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食品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精品
食品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规范在不合格品处理中各职能部门职责权限;有效的指导不合格品的相关处理工作。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原辅材料、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不合格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分工1)质量总监负责对不合格产品放行的综合审批,有权对不合格品处理意见进行确认,有权对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进行再确认;有责任保障在不合格品的非预期处理中的企业利益及法律责任;2)质量管理部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最终识别,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有权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潜在)不合格品在各部门非主动提请的情况下有权强制发起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有对产品判定及处理的一票否决权;3)采购管理部门负责对所采购的物料根据质量部门的验收意见对其进行退(换货)货;需要时,参与不合格品评审;严格按经审批后的处理意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4)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结合相关要求进行识别与标识;负责对部门不合格品程序发起;需要时,参与不合格品评审;严格按经审批后的处理意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5)储运管理部门负责对原辅材料、成品及运输过程中的产品结合相关要求进行识别与标识;负责对部门不合格品程序发起;需要时,参与不合格品评审;严格按经审批后的处理意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6)销售管理部门负责对最终产品在部分贮存和部分运输以及交付后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与标识;负责对部门不合格品程序发起;需要时,参与不合格品评审,必要时启动产品召回;严格按经审批后的处理意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7) 产品技术部门(含工艺、研发)有责任对合格产品的要求以文件形式进行规定,并进行广泛的培训,以保障各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的有效识别和控制,有责任对反馈的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及整改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并形成文件对各部门纠正措施的采取有效指导。
8)资产管理部门有责任对降级使用、让步接收、适时销毁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必要资产监控,有权利对不格品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适当时,提出相关处罚意见。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对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标识、隔离、评审及处置的要求和方法,目的是对不合格品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不合格品未经评审和处置,流转至下道工序或交付。
2 范围适用于采购物资、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及服务进行监视和测量过程中以及产品出厂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和处置。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对采购物资、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负责各类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监督、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针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与分析;监督不合格品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落实;对返工的产品重新进行检验,并做好相关记录。
3.2采购部负责及时按《来料质量异况单》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实施处置。
3.3责任部门负责查明不合格品的原因、责任人、制定初步纠正措施,并及时按《制程异常单》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实施处置。
3.4物管部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隔离、出入库及台账管理工作。
3.5财务部负责统计、分析不合格品质量损失的费用。
3.6总经理负责对严重不合格进行最终审批处置。
4 管理程序4.1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控制4.1.1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标识和隔离品检员按检验或验收标准,对来料物资进行检验,做出合格或不合格品的判定,并对验收的物资做好检验记录。
将合格品贴上绿标合格标签,不合格品贴上红色不良品标签并注明原因,针对不合格品开具《来料质量异况单》提出处理建议,并监督仓库将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
4.1.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品检员将开具的《来料质量异况单》,送至部门领导、技术主管给出处理意见,由分管技术副总做出最后处理意见,抄送一份给采购部处理退换货事宜;若处理意见为特采,采购部应再填写《特采申请表》由相关部门共同评审并签字,最后由总经理批准处理意见。
品检员检验每一批产品,都必须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记录表》,针对不合格品处理要求闭环管理,《来料质量异况单》、《特采申请表》、《来料检验记录表》由品质部存档。
不合格品处置措施有以下两种:1)退换货:当判为退换货时,采购人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换货事宜,并负责通知仓库组织退换货。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和处理流程,以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定义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公司产品规格、性能、质量要求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管理:指针对不合格品的定位、控制、追溯、整治和预防等管理活动。
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1. 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以通过内部检验、客户投诉、供应商反馈或其他质量检测渠道发现。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不合格品确认:由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进行分类、分级。
确认不合格品后,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并通知相关部门。
3. 不合格品追溯: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不合格品的追溯,追踪其来源、加工流程、流通过程等相关信息。
同时,保留相关记录以备查验。
4. 不合格品整治:对不合格品进行整治,包括修复、调整、返工或报废等处理措施。
整治过程要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记录。
5. 不合格品预防: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这包括对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接收不合格品:相关部门接收不合格品后,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
2. 不合格品确认: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
3. 不合格品整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合格品的修复、调整、返工或报废等处理措施。
整治过程要符合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
