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阅读常识
历史古书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古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书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人类的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书中记录着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思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古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中国古代史书、古代文学名著、古代哲学经典、古代医学经典等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书1.《史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通史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献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司马迁在创作时对历史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梳理,提出了“夫史不可不读也者,惟读史可以通古今,可以知兴替,可以知治乱,可以知盛衰”的观点。
《史记》内容包括“五行、帝王、亲戚、宦者、法书、百家”六部,以纪传体的形式叙述了从黄帝到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
其中,以“帝王本纪”、“列传”等部分为代表的历史传记内容最为丰富,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由司马光撰写,完成于南宋大观元年(1086年)。
《资治通鉴》以“罗纪事本末十六种,员备要,统监太史,列年表”的方式,将中国史籍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编纂,内容涵盖了从春秋时期到五代时期的历史事件,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之冠”。
3.《汉书》《汉书》是西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收录了西汉自刘邦建立汉朝起至王莽篡权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物。
《汉书》以“功臣、名臣、列女”等为主要篇目,内容全面展现了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研究西汉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古代文学名著1.《论语》《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了孔子的言行、言论和弟子的问答等。
《论语》以语录形式呈现,通过对话的方式阐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和处世之道,成为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代表。
2.《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古书阅读常识

第十章古书阅读常识第一节古书的注释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我们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先秦的文言文,离不开注解。
古言语的注解,可以分为今人注和古人注两类。
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简称古注。
古注比起今人注来要难读得多,但我们不能不读,因为古注具有今人注所没有的特色,对于阅读古书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古注是阅读古言语的阶梯和桥梁。
我们今天读不懂古书,障碍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书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古书在流传、抄刻过程中的讹误,等等;二是知识性的障碍,由于古书记载的事情离我们已很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各方面缺乏了解。
其实,这些障碍古人读书时同样会遇到。
为了使人们读懂古书,一代一代学者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为许多古书作注释。
古人作注,大抵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字词句进行训释,以排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二是对古文中所涉及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礼制、名物、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解说,以排除知识方面的障碍。
古人的注释为我们阅读架设了阶梯和桥梁,通过阅读古注,我们既可以通晓文意,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扩大知识面。
例如我们读《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下的一段注疏,就可以详细了解古代打猎的具体做法和古人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具体规定;读《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于是乎用之”下的注疏,可以了解古代藏冰的制度以及冰的多种用途;读《诗·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安按:傧,音bìn,陈列;笾,音biān,盛食物的竹器;饫,音yù,私宴)下的注文,可以知道宗族私宴的细节。
其次,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古人注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他们当时离经典文献成书年代不远,他们生活的社会和前代社会在制度上一脉相承,因此他们对古书所记载的各方面情况有感性认识,比较熟悉。
古书阅读常识

• (2)释义 • 单字相训:某(者),某(也) • “成俗曲期”注:期,会也。 • “有人而校”注:校,报也. • 武子,魏犫。五鹿,卫地。 • “义隔而通之”“以近义词相释”“以今语释古 语”:犹 •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 传:漂犹吹也。 • 徒善不足以为政。注:徒犹空也。 • (诵数之儒。注:诵数犹诵说。 • 成俗曲期。郝懿行曰:曲期谓委曲期会之地,犹言委 巷也。 • 《说文》:“爾,丽爾,犹靡丽也。”段注:“丽爾, 古语;靡丽,汉人语。以今语释古语,故曰 ‘犹’。”)
• • • • • • • •
(四)宋代的古书注释 1 .注家注本 经:邢昺《孝经疏》朱熹《诗集传》 子:朱熹《四书集注》 集:朱熹《楚辞集注》 2.注释特点 (1)宋代的注释受宋代哲学影响大 (2)儒家学说中渗入佛教思想;程朱理 学致力阐述义理;其治经多讲义理
• • • •
(五)清代的古书注释 1 .注释对象 (1)整理注释经史子等文献 经:陈奂《毛诗传疏》,马瑞辰《毛诗 传笺通释》,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 疏证》 • 史:梁玉绳《史记志疑》,沈钦韩《汉 书疏证》 ,王先谦《汉书补注》 • 子: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 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 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孙诒让《周礼正义》、 《墨子间诂》
三、古书注释的内容及注释用语
• • • • •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1、解字词 (1)注音 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 衰,初危反。妻,七计反。(正义而为谓之行) 行,下孟反。(二十乘)乘,绳证反。实败名 (必迈反)。 • (衰,《广韵·支韵》小也,减也,楚危切,又所 危切。《脂韵》微也,所追切) • 与焉,音预。拘音俱。 • “读若”、“读如”、“如字”等说明读音: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注: “皇读如归往之往。”
