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和经验启示2006.3.7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中国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民参与休闲农业发展,形成农民自身的主体地位。
通过农民的主体地位,可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收入。
台湾的休闲农业注重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和品质改进。
台湾的农民在发展休闲农业时,不仅仅关注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服务,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差异化。
中国大陆可以通过引进台湾的农产品品牌和品质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品牌建设和品质改进,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台湾的休闲农业注重多样化的产品创新。
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提供给游客观光农场、乡村民宿等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还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休闲农业产品,如体验农产品种植、制作农产品等,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大陆可以通过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台湾的休闲农业注重农民与游客的互动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鼓励农民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游客参与农田的种植、农产品的采摘、农产品的加工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
中国大陆可以通过推动农民与游客的互动体验,增强游客对农业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升休闲农业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是,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农民的参与和主体地位、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差异化、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民与游客的互动体验。
中国大陆可以通过借鉴台湾的经验,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台湾作为中国大陆的近邻,其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下面笔者将就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保护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台湾地处亚热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符合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休闲农业的兴起,一些农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大规模种植和养殖,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此,台湾积极推动环保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
不仅鼓励农场采用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方式,还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台湾政府也积极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使得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效的平衡。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政府应当加大对休闲农业的管理力度,鼓励农场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加强环保意识和教育,确保休闲农业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结合。
二、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而是通过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
一些农场引入了农家乐、采摘园、农产品加工等休闲项目,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这也为农场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来源,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台湾的农场还注重产品品质和文化特色,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使得农产品更具竞争力,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与此相比,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存在着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
应当鼓励农场进行多元化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政府也应当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为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注重体验,提升服务品质台湾的休闲农业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受,提升了服务品质。
不仅农场环境整洁优美,还注重文化传承和体验项目的创新。
一些农场推出了农事体验、DIY手工制作、田园采摘等项目,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 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吸引 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休闲、度 假。观光农业的形式与种类主要 有以下 " 种:
观光农园 就是将已开发成 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 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 享受田园乐趣,这是观光农业最 普遍的一种形式。
市民农园 是指由农民提供 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 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 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 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 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
能训练场等。 农村留学 为培养青少年坚
忍、朴实、健康、有正义感的人格, 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 寄宿,并参与农场作业、农村社区 活 动 等 , 这 就 是 所 谓 “农 村 留 学”。
%& 台湾休闲农业经营成功的做法 台湾当局重视对农业休闲区
的规划与指导,并且对休闲农业 规划区的硬环境建设投入了大量 的资金,并配以优良的软环境。
休闲农业,让人们 充分体验田园生 活。
根据农场的地 理位置、周围景观、 农场产品特色、经 营规模、资源及设 备,精心设计规划, 并根据顾客的需 求,确定市场,制定 价位。同时根据人 力资源,培训员工 的服务质量,创出 特色,形成品牌,吸 引顾客。#
海峡科技与产业 # !$$! 年第 ! 期 !"
农业公园 是指按照公园的 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 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 于一体的公园。
农业公园的经营范围是多种 多样的,从目前情况看,除了果 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 农业公园之外,其它大多数农业 公园是综合性的,园内一般规划 有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 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 台湾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 观光农业是把农业和旅游业结
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与 种 类 主 要 有 如 下 7种 :
( ) 观 光 农 园 一
观光农 园就是 开发成熟 的果 园 , 园 、 菜 花 圃 ,茶 园 等 ,让 游 客 人 内摘 果 .拔 菜 、赏 花 、 采 茶 ,享 受 田园 乐 趣 ,这 是 观 光 农 业 最 普 遍 的 一 种 形 式 。对 生 产 者 来 说 ,观 光 农 园 虽 然 增 加 了设 旅 的 投 资 ,却 节 省 了采 摘 和运 销 的 费 用 ,使 得 农 产 品 价 格 仍 然 具 有 竞 争 力 ;对 于 消 费 者 来 说 ,这 种 自采 自买 的 方 式 ,不 仅
收 稿 日期 I 0 1 i — 1 2 0 一 0 9 作 者 筒 升 林 香 琴 ( 9 7 ) 女 ,助 工 .主 要 从 事 台湾 17 - .