4. 不合格品记录:质量管理部门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5. 不合格品预防: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6. 不合格品整改:负责不合格品发生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五、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对于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管理部门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和处理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及方法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及方法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QMS)建立一个符合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QMS)是控制不合格品的基础。
QMS将帮助企业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程序、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纠正措施的可持续性。
2.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企业应对不合格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通过分析过去的不合格品情况和其产生的原因,识别可能导致不合格品产生的关键环节和因素。
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添加额外的质量检查步骤、加强员工培训等,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3.质量检验和测试质量检验和测试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关键步骤。
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和测试标准,并建立合适的实验室和设备。
质量检验和测试可以分为原材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等多个层次,确保产品在各个制造环节中都符合质量要求。
4.管理供应链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制定质量要求和标准。
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并建立供应链审核机制,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
5.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企业应对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如机器设备的校验和维护、工艺参数的调整和监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
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6.强化质量意识和培训不合格品的控制不仅仅依靠设备和流程,还需要通过全员参与和质量意识的强化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质量培训,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员工应了解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并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展内部审计和质量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总之,不合格品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估、质量检验和测试、过程控制等措施来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完整版)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术语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的产品。
对不合格产品所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原规定要求但能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对不合格产品所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书面认可。
4、相关文件CX/LKDT-2021-01-2-019《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职责5.1供应部负责进货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
5.2质管部负责监督工程部对在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经检验和试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
6、工作流程6.1采购不合格品的控制6.1.1标识和隔离。
对进货检验和试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由检验人员挂置不合格标志,由保管员予以隔离放置,并及时报告供应部负责人。
6.1.2不合格品的分类由设备材料负责人进行。
a)根据采购物资分类分为A、B两类。
b)A类物资不合格,供应部要在24小时内上报公司总经理。
6.1.3调查、分析和评审a)B类不合格品。
由采购员和保管员提出处置建议,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
b)A类不合格品。
由公司总经理组织供应部、工程部对合同、检验报告、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处理意见,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严格采取纠正措施。
6.1.4处置由供应部负责人按评审结论中要求的处置方式组织处理。
a)降级使用。
保管员作好标识和记录b)拒收或报废。
拒收由采购员依照合同向分供方办理手续,报废由采购员办理手续、保管员做好标识。
6.2工程不合格品的控制6.2.1工程部不合格品按GB7588-2003、GB10060-1993规定分为A、B、C三类。
6.2.2质管部在对电梯安装、大修、维保过程检验及最终检验中发现不合格,由质检员签发整改通知单,注明整改日期。
一式两份,由施工/维保经理签字认可。
质检员在整改复检中发现整改项未整改,应责令施工队立即停工整改,并将此情况上报公司总经理。
【精品案例类】2019年某知名企业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精品
1. 目的对公司的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工作,包括方针和目标的评审。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计划落实、组织协调,并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3 人事行政部、品控部负责管理评审活动所需的资料,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组织实施,并负责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
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 工作程序4.1 评审时间、形式和依据4.1.1 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一般选择年度的下半年,新的质量、环境目标颁布之前进行。
当内、外部环境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管理评审或者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召开管理评审。
4.1.2 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
4.1.3 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的要求a) 确保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
由于公司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要求公司适时调整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以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b) 确保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在体系运行中,由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或环境行为、体系现状的测量分析,建立、新方法的提出或新过程的识别,使原体系存在不充分的情况。
通过管理评审调整相互关联的过程,以达到体系的持续的充分性;c) 确保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公司实现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及环境指标程度的度量,必须把顾客的反馈、过程的业绩、环境行为、产品的符合性等与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对比。
