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桂平市第一中学戴柏春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教学理念:根据悟学式教学法,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承上启下、善于观察(看一看)、善于实践(做一做)、善于总结(理一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悟学的实质就是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注意使用直观的图片、启发式提问、适当点拨和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能力目标:1.学习前人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2.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类比法、辨析法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挂图、课本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这个图片给你什么信息?它的实质是什么?明确: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日历一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一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对学好中学化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元素周期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_化学_高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
期性变化,认Leabharlann 元素周期律。2、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理论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
3、能总结归纳出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4、能总结归纳出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
知识解释。
5、学会利用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提高分析、处
理数据的能力。
6、通过介绍化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体验科
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学教师活动
过程
引展示元素周期表
入这张周期表你只会用它查相新对原子质量,其实这张表中课隐藏着许多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寻找和发现这些规律。
2、明确学习
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例 子 解 释周 期 性 变化 , 易 于学 生 理 解和 接 受 , 为 下 面 的探 究 活 动
做铺垫
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上一节学习情况的总结;另外学生亲自在完成表格的同时会发现一些规律,为下面的活动
探究做铺垫。通过观察、分
解释一:周期性变化:三张图片
解释二:原子序数
探 【指导】完成P11元素周期究 律初探表格。
前热身
活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
学生活动
观看,思考,倾听。
理解周期性变化
明确原子序数的含义
1、独立完成学案表格一
2、小组互相交流完善表格
学生分组完成
设计意图
1、以学生很熟 悉 的 元素周期表激 发 学 生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新人教版《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思路

新人教版《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思路

(2)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碱金属及卤素的原子结构有关资料以学案形式下发或课上以投影形式呈现。

理论探究──比较、归纳、抽象。

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见活动建议。

3.关于核素内容的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流程:介绍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事例分析→得出概念→概念辨析→应用→课堂练习→开放性作业。

说明:问题创设──考古(146C)、氢弹(21H,31H)的制造等。

内容呈现──氢、碳、铀同位素资料卡片、幻灯。

方法手段──比较、类比、抽象。

评价反馈──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同步测试等;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读书报告会形式进行交流。

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实验1-1】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实验操作:① 向U形管中加入约2 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 mm×150 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图1-1的装置连接。

② 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蓝色、紫黑色、红棕色。

打。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深入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将围绕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1.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能够阐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能力目标:2.1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与元素相关的实际问题;2.2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3. 情感目标:3.1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全面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扩展(5分钟)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好奇心和思考。

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或展示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建(15分钟)通过展示以下几个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2.1 门捷列夫的周期律法则;2.2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2.3 亨利·莫塞里的化合价概念;2.4 亨利·莫塞里的周期表;2.5 亨利·莫塞里的八族法则。

3.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查询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并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学习和讨论。

4.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15分钟)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元素周期表》教案,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撰写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及价态;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以及描述这些规律的基本概念;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授法: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格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实验法:利用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元素间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3.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2. 元素周期表中基本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和价态;3. 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一、学习内容:
1. 周期表的概念: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提供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原子半径、电负性等信息,是元素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的结构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每行放置7个元素,每列放置18个元素,每行放置7
个元素,每列放置18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序数,
原子量,原子半径,电负性等信息,元素按照周期性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表。

3.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的特点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元素按照周期性排列,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不同周期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周期表的概念,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能够正确使用周期表,掌握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原子半径、电负性等信息。

三、教学方法:
1.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论讲解,让学生正确理解周期表的概念,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周期表。

3.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原子半径、电负性等信息。

《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实验设计》

《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实验设计》

《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实验设计》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实验设计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在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原理和应用。

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横向周期和纵向族。

横向周期代表了元素原子核周围电子层的主量子数增加,纵向族代表了元素原子核周围电子层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不仅仅是简单的排列,更体现了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分类和性质预测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学生对元素进行分类,根据横向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纵向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目,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

例如,在同一族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电荷转移和共价键形成等基础概念。

3. 元素周期表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示例:3.1 元素的原子结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选择两个具有不同原子结构的元素,比如钠和氯。

然后,他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实验设备测量这两个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子云的形状,并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例如熔点和沸点的差异。

3.2 元素的电子层实验通过元素周期表,学生可以找到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但电子层数目不同的元素。

