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1.1 植物病害概述1.1.1 植物病害的定义和分类1.1.2 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1.2 植物病害的病征和病因1.2.1 植物病害的病征及其原因1.2.2 不同病害的病因及其发生规律1.3 植物病害的传播1.3.1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及其生物学特性1.3.2 不同病害的传播方式及其控制方法第二章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2.1 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2.1.1 病原体与宿主的共生关系2.1.2 病原体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宿主的影响2.2 宿主抗病性机理2.2.1 植物的天然免疫机制及其调控2.2.2 植物病害的免疫研究进展2.3 病原体侵染的分子机制2.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层面机制2.3.2 基因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3.1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3.1.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3.1.2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原则3.2 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技术3.2.1 温度、湿度、气氛等物理条件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2.2 物理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3.3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技术3.3.1 农药分类和化学结构3.3.2 农药使用方法、环境安全和药效限制3.4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3.4.1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4.2 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4.1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4.1.1 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4.1.2 植物病害诊断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流程4.2 植物病害的监测4.2.1 监测方法和指标的选择4.2.2 植物病害监测技术和实践应用4.3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4.3.1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原则和方法4.3.2 植物病害防治实践案例解析结语通过学习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方法。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题(病理部分)
1植物保护的概念: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什么是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3病状的定义:植物自生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称为病状。
4病状的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5病症的定义: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称之为病症。
6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的定义: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什么是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9什么是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可以从死的寄生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10致病性: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病害的能力。
11什么是真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12体外致病:有些土壤中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并不能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寄生,但可分泌一些有害物质,使植物根部扭曲,引起植株矮化,这种致病方式称为体外致病。
13真菌的菌丝组合体有:菌核,子座,菌索14真菌的有性繁殖的定义:指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
15真菌的无性繁殖的定义: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速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16有性孢子的五种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及子囊孢子,担子及担孢子。
1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8真菌的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菌原体。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一篇:植物保护学通论植物保护学通论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2.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3.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4.植物生物灾害: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人类目标植物,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而形成的灾害5.农业有害生物:危害农作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作物(二)简答1.植物保护的目的是什么?答: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避免造成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植物保护学的内容是什么?答: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和推广技术等,主要是弄明白不同有害生物的生物特性,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发生和成灾规律,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及科学,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与合理的防治策略,并将其顺利实施(三)填空1.植物保护对象是(目标植物)2.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两类方式是(防与治)3.化学农药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4.我国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方式)二植物虫害(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形态特征答: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头部着生有1个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1—3个单眼,因此,头部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由3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腹部一般由10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形成代谢和生殖的中心2.昆虫的口式及代表性昆虫答:下口式,蝗虫及鳞翅目的幼虫前口式,虎甲,步行草,草蛉后口式,椿象,蚜虫,蝉,叶蝉3.昆虫角的构成答:柄节,梗节,鞭节第二篇: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部分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述
病理性萎蔫指维管组织被侵染(变色)所致 临时性萎蔫指干旱所致,早晚可能恢复
萎蔫的类型: 黄萎(verticillium wilt) 枯萎(fusarium wilt) 青枯(bacteria wilt)
重点
2 病害三角关系(Disease triangle)
寄主作物
抗病品种 感病品种
强毒力菌株
病原物
弱毒力菌株
环境条件
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
病原、寄主、环境三个因素间的关系称为病害的三角关系。
病害四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和人类干扰
重点 二 症状类型(常见5种)
变色(discoloration) 坏死(necrosis) 腐烂(rot) 萎焉(wilt) 畸形(malformation)
花干腐
(镰刀菌 Fusarium subglutinans 引起的芒果花腐)
茎 湿 腐
大豆核盘菌
腐烂(干腐)
马铃薯干腐病
Mummy berries produced by the brown rot disease
腐烂-软腐
辣椒软腐病
腐烂-流胶 (gumnosis)
腐烂-流胶(gumnosis)
烟草花叶病
变色-斑驳 (mottle) 与 花叶相似, 但界限不明 显。
叶片 变色 界限 模糊
观赏椒病毒病
2、坏死(necrosis )
是指发病植物局部细胞或组织的死亡。细胞死亡
时胞壁不被破坏,尚维持完整的结构。
叶斑(leaf spot) :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轮廓都 比较清楚,包括穿孔、环斑或轮斑(ringspot)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植物病害、虫害、草害等方面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植物病害的防治1. 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昆虫传播等途径感染植物。
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2. 预防措施:预防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也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3. 防治方法:当病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是必要的。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防治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也是可行的选择。
