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根据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编写)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精彩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

2、学会灵活高效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阅读效率。

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来提升阅读质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古典名著精髓,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1、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2、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强化阅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白话语言的内容及含义。

教学方法:1、快速阅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红孩儿、白骨精等一系列无比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故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吃西瓜等更是家喻户晓、传诵古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通过再现孙悟空与二郎神精彩的打斗经过,再一次粗略领悟小说巨著的神奇。

二、自由诵读,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

掣(châ)钉(dìng)大鹚(cí)老鸬(lú)鹚嗛(xián)淬(cuì)猢狲(húsūn)青鹞(yào)鹭鸶(lùsī)鹳(guàn)鲂(fáng)鱼撺(cuān)花鸨(bǎo)木木樗樗(chūchū)蓼(liǎo)汀(tīng)蝤踵(lóngzhǒng)窗棂(líng)哪吒(nãzhā)幌(huǎng)2、课堂练习(1)《西游记》是长篇小说,是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2)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听信(徒弟名)的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妖怪名)拿住。

被妖怪摄入洞中的百花公主放走唐僧并央求他到(国名)给自己的父王送信,前来搭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复述和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3、情感和观念:欣赏文中准确传神体现形象的身份、性格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2、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难点: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检查《西游记》的作家、作品常识;2、提问“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3、通过课出题,检测重要字词的形、音、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1、打开计时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2、用课出题,要求学生在扼要复述的基础上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并理出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过程。

(堂上书面作业)3、用课出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不写大小二圣一下子就拿出最高强的法术一两个回合便分出胜负?从而让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文喜见山不喜平)(口头作业)三、体会想象,学会想象1、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神奇的想象,用课出题,让学生从下列角度思考:(堂上书面作业)(1)神奇的角色。

(2)神奇的形貌。

(3)神奇的法术。

(4)神奇的法器。

2、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堂上笔记)神话想象是超现实的创造性想象,其本质和方法是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合成具有神奇的形貌、神奇的法术和神奇的法器的人类、神仙、佛道、妖魔、鬼怪,赋予它们人、神、物的属性、特点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掌握想象的依据和原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2.理解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个性特点。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2、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难点: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最熟悉的四大名著是哪一部?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什么?(二)出示目标1.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2.理解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个性特点。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先学过渡语:心中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一)自学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及其他资料,调动自己的日常积累,了解作者及《西游记》。

2.默读课文,标明段落层次,用红笔标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圈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并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

3.请排除杂念,静下心来,快速阅读,在4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二)自学检测要求:3分钟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 做完后对照课件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字汝忠,号()。

汉族,山阳人。

()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请读一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3.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打斗经过。

点拨:1.吴承恩、射阳山人、明代、西游记孙悟空与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的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作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作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根据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编写)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根据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编写)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学会抓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3.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了解神话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层层铺垫的写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以其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朴实通达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其中最重要的形象孙悟空的个性鲜明,深入广大读者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小圣施威降大圣》,感受他的艺术魅力。

一、奇妙的故事情节1.速读课文,标示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会读会写以下字词。

掣棒(cha)金箍棒(gū)大鹚老(cí) 淬入(cuì)猢狲(húsūn) ......青鹞(yào)鹭鸶(lùsī) 老鹳(guàn)鲂鱼(fáng) 撺出(cuān)畜生(chù).......花鸨(bǎo) 木木樗樗(chū)蓼汀(liǎotīng) 躘踵(lóngzhǒng)窗棂(líng) .......愕然(a)哪吒(n?zhā) 幌一幌(huǎng)提防(dī) 吆喝(yāohe).......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情:尽情。

那厢:那边。

厢,边,旁。

猢狲:猕猴的一种,这里泛称猴子。

撺:通蹿,逃窜。

淬:指浸入或沉入水中。

下溜头:江河的下游。

木木樗樗:形容痴呆、孤单的样子。

躘踵:踉踉跄跄,要跌倒的样子。

窗棂: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子。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愕然:吃惊的样子。

3.快速浏览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6小圣施威降大圣》word教案 (1)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6小圣施威降大圣》word教案 (1)

《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梳理二圣斗法过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赏析文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汲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养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三个方面仔细研读文章,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把握这篇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以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细心品味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体会其紧张中透着诙谐,语言妙趣横生的特点,初步学习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出与《西游记》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引出新课。

(二)知识预览1.作品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2.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 人,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3.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分析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前我要先讲一个词“天马行空”谁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学生开始查字典)有人知道了,来这个学生讲一讲,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天马……咦!这是什么声音?来了一匹天马,上面写着“吴承恩”我们好幸运啊!来吧让我们一起驾着吴承恩的天马,去他的想象王国中任意奔放、驰骋吧。

先去那一站?哦!《小圣施威降大圣》。

二、走进作家、作品: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自幼爱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三、检测预习:1、写一写寻觅吆喝踪迹铁钳愕然晃一晃鹭鸶2、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小说知识?3、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4、你印象中的孙悟空具有哪些超凡本领?数一数。