例如,锂、氨和钾具有相同的原子核电荷数目为3,但电子层数分别为2、3和4。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比较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观察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差异。

3.3 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实验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观察元素性质的变化。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简案
孟兆杰(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科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
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2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3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条曲线的画出
4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表的编排)。

5教学过程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林 宏(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0) 摘 要:用教育理论指导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教育理论;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自主探究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31-2  1.问题的提出近两百年来,世界各国化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索。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年,门捷列夫的第2张元素周期表公布,后经多次修改,又于1906年在他的《化学原理》一书里发表了一张比较完善的周期表,现代的中学课本中使用的周期表就是以它为基础演变而来。

Bayley于1882年提出塔式周期表(汤姆逊-玻尔周期表),后经Margary、汤姆逊和玻尔等人修改。

Werner于1905年提出了长式元素周期表。

Harkins和Hall于1916年提出了圆柱式周期表。

此后,环形、扇形、蜗牛形、树形(Chemistree)等各种形式的周期表被一一设计地出来了。

不管何种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无不揭示出元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优美的框架结构以及均衡稳定的外形使得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为寻找新元素和研究其性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由此可见,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结合化学史事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教益。

因而,如何运用化学史开展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是当代中学教师必需加以思考的。

那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索周期表的排列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呢?本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课堂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其学习潜能。

2.教学设计的理论构思利用化学史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学会化学家们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高尚情怀以及他们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结果、思想品质乃至他们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设计尊敬的老师们,今天我将为您呈现一份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主题为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

本设计将围绕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展开,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一、引入(150字)在引入部分,我将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来激发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实例,如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钠、氧等元素,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

我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元素周期表的背景知识,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和发现过程。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300字)在这一部分,我将重点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首先,我会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元素周期表被划分为周期和族,并通过示意图展示周期表的结构。

接着,我会引入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等元素周期表上的重要信息,告诉学生们如何阅读元素周期表,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元素周期表上不同元素的基本认识。

三、周期表上的趋势(450字)在这一部分,我将重点介绍元素周期表上的趋势。

我会首先向学生们解释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概念,然后通过图表展示这些趋势在周期表上的变化规律。

我还会举例说明这些趋势对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450字)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们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我会选择一些元素,如氢、氧、碳等,向学生们展示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我还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如水是如何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元素的组合和应用。

五、学以致用(150字)最后,我将在这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练习,来巩固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我可以给学生几个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要求他们填写相应的元素名和原子量。

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记忆能力。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引入和应用的部分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化学学科更感兴趣。

多彩的化学课程:元素周期表教案

多彩的化学课程:元素周期表教案

多彩的化学课程:元素周期表教案化学课程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化学是一个基础的科学,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元素周期表则是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化学教育的基石,是学习化学的桥梁,是了解周期表所有元素的重要依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多彩的化学课程: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的化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因此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上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元素的分类方法。

3.能够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元素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元素是有序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依据其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

这样的排列让我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指的是在常温下为固态的元素, 在化学化学反应中,它们可以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而非金属元素则是指在常温下为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元素,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电导和导热性较差。

(2) 惰性气体、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等元素周期表中还可以按元素的一些特定性质和位置来进行分类,比如惰性气体、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显著,故而能够大大方便我们对这些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是化学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往往通过实验来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反应剂、电极潜在、物质颜色和化学活性等,这些性质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元素之间的不同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差异。

2.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的重要部分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对元素的布局和分类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

周期表中主要包括有“周期”和“族”两种布局方式,该表上的元素会随着“周期”“族”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规律。

高中化学课教案: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课教案: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课教案:元素周期表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化学知识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及其特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将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的特性。

通过理论课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们。

重点强调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贡献,他的周期性规律成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基础。

2. 周期表的组成解释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排列有序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3.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详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解释何为周期,在周期表中向下排列的水平行以及周期表中排列左右的垂直列。

三、元素周期表的分类1. 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解释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区别,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1A至8A族,而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B族。

2. 半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对半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区别。

指出半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性质。

3. 金属元素介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金属元素的一些共同特征,如良导电性、良导热性和金属光泽。

四、周期性规律1.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解释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概念,以及周期性规律对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影响。

指出原子半径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逐渐减小,而离子半径则受元素阳离子或阴离子中电子数的影响。

2. 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阐述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它们与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关系。