二、植物虫害的防治1. 虫害的分类和危害:植物虫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和蛀食式害虫等。
它们会导致植物叶片凋落、果实受损、生长受阻等严重后果,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能保持生态平衡。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死或驱赶害虫。
然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三、植物草害的防治1. 草害的危害和分类:植物草害主要指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的竞争,导致产量减少。
常见的草害包括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和水生杂草等。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有效的草害防治方法,包括手工除草、覆盖材料覆盖、地膜覆盖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草害的生长和繁殖,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通论
昆虫学部分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保护目标植物免受生物灾害2,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经常性孤雌生殖:蜜蜂偶发性孤雌生殖:家蚕周期性孤雌生殖:蚜虫,3昆虫的世代:昆虫由卵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的个体发育期4,年生活史:是指昆虫在整个一年中发生的过程,包括发生的代数,各代的发生时期及各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配合,各虫态的历期以及越冬的虫态和场所等。
5,休眠:由于不利环境引起的昆虫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6;滞育:由于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滞,停滞期过后,要求一定的刺激因子,才能恢复生长发育7,种:是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与其他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8,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最大瞬时增长速率9,植物检疫:依据国家规定,对调出或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护措施10,年龄组配:指一个昆虫种群中昆虫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等虫态和虫期)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百分率11种群生命表:12:净生殖率:13:K对策:14:农药允许残留量:农场品上常有一定数量的农药残留,如果残留量不超过某种程度,就不至于引起对人的毒害,这个标准叫做农药允许残留量15: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某种农药在某种作物收获前最后一次使用的日期和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标准可以收获的日期,这两者相隔的日期称为安全间隔期16: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TL)指作物因害虫为害造成的产值损失17;经济阀值ET:指必须开始防治的虫口密度,否则,害虫的种群数量会发展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填空1,3R问题:不合理使用农药所造成的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2:昆虫纲的基本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环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阶段(2)头部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题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题植物保护通论复习题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植物病害、虫害、杂草等问题的防治。
植物保护通论是植物保护学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了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植物保护通论的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植物保护?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植物保护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杂草等问题,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的防除。
2. 什么是植物病害?常见的植物病害有哪些?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植物的疾病。
常见的植物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晚疫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植物的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出现病斑、溃疡、腐烂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3. 什么是植物虫害?常见的植物虫害有哪些?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等昆虫类动物引起的植物的害虫。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蚜虫、飞虱、蓟马等。
这些虫害会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啃食植物组织等方式,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叶片受损、果实减产等问题。
4. 什么是杂草?为什么要进行杂草防除?杂草是指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光线等资源,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植物。
杂草的存在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甚至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进行杂草防除是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5. 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
综合防治是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进行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
绿色防控是指采用对环境友好、对生态无害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进行植物保护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在植物保护中,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改良。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
1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们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广义);指人类的栽培作物(狭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偶发性有害生物、常发性有害生物、3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有害生物再猖獗(4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推广技术。
1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2+人类干扰为四角)。
3(1)成因:病害:寄主植物、病原、环境、人类干扰;伤害:虫伤、雹伤、风灾、电(2)变化动态:病害: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伤害:没有一个逐渐外部症状可分为:(1(2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2)根据致(17(1)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有89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10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1112(1)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菌原体无细胞壁,无革兰氏染色反应,无鞭毛;(2)多裂殖方式繁殖,菌原体还可以进行芽殖繁殖;(3)原核生物界下分四门,7纲,与植物病害相关的是薄13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分子寄生物,核酸()+(1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体中。
(2(3一种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环状、RNA外,14(1DEP):(2(TIP)(3LIV):15(1)结构:头部、颈部、腹部、尾部(交配繁殖,小但完整);(3、内寄生(线虫全部进入寄主内吸食移动)。
(4)滑刃线虫属:松材线虫;异皮线虫属:大豆根部胞囊线虫;根结线虫属:16(1;(2没有叶片或叶片17(1指病原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的;菌原体、病毒:伤口侵入;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湿度使叶面形成水膜,通常有利(3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18指侵染性病害从寄生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通论复习资料一、1、植物保护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1广义: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狭义: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2、农业有害生物。
2有害生物 (pests) 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植物保护学范畴的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灰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以及鸟、兽等。
