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秋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

一国应出口那些最适合生产的产品。资本供应的 充裕表示一国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 较优势。所以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 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相对来说劳动密集型的产 品。
二、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批评——动态国 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该理论的假定条件似乎并没有反映国际经济的现 实如: 规模经济既可以存在一个企业之内,也可以存在 于一国的产业中。国家间经验和技术,在决定贸 易格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也是一种 比较优势。 认为这一理论是静态的:该理论假定生产要素是 被发现,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生产成本可能是 递增的,但也可能是递减的。
比较成本理论是关贸总协定制定的重要 规则的依据


关贸总协定序言: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 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 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 巨大持续增长、促进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 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为了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就要大幅度地削减关税 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例:欧盟与中国协商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结 果不同)
产业内贸易说(续)



规模经济是会变化的,它不仅由企业的规模决定, 并且由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决定。工厂生产出的差 异性产品数量越少,单位生产成本就越低。 不同的国家将专门从事于一个可选的差异性产品, 这一产品种类的选择取决于实际的环境,即这个 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其大多数居民对产品质量的 需求,以及尖端技术品的市场规模。 当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专业化分工后,美国可能 进口国外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
比较成本理论的启示



国家间应自由地进行贸易。如果没有规模经济, 没有研究与开发以及技术发明,没有交易成本以 及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关税对财富的影响将是负 面的。 关税通常减少世界财富; 关税通常降低那些有关国家的福利,包括那些征 收关税的国家。
pt
a
b
c
d
关税的影响是负面的。消费者的损失可以由生产者的 收益部分抵消,但一些部分并无法补偿。所以,关税 通常减少世界财富;其次,关税通常降低那些有关国 家的福利,包括征收关税的国家。
3、自然资源产业说

瓦耐克和迪埃伯假设美国是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贫 乏的国家,包括采矿和初级加工业在内的自然资 源产业在美国都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企业。由于 自然资源在美国的稀缺,所以用不出口自然资源 产品的办法来保存自然资源和资本。
自然资源产业说(续)


美国需要进口那些用美国方法衡量是高度资本密 集型的自然资源产品,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多。而 这些产品在别国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再次审查他的原始数据并发现,如果从 他的分析中把自然资源产业排除在外,他会取消 “悖论”。
5、产品生命周期说


弗农和韦尔斯认为:美国商品(如汽车)经历了 一个一般性的失去其对外国竞争优势的周期。在 这一周期的最后阶段,外国竞争者获得了在美国 的市场份额。 美国研发新产品。相对充裕的资本促使美国对节 省劳动的产品的投资、创新、研发。随着其他国 家逐渐富裕起来,美国的产品将被销售到国外, 并且美国公司会在开始时拥有巨大的优势。
6、产业内贸易说

格鲁巴尔认为最重要的产业生产出“差异产品”, 仅仅是由于产品风格、质量、使用特点上的细微 变化或品牌名称上存在差异,但性能却十分相似 的替代品,根据赫-俄理论,拥有相同产业的国 家之间,不会有进行贸易的动因,但是在现实的 世界上,这种贸易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发展水平 相近的国家之间。
是研发,而不是资本密集导致规模经济 和产业进入壁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始人)等人的研究 发现:美国大多数大企业不是高度资本密集型企 业。资本密集并不能解释规模经济的出现和进入 这些产业的壁垒。相反。成功的产品创新和产品 营销要求能引起对研究与开发的高度重视并导致 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 (这里,认为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区别是重要 的。但是我们却看到,资本、劳动、技术三者是 可以相互转换的。)
贸易环境的变化 新贸易理论的起因:产业组织 从产业组织到国际贸易的跨越 关于战略性政府干预的辩论 国家间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

绝对成本理论 1776年,亚当· 斯密提出:一个国家专门从事 于它的出口部门的生产而进口那些其他国家以较 低成本生产的产品,则两国的国民收入能得到最 大化(分工和专业化)。如果能比其他国家更廉价 地生产某种商品,这个国家对该商品的生产就有 绝对利益。如果一国在生产所有的产品方面都有 绝对利益,那它就根本不用进行贸易。
国内需求说(续)


当本地市场潜力不足,企业家们就会出口产品。 如果获得国外的需求很容易,就会大量出口。 结论是:贸易将在具有相似需求结构的国家之间 大量地进行。并且由于这些需求结构取决于收入, 所以那些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方式相对接近的国 家将会成为特别牢固的贸易伙伴。(由于美国出 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具有以美国的标准看是劳动 密集,进口的产品以美国的标准看是资本密集的, 所以会产生这个“悖论”。)
其他假定

假设所有的国家都拥有同样的技术,所以劳动生 产率也被认为是等同的。 假定不存在规模经济,不考虑国家对产品的偏好。 生产某种给定商品所需要的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 被假定在各国间完全一样(要素不能替代),并 且这些生产要素被认为在各国间的质量也是相同 的。
其他假定(续)


劳动力和资本被假定具有递减的边际生产率,所 以把所有的生产资源都投入一种商品的生产缺乏 经济意义。其他产品完全停止生产是不可能的。 (不同国家可以生产相同的产品,但生产与消费 的数量不同,当一国供大于求,另一国供不应求 时,应通过国际贸易来调整。) 假定完全竞争的市场、自由贸易、没有运输成本、 以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第十九条:如因意外情况的发生或因一缔 约国承担本协定义务,而产生的影响,使 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大 为增加,对这一领土内相同产品或与它直 接竞争的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重大的损 害或产生重大的威胁时,这一缔约国在防 止或纠正这种危害所必需的时间内,可以 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 担的义务,或者撤销或修改减让。(禁止 数量限制例外)


