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高中化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具备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在教学活动中。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理念;新教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中。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应当贯彻实施现在的新教材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活动课程。
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它具有以下优点:(1)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当前化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方式普遍存在,难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规学习方式。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都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
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自主独立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提供了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一)实验探索型该模式是从实验入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验,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着手,利用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的学习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到整体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化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浅论化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已确定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台重头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它的意义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它将改变学生以往对教师教学的一味接受、依赖的习惯,让学生充分思考、参与实践、学会批判、大胆质疑,发表意见,进而有所创造……但我们如若能将研究性学习从课外迁移到课内,让每一位学生每一天都在接受这种教学氛围的熏陶,让“研究”式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岂不更好!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点初探,赘述几点体会,恳请商榷。
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内重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广泛的参与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的一种学习。
因为学生是自己选择的课题,有兴趣、有求知欲,所以都乐于参加。
那么在课内,本节课全班只有一个课题,又怎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也主动参与?这就要看我们老师是怎样创设教学的“情境”了?1.创设“热门话题”情境,使提出的问题有较强的趣味性与诱导性。
上一节新课,如何“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导入法”也是老师们常用的方法。
然而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提出的问题不但要有思考性、趣味性,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应该能引入研究的契机,引入知识的生长点。
例如讲“氯气”这节课时,笔者就先播放、讲述中央电视台新闻记录片一段:xx省制“黑心棉”窝点,用氯气通入水池中来漂白“黑棉絮”,使“黑心棉”更具欺骗性……以此引入课题“氯气”。
因为学生们都想知道氯气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漂白性?氯气又是如何制得的?氯气为什么可以装在钢瓶中……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都较主动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阅读、观察实验、讨论,教学效果颇佳。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实验中奥秘的欲望。
研究化学性质,多数都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但必须避免“验证性”实验,因为那样还是将课本知识、结论强加给学生,而不能通过探究、思考、讨论使学生自己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产生和运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
它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使师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科学的方法共同研究探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综合能力学习方法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特定的实验条件和科学实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问题为载体,手脑并用的主动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
使学生在独自实践及和同学间的讨论中亲自探索科学规律,在实践中理解某些概念,巩固某些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将激励学生不断增强求知欲的动力,会有效地充分调动学生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逐步掌握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教学过程坚持以“问题”为线索,以“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即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能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基本流程如下:材料——提出问题——理论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三.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目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学生课程之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
