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秦朝的行政机构中,掌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4、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7、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不属于“秦政法”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1、“在朝廷做官的30岁以下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12、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2分)15、(5分)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精练)
2020直通高考——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精练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解析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城邦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A正确;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B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不符,故C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
故选A。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特点,故D项错误。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题
1、如果你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原始社会,在长江流域你能吃到下列哪种食物?()A.大米B.小米C.玉米D.花生2、“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符合这一特征的制度是()A.等级制B.郡县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封建制的确立D水利工程的修建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5、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A.华陀B.张仲景C.扁鹊D.鲁班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7、秦统一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是()A.行书B.小篆C.隶书D.楷书8、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A、张骞通西域B、班超出使西域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9、、“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诗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A.鲜卑B.匈奴C.吐蕃D.犬戎10、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A.战国时期B.秦末汉初C.西汉前期D.东汉时期11、如果你想查阅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可以翻阅下面哪部著作?()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史记》12、代表秦汉雕塑艺术水平,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是指()A、秦长城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故宫D、洛阳白马寺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①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4、下列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1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吴道子的绘画16、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习俗源自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或事件。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了解) 专题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了解) 1、概念:(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 概念:(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 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 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 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 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 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 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专题一:封建国家的统一与分裂(识记) 专题一:封建国家的统一与分裂(识记) 1、大统一时期 1、从七年级课本中理顺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 西汉、东汉、 秦、西汉、东汉、西晋 2、 隋、唐、元、明、清 2、局部统一时期 曹魏、前秦、北魏、北周、 曹魏、前秦、北魏、北周、北宋 统一的影响: 3、统一的影响: 有利于社会安定, 有利于经济发展, ①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④有利于民族融合,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⑤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分裂时期: 4、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蒙
1、秦:派蒙恬北击匈奴 西汉:汉初与匈奴和亲; 2、西汉:汉初与匈奴和亲; 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昭君出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60年设立西域都护 新疆) 年设立西域都护( 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新疆) 东汉:窦固、 3、东汉:窦固、窦宪大败匈奴 班超经营西域 五胡内迁 三两: 4、三两: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匈奴灭西晋 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北魏统一北方及孝文帝改革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整合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整合训练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3、《全球通史》写到:“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 )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面图片所示文物透出的历史相关信息是()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朝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5、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X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B.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C.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D.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8、《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
中国古代史专题梳理
中国古代史专题梳理专题一古代政治文明进程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战国——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
(2)建立:秦朝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3)巩固:西汉——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4)完善:隋唐——隋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科举制完备起来。
(5)发展:元朝——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
(6)加强:明清——明: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
(7)顶峰:清朝设军机处由皇帝及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2、思想控制(1)理论来源: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2)秦始皇:焚书坑儒(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隋唐:科举制;(5)明清:八股取土3、地方行政制度(1)西周:分封制度;(2)战国时期:商鞅推行县制(3)秦朝:废分封,立郡县(4)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5)元朝:行省制度(6)清朝:确立了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重大的改革与变法战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经济上:发展农业的举措合理政策:(战国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承认土地私有;开辟湖田(魏晋南北朝)减轻赋税(唐太宗)兴修水利:(隋朝)大运河开通,加强南北交通商业贸易: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统一度量衡汉:丝绸之路魏晋: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城市繁荣。
宋:出现娱乐场所----------“瓦舍”。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北宋:纸币的出现——交子。
(商品经济繁荣)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1、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北方人口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2、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两宋时期。
原因:人口南迁、社会相对稳定、民族融合、大运河的贯通。
中考 历史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
202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1. 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狩猎采集获取食物;过群居生活;保存并使用天然火。
2. 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
三、半坡人遗址和河姆渡人遗址的基本情况。
原始农业:1. 产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意义:原始农业为挂袋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涿鹿之战华夏族专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部分必背知识清单届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简述北京人对火的使用以及火使用的意义:①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赶野兽。
②火使用的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生活条件,增强了适应自然的能力。
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半坡人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最早种植粟黄河流域河姆渡人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栏式建筑亚洲稻起源地之一长江流域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期)2021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冶炼铜器,发明弓箭指南车。
炎帝:开垦荒地,制作工具,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纺织煮盐,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五、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的内容和实质是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标准是贤德与才能。
1.(2020·湖南邵阳)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2020·山东威海)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C)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3.(2020·广东深圳)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
