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损伤的常见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在现代社会,职业危害因素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造成伤害或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可能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职业危害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产生直接物理影响的因素。
比如:噪音、振动、辐射等。
这些因素在长期接触下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眼睛疲劳等健康问题。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威胁。
例如:有毒气体、化学溶剂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过敏等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生物体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
例如:细菌、病毒等。
长期接触这些生物体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起从业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
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的防控针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比如:安装隔音设备、通风系统等。
完善个人防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减少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
加强健康监护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健康问题。
结语职业危害因素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希望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都能意识到职业危害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引起的一系列与工作不相适应的身体或心理损害。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如下:
1.不合理的工作条件:许多行业存在着不良的工作条件,例如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
这些条件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人容易患上听力损伤;长期接触振动设备的工人容易患上骨关节疾病;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中的工人容易蒸发过多水分导致中暑。
2.毒物暴露:一些行业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话容易引发职业病。
例如,长期暴露于电子工业和印刷行业的工人容易患上有机溶剂中毒;长期接触含铅产品的工人容易患上铅中毒。
3.体力劳动过度:一些行业存在重体力劳动,长期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职业病。
例如,长期搬运重物的工人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站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上静脉曲张。
4.工作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工作岗位存在着高度竞争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人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例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5.缺乏个人防护意识:一些工人由于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不重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导致职业病危害增加。
例如,不戴耳塞的工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听力损伤;不佩戴防护眼镜的工人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眼疾。
总之,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工作条件、毒物暴露、体力劳动过度、工作压力过大和缺乏个人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危害因素控制,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并进
行健康教育和监督。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1.1物理因素: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
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
手术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据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因素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因素
职业性损伤作用条件和致病因素:
(一)作用条件
1、接触剂量(强度)。
2、接触时间短期——急性中毒。
长期——慢性中毒。
3、接触方式:吸入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一次、经常、多次(长期)。
4、遗传因素(个体差异):易感人群、高危人群。
5、性别和年龄差异。
6、心理和行为:如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
7、接触机会。
(二)个体危险因素:指能使劳动者增加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职业性损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
1、遗传因素;
2、年龄和性别;
3、营养状况;
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
5、生活方式。
(三)高危人群:是指具有个体危险因素的人群,这些人容易患职业病和职业性多发病,故又称易感者。
护理学职业损伤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职业损伤的名词解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专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与其他职业一样,从事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职业损伤的问题。
本文将对护理学职业损伤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护士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身体损伤身体损伤是指由于长时间站立、劳动强度大以及重复性动作等因素,导致护士身体各部位受损的情况。
常见的身体损伤包括腰肌劳损、颈椎病、腱鞘炎等。
长时间站立和劳动强度大使得护士的关节和肌肉容易出现劳损,常常感到疲劳和疼痛。
预防和治疗身体损伤的关键在于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长时间的单一动作。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缓解疲劳和压力,也能对身体损伤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心理压力护理工作存在着高度的紧张和压力,这主要源于工作强度大、患者情绪波动大以及责任心重等多种因素。
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和排解,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心理压力,护理院校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士们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氛围,加强交流和支持,也能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
三、感染风险护理工作对护士自身的感染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与病患密切接触,护士很容易暴露在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下。
此外,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医疗仪器、针头等物品进行操作,如果不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护士应该严格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规范,正确使用和处理各种医疗器械以及废弃物。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在感染可能高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停留时间,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职业倦怠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负荷。
