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如何培养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种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辨问题法思辨问题法是通过提出具有思考性和辨析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采用思辨问题法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策略一:探究性问题在介绍一个物理现象或理论时,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验探究。
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提出问题:“当一个磁铁靠近导体时,有什么变化发生?请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发现磁感应现象,并深入理解其原理。
策略二:辩证问题在讲解物理理论或原理时,可以提出一个辩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比较不同观点。
在讲解质能转化定律时,可以提出问题:“你同意‘质量不会凭空消失’这个观点吗?为什么?”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质能转化的原理和意义。
二、实践问题法实践问题法是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和实验实践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策略一:案例分析问题在讲解物理理论或现象时,可以提出一个与实际案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以提出问题:“如何解释高空弹射救生椅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弹射救生椅的工作原理。
策略二:实验设计问题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际操作。
在讲解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光的反射现象,并巩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
闭合 回路 , 然后用条形磁铁移近螺线管 、 插入 问题意 识放在重要位置上。要运用各种有效 的 样学生就会充 分地调动 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思考 或拔出螺线管,让学生看到闭合 电路中产生 了
一
物理教学手段 , 促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 这 些 问 题 。 善于捕捉新现象 ,不断地把新现象和 自己的认
及物理实验能力要 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 多问题 。 例如! 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物理时 , 碰到 的
我们必须要其有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这一
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的七大环节 中 , 都是经过提炼 的物理模型 , 小球 、 如“ 轻杆 、 轻质 理念 , 并在教学过程中, 矢志不渝地贯彻这一理 “ 出问题 ” 提 是至关重要 的首要环节。从发展学 弹簧 、 光滑斜面 、 匀强 电场和匀强磁 场” 等理想 念 ,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的倾 向, 培养学生形 生创新能力这一科学探究 的最终 日标来看 , 化模型。学生 在提 出、 学 解决生活问题 之前 , 首先 成一种对 知识 的主动探索 ,并重视解决实际问
一
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 、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
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 , 初步谈 以下几点体会 : 运行等 的模型来源于圆周动动。这样通过对生
二、 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策略
1 学 生参 与 物理 实验 的 设 计 过 程 . 让
以满足 学生终生发展 的需求,因而在物理课堂
教 学中通过体现 学生的参 与意识,培养学生的 “ 问题意识”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关键词 : 中物理 问题意识 高
用。 这是一项具有 战略意义的工作 。 将可持续发
参考文献
I郭 子 义 , 薇 . 境 化 学概 论 . 京 : 京 . 韦 环 北 北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种角度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浅析。
其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讲解物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实验、图表、模型等方式展现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相互促进,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推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了显著提升。
但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高中物理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如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进行深入探究。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一)教师思维和意识固化在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要求学生对知识机械化的掌握,而没有应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真正灵活地掌握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反感。
受旧教材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固化,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向新教学模式的转化,教师思维和意识固化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素质、转变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与高考直接挂钩,学生成绩的高低影响着以后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这使得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物理素质以及学习实践等多方面的提升,极大地降低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些物理教师为提高课程教学进度,将解题思路或解题办法直接告知学生,学生虽然得到了正确答案,但在以后的解题中却没有培养起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落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
学生和教师均面临着高考的重压,教师为节省更多的时间,往往会以板书教学的方式来授课,很少应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极大地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齐全各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比例不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
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
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比如: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材一开始就呈现“电动势”的概念,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这一表述虽然非常通俗,但学生学到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里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能提出如上的问题,说明学生所学的新的概念与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电源两端的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
”这对于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思维与思考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思维与思考能力高中物理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思维是指遵循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观察与实验物理学习中,观察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现象、收集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出物理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现象。
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推理与证明物理学习中,推理与证明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逻辑推理与证明过程,学生可以从物理原理出发,合理地进行分析和论证。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学生可以运用牛顿定律进行物体运动的分析与推理。
通过构建物理模型,进行力学计算和逻辑推理,学生能够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和推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与创新物理学习中,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电磁学时,学生可能遇到如何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思维方法与策略除了物理知识的学习外,物理学习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科学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
