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论人性和政治》赏析
罗素:论人性
罗素:论人性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毫无疑问对食物的渴望曾经是而且仍然是很多大的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存在差异,那就是人类有欲望,而且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永远无法充分满足的欲望,这些欲望使得他们即便到了天国也无法安静。
蟒蛇在一顿饱餐之后就去睡,直到需要另外一顿时才醒来。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则不会如此。
阿拉伯人曾一度节俭地过着以几颗枣为生的生活,后来夺取了东罗马帝国的大量财富,住在无法想象的豪华宫殿中,他们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饥饿已经不再是一个动机,因为他们稍一点头示意,希腊奴隶就会给他们奉上精美食品。
但是其它的欲望仍然促使他们十分活跃,尤其是四种欲望,我们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力欲。
占有欲——渴望拥有尽可能多的财产权利。
这是一种动机,我想,这种动机来源于恐惧和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望的结合。
我曾经善待来自爱沙尼亚的两个小女孩,她们是从一场饥饿的饥荒中死里逃生的。
她们住在我家里,当然有足够多的食物。
但她们却一有空就跑到邻近的农场偷土豆并囤积起来。
洛克菲勒在年幼的时候生活十分贫苦,成年后仍以类似的方式生活着。
与此类似,阿拉伯酋长坐在他们丝质的拜占庭长沙发椅上仍忘不掉沙漠,他们所囤积的财富远远超过任何可能的身体需要。
无论怎样对占有欲进行心理分析,没有人可以否认它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动机——尤其是在有权有势的人们之中。
因为,如我前面所说,占有欲是一种无限的动机。
不管你已拥有多么多,你仍将渴望占有更多。
完全的满足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在人们解决了饥饿问题之后,它却无论如何不再是最强烈动机。
竞争欲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动机。
在伊斯兰教历史上,很多个王朝都一再惨遭不幸,这是因为国王的多位妻子的儿子们彼此不和而引发内战,造成全面毁灭。
伯兰特—罗素《社会凝聚力与人性》
伯兰特·罗素《社会凝聚力与人性》在这些演讲里,我打算考虑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进步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个人首创性和生存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社会凝聚力结合起来?我将从人性中的各种冲动入手,正是这些冲动使社会合作成为了可能。
我首先考察这些冲动在非常原始的社会里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然后考察不断进步的文明中逐渐变化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各种适应性。
接下来,我将讨论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里社会凝聚力的范围和强度,它们导致了今天的社会以及这些社会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在探讨了使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各种力量之后,我将着手讨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另一个方面,即个人首创性,说明它在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曾经发挥过的作用,它在今天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在个人或者群体中首创性过多或者过少的各种可能性。
随后,我还将探讨我们时代的一个基本问题,即由现代技术所引发的在组织和人性之间的冲突,或者换一种说法,经济动机和创造以及占有冲动的分离。
在论述了这一问题以后,我将考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最后,我将把个人的思想、努力以及想象力同社会权威之间的总体关系作为一个伦理问题来思考。
在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社会性动物中,合作与结群具有某种本能的基础。
这在蚂蚁和蜜蜂身上最充分,它们显然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反社会的行为,也从来不会背离对蚁巢或者蜂群的忠诚。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赞赏这种对公共责任的不渝的忠诚,但是它也有其缺陷;蚂蚁和蜜蜂不能制作伟大的艺术品,也不能做出科学发现,或者创立宣扬所有蚂蚁都是姐妹(all ants are sisters)的宗教。
它们的群居生活实际上是机械、呆板和静态的。
我们宁愿人类生活具有一种动荡的因素,如果我们由此能够避免这种进化上的停滞的话。
早期人类是一个脆弱并且稀少的物种,他的生存最初是不稳定的。
在某个时期,他的祖先从树上下来,失去了适于攀缘的脚趾的优势,却获得了胳臂和手的便利。
由于这些变化,他们获得了一种好处,不必继续生活在森林里,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所分布的广阔空间所提供的食物却没有他们在非洲热带丛林里所享有的那么充足。
人性与政治
人性与政治作者:周前程来源:《桂海论丛》2008年第01期摘要:政治是属于人的也只能是属于人的。
而人却不一定是属于政治的。
政治与人性密切相关。
人性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人是什么,二是人是什么人。
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构成了政治的逻辑前提,对人是什么人的回答决定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实践课题。
关键词:人性;政治;逻辑基础;政治的本质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1-0031-03人性与政治的关系是近年来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
总体来说,政治总是属于人的,而人却不一定是属于政治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没有政治社会的阶段。
因为人性是政治的逻辑前提,是政治何以可能的依据和本源,却不是政治的充分条件。
人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不论对政治理论家来说还是对政治家来说都是一个必须予以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一“政治秩序之所以可能是由人类的人性本质所决定的”。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这是从伦理上对人性所做的规定。
但是,人性不仅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
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相区别的特性。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特性同样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因此,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人性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什么是人,是什么人。
