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径流的形成

合集下载

河川径流的组成

河川径流的组成

河川径流的组成一、降雨和降水降雨和降水是河川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水滴时,便形成了降雨或降水。

降雨是指水滴直接从云层中落下,而降水则包括降雨和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雪、冰雹等。

降雨和降水是河川径流形成的原始水源,是河川水量的重要补给。

二、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河川径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降雨和降水发生时,部分水分会被土壤吸收并留存其中。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土壤的吸水能力、土壤的含水性质以及降水的强度等因素。

当土壤饱和或无法继续吸收水分时,多余的水分便进入河川成为径流的一部分。

三、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藏在地下的水体,它被土壤和岩石层包围着。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源,有时也会通过渗漏或地下水位上升等途径进入河川。

地下水对河川径流的贡献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地下水是河川水量的稳定供给之一。

四、融雪和冰川融水在寒冷的地区和高山地区,积雪和冰川是常见的存在。

当气温升高或阳光直射时,积雪和冰川融化,形成融雪和冰川融水。

这些融水会通过河川的形式流入河道,成为径流的一部分。

融雪和冰川融水的水量受到气温、日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会有差异。

五、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会对河川径流产生影响。

人类通过水库、堤坝等工程控制河流的水量和水位,从而改变了河川的径流特性。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排水系统、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活动也会改变河川水量的分配和径流量的大小。

综上所述,河川径流的组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降雨和降水、土壤含水量、地下水、融雪和冰川融水以及人为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因素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河川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E ' F陆' E 陆 F水' E 水
F
F
1500 400 200 700 200 1100
1500
1500
753.3mm
计算围湖造田后多年平均径流深:
R' P E' 1300.0 753.3 546.7mm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
(二)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 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一 完成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坡地汇流 和河网汇流);
坡地汇流过程就是净雨汇入河网的过程,分为三 部分: 1.坡面漫流:
超渗雨水在坡面上以片流或时分时合的细沟 流运动的现象称为坡面漫流。降水经坡面漫流注 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
Q' R'F T
546.7 1500 10002 26.0m3 / s 1000 365 86400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涨水阶段: 河槽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河槽出口断
面流量小于汇流流量。洪水形成过程。 退水阶段:
随着降雨和坡面漫流量的减少直至完全 停止,河槽水量减小,水位下降。
Q
—计算时段平均流量,(m3/s)
3.径流深: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 上所得的水层深度,记为: R,单位:mm;
R W QT 1000F 1000F
4 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 比称为径流模数,单位:L/(s.km2)
M 1000Q F
5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 R 与相应时段

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形成降水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

降在河槽水面上的雨水可直接形成径流。

流域中的降雨如遇植被,要被截留一部分。

降在流域地面上的雨水渗入土壤,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入强度时产生地表积水,并填蓄于大小坑洼,蓄于坑洼中的水渗入土壤或被蒸发。

坑洼填满后即形成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坡面流。

坡面流里许多大小不等、时分时合的细流(沟流)向坡脚流动,当降雨强度很大和坡面平整的条件下,可成片状流动。

从坡面流开始至流入河槽的过程称为漫流过程。

河槽汇集沿岸坡地的水流,使之纵向流动至控制断面的过程为河槽集流过程。

自降雨开始至形成坡面流和河槽集流的过程中,渗入土壤中的水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并产生自由重力水,在遇到渗透率相对较小的土壤层或不透水的母岩时,便在此界面上蓄积并沿界面坡向流动,形成地下径流(表层流和深层地下流),最后汇入河槽或湖、海之中。

在河槽中的水流称河槽流,通过流量过程线分割可以分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是流域中气候和下垫面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a 气候因素。

它是影响河川径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降水方面,降水形式、总量、强度、过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会影响河川径流的变化。

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径流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蒸发方面,主要受制于空气饱和差和风速。

饱和差越大,风速越大,则蒸发越强烈。

气候的其他要素如温度、风、湿度等往往也通过降水和蒸发影响河川径流。

b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质、植被、湖泊和沼泽等。

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响降水的多少,如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坡地影响流域内汇流和下渗,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涨陡落。

流域内地质和土壤条件往往决定流域的下渗、蒸发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断层、节理和裂缝发育的地区,地下水丰富,河川径流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