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学生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思路。
总结起来,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证明、问题解决与创新以及思维方法与策略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地处农村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在社会环境,学生来源,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
本文针对农村教学的特殊条件,分别从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现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对农村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新课标要求学生会提问题在即将实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要求高中生能达到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2、提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创新问题的提出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
只有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
爱因斯坦说得好:“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农村高中生问题意识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根据笔者的经验,一届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或者提的问题是:老师这题我不会?这题怎么做?其它问题就很少,更不用说有价值的问题和创造性的问题了。
或者是有些学生总把“为什么?”挂在嘴边,向老师提出,希望老师来解决,表面上看来,这些学生很好提出问题,其实是一种懒惰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而自己却不思考。
这是多么令人可悲的一件事,没有问题,不去思考,怎样去创新。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较为薄弱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问题可问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
解 决 或 疑 惑 的 问题 , 并产生一种怀疑 、 困惑 、 焦虑 、 探 索 的 心 理 状 态 。 这 种 心 理 驱使 个体 积 极 思 考 ,不 断 提 出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 问 题 意识 是 思 维 的动 力 。 是 创 新 的基 石 , 培 养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是 培 养学 生探 索创 新精 神 的 起 点 。 在 哈 佛 大 学 师 生 中 流 传 着一句名言 : 教 育 的 真 正 目的 就 是 让 人 不 断提 出 问题 、 思 考 问 题 。 在 高 中物 理 教 学 中 , 要 引 导 学 生 自主 探 究 学 习 。 就 必 须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 因为问题是学 习的心脏 , 是学 习的灵魂 。 有 了 问题 , 思维才 有方 向 ; 有 了 问题 , 思维 才有 动力 : 有 了 问 题, 才 会 有 主 动 探 究 学 习 的愿 望 ; 有了问题 , 才会有创新。 二、 培 养 问题 意 识 的误 区— — 寻 找 问题 答 案 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是 不 是 就 是 教 师 教 学 中 多 设 计 提 问, 学 生 通 过 学 习 来 解 答 老 师 提 出 的 问题 呢 ?答 案 是 否 定 的 。 常规物理教学中, 教 师 往 往 通 过 问 问题 检 查 学 生 的学 习情 况 , 了解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程度 。 如 果 学 生 把 教 师 的 问 题 都 回答 出 来了 , 那 说 明学 生 对 教 师所 讲 的知 识 都 掌 握 了 。 没 有问题 了。 我们 经常 听到老师下 课前 问学 生 : “ 都 听 懂 了 吗 ? 还 有 问 题 吗? ” 当学 生 回答 说 没 有 问题 了 , 老师就放心了。 有 的 老师 不 仅 听其言 , 还要观其行 , 要 抽 问学 生 , 当得 到 的答 案都 是 正 确 的 , 也 就 是 都 符 合 标 准答 案 时 。老 师 才 会 感 到 学 生 确 实 是 没 有 问 题了 , 才 会 露 出满 意 的 微 笑 。学 生 带 着 问题 走 进 教 室 , 没有 问 题 走 出教 室 。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 去 问题 教 育 ” 。 而美 国人 却 不 这样理解 教育 , 他 们认 为 : 学 生总是充 满好奇 和疑问 的, 他 们 走进教室的时候 。 带 着 满 脑 子 的 问题 。 老 师 在 回 答 他 们 问题 的 过程 中, 有意通过情景 、 故事 、 疑问、 破 绽 等 引发 学 生 提 出更 多 的问题。 老 师的 回答 使 学 生 产 生 更 多 的 问题 、 最 后 老 师不 得 不 “ 投降” : “ 你 们 的 问 题 我 已经 回答 不 了 了 ,我 的知 识 就是 这 么 多, 我 回去 再 学 习 、 再准备 , 下 次 再 来 回答 你 们 , 你 们 回去 也 去 位 同学 都 在 积 极 地 思 考 , 产生疑 问 , 讨 论解决 问题 , 这 样 就 可 以很 好 地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批 判 性 。 比如 讲 “ 回旋 回速 器 ” 时. 涉及 这样一个问题 : 经 回旋 加速 器 加 速 后 出来 的 带 电 粒 子 所 获 得 的速 度 和 哪 些 因素 有 关 ?学 生 一 般 有 两 种 观 点 :观 点 1 :设 共 加 速n 次 ,则 由动 能定 理得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就要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必须抓住 4 总论
时 机进 行 问题 情 境 的创设 ,通 过分 析具体 的生
新课程改革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 , 更加 活、生产问题 , 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加 情调 学 习的方法 和过 程 。在 新课 程改 革下高 一 以理解 ,逐步促进其科 学思维发展水 平 的提 物理教学的道路上 ,肯定还会遇到新 的问题 , 升。 只有不断挖掘出新课程标准实质 ,才能使的高 (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 3
和概 念
物理 学科 的特 性决 定 了物理 规律 、物 理概
(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 任 何教 学活 动 的最 终 目的都是 培养 学生 的
念是 概括 的、抽 象 的 ,所 以要想 学生 深人 的理 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
解物理概念 ,就一定要激发其思维能力,而这 能力 的教学 目标 ,那 么物理 教学也 不例 外 。而 兴趣就成为引导学生物理入 门的钥匙 ,亦是推
秦 艳 红
( 河南 省汝 州市 第二 高级 中学 470 ) 65 0
物理学家海森堡曾经说过 :“ 提出正确的 个 过程 是理 性认识 和表 面感 知 、科 学概 念和 生 问题 ,往 往等 于 解 决 了 问题 的大 半 。 问 题 是 活经验 、内在联系和表面联系的相互融合和渗 ” 思维的起点,是创新 的源泉。本文着重讨论了 透 。课 堂上 学生带 着 问题 听课 ,养 成提 问 的习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 惯 ,培 养发 问 的意识 ,可 以大大激 发学 生 的学 问题 意识 的策 略 。 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爱学习、会学 1 培 养 学生 问题 意识 的作 用和意 义 习 ,那 么老 师在学 习 中的 主导地位 就得 以充 分 ( )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 的理解 物理规律 发挥 ,从而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全面提高。 1
基于物理观念的培养,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基于物理观念的培养,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学生的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是学生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而来的。
在物理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和观念体系。
2.注重概念的引导和理解。
物理学中有许多抽象而又重要的概念,如能量、力、电磁波等,这些概念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这些概念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搭建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整体性的物理观念。
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在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基础上,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构建:1.建立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
物理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物理理论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结合起来。
在讲解力学问题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运动规律,让学生在实际中感知物理现象,增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问题解决和思维训练。
