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的陷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依潇2009010513 精91
京师的陷落
(1900年)
……
8月12日,联军占领通州
8月14日,联军进入北京,结束了(中国人对)使馆区的围攻
8月15日,皇太后逃离北京;美军突袭紫禁城
8月16日,(中国人对)北堂的围攻结束
……
以上是《the Boxer Rebellion》中的一段时间表,关于那段时间所发生事件的记载,历史课本往往是一笔带过,故我希望以此文大致还原京师被攻占的过程。
8月12日
凌晨1时左右,日军违背与俄军三点半出发的约定,独自向通州进发。
凌晨4时,日军先锋到达通州南门,炸毁城门后,进入了没有清军设防的通州,然后开始进行抢劫等破坏活动。
早晨8时,俄军到达通州。
因被日军辎重堵塞道路,俄军在城外西南扎营。
稍后,美军、英军陆续赶到,分别在城东门外和西门外扎营。
然后第二轮抢劫开始。
各国司令官举行军事会议,俄军将领科涅维奇建议在通州休整一天,遭到其他司令官的反对,但在科涅维奇的坚持下,各国一致同意,并决定利用13日进行侦察,还划分了侦察和进攻的路线:
联军从通州分四路向北京平行进军,皆以北京城的东墙为准;
俄军进攻东直门;
日军进攻朝阳门;
美军进攻东便门;
英军进攻广渠门(沙窝门);
14日各国军队到达日军前卫占据的战线,之后举行司令官会议商讨攻城策略,并于15日凌晨开始攻城。
清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北京的城防,命宋庆迅速进京“商办城守事宜”,并对先前撤退至南苑的马玉昆表示不予问罪,望“奋勇立功”。
(此二人的军队在先前的北仓、杨村战斗中被联军击退)
北京城内义和团在围攻北堂(西什库教堂)的过程中埋设并引爆了四枚地雷,但被炸死的人以信洋教的中国人居多。
8月13日
联军对北京外围的情况进行了攻击前的全面侦察。
俄军派出两个哥萨克骑兵连与日军骑兵一同进行了最后一次侦察。
侦察结果是,通州与北京之间无清军驻守,百姓大都逃跑。
俄军、日军均有抢先进攻的征兆。
俄军在下午两点派出了由四个步兵连、一个半骑兵连以及四门大炮组成的先头部队,由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任务是再次侦察通向北京的道路,有可能的话偷袭并占领城门。
清政府派董福祥率部出城迎敌,并催促各地勤王之师火速北上。
义和团对北堂的围攻有所减弱。
围攻中的英国使馆
清军的实力
宋庆、马玉昆武卫左军、前军余部一万余人;
董福祥武卫后军25营;
荣禄武卫中军30营;
八旗、绿营两万余人;
神机营25营;
虎神营14营;
八旗前锋和护军数量不详;
另有五万余义和团。
(注:每营编制应有约一千人,但只有极少数部队能达到标准,军队缺编、吃空饷一直是清军一大特点)
驻防北京城内外的清军约有七至八万,但战斗力却参差不齐:
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武卫左军、前军的余部,武卫左军和武卫前军的西化程度在清军中仅次于张之洞的自强军和袁世凯的新军,装备毛瑟步枪、各式火炮甚至是马克沁机枪。
然而,新军的战斗力能否达到列强军队的水平尚且是个问题,何况是更差的武卫左军和武卫前军?这两支军队先前在天津、北仓、杨村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英勇,但敌我伤亡简直不成比例,而后溃退至北京。
武卫后军士兵照片及彩图
武卫后军的士兵应该不能称之为“兵”,而是“勇”。
“兵”指的是正规军,而“勇”指的是民兵。
武卫后军由来自甘肃“勇”组成,有资料称其中很多是穆斯林。
虽然清政府有意将其转为“兵”,但多数的“勇”没有拿到“兵”的衣服,依然穿“勇”,武卫后军的装备、训练之差可想而知。
武卫中军,由旗人组成,战斗力不言而喻。
八旗、绿营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已证明不堪一击。
神机营,应该就是使用旧式火器的军队,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虎神营,很可能是一种更为古老的兵种,虎神营的士兵身穿类似虎皮的马甲,手持连着铁链的铁钩,以攻击骑兵为业。
清军部署如下:
武卫左军、武卫前军余部驻守南苑; 武卫后军驻守广渠门、朝阳门和东直门; 武卫中军驻守西华门和棋盘街; 八旗、绿营驻守各城门;
神机营、虎神营驻守各门城楼;
八旗前锋和护军驻守紫禁城。
联军的计划是攻击北京城的东墙,而北京城的东面主要是由董福祥武卫后军的“勇”以及神机营、虎神营来防卫。
8月14日
清政府命令董福祥火速进京“保守城池”。
但是,早在8月13日夜里11:15,清军和联军已经开始了交火。