相对而言,前者形式比较普遍,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活动的效果不见得好;后一种形式的开展则很有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情境,使其主动探究思索,建立知识体系。
下面以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来授课。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行信 息的处理 , 导致半途 而废 。再加上 高考仍 然是我 国 目前选拔人才 的主要途径 , 因此大部分学 生学习化学是 为了应付高考 , 多数学生对研究 性学 习的价值 取 向理解 不深 刻 , 为升学考试而学 习的现象还很 严重 。这必将使 很多学生 的学 习动力只是停 留在较低层 次上 , 缺乏开展 研究性学 习的兴趣及研 究性学 习的内驱力 。 ( 全 社会 支持教 育、 四) 支持 学生参 与社会 实践 的氛
育 的 愿 望 和动 力 。 ( ) 生 对研 究性 学 习积 极 性不 高 三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近 两年 化 学 中 考 试 题 中 的 知 识 运 用 、 验 设 计 题 , 实
如何识别 资料 的价 值 , 何对 现 有 资料 进行 分 析与 综 如 合, 对于学生来 说都存 在不 同程度 的 困难 。此时 , 师 教
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说 明和设 计实验 ; 收集 在 了最 新 化学 科 学 与 社 会 发展 的 报 道 后 , 少 学 生 无 法 进 不
生 的学习过程 , 既要 敢放 ( 让学 生 自主学习 ) 还要会 收 , ( 对学习过程 的全 面把握 ) 要充 分利 用激励 机制 , 于 , 善 运用表扬的工具对学生分析 问题 、 思考 问题 、 解决 问题、 表达 能力 、 思想觉 悟等 多方面进行 及时评 价 , 要努力探 索一种重过程 、 兼顾结果 的多元 化、 激励性 、 民主、 开放、 动态的评价方式 。研 究性 学习评 价既要 考虑学 生参 与 活动 、 成研究性 学 习 目标 的一般 情况 , 达 又要 关注学 生 在某一些方 面的特别收获 , 顾及 学生 的个别 差异。要使 认真参加研究性学 习活动的学生普 遍获得成功 的体 验 , 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 ( ) 养全 社会 支 持教 育 、 持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三 培 支
高中化学学科与研究型课题整合初探
5 6 4 1 0 0 )
等; 了解 白色 污 染 , 树 立 环 保 意 识 教学 设 计 : 高分子材料无处不在 , 塑料 、 合成纤维 、 合 成橡 胶及 新 型 高分 子 材 料 , 在 教 材 中作 了一 定 的 介绍 . 根 据 教 材 的 特 点将 学 生 分 为 四个 大 组 ( 按 学 生 的 个 人 兴 趣 自 由组 合 ) . 分 别 就 以 上 四个 方 面 进 行 研 究 。在 每 个 大 组 的基 础 上 又将 学 生 分成小组 ( 一般4 —5 人为宜 ) , 就 这 一 研 究 领 域 中 的 某 一 问题 进 行 研究 。
力和注意学 习方法的指导 , 让 学 生 通 过 自学 、 探索 、 发 现 获 得
科 学 知识 。
《 化学课程标准》 将研 究型学 习列入课 程计划 , 一 个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在 逐 步 形 成 。研 究 性 学 习与 学 科 课 程 是 新课 程 体 系 的两大支柱 , 二者相互联 系 , 将 达 到 相 互 促 进 的 目的 。 就 化 学 学科而言 , 化 学 学 科 以其 实 践 性 、 综合性 、 广泛性 、 适 用 性 的 特 点, 促 进学生对化 学学科知识 的掌握 , 从而关 注社会 、 关 注 生 活, 提高能力 。 高 二 学 生 已 经 具 备 一 定 的化 学 基 础 知识 .掌 握 一 些 基 本 的 利 用 化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具 有 一定 的 信 息 占有 量, 以及 跨 学 科 的综 合 思 维 能 力 。 在 高 二 年 级 开 展 研 究 型 学 习
的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 知 识 的 陈 旧和更新 周 期越 来越 短 , 人 们 获 取 知 识 不 再 局 限 于 学 校 的学 习 期 间 , 人们 需要 的是“ 终身 学习 ” 。因此 , 当 今 的 教 学方 法 不能 只停 留在 “ 教 什么” 、 “ 如何教 ” 等方面 。 而 应 该 重 视“ 如何学 ” 、 “ 如何 学 之有 方 ” 的研究。 强 调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化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作者:车琳。
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车琳顺义区杨镇一中,北京101309;(作者现工作单位: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化学学科的特色,研究性学习应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
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
就此本文试图把研究性学习如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当中谈些粗浅的看法。
1 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充分抓住实验,以实验(或引据实验事实)为先导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活跃的积极思维之中,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搭桥铺路。
如氮气一节的教学可设计下列问题而引入:(1)(让学生实验)燃着的木条伸入N瓶中不能燃烧,为什么?2(2)(投影)在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倾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