场所 结 合 于 一 体 的 公 园 。 例 如 葡 萄 公 园 ,它 将葡 萄 园景 观 的 观 赏 ,葡 萄 的 采 摘 ,葡 萄 制 品 的 品 尝 ( 葡 萄 酒 、葡 萄 果 汁 、葡 萄 冰 淇 如
的 观 光 农 园 就 有 3 0多 公 顷 ,共 有 3 0多 个 0 0
所 谓 市 民 农 匣 , 指 由农 民提 供 农 地 , 是 让 市 民参 与 耕 作 的 园 地 。一 般 是 将 位 于 都 市 或 近 郊 的 农 地 集 中 规 划 为 若 干 小 区 ,分 别 出 租 给 城 市 居 民 ,用 以 种 植 花 草 ,蔬 菜 ,果 树 或 经 营 家 庭农 艺 。 其 主 要 目的 是 让 市 民体 验 农 业 生产 的甘 苦 ,享 受 耕 作 的 乐 趣 。 和 观 光 农 园 不 同 ,市 民 农 园是 以 休 闲 体 验 为 主 , 而 不 是 以生 产经 营 为 方 向 ,多 数 租 用 者 也 只 能 利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一、多元化产品供给台湾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和休闲等元素,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
游客可以在农场体验种植、采摘、养殖等农业活动,也可以参与农民培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
台湾休闲农业还融合了农民创业、农艺表演、农地开发等内容,丰富了产品供给,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休闲农业,需要抓住农业的基础,同时注重产品的多元性,提供更多元化的农业体验和服务。
二、提升农业品质台湾休闲农业以品牌和品质为核心竞争力,注重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台湾休闲农业强调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安全农业,通过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及准入管理等手段,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台湾还通过品牌建设、包装设计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了休闲农业的品牌效应。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要提升休闲农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借助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合理规划农业旅游资源台湾休闲农业注重农业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通过整合农村资源,打造休闲农业景区、特色小镇等旅游产品。
台湾休闲农业采取“旅游休闲园区+农业观光基地”的模式,将农业观光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台湾还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场度假等形式,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合理规划和整合农村旅游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四、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台湾休闲农业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支持措施。
台湾政府建立了农业观光导则,推动了农业观光的发展;政府还提供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的多元化产品供给、提升农业品质、合理规划农业旅游资源以及加强政府支持等经验,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 代化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兴起 政策支持与产业初步形成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品质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政策推动与产业快速发展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涌现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形象
成熟提升阶段(21世纪至今)
产业升级与品牌打造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与经验借鉴》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0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农业的起源与早期 发展
休闲农业的萌芽与中 严格保护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确保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 护。同时采用生态友好的建筑材料和 能源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3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主要挑战
土地制度
*的土地制度以小农户为主,土地流转困难,制约 了休闲农业的规模发展。
人才缺乏
例如,*的莺歌陶瓷村将陶瓷文化与旅游观光融 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发展
*的休闲农业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 可持续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时,注重保护当 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避免对环 境造成破坏。
对策建议
改革土地制度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支持休 闲农业的发展。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本文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台湾政府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做法及特点,探讨了启示与借鉴的方面。
要转变观念,以大农业观念开发农业休闲功能;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化建设,重视休闲农业人才储备和培养;加强休闲农场品质评鉴,提升休闲农业产业竞争力;树立社区经营理念,加快休闲农业的提质转型。
标签: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经验借鉴据台湾2000年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模式。
[1]该内涵界定一直延续至今。
不难看出,休闲农业就是融合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场景和农民生活情景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业态,不只生产固定形式的农业产品,而且还包括各种蕴含创意的服务。
一、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许多农民开始尝试开放成熟期的果园,当时只是为了减少劳动力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进而逐步发展成观光果园。
现行文献基本认可1980 年首先在台北市开办的53户观光茶园,将其视为台北市观光农园的发端。
[2]2、初创期由于之前台北市由普通茶园迅速发展为广受欢迎的观光农园的发展经验和需求导向趋势,为了鼓励观光农园的进一步发展,于1981年底《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颁布并开始执行,且由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
研究文献表明,从1982到1989年,这期间观光农园迅速扩散,涉及14县42 乡镇22 种作物,面积超过了1000hm2。
[3]3、发展期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普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效果进一步显现。
在台湾农委会1990 年确立的《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就明确指出休闲农业是台湾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这标志着休闲农业开创引领了台湾农业新的发展趋向。