它们分别对应于政治和属谁的政治。
前一个问题,回答的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对后一个问题,回答的则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可见,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只有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我们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在知道对象是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追问他是什么人。
而一旦追问一个对象是什么人,我们就得把他置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否则我们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而在政治中,这两个问题往往变成了一个问题,相应地,人们也把政治与阶级的政治混为一谈,从而把统治阶级说成是全民的代表。
论人性和政治------罗素
论⼈性和政治------罗素伯特兰·罗素是⼆⼗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最著名、影响最⼤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1950年诺贝尔⽂学奖得主 本⽂着眼于⼤的社会问题:欲望、权利、战争等,却落脚在⼈性与哲学的深度。
偏僻如理,发⼈深思。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
在其漫长的⼀⽣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对西⽅哲学产⽣了深刻影响。
1950年获诺贝尔⽂学奖。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性和政治Undoubtedly the desire for food has been,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reat political events. But man differs from other animals in one very important respect, and that is that he has desires which are , so to speak, intimate, which can never be fully gratified, and which should keep him restless even in Paradise. The boa constrictor, when he had an adequate meal, goes to sleep, and does not wake until he needs another meal. Human beings, for the most not part are not like this. When the Arabs, who had been used to living sparingly on a few dates acquired the riches of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and dwelt in palaces of almost unbelievable luxury, they did not, on that account, become inactive. Hunger could no longer be a motive, for Greek slaves supplied them with exquisite viands at the slightest nod. But other desires kept them active; four in particular , which we can label acquisitiveness , rivalry, vanity and love of power.毫⽆疑问,占有⾷物的欲望⼀直都在,⽽且现在也仍然在,它是导致重⼤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读伯特兰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读伯特兰·罗素名作《权力论》有感摘要:权力,是一种对他人以及各种资源的支配能力。
在这个概念出现的几百年间,它引发了上至王室、家族、党派与集团之间的权力角逐,下至学者对不同权力及相关问题领域的广泛研究。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正是这其中对权力予以高度关注的学者之一。
权力,历来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恶”。
在社会发展中,它既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具有消极的反作用。
从积极方面看,它是构建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从消极方面看,它也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专制统治以及发动战争的工具。
因此,人们在逐渐认识并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试图对它做出必要的规制。
在《权力论》中,罗素从分析权力欲入手,逐一论述了教权、王权、革命权力、经济权力以及支配舆论权力等各种权力形态,包括权力与政体、权力与道德、权力与组织和个人的种种关系等方面也做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传统的权力;权力欲;暴力;革命权力;权力制约从古至今,“权力“作为一种与“利益”息息相关的能力或资源,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它极其重要的作用,时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什么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何处等这些问题,就成为了自权力概念正式形成以后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客与学者们不断探寻的根源。
早起的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者潜力;心理学则认为,权力是人们各种行为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动机。
这些都只是对权力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
在今天,普遍的观点认为,权力的本质在于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者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而说起权力的本质,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与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
罗素名言
1.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伯特兰·罗素2.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伯特兰·罗素3.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
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
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
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选自罗素《论人性和政治》阅读全文)——伯特兰·罗素4.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