七年级语文第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通过对《小圣施威降大圣》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圣施威降 大圣》中的神话元素和文学手法 ,以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将《小圣施威降大 圣》与现代文化语境相结合,理
02
03
04
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考察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内容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 平。
02
教学方法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03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极 ,学生是否能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习。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 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教 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 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
THANKS
课外拓展计划
阅读拓展
实践活动
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或相关 解读文章,深入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 形象。
组织学生进行与《小圣施威降大圣》 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戏剧 表演等,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写作练习
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 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 作能力。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课文都是通过虚构的人和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其单元学习目标为练习快速阅读,通过抓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从课文中抽绎归纳联想的方法,明确联想也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奇思妙想。

【学情分析】《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一篇新课文,又是《西游记》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初一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是浓厚的。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对这一故事有了很多了解,但也特别容易因为熟悉情节,而沉溺于动画、电视剧等影像记忆中,不愿意走进文本。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比较情节,感受文本的“ 奇情”;2.通过学习描写,品析词句,体会人物的“ 人情”。

3.结合背景,领略作者的“ 谐情”。

【教学设想】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的调整及依据。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考虑将本文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联系在一起,既激发学生的探究趣味,又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1. 预习生字词,完成自学检测字词内容。

2. 预习题:根据表格归纳孙悟空及二郎神的变化过程。

3.阅读下发材料:①《降魔变文》故事片段译文;②《瞎眼僧人的故事》片段(见后)【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降魔变文》“狮子吞牛图”,由图猜故事提示:图片内容讲述的是下发材料中的哪一个故事片段?(设计意图:故事激趣,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带着目标学习,便于学生实现自己意义的建构。

)三、比较故事,分析斗法——感受“奇情”。

1.默读课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说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至少用到三个词)提示:默读,在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的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快速阅读。

2.用一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题目就可追问:施威指什么?3.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变”、“斗”、“追”等追问:哪一个更好?思考:“变”是“斗”的形式。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总体方案(七年级上册)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总体方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想】《小圣施威降大圣》是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第六回的部分节选。

作为四大名著经典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我省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很多在校学生或教师都喜欢观看《西游记》的影视剧,但未必认真仔细地读过这部书,此现象应受到高度关注。

传统文化不能丢,《西游记》当然不能被搁浅。

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西游记》节选,为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教师务必借教节选课,努力推广这部经典小说!因此,我这堂课在目标设计上企图激发学生对《西游记》原著的阅读兴趣,必须挖掘课文潜在的效能资源,在在“由点及面”上做文章。

也就是说,教这篇课文不仅要着眼于新课标、《指导意见》、单元目标的各项指标和要求,还要诱导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动机。

【学情分析】初一伊始,学生不懂小说的文体特征,更不懂如何高效阅读小说。

对神话呢,或许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其塑造人物的方法可能不熟悉。

古文,他们至今只学过两课,读白话文可能似懂非懂的。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文的知识障碍。

不过,班级有些同学读过《西游记》原著,好动的孩子可能喜欢打斗的情节,好奇的学生喜欢梦幻般的想象,加上他们大多看过影视剧《西游记》,也喜欢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这为他们学好本文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执教的初一(2)期中考语文成绩优秀率年段第二,但0分到50分段共有18人,低分率年级第一,及格率年级最低。

之所以选择这个班拍录像,是为了给他们鼓鼓气,希望他们下阶段更上一层楼。

【目标设计要求】一、新课标阅读方面的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4、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期目标中对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而鉴赏文学作品,又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学习本文,既要通过默读,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又要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多角度赏析语句。

2、教材分析这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首先这篇文章难字多篇幅长,七年级学生读通较有难度课前必须有充分的预习。

其次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是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句,绕开难懂的句子,以局部读懂带动整体读懂。

本单元的第二个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

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赞叹,引人遐想。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而这篇课文又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七年级的孩子想象潜能一触即发,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尽情释放。

3、学情分析(1)学生刚刚涉及古白话小说,所以对于文白夹杂的文字,读起来略有难度。

所以课前一定要充分预习,并结合注释正音。

(2)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学生特别感兴趣。

所以在赏析语句时,我提示学生可从情节的曲折或趣味性发面入手。

而人物形象较鲜明,感知起来难度不大,所以,我大胆舍弃。

(3)小说语言极具特色。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等文学常识,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分析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3.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体会其中的语言特色,感受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吴承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展示《大圣归来》的海报这张图是电影《大圣归来》的海报。

主角是我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没有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大圣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如果有一天,神通广大的大圣遇到了同样本领高强的小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看看这场精彩的较量吧!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吴承恩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吴承恩的代表作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西游记》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情节发生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3)文体常识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以下特点:1.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

(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â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 号:háo 1、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79. 令:1、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

(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

(陈守令皆不在)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83. 奇:qí 1、奇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