我国台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摘要:台湾是休闲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园区,在政府扶持、规划布局、产品特色及生产经营等方面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经验“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3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及游憩服务等3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1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中等小康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已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而此时,台湾农业发展开始萎缩和衰退,农业面临着农场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受损等问题,阻碍了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台湾农业面临转型和提升,而休闲农业正好成为农业转型和提升的优选项目。
在此背景下,台湾农政部门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于1983年制订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观光农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为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9年4月,“发展休闲新农业研讨会”确定了“休闲农业”名称,实施《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动休闲农业区的规划及建设工作。
1992年12月,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1996年修订并更名为《休闲农业辅导办法》)。
1999年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又进一步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提出设立休闲农业区及其基本条件。
为保持休闲农业发展能维持农业本质,“行政院农委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地点,聘请专家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与地政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一、多元化的休闲农业规划台湾的休闲农业规划不仅包括传统的观光农场和农家乐,还涉及到农事体验、农产品体验、农庄温泉、农庄运动、自然生态游憩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规划不仅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形式,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了游客的留存率。
而中国大陆在休闲农业规划时,也应该考虑到多样化的需求,不仅可以开发田园风光,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元素,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注重农业科技与创新台湾休闲农业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进行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产品品质。
在休闲农业的体验项目中,也利用科技手段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参与。
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也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休闲农业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
三、重视农产品品牌营销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仅是提供农家乐和农事体验,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牌的营销。
许多观光农场都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和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
休闲农业也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出一系列的特色产品,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也应该注重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打造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时,都会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会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些休闲农业项目还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
在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中,也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休闲农业中的落实。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带来了许多启示。
借鉴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可以帮助中国大陆加速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经验分析及对海南的启示
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经验分析及对海南的启示【摘要】分析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海南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海南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台湾与海南同属亚热带海岛,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但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台湾的观光农业经过近数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开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海南的观光农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充分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把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海南观光农业。
一、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概况台湾观光农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为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收入,台湾加快了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倡导以生产、生活、生态相互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生”农业,促使观光农业逐步兴起。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兴产业,主要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休闲、教育、文化、游憩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
其经营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各类休闲农场、林场、牧场、渔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以及民宿(农民旅馆)等。
经历了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发展,观光农业已成为台湾新兴的产业发展形态。
它既是人们乡村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收益,同时也拉动台湾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台湾观光农业已步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经验分析(一)政府大力支持早在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就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
在1990年和1994年,“农委会”分别制定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和“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从技术、辅导、补助、宣传等各方面加大了对观光农业支持的力度,并积极指导各地发展休闲体验型市民农庄。
