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征程 扬帆起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崭新征程扬帆起航——热烈祝贺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
踏着昂扬的步伐,怀着美好的希冀,备受关注的德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德兴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在9月2日、9月1日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肩负时代重任和人民嘱托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欢聚一堂,将在未来三天时间里抒胸臆、建铮言、纳良策,同绘德兴跨越雄伟蓝图,共商德兴发展宏远大计,团结和激励全市人民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向实现“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基础”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我们对“两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两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坚信,会议期间,广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定会庄严地履职尽责,认真完成本次换届选举,使全市的发展思路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德兴的发展实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广泛集中民智,积极建言献策,共同绘就我市“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是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践行期,是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我们应当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分析当前的形势,市场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增速回落已成主要矛盾,我们遇到的挑战更加严峻。

同时,巨大的国内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国家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效应将日益凸显,德兴的交通条件将出现历史性改善,我们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

人民的期望,不容我们丝毫懈怠;肩负的责任,鞭策我们奋发进取。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不为困难所阻,就一定能在直面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创新中夺取胜利,不断谱写德兴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

“两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德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朝着更高的目标全力冲刺。

肩负重要任务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责神圣、使命光荣。

我们相信与会代表和委员们一定会胸怀发展大局,心系民计民生,描绘美好的前景,制定科学的措施,更好地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为做好“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把“两会”开成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大会,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强力主攻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努力实现“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基础”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十二五”的优异成绩,向32万德兴人民再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预祝“两会”取得圆满成功!
何金铭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市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城镇面貌显著变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全体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

五年来,市五届政协和全体政协委员牢牢把握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在改善民生、推动新型城镇化、弘扬德文化、传承德文明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德兴市委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报告
2010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市委常委会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中部崛起、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为契机,按照“坚持惟德乃兴,致力转型升级,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围绕“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总体目标,致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撤县设市二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十个方面:
1、社会政治局面企稳向好。

下半年以来,我们针对当时思想不稳、精神不振、情绪不顺、社会不和等情况,在全市开展了以“六德、三为”为主要内容的“坚持惟德乃兴、致力转型升级”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目的;出台了《市委常委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科学决策制)(试行)》等制度,形成了“建制度规范、依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决策管理机制,保证了科学决策,提高了公信力,化解了猜疑,整个社会政治局面风清、气正、心齐、劲足。

2、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银山矿日采选5000吨项目、60万吨硫铁矿循环经济项目、金山金矿产业链项目、多元镍粒子项目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项目陆续开工和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全市生产总值达90.73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达到17.53亿元,增长34.6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64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4.14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结构由2009年的8.7:60.07:31.23调整为7.98:60.16:31.86,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52.5%;乡镇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以上的乡镇达到4个,过亿元乡镇达到3个,其中泗州镇突破3亿元,全省、全上饶名列前茅。

3、转变发展方式初见成效。

产业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和科技导向型转变,金德铅业投资4亿元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全国领先的技术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的新工艺进行生产,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产品由初端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进一步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逐年投入5亿元打造硫化工产业园,3—5年后可实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利税15亿元以上;产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进的三和金业生物氧化提金技术,结束了德兴金精矿“南料北运”的历史,成为南方最大的一家黄金冶炼企业。

4、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喜人。

全市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跻身省级园林城市行列;投资3000多万元以上,狠抓重点污染源企业治理,先后关闭了江冶308厂、银山电厂、铜矿水泥厂、绿野碳素有限公司等10余家污染企业;扎实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农田保护区建设,近三年全市共新增造林15万亩,60%的农田变成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自然生态小区100个,天然林保护面积达105万亩,连续两年获得“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市)”称号;积极稳妥推进“一个世界级、九个国家级”的创建工作,并初见成效。

5、改革发展成效愈益明显。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继国有工业企业全面改制到位后,全市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平稳、顺利推进,改制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经过调整,共设25个工作部门,精简了机构,明晰了职责,强化了服务,提升了效率,转变了形象;乡镇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优化了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理顺了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了乡镇行政运行机制;财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理顺了市与乡镇两级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乡镇当家理财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增强了市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壮大了财政实力。