古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古文阅读是中国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古文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其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阅读古文时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古文阅读技巧,帮助读者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一、整体把握法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进行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法是指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整体了解,把握文章的脉络、主旨和人物关系。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阅读标题: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文体,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 阅读首尾句:首句通常是文章的入口,可通过首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而尾句往往是对全文的总结或概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
3. 阅读段落大意:通过把握每个段落的大意,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重要观点,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二、句读法句读法是指对古文中的每个句子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在阅读句子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意象理解:古文中常常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需要通过理解这些意象来把握句子的内涵。
2. 词语辨析:古文中常使用古代用法和意义,一些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透过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
3. 句子成分分析:古文句子结构复杂,需要辨别主谓宾等句子成分,理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上下文推理法古文中的内容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理和理解。
在阅读古文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补充信息:有时古文中会省略一些信息,读者需要通过思考上下文推测出被省略的内容,以便完整理解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2. 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古文中会使用反问、反诘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意思的表达与字面意思的反面,思考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3. 推理推断:古文中的信息不一定一目了然,读者需要通过上下文中的线索和暗示进行推理和推断,以便准确理解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古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古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古文阅读是学习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然而,古文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古文的语言和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一些古文阅读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
一、古文基础知识古文是指中国古代的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史书、文章等。
古文具有独特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读者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
1. 词语理解:古文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古文词语的含义可能与平常的理解不同。
因此,读者在阅读古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2. 句式结构:古文的句式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并列句、独立句、从属句等。
读者需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 文化背景:古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是理解古文的重要依据。
读者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相关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二、古文阅读技巧除了具备古文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运用一些阅读技巧,以提高古文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1.遣字和通假字:古文中常使用一些生僻字或通假字,需要读者对其进行辨析和学习。
可以通过词典或相关资料查询和学习这些字的含义和用法,避免对古文理解产生困扰。
2. 上下文把握:由于古文有时省略或隐去一些字词,需要读者通过分析上下文来推测句子的完整意义。
关注句子前后的信息,从而准确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理解修辞手法:古文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读者需要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以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4. 多读多练:古文阅读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通过大量的阅读,读者可以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常见表达方式,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三、古文阅读实践除了理解古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阅读技巧外,读者还需要实践古文阅读,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1. 阅读古文文章: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的必备常识

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的必备常识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哲学内涵。
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和审美,增加我们的人文素养。
然而,由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特殊性,不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的必备常识。
首先,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是阅读古代文学的重要前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往往紧密地与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相联系。
因此,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和体裁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
