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a6b0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8.png)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元素周期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元素周期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b00cab10b1c59eef8c7b4fa.png)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3难点: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联系。
4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情景】我们经常要到超市去买东西,比如说买小吃、买鸡鸭鱼肉、买蔬菜,都要到特定的区域去买,你会发现超市的所有东西都被分类分区了,这样做既方便了进货摆放,也方便了每一位消费者买东西能很快的找的见。
【学生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个元素旁的数字和字母都代表什么东西,元素周期表上每个元素在周期表上的颜色代表什么?【过渡】同学们的们讨论的非常好,观察仔细,都有侦探头脑,有这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讲述元素周表的周期以及族,并让学生练习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指出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学生活动三】(作三个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家结合元素周期表找出黑板上这三个元素的位置,包括在哪个周期,哪个族,并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联系。
【活动总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核外电子层数表示元素的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哪一族。
【过渡】这里的周期性一词,我们并不陌生,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日月穿梭,四季变换,都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了周期性,自然周期非常美,那我们的元素世界呢?【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四季变化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和这20种元素一样,他们之间也有类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
![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d47c4db84ae45c3b358ce3.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核素、同位素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介绍门捷列夫在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
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1、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行)族:具有相似内层结构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并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的分类三个长周期,三个短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2)主族与副族的对比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只有长周期元素构成副族.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元素种数3.本节的基本规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各周期的元素数目:2,8,8,18,18,32,32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记住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课堂小结①关于周期表、周期、族的概念;②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754b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9.png)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
由于周期表能够精确地猜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初步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育同学的分析和推理力量。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熟悉,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详细”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校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同学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觉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详细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究,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详细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原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依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ebd5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08.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等。
2.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 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4.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排列规律及应用。
2. 难点:周期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动画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等,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变化等,使学生掌握周期表的排列特点。
4. 讲解周期律,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意义,并能运用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 实例分析:利用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7.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如对角线规则、镧系和锕系等,增强学生对周期表的理解。
七、实践活动1. 让学生自制一张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利用元素周期表选择合适的试剂和反应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e67cde009581b6bd9ebb5.png)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篇一:新课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bb7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是对元素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内容的需要,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1、使学生们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2、使学生们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这幅表格包括了人类发现的所有元素。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
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这幅表格里面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2、内容组织:复习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初中学习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提问:原子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学生们回答,教师投影:原子的组成讲解:初中时学过,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用“A”表示,“Z”“N”分别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即Z+N=A,在化学中我们用AZX表示某原子。
除了这种表示原子的方法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们回答:还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练习:对照元素周期表,画出前三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投影前三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1:这种排列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横行按什么顺序排列;纵行按什么顺序排列)学生们讨论总结:横行: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行,这样形成的横行称为周期。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4209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d.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基本技能。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认识,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
3.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 利用互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3. 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演示:通过展示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d64f0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1.png)
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1.哪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探究: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讨论:请大家讨论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 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 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将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将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课件展示: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fc9c9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6.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篇一」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理解记忆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②化合物:分析、讨论得出: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③氧化物:分析、讨论理解记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做练习二巩固概念【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4f6882998fcc22bcd10dd0.png)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1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讨论总结;第二课时:问题式教学;第三课时:讲授、阅读。
【教学用品】坩埚、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酒精灯、培养皿、试管、胶头滴管、钾、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四氯化碳、投影仪、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
(导入)正如我们外出旅游离不开交通图、外出探险离不开指南针一样,我们学习化学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实践活动汇报)元素周期表发展史: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元素依次排列,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直到20世纪原子结构理论有了发展之后,元素排列的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才发展成课本后的形式。
(阅读)P4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投影并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采用Flash动画形式,每一板块点击出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一)编排原则:(横七竖十八)将元素: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横行;②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b9afb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4.png)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规律之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表现。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元素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图片或实物,如金属钠、氧气、氯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而引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总结周期和族的划分规律。
讲解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和副族的区别。
(2)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讲解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通过比较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性质为什么会呈现出逐渐变化的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4、知识应用(1)给出一些元素,让学生判断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推测其可能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c26fc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c.png)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表匡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 4 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 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
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多媒体教学,启示探索,合作讨论。
九年级化学周期表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化学周期表优秀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4c448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0.png)
九年级化学周期表优秀教案范本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周期表优秀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周期表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元素符号的记忆及所表示的意义。