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1998年全台各地休闲农场业者组织观光农业发展协会,致力于业界资源的整合,成为产业界与官方之间的沟通桥梁。
台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启示
台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启示(周婷) 2006年04月30日10:36 东方网连战荣誉主席近日在两岸经贸论坛的发言中提及大陆的农业发展在组织、金融、行销等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这让我联想起2月底我在台中和台南亲眼目睹到的台湾农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足安逸,他们的运作模式和生产方式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首先,在农会的帮助下,农民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强,当台风、地震、经济萧条时,农会都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农民的资金贷款习惯上来自于农会信用部,贷款用途并不限于农业生产,家庭事务开支亦可申请;农民选择养殖物种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农会的市场调研信息和经验积累,农会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农民改良品种提出建议并协助其达到目标;农产品的产品包装设计、市场营销更是离不开农会的辅导,农会在产品销路上为农民起到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不同地区农会之间的竞争关系及下一期的选票会促使并制约农会领导人更加出色的工作,而农会总干事的高额薪水、不菲的交际费以及农会内部的任命权更是他们积极辅导、帮助农民的内部动因。
其次,农民都已基本具有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的观念,农业已与服务业融为一体。
我们所接触到的农民的经营理念大都是走农产品精致化、多元化路线,将农业同观光旅游服务业结合起来经营,如草莓业开发出草莓观光自采旅游路线、农家利用自家住宅开发便宜干净的民宿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新更高级的水果品种以获取农产品高端市场的份额,有的农民开发出牛奶口味的枣子和芭乐以拉开与普通水果的价格差距;大小均匀健硕的四颗装草莓被包装成礼盒状可以在节日时卖到好价钱;种植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可以高价远销进口标准严格的发达国家;对农庄寓以生态概念以提升其吸引力招揽观光客等等。
在农民的潜意识里已经不再视农业为风险高、利润低、靠天吃饭的传统弱势产业,他们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是富足的新型农民。
第三,农业中融入科技含量。
要走高附加价值的高端路线,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要使草莓的农药含量被控制在国际标准以内,就需要一定的测试仪器以及种植过程中进行用药量调配和控制的先进手段;有的草莓种植者还从以色列引进喷洒灌溉和日照技术,用高科技来增加产量,提升产品品质;我们参观了屏东的一个养猪场,两个人一年养5000头猪。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越来越快节奏,人们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渴望日益增加,休闲农业也随之兴起。
台湾作为亚洲优秀的休闲农业发展地区,具有其独特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启示。
一、注重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注重特色,发掘地方文化和历史背景,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台湾在休闲农业开发上注重独特性,开发出风味餐厅、庭园果实采摘、花园DIY、木雕刻制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
例如大陆的江南水乡和南北地域文化等特色,可以发展水乡文化主题的休闲农业,结合江南风情打造独特的休闲度假区。
二、发挥农业优势休闲农业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需要充分发挥农业优势。
台湾在休闲农业中大力发挥家庭农场的作用,为游客提供新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体验采摘的乐趣。
中国大陆可以发挥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建立农业园区、果园等休闲农业产品,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
三、注重环保休闲农业需要注重环保,保障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台湾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中提倡环保理念,打造生态环保的园区,保护周边的自然资源,做到“绿色休闲”。
在中国大陆,也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积和农业残留物的污染。
四、加强公共服务休闲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
台湾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供周边路线导引、住宿服务、餐饮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增加消费者参与的体验感,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中国大陆也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全方面的休闲服务。
总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大陆可以发挥自身地域、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加收益,提供更多的休闲文化消费选择。
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忍 、 实 、 康 、 正义感 的人 格 , 朴 健 有 在 假期 把孩 子送 到农 村 亲属 家去 寄宿 , 参 与农 场作 业 、 村 社 区 并 农
活 动 等 ,这 就 是 所 谓 “ 村 留 农
学”
观 光农 园 就是 将 已开 发成 熟 的果 园 、 园 、 圃 、 园等 , 菜 花 茶 让 游 客人 内摘 果 、 拔菜 、 花 、 茶 , 赏 采
种 综 合 性 的休 闲
农 业 区 。 农 场 内提
供 的休 闲 活 动 内容
一
般 包 括 田 园 观
享受 田园乐趣 ,这 是观 光农业 最
例如 台湾 的龙 头休 闲农 场 ,是一
个 高 山农 场 ,位于 阿里 山旅 游 区 附近 ,场 内分 茶 园区 、自然 景观
区、 竹林 游乐 区 、 园 区 、 草 区 、 游 滑
度 假 山庄 。人 们在 此不 仅可参 与 从 采 茶 、 焙到 品茗 的全过程 , 烘 学
的资 金 , 配 以优 良的软环 境 。 并
般是将 位 于都 市或 近郊 的农 地 集 中规 划 为若 干小 区 ,分别 出租
给城市 居 民 ,用 以种植 花草 、蔬
烤 肉 ,享 受竹林 浴等 ,是 一个 休 闲、 度假 的好去 处 , 也是 人们 去阿 里 山旅游 的 中问休 息站 。
能 训练 场等 。 农 村 留学 为培 养青 少 年坚
游 客前 来观 赏 、品尝 、休 闲 、度 假 。观 光农 业 的形式 与 种类 主要
有 以下 7种 :
可观 光 、 集 、 采 采果 、 验农 作 、 体 了
解农 民生 活 、 受 乡土 情趣 外 , 享 更 重要 的是 可 以住宿 、 假 、 度 观光 。
台湾休闲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从上到下形成了管理辅导体系,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台湾大学的教授和农业科技人员、推广人员与农民关系十分密切,经常深入农场和庄园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因此,台湾的休闲农业,几乎都有科普教育馆,通过文字、图片和声光电设备,让游客增知益智。我们所到的农庄和农家民宿,他们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农业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说起休闲农业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每个企业不仅头头是行家,员工的素质也很高。就连导游也是专家学者型的,是问不倒的“百科全书”。