长时间的工作、繁重的任务以及与病患的痛苦和死亡相伴的经历,都使得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状态。
对抗职业倦怠,护士需要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情感支持和倾诉对象。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护理职业损伤是指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使其成为高风险职业,容易导致各种职业损伤的产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职业损伤的常见产生原因。
一、体力损伤1. 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护士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这会给脊椎、膝关节等关节部位带来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关节疼痛和骨骼损伤。
2. 搬运和转移病人:护士需要频繁地搬运和转移病人,这种重体力劳动容易导致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
二、心理损伤1. 工作压力过大:护士需要面对患者疾病和死亡的现实,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加之工作量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容易导致焦虑、抑郁和心理疲劳。
2. 紧急情况处理:在工作中,护士需要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如病人呼吸急促、心脏骤停等。
这些情况需要护士迅速反应并采取紧急措施,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心理创伤。
3. 患者家属冲突: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
他们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结果有着极高的期望,对护士施加压力,容易导致护士情绪不稳定。
三、职业疾病损伤1. 呼吸系统疾病: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和化学物质,如病人呼出的气体、粉尘、有害气体等,容易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职业性哮喘。
2. 皮肤损伤:护士在工作中频繁地接触水、碱性或酸性物质,容易导致手部皮肤干裂、湿疹等问题。
3. 感染性疾病: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密切接触,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乙肝、艾滋病等。
四、工作环境因素1. 高噪音环境:护士在病房中工作,常常面临各种高噪音环境,如病人的叫喊声、器械的噪音等,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和精神压力。
2. 光线照射不足:护士的工作时间一般较长,夜班也很常见,而且医院的光线往往不足。
长期在昏暗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眼疾病发生。
3. 环境污染:一些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如医废的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威胁。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 化学因素:①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
肿瘤;②某些不溶性或不溶性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
(2)物理因素:①高温、低温引起中暑或冻伤;②高湿使两手等处发
生皮肤糜烂,促使皮肤病的发生;③高低气压,如潜水员及沉箱工的减
压病,高山高原地区的高山病;④噪声引起的难听或耳聋,它对心血管
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⑤振动,两上肢的局部振动引起血管痉挛、溶骨症及骨坏死。
全身震动对神经系统、血管等也有不良影响;⑥
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电离辐射中的微波与高频电磁场,场强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⑧光线、紫外线引起
电光性眼炎,红外线引起白内障,照明过强过弱引起眼疲劳;⑨机械刺
激或击伤。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引起
的职业性传染病;发霉的谷尘、蔗尘中耐热性放线菌引起的农民肺、蔗
尘肺和蘑菇肺;后三种疾病都属于与免疫有关的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②
昆虫和尾蚴引起谷痒症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动物的体液,例如,对虾和
一些海鱼的表面体液含有能够溶解皮肤角质层的特殊成分;④植物,如
黄山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⑤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如牲畜蛋白质及稻壳
的细尘大量吸人后引起发热。
(4)劳动损伤性因素: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病主要由长期剧烈劳动、过度疲劳或不当的强迫姿势或工具等相关器官和肌肉群引起,如局部
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反复紧张性损伤和腰背痛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造成的损伤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造成的作有关,与职业病有区别的,含义有三:职业因素为病因之一;影响健康,促使潜在疾病和已有疾病加重;改善工作条件疾病可以控制或缓解。
3、工伤;这种职业性损伤可由轻微的到严重的,甚至导致终身伤残或死亡,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平时的预防。发生工伤的原因很多,除了上述各种因素之外,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不注意防护,特别是麻痹侥幸心理关系最大。有时也受饮食、药物或过度疲劳和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
噪声对听力健康有潜在威胁,振动可能导致骨骼肌肉疲劳和神经损伤,高温和低温可能引发热应激和冻伤,辐射可能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化学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有害粉尘、有害液体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摄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危害。
常见的化学品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生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生物性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物质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感、肝炎等。
特别是在医疗、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接触生物性物质的风险更高。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其造成的伤害,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口罩、防护手套等;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改善工作环境,如合理设置通风设备、降噪设备等;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控,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护理学导论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医疗 领域,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物理因素带来的挑战。例如,智能传感器和预警系 统可以实时监测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醒他们注意潜在的物理因素风险
健康管理:未来,医疗机构可能会更加注重员工的健康管理,包括定期进行健 康检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等。这将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因物理因素导 致的健康问题,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
护理学导论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噪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 物理因素之一。它主要来源 于医疗设备、患者、环境和
其他医护人员的交流
护理学导论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影响
长时间暴露于噪音中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失眠、焦虑和 压力。此外,噪音还可能干扰护士的注意力,增加错误 和事故的风险
