趋势,这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2、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能够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通出闽通道。

福建北连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面与台湾一水相连,有利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接,形成互动发展,拓展成为大华南经济圈。

3、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东部各省区在资源上的整合及优势上的互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同时,把福建置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格局中,不仅可以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将提升中国东南沿海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参与东亚乃至世界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能力,促进中国东南沿海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增长。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以闽都民俗文化为样本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以闽都民俗文化为样本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以闽都民俗文化为样本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历史的见证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海峡两岸作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重要区域,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本文将以福建省厦门市作为闽都民俗文化的样本,探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背景闽都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是福建省宝库中璀璨的一部分。

厦门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不仅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节点,也是闽都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厦门的民俗文化融汇了汉、闽、海等多种文化要素,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面貌和文化价值。

二、历史交流海峡两岸的民俗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代海丝交流开始,福建作为海外贸易的中转站,与东南亚、日本等地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交流,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海峡两岸的人们通过贸易往来,相互了解对方的生活习俗、信仰和文化传统,从而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日益密切,海峡两岸之间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了较高的相似性。

三、现状分析1.海峡两岸交流的活动增多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海峡两岸的民俗文化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

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纷纷举行,涉及民俗展览、文化节庆、民族艺术演出等方面。

这些活动为海峡两岸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民俗文化的传承方面,海峡两岸都非常重视。

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得到了保护和弘扬,比如福建的庙会、渔民婚礼等。

同时,也有很多新型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创新形式出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这种融合和创新的做法,使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闽都民俗文化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厦门的鼓浪屿、南普陀寺等景点成为闽都民俗文化的代表性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我国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闽南地区作为福建省南部重要的文化区域,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体育传统。

本文将探讨我国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闽南民俗体育的特点闽南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包括舞龙、踩高跷、踩板鞋等传统表演形式,还有一些传统体育比赛,如大众拳、斗鸡等。

这些民俗体育活动体现了闽南地区的民间生活特色,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1. 移民携带传统文化台湾是由闽南人移民而来的,他们携带着丰富的民俗体育传统来到台湾。

在移民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传承闽南民俗体育,将其延续至今。

2. 文化衍生与传统保护在台湾地区,闽南民俗体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各地区都设立了相应的民俗体育传承中心和博物馆,定期举办民俗体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闽南民俗体育传统的保护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

三、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发展1. 创新与融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进行了创新和融合。

他们将传统的民俗体育与现代的运动方式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体育项目,如踩高跷比赛、舞龙队列等,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适应了现代人的需求。

2. 推广与传播台湾地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闽南民俗体育的推广与传播。

除了定期举办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外,他们还将闽南民俗体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和社区的文化活动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同时,借助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将闽南民俗体育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四、影响与启示台湾地区对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增强文化认同与自豪感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使台湾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认同和自豪感,也让其他地域的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台湾的文化魅力。

2. 促进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繁荣闽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

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闽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

闽南文化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化,如何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闽南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色,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美食、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闽南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著称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舞蹈形式多样,充满了地方特色,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闽南建筑以其精美的风格和独特的传统工艺闻名,而闽南美食更是享誉全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让人大饱口福。

二、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1. 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和挑战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闽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逐渐淡化。

在大城市化的背景下,闽南文化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也在逐渐减少,传统的传承方式和渠道也面临着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这也给闽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文化发展中的机遇和趋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有利的机遇和趋势。

政府在文化传承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传承的政策措施,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为闽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中。

一些民间组织和爱好者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参与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发挥闽南文化优势,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