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湖北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农业科研部门与旅游研究部门的合作,加强相关专业科研及应用人才的培养,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生产经营实践,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和相关研究活动,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旅游产品及客源市场开发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带动湖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鄂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3年底,湖北省旅游局与省农业厅一起组成联合考察组,对台湾省休闲农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台北取道台中到台南、高雄,先后观摩了苗栗县的大湖草莓文化园、花露休闲农场和南庄老街,南投县的梅子工厂,嘉义县的童年度假村和阿里山的邹族文化部落,台南市的兰花探索世界等企业,这次考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用“震撼”二字来形容,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而深远的。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应该向台湾学习什么?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一、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离不开旅游与农业的有机结合。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旅游服务的方式,将休闲的观光、农事体验、集体农庄等多项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了农家乐、观光农园等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度假、体验农事。
二、优质的旅游服务台湾休闲农业注重产品研发,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如饮食文化、乡土文化、艺术文化、休闲运动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不仅如此,台湾休闲农业还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采用专业的管理模式,推行制度化的管理,对服务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游客的体验效果。
三、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台湾休闲农业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饮用水供应、排污设施、公共厕所等,提升旅游环境质量,同时注重环保及绿色农业建设,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合理利用地下水、雨水等资源进行农业配套,大力推广耕作方式、农业技术和生态保育技术,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旅文化的和谐发展。
四、创新的营销手段台湾休闲农业提供多样化的旅游套餐和产品,运用创新的营销手段和广告,推广和宣传休闲农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推动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五、政府支持的策略台湾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农民个人的创新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发放了休闲农业相关项目的优惠政策,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和经济资本的支持,大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休闲农业的宣传和推广,提升了公众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和理解,更好的支持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总之,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未来中国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注重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建设专业的基础设施,创新的营销手段,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等。
台湾休闲农业的启示
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起步比较早,质量比较高,其农业产业竞争力在世界上高居第六位。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台湾农业受到竞争和挤压,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和萎缩时期。
针对农业困境,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按照综合发展思路,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范围,积极发展包括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业运输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
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
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
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
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编印相关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观光旅游与乡村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内容,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景象。
截至目前,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已发展休闲农场近1300家,提供了近20多万个就业岗位。
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观光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显示了农业转型为旅游服务业的美好前景,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寓农于教,收益颇丰,令人感叹,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主题代表。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摘要: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
本文在介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类型及功能,并总结出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文章针对大陆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指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台湾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在美国、日本及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皆有先例,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和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由于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为农业寻找新机几乎成为农民与农政单位极力突破的难题。
为此,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
1992年,“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
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当局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进行重新界定,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确保了观光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
从1990年到1997年,台湾“农委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共办理七县二十乡镇十八个地区,并辅助相关公共设施建设,营造整体休闲农业发展环境,目前成效良好。
一、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功能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指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