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例如,诗歌注重抒发情感和表达意境,散文则更注重叙事和议论,小说则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熟悉不同体裁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此外,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隐喻也是阅读的关键。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使用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蓝色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忧郁和寂寞,红色则代表喜庆和热情。
同时,一些动物、植物和自然景物也常常被用来隐喻人物的品质和命运。
理解这些文化符号和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另外,注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也是阅读的要点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精湛的修辞和独特的韵律而闻名。
例如,古代诗词中常常使用对仗、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同时,古代诗词还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把握。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和韵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古代文学作品。
最后,读者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也应该注重自己的情感参与。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在古代,典籍是一种重要的知识和文化载体,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文字的演变,现代读者在阅读古代典籍时往往面临许多难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古代典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选择合适的译本古代典籍往往是用古汉语或古文字书写的,在现代阅读时难免会遇到语言和词义的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典籍的内涵和精神,我们应该选择一本经过权威翻译的译本。
好的译本应该准确传达原著的意思,同时又能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二、了解背景知识古代典籍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典籍的内容和意义非常重要。
在阅读之前,建议先对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一些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典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三、注重整体把握古代典籍往往较长且内容繁多,如果仅仅停留在字句的理解上,往往难以把握典籍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因此,在阅读典籍时,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把握,提炼出典籍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并通过分析典籍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来理解典籍的逻辑和内在的思维框架。
四、善于使用工具书古代典籍中常常涉及到许多生僻的词汇、典故和修辞手法,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会产生阅读障碍。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书,如辞典、词典、典故字典等,来帮助我们理解典籍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提高阅读的效果。
五、耐心品味与研读古代典籍往往需要细细品味和反复研读才能领会其真正的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多次研读同一段落,并结合自己的阅历、经验和感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典籍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六、参阅研究成果古代典籍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和解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参阅一些研究成果,如学者的专著、研究论文等,来增加对典籍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观点和解读,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典籍的内涵。
总之,古代典籍的阅读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注的任务,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来应对。
古文阅读方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文阅读方法知识点总结大全古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然而,古文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总结一些古文阅读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项任务。
一、理解古文背景知识在阅读古文之前,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古文的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古文的内涵及其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隐含意义。
二、学习常用的古文辞藻和修辞手法古文中常有一些独特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熟悉这些辞藻和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古文的含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积累、背诵古文的句子和段落来提高对古文辞藻的理解和认知。
三、掌握古文的基本结构和篇章逻辑古文通常由开头、中间和结尾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在阅读古文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四、注重字词的研究和探究古文中的字词经常有多重含义,掌握这些含义对于理解古文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字词的演变过程、使用背景以及文中的语境来加深对字词意义的理解。
此外,了解古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规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
五、阅读古文注释和研究资料古文注释和研究资料是我们阅读古文的有力助手。
在阅读古文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注释和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古文的背景、意义和注释的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文的内涵。
六、多读、多练古文古文阅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而通过多读、多练古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文的内涵和特点,并且熟悉古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背诵等方式来提高古文阅读的水平。
七、掌握古文翻译技巧在阅读古文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翻译技巧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的含义。