发挥闽南文化优势,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

口 9%以上 ,其 中泉籍近 90 0 0 万人 ,约 占4 . 48 %。
因此 泉 州 与 台湾 在姓 氏 、 名 、 言 、 地 语 民情 、 俗 、 风 衣
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 是台商投资密集 区。 充分运用闽
南 文化 的独 特魅力 , 仅是 深化 泉 台文化 交 流 , 强 不 增
着、 礼仪 以及 民间艺术 、 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共同之 处。 台湾的姓氏很多都是发祥于泉州 , 其叶脉很大一 部分是从泉州传往台湾各地 ,主要体现在闽台共奉
先 祖故 土 , 如紫 云黄 氏 、 闽林 氏 、 闽吴 氏 、 山 曾 开 开 龙 氏 、 荣李 氏 、 筑傅 氏 、 武 版 清溪詹 氏 、 临濮 堂 施 氏 以及
展现两岸民间信仰根系相连的文物景点星罗棋
布 ,成为 泉 台文 化交 流 的桥梁 和纽 带 。泉 台语 言相
郑成功纪念馆、 南音艺苑、 梨园古典剧 院、 木偶剧 院
高 甲剧 院 、 艺术 中心 等文化 艺术 场 馆 , 为进 一 步深 入
通, 习俗相近 , 民间信仰文化相似 , 台湾现有 800 0 余座寺庙奉祀的 20多种主神几乎全部来 自中国内 0 地。 如安海龙山寺、 安溪清水祖师 、 南安广泽尊王、 惠 安灵安尊王、 泉郡萧太傅等 , 这些神明皆被迁台先 民
其范 围不仅包括福建的泉州 、 漳州 、 门等地区 , 厦 还 扩展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作为对 台工作的前沿 , 在
福 建全 省乃 至全 国对 台文化 交 流格 局 中 ,闽南 文化 是 最 富有地方 特色 、 最具 内在价 值 、 最有 他人 不 可替 代 的优 势 的。 泉州 是 闽南文 化 的重要发 祥地 , 台湾 是
泉州文化软实力、 提升泉州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 更是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及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刘辛雨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2期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对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加以分析基础上,提出闽南语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养,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闽南语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

关键词:闽南语;两岸交流;播音主持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35-01一、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一)联结两岸民心,促进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闽南语形成于唐代,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的中原地区,是闽南本地人民的方言,台湾与闽南地区在闽南语的语音、语汇以及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台湾各地的闽南方言虽然有自身的特性,但是都没有超出闽南语的大致范畴,在语汇方面也与闽南三地大都相同。

台湾省内居民所说闽南方言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4左右,而且有大约80%的人口祖籍是闽南地区,以闽南话为沟通习惯用语,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传承了闽南文化。

闽南语中所含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正是联结两岸民心的中介,是促进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的桥梁,特别是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增多,闽南语作为人们交流的语言媒介,有效的推动了闽台文化新的交流。

为此,闽南语节目的开播可以利用闽南语传播闽南文化,发挥闽南文化促进两岸同胞的桥梁作用,充分体现两岸人民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保护闽南文化特色,增强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感闽南语作为一种激发情感的乡音,不仅对促进两岸民众之间心灵沟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闽南语节目的开播增强两岸民众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保护和传承闽南语的作用。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很多闽南地区年轻人对闽南语的应用逐渐减少,大多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言,这就使得作为本土语言的闽南语渐渐被普通话所代替。

为此,积极开展闽南语广播节目,创新闽南语节目内容,一方面可以让闽南地区民众认识到闽南语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加强与台湾地区人民的心灵沟通,让人们体会到广播节目中故土乡音的亲切感,缩短节目与台湾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两岸民众对同源文化的认同感。

闽台民间信仰交流发展刍议

闽台民间信仰交流发展刍议
3 .政 治影 响度深 。从 2 0世 纪 9 O年代 开 始 ,台 湾 宗 教 介 入 政 治 、政 治借 助 宗 教 成 为 一 股 潮 流 .形
成 岛 内独 特 的政 治 现 象 。 台各 派 宗 教在 政 治 上 都 有 其 代 表 人 物 ,各 派 政 治 势 力 也 都 寻找 宗 教 团体 作 为 其精 神 的 、社 会 的支持 力 量 。由于各 宗教 背景 不 同 ,
见一 斑 。
妈祖 塑 像
民间信 仰 对 台湾 民众 的精 神感 召 力 和 约 束 力 由此 可
由此 可 见 , 民间信 仰 在 台 湾社 会 生活 中地 位 特 殊 ,影 响 深 远 ,在 开 展 对 台交 流 合 作 中 ,应 当把 它
宗教 文化 之 间 的历 史 渊 源 关 系 。总 之 ,闽 台 民间 信
自古 以来 , 闽台 民间信仰 特 别发 达 , 林立 的宫庙 、
成 百 上 千 的神 灵 、 频 繁 的 宗 教活 动 、众 多 的信 徒 构
成 闽 台 民 间信 仰 的基 本 内容 。闽 台 民 间信 仰 的产 生
和 发 展 ,在 深 受 中华 文 化 传 统 影 响 的 同 时 ,与 闽 台 地 区的 自然 、社 会 、历 史等 密 切相关 。闽越 族 的 从 中原传 来 的巫 术相 结合 ,
相 沿成 习 ,为 闽 台 地 区 民 间信 仰 的滋 生 提 供 了肥 沃
仰 同 根 共 源 ,一 脉 相 承 ,密不 可 分 ,处 处 体 现 了 闽 台之 间亲 密 的人 文历 史渊 源 。
二 、 民间信仰 在 台社 会地位 及 作用 特殊
的 土 壤 ;旱 灾 、 水 灾 、 台风 等 自然 灾 害 和 瘟 疫 等 传 染 病 ,以及 战 争 、盗 匪 、械 斗 等 等社 会 矛 盾 ,促 使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探讨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探讨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探讨作者:陈玲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3期摘要: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受到国情的影响,我国建国初期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发展速度较慢,但近些年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回顾多年来对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关键词:闽南民间信仰;信仰研究;回顾引言:由于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对于我国而言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所以我国学界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和调查也相对较多。