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长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的原因?(3)你知道制取化肥的原料吗?(启发:矿物、空气、水)试举例,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与本节教材有关)?(4)你知道在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光化学烟雾事件吗?是怎么回事?以上问题的设计不仅知识覆盖面大、涉及到本节教材的全部内容,尤其是联系生产、现实生活紧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下子引入探求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进入了研究者的角色,而且很富有启发性和诱惑力!再如元素概念的教学,可设计下述实验(或引据事实):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质量数可以不相同的集合体)总称为元素。
这样的设置把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符合科学发展的脉络,也符合人类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学生朝科学发展和探索的过程去自主体验和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探索者的教学格局。
2 设计活动程序研究性学习把自主探究交给了学生,但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受老师督导和支配,在这里老师就是一个导师。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或者化学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项目设计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测、分析、总结,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能够深入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论》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究性学习方式 的充分展开所提供 的相对独立 的、 目的、 有 有 计划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 习作 为一种有效 的引导学生主
动探 究、 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的教学方式 , 已成为
2 世纪 中国大 、 小学教育改革 的热点 。 1 中、
《 化学 教学论 》 高等师范教育化 学专业课程 的重要组 是
20 年 l 月 09 2 第 l 期 2
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 ( 教育科学 ) Jun l f h nsuIstt o T cnlg(d ct nl c ne) ora o a gh ntue f ehooy u ao a S i cs C — i E i e
—
De .2 0 e, 0 9
( ) 师向学生 提供解 决 问题 的有关 线索 ( 3教 中学教师说
研究性学 习往往没有特 定的知识体 系 , 习内容 不限于 学 课 堂、 教材 或教师个人 的视野 , 因而要 引导学生关 注外在 的 社会 与 自然世界 , 在更广 的视野 中去寻找 、 现与研究 ; 励 发 鼓
极性 。
动性 ; 可组织学 生以小组 的形式 开展 活动 , 教师 让学生 在活
动的过程 中相互合作 、 相互交 流 , 培养 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
2 开放 性 和 综 合 性 原 则 .
() 2 引导 学 生 确立 如 下 几 个 问题 : 么是 说课 ?说什 什 么?怎么说好 课 ?在 此基 础上要求 选 .2
研究性学 习在 《 化学教学论》 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汪学英 , 卢祥云 , 曾小君 , 肖邢 徐
( 常熟理工学 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江苏 常熟 250 ) 15O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在 我校 师范 专业 开展研 究性 学习的 目的、 则、 原 模式 , 通过案例 分析 了研 究性 学习模式的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和化 合物。3ci不能使干 燥的蓝 色石蕊试纸 () 褪色 , 而能使 湿润的蓝 色石蕊 试纸先变红 后褪 色 , 明 C 说 l 本身没有 漂白性 , 氯水呈酸性且有 漂 白性 。 ) ( 燃烧不一 定有 氧气参加 , 4 凡是有 剧 烈 的发 光 、发热 的化 学 变化 都 可以 叫燃 烧 。
2 研 究性 学 习如 何运 用 于复 习 课教 学
高三化 学 复习课 知识 容量大 , 知识 点多 , 综 合性 强 , 且根 据高 考 题型 、特 点 如何 深 并 入理 解 、做 答 。笔者对 复习课 进行教 学的 程 序一般是 : 复习课题一提 出问题一 自主探 究一 分 析 讨论一 得 出结论 , 在 《 如 溶液 中的离 子 平 衡 》一 节复 习 中 , 首先 告诉 学生 本 节课 重
目E l 馨
 ̄ _ _
2 9 NO 2 0 0 7
. -
L__ -‘
c
。
E。
。
。
。 Her d al
科 教 研 究
研究性 学习在化学课 堂教 学中的运用探索
张 金 良 ( 东莞市东华高级 中学 广 东东莞 5 3 8 21 ) 2 摘 要 : 究性 学 习是博 采 世 界 各 国教 学改 革 的经 验 , 对我 国 目前 基 础教 育 中存 在 的 问题 , 研 针 推进 我 国素 质 教 育 的一 种 崭新 的 学 习方 式 通 过 这 种 学 习活 动 , 够培 养 学 生 独立 思 考 的 学 习 习惯 , 养 学生 的 创新 能 力, 能 培 满足 学 生心 理 发展 过 程 中的 创新 欲 望 。让学 生 自己在 探 究知 识 的 过 程 中 获得 感 性 材料 思 维 加 工 , 使之 转 化 为 学 习成 果 。从 而 克服 以往 老 师讲 学生 听 的 那种 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如何 在 中学化 学教 学 中 开展 研 究 性 学 习呢 ? 在研 究性 学 习 中老 师 如何 实现 角 色转 换 呢 ? 通 过 几 年 来 的研 究性 学 习 的教 学实 践 , 谈 自己 的一 些 体 会 和做 法 以供 参 考 。 谈 关 键 词 : 究 性 学 习 课 堂 运 用 研 中图分类号 : 2 G7 t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9 5 2 0 )9c一0 6 -0 1 3 7 (O 9 0 () 0 O 6 9 2
新课程体系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教学
实 验 结 果 作 出 分 析 、 价 等 , 次 实 验 只 让 实 验 沦 为 知 评 每 识 灌 输 的 附 庸 或 点 缀 , 视 实 验 中 的 探 究 功 能 , 重 影 忽 严
响 了 学 生 的学 习 质 量 和 积 极 性 ,这 样 的 实 验 根 本 不 利
于学 生发 现和 解 决问题 , 利 于学 生 能力 的培养 , 不 不 更
缺 乏 创 造 性 。变 验 证 性 的 演 示 实 验 为 研 究 性 实 验 , 感 使