前一天的夜里11时15分,华西列夫斯基派出十五名侦察兵,在《边疆报》记者扬契维茨的引导下侦察通往北京的道路、桥梁、城门,途中遭遇清军哨兵,短暂交火后撤退,俄军一名少尉中弹落马。
华西列夫斯基得知前方防守严密,决定从另一条道路向北京前进。
在距东便门(注意!不是东直门)不到300米处,侦察队再次出动,发现城门外的清军都在睡觉,毫无准备。
六十余名清军士兵被俄军用刺刀杀死。
俄军将火炮架设在距城门15步远的地方,向城门开火。
城墙上清军开火还击,但被俄军机枪压制。
14日凌晨2时,城门被俄军轰开,一小时的激战后,俄军占领了外城城门。
华西列夫斯基派人向科涅维奇报告进展,同时向内城布炮,但被清军猛烈的还击所阻止,拖拽火炮的马匹被打死。
华西列夫斯基下令撤退。
破晓后,大量武卫后军涌向俄军进攻的内城东南角,但在俄军机枪的打击下蒙受了重大伤亡,俄军先头部队也因清军火力凶猛无法接近内城,退到城外。
科涅维奇得到占领城门的消息后,命令主力前进,四个半步兵连和两个炮兵连于上午8时到达城下,与先头部队一起向内城发起攻击。
清军利用箭楼顽强抵抗,俄军一名上校被击毙。
上午10时,俄军攻势一直没能取得进展,华西列夫斯基亲自登城指挥,右胸中弹,被士兵拖到城垛后隐蔽,清军见状即以猛烈火力封锁之。
3小时后,华西列夫斯基才被从城墙上抬下。
有资料称,其间清军曾打出白旗引诱俄军接近,待俄军靠近后收起白旗并猛烈开火。
双方激战至下午2时,俄军攻入内城,但清军依然在城墙上还击,城内的义和团也向俄军发起攻击。
下午5:30前后,俄军终于进入使馆区。
俄军亡28人,伤106人。
日军在得知俄军抢先进攻的消息后立即出发,与7时30分到达朝阳门外,前进至距城400米处遭遇清军火力阻击,无法接近城门。
工兵试图接近城门安放炸药,但被打死。
日军炮兵在城外1600米处设置阵地,于9时开始对朝阳门、东直门进行炮击,武卫后军也以猛烈的炮火还击,由于东便门早已失守,董福祥命令大量士兵向朝阳门、东直门集中。
日军向俄军请求支援,俄军认为日军已不可能抢先入城,遂命令炮兵连给予支援。
11时30分,日
军集中全部火炮攻城,朝阳门城楼被摧毁,东直门城墙上的枪眼全部被炸坏,但清军和义和团继续抵抗。
晚上9时,日军工兵用炸药炸开了朝阳门的城门,不久,日军攻破东直门与安定门。
日军入城后继续遭受清军和义和团的顽强抵抗。
晚10时,日军到达使馆区。
日军亡58人,伤222人,清军阵亡4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文武官员。
与俄军、日军相比,美军、英军所遇到的抵抗则轻微得多——因为防守东面的武卫后军大多被调往朝阳门和东直门。
美军见东便门被俄军攻占,于是选择了东便门和广渠门之间的一段城墙进行突击,一个名叫Titus的号兵志愿爬上了城墙,发现这段城墙竟无人防守!更多的美军士兵顺绳子爬上城墙,很快就有20人登城,然后又架起了用竹子做的梯子。
11:03,美军在城墙上树起国旗。
随后,更多的美军登城,然后协助俄军彻底控制了东便门,有资料称,一些清军逃跑了。
下午4:30左右,美军赶在俄军之前到达使馆区。
美军亡1人,伤9人。
Titus被授予荣誉勋章。
英军于11时到达北京城外,下午1时到达广渠门,未受明显抵抗——因为驻守此地的武卫后军大都调往北面了。
英军用火炮轰开城门后进入外城,于下午2:40前后,通过水门进入使馆区。
英军亡0人,伤4人。
其实英军也翻墙了,图中是一些锡克族士兵
14日夜里12时,法、德、意、奥军队到达使馆区。
8月15日
大势已去,清廷出逃。
美军攻打皇城,亡6人,伤20人。
清军阵亡名单包括一批护军、虎神营、神机营军官。
8月16日
联军“解救”北堂,至此北京的战事基本结束。
在围攻北堂期间,外国人死亡76人,伤179人,中国人死亡600人以上。
后记
京师的守卫者竟然是一支由战斗力极差的军队拼凑而成的炮灰军队,不战结果即可知晓,但是,就算是炮灰也有好坏之分:
我好像没发现武卫左军、武卫前军的战斗记录,而他们却是驻防京师的部队中武器、训练最好的。
通讯不畅根本就不是理由,毕竟仗打了好几天,总该听到些风声吧……
在联军屠杀义和团的照片中,我却看到拿着毛瑟步枪的清军士兵,他们到底是谁?
政府根本就没打算战斗到底,只想和谈了事,而武卫后军的“勇”和义和团,这些国家根本不爱的人却为这个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中国政府,其组合之分子极为复杂,互相争斗,如人之一身,有时手足忽然乱舞而其脑木木如无所觉,继而其脑忽又施其权力以管束其手足,则又可得若干时之平静,此等情形真可谓怪异已极,从来所未见者也。
予今始明白,中国内部实有极大之困难,其人皆有罪,亦皆无罪。
当予等被攻之时,在城上可以看见极离奇之事,前门大街有中国马队,追逐红衣拳匪而杀之,此真出人意料之外,或者此事之结局有大公无私之道,自此毁坏之都城而出乎?或者有一新朝代出现乎?或竟无一事,但予等遭遇劫运在此数礼拜中饥饿而死乎?”
——普特南·威尔百余年已过,吾未见大公无私之道,未见一新朝代,但见“竟无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