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河川径流

河川径流

为了便于对河川径流的分析研究和对不同河川径流进 行比较,就必须使用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又能反映 径流变化尺度的径流特征值。它是说明径流特征的数 值。最常用的径流特征值有:
(l)流量Q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断面的水量,常用 单位为m3/s。其计算式:


Q=AV A为过水断面面积(m2);V为断面平均流(m/s)。 流量有瞬时流量、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 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2)填洼的特点 ①只有在有超渗雨或坡面流水的地方才 会产生填洼 即当降雨强度i小于下渗强度f时,全部降 雨下渗;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 就会有部分雨水被填洼。 ②填洼的水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和下渗。


(3)影响填洼的因素 填洼的水量大小与闭合洼地数量、大小 有关。 总之,在蓄渗过程中,植物截留、下渗、 填洼和蒸散发,都是降雨的损失过程, 只有当蓄渗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地表 径流。


超渗雨水或超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流 动的细小水流,叫做坡地漫流或坡面漫流。 当蓄渗得到满足以后,开始产生大量的地面径 流,进入漫流阶段。在漫流过程中,坡面水流 一方面继续接受雨水的补给,分别注入不同的 河槽;另一方面又继续消耗于下渗和蒸发。其 中下渗的水,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壤中流; 另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以地下径流形式流入河 槽。
mi Qi Ri Ki m0 Q0 R0
式中,m,Q,R含义同上。
问题:径流系数为1的含义?
上述这些径流特征值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并且可互相转换(表5.3)。
降雨强度,雨前土壤 含水量(影响下渗 率),与降雨量关系 不大 湿润地区或半干旱、半湿润 干旱地区或半湿润、 地区的多雨季节 半干旱地区的多雨季 节

水文学重点知识2

水文学重点知识2

水文学重点知识2径流的表示方法1.流量Q,m3/s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2.径流总量W,m3 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W=QT3.径流深度R,mm 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

R=W/F=QT/F4.径流模数M,L/s·km2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产生的径流量。

M=Q/F5.径流系数α,无单位比值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及与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α=R/P 河川径流是怎样形成的?1 降雨时形成径流的前提条件2 流域蓄渗过程降雨初期,大部分降水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消耗于植被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

在降雨过程中,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雨水将全部深入土壤中;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超出下渗强度的降雨,形成地面积水,蓄积于地面洼地,称为填洼。

随着降雨继续进行,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流域上继续不断降雨,渗入土壤的水使包气带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层中的水达到饱和后,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水沿坡地土层侧向流动,形成壤中径流;下渗水流达到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沿坡地土层汇入河槽,形成地下径流。

因此,流域上的降水,经过蓄渗过程产生了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

3 坡地汇流过程超渗雨水在坡面上呈片流,细沟流运动的现象,成坡面漫流。

满足填洼后的降水开始产生大量的地面径流,它沿坡面流动进入正式的漫流阶段。

坡面漫流在蓄渗容易得到满足的地方先进行,然后其范围不断扩大,地面径流经过坡面漫流而注入河网。

壤中流及地下径流在有空介质中运动。

4河网汇流过程各种径流成分经过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后,沿河网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即河网汇流过程,这一过程自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开始,直至将最后汇入河网的降水输送到出口断面为止。

经过河岸调节和河槽调节过程,使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变缓,汇流历时延长,降低出口断面一下发生洪水的可能性。