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 选自罗素《论人性和政治》) ——伯特兰·罗素5.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伯特兰·罗素6.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
——伯特兰·罗素7.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伯特兰·罗素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伯特兰·罗素8.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伯特兰·罗素9.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伯特兰·罗素10.“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就是出自罗素自传的前言的开头。
希望是坚韧的拐仗,忍耐是旅行袋。
携带它们,人可以走完世界,登上永恒之旅。
——罗素。
11.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政治中的人性》读书报告
——关于《政治中的人性》的读书报告时隔《政治中的人性》出版已经一个世纪之久,然而沃拉斯在书中提到的将心理学的理论引入政治学研究中以及对政治中非理性因素的分析,对于现今我们研究分析政治问题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沃拉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政治学,开创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本文就从《政治中的人性》出发,探寻非理性因素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
《政治中的人性》除导言外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沃拉斯主要是针对唯理智论提出了自己的针对性的看法,第二部分则主要从一些现实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导言中沃拉斯指出当时的政治学研究处于令人不满的状态。
尽管代议制民主被公认为最好的政体,但是处在带以民主中的人民却感到失望和焦虑,政治学家做出的大量研究只是从政治体制本身出发的研究,而少有从人性的角度的研究。
心理学的发展给犯罪学、教育学带来了新的发展,作者认为“对政治中的人性的研究不仅会加深和拓宽我们对政治体制的知识,而且还会打开一个未被发掘过的政治创造力的宝库”。
这也正是他写本书的目的或是出发点。
在第一部分中沃拉斯首先指出要研究政治中的人性,必须克服“唯理智论”,即克服认为“我们的一切行为和冲动,无论大小,都来自于同一理智作用”的观念。
在前两章,沃拉斯从人性和政治环境两方面分析了人的政治行为。
他认为“人的冲动、思想和行为都来源于他的天性与他降生其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上”。
在第一章中他指出:人的行为或行为冲动有时与任何达到目的的想法都无关;有时“即使一个行为预先对目的和手段进行了估计,也并非是那种估计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章中他指出,在政治家所研究的时期呢,人性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政治环境却以与日俱增的速度发生变化。
认识往往附属于象征,政治环境通过这些象征取代了感觉和记忆,将引起冲动和行为的事情传达给我们。
在第三章中,作者针对唯理智论认为政治行为是对手段和目的理性推理的结果,提出了“非理性推理”,认为人据以形成其政治见解的许多半无意识过程是非理性的。
《论人性与政治》译文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人性和政治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人性和政治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
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
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
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
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我曾经帮助过两个来自爱沙尼亚的小姑娘,她俩在一次饥荒中差点被饿死。
她们住在我家,当然有许多吃的,可是她们却利用整个闲暇时间到附近的农场去转,偷土豆,还把偷来的土豆贮藏起来。
洛克菲勒年幼时经历了极大的贫穷,成年后他仍以同样节俭的方式生活。
同样,坐在拜占庭帝国丝绒沙发椅上的阿拉伯酋长也不会忘记沙漠,他们把远远超出任何可能物质需要的财富囤积起来。
然而,无论对占有欲进行怎样的精神分析,没有人否认:占有欲是巨大动机之一--尤其在享有较多权力的人当中更是如此,正如我上面讲到的那样,占有欲是永无止境的动机之一。
无论你得到了多少,你还希望得到更多,满足是个你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机,但它并不是征服饥饿后的一个强大动机,更为强烈的动机乃是竞争。
在伊斯兰教史上,王朝一次又一次的遭难,是因为同父异母的子女们常常意见不同,从而导致了内战,赞成了普遍的破坏。
现代欧洲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当英国政府极不明智地允许德皇出席斯匹特海德海军检阅式时,出现在德皇脑海里的想法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他想的是"我必须拥有一个海军,跟祖母的一样好"。
政治与人性
政治与人性
在人类社会里,会有各种不同的政治信仰。
不管什么政治,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要人服务于政治,屈从于政治。
开明的政治往往是尊重人性并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
缺乏人性或者漠视人性的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反人类的,违背人类文明进化的趋势。
缺乏人性的政治难以行稳致远。不讲人性的政治对内往往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外往往立场叛亲离。
论人性、权力与腐败
自权力产生以来,腐败几乎与之结伴而行。
即便人类社会进入所谓后现代的今天,权力腐败也并未就此绝迹。
如何有效治理腐败已成为各国从普通百姓到政治精英以及知识分子阶层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在我国,尤其经济渐自计划时代向市场时代跨入以来,腐败更是以异常惊人的速度蔓延,以至于在许多地方发展到“见腐败不怪,不腐败才怪”的境地。
治腐渐成当代中国政治、学术的中心议题之一。
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无助于腐败现象的根本扭转。
如何对待,大家见仁见智,笔者也曾撰文有过讨论,今意欲再论之。
腐败是人对权力的滥用,任何腐败问题都必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二是权力。
正是人与权力的二者互动催生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而任何治腐措施也必须以此二者为根本出发点。
一、腐败的质——人与权力结合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物竞天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法则。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物总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与周围的群种和环境进行抗争的,而这种抗争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从周围环境中抢夺有限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因此,生物的本性首先是自利的,否则无法在自然的残酷选择中生存下来。