性 认 识 得 以 升 华 , 果 教 师 能 积 极 创 设 情 境 , 励 学 生 如 鼓 思 维 发 散 , 行 多 方 位 、 角 度 思 考 、 索 、 象 , 而 进 多 探 想 从 提 出多种 设想 和解 决 问题 的 方案 , 此 基础 上 , 引导 在 再 学 生 进 行 思 维 收 敛 , 定 解 决 问 题 的 最 佳 方 案 , 不 仅 确 这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验 基 本 操 作 技 能 ,而 且 能 训 练 学 生 思 维 的流 畅性 、 通 性和 独 创性 。在实 验探 究 过程 中 , 变 学 生 可 以将 实 验 过 程 与 思 维 过 程 有 机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演 示 实 验 的 形 式 才 会 变 得 活 跃 ,实 验 的 内 涵 将 会 变 得 丰 富 , 而 培养学 生 创新 能力 。 从
实 验教 学 ; 是 扩 大实 验 的教 育功 能 , 设 基于 研究 性 二 增 学 习的实验 教学 。
一
动 的小课 题研 究 , 而有 效地 培养 学生 的综合 能 力 。 从
1演 示 实 验 研 究 化 , 养 学 生 多 元 思 维 能 力 . 培 中 学 化 学 实 验 多 为 验 证 性 实 验 ,学 生 探 索 欲 望 和 对 实 验 的神 秘感 往往 会 消失 , 生 实验 常 常思 维单 一 , 学
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Ξ□唐崇高(龙胜中学,广西龙胜541700)[摘 要] 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进中学的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活动。
它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找到了较佳的结合点。
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既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能力。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问题与思考[中图分类号] G 63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8)S -0180-02 中学教育中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得法”也有差别,得好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既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能力。
它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找到了较佳的结合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观点来分析,挖掘中学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特点,可使学生在对化学知识的建立及巩固、实验技能的掌握、逻辑思维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建立、良好品质的塑造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也是拓展学生课堂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化学课堂教学开展 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预先设计好问题、答案进行课堂讲授,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一个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往往是教师用几点已有基础知识遮住,待学生答出要点或让学生草草议论一下就算完成知识点教学。
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一些有关定量分析的内容时,往往是出一两道计算题,由学生解题,尽管达到使学生理解的目的,但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难以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正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研究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教师更多的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学校教改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并将其纳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
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和自主性等五原则。
它彻底地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
为配合我校开展的“创新式教育”实验研究,笔者大胆地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实施原则“因地制宜”地“移植”到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索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一、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1、新的特征(1)开放课堂,教师重组。
学校图书馆、化学实验室和常规教室三位一体,同时构成课堂。
图书管理员、化学实验员和化学教师共同组成任课教师组,以化学教师为中心,三地多人展开教学。
(2)“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
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材和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和地点。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同时又是参谋、助手、顾问和咨询者;既有师道尊严的一面,又有平等交流的一面。
(3)“实践性”和“书本性”密切联系。
实践的核心必须是课本的重难点,实践的过程必须是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或解释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
(4)“过程”与“结果”必须兼得。
强调在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及所形成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在过程中有所“悟”的知识或原理,都必须符合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5)“双基性”和“创新性”相互倚重。
论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历 经 探 索 过 程 而 获 得 的知 识 固然 好 。 由 于种 种 客 观 因 但 索 。 学 习 中 不 可 能 、 没必 要 时 时 、 处 花 时 间 去 探 究 、 在 也 处 经
1 研究 性学 习与接 受性 学 习
11 研 究性 学 习是 一 种 相 时 于接 受性 学 习 的 学 习 方式 .