例如,可以使用逐字逐句的方法进行翻译,将每一个字和每一个句子的含义都分析清楚,再进行整体理解。
五年级古人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古人读书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人读书的知识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古代读书的起源古代读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商周时期,那时已经有了文字记录和书籍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逐渐成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工具。
古代书籍的形式古代的书籍主要有竹简、帛书、纸书等。
竹简是用竹片串成的,帛书则是用丝绸制成的,而纸书则是在纸张发明之后逐渐普及的。
古代读书的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读书时要专心致志,眼睛要仔细阅读,口中要朗读出来。
此外,还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态度,强调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探索。
古代读书的场所古代读书的场所主要有私塾、书院和官学。
私塾是家庭教师教授学生的地方,书院是学者聚集讨论学问的地方,而官学则是由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
古代读书的目的古人读书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
通过读书,古人可以学习到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自然无为,以及佛家的慈悲为怀等思想。
古代读书的名人故事古代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诸葛亮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都是鼓励人们勤奋读书,追求知识的典范。
古代读书的礼仪古人读书非常讲究礼仪,如读书前要洗手、正襟危坐,读书时要保持安静,不随意翻页等,这些都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书的认真态度。
古代读书的影响古代读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也推动了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对古代读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希望学生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古书阅读常识

二、连及
连及变称“连文”、“连言”、 “连语”、“连类而及”,这是古人在 行文时为凑个音节而在一词的前面或后 面连上一个与其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词的 表达习惯。
简言之,就是本说甲,连带说乙。
有些教材称之为“偏义复词”。
• 《左传·昭公十三年》:“郑,伯男也, 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 【疏】 王肃注云:“郑,伯爵,而连‘男’言 之,犹言曰‘公侯’,足句辞也。”
•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 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 周。 (《礼记》)
【疏】“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 徵,成也,明也。孔子言:我欲明说夏代 之礼,须行夏礼之国赞而成之。杞虽行夏 礼,其君暗弱,不足赞而成之。○“吾学 殷礼,有宋存焉”者,宋行殷礼,故云 “有宋存焉”。但宋君暗弱,欲其赞明殷 礼,亦不足可成。故《论语》云:“宋不 足徵也。”此云“杞不足徵”,即宋亦不 足徵。此云“有宋存焉”,则杞亦存焉。 互文见义。
• 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史记·魏其 侯传》)
• 赵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 十斤,罢就第。(《史记·赵充国传》)
曲指的作用:
可以使言辞避俗趋雅,意蕴深而不 露,同时又能增加文采。
《左传·鞌之战》: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壁以 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 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 【礼记】:“君使士射,不能则辞 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孔颖达疏曰:“不直云疾而云负薪
者,若直云疾则傲慢,故陈疾之所 由,明非假也。”
• 【战国策】:“一旦山陵崩,长安君 何以自托于赵?”高诱注云:“山陵喻 尊高也,崩喻死也。” (此处不敢明 斥,故改云山陵;讳言死,故曰崩。)
古文阅读基础知识与技巧

实古 第 三
践文 章 阅 读
阅读经典古文
选择经典古文: 如《论语》、
《孟子》、 《庄子》等
阅读方法:逐 字逐句阅读, 理解字义、句 意和篇章结构
理解古文内涵: 结合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等, 理解古文的深
层含义
学习古文技巧: 如古文翻译、 古文鉴赏等, 提高古文阅读
能力
选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名篇, 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
审美教育:古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对现代人的审美教育和艺术修养具 有重要意义
感
谢
观汇
看
报 人 :
XXX
古文文化背景了解
古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包括文言文和古白话文
古文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
古文具有简洁、典雅、含蓄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文阅读需要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古代文学、哲学、艺术等方 面的知识
技古 第 二
巧文 章 阅 读
理解文章大意
阅读标题: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阅读首尾段:了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 阅读关键词句: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阅读注释: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写作目的等,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大意
把握作者意图
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思路 关注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
古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文
意输 赅入
阅 的 你
阐的
与 述 正
观文
读 点 , 文 技 字 基 是 您 巧 思 想 础 的
提 炼 ,
知
六年级古文阅读知识点

六年级古文阅读知识点古文阅读是中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古文可以扩展词汇量,培养语感和修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六年级学生在古文阅读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古文基础知识1. 古文的特点:古文语言古朴,句式复杂,富有意象性和修辞性。
2.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3. 常见的古文体裁:诗、词、赋、文言小说等。
二、掌握古文阅读技巧1. 背景了解:了解古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用意。
2. 词句理解:通过词语的独特含义和句子的整体结构,理解文章的意思。
3. 上下文推理:通过前后文的逻辑关系,推断古文中一些含义不明确的地方。
4. 情景描写分析:分析古文中描写情景的手法和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