人作为生物的一部分,更是经历了无数的自然选择才进化到今天的人类。
因此,人的原始本性即其自然的生物性,必定是自利的。
也即从人的本性出发人总是为自己着想、力图追求自己欲望的实现的。
那么权力是什么呢?马克斯·韦伯把权力描述为一种可能性,“即处于某种社会关系内的一个行动者能够不顾抵制而实现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能性所依赖的基础。
”R·H·陶奈则认为,权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或一群人)按照他所愿意的方式去改变他人或群体的行为以及防止他自己的行为按照他所不愿意的方式被改变的能力。
可以说,权力意味着一种对其他人的一定强制、支配和控制,意味着掌权者的行为相对于其所作用对象的优位。
如此,人之为人,能有谁不爱权力呢?罗素说得好:爱好权力,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说,是一种愿望,愿望能对外在的世界(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的)产生预期的效果。
人生的追求罗素
人生的追求罗素罗素的人生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被誉为数理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触及了众多领域,其中包括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类的追求。
本文将以罗素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人生的追求。
一、人生的意义罗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个体必须为自己创造出来的。
他反对宗教对于生命意义的解释,认为人们应该依靠理性和科学来寻找答案。
罗素提出一种积极的个人伦理观,即个人目标的实现能够产生合理价值。
他主张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利益和集体福祉。
他认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利益。
二、追求知识与真理罗素认为,人们的追求应该从追求知识和真理开始。
他坚信通过学习和思考,人们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他鼓励人们怀抱质疑的态度,不断追求真理。
罗素反对迷信和盲从,他鼓励人们理性思考,审慎判断。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追求知识与真理,是人生的一种持续的追求。
无论在学术研究、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中,都需要我们坚持追求知识与真理,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追求个人成就在人生的追求中,个人成就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个人成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和地位,也包括我们对人生的探索、对自己能力的完善以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罗素认为,个人成就的实现需要个人充分发展潜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并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强调,在追求个人成就的过程中,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个人成就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体的需要,也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个人的努力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四、追求幸福与满足罗素认为,人生的追求最终都指向幸福与满足。
他认为幸福不是外界的物质条件所能带来的,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感和人际关系的良好。
在追求幸福与满足的过程中,罗素主张理性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他认为,通过思考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真正让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
权力及对权力的规制——读伯特兰罗素的《权力论》
权力及对权力的规制——读伯特兰罗素的《权力论》人类自古代文明就开始了对政治的研究,涉及到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政治制度乃至政治操作中的技术和技能。
可以说,人类对理想与美好的社会的探寻在政治研究中清晰可见,特别是19世纪以来,政治研究秉承近代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成果。
自本期起,在[学海泛舟]栏目陆续介绍近代世界政治学名著,以帮助读者了解、研究政治文明理念和思想的发展。
——编者□孙荣飞权力是一种能力,是对他人和资源的支配能力。
正由于此,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个人、家族、王室、党派和集团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引起学者对权力问题的广泛讨论。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就是对权力给以高度关注的学者之一。
权力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从积极角度看,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消极方面讲,它也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专制和暴政、发动战争的工具。
因此,人们在认识和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力图对它做出必要的规制。
罗素的《权力论》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罗素从分析权力欲入手,论述了教权、王权、革命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权力等各种权力形态,以及权力与政体、权力与道德、权力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认为,人对经济的需求尚可得到满足,但对权力的追求则永不满足;正是对权力的无止境的追求,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探索权力欲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便找出规制权力的方法;只有节制个人、组织和政府对权力的追求,才能真正实行民主制度,防止战争,保障个人自由和平等。
全书共十八章,其思想进路大体如下:(1)通过探讨权力欲的基础,回答为什么人们要追求权力;(2)通过分析权力的表现形式,阐述权力的现实基础和构成;(3)通过研究权力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的关系,探讨规制权力的可能途径。
● 人为何要追求权力罗素在开篇就明确指出,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
伯特兰·罗素_罗素最著名的名言