径流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水在流域的再分配与运行过程。

河川径流

河川径流

珠穆朗玛峰的溪流
(三)水文统计/统计特征值
1. 算术平均数
又称均值,通常用x表示,设随机变量x有x1, x2……xn个值,则算术平均值为:
x1 + x2 + x3 + ⋯ + xn 1 n x= = ∑ xi n n 1
2.均方差σ 即变量x有x1,x2……xn个值,各值对的离差为, (x1 –x)、( x2 -x )、( xn - x ),离差 值有正有负,均方差就是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 平方根。
2. 年内变化 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可分为若干个水情 特征时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等。 不同补给形式的河流,其年内变化特征也不一样。
(五)特征径流 1.洪水 河流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村庄、 城市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时,称为洪水位。 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 上游演进洪水 和 当地洪 水。 2.枯水 一年中没有洪水时期的径流,成为枯水径 流。 枯水径流主要来源于流域的地下水补给。
σ=
∑(x − x )
i
2
n
3 离差系数 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相对离散程 度的参数,这就是离差系数
1 Cv = = x x
σ
∑(x − x )
i
2
n
Cv值、观测年数和准确程度的关系 值
达到下列准确度(%)必须观测的年数 Cv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4.0 14 25 39 56 76 100 126 156 189 225 +5.0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144 +6.0 6 11 17 25 33 44 55 69 83 99 +7.0 5 8 13 19 25 33 42 50 62 74 +8.0 4 6 10 14 19 25 32 39 47 56 +9.0 3 5 8 11 15 20 25 31 38 45 +10.0 2 4 6 9 12 16 20 25 30 36 +20.0 1 1 2 2 3 4 5 6 8 9

河川径流的组成

河川径流的组成

河川径流的组成河川径流指的是河流中水的流动,是河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川径流的组成包括降雨径流和地表径流。

降雨径流是指降雨直接通过地表径流到达河流的水量。

降雨径流主要受到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当降雨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水分不能被土壤吸收,形成地表径流。

降雨径流的水量取决于降雨量的多少,降雨强度的大小以及地表径流的特性。

地表径流是指降雨后流入河流的水量,包括产流、非产流以及溢流等。

产流是指降雨后土壤中的水分被迅速产生的流量,主要受降雨特征、土壤渗透能力、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非产流是指无法被土壤吸收的降雨水量,在地表上流动到河流中的水量,主要受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影响。

溢流是指降雨量超过地表剖面的最大储水量时,水流溢出,形成的水量。

降雨径流和地表径流是河川水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它们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降雨量的大小对径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强的情况下,土壤无法迅速吸收水分,地表径流增加。

其次,降雨的分布情况也会影响径流的形成。

如果降雨时间较长,土壤会逐渐饱和,增加地表径流的产生。

如果降雨时间很短,土壤无法迅速吸收水分,地表径流增加。

另外,地形和土壤类型也是影响径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山区地势陡峭,水分无法迅速渗透入土壤,地表径流增加。

土壤类型对土壤渗透能力有一定影响,影响地表径流的形成。

河川径流的组成主要是降雨径流和地表径流,它们相互影响并决定了河流中的水量。

降雨径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降雨水量能否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川。

地表径流包括产流、非产流和溢流,受地形、土壤类型和降雨特征等影响,决定了实际进入河川的水量。

理解河川径流的组成对于河流水资源管理、防洪工程以及水资源规划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则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 0
4)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大陆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Pc R Ec Sc
C指大陆
Po R Eo So
O指海洋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大陆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为闭合流域;
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为非闭合流域 一般大中河流多按闭合流域考虑
P19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
合流域示意图
3) 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闭合流域: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无水分从 地表和地下流入 则 RsI = RgI = 0; 令出流水量 R = RsO + Rg,再假设区域用水量小到 可以忽略,即 q = 0,则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 ∆ S
中游
下游 河口
海洋
上游:直接连着河源 河口:河流的终点
河源
上游断面
洪水位
上游特点:河道坡度大,水流急,流量小,水情变化大,河谷 窄,多急滩瀑布,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冲刷下切占优势
中游断面
洪水位
中游特点:河道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流量增大,河道冲淤都不 严重,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减弱,但侧蚀力量增强,河槽 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出现滩地

流域
1 流域
(1)分水线:地形等高线中的极大值区域称为山峰,
山峰的下坡方向为山脊,相邻山峰之间的区域称 为鞍部。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接线称为分水线