5. 准确把握文意:在阅读古文时,要注重细节的理解,避免主观臆断,力求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常见古文阅读题型1. 词语理解题: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一些古代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的相关词汇。
2. 句子翻译题:通过翻译句子,准确表达句子的意思。
3. 文意选择题:根据古文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4. 词语归类题:根据关键词,将古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类。
5. 推理判断题:通过古文中的细节和上下文推理,判断相关问题的答案。
四、扩展阅读和拓展知识1. 读其他经典名著:通过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培养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文言文诗词:阅读古人的诗词作品,欣赏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3. 关注历史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文理解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古文阅读的考查,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古文阅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古文阅读过程中能够勤加练习,加强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古代典籍名篇解读技巧大全知识点总结

古代典籍名篇解读技巧大全知识点总结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古代典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典籍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人文、历史和文学知识,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思想和文化。
然而,由于古代汉字文化的复杂性和典籍的古老性质,阅读和解读古代典籍常常成为学习者的难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古代典籍名篇的解读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背景了解在解读任何一篇古代典籍之前,背景了解是首要的步骤。
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写作目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籍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份和历史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典籍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的意义,并将其与当代的观念对比和联系。
例如,在阅读《庄子》时,我们需要了解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而其作品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平衡。
当我们明白这一背景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庄子对于人性、自然和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二、字词考究古代典籍中常常出现许多古文和古代汉字,对这些字词的考究是正确解读的基础。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古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包括其字义、音韵和用法。
在这个过程中,字典是我们的好帮手。
以《论语》为例,其中有许多古代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我们需要仔细研究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比如,书中经常出现的“仁”一词,我们需要明白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和人际关系。
只有通过对字词的准确考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观念。
三、语境分析理解古代典籍的语言和意义,需要进行逐句逐字的语境分析。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和逻辑关系。
通过分析句子的内在逻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需要仔细考察每一个对话和描写。
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一段对话:“得不到宝钗,我不娶别人。
”通过语境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贾宝玉内心纠结的情感和他对宝钗的执著爱意。
四、比喻和象征的解读许多古代典籍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隐喻和象征向读者传递深层次的思想和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与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与理解在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古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验。
正确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理解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的重要知识进行总结,并探讨古文阅读的技巧与理解。
一、古文阅读的重要知识总结1. 基本句型:在古文阅读中,掌握基本句型是理解古文的关键。
古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见的句型有并列句、主谓宾结构、主谓状结构等。
通过学习和积累古文中常见的句型,可以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 词语理解:古文中的词语往往有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因此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是关键步骤。
可以通过查字典和积累词语的用法来加深对古文中词语的理解。
3. 上下文推测:古文中常常出现修辞手法和省略现象,有时候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通过仔细阅读前后文,推测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信息,可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4. 文化背景: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于古文的理解也是非常关键的。
古文中常常包含着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理念,通过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二、古文阅读的技巧与理解1. 通读全文: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进行整体把握,通读全文。
通过整体的了解,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为后续的细读提供依据。
2. 重点标注:在通读全文后,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可以标注句子结构、关键词和难点词语等,有助于理解古文的重点部分。
3. 分段理解:将古文分段理解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之一。
可以按照段落为单位进行分析,理解段落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一步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4. 细致推敲:在阅读古文时,需要对每一个词语进行细致的推敲。
可以通过字典查阅生字的意思,并在文字之间进行推敲和思考,努力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句子的含义。