其他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并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6、开放水平质量不断提高。

对外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与全球经济对接和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互动,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突出与中央省属企业、境内外知名大企业的沟通对接。

更加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全市总动员、决战一百天、拿下三十亿、打赢翻身仗”的要求,开展了“招商百日行”活动,内资项目合同进资37亿元,实际进资15.3亿元,上级确认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
断进入,为德兴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7、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一是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交民友”为主题的“全市干部大下访活动”,形成了“自己能办的事立即办、自己办不了别人可以办的事领着办、委托自己办的事就代为办”的“三办”机制,实现了“大下访、大化解、大办事、大交友”的目标,并形成了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在开通“民生通道”、“市长热线”的基础上,增加开通“书记信箱”、“书记博客”,倾听民生、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为民服务、取信于民;三是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标准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生活补贴由原年人均1.1万元提高到年人均1.5万元;四是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每年新增加700余万元将九年免费教育拓展至十二年免费教育,同时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募捐爱心基金400多万元,确保贫寒学子学有所教;五是投资2.4亿元开展了“四线一挂”大会战,配合支持“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建设,彻底打破交通瓶颈,同时从2010年开始,新增银城至铜矿5路公交车开通运行;六是成立了慈善总会,确定了每年10月为“送温暖、献爱心、一日捐”慈善捐赠月,凡有捐赠能力的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市消防武警部队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年捐赠一天工资,孩童捐赠一天零花钱,企业捐赠一天利润,重点做好紧急救援、扶贫济困、安置扶孤、帮残助医、支教助学等慈善工作。

此外,就业、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按时序要求,全部实施到位。

8、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度”为原则,重点推进了十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健全“四评三考两征求一运用”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分类比较、列队排名、科学运用;二是完善“四推三考两评估一确定”的后备干部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定正科级后备干部3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70名,目前已提拔正科级后备干部1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24名;三是公推优选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市正科级领导干部中公推优选了2名乡镇党委书记;四是公开选拔11名副科级干部、公推优选7名专业技术领导;五是开展乡镇与机关干部双向交流工作,提拔了12名大学以上文化、1980年以后出生的机关副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挂职,从乡镇实职科级领导干部中竞争性选拔了12名科级领导回机关任职,并将2名表现优秀的正科级乡镇后备干部提拔为主任科员;六是建立市直机关面向基层一线遴选公务员的长效机制;七是探索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八是全面推行市委任用干部票决制度;九是从乡镇基层选拔部分领导干部,从村(居)书记中选拔部分事业干部,提拔了12名乡镇副科级后备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从村(居)书记中选拔了12名事业干部;十是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9、发展环境明显得到优化。

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区位环境取得突破;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实施“创业服务年”、“主攻工业年”、“招商突破年”活动,推行双向承诺制度,建立“三办”机制,重点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商务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推动效能建设有明显成效、政府职能有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有明显增强,最大限度地服务企业、方便群众,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10、基层组织建设再上台阶。

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创新活动载体,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业、谋发展的激情和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创业服务年”活动和领导干部“六带头”为抓手,制定了《德兴市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若干规定(试行)》,严格实行“五项禁令”,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以制度规范为重点,开展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规范了权力行使,强化了权力监督,发展了党内民主,推进了党务公开;以创特色树品牌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了党建示范点与其它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实现了带建双方组织同建、资源同享、活动同开;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为落脚点,按照每个新建点10万元、改建点2万元的要求,按照统一格式、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了全市9个新建点、12个改建点的村级活动场所;以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为基础,继续打响“铜都党员义工”服务品牌,通过健全党员义工活动长效机制,拓宽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党员服务管理体系;特别着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市500余名在职在岗的村(居)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为全体村干部核发了报酬,进一步落实了村干部的报酬待遇,建立健全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培养、选拔、管理、激励机制;以学习、教育、制度、监督、查处为方法,在全市扎实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试点工作,形成了既重廉又重效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岗位风险最小化,廉政效能最大化,发展环境最优化。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在谋划、研究、实施工作时,坚持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我市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坚持惟德乃兴,致力转型升级,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总体目标。