农业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来重的经济损失。
)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
residue 农药残留 resistance有害生物抗药性 resurgence 有害生物再猖獗二、1、什么是植物病害和病害三角、病害四角, 9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环境人类干扰环境植物病原(物) 植物病原(物)2、什么是植物病害的症状, 10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线路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
3、症状分为病症和病状,病症和病状各有哪些类型, 病症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病状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
病状类型主要包括:植物生病后发病部位失去正常的绿色或表现异常的颜色称为变色。
变色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全叶变为淡变色绿色或黄色的称为褪绿,全叶发黄的称为黄化,叶片变为黄棕相间的杂色称为花叶或斑驳。
如黄矮病、花叶病等。
坏死植物发病部位的细胞和组织死亡称为坏死。
斑点是叶部病害最常见的坏死症状,形状、颜色有不同。
腐烂指寄主植物发病部位较大面积的死亡和解体。
由腐烂发生的部位,分别称为芽腐、根腐、茎腐、叶腐等。
植物保护通论(昆虫学)
植物保护学(昆虫学)一、植物保护的方式:1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2农业防治技术。
3化学防治技术。
4生物防治技术二、昆虫的特征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腹部有3对足,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4、腹部一般有9-11个体节,包含着大部分的内脏器官,末端着生有外生殖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三、昆虫触角的构造1、昆虫触角的构造分为:柄节、梗节、鞭节2、昆虫的类型:1刚毛状(蝉、知了、蜻蜓)。
2丝状。
3串珠状。
4锯齿状。
5球杆装(棒状)(蝶类)。
6锤状。
7具芒状(蝇类)。
8羽毛状。
9鳃叶状(金龟子)。
10环毛状四、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1咀嚼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五、1、蟋蟀、蝗虫的后足:跳跃足;2螳螂的前足:捕捉足;3蝼蛄的前足:开掘足;4龙虱的后足:游泳足;5蜜蜂的后足:携粉足六、翅(P63)翅的三条边:前缘、内缘、外缘;三个角:尖角、顶角、臀角;三个区:腋区、臀前区、臀区,有的昆虫在臀区的后面还有一个区:轭区七、产卵器构造:背产卵器、腹产卵器、内产卵器八、体壁的基本构造:由外到内: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九、蛹蛹的类型:离蛹、背蛹、围蛹;鞘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为离蛹。
十、螨类:幼螨:3对足;若螨和成螨:4对足;但瘿螨的若螨和成螨只有2对足十一、发生量的的预测方法:①、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②、气候图预测法;③、经验指数预测法;④、形态指标预测法十二、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分为:1、胚前发育:生殖细胞在亲代前发生于形成的过程;2胚胎发育:受精卵开始卵裂到发育成幼体的过程;3胚后发育:从幼体孵化开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十三、1、双翅目和鳞翅目的变态方式为:完全变态2、缨翅目的形态特征:体微小,黄色、黑色或褐色;挫吸式口器;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2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十四、1吸收式害虫:以吸收式口器取食危害植物。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指南word精品文档12页
第一章绪论一、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类的目标植物。
早期狭义的植物保护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和储藏期的农产品。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了广义的植物保护概念,即保护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和特定的植被。
三、植物保护的目的植物保护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植物的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有害生物(pests)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植物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
包括危害植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以及其他鸟、兽等。
有些生物虽然危害植物,但并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保护学上称其为次要有害生物或潜在的有害生物。
农业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通常会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般将同一地区仅偶尔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偶发性有害生物;将经常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常发性有害生物;而将那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造成严重灾害的,称为爆发性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爆发危害,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五、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防治措施和策略。
第二章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生长发育受到干扰或破坏而表现的异常状态。
植物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植物保护学上,将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互作关系成为“病害三角”关系。
植物保护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一、名词解释1.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2. 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4.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5.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二、简答题1.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
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在植物病部没有病征,但是有一些有明显的症状特点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2. 何谓病害的侵染过程?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一)病害的侵染过程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
(二)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1)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
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
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
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3.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介体传染:病毒的自然传播多数依靠昆虫、菟丝子等介体,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最为突出,象西葫芦病毒病、番茄蕨叶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虫传播的。
【2019年整理】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病害第一章绪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提供必需的基本生活品及工业原料;2、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4、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5、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ⅰ.产量降低。
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
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
ⅱ.品质下降。
ⅲ.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
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
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
ⅳ.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
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农药造成的3R问题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定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植物遭受病原pathogen因素(生物的或非生物的)的袭击,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不同程度的偏离健康状态,轻者可以恢复,重者死亡。
这种现象(过程)称之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人为的概念,植物被有机物侵染后,被侵染的植物向着不利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称之为病害,而被侵染的植物向着有利人民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就不叫病害。
如一些观赏植物受病毒侵染之后,叶片非常鲜明的颜色或形成花叶。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资料