指出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电子亲和能则有周期性的变化。

3. 电负性和金属活性详细讲解电负性和金属活性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周期表中的表现。

中学化学教案实践中学习元素周期表

中学化学教案实践中学习元素周期表

中学化学教案实践中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元素周期表则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元素周期表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学化学教案实践中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方法和策略。

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同时将元素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纳。

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规律;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3.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归纳规律,如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等;4. 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制作元素周期表手册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元素周期表手册,包括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通过制作手册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素周期表,并加深对元素的记忆。

3. 进行元素分类游戏可以设计一些元素分类游戏,让学生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元素分类规律的理解。

4. 进行元素性质预测实验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以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思路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思路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和周期表的组成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元素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和元素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或其他教学展示工具
2. 化学元素周期表
3. 课件或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可能由哪些元素构成,导出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意义。

二、讲解:介绍化学元素的定义、元素符号的含义以及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三、练习:设计一些元素符号的填空题和周期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实验:通过展示一些元素的实物样品或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参与,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

五、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并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或作业。

六、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化学元素的知识,如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化学元素的应用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和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含了化学元素的基本信息和规律,是学生理解化学世界的基石。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有效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性质与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包括周期、族、原子序数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特性。

3.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温故知新利用互动讨论、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回顾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表做铺垫。

2. 介绍元素周期表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重点解释周期、族、原子序数等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趋势分组讨论或实验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趋势,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元素周期表的族特性分组合作,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族的元素特性,例如碱金属族、卤素族等,编制小海报或简报展示。

同学们互相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

5.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举例展示一些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元素的命名、检测方法、用途等。

鼓励学生自己搜索相关资料,分享他们找到的案例。

6.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探究元素的物理或化学性质。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进行结果讨论。

7. 拓展学习提供一些扩展学习的资源和活动,如参观实验室、查阅专业书籍或期刊。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感兴趣的元素或现象。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课堂表现评分。

2. 小组展示评价对学生小组展示的海报或简报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水平和展示技巧。

3.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能力。

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总结如何教授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总结如何教授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总结如何教授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基础的知识点之一,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对学生学好化学课程非常重要。

在教授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周期表知识点。

一、理论讲解在开始教学周期表前,教师应该先讲解有关元素和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化学基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动画或实验仪器来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例来解释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例如通过元素周期表典故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应用,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元素周期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些理论讲解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元素周期表,从而更好地理解周期表中的规律和特点。

二、练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许多练习活动,以更好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元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特点。

教师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设计竞赛,让学生在互动性强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元素周期表知识和技能。

三、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如幻灯片、电影、动画等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这些工具可以使概念更易于理解,帮助学生识别元素周期表中的模式,更快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则。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或教科书等自行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各种特点和规律。

四、应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开展各种应用实践活动,如田野考察、调查研究等,来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观察特定元素的化学反应;进行元素周期表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制作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探索元素周期表。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在讲解中把握好度,让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思路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思路

教学文档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思路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思路
上(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时,我是以复习绘画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白排列的原则是电子层数相同放在一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放在一纵行,将周期和族的概念分开教学。

对于周期的概念,以第2、3周期的元素为例,展示课件中的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画出O、N、Na、Cl等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元素所在周期序数的关系,使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重要的等量关系:周期的序数=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突出了重点。

我觉得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考试时范围就是1-18号元素〔除了稀有气体元素〕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后面的内容。

在学习族的概念,建立元素周期表中的列和族的关系时,我首先定义第Ⅷ族和0族,剩余的列再分为主族A和副族B,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探究主族和副族的序数和纵列序数的数量关系,支配学生通过交流和研讨,得出: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纵列序数的尾数。

我认为,补充这个等量关系对于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很有援助。

对于主族元素的教学,我以第ⅧA、ⅧA族为例,引导学生分别比拟和探究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序数、X正价在数值上的关系,结果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了这一规律:主族的序数=该族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族的X正价〔O、F元素除外〕。

最后的练习就是书上第8页交流与商量的第二问说出氮、硫、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这样到达总结一节的内容。

.。

《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

这一理论告诫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领导者,而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协作者。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新概念多,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探究式教学,多设计一些讨论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协作、探究中的宽松氛围中达到创造的效果。

1.知识与能力目标(1)首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与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3)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与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