第二章__河川径流

第二章__河川径流

流域面积A越小,Q越小,但洪水涨落较为急剧。流域形
状影响径流汇集时间的长短和径流形成过程。若流域形 状狭长为羽毛形,则出口断面流量就小,径流过程的变
化较小而历时较长。相反,流域形状为扇形,则出口断
面流量大,径流过程的历时较短。
2.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主要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流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以流域中心和流域边界的经纬度来表
顺直微弯型河段
弯曲型河段(长江下荆江蜿蜒型河段)
分叉型河段(长江南京附近八卦洲)
游荡型河段(黄河花园口)
顺直微弯型 分汊型 散乱型
弯曲型
第二节 河川径流的形成
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去损耗外,剩余的部分
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槽中而形成河川径流。其中来自地
面的部分称为地面径流,来自地下的部分称为地下径流
(2)蒸发
流域内的蒸发是指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
物散发等各种蒸发的总和。
在一次降雨过程中,蒸发对径流影响不大,但对降雨 前的流域蓄渗影响却很大;如蒸发强度大,则雨前土壤的 含水率就小,降雨的入渗损失量就增大,而径流量就减小 。因此,蒸发也是影响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2.下垫面因素 流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植被、湖泊等自然地理 因素,相对于气候因素而言,称为下垫面因素。
(3)降水强度(mm/min或mm/h):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的变化过程直接决定径流过程的趋势,降水过 程是径流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
2.流域蓄渗过程
降水开始时并不能立即形成径流。雨水被流域内的树木、杂 草以及农作物等的茎叶截留一部分,不能落到地面,称为植物截 留;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部分渗入土壤,称为入渗;单位时间内 的入渗量(mm)称为入渗强度(mm/min或mm/h)。降雨开始时入 渗较快,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中水分逐渐趋于饱和,入 渗强度减缓,达到一个稳定值,称为稳定入渗;还有一部分雨水 被蓄留在坡面的坑洼里,称为填洼。

第四章河川径流量

第四章河川径流量

第四章河川径流量第四章河川径流量计算与分析区域河川径流量包括地表⽔和河川基流量,它是区域⽔资源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区域⽔资源时空变化规律的基本依据。

在⼤多数情况下,区域河川径流量的计算是针对⾮完整流域⽽⾔的。

⾮完整流域⼀般是指包含⼀个或⼏个不完整⽔系的特定⾏政区。

区域河川径流量的计算,需要计算该区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同时需要研究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等。

受⽇益频繁的⼈类活动的影响,天然状态下的河川径流特征⼀般已经发⽣了显著变化,依据⽔⽂站实测资料计算区域河川径流量,必须在⽤⽔量资料已经还原的基础上进⾏。

根据区域的⽓候及下垫⾯条件,综合考虑⽓候、⽔⽂站点的分布、实测资料年限与质量等情况,区域河川径流量可采⽤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径流关系法、⽔热平衡法等来计算。

有条件时,也可以某种计算⽅法为主,⽽⽤其它⽅法计算成果进⾏验证,以保证计算成果具有⾜够的精度。

当计算区域⾯积较⼩时,其河川径流量尚应与包括该区在内的下垫⾯条件相近的⼤⾯积分析成果进⾏对⽐,特别要注意⼩区内局部性地形因素(如河床切割深度、喀斯特现象等)的影响,切实做到两种计算成果相互衔接、⽔量平衡。

第⼀节河流、流域与分⽔线⼀、河流地⾯上的降⽔,除了蒸发、下渗、蓄⽔外,全部沿河流到达海洋。

河流是⽔循环的⼀条重要途径。

降落到地⾯上的⾬⽔,在重⼒作⽤下由⾼处向低处流去,⾸先沿坡⾯漫流汇⼊⼩溪、⼩沟,再汇⼊河槽,形成河槽集流,也称河川径流。

河槽内具有⼀定能量的⽔体⼀⽅⾯冲刷河槽,搬运泥沙,改变河槽⾯貌;另⼀⽅⾯,河槽的形状⼜决定了河⽔的流动⽅向与流动状态。

1.河⾕与河槽⽔流流经地形低洼、狭长、弯曲、底部纵向倾斜的凹地称为河⾕。

河⾕的底部河床称为⾕。

河⾕的横断⾯形状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各有差异,⼀般可分为峡⾕、宽⾕、阶地3种类型,如图4.1所⽰。