接 受 性 学 习 与 研 究 性 学 习 在 获 取 知 识 和 技 能 的方 式 上 有 较 大 的 区 别 , 者 不 需 要 经 历 曲 折 的探 索 过 程 。 生 是 被 前 学 动 的接 受 。 者 却 正 好 相 反 . 主 动 去 发 现 。 后 是
“ 死记 硬背” “ 、机械训 练” 为主的接受性学 习, 我们应该摒弃 ,
但 “ 意 义 的 接 受 性 学 习 ” 天 仍 然 是 学 科 教 学 中 的 主要 学 有 今
习方式。
学习方式 。 发展学 生的探究 能力 、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具有
奠基性的价值。化学是中学课程体 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 在教
D c2 0 e .0 6 V I 7 No6 0 . . 2
论研究性学 习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陈红云 , 贾新静 , 李永红
( 西 师 范 大 学 , 西 南 昌 30 2 ) 江 江 30 7
摘 要: 分析研究性学 习 与接受性学 习 、 研究性学 习与学科课 程的 区别 与联系 , 出研 究性学 习与化学 学科“ 提 整
学 中 如 何 准 确 理 解 、 握 研 究性 学 习 的 双 重 功 能 , 何 将 其 把 如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 自身兴趣 ,在 教师的指导下 ,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化 学 教 师 要 充 分 利 用 化 学 实 验 来 创 体 内微粒 间的作用力越大 , 熔沸 点越高。
设 问题情境 , 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学生在上 课之初就处于积 极、 活跃 的思维之 中。教
弱。一般来说原子 的半径越小 , 共价键 的
师创设的问题 , 要有一定 的难度 、 度、 梯 趣 键 能越大 , 键长越短 , 越牢固 , 晶体 的熔沸
A . ①②③ B ①③ . ② C . ①③② D . ③②①
( 案 选 C) 答
() 4 金属 晶体 : 一般 来说 , 金属 的目由
电子 越 多 , 径 越 小 , 属键 越 强 , 成 的 半 金 形
例 4 下列有 关 晶体 的说法 中正 确 的是 :
晶体熔沸点越高, 硬度也越大, 反之则低而 小。 同周期从左一右( N、 g A ) 如 a H 、 1 熔沸点 升高 , 硬度增 大 , 同主族金属单质( 如碱金 属) 从上一下 , 熔沸点下降, 硬度渐小。 例 7 :下列关于晶体 的说 法正确 的一
项 是
A晶体 中分 子 间作 用力越大 , . 分子越 B原子 晶体 中共价键越强 , . 熔点越高 。
以上 三个 问题 不仅 紧密结合 生活实 稳 定 。 际, 而且 覆盖的知识面 大 , 涉及本 节的大
部分 内容。这些富有启发性、 诱惑 力的情
境 问题 , 能够使学 生产 生比较 浓厚 的学 习 兴趣 ,能够被 引入 到探 求问题 的情境之 中 , 而进入 了研 究者的 角色 , 从 为学生学 好本节 内容提供 了前提条件 , 也培养 了学
现 问题 、探 究问题并 获得结论 的学 习过
( ) 子 晶体 : 3分 组成 和结构 相似 的物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应符合探究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包括用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高度综合、高度信息化社会后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的学习观。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
具体讲,研究性学习应注重以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1.探究性原则探究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已有成果的再发现或通过研究发现新知识,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亲身体验,它的意义在于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机会。
由于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和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让学生证实了自己猜想的是与非,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扩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科学协作精神和探究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实践性原则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
在新教材中,我们常看到许多课题就是实践活动,如硫酸工业和环境保护、土壤溶液的ph 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等都是观察、实验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这有利于学生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亲身参加科学研究的情感体验,不仅体会到了创造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创造成果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合作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许多研究性学习都是在自主与合作的过程中完成的,其中小组合作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
新课 中 , 通过 实验 探究 开展研 究性 学 习
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 ,化学实验是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的 主要途径和方法 ,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的重要途 径。 把课本 中
些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性实验 ,通过创设情 景, 激发兴趣 , 出实验研究课题 , 提 让学生明确 问题后 , 按照大胆
H 1C ! C 、 O 反应 , 进一步判断苯酚酸性强弱。
本, 走出课堂 ,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实践能力 。
【 分组实验 】 观察并记录现象 , 交流讨论 。 【 收集证 据 】 苯酚 不能使指示剂变 色, 能与金属钠缓 慢反应