伯特兰·罗素_罗素最著名的名言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伯特兰·罗素(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第三代罗素伯爵,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无数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立场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
1872年5月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是一名无神论者。
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
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在双亲去世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第二代罗素伯爵)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
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美国人阿莉丝·皮尔索尔·史密斯,很快便爱上了这位姑娘,两人在1894年结婚。
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他和包括奥特林·莫瑞尔夫人在内的多人都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
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
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罗素 政治理想 读后感
罗素《政治理想》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书籍,其中罗素探讨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组织的理想构想,为我们提供了对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设想。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罗素的政治理念和他所倡导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他对公正、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产生了共鸣。
首先,书中强调了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
罗素主张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论他们的出身、种族、性别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让我深思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激发了我为实现公正社会作出努力的决心。
其次,书中讨论了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障。
罗素认为,个体的自由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表达自己意见和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
他主张建立一个政府体系,保护和维护人民的权利,以确保他们的自由不受侵犯。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自由和权利的思考,以及如何平衡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和平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罗素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协调来解决国际冲突,避免战争的发生,达到和平与稳定。
他认为,国际合作是建立一个全球和谐和平的关键。
这让我思考如何促进国际合作,以实现全球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阅读罗素《政治理想》,我认识到罗素对公正、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的政治理念对实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政治和社会组织的思考,激励我在个人行动中追求公正、自由和和平。
我相信这本书将对关注政治哲学和社会变革的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他们带来对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设想和行动的启示。
罗素 权力 一种新的社会分析 读后感
《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是伯特兰·罗素的一本重要著作,他在书中探讨了权力的本质、运作方式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的读后感:
阅读完《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我对伯特兰·罗素对权力的深刻洞察和尖锐分析印象深刻。
罗素在书中揭示了权力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并强调了它对社会结构和个人行为的巨大影响。
他提出了权力对社会中的不平等、压迫和冲突的作用,并探讨了权力如何被滥用和扭曲。
我欣赏罗素对权力问题的客观和批判性观察。
他认为权力的运作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涉及各种力量关系、权力机构和社会结构。
他关注权力的来源、分配和维持,以及权力与个人自由、正义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此外,罗素还探讨了如何限制和平衡权力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结构,强调了民主、知识和教育的作用,以及公共参与和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他对于权力在社会中的监督和约束具有深远的意义。
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关注权力和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我认识到权力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它既有正面的作用,也可能导致不公平和滥用。
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权力运作的监督和改革中,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总而言之,《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是一本充满洞察力的书籍,深入探讨了权力的本质、作用和限制。
罗素的思考和观点引发了我对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个人自由的深入思考。
它是对权力问题一次重要的独到分析,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启发。
名著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名著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引言名著是指具有深远影响力和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们经常揭示和讨论社会现象,并通过批判和反思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所处的时代。