古文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在小学六年级中尤为重要。
通过掌握古文阅读的重要知识和运用阅读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古文阅读知识点导读

小学语文古文阅读知识点导读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古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古文阅读方面,有一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和理解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文阅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古文的特点古文是指古代汉字写成的文章,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古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汉语有差异。
在进行古文阅读时,需要注意古文的特点,如辞章、句式、修辞手法等。
2. 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逐字阅读和通读两种。
逐字阅读是指逐字解读每个汉字,理解古文的字面意思;通读是指整体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逻辑结构。
在进行古文阅读时,逐字阅读和通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3. 古文的文化背景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进行古文阅读时,了解古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4. 常见的古代文体古文包括散文、诗歌和辞章等多种文体。
散文是一种以叙述和议论为主的文体,通常用于叙事、描写、议论等。
诗歌是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的文体,通常用于歌颂、抒情等。
辞章是指文言文中辞令、奏章等正式文书。
对于不同的古代文体,学生需要了解其特点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
5. 古文阅读的语法和词汇古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在进行古文阅读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古文语法和词汇。
例如,古文中常使用的虚词、代词、连词等,以及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6. 古文阅读的阅读策略在进行古文阅读时,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逐段、逐句进行解读;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难句的意思;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和课后习题来理解古文的含义。
7. 古文阅读的积累和训练古文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以及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背诵古文、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做古文阅读习题等方式来进行训练和积累。
小学语文古文阅读知识点回顾

小学语文古文阅读知识点回顾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古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下面将回顾一些小学语文古文阅读的知识点。
一、认识古文古文是指古代的文字和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医学、哲学等领域的文献。
古文的特点是字义古老、结构复杂、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化有所不同。
在阅读古文时,要注重理解词义、句意和篇章结构。
二、常见的古文阅读方法1. 字词解释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可以通过词典或上下文推测词义。
2. 词语辨析法:有时古文中出现一些相近的词语,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来确定具体含义。
3. 理解语序法:古文的语序往往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仔细理解句子结构和字词之间的关系。
4. 理解修辞法:古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需要识别和理解。
5. 推测逻辑关系法:古文中常常使用省略、倒装等手法,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测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的古文阅读技巧1. 通读全文:在开始阅读古文之前,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的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细节。
2. 标注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不认识或有疑问的字词标注出来,便于后期复习和查找。
3. 分析句子结构:句子是古文的基本单位,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4. 理解篇章结构:古文往往具有独特的篇章结构,通过理解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整体思想和主题。
5. 多角度思考: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往往有多重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古文。
四、常见的古文阅读题型1. 词语理解题: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角色和作用。
2. 句子理解题: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推测句子的含义。
3. 篇章理解题:从整体上理解篇章的结构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手法。
4. 语境补全题: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填充合适的字词,使句子或篇章意义通顺完整。
古文阅读解析知识点

古文阅读解析知识点古文阅读是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对提升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文阅读的基本知识点及解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古文阅读。
一、古文基本知识点1. 古文特点:一般指古代的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
古文以字形规范、字音独特、词汇含义丰富等为特征。
2. 阅读背景:理解古文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内涵等。
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对古文的理解和分析。
3. 重要文学流派:古文阅读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包括文言小说、古文诗词等。
熟悉这些流派和代表作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二、古文阅读解析技巧1. 字词理解:古文的字词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含义。
可以借助古代字典和相关注释进行解读。
2. 句子分析:古文的句子结构往往复杂,需要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和衔接词的使用等,从而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