放 出 H ,能 与 N O 1 a H溶 液反应 ,苯酚钠溶 液 中加 H 1 C 或通 人
在此基础上 ,投影 2 P = 2的 N O 【 】H 1 a H溶液稀释 10 0 0倍后
的P 【 H? 投影 3 将 10 lH为 4的盐酸加水稀释使 P 】 0rP a H为 6 需 , 加水对少体积?通过螺旋式的问题 探究 , 层层深入 , 问题落在 让
学生 的“ 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 跳一跳” 才能“ 摘到桃子” 。
C ,均 出 现 浑浊 。 O,
四、 资料 整理 、 学会 自我评 价 也 是研 究性 学 习的过
萦 ’ S
U ZH [jI O U LU 1 A Y N rp t
论 坛
20 0 9年 1 ( 0月 总第 1 6期 ) 1
研 究性学 习在 高中化 学教 学 中的渗透
曾 丽
北流 中学 , 西 北 流 570 广 34 0
摘要 : 研究性学 习与传统课程相 比较具有很 大的不 同。 能为 用, 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 老师引导学生 : 问题让他们去提 , 思路 让他们去议 , 答案让他们去辩 , 结论 让他们去得 。
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整合教学
浅谈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教学摘要:新课标和新大纲要求将现代技术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了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整合实验,从课堂教学科学性、思维性、逻辑性、兴趣性四个方面进行教改实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探究策略整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同一程度上的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作准备。
三者相互并行而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为了有效开展化学教学,教师必须将三者进行整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我们认为,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一种学习观: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
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激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
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
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
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
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
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
用研究性学习改革化学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 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 中不适应新 形势的 弊端 , 让学生模拟科学探究 的过程 , 怀着快乐 , 兴趣 的情绪进行学 习 , “ 我 学 ” “ 要 学 ” 变 要 为 我 。 那 么 , 何 在 化 学 教学 中进 行 研 究 性 学 习 ? 如 1 在 新授 课 中开 展 研 究性 学 习 “ 授之 以鱼不如授 之以渔 “ 的教育思想 , 在奠定我 国扎实的基 础教育方面功绩卓著 。也正因如此 , 多少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似乎 直跳不 出授这个圈子 , 而研究性学 习是注重 已有的知识去 “ 猎 取” 知识和新技能的一种 “ 新 主动性发现式学 习法” 一句话 , , 研究 性学 习不是奉送“ 猎物” 也不是简单提供 “ 猎枪 ” 而是在书 L学海 , 【 1 中营造充满情趣 而以富于竞赛规则的“ 渔猎场” : 例如 :盐类水解” “ 的教学 , 部就班_ 课时 , 按 L 学生 的反映大多 淡漠 。在研究性学 习中, 先提 出问题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 , 为什 么在我们 的 日常生活 和生产 中都把它们 当作碱在使 用呢 ? 这样从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人手提出问题 , 容易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进入学 习。 要解决上面这个问题 , 首先学生按照老师的指 导, p 用 H试纸 测定 C ,O N 、 HC 、 a I HC O a N 1N C 三种盐溶液 的 D , H值 得到盐溶 液并 不是都显中性 的科学事实。 水 本 是 中性 的 , 中 C( ):C( H ) 为 什 么 加 入 水 H O 。 C O N 、 HC 、 a 1 种 盐 后 , 液 就 会 分 别 显 碱 性 、 性 、 HC O a N 1N C _ 一 溶 酸 中性呢?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了, 急于知道为什么。 通过 引导和分析讨论 , 使学生 尽可能独立认 识到 C ,O HC O 与水 电离 出的 H 结合生成弱 电解质 C ,O H, C O N 溶 H C O 是 HC O a 液显碱性 的原 因; H N 与水电离的 O 接合生 成弱电解质 N H一 H・ HO的原 因, N I 是 HC 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 a 1 N C 溶液中 N c 一 a和 l 都不与水发生反应 , 溶液 中C H ) C O t ) ( 、 ( t 浓度 不发生 改变 , 因 此 N C溶 液 呈 中性 。 a1 那么 , 如果 任意给你 一种盐 , 你如何判断它的水溶液 的酸碱 性 ? 分 析 N C0、 N A。S ■ 种盐 溶 液 的酸 碱 性 。 a1 K O 、1 O ) ( 同学们 先用 上面 的理 论分析研 究 判断三 种盐 溶液 的酸碱 性 。然后再用 p H试纸分别检验 种盐溶液 的酸碱性是否与 自已 分析的结果一致 。 最后总结 归纳 , 如果某盐 的离 子能 与水 电离 出的 H 或 O 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 么这种盐溶液就可 能显弱酸性或弱碱性 。 那 事后 , 同学们说:这样 的学习 自己愿 意钻研 , “ 喜欢交流 , 习 学 不再是痛 苦的事 , 且印象深刻 ” 参 与各表达 的机会 多了 , 而 自 尊和 自信也随之而来 , t q己喜欢的事再忙也不觉得 累” …… 2 在 实 验 中开 展研 究性 学 习 本来“ 少年 不识 愁滋味” 可 中学生学化学 大多反映“ 听就 , 一 懂, 一看就会 , 一放就忘 , 一做就错” 化学知识零散 , 在学习化学知 识时 , 不是印象模糊 , 就是顾此失彼 , 久而久之 , 基础难扎实 , 成绩 上不去 , 趣低 下来 。显然 , 文字叙述变成身世临其境 的学生 兴 将 活动 , 利于激起学 生求知 、 思维 的欲望 。