2024年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z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及参考答案(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2024•立山区模拟)《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这反映了变法( )A .废井田,确立了土地国有制B .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C .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D .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奖励耕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
由此可见,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项正确;商鞅变法废井田,确立的是土地私有制,不是土地国有制,排除A 项;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度,废除旧贵族的特权,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 ;材料未涉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排除D 项。
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
2.(原创题)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
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
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A .承认土地私有B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C .奖励耕织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解答】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建立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秦国士兵比较能打仗。
故选:D 。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的影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理解能力。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一)中考模拟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广东专用)
专题01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一)考点0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考点02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0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0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
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2.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
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
这些手斧产生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3.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的粮窖。
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修建了水利工程B.已有了原始农业C.建立了早期国家D.出现了成熟文字(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4.“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
”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碳化稻粒A.家畜饲养的出现B.原始农业的产生C.定居生活的开始D.渔猎生产的发展(2020·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5.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2019·广东·统考中考真题)6.《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2019·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7.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测试题(共9页)
中国(zhōnɡɡuó)古代史练习题1.我国古代青铜器消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巧。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
这件宏大的青铜器制造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3.以下图片,能表达独特青铜文化的是〔〕A B C D 4.图1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程度。
这一工程是〔〕A.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5.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
〞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A.李冰 B.李世民 C.李春 D.李纲6.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以下人物中与纸的改良直接相关的是〔〕A.屈原(qū yuán) B.张衡 C.蔡伦D.毕昇7.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李时珍8.东汉时官至太守仍坚持给百姓看病,且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9.东汉名医张仲景任太守时,翻开衙门坐堂行医,救治了无数百姓。
至今在湘雅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出色医学伟人对的源源遗泽。
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10.“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消费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HY经历。
这反映了〔〕A.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开展 B.HY业居于消费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风俗一样 D.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11. 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它的作者是〔〕A.郦道元 B.顾恺之C.贾思勰 D.祖冲之12.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王朝是〔〕A.商朝 B.夏朝 C.秦朝 D.西周13.有人(yǒu rén)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中国历史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答:1840年。
2.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答:清朝。
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哪些?
答: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哪两个大洲的重要贸易路线?答:亚洲和欧洲。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年份是?
答:1949年。
6.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航海家?
答:明朝。
7.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
答:黄河流域。
8. 中国古代最长的封建王朝是?
答:周朝。
9. 辽宁省出土的“燕王句容石棺”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答:东汉。
10. 周朝最早的历史文献是哪部?
答:《尚书》。
11. 辽宁省的省会是?
答:沈阳市。
12. 《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答:清朝。
13. 中国的成立日期是?
答:1921年。
14. 中国的国花是?
答:牡丹。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法律机关是?
答:最高人民法院。
16. 《论语》是哪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语录?
答:孔子。
17. 乾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答:清朝。
18.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
答:《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19. 中国古代楚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是?
答:楚文化的簪子。
20. 钧瓷是哪个朝代的瓷器?
答:元朝。
以上是中国历史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或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谢谢!。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政治(一)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5.元朝的行省制度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六) 疆域1.秦朝的疆域:2.唐朝的疆域:3.清朝的疆域: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二)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原始社会)*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3. 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4. 秦朝:郡县制度5. 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刺史”“州牧”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⑶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6. 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P75、府兵、募兵)(三) 改革及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⑵鲁国“初税亩”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响)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四) 中国古代“治世”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五) 动乱及起义1.“国人暴动”:-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2.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安徽专用)(原卷版)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考点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0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4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选择题部分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近五年未考查1.(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三模试题)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集聚而居,形成了最初的聚落。
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A.磨制石器的出现 B.家畜饲养的出现C.谋生方式的变化 D.定居生活的出现2.(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三模试题)考古学的成就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下列考古重大发现中能够证明中华有五千年文明的遗址是()A.河南安阳的殷墟王陵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C.山西临汾的晋侯墓地 D.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3.(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试题)某校学生为研究半坡居民生活的历史,搜集了以下几类资料。
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民间传说B.地区风俗C.经典文献D.出土文物4.(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三模试题)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房屋的木质构件,用到了榫卯技术,起到了固定房屋、抗压、受拉的作用。
这说明当时()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A.原始农业已经普遍产生B.黄河流域文化领先世界C.原始居民具有生活智慧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5.(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二模试题)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定名北京猿人。
该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