找差距,不断改进,以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4.1.4 管理评审计划或评审要求(包括评审时间、评审目的、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参加评审部门或人员、评审依据和评审内容),应提前七天通知评审的参加者。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最终产品检验中,未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对于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接收和分类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该在收到后立即进行分类,将其与合格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措施。
2.质量评估: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修复、重工、重新测试、报废等。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保证后续质量问题不再次发生。
5.纠正措施:在处理不合格品的同时,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6.记录和报告: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不合格品的分类、处理措施和纠正措施等。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未来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参考依据。
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收到不合格品:当工人或相关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其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
不合格品应放置在专门的区域,避免与合格品混淆。
2.质量评估:品质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品质部门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可以进行修复、重工、重新测试、报废等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确保质量问题被彻底解决。
食品公司不合格控制程序
1.目的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3.1品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隔离,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确定。
3.2品管部、生产部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决定。
3.3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3.4品管部负责决定是否启动《产品召回控制程序》,供销部负责产品召回的实施。
4.名词定义(略)5.作业程序5.1不合格品的分类5.1.1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大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成分指标等的不合格,或导致客户严重投诉的不合格;5.1.2轻微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5.2进货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处理方式可采用拣用、让步接收、退换货等。
5.2.1质检员在不合格的物料上做不合格标识,仓库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质检员将《进货检验记录》或《辅料、包装材料进货检验记录》报供销部经理。
对严重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报总经理批准作出退货决定,然后,品管部将《进货检验记录》或《辅料、包装材料进货检验记录》发到供销部采购员,由相应采购员办理退货手续。
5.2.1.1对轻微不合格品可拣用时,由品管部在“不合格”标签上写明“拣用”,并签字或盖品管章,由质检员依据品管部提供的样品或标准指导生产部人员进行拣用并记录,拣出的不合格品作退货处理;5.2.1.2轻微不合格品作让步接收时,由品管部批准在原不合格标签上加注“让步接收”,直接发给生产部门使用。
对于进货的重要物资,不允许让步接收。
5.2.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经品管部重检后,根据检验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按上述条款执行。
5.3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处理方式采取拣用、返工、让步接收、报废等。
5.3.1对于质检员能判定立即返工的轻微不合格品,可要求加工者立即返工,并将检验情况记录在检验记录内。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对可疑和不合格产品应予以判定、标识、隔离、处理、记录的职责、权限及方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本公司的质量控制程序,以防止不合格产品被误用,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一流程或交付至顾客。
2.范围:适用于原辅燃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顾客所退货产品等各类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
3.职责:本程序由技术部制订、修改,各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4.主要内容如下:4.1术语和定义:4.1.1 不合格品: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资材和服务;4.1.2 可疑的产品或材料: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材料;4.1.3 返工: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4.1.4 返修: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合原始要求);4.1.5 让步接收:指对使用或放行未能满足顾客和/或规定要求的产品和/或服务的授权;4.1.6 降级:指对不合格产品改变等级,以使其满足不同的规定要求。
4.2 部门职责:4.2.1 总经理负责对重大的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进行审批;4.2.2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工作;4.2.3 技术部职责:⑴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⑵技术部检测中心负责主要原辅材料不合格产品和各种产成品中不合格产品的检验和记录,并负责根据物料所执行标准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判定;⑶对投入生产系统的不可代用的原辅材料、不合格的制成产品(半成产品)、不合格产成品的处置过程进行监督;⑷负责对顾客抱怨、投诉的不合格产品所采取的的纠正及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4.2.4 采购部职责:⑴负责采购产品入厂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材料的控制,负责办理采购产品退货、特采及折价收购办理;⑵根据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辅材料的处理意见,负责同供方的联络;4.2.5 物料课:负责原辅材料入库后造成破损、污染的不合格产品/材料的处置,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中的要求对不合格的原辅材料进行记录、标识、隔离和审理;4.2.6 生产分厂职责:⑴生产分厂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⑵根据评审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⑶负责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⑷负责交付的不合格产成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⑸负责对生产过程及交付产品不合格品制定并实施优先减少计划;4.2.7营业部的职责:⑴负责顾客反馈意见的收集和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因客户投诉而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由营业部负责按评审结果采取相应纠正措施;⑵负责对已缴入产成品库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产成品库的物流管理人员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中的要求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隔离,并具体实施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置;⑶营业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辅助材料不合格产品的评审和处置;4.2.8 仪控部门职责:⑴参与产品防护不合格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的评审;⑵负责计量仪器的自检及专检制度的制定,仪器检定员对全公司包装线的电子秤准确度及各种包装秤准确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机校验;⑶对计量称突发的故障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保证包装秤允许误差在产品净含量误差范围内;⑷负责自动喷码机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详细完整版)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以下是一个详细完整版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它有助于组织有效地识别、处理和预防不合格品:一、不合格品定义与分类:1.确定不合格品的定义和标准,包括产品、材料或过程中的缺陷、功能问题或安全隐患。