3. 句意理解:古文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需要通过推敲、揣摩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4. 上下文把握:古文往往是以篇章形式存在,需要通过整体把握上下文信息,从而推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背景分析:了解古代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有助于理解古文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6. 文学流派辨析:熟悉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古文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7. 语言修辞分析:古文往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古文阅读实践方法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古文阅读和练习,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作品进行阅读,同时配合习题进行练习。
2. 注解和翻译:在初学阶段,可借助一些有注解和翻译的古文教材辅助阅读。
注解和翻译可以帮助理解生僻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古文阅读知识点

古文阅读知识点古文阅读是中学语文学科中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古文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阅读古文时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古文阅读知识点,帮助读者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
一、古文辞藻技巧古文辞藻丰富多样,这是古文的一大特点。
学会理解和运用古文中的辞藻技巧是进行古文阅读的前提之一。
1. 倍加:在古文中,倍加常用来表示程度的增强。
例如,“倍加荣幸”、“倍加忧虑”。
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够理解倍加的含义,并根据上下句的语境进行理解。
2. 何者:何者在古文中常用来引出问题或选择。
例如,“何者为真?”、“何者为善?”。
“何者”后一般跟着两个或者多个选项供选择。
学生要善于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和常识进行推测,确定正确的选项。
3. 迭:迭在古文中表示层层递进或不断重复。
例如,“迭叹息”、“迭言之”,表示反复叹息或反复说出。
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迭的递进或重复的特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古文常见结构古文的句式和结构多种多样,但有一些常见的结构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1. 偏正结构:古文中的偏正结构是一种虚词引导的修饰结构,常见的有:“不止”、“默然”、“则”等。
例如,“不止于此”、“默然不语”。
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判断出偏正结构的修饰对象,并理解修饰的意义。
2. 平行结构:古文中的平行结构是一种重叠的表达方式,通过重复相同的句式或词语来强调某种意义。
例如,“君子礼仪,别于小人;待人诚恳,异于恶人”。
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平行结构的关键词或句式,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3. 对仗结构:对仗结构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语言形式达到修辞效果。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对仗结构的关键词和对应关系,理解其意义。
三、古文阅读方法除了掌握古文的辞藻技巧和常见结构外,还需要有一些适合自己的古文阅读方法。
必会的3000个古代文学常识34六经

必会的3000个古代文学常识34六经引自高考语文先秦篇一、散文(一)历史散文(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
《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1)道家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
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头没有“笺云”的是汉毛亨的“传”, “笺云”是汉郑玄的“笺”,圆圈以后是陆 德明的注音
(二)章句类 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 读的意思。 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 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 如东汉赵歧的《孟子章句》。每篇按意 义分为若干章,每篇末用“章指”概括全 章旨意(如教材P525“不见诸侯”)。
(四)集解类 集解类注释是 汇集众说并加上 编者意见的一种 注释。
如王先谦《荀子集解》: 用双行小字排在正文下, 直接跟在正文后的小字 是唐杨倞的注,圆圈以 后是所集清人各家的注 解,如王念孙、郭松焘、 卢文弨等,如果王先谦 自己要发表意见,则用 “先谦案”表示 。
(五)音义类 音义是一种注音释 义的著作。唐陆德明 的《经典释义》是音 义类注释的代表作。 这类著作以注音为 主,有时兼有简单释 义,或指出经典不同 版本的异文现象。音 义书在给多音多义的 词注音时,注音本身 即暗含着释义。
下 如 字 。 臭 , 昌 救 反 。 好 好 ,○ 上毋 呼音 报无 反。 ,恶 下恶 如, 字上 。乌 路 反 ,
恶所 臭谓 ,诚 如其 好意 好者 色, 毋 自 欺 也 , 如 恶
反 下 如音 字无
毋 恶 恶
上 乌 路 反 下 如 字 昌 救 反
臭 好 好
上 呼 报
四、古注的常用术语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古书注解逐渐形成一 些程式化的用语,我们称之为古注的术语。不 同的术语,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发挥着特定的 作用。因此,要想顺利地阅读古书注解,必须 对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有所了解。
第二,古注常涉及字词意义的演变和古代社会文化知识。因此,要真正读 懂古书,就必须依靠古注(如《礼记正义》汉· 郑玄注、 唐· 孔颖达疏) 。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 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
(四)唐代的古书注释(古注的又一高峰)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家注本 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张 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善 《文选注》等。 3、注释体式 (1)唐的义疏也叫“正义”。 (2)音义类注释体式产生。陆德明《经典释文》 4、唐代义疏的特点 (1)解释词句及考证名物制度较翔实,引证丰富, 保存了汉魏一些经注旧说。 (2)唐疏遵守“疏不破注”原则。
2、传 是传述的意思。传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 《论衡· 正说》:“圣人作其经,贤者作其传。” 严师古注《汉书》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传 述《春秋》经义的,故称“春秋三传”。其中 《左传》重在阐述吏实,证发经义;《公羊》、 《谷梁》重在阐明经文大义。 到后代,传也做一般的注释名称,如朱熹《诗集 传》,就与集注相似。
有时也用于讲解句意,相当于“这句话是说”。 • 与“谓之”的差 别: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被释词在前) ②解词的内容不同(“谓之”是一般性释义)
例如: •《孟子》:“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 也。” 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 • 《楚辞· 也。” · 《礼记· 檀弓上》:“子高曰: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郑注:“不食,谓不垦耕。” 讲解句意例:
3、注 是注释的通称。 注的本义是灌注。古代经书多难懂, 好象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疏通,所 以把对经文的解释也叫做注。 古代经与注本分离,东汉以来,始经、 注合载,就经下注。
4、笺 是表识的 意思。始于 郑玄《毛诗 笺》 。这种 注释,一般 是对原注隐 而不显略而 不详之处加 以申发,或 者记下自己 的不同看法。