研发投入多的企业,也能更好的定位以使其在销 售、供应零件、为保持产品具有竞争力而进行研 究等方面利用规模经济。(如戴尔电脑,直销系 统,服务是其重要的收费来源。) 随着研发费用在产品销售中比重的提高,美国的 出口额也在增加。高水平的研发与大量的美国贸 易顺差相互联系。由于这些产业不是资本密集型 产业,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出口比进口资本密 集程度要小。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二)

比较成本理论 1817年,大卫· 李嘉图提出:即使一个国家 在生产所有产品方面均有绝对成本优势,贸易的 动因仍然存在。分工可以使每个国家得到最多的 财富。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同时也恰好是这座城市最优秀 的打字员,银行家不是去同时从事两项职业,而是专门 从事银行业务。因为他在银行业务方面比较利益更大, 收益更高。另外一个人被雇来专门打字,尽管他的打字 水平还不如这位银行家。
要素禀赋理论(三)




通过不断地放宽李嘉图理论中假设条件的方法, 来对其理论进行发展。 要素禀赋理论的两个基础条件: 第一:国家依它们对劳动力和资本供给的不同而 区别 ,也说是说国家有可能区别的要素充裕程 度; 第二:产品依它所需要的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 的多少而区别,也就是说产品具有可区别的要素 密集程度。
产品生命周期(续)

随着产业进入成熟阶段,技术稳定,美国的市场 份额就会被那些劳动力成本低廉并且拥有较新生 产设备的国家夺走。随着美国对这些产品的优势 日渐消失,新产品、新部门以及新产业又涌现出 来以取代它们。

美国出口商品一般比进口商品的劳动密集程度要 高,这是因为这些美国产品具有创新的性质,这 些产品产生于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研究与开发。所 以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 在这一阶段美国占据贸易优势。随着日益增多的 生产者成为有力的竞争者,通过自动化或机械化 来消减成本变得越来越重要。(同一产品,美国 出口时是劳动密集型,而进口时成了资本密集 型。)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批评(续)


如果根据这一观点,一些国家坚持它们的天然优 势,那么这些国家就会被次优和二等的经济所迷 惑(比较优势陷阱)。 这一理论主张一国应充分利用它现有的资源,而 不是在即将到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之前抢先行动, 并在新的即将出现的产业中建立竞争实力,而许 多政府产业政策正是特别地瞄准于这些目标。
4、国内需求说

德林断言,可出口产品的范围是由国内需求决定 的。一种产品在国内被消费,对于这种产品成为 潜在的出口产品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国 内需求必须是一国需求的代表,一个国家应该专 门于那些为国内绝大多数人所需求的产品的生产 与出口。由于美国的需求高级化,所以其生产和 出口的产品也高级化(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奢侈品, 也是高级商品)。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国家总有一些人不趋同于本 地大多数人的品味,使相似产品存在着进口与出 口的动因。美国相对富有,使其可能进口大量的 已经在美国国内生产的类似产品。
7、超越比较利益说
第一条:在征收关税方面,在输出和输入的 规章和手续方面,一缔约国对来自或运往其 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 豁免,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其他 缔约国的相同产品。(?)
第十一条:任何缔约国除征收税捐或其他费 用以外,不得设立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采 取其他措施以限制工禁止其他缔约国领土的 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 售出口产品。(唯关税保护原则)
里昂惕夫之谜及解“谜”

为了验证“要素禀赋理论”的正确性,里氏使用 美国1936年左右的数据进行数量分析,结果发 现:美国出口产品按平均值计算不如其进口产品 的资本密集程度高。
1、熟练劳动说


包括里昂惕夫和凯辛在内的经济学家提出:美国 十分强调通过教育、在职培训以及保健等措施培 养熟练劳动力,这些强调措施提高了由劳动力、 管理阶层人员、专业人员和官员们所提供的服务 质量与决策水平。因为美国有相对比较充裕的熟 练劳动力的供给,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里, 所以美国出口商品中熟练劳动含量要较进口商品 多。 (中国的B股市场,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都 使国外的游资投机获利,而国有资产流失,小股 民被套牢。请分析原因)

这一理论强调美国从那些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 产业中获得了效率优势。(美国在研究与开发中 投入大量的人的劳动,这些劳动的报酬体现为工 资)。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支出导致了制造产品所 使用的机器与技术工序的改善,提高了产品的质 量以及有关的服务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技术 水平。这种“知识资本”导致了更有效的生产。
比较成本理论的假定


贸易前的价格是由相关劳动生产率决定的,而不 是由需求决定的; 贸易格局完全由两国间生产率水平的差异决定;
当生产产品面向国际市场时,生产要素只在一国
境内进行竞争。把所有生产要素简化为一种同质的 单位(劳动单位),每种产业都被假设使用同一种 基本的要素组合并需要类似质量的生产要素。这些 生产要素实际上被认为是在各部门间无成本流动。 这样,资源流动不变的而不增加成本。一国为专门 从事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停止生产另一种商品。
专题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回顾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及解谜





里昂惕夫之谜 熟练劳动说 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 自然资源产业说 国内需求说 产品生命周期说 产业内贸易说 超越比较利益说
国际贸易“新”理论

熟练劳动的度量


要素禀赋理论假定产品是在各个国家大致使用同 一种方法、类似的劳动数量、熟练劳动力和资本 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而美国的劳动力质量高 于其他国家。) 而如果教育和培训的价值(人力资本)被计入资 本的价值上,美国的出口就会是资本密集型,里 昂惕夫悖论就会被推翻。
2、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