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近年在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旨在实现学生的内在提升和主体解放。
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质的学习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及体会对研究性学习谈几点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史料阅读、问题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式,学会学习,使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和谐统一、全面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通过自已实践获取经验知识,养成科学的态度,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研究性学习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内容。
学习内容不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资料,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以自主性、探索性为学习基础。
学生仿照科学家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或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
4.采用时间、空间开放的组织形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学生是研究课题的指出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为主体性、创新性、开放性、研究性、先进性、统一性、过程性、多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
对于中学生,主要通过多样化的具体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研究性学习的种类1.实验探究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张发新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11100)
在目前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策略。
学科课堂要逐步向研究性方向发展,适度拓展课程空间,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深入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拓展学科课程的视野。
也就是说,要把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把学科知识迁移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来。
通过学生直接体验进行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下面就“羟基化合物性质的比较和综合”内容的课堂教学,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一、教学构想:
1、师生关系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应当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应当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而且应当以师生完全平等的心态积极地参与。
2、教学系统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
3、教学方式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探索研究,课上讨论交流,课后反思总结。
二、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设计:
掌握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官能团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积极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对其性质和变化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是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
学生为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需要围绕研究的问题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
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学会筛选和识别信息,并能够利用信息恰当地解决相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获得亲身体验。
逐渐培养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形成“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氛围,进而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学习,归纳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乙醇性质等内容的信息。
然后就有关乙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展开研究。
第二个问题是通过羟基化合物性质差异对比,引导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概括出有关羟基化合物脱水反应的规律。
三、问题研究:
1.如何通过实验理解乙醇有哪些性质?与结构有何联系?有那几种断键方式?