物理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水平。
3.创设多种教学形式和多种资源。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实验、讨论、展示等,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接触并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实施具体教学策略在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过程中,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以实施的具体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整改计划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整改计划引言高中物理是学生理解自然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关键学科。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本文档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计划,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问题分析1. 理论与实践脱节在目前的教学中,物理理论知识传授较多,但实验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发展需求脱节。
4. 评价体系不合理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综合能力,导致学生重视应试技巧,而非真正的物理学习和理解。
整改计划1.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通过组织科学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紧跟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使学生掌握前沿的物理知识。
例如,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调整教学大纲,增加新兴领域的内容。
4. 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综合能力。
例如,引入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实施与监测为确保整改计划的实施效果,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和反馈机制。
整改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谈一下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问题意识;原因分析;培养措施一、“问题意识”的意义问题意识指的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
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反之,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上只会盲目从众、被动吸收、机械容纳。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在对过去教学的反思中,深深地体会到,要促使学生形成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特别是要把这种思想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去。
二、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问题意识是任何一个儿童生来都有的。
众所周知,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问一问,儿童经常向大人发问,甚至刨根问底,这应该就是儿童问题意识的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
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上,特别是走进课堂后的学生缺少这种问题意识呢?1.从教学方式方面看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怎么教,我怎么记,根本不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学习总是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问题一: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多以理论为主,为了应对高考的需求,教材内容偏向于记忆型知识,缺少足够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动画等新颖的教学手段,使理论知识更生动、形象。
问题二: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入。
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概念的记忆层面,对物理原理的本质意义没有深入理解。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从问题中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引入科学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例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问题三:缺乏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能力培养较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
这使得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意义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科技节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的热情。
问题四:教学重点偏向于应试。
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应试技巧的培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和实际能力。
改进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考,明确高考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把目标只放在高考成绩上。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要改进高中物理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定理,而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等方式来发现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然后真正的通过对于这些思维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快乐学习”,一个好的物理老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
教师如果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
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时,给学生播放一下“神七”上天的视频,学生就会在感叹祖国科技发达的同时,禁不住问“神七”是如何变化轨道的?他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周期多大?……又如:在讲圆周运动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杂技表演的视频,杂技演员用绳子拴住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用手紧握绳子的一端,使水杯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同学们看了之后就会问为什么在最高点,杯口向下,而杯中的水并不流出来?角速度多大才能完成上述表演?如果让我来做能成功吗?2、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
只要小实验选取得当、演示巧妙,可以使学生发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这符合亚里斯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例如讲授“物体的浮沉条件”这节课时,一开始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
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
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
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相同?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3、从物理学史中提出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定理,而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等方式来发现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然后真正的通过对于这些思维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
主要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点来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教学就是渗透着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物理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组合、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使学生对于物理有深刻的认识,要让他们知道物理教学是让他们如何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集合来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养成存在的问题1.所提问题不是重点,没有针对性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完成,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不充分,没有抓住实质,没有突出重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总让人觉得是“满堂问”。