2.组织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工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现在社会在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饮食讲营养、穿着讲天然,对于吃、用的东西,人们总喜欢问一句:它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随处可见,这里所说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千千万万物质是由1 00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本节课就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提问]什么是元素呢?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谁能说一说?二、阅读讨论[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5~77页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边讲解边小结。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简单地说元素就足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1]既然是氧原子为什么还称氧元素呢?[答疑]事实正是如此。
以氧原子为例,所有的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的氧原子就称之为氧元素。
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目进行分类,可以将所有的原子分为1 0 9类。
每一类原子叫一种元素,共有109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人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2
![元素周期表-人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2ed1a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0.png)
元素周期表 - 人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期表的历史和构造;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和规律;3.理解元素周期表分类元素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构造;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和规律;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和规律;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取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元素周期表和分子模型。
六、教学过程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构造1.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罗斯化学家孟德列夫于1869年创立。
19世纪60年代,孟德列夫随着对元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了一些明显的规律表现在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上,便将这些元素以周期性的方式排列,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元素周期表。
1.2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两个方向排列组成。
周期是从原子核周围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形成的,是指横行排列。
族是按每个原子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行垂直排列。
元素周期表还包括了原子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元素基本信息。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和规律2.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元素周期表中包括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质量等基本信息。
2.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很多的规律,比如垂直方向上每个周期中都有一个主族元素和一个气族元素,而水平方向上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缩小。
同时,元素周期表中相邻两个元素的原子质量差不超过4,这是元素周期表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3.1 基于元素性质的分类方法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将元素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比如,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三类。
而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8b84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1.png)
《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元素周期表》教案,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撰写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及价态;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以及描述这些规律的基本概念;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授法: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格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实验法:利用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元素间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3.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2. 元素周期表中基本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和价态;3. 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419c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3.png)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简介: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中的元素特征、属性和排列顺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原理。
2. 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3. 掌握常见元素的分类和特征。
4.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及其规律。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原理。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3. 常见元素的分类和特征。
4.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及其规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第二步: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原理1.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教师提供的元素卡片,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排列元素,并观察元素的特征。
2. 学生讨论并总结他们观察到的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原理。
第三步:认识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1. 教师导入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和订正元素卡片上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第四步:研究元素的分类和特征1.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在小组内研究元素的分类和特征,并整理归纳。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五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及其规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并引出主要的排列规律。
2.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排列规律的理解。
第六步:实践应用1.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设计化学实验。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资源:1. 元素周期表图片或模型2. 元素卡片3. 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籍4. 实验器材及化学药品(如有实验活动)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和讨论的表现。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7b4f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7.png)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3. 教学用具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
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师]请把所得结论与元素周期表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课本P105表5—11)][投影]表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学生活动,让一个学生把结果写在胶片上][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 (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过渡]学完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我们再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族。
[板书]2.族[师]请大家数一下,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生]18个。
[师]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105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师]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生]族序数。
[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主族?多少个副族?[生]7个主族、7个副族。
[师]元素周期表中还有哪些纵行没提到?[生]零族和第Ⅷ族。
[师]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生]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
[师]第Ⅷ族有几个纵行?[生]3个。
[师]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生]其偏旁均为“金”,说明它们均为金属。
[师]很正确。
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师]请大家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填写板书中的空白。
[把黑板上所挂元素周期表取下,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填写][注:易把16个族错添为18个][师][指住板书内容]此即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结构。
在中学化学里,我们主要学习主族元素的性质。
[师]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请大家分析讨论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可参考我们学习过的碱金属、卤族元素以及1~20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分析、讨论][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师]很好!由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讲述并板书]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投影练习]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生]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师]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
[生]X为钾元素,Y为碘元素。
[师]很正确。
[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那么,科学家们在完成这张元素周期表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109《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这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阅读思考题:1.元素周期律发现的背景是什么?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周期表的编制是否应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3.门捷列夫总结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律?4.门捷列夫在研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两大功绩是什么?5.通过这些资料,你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所得到的知识是否都为绝对真理?[点击高考]1、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同之处是:()A.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核电荷数相等C. 电子层数相等 D.核外电子数相等【答案】C【知识方法点拨】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本题考查到:周期数=电子层数延伸:主族系数=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8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C.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分为18个族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答案】B D【知识方法点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其中第Ⅷ族占据8、9、10三个纵行。
本题考查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题目】已知A为第ⅡA族的元素,B为第ⅢA族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和Y,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X=Y+1B.X=Y+11C.X=Y+25D.X=Y+10【答案】D【知识方法点拨】在同一周期的前提下,第ⅡA族、第ⅢA族在短周期中原子序数相差1;第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元素的存在,故第ⅡA族、第ⅢA族原子序数相差11;第六、七周期中由于镧系、锕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25。
本题考查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6、【题目】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6B.26C.36D.46【答案】D【知识方法点拨】元素周期表1~6周期的元素数目分别为2、8、8、18、18、32,因此,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8+8=16,8+18=26,18+18=36,8+8+18=34,8+18+18=44等。
不可能为46。
本题考查到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数目。
7、【题目】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答案】N、S、F【知识方法点拨】设B的质子数为X,根据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则A的质子数即核外电子数为X-9,C的质子数即核外电子数为X-7。
∵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X=X-9+X-7,∴X=16。
∴B 为S,A为N,C为F。
本题考查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课堂小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