2.H2O、CH3CH2OH
、CH3COOH都含有-OH,性质有哪些差异?如何验证?
3.含羟基化合物一般可以脱水生成其他类物质,根据羟基的性质,归纳总结一下,有机物的脱水反应有多少种类型?
四、课堂教学:
1、实验探究(把实验题目和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
(1)20%的酒精滴到无水硫酸铜粉末上,观察颜色变化;
(2)把少量的碘分别加入水和乙醇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把1ml苯和2ml无水乙醇混合,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
(4)请比较钠跟无水乙醇的反应以及钠跟水的反应,哪一种反应快?
(5)观察酒精灯火焰的颜色。
分别用干燥的烧杯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验证反应产物;
(6)把螺旋铜丝烧到红热,插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多次)。
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注意液体气味的变化;
(7)把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入2ml无水乙醇中,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8)观看乙醇分子结构模型,指出分子中有几种化学键。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经过对“乙醇分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有几种断键方式”等问题的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尝试、交流、探究、思考中的出结论。
a ,只在①处裂—跟活泼金属反应。
b, 只在②处裂—跟氢卤酸反应。
c, ②,④处同时断裂—消去反应。
d ,①,③处同时断裂—催化氧化。
(CH 3CH 2OH CH 3CHO CH 3COOH)
e, ⑤,①,两处同时断裂—分子间脱水反应。
2、问题讨论
(1)醇、酚、羧酸分子结构中都有共同的官能团—羟基。
这三类物质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又是怎样造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与Na 反应速率不同;酚和羧酸能和NaOH 反应,乙醇不能反应;苯酚与
Na 2CO 3反应只生成NaHCO 3,乙酸与Na 2CO 3反应CO 2,乙醇不与Na 2CO 3反应。
学生查阅资料,师生共同讨论,分辨氢原子活泼性不同的原因。
由于
, ,R-三种基团吸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造成氢原子
活泼性CH 3COOH>>R-OH 。
(2
)
和都有,性质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回答(1)与Br2反应,条件不同。
(液溴,催化
剂,
溴水)产物不同,
生成溴化物,生成三溴化物;
(2)与HNO3反应产物不同
;生
成
,生成。
经过思考很容易得出差异的原因是受-OH的影响。
使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变得活泼了。
(3)乙醇,丙三醇,葡萄糖中都含有-OH,其性质有何差异?
学生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实验,并相互交流讨论认为:a 丙三醇,葡萄糖有甜味{是多羟基化合物共性},而乙醇没有。
b,丙三醇,葡萄糖能溶解Cu(OH)2生成绛蓝色溶液,而乙酸不能。
说明丙三醇,葡萄糖中的多羟基互相影响,显示一定程度的酸性。
3、规律探讨
(1)写出乙醇分别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脱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消去反应;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2)我们所学习的有机化合物中,哪类物质能发生脱水反应?各具备什么样的内在条件?
回忆、讨论、归纳得出:一般分子内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羧酸、蔗糖、葡萄糖、氨基酸、无机含氧酸、纤维素等。
(3)你能归纳出多少种脱水方式?又生成什么?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踊跃发言,整个课堂充满讨论、研究的气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激烈争辩、互相交流、研究讨论、概括总结。
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师生共同得出化合物脱水反应的种类:
①醇分子内脱水成烯烃(消去反应)
②醇分子间脱水成醚(取代反应)
③醇与羧酸之间脱水生成酯
④羧酸与羧酸之间脱水生成酸酐
⑤二元醇之间脱水可生成链状,环状或高分子化合物
⑥二元醇和二元酸之间通过酯化形式生成链状和环状的酯,也
可缩聚成高分子化合物。
⑦羟基羧酸可自身脱水生成内酯,也可以生成链状,或环状的
酯,也可以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⑧氨基酸可自脱水生成环状化合物,也可以生成链状,或生成
高分子化合物。
⑨无机含氧酸的脱水方式有:含氧酸分子间脱水生成如H2CO3;
含氧酸分子间脱水如:
;苯的
硝化反应和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