(3)文化因素:经今古文之争。 到汉代,先秦的儒家经典有两个版本,因为秦始 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当时的知识分子只 能把典籍偷偷保存下来。他们保存的方式有两种: 或埋在地底下,或背诵下来口耳相传。 到西汉初,埋在地下的书被挖出来,由于它们是 用先秦的古文字写成的,所以叫做“古文经”。 口耳相传的一派把他们所记诵的内容用汉代当时 的文字默写出来,叫做“今文经”。 这原是版本的不同,但朝廷对一个经典只立一个 博士,于是古文经和今文经都强调自己的解释好, 这样的论争也促进了古书注释的发展。
婿家之命。○昏者,一本作“昏礼者”,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合,如字,徐音閤。 好,呼报反。采,七在反,采择也。期,徐音情,又如字。筵音延。使,色吏反。传,直专 反。[疏]“昏礼”至“礼也”。○正义曰:此一节总明昏礼之义,而拜迎於门外,揖让而升, 自从始至终也。○“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必 用雁者,《白虎通》云:“雁,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节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 也。”“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谓谁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 此二礼一使而兼行之。○“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纳徵者,纳聘财 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卿大 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皮;及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穀圭,皆具於《周礼》经、注 也。“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於女家。何必“请”者,男家不 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纳吉、纳徵、请期每一 事,则使者二人行。惟纳徵无雁,以有币故,其馀皆用雁。○“主人筵几於庙”者,谓行此 等之礼。主人,谓女父母设筵几於祢庙。此等皆据《士昏礼》而知之也。○“听命於庙”者, 谓女之父母,听受婿之使者之命於庙堂之上两楹之间也。
(五)宋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家注本 朱熹的《四书集注》、《诗集传》、 《楚辞集注》 3、注释特点 (1)宋代的注释受宋代哲学影响大 (2)儒家学说中渗入佛教思想;程朱理学 致力阐述义理;其治经多讲义理。
(六)清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 (1)整理注释经史子等文献 (2)注释传统语言学著作(小学的黄金时代) (3)读书札记中的字词句解释及名物制度考证 2、注家注本 陈奂《毛诗传疏》,刘宝楠《论语正义》,焦 循《孟子正义》,王先慎《韩非子集解》,段玉 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郝懿 行《尔雅义疏》 3、注释体式 读书札记(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 义述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义疏类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 又兼释注文的注释。 义疏类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 发经注,此其长;但有时不免烦琐冗长,使人目 眩。 义疏的体例:以《春秋左传正义》为例(教材 P528“曹刿论战”),用双行小字排在正文下(教材改为 单行横排),直接跟在正文后的小字是晋杜预的注, 圆圈以后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后是唐孔颖 达的“疏”。疏的体例一般是举出所要疏的经文 或注文的首尾各二三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用 “正义曰”再疏解。
如:《尔雅· 释训》:“鬼之言归也。”
1、曰、为、谓之
(1)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 (2)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 (3)都能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 (4)都可译作“叫”、“叫做” 等
例如:
《诗经· 魏风· 硕鼠》:“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
毛传:“兽三岁曰特。”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 王逸注:“害贤
第 六 章
古书阅读常识
文学院
第 一 节
古书的注释
文学院
古人注和今人注
古书的注释: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 言文写成, 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 (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 但解放后的较多)。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今人注是在古人 注的基础上选择、翻译而来的,即使没有古注, 也多依古注推衍。
为嫉,害色为妒。”
(辨析同义词)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
“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尔雅》作:“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 ; 《穀梁传》作:“二穀不升谓之饥,三穀不升谓之馑 ”)
2、谓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在特定文句中的具体含义或特指对 象,相当于“说的是”、“是指”、“指的是”。
一、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桥梁和阶梯 (古注的优势)
第一,从时代上说,古注更接近古书的文本,从语感各方 面都能体会得更为真切。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 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 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小 结 注释源于先秦;两汉时形成大的规 模, 体例上趋于完备、成熟;魏晋 南北朝时,注释范畴进一步扩展; 唐代步入又一个高峰;清朝则在注 释的范围和方法上都走上了顶峰。 古注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一)传注类 1、诂、训 [唐]孔颖达《毛诗· 周南· 关雎诂训传疏》:“诂者, 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意思是:“诂”是解释古 代与现在不同的词语;“训”是解说事物的形貌。 [清]马瑞辰《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盖诂训本 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诂训,亦曰训诂;而单词 则为诂,重语则为训。”单词,是指单音节词; 重语,是指叠音词(和连绵词)。 其实,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 格区分。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 “诂”、“训”。
第三,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 第四,当代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有时读 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例如教材P277“加”)。 第五,目前还有许多古书没有今人注,只能依靠古注。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一)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 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 者。”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如《左传》(复印材料:“【经】二十有四年,春,王正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