尽管如此,并不代表我国学界已经彻底将闽南民间信仰研究透彻。

由于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和福建民间信仰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学界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通过对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多年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能寻找到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共同之处,从而推动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

一、发展初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派出了顾颉刚等多名教授前往厦门大学,协助厦门大学成立国学院,正是这一举动,拉开了我国对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序幕。

由于前往厦门大学的学者教授们隶属于不同的领域,像历史学领域、民俗学领域和语言学领域等,所以其主要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

有的研究泉州的安海土地神祠,有的研究民间宗教信仰,有的研究民间语言。

正因如此,才使得我国在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的初期就具备了多元化的特点。

由于闽南地区的信仰文化与我国其他地方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而在教授学者群体当中掀起了研究热潮,这一点可以从那一时期厦门大学国学院所发表的文章上可以看出。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顾颉刚等教授群体并未在厦门大学停留太长的时间,由于工作的需求,顾颉刚等人随即从厦门大学转移到了中山大学,这无疑给研究闽南民间信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如此,顾颉刚等人并未停止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工作,反而将其在中山大学发扬光大。

顾颉刚等人在中山大学停留的阶段,接二连三发表了其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福建三神考》、《泉州民间传说》等著作。

厦门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

厦门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

厦门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你瞧,厦门的位置可是“占尽天时地利”。

它隔海相望的就是台湾,距离咱们的宝岛大概只有200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既不是太近让人觉得不够安全,也不是太远让人觉得有点“扯”。

而且厦门的海上交通又是超级便利,每天都有很多船来船往。

大大小小的船只像一条条“纽带”,连接着两岸的情感与文化。

厦门成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不仅有很多大陆的朋友到这里旅游、工作,台湾的朋友也常常过来交流。

更有意思的是,厦门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两岸文化的“融合器”。

咱们知道,两岸虽然同文同种,但还是有许多差异。

比如,吃的东西,厦门有着浓厚的闽南风味,又因为历史上与台湾的密切联系,这里的小吃更是台湾风味的“翻版”。

什么沙茶面、花生汤、卤味,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

尤其是沙茶面,一碗吃下去,不知道你是不是会想起台北的小巷子里,旁边有家熟悉的店。

再比如厦门话和台语的相似,虽然有些发音细节不同,但两者的语气和调调让人觉得像是兄弟姐妹一样亲切。

厦门的街头巷尾,经常能听到两岸游客用台语交流,或者用厦门话调侃彼此,完全没有任何陌生感。

厦门还特别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厦门的两岸文化交流,不单纯停留在美食和语言这些表面上的东西。

它深入到教育、艺术、学术等各个领域。

厦门的高校,比如厦门大学,它早早就与台湾的各大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你看看,现在很多台湾的学子也到厦门来读书,学习氛围那叫一个浓厚。

不仅如此,厦门还经常举办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像是书法展览、音乐会、舞蹈演出,甚至是电影节。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两岸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们在这里碰撞、合作,擦出不少火花。

厦门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汇点,经济交流也是它的强项之一。

说实话,厦门的“经济能量”一点都不比其他大城市差,反而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成了两岸企业合作的热土。

许多台湾企业选择在厦门投资建厂,生产的商品通过厦门这个“出海口”,顺利进入大陆市场。

关于弘扬吴妈信俗文化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的建议

关于弘扬吴妈信俗文化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的建议

关于弘扬吴妈信俗文化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建议一、背景吴妈信俗作为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弘扬吴妈信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还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合作,为示范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二、建议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吴妈信俗文化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可以举办相关活动,如文化节、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2. 传承与创新: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吴妈信俗文化的创新发展。