一、病害1、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2、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 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4、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5、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类型定义分类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具体又可分为褪绿、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
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疡等类型。
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
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
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
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
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
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
6、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病征类型定义1.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
2.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
3.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
4.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
5.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
植保复习资料
植保复习资料植保复习资料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如何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植保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提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来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一、植物病害防治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的疾病。
常见的植物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
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等自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菌来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病原体。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菌剂、杀虫剂等。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如利用热水消毒土壤。
二、植物虫害防治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等昆虫类动物引起的植物的害虫。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蚜虫、螨虫、飞虱等。
防治植物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螨剂等。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如利用黄色粘虫板吸引和捕捉害虫。
三、植物营养与肥料应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有氮、磷、钾等。
营养元素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病虫害易发等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施肥是植物保护的重要一环。
施肥的原则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常见的肥料有有机肥、化肥等。
有机肥是指由动植物的残体和排泄物经过腐熟而制成的肥料,它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化肥则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肥料,它能快速供应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四、植物保护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保护领域也涌现出一些新技术,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来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病害第一章绪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提供必需的基本生活品及工业原料;2、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4、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5、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ⅰ.产量降低。
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
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
ⅱ.品质下降。
ⅲ.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
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
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
ⅳ.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
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农药造成的3R问题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定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植物遭受病原pathogen因素(生物的或非生物的)的袭击,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不同程度的偏离健康状态,轻者可以恢复,重者死亡。
这种现象(过程)称之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人为的概念,植物被有机物侵染后,被侵染的植物向着不利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称之为病害,而被侵染的植物向着有利人民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就不叫病害。
如一些观赏植物受病毒侵染之后,叶片非常鲜明的颜色或形成花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害1、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2、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 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4、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7、真菌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类群。
它所引起的植物病害最多。
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
真菌的吸器:真菌的吸器是菌丝的变态,它是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
吸器形状各异,如白锈菌的吸器为小球状,霜霉菌为丝状,白粉菌为掌状,锈菌为指状。
|菌核:是由菌丝体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松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其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环境适宜时也可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形成新的繁殖体。
子座: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其功能是产孢机构,也可帮助渡过不良环境。
菌索:由菌丝体纠结形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也称根状菌索,其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8、真菌的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是植物病害的再侵染源。
a.卵孢子卵孢子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内的卵球中,与卵球内的细胞核进行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孢子。
b.接合孢子接合孢子于是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接合的方式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此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孢子。
c.子囊孢子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接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
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内。
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
d.担孢子每个担子上通常着生4个担孢子。
e.休眠孢子根肿菌、壶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具厚壁,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9、真菌有性孢子的种类: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a. 游动孢子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
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
游动孢子无细胞壁,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b. 孢囊孢子形成孢子囊内。