这样的教学的确可以使教学课堂的气氛高涨,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零碎,他们根本找不出重点。
2.教师是问题的直接操作者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教师虽然在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上下了工夫,但是由于他们对于课堂的教学进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把握,所以他们在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上往往会出现问题。
当教师在教学中抛出一个问题但却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这些有建设性的问题时,就立马给出答案,那么,问题在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就成了一个幌子,教师始终都是问题操作者。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积极性物理教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它不同于人文学科,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对一定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辨别每一个观察对象的特征,让他们自己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养成观察的习惯和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学好物理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富有成效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教学方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充分利用,张弛有度,使课堂上度过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创新理念有待加强。
部分高中物理教师从事教学多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多少年就是用这一套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式过于古板,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在教学内容中增添新的东西的意识,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本身就没有具备创新教学理念的意识。
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只是一些书本上的“死知识”,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学生就无法应对。
由此可以看出,这对于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物理知识十分不利。
.2.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十分“细致”,把重要的、不重要的知识都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少讲一点知识。
这样一来造成两个后果,第一,课堂时间十分有限,面面俱到的讲解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付出多、回报少”的情况出现。
第二,若将知识讲解得过于面面俱到,学生无法判别重点,在一节课中学生的精力不可能一直都十分集中,因而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的情况。
3.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忽略教学的原本目的。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因此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设备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例如,有些高中物理教师过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物理课上从始至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知识点,整个过程走马观花,学生对一些重点内容的理解似是而非,同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了解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情况如何,学生处于单方面的被动接受状态,因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真实发挥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如何培养
杨柑中学钟展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试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看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影子,看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看到的只有大量的机械性训练。
有的甚至打着“学案导学”的旗号,将这种应试化、训练化、试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高效课堂”。
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学习兴趣。
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才能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企望得到称赞,渴望赞美是深藏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基本需求。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同学们踊跃提出问题,对于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是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
在课堂上遇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长此以往,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所见不同,再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牛顿定律时,让学生观看“太空中的航天飞机”照片,学生就会问,航天飞机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它在太空中做怎样的运动?它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又如:在学习X射线时,让学生欣赏伦琴夫人的照片,学生会问,他的手是不是有残疾啊?这张照片是怎样拍摄的呢?......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
以为常。
教师如果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
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时,给学生播放一下“神七”上天的视频,学生就会在感叹祖国科技发达的同时,禁不住问“神七”是如何变化轨道的?他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周期多大?……又如:在讲圆周运动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杂技表演的视频,杂技演员用绳子拴住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用手紧握绳子的一端,使水杯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同学们看了之后就会问为什么在最高点,杯口向下,而杯中的水并不流出来?角速度多大才能完成上述表演?如果让我来做能成功吗?
(3)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
例如讲授“浮力”这节课时,一开始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
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
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
(4)从物理学史中提出问题。
物理学史上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把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由于他的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所以这种错误的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两千年。
直到三百多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科学论断。
那么学生自然会思考“两千年前亚里斯多得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伽利略等人是如何发现这种错误?”“伽利略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科学论断又是怎样的?”等问题。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体验、感受很深,因此也乐意提出问题。
如:讲摩擦力时,学生通过“搓手实验”提出是什么力阻碍了手的运动?又如:早上,同学们骑着自行车上学,路上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浓雾,几十米之外就看不到人,骑车来到学校,感觉到自己的衣服有点变湿了。
于是会问雾是如何形成的?雾的形成是一种什么物态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呢?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