这主要说明()A.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B.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D.传说是研究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6.(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二模试题)以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况简表。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A.统一性B.多样性C.连续性D.复杂性7.(2023年安徽省淮北市二模试题)通过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及烧石和烧骨等,可以推测出当时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还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
七年级上册历史问答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问答资料历史问答资料(七年级上册)Q1:史前人类是如何繁衍生息的?A1:史前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作为工具,打猎采集食物,并通过古代的交配方式繁衍后代。
Q2:什么时候出现了农业文明?A2:农业文明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
人类开始种植谷物和养殖家畜,建立了长期定居的村庄和农田。
Q3:中国的最早的朝代是哪个?A3:中国的最早朝代是夏朝,它大约成立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
根据历史记载,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Q4:夏朝是如何灭亡的?A4:根据传说,夏朝灭亡是因为夏桀暴虐无道,人民起义推翻了他。
后来商朝的商汤取代了夏朝,成为了新的朝代。
Q5: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吗?A5:是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保存在动物骨骼和龟甲上,记录了商朝的历史和祭祀等内容。
Q6: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是谁?A6: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是纣王。
他是一个暴君,引发了很多社会不满和叛乱。
最终,他被周武王打败,商朝灭亡。
Q7:周朝有哪些特点?A7: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特点是分封制度,国家形成了多个封建国家。
同时,周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Q8:春秋战国时期有多少个国家?A8:春秋战国时期有多达数百个小国和诸侯国。
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争夺,是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Q9:秦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A9:秦始皇统一中国是通过不断征服其他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
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
Q10:秦代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A10:秦代的法家思想主张强制统一和严厉的法律制度。
这种思想让中国历史上对法治的重视深深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在秦汉时期。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问答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吧8 有关宋朝的101个趣味问题
1. 什么是宋朝?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绵延了近三百年,包含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由赵匡胤建立,南宋由赵构建立,两宋时期均为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宋朝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宋朝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宋朝的社会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士大夫、地主、商人和农民。
士大夫是当时的统治阶层,地主掌握着大部分土地资源,商人则在城市中兴起,农民则是社会基础。
3. 宋朝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突破?宋朝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这些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有哪些著名的宋朝人物?宋朝涌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如司马光、欧阳修、陆游、王安石等,他们在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为我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5. 宋朝的文化是怎样的?宋朝的文化由于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诗词成为当时的社交艺术,大量的佳作至今仍被人推崇。
6. 宋朝的经济状况如何?宋朝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城市化也日益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为当时的社会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7. 宋朝的外交政策如何?宋朝在外交上采取了守势政策,通过婚姻联姻、朝贡贸易等手段来维持国家的稳定,这种外交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和平发展。
……101. 如何评价宋朝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总结:通过对宋朝的了解,我们深刻地领略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宋朝的繁荣与发展,不仅给我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对我国历史及世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时期。
它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巨大活力和智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问一答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问一答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中国古代史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时代:•三大时期:古代、中古代和近代。
•五个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
•两个朝代: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四个朝代:夏、商、周和秦。
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指南针: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对于航海和导航有重要意义。
- 造纸术:中国古代发明的造纸术使书写、记录和流传知识变得更加方便。
- 印刷术: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使书籍的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火药:中国古代发明的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烟花和民用爆竹等领域。
3. 我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是什么?我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是儒家和道家。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这两大思想流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纪录是什么?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纪录是《史记》。
《史记》是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书籍,也是我国古代史学著作的鼻祖。
它由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包括传世的帝王纪、列传和表等。
《史记》以其准确、详尽和生动的叙述风格,对后世史书影响深远。
5. 中国古代的两大历史学派是什么?中国古代的两大历史学派是官修史学派和民间史学派。
官修史学派是指由官方机构编修的历史著作,追求比较客观和正式的历史记录。
代表作有《史记》、《汉书》等。
民间史学派是指由普通百姓记录和流传的历史资料和著作,内容常常包含些许夸张和传说成分,更加注重生动和具体的描写。
例如《水浒传》、《西游记》等。
6.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什么?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它的实施时间比较长,始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历史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秦汉(问答题及答案)
比较表 3 和表 4,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 分)2、与其说制度是经济进程及其各种变动的决定因素,不如说是它们的衍生物;制度仅仅是利用而不是决定经济进程及其变动。
也就是说,制度是经济进程衍生的适应性工具,而不是经济进程的原因或社会温床。
因此,制度并非起着一种根本原因的作用,人类社会的运动是由基本的经济力量——“首要的动力机制”——推动的,制度通过“次要的机制”对这些力量做出反应,而不是推动这些力量。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也可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
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
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自 2011 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 2 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 10 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
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
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
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人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相关社会信息。
(要求:提取信息有效;总结归纳准确;解释分析逻辑清晰)这个小论文偏社会生活史观,建议关注“乡土建设派”,电影《驴得水》,这个所说的,就是乡村建设运动。
这个题目呢,是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中国的很多词汇都是外来词汇,比如佛教用语。
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也存在着文化渗透。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90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3.“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中的“府”指的是A.清军机处B.明内阁C.唐中书省D.宋三司使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 百家争鸣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五四运动D. 维新变法运动6.在阅读《诗经》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A. 风B. 雅C. 颂D. 三项都不能7.春秋晚期,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8.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9.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XX”几大自治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 科学技 术和思 想
概述: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时期,英、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跟上了近 代化的步伐,而中国康乾盛世以保持现状为宗旨,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3)闭关锁国政策
①内容: 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 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 的独占权。 ②原因: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商品需要很少。 b统治者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妄自尊大,对发展对外贸易毫无 兴趣,把允许西方商人在广州进行贸易当作皇帝对他们的一种恩 惠。 c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又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 治,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民族融合