图4.1 河⾕⽰意图⾕的最下部称为⾕底,⾕底最深处的连线称为溪线或中泓线。

水文学第二章第七节径流

水文学第二章第七节径流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产流与汇流
❖ 在径流形成中通常将流域蓄渗过程,到形成地面汇流及早期 的表层流过程,称为产流过程,
❖ 坡地汇流与河网汇流合称为流域汇流过程或汇流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地面汇流
流域产流过程
径流形 成过程
坡地汇流过程 壤中汇流 地下水汇流
流域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Rs
上述三个阶段是指长时间连续降水 下发生的典型模式。实际上由于每次 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各流域 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无论是不 同流域,或是同一流域在不同降水过 程中的径流形成,都可能有不同程度 的差别。
四、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 降水 蒸发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下垫面因素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土壤和地质
植被和湖沼
流域形状 和面积
降水对径流的影响
P 降雨量 S 土壤蓄存量 rs 地面产流量 qs 地面流量 Q 出口断面流量 In 截留量 fg 补给地下水量 rss 壤中产流量 qss 壤中流量 Sd 填洼量 fd 深层下渗量 rg 地下产流量 qg 地下水流量
4.径流模数M
▪ 计算公式为:M Q (单位:L/s·km2) 1000F
▪ M反映一个流域的产水能力。
世界大河径流模数比较 河流名称 尼罗河 长江 亚马逊河 径流模数 0.79 17.6 17
刚果河 10.6
5.径流系数ɑ ▪ 计算公式为: R
P
▪ 对于闭合流域:α<1
▪ 问题:径流系数为1的含义?
[思考题] ❖ 1.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2.径流的度量方法有:( )
A 流量 B 径流量 C 径流深 D 径流系数 ❖ 3.径流形成过程中包括那些子过程,各有何特点? ❖ 4.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

自然地理学河川径流

自然地理学河川径流

m Q 1000 F
Q 流量(m3/s) ;F 流域 面积( km2);1000为单位
换算系数 1 m3 =1000 dm3
◆指某一时段径流值(mi,Qi,Ri 等),与同 期的多年平均径流值(m0,Q0,R0等)之比。
K mi Qi Ri i m0 Q0 R0
m 径流模数;Q 流量; R 径流深度。
◆是指年内没有洪水时期的径流。枯水 径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时期, 这个时期称为枯水期。
◆在我国,南方河流的枯水期是冬季, 而北方河流则为冬季+春末夏初 。
◆枯水影响航行、发电、农业灌溉、工 业和城市供水。
6、径流系数( а )
◆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该
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
R 为径流深度( mm );
а = R/P
P 为降水量( mm )。
1、流域蓄渗阶段(产流) ◆指在降水开始之后,地表径流产生之前的 降水损失过程。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 ▲植物截留:降水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 ▲下渗:水分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填洼:水在地面凹洼处停蓄的过程。 2、坡地漫流阶段(汇流) ◆指降水产流后,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地 流动的过程,又称坡地汇流。 ◆三种主要形式:片流、沟流、壤中流。以 沟流为主。流域上的净雨量有 85 — 95 % 是通过坡地漫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 流,达到威胁沿岸地区安全的程度。洪水又称 为 “ 汛 ” 。洪水溢出河槽而造成洪灾。洪涝 灾 害是全世界排位第一的自然灾害类型。 ◆洪水三要素 洪峰流量 Qm ,洪水总量 W 和洪水过程线。 ◆洪水波 指在天然河道中,洪水的流量和水位随时间而 成波状起伏的变化。当洪水波由上游向下游传 播时,波长不断加大,波高不断减少,这个过 程称为洪水波的展开。

径流概念与计算

径流概念与计算

LAI为叶面积指数。 为叶面积指数。
× CINT = SMAX×[1-e-(1-p)×PCUM/SMAX] ×
式中: 为累积截留量( 式中:CINT为累积截留量(mm); 为累积截留量 ); PCUM为累积降雨量(mm); 为累积降雨量( ); 为累积降雨量 p为系数(1-0.046*LAI)。 为系数( 为系数 )。
1/2
水流流态的判别--雷诺数(Reynolds) 水流流态的判别--雷诺数(Reynolds) --雷诺数
Re = V×R/υ 式中: 为流速, 为水力半径, 式中: v为流速,R为水力半径, υ 为运动粘滞系数。 为运动粘滞系数。
对于明渠流而言,当Re<=500时为层流, 对于明渠流而言, Re<=500时为层流, 时为层流 大于500时为紊流。 500时为紊流 大于500时为紊流。
2 某流域内有 个雨量站,流域附近有 个雨量站, 某流域内有1个雨量站 流域附近有3个雨量站 个雨量站, 个雨量站, 各站次降雨量及面积权重如下表。 各站次降雨量及面积权重如下表。试用算术平均和 泰森多边形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泰森多边形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雨量站
A
B
C
D
雨量( 雨量(mm) 10.2 20.8 30.4 40.6 ) 面积权重 0.28 0.19 0.39 0.14
第6节 河川径流 节
一、基本概念 河系:河流水系的简称, 河系 河流水系的简称,它由干流和大大小小的支
流交汇而成。 流交汇而成。
河网密度: 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 比值。单位: 比值。单位:km/km2。 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形状系数: A Rf = 2 L
式中: 为流域面积( );L 式中:A为流域面积(km2);L为自流域出口至 最长河流的河源附近分水线按直线量取的流域 长度(km)。 长度(km)。