预防措施 使用噪音减少设备:如噪音减少耳机或耳塞 定期维护和检查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减少 噪音 鼓励护士与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轻声交流
预防措施 使用防振手套和工具:减少手部直接接 触振动的机会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 露于振动中 定期进行肌肉骨骼健康检查和培训:提 高护士对振动影响的意识
护理学导论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温度变化
来源
护理学导论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温度变化主要来源于医疗环境中的 空调、暖气或冷气设备。此外,患 者体温的变化也会影响护士的工作
护理学导论职业损伤物理因素
预防措施:使用低毒性的消 毒剂,定期开窗通风,提供
空气净化设备
影响: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 中可能导致呼吸系统问题、
过敏反应和其他健康问题
8 7
电磁辐射
1 2
来源: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医疗设 备,如监护仪、心电图机等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着护理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
如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对护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职业安全是目前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损伤防护措施在护理等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着护理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
如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物理因素(针刺伤、负重伤、电离辐射伤、噪音)、化学因素(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麻醉废气的污染)、心理因素(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等对护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职业安全是目前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1 职业损伤因素1.1生物因素生物职业危害非常常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有传染病危险的生物危害更是个显著的问题。
在我国2003年的SARs流行中,从病例的职业分布分析,医务人员比例最高,占15.2%。
其中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1]。
1.2物理因素1.2.1机械性损伤最常见为针刺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其中护士是被针刺伤的主要受害群体。
在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中100%在工作中曾被锐利器械刺伤,分析原因多为不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工作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所致。
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皮肤受伤的有60~80万。
1.2.2负重伤搬运患者是护士的常规工作,也是导致腰背痛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最危险的活动是手工在床、椅之间搬患者;为患者翻身及从地上搬抬起患者。
1.2.3电离辐射伤高新技术应用而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放射病、致癌等。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护士要经常受到X线的照射,而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也会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职业损伤名词解释
职业损伤名词解释
职业损伤是指在工作场所中由工作本身或工作环境引起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这些损伤可能由物理因素(如重物提起误伤)、化学物质(如有害化学品中毒)、生物因素(如传染病)、机械因素(如机器故障导致的伤害)、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疾病)等引起。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职业损伤名词解释:
1. 职业性疾病: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或条件导致的慢性疾病。
常见的职业性疾病有尘肺病(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肺部疾病)、职业性皮肤病(由长期接触某些物质导致的皮肤炎症等)、职业性中毒(由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导致的中毒症状等)等。
2. 工伤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突发的意外事件导致的身体伤害。
工伤事故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物体打击、摔伤、切割伤、工具失控、火灾爆炸等。
3. 职业性病变: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到某些有害物质或条件导致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
常见的职业性病变有矽肺(由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铅中毒(由长期吸入或摄入铅产生的中毒症状等)等。
4. 职业性性状障碍:指由工作本身或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精神和心理疾病。
常见的职业性性状障碍有职业倦怠、职业脑病(由长期进行脑力劳动引起的智力性工
作障碍)等。
职业损伤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疾病和残疾。
因此,工作单位和雇主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管理,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以避免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和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工作者的权益和健康。
超声医学工作者如何防治职业损伤
超声医学工作者如何防治职业损伤超声医学是一种应用声波技术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的先进医疗技术。
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医学诊断工具,超声医学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长期从事超声医学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操作设备、接触化学药剂和长时间处于特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受到职业损伤的影响。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职业损伤,成为超声医学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损伤的类型及原因超声医学工作者常见的职业损伤类型包括眼睛疲劳、颈椎病、手腕疼痛、听力受损等。
这些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姿势不正确、操作超声设备过程中的辐射伤害、长时间处于较高噪音环境中、持续性用眼过度、长时间站立等。
为了有效防治职业损伤,超声医学工作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预防职业损伤的措施1. 合理工作安排:超声医学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休息和放松。
尽量减少操作超声设备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佩戴防护装备: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眼镜、手套等装备,防止操作超声设备时产生的辐射伤害。
3. 环境保护:保持超声医学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静,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4. 健康生活方式:超声医学工作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
三、职业损伤的治疗方法1. 就医治疗:一旦出现明显的职业损伤症状,超声医学工作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帮助恢复健康。
2. 康复锻炼:在治疗期间,超声医学工作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锻炼,加强相关部位的运动,促进受损组织的恢复和康复。