2.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性不合格品和永久性不合格品,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不合格品识别与记录:1.建立不合格品识别流程,并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
2.在生产过程中,设立检查点和抽样检测措施,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3.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包括类型、数量、原因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不合格品管理数据库。
三、不合格品处理与处置:1.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返工、报废、整改等。
2.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负责推动和监督不合格品的处理和处置。
3.追溯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出现不合格品。
四、不合格品预防与改进: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等手段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2.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运用质量工具如5W1H、鱼骨图等,解决潜在问题并改进业务流程。
3.提供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
五、不合格品管理审核:1.立定期的不合格品管理审核机制,评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参考审核结果,对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修订和改进。
六、供应商管理:1.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能力。
2.监督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及时处理和追究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品。
以上程序可根据不同行业和组织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食品企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进货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3.1 综合部品控组负责原辅材料验收和终产品检验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识别;3.2 生产部负责半成品和成品中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并作出处理结论。
3.3 保障部采购组负责供方提供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工作。
3.4 营销部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并负责顾客反馈的不合格品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4.1 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评审(1)经检验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进行识别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2)经检验的不合格进货原辅材料,检验员应报告保障部,经上机使用的不合格原辅料,生产人员应报告保障部,由库管员分类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
保障部采购组对不合格的进货原辅材料,直接与供方联系拒收、退货、换货及索赔事宜。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品(包括桶和水),如属于生产线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产生少量不合格品,由在线检验人员做标记并如实记录,授权下拍码垛操作人员直接倾倒,无需隔离存放。
(4)检验员对水检验/化验发现不合格品时,应报告生产部经理,由生产部分类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
(5)对于产品存有重大或批量不合格时,由相关人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分级评审处理意见。
4.2 让步接收由于各种饮用水直接关系到顾客的人身安全健康,故本公司产品不存在让步接收的情况;一经发现不合格直接报废处理。
4.3 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已交付顾客的产品,发现不合格,按照投诉处理程序进行处理,营销部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办法,以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
品控组对返回的不合格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告知生产部人员,如确实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由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进行处理。
食品企业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食品企业不合格品管理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对不合格品应以标识、记录、评审、处理的职责和方法,以防止由于疏忽而混淆和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品及客户退货品之各阶段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3.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检验、判断及跟踪处理结果。
3.2 各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不合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理。
3.3 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不合格而需报废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库存品、客户退货品。
4. 内容4.1 不合格品的判断规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各检测指标中,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不合格,则定为不合格品。
4.2不合格处理流程图:不合格品标识评审意见(退货、返工、报废) 记录审批处理结果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纠正结果和措施之符合性。
4.3 不合格品处理原则:4.3.1 进货原辅材料的不合格品:由化验员签出不合格报告单,仓管员填写《原材料入公司记录表》交品质部,品质部负责人在上批示作退货处理,由采购部与供方联系退货。
4.3.2 客户退货品:由质检部进行调查分析后给出处理意见,交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4.3.3 半成品、成品及库存品之不合格品:a. 由检验员按相关的检验标准、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等判断出的不合格品,若能决定返工后能达到规定要求的,需记录其不合格品情况,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返工,不须经公司总经理。
b. 相关部门接到返工通知后,应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返工。
c. 检验员检出不合格品,若不能决定处理办法的,应立即作好标识,报告主管,由主管上报公司总经理处理。