3.德育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2)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是量变引起质变,事物发展呈螺旋周期性变化而不是单调重复,客观世界内在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哲学观最基本的客观事实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作者:林宏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02期
摘要:用教育理论指导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力。

关键词:教育理论;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31-2
1.问题的提出
近两百年来,世界各国化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索。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
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71年,门捷列夫的第2张元素周期表公布,后经多次修改,又于1906年在他的《化学原理》一书里发表了一张比较完善的周期表,现代的中学课本中使用的周期表就是以它为基础演变而来。

Bayley于1882年提出塔式周期表(汤姆逊-玻尔周期表),后经Margary、汤姆逊和玻尔等人修改。

Werner于1905年提出了长式元素周期表。

Harkins和Hall于1916年提出了圆柱式周期表。

此后,环形、扇形、蜗牛形、树形(Chemistree)等各种形式的周期表被一一设计地出来了。

不管何种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无不揭示出元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优美的框架结构以及均衡稳定的外形使得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为寻找新元素和研究其性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由此可见,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结合化学史事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
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教益。

因而,如何运用化学史开展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是当代中学教师必需加
以思考的。

那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索周期表的排列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呢?本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课堂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其学习潜能。

2.教学设计的理论构思
利用化学史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学会化学家们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高尚情怀以及他们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结果、思想品质乃至他们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学习动机。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实际过程十分漫长。

如果完全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之路,绝大多数学生是有困难的。

学生的课堂探究只能是科学家探究过程的简约和模拟。

2.1 学生分析
2.1.1 相异构想
学生头脑里与科学概念不相一致的概念称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 conceptions)。

若他们对事物的解释符合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直觉时,他们认为这些解释是正确的。

当学生遇到和他们的相异构想有差异的新信息时,这些“畸形物”与他们的直觉不符合,他们很难接受这些新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崭新的知识,上百个元素之间有着种种的联系,打破了学生的认知方式。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求突破这种认知差异的方法是十分关键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1.2 知识空间理论( Knowledge S-
概念的难易有一定的梯度(hierarchical ordering)。

知识空间理论(KST)是通过分析学生关于反映不同水平的一系列有关概念问题的解答情况,来确定学生在学习不同概念中的瓶颈,研究专家和新手掌握不同概念的先后顺序,找到起决定性的学习途径(critical learning pathways),从而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表之前对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都有一些了解,比如S、O、N、H、He、F、Cl 等。

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这些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这些单一元素之间的联系,寻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将他们归纳到一张表中,做到知识教学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及深。

2.1.3 学习动机理论
对于中学生而言,其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提高强化理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好奇心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对于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充满传奇色彩的化学史实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设置一些化学家们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格言,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对现有知识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为什么”会有疑问,症结何在,使学生在“疑问-思考-求证-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2.2 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学情景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缩影,更含有人际交往和协商关系以及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仅存在于其中而且应得以运用。

教学过程是实现师生情
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进行化学史教育时教师要注意渗透感染,而不能简单的灌输;在运用元素周期表发展过程中的史实时要树立历史人物作为学习的楷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优良习惯,少就事论事的训话;要尽可能避免摆出我教你受、我训你听的姿态,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3 教学设计的思路
围绕学生的问题来架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是本堂课的主线。

当设计课程时,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问题等不同的情境来组织信息,这样的冲突和问题是整体呈现的,而不是被分离、孤立的。

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更愿意参与,也容易投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难题-问题-思考-求证-明了”这个规律。

2.3.1 “产婆术”的运用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最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

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过暗示的语言引导学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得到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那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与规律,并让其论证他的观点,对他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上的缺陷。

当学生认识到缺陷时教师要引导他去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2.3.2 对比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归纳法通过个案、特例推导出一般结论、一般原则的方法。

用演绎法施教,就是老师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大原则、大定理开始,进一步地深入推演。

常与演讲式、灌输式相联系。

用归纳法施教,就是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完成相应的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可给出几个元素让学生进行对比,发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是不是各种元素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阳智纯.“探究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08.
李国栋,蒋晓青等.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化学教学,2005(5).
龙文静.让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化学教学,2004(11).
马磊.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8(27).
刘景清等.铬与被的发现者沃克兰教授.化学教育,1997(8).
郑庆文.“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07.
Aurora Silva等. The Periodic table: Contest and Exhibition.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