3. 心理疏导:职业损伤对超声医学工作者的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超声医学工作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职业损伤,保护自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工伤常见的原因有
工伤常见的原因有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工作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工人职业损伤、疾病和事故。
工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伤原因。
1. 机械设备事故: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等导致的事故。
比如机床操作不当导致手指夹伤、切割机操作不当导致被切伤等。
2. 高处坠落:在施工、装卸、维修等过程中,因高处作业不慎、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导致的坠落事故。
比如建筑工人在搭建脚手架时高处坠落、电力线路维修工人从电杆上坠落等。
3. 被物体打击:工作现场存在高速移动物体或重物,如果没有遵循相关操作规程、使用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发生被物体打击事故。
比如建筑工人被掉落的砖块砸伤、仓库内货物垮塌导致被压伤等。
4. 化学物品接触:某些行业或工作环境接触到化学物品,如果没有正确使用防护设备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灼伤、中毒等工伤。
比如化工厂工人没有佩戴手套接触到有腐蚀性的化学品导致皮肤灼伤、实验室人员接触到有毒气体导致中毒等。
5. 长时间高强度劳动:一些职业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如:建筑工人、农民工、工厂流水线工人等。
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损伤。
比如因长期扛重物导致腰间盘突出、因长时间工作导致心脏病等。
6. 紧急情况处理不当:突发事件、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如果员工缺乏应急知识、逃生训练不到位或缺乏自救意识,容易导致伤亡事故。
比如火灾发生时员工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地震发生时员工惊慌失措没有采取正确的逃生措施等。
7. 粉尘、噪声、辐射等有害因素:一些职业环境中存在粉尘、噪声、辐射等有害因素,如果员工长期接触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容易导致职业病或健康损伤。
比如矿工长期接触矿石粉尘导致尘肺病、厂房工人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导致听力受损等。
8. 不安全操作行为:员工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对操作规程不遵守等情况下进行工作,容易发生事故。
比如在机器运行状态下进行检修维护、在危险区域不戴防护头盔等。
视觉损伤与职业危险因素
视觉损伤与职业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工作环境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在职业生活中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职业危险因素。
其中,视觉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劳动能力障碍。
本文将就视觉损伤与职业危险因素展开论述,探讨其相关情况和预防措施。
一、职业危险因素对视觉的损伤1. 光照环境光照环境是造成视觉损伤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之一。
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厂、机械制造等,长期处于低照度或高照度的工作环境中,人眼容易受到光源的直接照射或者反射,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疲劳和视觉障碍等问题。
2. 化学物质在一些工作场所,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可能对视觉造成损伤。
例如,一些工业领域中的化学品或有害物质会造成眼睛刺激、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视力丧失。
3. 粉尘和颗粒物一些行业,如建筑、矿山和冶金等,使用粉尘和颗粒物较多,长期暴露在这些环境中将会对视力造成损伤。
这些粉尘和颗粒物容易进入眼睛,引发眼部感染、眼部炎症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
二、视觉损伤的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雇主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职业危险因素对视力的影响,学会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从而减少视觉损伤的发生。
2.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针对不同的职业危险因素,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防尘面罩等。
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使用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危险因素对视觉的损伤。
3. 设计合理的工作环境雇主在设计工作环境时,应该考虑到光照、通风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员工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合理的工作环境设计能够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视觉的伤害。
4.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雇主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视力检查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视觉问题。
定期的体检可以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身视力状况,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视觉的损害。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原因及应急对策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原因及应急对策护士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且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为病人提供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潜在性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因护士应具备对职业危害因数的认识,辨别和处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职业危害的防范急治,自觉做好职业防护。
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锐器伤与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下面将锐器伤与化疗药物对护士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1 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①准备药品的过程中被损伤。
②掰安瓿、抽吸药液过程中被划伤。
③各种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造成的误伤。
④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
⑤双手回套针帽产生的刺伤。
⑥注射器、输液器毁型过程中刺伤。
⑦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的误伤.⑧处理医疗污物时,不慎导致误伤。
⑨手术过程中锐器传递、时造成误伤。
1.1防护措施1.1.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做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造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或划伤。
1.1.2锐器使用中的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使用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单手操作套上针帽。
静脉加药时必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使用安瓿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可采用垫棉花或纱布以防损伤皮肤。
1.1.3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漏洞的利器盒内,以防止刺伤。
护理工作中应使用便捷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锐器回收器,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标准.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应放置在规定场所,封好的锐物容器在搬离病房前应有明确的标志,便于监督执行。