可以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剧等,展示其魅力。

同时,可以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拓展其市场影响力。

3. 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吴妈信俗文化的研究人才,为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可以邀请两岸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吴妈信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吴妈信俗文化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共同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吴妈信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同时,可以设立相关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吴妈信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弘扬吴妈信俗文化是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深化交流合作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为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我关于弘扬吴妈信俗文化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闽南民间信仰

闽南民间信仰
3.春祭
春祭在旧历正、二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厢祀日,乡长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庙前,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祭酒拜祖先。农民勤俭节约,埋头苦干,到了这日,就都没什么约束了,着新衣,宴亲友,尽宾主之乐,为一乐事,漳州谚语称为:“傍神祝福”。但是,在一些地方,春祭发展到后面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工具。有些风俗要在三牲上挂金饰,以及用钱折成的纸塔。其他贡品更是铺张浪费,只是在祭祀的时候用到,根本不能吃。
关帝生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李光缙在明万历三十一年所作的碑记中记曰:“今所为颂侯之烈,与侯所以系千百世人心者,得非以一念殉汉之忠乎!窃以为末尽侯也。夫帝室之有隆替,国统之有存亡,自生民有主而来,谁代无之,何但汉?其历朝死事诸臣,当改姓易命之秋,杀身翼主而极忠无二虑,何但侯?然皆一时能使人叹息咨嗟,传之久而名存耳,未有若侯灵响,今凛然如生者。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摘要: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体系在本调查研究中狭义定为俗神信仰、鬼的信仰和祖先信仰。由于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一个地域性文化,所以选取闽南的民间信仰为调查对象,阐述形式多样的泛神信仰,探究其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如何正确看待闽南民间信仰。
闽南民间宗教信仰的杂乱无序,与古代闽越土著的信仰崇拜有一定的继承联系。闽南地区三面环山,背朝大海,多瘴气,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又是属于格外偏远的蛮荒之地,所以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当时这些地方不少仍处于山高林深,瘴雾弥漫的原始状态。如同现在的人们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外星人一样,古时候的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的同时亦不得不寄托、求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闽越土著“信巫尚鬼”的传统便被入迁的汉民部分地继承了下来。再加上北方汉民入闽后生存竞争严重以及宋元以后的冒险犯禁活动,使人们普遍产生了功利主义即“有求必应”的宗教观念。在福建,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功利的需求,随时随地的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新的神灵,使鬼神的队伍越来越庞杂。中原传入的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崇拜的各种神灵以及从印度、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国家传入的各种信仰同本土的传统信仰构成了十分庞杂混合的神鬼体系。

浅谈闽南宗教信仰现状与发展前景1

浅谈闽南宗教信仰现状与发展前景1

1、泛神崇拜
正统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 教、基督教;
1、泛神崇拜
民间宗教:道教、土地神、妈祖
1、泛神崇拜
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关公、同安 保生大帝, 惠安青山王, 南安郭圣 王,德化张公法祖师、漳州开漳圣 王、厦门青礁慈济宫祖师
妈祖:顺济、灵惠夫人、灵 惠妃、护国明著天妃、护国 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上 圣母、天后圣母、天上圣母 无极元君
床 神
2、祗奉习俗
1.酬天敬地 2.民间的祭祖活动 3.烧香点烛的习俗
为什么要研究闽南宗教信仰 研究闽南宗教信仰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闽南宗教信仰现状
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泉州现有宗教活动场所603余处,宗教教职人员 2871,市、县两级共有宗教团体37个,宗教团体 还办一所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学校(佛学苑)。
为什么要研究闽南宗教信仰 研究闽南宗教信仰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闽南宗教信仰现状
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1.闽南民间宗教文化将随着社会的变迁继续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 2.闽南民间宗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仍将在社会发展进 程中尽力保持自己的特色,维持自己的存在。
为什么要研究闽南宗教信仰
研究闽南宗教信仰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闽南宗教信仰现状 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1、
有利于闽南宗教文化艺术的发扬、 有利于闽南宗教文化艺术的发扬、继承和学习
闽南宗教文化相关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相当丰富, 也拥有本地特有的宗教艺术,这些资源无论其宗教地位、 信仰地位 还是历史地位都相当的高,对外来的吸引力也十分强。 因此, 进一 步开发闽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将进一步促进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增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与相互理解,加强港 澳台同胞、 海外华人、华侨对祖籍地的感情联系,对发扬、继承和 学习其宗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谐互融推动闽台文化交流