6.1.1径流的形成过程

6.1.1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按流动的路径分为
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动的水流。 表层流(壤中流)——沿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水流。
地下径流——在地表以下,沿着岩土空隙流动的水流,可细分为深层地下径流和浅层地下径流。
径流的含义
径流的形成过程
填洼量 Vd 降雨停蓄在地面洼 陷处(水库、湖、 塘等),这部分水 量参与径流的形成,统称为:雨量的损失量或地面滞留量。
产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蒸发E
植物截流Is
降雨P
土壤蓄水S 填洼量Vd
入渗
隔水层
产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量 净雨量=降雨量-损失量 径流量=净雨量
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也称为产流量。
产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着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 面的过程。前者称为坡地汇流,后者称为河网汇流。
汇流过程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可概化为两个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产流过程(流域蓄渗过程)降落到流域内的雨水,一部分会损失掉,剩下的部分形成径流。
植物截留量IS 降雨的一部分被植 物茎叶拦截的现象 称截留
损失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蓄水量S 指降雨入渗过程中 被土壤吸附存储于 土壤孔隙中的水量

径流名词解释

径流名词解释

径流名词解释
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液态降水形成降雨径流,固态降水则形成冰雪融水径流。

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径流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降水的形式不同,径流的形成过程也各异。

我国的河流以降雨径流为主,冰雪融水径流只是在西部高山及高纬地区河流的局部地段发生。

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

径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并通过流域内不同路径进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

习惯上也表示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即径流量。

按降水形态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

按形成及流经路径分为生成于地面、沿地面流动的地面径流;在土壤中形成并沿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表层流,也称壤中流;形成地下水后从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流动的地下水流。

广义上,径流还包括固体径流和化学径流。

径流是引起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水情变化的直接因素。

其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降水到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

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降雨、截留、下渗、填洼、流域蒸散发、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等。

融雪径流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热量,使雪转化为液体。

在融雪期间发生降
雨,就会形成雨雪混合径流。

影响径流的因素有降水、气温、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径流因素
径流的形成是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径流的因素主要有气候,下垫面和人为因素。
(1) 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河川径流的最基本和重要因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径流的大小和变化。
(2) 下垫面因素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具有对降水再分配的功能。下垫面因素包括地貌,土壤,地质,植被,湖沼等。
吴哨
河川径流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连续的物理过程。径流的形成过程总的来说,是降雨经植物截留,和下渗等损失后,剩余的雨水(即净雨水)在流域上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再经过河槽汇聚,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故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流域蓄渗阶段
(2) 坡地汇流阶段
(3) 河网汇流阶段
河网汇流阶段—大量的降水加大了了河网汇流的水量,而由于树木的砍伐土地疏松,被大水冲散,降水的加大无法得到减少从而引发了洪水灾害。人类活动加大了洪水的伤害减小了人类的防御。
环境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2班
学号:211004166
流域蓄渗阶段—人类加大了对大自然的砍伐,导致植物截留的水大量减少,因为树木有固土地,因为砍伐导致土地松弛,减少下渗的水量,加大填洼和蒸发量增加。
坡地汇流阶段—由于植物的砍伐导致下渗量减小,从而增加了蒸发量,每次雨季的循环降水都会增加,从而影响了坡面漫流。植被的减少也影响了下垫面从而影响坡面漫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