4.3.4 公司总经理收到相关不合格品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后作出如下处理:a. 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交由原车间处理。
b. 降级或改作其它用,由公司总经理批准,交由生产部处理。
c. 让步接收、拒收须质检部负责人批准,交由采购部处理。
d. 其它情况由公司总经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酌情处理。
4.3.5对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品质部必须召开分析会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供应科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办法,以满足顾客要求。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标识、隔离、处理办法
1.目的: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评价以及处理,防止不合格品被误用而影响产品品质。
2.范围:适用於本公司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控制活动。
3.权责、要求:3.1当获知其认证产品存在认证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认证机构3.2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通常包括返工、返修。
必要时,工厂应对不合格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如关键件原因、工艺的原因等),制订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3.3安规工程师应建立认证产品不合格信息的收集渠道,如通过地方质监局网站、工商局网站、国家或地区有影响的官方报纸等收集信息。
对于认证产品的不合格信息,工厂应确保其内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通畅性。
3.4工程、QE、技术部负责对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应符合工程原理,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科学、合理、可操作。
3.5品质部负责对来料及成品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记录;生产部负责对半/成品的标识与记录。
3.6货仓负责应对不合格产品采取隔离、贮存、处置等措施,避免不合格产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
4.名词解释4.1不合格品:包括不合格材料、半成品、成品、客退品、可疑材料、与现行客户批准不同的过程和产品。
4.2让步接收品:与原规范不符但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性能和外观)未造成影响的材料。
4.3可疑材料或产品:是指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材料或产品。
5.作业程序:5.1来料不合格品的控制5.1.1经IQC检验判定不合格的来料,由IQC填写《进料检验报告》交部门负责人审核,涉及安规物料时由安规工程师确认,仓管员根据检验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5.1.2.品质部对不合格物料做出如下处理意见:①让步接收②挑选/加工③退货5.1.3.物料不合格时一般予以退货处理,但生产急需使用是可由计划部门提出让步接收,由工程/品质/生产/采购等相关部门针对IQC提交的不合格物料的《进料检验报告》进行评审,并对每项不合格现象作出最终处理意见;①让步接收②挑选/加工③退货5.1.4.IQC根据评审结果追贴相应的标签并分发《来料检验报告》或《退货品质报告》或《品质异常通知单》给采购部、PMC、生产部等相关部门;A、让步接收: IQC加贴“让步接收”标签;B、挑选/加工:IQC加贴“挑选/加工”标签;C、退货:IQC加贴“退货”标签;5.1.5. 仓库依不合格物料《来料检验报告》中结果,参照物料标签对物料进行处理.A、让步接收:仓管员负责入库.B、挑选/加工:①供应商来我司挑选/加工:供应商挑选/加工后良品由IQC抽检,抽检不合格则由供应商返工;不合格品由IQC确认后入库退回供应商。
食品公司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
食品公司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食品公司作为生产和销售食品产品的企业,面临着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责任。
然而,偶尔也会发生不合格产品的情况。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食品公司需要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下面将介绍食品公司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的具体内容。
一、不合格产品的定义和分类不合格产品是指未达到相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的产品。
根据不合格程度和原因的不同,不合格产品常分为以下几类:1. 安全问题:如含有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等;2. 质量问题:如外观缺陷、包装不完整等;3. 规格问题:如重量不准确、标签不符等。
二、不合格产品的发现和登记1. 监控体系:食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通过严格的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抽样等手段,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
2. 报告登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登记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批号、不合格问题描述、不合格数量等。
三、不合格产品处理的责任部门及人员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不合格产品情况,组织处理工作;2. 生产部门负责协助调查不合格产品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 销售部门负责通知渠道商和消费者,并退回不合格产品;4. 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协调消费者投诉及售后事宜。
四、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 隔离存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并与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存储,防止混淆和继续流通。
2. 原因分析: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确定问题根源。
3. 整改措施制定: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落实时间。
4. 处理记录:在不合格产品处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所有的处理操作和结果。
5. 销毁或返工: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产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销毁处理;对于可以返工修复的产品,需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返工处理。
6. 整改验证:在实施整改措施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不合格产品得到合格处理。
2019年食品企业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精品
1. 目的通过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确保识别和消除实际及潜在的不符合、不合格原因,防止事件、事故、不合格、不符合的发生或再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 职责3.1 品控部负责公司纠正、预防措施的管理。
3.2 各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实施本部门过程/ 活动中的纠正、预防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的批准。
3.4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环境方面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的监督、验证。
4. 工作程序4.1 纠正措施4.1.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采取纠正措施:a) 连续发生不合格;b) 严重的不合格;c) 顾客的投诉;d) 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e) 管理评审提出的整改项目f) 监测测量发现不符合;g) 相关方投诉或发生紧急事故时h) 关键控制点4.1.2 不合格的识别与评审a) 开展内部质量、环境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由内审组负责评审并向出现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或单位下达“不合格报告” ;b) 外部(顾客)或第三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由品控部负责收集、整理,分别由审核方或品控部向相关部门下达不合格报告。