在指导推动全市工作中重点强调,要沿着“增加实物量、提高产出率、增强满意度、提升幸福感”的思路,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具体来说,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紧紧抓住“思想”这一全局工作的先导,大力弘扬德兴文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全面发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把观念转变融于万事之中,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弘扬德兴文化。

坚持把“德”文化放在首位,紧紧抓住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的传承点,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以“文化建设”开发盘活城市文化资源,以“形象创新”达到城市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以“品牌经营”打造城市的名片。

二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深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了以“六德、三为”为主要内容的“坚持惟德乃兴、致力转型升级”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尤其注重“干部官德”,要求全市广大干部保持自身廉洁,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绩为民所留,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三是强化“敢想敢干敢闯敢争”意识。

要求广大干部敢于大胆设想、激情畅想、不断联想;敢于正视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和最尖锐矛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设想落到实处;敢于去试验、敢于去摸索,按照改革创新的理念创新创造创业;敢于抓机遇、抓政策、抓资源,把“敢于争取”上升为特殊形势下的重要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争支持、争资源、争一流。

第二、紧紧抓住“投入”这一经济工作的关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决战园区、城区、景区,切实增加有效投入
我们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园区平台、提高城区品位、凸显景区特色,全面、协调、永续升级增效,既为当前发展增加动力,又为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一是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坚持“抓经济,项目是关键,项目是载体,项目是财源”的思路和理念,坚持“未来引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的原则,科学选择项目;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队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制,做到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人员、明确时限,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

去年实施项目107个,完成总投资46.7亿元。

二是“决战三区”战役打响。

园区建设上,进一步理顺大茅山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剥离开发区原有过多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政府授权、园区管理、部门跟进、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把开发区定位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打造香屯生态工业园,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成一个面积超1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

城区建设上,把集聚城市人气、做大城市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按照2012年城市人口达10万、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目标,完善各项城市规划,加快功能建设。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了专家评审,中央商务区规划正在编制。

景区建设上,成功获得了国家矿山公园品牌,争得了上饶市委、市政府对开发港首旅游服务区的支持,积极争创大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聚远楼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快了绕二温泉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三是着力挖掘民间内生动力。

加强引导,着力提高创业的组织、金融、人才、平台、政策以及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转业退伍军人回乡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以及妇女创业等六类创业主体的培育,扶持形成各具特色、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群”,进一步激发来自民众、植根基层的发展内生动力,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

第三、紧紧抓住“转型”这一资源型城市的核心,以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为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坚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型产业特色化”为目标,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吸纳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培植上市公司,打造传统产业对接升级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崛起基地、现代物流基地。

一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主导产业的升级换代。

同时,利用资源、政策等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种材料、高新材料、机械制造、医药等新型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形成了有色金属、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化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建立了有色金属、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黄金三大产业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提升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向特色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探索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毛竹、油茶、菌菇、苗木、中草药等山区农业经济,以百勤异VC钠、来龙山食用菌、绿洲苗木、源森茶油等为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打造,启动全国唯一红花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恒剑纯野、源森红花茶油2个投资过亿元的油茶项目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带动农户5000余户。

三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服务业,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

重点依托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建设港首服务区;开发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品牌发展工业旅游;积极争创大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争创聚远楼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绕二温泉发展城市度假旅游;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打造现代物流基地。

第四、紧紧抓住“民生”这一经济发展的归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抓好民心民生工作,切实增进群众福祉
我们坚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党委政府的核心任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以民为本、由民作主、为民服务、受民监督、让民满意”的民本思想,按照“用未来的钱办今天的事,用潜在的钱办明显的事,用社会的钱办公益的事,用少量的钱办大量的事”的理念,注重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市民身上,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突出抓好稳定这一民生之责。

加快体制创新,有效整合资源,成立群众工作部(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公室、基层社会事业综合服务队伍,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

从培训就业能力、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政策抓起,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

三是突出抓好收入这一民生之源。

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工资水平,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每年都要有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要实现翻番。

四是突出抓好教育这一民生之要。

坚持推行高中免费教育,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和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快城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五是突出抓好社保这一民生之靠。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老龄工作,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