和谐互融推动闽台文化交流

和谐互融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摘要】坚定贯彻对台方针,着力谋时而动。

抓住海西建设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增强闽台文化交流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示独特作为,着力先行先试。

就是发挥“五缘”优势,深耕地域文化,为增进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和共同福祉,放手在文化与亲情的融合上下功夫,大胆在传承共同的民间信仰和宗亲情谊上求深入,以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推进先行实践。

【关键词】和谐共融;闽台文化;交流;顺势而为;Abstract: Firm implements policy on Taiwan, tries to seek sometimes move.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hercynian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improve the occasion, act,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fujian and Taiwan cultural exchang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s a unique display, focus on the first try first. Is play “five the reason” the advantage, deep local culture, and to enhance the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rt communication and common welfare, and to let go in culture and sentiments of the fusion fluctuation kongfu, bold 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ommon folk beliefs and friendship for an in-depth on, tak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ttitude of first practice.Key words: the harmony; Fujian and Taiwan culture; exchange; act中图分类号G127一、夯实基础,开拓交流领域。

两岸民间新媒体交流中的民粹主义

两岸民间新媒体交流中的民粹主义

两岸民间新媒体交流中的民粹主义
连子强;郝玲
【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在两岸新形势下,两岸新媒体交流中的民粹主义,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现象.两岸新媒体交流中的民粹主义,是两岸民众从各自的价值立场和意识形态出发,所呈现出的富有煽动性的、挑动对立话语形态.它的出现,既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也与当下两岸关系和两岸发展态势息息相关.两岸新媒体交流中的民粹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大众话语的表达形态,客观上揭示了在传媒媒体语境下被遮蔽的两岸关系的真实图景,但也可能在现实交往中加深两岸民众的对立情绪.
【总页数】9页(P144-152)
【作者】连子强;郝玲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8
【相关文献】
1.法律、民生与民间规则——兼论两岸交流制度中民间规则的作用 [J], 谢晖
2.民间信仰文化在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作用 [J], 陈巧燕
3.略论客家民间信仰的“非遗”属性及其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J], 邹春生
4.试论闽南民间信俗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 [J], 张晓松;何池;
5.论闽南民间信俗在两岸交流中的区位优势 [J], 何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挥闽南文化优势促进闽合交琉

发挥闽南文化优势促进闽合交琉

发挥闽南文化优势促进闽合交琉
林星
【期刊名称】《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考察闽南文化交流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探索今后的发展对策,对于深化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海峡经济区和海峡文化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林星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发挥闽南文化优势,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 [J], 刘燕凌
2.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谈南澳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 郑木龙
3.发挥江本资源优势,促进保健营养食品开发:关于薏仁米,百合,板栗… [J], 郑林
4.发挥学会优势促进闽茶发展 [J], 周玉璠
5.发挥合都文化资源优势促进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J], 龚永育;代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闽台两地的妈祖信仰看海峡两岸的同根同源

从闽台两地的妈祖信仰看海峡两岸的同根同源

从闽台两地的妈祖信仰看海峡两岸的同根同源
徐宜安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2X
【摘要】自宋朝以来,妈祖就是闽南人最崇信、最虔奉的神祗。

自宋代随着大陆
移民的东渡,妈祖信仰被带到了台湾。

现在妈祖信仰在台湾民间信仰中,比其他任何一种民间信仰都更深入人心。

随着两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妈祖信仰逐渐渗透到两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间大众心灵的重要支柱,继而凝聚为两地的共同传统和精神力量,形成了两地较稳定的社会习俗,构成了以渔民为主的妈祖文化区,妈祖则成为两地区域文化认同的标志。

妈祖信仰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徐宜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8.3
【相关文献】
1.以妈祖宫庙为视角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妈祖信仰 [J],
2.同根同源的知识盛筵“第九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侧记 [J], 聂俊
3.同根同源异彩纷呈——闽台语文教学差异对比 [J], 林莘
4.闽台茶树同根生茶叶文化同源流 [J], 周玉璠; 吕宁
5.闽台两地妈祖文化交流40年回顾与思考 [J], 陈国成;艾士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南语——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