孢子囊于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c. 分生孢子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孢子梗上脱落;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孢子果有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盘。
d. 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是由菌丝个别细胞膨大而成,具厚壁和浓缩原生质,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孢子。
内部贮有较多的脂类物质。
10、真菌生长的有性生殖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
12、13、锈菌锈菌生活史中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最多为5 种:性、锈、夏、冬、担孢子14、14、半知菌中的丝孢菌(1)粉孢属引起白粉病(2)梨孢属灰梨孢可引发稻瘟病(3)轮枝孢属大丽花轮枝孢可引发棉花和茄子患黄萎病@(4)平脐蠕孢属玉蜀黍平脐蠕孢可引起玉米小斑病,稻平脐蠕孢可引起水稻胡麻斑病(5)突脐蠕孢属大斑突脐蠕孢可引起玉米患大斑病(6)黑星孢属梨黑星孢可引发梨黑星病15、半知菌中的球壳孢菌大多是植物病原菌,所致病害部分可见小黑点病斑-17、重要的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18、病毒传播方式: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
病毒的传播是完全被动的。
⑴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⑵介体传播:昆虫、螨、线虫、真菌、菟丝子(口针型病毒、循回型病毒、增殖型病毒)19、稀释限点指病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度。
】体外存活期指病汁液在室温( 20~22℃) 下能保存其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20、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般将侵染过程划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1)接触期:指病原物侵入前已与寄生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时期。
影响因子:植物表面的理化状况、微生物组成影响最大,植物表面和周围的微生物能干扰和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定殖。
因此,在侵入前期病原物必须适应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才能实现侵入。
防治:阻止病原物侵入发展的最有利时期,在生物防治中,应用具有拮抗和竞争作用的微生物可以控制病原物的侵染。
(2)侵入期:是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的侵入。
真菌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丝→细胞内。
5种病原物侵入途径:寄生性强的真菌:以直接侵入或自然孔口侵入为主;寄生性弱的真菌:以伤口或衰亡组织侵入;细菌: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主要);*菌原体、病毒:伤口侵入;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产生吸根侵入。
影响因子: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湿度使叶面形成水膜,通常有利于病原物的侵入;温度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湿度和温度对病原真菌侵入具有综合作用;光照:对气孔侵入有影响,光照影响气孔开闭。
(3)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建立寄主关系到寄主表现症状前的一段时期。
局部侵染、系统侵染。
影响因子: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
潜伏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育状态,不表现或暂不表现症状,温度影响较大,适温使潜育期缩短。
(4)发病期:经过潜育期后,寄主植物开始出现症状而发病。
影响因素: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对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扩展影响很大,其中以湿度对病斑扩大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最显著。
21、病害循环:也称侵染循环,指病害从寄主植物的上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2、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是指病原物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场所渡过不利其生存和生长的冬天及夏天的过程。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3种方式。
2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1)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器官2)田间病株3)病株残体4)土壤5)粪肥6)昆虫或其他介体24、病原物的传播1)气流传播是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
2)雨水传播细菌和产生分子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器的病原真菌,存在于土中的一些病原物水稻白叶枯病菌是经雨水传播的,暴风雨不仅引起叶片擦伤,有利细菌传染和侵入,而且病田水中的细菌,又可经田水排灌向无病田传播。
因此,灌溉水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病毒和菌原体病害为主,一些病原细菌4)人为因素传播带有病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25、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1)^2)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称初次侵染或初侵染3)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和健康的植物,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染26、单循环病害(也积年流行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单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只有一次侵染过程,多为系统性病害,一般潜育期长,例如,小麦黑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对此类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
27、多循环病害(也称单年流行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称多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中有多次侵染过程,多为局部性病害,潜育期一般较短。
此类病害中,有许多重要的流行病,如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等。
对此类病害的防治往往难度较大,一般要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改善栽培措施、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降低病害的发展速度。
28、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1)感病寄主植物2)强致病性病原物大量存在3)适宜的环境条件4)认为因素29、病害循环涉及到四个环节:,⑴病原物越冬或越夏;⑵病原物的传播;⑶侵染过程;⑷初侵染和再侵染.30、柯赫氏法则,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物;(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
31、真菌侵染植物后可以引起变色、坏死、腐烂、萎焉和畸形等五大症状,其中以坏死和腐烂居多。
病症的表现多种多样:粉状物、霉状物、霜状物、锈状物和点状物等。
32、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1)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2)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3)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人工接种的方法,制造伤口,通过伤口侵入。
诊断方法:1)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判断2)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成为喷菌现象。
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33、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寄主的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并在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等病症。
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
34、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粉状物的病症。
二、昆虫1、!2、昆虫的基本特征: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
2)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
3)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各有1对翅。
4)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
2、昆虫触角类型:刚毛状,线状或丝状,锯齿状,双栉状或羽状,膝状或肘状,具芒状,环毛状,鳃片状,球杆状或称棍棒状,锤状,念珠状或称串珠状。
1)具芒状:为蝇类特有2)环毛状:如雄性蚊类和摇蚊等3)鳃片状:如金龟子4)球杆状或称棍棒状:如蝶类5)念珠状或称串珠状:如白蚁等6)锤状:例如瓢甲等~7)线状或丝状:如蝗虫、蟋蟀及某些雌性蛾类等8)刚毛状:如蜻蜓、蝉等9)膝状或肘状:如象甲、蜜蜂等10)锯齿状: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5、昆虫的生殖方式6、昆虫的变态发育7、昆虫的生物学习性8、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身体大小、体色及其他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9、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相同的性别中,还具有2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称为多型现象10、昆虫的世代:昆虫的卵或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