在目前,台湾己开放利用的休闲农场中已有多家休闲农场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地方文化和山湖景色于一体而著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理事长张清来先生经营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和飞牛农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其中休闲农业因其亲近自然、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旅游模式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台湾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成为了全球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地之一,其发展经验也值得在中国大陆得到借鉴。
一、模式创新:打造有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打造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为核心。
从产品上来说,台湾休闲农业除了传统的果园、花田、茶园之外,还开发了具有特色的主题农园,如悠游蝴蝶谷、热气球体验、生存游戏等,让游客可以在接触自然的同时,体验与传统旅游区别明显的乐趣。
从服务上来说,传统的农业景点通常只能提供基本的农业体验,而台湾休闲农业则注重在体验基础上,打造精致、有气质的服务,如提供美食、便民设施和情趣布置等,让游客享受到更完整的旅游体验。
二、合作共赢:加强与村级小微企业的合作在台湾休闲农业中,政府倡导与中小企业合作,通过与农业专业协会、师生联盟等力量,加强政府与休闲农业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农村地区提供技术、经验、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同时实现政府、企业、农民的三赢。
此外,台湾休闲农业中还以农家乐的形式,将旅游和餐饮结合起来,让当地村民也可以通过提供农家特色美食、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来分享旅游经济的红利,推动当地农村的发展。
三、品牌塑造:加强企业品牌推广台湾休闲农业的企业注重品牌策划和推广,通过品牌塑造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例如,以花海田园为主题的“八里田园文创园区”在推广上把握了IP的创意,开发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和周边玩意,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到休闲农业的魅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四、人才培养:注重农业人才培养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不能离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
台湾政府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奖励等措施,鼓励农村青年和农业专业人才投身休闲农业产业,同时加强与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智力水平,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休闲农业市场的活力,也让农业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过程、经验与启示郭焕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一、休闲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1、农业转型与农业结构变迁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台湾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为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同时有大量的资金转入非农业部门。
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
以小规模和手工规模为特征的家庭农场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零星,品质不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益率都较低。
再加上外国农畜产品大量进口,农村产品贸易逆差增大,更加剧了台湾农业的困境。
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
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青年人的离村转业,使农村劳动力出现老人化和妇女化现象,农村农业经营不得不采取节省劳力或所谓“精致化农业型态”,以求有效提高农民所得。
而观光休闲农业正是为走出农业困境,拓宽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改变,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在20世纪50年代,台湾人均所得不足200美元,至20世纪70年代末上升到2500美元左右,20世纪80年代末则增至6800美元。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在衣、食、住方面的消费比例逐渐降低,在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交通方面的比例逐年增加。
这时台湾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娱乐,观光旅游越来越多。
据台湾“经委员”推估,台湾区观光旅游的总人数1981年为1.34亿人次,到2000年将增至6.0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8.2%。
3、随着都市化的发展,都市人口增加,环境污染,促使城市人走出城市,走进乡村观光旅游台湾都市化程度逐年提高,尤其是都市人口密度增加更快,都市化现象非常显著,目前台湾都市人口比重达到85%左右。
都市人口快速增加的结果,使得都市内公园、绿地、休闲活动场所与设备显得普遍不足,迫切需要拓展旅游空间,开辟新的休闲活动场所。
特别是由于城市高楼林立,人口拥挤,环境污染,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产生了回归自然、向往田园之乐的强烈欲望,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能。
4、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将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在台湾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主要问题是:畜牧业粪便对水域污染;发展养殖渔业抽取地下水,造成西海岸地面下沉;海湾污染影响鱼类生存,农药污染影响食品卫生,动、植物生存受到威协,从而破坏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些已影响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5、休假时间增加,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空闲时间条件。
台湾由于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结果,人们每月非工作时数亦呈渐增趋势,而实际参与休闲活动时间也增加。
根据经建会的调查估计,1986年平均每人休闲时间为2,600小时,到1995年增为2,787小时,2000年更增至2,849小时。
而旅游人次1986年58,572千人次,1996年增为82,500千人次,到2000年将更增至107,627千人次之多。
6、道路与交通的改善,为出外观光旅游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
台湾近20-30年以来,交通运输及道路的改善投资甚大,汽车数量增加甚速,导致公共运输与私人车辆交通的发达,有利于到郊外乡村田野观光休闲。
综上可见,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背景条件造成对休闲农业需求的一种“拉力”,而另一方面农业的转型和结构调整,政府和各地农会的全力推动,对休闲农业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力”。
在这一堆一拉的情境下,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时势所趋。
二、休闲农业的定义、功能与发展目标1、休闲农业的定义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
换言之,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更是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企业。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型产业。
它是以农业的有形及无形资源为基础,所引伸的一种经营形态。