闽南语——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

闽南语——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闽南语通常是前辈们交流的语言,听起来土不拉几,再加上我已经习惯说普通话,所以平时根本不在乎会不会说闽南话,直到那件事的发生才让我彻底改变想法。

记得前年,有一位中国台湾亲戚来我家,我当时很好奇,很想知道中国台湾那边的消息,也想告诉他泉州这几年来巨大的变化。

我看着大人们眉飞色舞地交谈,我也很想加入其中,可是那位亲戚年纪较大,只会用闽南语与人交流,听不懂普通话,偏偏我又不会说闽南话,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乱扯吧!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怎么办?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学说闽南话。

那位亲戚走后,我便央求爸爸传授说闽南话的方法。

爸爸说:“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学说闽南话’栏目,每天看一集,以后你自己就会说闽南话了”。

爸爸的话使我非常高兴。

每天我都准时收看“学说闽南话”,一边跟着电视主持人念,一边做笔记,看完之后再温习一遍。

久而久之,我掌握了很多闽南语词汇,为了使我能用闽南语更流利地与别人交流,平常我都用闽南话与父母交流。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那位中国台湾亲戚又来我家,我高兴极了。

我想:“我现在已是学校‘我当海西小主人’活动的一名成员,而且已能较流利地用闽南语与人交流了,可不能让亲戚小瞧我,我要好好表现自己,当一名称职的小主人。

”想到这里,我连忙热情地招呼那位亲戚,并义务当起解说员和导游。

我向他介绍泉州十八景,并带他去游览了历史悠久的开元寺、空气清新的清源山、风景秀丽的西湖……最后还带他参观了展现两地历史渊源的闽台缘博物馆。

我自豪地告诉他:“泉州路变宽了,楼长高了,人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泉州还准备建设一个“台商投资区”,让更多的中国台湾商人来泉州发展。

”那位亲戚万分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泉州的变化这么大,跟我们记忆中的那个老泉州相比,差别太大了,以后应该多带儿孙回来走走,鼓励他们回来发展。

看来,我们应该多观看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节目,让更多上了年纪的中国台湾人了解泉州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 台湾 的大开 发活动 中 , 闽南信俗 又随闽南垦 民的大量人 台垦殖而传播 台湾 , 可 以说 , 台湾的民间信俗 根在闽南 。 改革开放 以来 , 两岸的交 流活动就是从 闽南 民间信俗的交流拉开帷
幕 。闽南在两岸交流 中具 有不可替代 的天然 区位优势 。本 文拟就此作粗浅探讨
九 月 尊 老 的重 阳节 等 各 种 岁 时 节 俗 , 以及 各 种 “ 做王醮” 、 “ 走王巡安 ” 活动 , 等等 。
其二, 泛神性 。闽南 民间信俗的突出特点是泛神 性 , 祀神众多 。又有传统 的民间信仰( 如敬
作者 简介 : 何池( 1 9 4 5  ̄) , 男, 福 建省 漳 州市人 , 闽南师 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 究院特 聘教授 。 基金项 目: 福建省社 科规 划项 目: 《 闽 南民间信 俗在 两岸 交流 中的地位 与作用研 究》 ( 项 目编 号: 2 0 1 2 A0 3 4 ) 。