1.1.4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1严禁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刺、2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3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4禁止双手回套针头帽;5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传递);6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物器;7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8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1.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也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2.发生锐器伤的紧急处理
①挤压:发生针刺伤时,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禁止局部按压伤口。
②冲洗:肥皂水清洗伤口后,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黏膜处。
③消毒: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
④报告: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填写
锐器伤登记表。
⑤处理:评估患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人体长时间处于声音强度大于40dB 的环境中,可引起听力和神经系统损害。
4.生物性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5.戴手套的指征
①有伤口时需戴手套,以减少被血液感染的机会。
②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
③接触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肤时,应更换清洁的手套。
④接触血液、体液等可能受污染的情况时,必须戴清洁手套。
⑤脱手套后,仍需洗手。
6.配置化疗药物时,不可将药液排于空气中;抽取的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
7.处理48小时内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时,需穿隔离衣、戴口罩。
2022年护士资格考试经典50题(含答案)
1.护理工作中,护士观察患者病情最佳方法A. 多倾听交班护士汇报B.时常与患者交流,日常接触C.时常与家属交流,了解患者需要D.加强医护沟通E.时常查看护理记录B【答案解析】护士观察患者病情最佳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来源于患者本身,选择答案B 。
2.护士工作强度过大导致的腰椎损伤,属于职业损伤因素中的A.生物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物理性因素D.心理因素E.社会性因素C【答案解析】腰椎损伤属于物理性因素中的机械性损伤,常因工作强度大,搬动病人等所致。
3.护理职业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是A.锐器伤B.放射性损伤C.温度性损伤D.噪声E.工作压力A【答案解析】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
相对于其他的选项发生率最高。
4.护士采用挪动法协助患者从床上向平车挪移时顺序为A.下肢、臀部、上身B.上身、下肢、臀部C.上身、臀部、下肢D.臀部、下肢、上身E.臀部、上身、下肢C【答案解析】挪移顺序:按上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向平车挪移,头部卧于大轮端;自平车移回床时,顺序相反,先挪移下肢,再移上半身。
5.孙某因安装吊顶过程中从梯子上跌落,主诉扭到了脖子,疼痛剧烈,急诊120 送入医院,医嘱平车送放射科检查,搬运时宜采用A.挪动法B.一人搬运法C.二人搬运法D.三人搬运法E. 四人搬运法E【答案解析】四人搬运法:合用于颈、腰椎骨折,或者病情较重的病人。
6.患者男,55 岁。
因胆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拟手术治疗,患者的妻子、父母、大哥及其30 岁的儿子都到了医院,医务人员介绍了手术的重要性及风险,其手术协议签订人应首选A.患者本人B.患者的父母C.患者的妻子D.患者的大哥E.患者的儿子A【答案解析】手术协议签订人应首选患者本人,当患者意识不清或者不能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家属代签。
7.休克患者使下肢抬高的目的是A.有利于静脉血回流B.有利于患者体位舒适C. 防止窒息D.减轻肺部淤血E. 降低颅内压A【答案解析】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2 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 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
• 1.3.3 麻醉废气
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 降低,同时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 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 响。
• 1.4 生物性因素 : 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 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 感病毒等。
据研究: • 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 血液 >血液成分 >伤口分泌物 >精 液 >阴道分泌物 >羊水等。
•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有: 尿、大便、汗、泪、母乳。
• 粘膜(如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 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 • 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感染HBV 比率为10%~33%, 若HbsAg(+)HbeAg(+)感染率更 高; • 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危险性。
• 正性的工作环境 • 护士工作环境中的可变因素 • 组织环境因素与护士个人因素交互作 用
• 1、2、物理性因素
• 1.2.1 负重、搬、抬病人等常规护 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 因素。
• 1.2.2 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 。
• 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 效应损害。 •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 线、臭氧等)大多对人体有害的。
• 1.2.3 噪声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 供应室等。
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 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 的声音等。
• 1.3
化学性因素:
• 1.3.1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和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 护士是直接接触者。
研究结果显示:
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 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 5d以上才能消失。
• 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 可使护士: • 免疫力下降 造成流产、胎儿畸形 、白细胞减少、而且 有致癌、致突变的危 险。
• 1.5 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 等因素引起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另外: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律意 识的增强 • 以上种种情况使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心 情的交集之中
1.6 工作环境的因素: • 护士长期处于危重病人的包围中 • 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病室内空 气不新鲜、病室内异味
职业损伤的常见因素
1、 危 险 因 素
1、1
机械性因素
• 最常见为针刺伤,其 次为刀片伤、玻璃伤 等锐器伤。
• 有报道,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 80.6%,其中74.5%为被污染针头所 刺伤。 • 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
并且针刺伤时: • 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 伤者感染HBV(针刺伤的感染几率是1033%); 被HIV污染的锐器 刺伤而感染HIV的 几率为0.33%; • 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 几率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