就经营范围而言,休闲农业已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
休闲农业不只生产固定形式的产品,而且还包括各种蕴含创意的服务,这样可以创造出许多附加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2、休闲农业的功能休闲农业结合农业与服务业,其发展系基于多目标功能的政策,具有下列六种功能: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所得条件,提高农家收益,改善农村经济。
2)社会功能: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作物栽培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
4)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区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
藉由教育解说服务使民众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的重要性,主动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游憩场所,从事休闲旅游活动。
6)医疗功能:提供民众休活动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作用。
7)文化传承功能: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使其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同时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3、发展休闲农业目标1)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休闲农业将农业由初级产业导向三级产业发展,促使农田成为生产的园地,也是休闲游憩的场所,更具农村公园的面貌。
办理休闲农业可使农民直接销售产品给消费者,解决了部份农产品运销问题,并避免运销商品间剥削;无形中增加农家收益,同时农民也可从提供游憩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增加收入。
2)活用及保育自然与文化资源农村绿满大地,山明水秀,景色天成。
农林渔牧生产除提供采摘、销售、观赏、森林游乐、垂钓捕捉、坐骑游乐等活动外,部份耕作或制造过程也可以让旅游者参与或观赏,而农村之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童玩技艺之有形与无形文化素材则更加丰富,可供展售、教育和让游客拾回失落的童年。
因此农村自然资源,田园与文化资源,经有计划的开发,用心的整理,精巧灵活的运用,可以经营为高度可看性、乡土性、草根性、娱乐性的休闲农业。
3)提供田园体验机会都市人口剧增,使得都市居住空间与休闲活动场所相封不足,而工业化的结果,工作与生活的紧张、繁忙、呆板、单调、枯躁,使得人们对于休闲旅游活动之需求与欲望日趋殷切。
农村有丰富的资源与宽广的空间,可以发展休农业,为需要休闲的人口提供游憩观光之用。
4)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家所得发展休闲农业可增加农村许多就业机会并改善农民所得条件,且许多服务性工作,可由各种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农村妇女或老弱妇孺参与,也可留着部份农村青年参加经营,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可培育农村领导干部带动产业发展。
5)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经由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家所得,可以体认农村拥有的自然景观、产业与文化的珍贵,而激发农村内部的动力,爱护农村、维护其产业与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都市人民的旅游住宿交流,可增进城乡民众的沟通,扩展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居民的距离,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质,充实生活内涵,使其成为青年农民喜欢的农村。
三、休闲农业的发展阶段与重点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观光农业时期(1971-1989年)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台湾农业开始萎缩以来,农政单位便积极致力于改善农业结构,寻求新的农业经营型态,以求农业发展的第二春。
有识之士便酿酿利用农业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憩消费享受田园之乐,并促销农产品。
于是农业与观光结合的构想应运而生。
1980年,台北市首先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五十三户茶农开办茶园,称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台北市观光农园之先例,此后便在辖区内陆续辅导各种农产业的观光农园之设置,提供市民享受阳光、绿野、清新空气以及宁静悠然的田园之欢乐,同时也可亲享亲手摘采并品尝新鲜农产品之情趣。
观光农园计划的推出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受到农民及各界的重视与肯定,同时开始了农业旅游之先河。
鉴于台北市观光农园之发展经验,台湾便自1981年底开始执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辅导设置观光农园之地点、面积、种类、规模等均不断成长;从1982年至1989年的短短七年中,观光农园面积超过1,000公顷,范围包括14县,42乡镇,22种作物。
其中水果15种,蔬菜4种,及茶、香菇、蝴蝶兰。
投资经营总计8,023万元之大。
2、休闲农业发展时期(1989-1994年)台湾“农委会”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于1989年4月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了“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
在会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并将其定义为:休闲农业系指利用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自然资源环境及农村人文资源,增进人们游憩、健康,合乎利用保育及增加农民所得,改善农村之农业经营。
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订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制定了“设立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公顷,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农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以观赏,有丰富农业经验可让游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
为了辅导休闲农业发展,“农委会”成立了“休闲农业策划咨询小组”,由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执行休闲农业区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
为了加强休闲农业区的管理,农委会关于199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并设定了“休闲农业标章”。
3、休闲农业提升时期(1995年以后)台湾的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遇上了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法令规章无法配合发展之需要,其次是大众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理念共识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休闲农业计划难于推动。
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本质是结合农业产销与休闲游憩的服务性产业,其发展应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农民利益为依据,以自然环境保育为重,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经营形态。
近年在农村地区有很多观光旅游业,搭乘休闲农业便车,也声称“休闲农场”,经营与农业三生(生产、生活及生态)毫无相关之活动业务,也有一些休闲农场为追求利润,经营方向也逐渐偏离休闲农业之内涵。
农政单位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在台湾顺利发展,将计划策略与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较重要的有下列几项:(1)修正“休闲农业区设备管理办法”明确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和辅导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