闽 南 民 间信俗 的概 念 与特 点
关 于民间信俗 的概念 , 近年来不少 专家学者都从不 同的角度 提出 了 自己的观点 , 综合这些 专家的合理元 素 . 笔 者认 为 : 民间信俗是宗教信仰及其延伸 出来 的与宗教信仰 相关 的民俗活动
相交融的总称 , 是人们在 长期社会生 活、 生产活动 中形成 的约定 俗成传统崇神 观念的反映。从 严 格 意 义 上说 。 它不 是 宗 教 , 它 没有教规教义 , 没 有 专 职 的神 职 人 员 , 信众也无 需履行“ 加入 ” 的 手续 , 信之则来 , 不信则去 。但从 广义上看 , 它又是宗教信仰的一种延 伸与普及化现象 , 它广泛 存在于我们社 会的底层 ,它无所不 入地渗透并植根于社会底层 的每一个角落 和广 大民众 的心 灵里 , 因而具有 民俗性 、 泛神性 、 草根性 、 原生性 、 功利性等诸 多特点 。
道、 释神明, 或 是祖 先神 , 甚 至孤 魂 野 鬼 ( 民 间奉 为 “ 大众 爷 ” 、 “ 王爷公” ) , 都 设 专 门祠 庙祭 拜 , 厅 堂
上也可以设神龛祖宗神位来供奉 。其祭拜 内容与形式处处流露出儒 、 道、 释与 民俗文化交相融合 的浓重痕迹 , 是我 国儒道两大宗教 以及佛教发展的民众基础 。佛教 的如来 、 观音菩 萨 , 道教 的保 生大帝 、 开漳圣王 , 儒教 的孔子 、 文 昌公等神概在闽 台许多地方的庙宇里同时供奉 , 和睦相处。
其三 , 草 根 性 。 民间 信 俗 处 在 社 会 底 层 , 它 植 根 于 闽 台 两 地 广 大 农 村 。它 不 属 五大 宗 教 范 围, 因此不受宗教法规 与条例 的限制 , 但它又时时处处存在 , 就植根 于广 大信众 的内心深处 , 时
时与这些信众 在作 心灵的交流。 处 于社会最底层的黎 民百姓 因生 活中常有无助 之感 , 他们对生 活的许 多基本要求 ( 如生 发财利 、 家人平安 、 办事顺利 、 祈福消灾 等等 ) , 在无奈 之下 , 只能寄 托

5 3・
闽 台 文 化 研 究
2 0 1 3年第 2期
拜观音菩萨、 玄天上帝 、 天公 、 妈祖天后 、 关圣大帝 、 开漳圣王 、 保生大帝和王爷等 ) , 同时又与宗族 活动( 如敬拜祖先 、 祭祀亲人 ) , 与自 然物崇拜 ( 如村头老树 , 山川土地 、 墙脚石头 , 床头 门口) 结合 在一起 , 形成一个庞杂 、 广泛 、 根深 蒂固的社会底层 民众的传统信俗文化现象 。具体说来 , 是儒 、
民 间信 俗 在 闽 南 历 史 悠 久 , 内容 丰 富 , 它 因远 古 时 期 人 们 生 产 活 动 中对 各 种 自然 现 象 和 生
老病死生理现象 不理解和恐惧 而产生 , 为祈求社 会安定 、 生产生 活顺利 , 亲人身体健康而发展 ,
又随道教佛 教儒 教传人 闽南 而进 一步衍生与繁荣 , 它与 民众 生产活动及精神生 活密切相关 。 在
2 0 1 3年 第 2期
( 总第 3 4期)
闽 台 文 化 研 究 RAL R ES EARC H
N o . 2 . 2 0 l 3 C , e n e r  ̄ S e i f a l N o . 3 4
论闽南民间信俗在两岸交流中的区位优势
何 池
( 闽南 师范大 学 闽南文化研 究院 , 福 建 漳州 3 6 3 0 0 0 )
摘 要 :通 过叙 述 闽南 民 间信俗 的概念 与 民俗 性 、 泛 神性 、 草根性、 功利 性特 点 , 阐述 闽南
主 要 民 间 信 俗 的 神 祗 及 充 满 特 色 的 各 种 信 俗 活 动 , 介 绍 了 闽 南 民 间信 俗 传 播 入 台 的 经 过 和 台
其一 , 民俗性 。闽南 民间信俗最大特点就是 民俗性 。 它其 中包 含了一代 一代传承下来 的民
间节俗 , 如农 历 十二月三 十祭祀祖 先的除夕 、 农历元月 初一 团圆并 祝贺一 年开始 的春节 、 农历 元 月十五欣 赏花灯 的上 元 ( 元宵 ) 节、 农 历三 月祭扫祖墓 的清 明. 节、 农 历 五月 纪念屈原 的端午 节、 农历七月超 度孤 魂野鬼 的 中元 ( 普度 ) 节( 含“ 放水 灯 ” ) 、 农 历八月 祭拜月娘 的中秋节 , 农历
湾 的信俗 活动概 况 , 最 后 以改革 开放 以来 台湾信 众频 繁 回闽南祖 庙祭 祖进 香 的 大量事 实 , 得出 “ 两岸 交流从 民间开 始 。 民 间交 流从 信俗 开 始 , 民间信俗 交 流从 闽 南开 始” 的结论 , 揭 示 出 民间 信俗 对两 岸关 系 的重要作 用 , 以及 闽南在 两岸交 流 中具 有不 可替 代 的 区位 优势 。 关键 词 :闽南 ; 民间信俗 ; 两岸 交流 ; 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