c) 各部门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发生的不合格,由发生不合格所在单位负责信息收集并评审。
d) 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投诉由销售部填写“质量问题处理单” ,交品控部收集、评审。
4.1.3 不合格的原因调查与分析出现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由其部门主管组织有关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a) 用于产品生产、贮存或搬运的材料、过程、工具、设备或设施存在故障、误操作或不合格。
b) 文件规定不合格或未作规定。
c) 不符合程序要求。
d) 过程控制不当。
e) 计划安排不当。
f) 缺乏培训、能力不够、意识不强。
g) 工作环境不适宜。
h) 资源不足i) 过程固有的变化等。
食品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食品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食品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食品企业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食品企业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1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安装,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2职责3.1本程序由质管科归口管理3.2评审职责本厂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厂委派的人员负责3.3处置职责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
若不能处置,则上报质管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3工作程序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技术科,质管科有关负责人4.1评审、记录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3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专业人员前往用户现场,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标识、隔离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4.3处置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若有争议,则由质管部负责人仲裁。
4.3.2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4.3.3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食品公司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特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合格的原辅料、包装物、过程产品和成品。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全公司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工作,包括:3.1.1当原辅料、包装物、过程产品和成品出现不合格时,应当根据当批产品的不合格检验报告,通知检验室对不合格产品加倍取样进行复检,确认该批产品不合格时应当立即停止该批产品的购入、生产和销售。
3.1.2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公司质量人员查找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3.1.3负责监督、管理和组织对不合格批产品的储存、管理和处理工作。
3.2品管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的判定,查找不合格产品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4、实施本公司的品管部和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不合格评审机构,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理工作。
4.1协助质量负责人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工作。
4.2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
4.3监督和实施对不合格产品的判定、评审、标识、登记、储存、检验和处理工作。
4.4评审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原则,认真开展评审工作。
5、不合格品的管理5.1进货不合格品的管理检验员根据《原辅材料采购及验收标准》中规定的项目对进货进行检验,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检验员应在检验记录表上清楚记录不合格的类型及程度,同时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的标签,仓库保管将其移至不合格品区,质检主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置决定,处置决定包括让步接收、退货等,但“让步接收”的决定需要报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之后由检验室将记录发至各相关部门。
5.2不合格中间产品、成品的管理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发现的不合格批,检验员应在检验记录上清楚记录不合格的类型及程度,同时应在产品上贴上“不合格”标签,移至不合格品区,由检验室在相应检验记录上作出处置决定,报请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报废时,由生产车间将其移至废品区,由公司统一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控制品程序
1.目的
为防止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产品的使用、交付和确保受不符合关键控制点或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影响的终产品得以识别和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本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评价受影响的终产品,以确定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处理,评审所实施的纠正。
3.职责
3.1采购负责对原材料的不合格品处置。
3.2品管负责原料、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置监督。
3.3生产部负责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置。
3.4总经理对不合格品处置中引起的争议进行裁决。
3.5未经监视和测量或不按规定程序采取“让步放行”或“让步接收”而造成的不合格的,或造成不可追溯的,产生的后果由责任者和其部门领导负责。
3.6对发现的不合格品不报告、不处理、瞒过是非,其产生的后果由责任部门的领导负责。
4. 作业内容
4.1公司的不合格品有:
原料不合格品、仓储不合格品、半成品不合格品、成品不合格品、设备不合格品、卫生不合格4.2不合格品的处置
4.2.1一般采购原料不合格品由采购员降级接收,严重的不合格品经总经理批准后拒收。
4.2.2仓储不合格品由技术发展部提出分类处理,处理方法有重新挑选、再加工、报废
4.2.3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由味精厂负责返工处理
4.2.4设备不合格品由总务部维修组负责维修。
4.2.5卫生不合格由责任部门进行返工。
4.2.6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4.3品管对纠正结果进行验证,确认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后予以放行。
4.4品管对《不合格品报告》及其处理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分析,查找不合格品变化趋势和规律,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4.5不合格品处置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报告,由技术发展部和责任部门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5. 相关文件
5.1《来料检验标准》
5.2《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5.3《成品企业标准》
6. 记录
《不合格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