1、民族融合的涵义: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 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 史上的一种进步的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 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
2、民族融合的途径:
(1)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 (2)政府之间的和好作用:和亲、会盟、边境贸易(榷场); (3)物质文化的交流和民间杂居并通婚; (4)统治政府的强制推进(北魏孝文帝改革); (5)民族战争;(掠夺、征服、平叛、反抗民族压迫)
2、皇帝与中央集权的发展概况:
阶段 理论产生 确立时期 朝 代 战 国 秦
内容
特点和影响
法家思想:提倡“法治”,主张实 重权势,轻道德,提倡君主 行君主集权制度 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政府设三 全国听命于皇帝,中央机构 公九卿,丞相为百官之长,一切军 庞大。 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地方设郡县制,秦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 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裁抑丞相职 汉承秦制 权,建立“内外朝制”;创设刺史 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 制;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 的权力;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 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逐渐增强 朝继承和发展,运作更趋规范化、 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 程序化。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 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 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相,唐设政事堂为宰相议事处,军 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 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 权将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
3、民族融合的作用:(双向性)
(1)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经济上鼓励农耕; 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促成 了各少数民族进入农耕经济、建立政权,也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
(2)在民族交往中,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丰富了汉族人 民生活,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中外文化 的沟通,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畜牧 业、胡床、胡服、胡乐等二/p48))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 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 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儒家:孔子提出核心观念“仁”,以“礼”和“仁”造就理想人 格为目标,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孟子由 “仁”发展出“仁政”;荀子,熔礼、法于一炉。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断、 严刑峻法。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提出关于 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儒法道三者的关系: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 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影响深远。
西方 中国
政治:
经济:
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人 民享有较多的权利。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人民 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
推行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由于封建 进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 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 工生产。 国政策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 对外开放, 进行殖民扩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自然科学的发展 法国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闭关自守。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禁锢主义, 文网严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西 文化交流断绝,中国科技文化进一 步落后于世界。
(3)社会出现严重危机后,经济改革、调整统治政策出现的中兴局面;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材料阅读: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 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 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 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领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 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佩雷菲特(法)《停滞的帝国》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 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卡尔· 马克思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时评
(2)西藏地区
①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吐蕃,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 一个行政区域; ②清朝:雍正时,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 时,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所有事务, 并实行金瓶掣签,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
(3)台湾地区
①三国:230年,误国派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台湾),加强了 联系; ②元朝: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与琉球(台湾);
b、制瓷业:
宋代的制瓷业远较前代发达,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c、造船业:东南沿海 世界领先
a、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出现重要的商业城市:东京、临安、泉州、边界榷场 ②海外贸易发达,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③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番坊” (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番市”(用于番货交易)。
三、中国古代盛世及如何正确评价盛世
西汉:文景之治(二/P33) 东汉:光武中兴(二/P38)
1、概况: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二/P55_57)
清朝:康乾盛世
2、原因:
(1) 长期战乱或分裂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他们能够吸 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于民休息的政策; (2)在初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局面;
③清朝:1684年,康熙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4年设 台湾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社会转型)
1、背景:(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 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2、内容:(领域)
(1)经济: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大大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田开辟、土地买卖、奖励农耕军功,促 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私人手工 业,商业的活跃,整个社会出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局面。 (2)政治:各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 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
(1)康乾盛世的表现:
政治:皇权空前加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经济: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商品集散地形成、北京 成为贸易中心
文化:乾隆时政府编成《四库全书》为我国最大的一 部丛书;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禁锢政策。 对外贸易:重开海外贸易——闭关锁国
(2)18世纪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纵向,是农业文明巅峰 横向,被工业文明超越
(2)表现:
a、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
农 业
稻麦轮作推广,大量土地的开垦(圩田、沙田、梯田)。
b、农作物的推广和产量的提高。
水稻:产量增加。“苏湖熟、天下足。” 棉花:海南、闽广种植——江南 茶叶:茶树的栽培得到了很大推广
桑蚕业中心南移
手 工 业
a、纺织业
官府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管办的丝织作坊(官办作坊); 江浙一带出现“机户”(独立的私人作坊)。 海南岛已有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五、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1、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 制与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 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 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的特点。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 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4、民族融合的典型
孝文帝改革(二/P48)
5、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西北边疆
①西汉:汉宣帝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政权的开始; ②唐朝:西域设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 ③清朝:康、雍、乾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 军;乾隆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伊犁将 军。
商 业
b、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1)表现:
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 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随之向西传播。 唐朝: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西市聚居大批西域胡商。设置安西、 北庭都护府的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
南宋: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 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港口,设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 于番货交易的“番市”。形成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 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为送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
(2)特点:
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 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 交通。宋元明清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从两宋时 陆路贸易地位开始下降,海路贸易地位上升。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