本文将探讨一些著名的名著作品,分析它们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1. George Orwell 的《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它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世界,强烈批评了政府对个人自由和隐私的侵犯。
小说中出现了大规模监视、思想控制等社会现象,引发读者对权力滥用、言论自由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2. 罗曼·罗兰的《贡布罗夫人》《贡布罗夫人》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2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贡布罗夫人的命运为线索,真实地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现象。
通过揭示社会不公正和人性的扭曲,这部小说引起了广大读者对社会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
3.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变形记》是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于1915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突然变成了昆虫,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在家庭、职场和社会压力下的束缚与无助。
这部名著通过奇幻的叙述手法探讨了人类存在感和自由意志的困境,引起读者对生活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4.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于1942年出版的小说。
它以主人公梅尔索对自身处境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来批判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现象。
通过展示一个与规范世俗行为背离的反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引发读者对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和存在主义思想等问题的思考。
5. 罗伯特·罗素的《我为什么不是基督教徒》《我为什么不是基督教徒》是英国数学家兼哲学家罗伯特·罗素于1927年发表的一篇演讲。
它批判了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带来的误导和偏见,并提出了自由思考和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特兰·罗素《论人性和政治》赏析作者:潘正凯
来源:《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2017年第04期
一、作考簡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伯特兰·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1950年,伯特兰·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二、作品内容简析
《论人性和政治》(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是伯特兰·罗素的一篇散文。
罗素认为,人从事政治活动源于四个动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欲(acquisitiveness,rivalry,vanity and love of power)。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力,竞争欲却是一个强大得多的动机。
虚荣心是一个有着极大潜力的动机。
权欲同虚荣心一样,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只有无限权利才能使人完全满足。
权欲这一动机究竟引导人做出有益的行动还是有害的行动,取决于社会制度以及个人的能力才干。
另一个重要的动机是追求刺激。
人优越于畜生之处
表现在他们会感到厌倦。
文明生活已变得十分沉闷。
于是,人们以各种方式追求刺激,以摆脱厌倦。
追求刺激具有破坏性。
因此,我们必须为满足这种冲动提供无害的发泄途径。
这篇文章文笔生动、幽默,对人性和政治的阴暗面进行了无情、犀利的讽刺、抨击。
罗素散文的措辞深受其数学思维风格的影响,具有逻辑严密性和表达精确性。
为便于读者的理解,本文以英汉对照的方式呈现了《论任性和政治》中有关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欲的描述。
三、双语阅读
无疑,要得到食物的强烈欲望一直是并仍然是导致巨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人与其他动物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他有着可谓无尽头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即使到了天堂也会使他不得安宁。
巨蟒饱吃一顿后就睡觉,不到需要再吃一顿时不醒。
人大多不是这样。
当惯于靠吃几个椰枣节俭为生的阿拉伯人获得东罗马帝国的财富,居住在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豪华宫殿中时,他们并未因此就闲居不动了。
饥饿不可能再是一个动机了,因为只需稍一颔首,希腊奴隶便奉上精美佳肴。
但是别的欲望使他们继续活动,主要有四种欲望,我们可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占有欲——占有尽可能多的财产或财产的所有权——这一动机想来根源在于恐惧和拥有生活必需品的愿望的结合。
我曾经帮助过两个爱沙尼亚来的小姑娘,她们在一场饥荒中九死一生幸免饿死。
她们住在我家中,当然有足够的东西吃,但是她们却把闲暇时间用在到邻近的农场去偷土豆,然后贮藏起来。
洛克菲勒在童年时经受过极度的贫困,也以与此类似的方式度过他的成年岁月。
同样,坐在拜占庭帝国柔软光滑的长沙发上的阿拉伯酋长们也无法忘记沙漠,贮藏起远远超过肉体可能需要的财富。
但不论对占有欲作怎样的精神分析,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是巨大动机中的一个一一特别是对较有权势的人更是如此,因为如前所说,这是一个无尽头的动机,不论你获得的有多么多,你永远还希望获得更多,完全的满足是一个你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力,但它却远不是征服了饥饿以后诸多动机中最强大的一个。
竞争欲是一个强大得多的动机。
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由于苏丹的不同妻子所生之子意见相左,王朝遭难,在因此而生的内战中造成普遍的破坏。
同样一类的事情也在现代欧洲发生,当英国政府极不明智地允许德皇出席在斯匹海德举行的检阅时,在德皇脑子里出现的想法并不是我们想要他有的想法。
他想的是:“我必须有一支与老奶奶的一样优秀的海军。
”我们此后的一切麻烦都来自这个想法。
如果占有欲总是强于竞争欲的话,世界将是一个比现在更幸福的地方。
事实上,许多人会心甘情愿地去面对穷困,只要这样做能招致对手的彻底毁灭。
因此才有了目前的税制。
虚荣心是一个有着极大潜在力的动机。
任何和孩子们打交道多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怎样不断地做个什么怪动作然后说“看我”。
“看我”是人类内心最基本的愿望之一,它可以有无数的表现形式,从插科打诨到追求死后的声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有个小王公,在临死时神父问他有没有什么要忏悔的,他说:“有,有一件事。
有一次皇帝和教皇同时到我这里来访问,我把他们带到我的塔顶观赏景色,我没有抓住能把他们二人推下去使我流芳百世的机会。
”历史并未叙说神父是否赦免了他。
虚荣心的问题之一是,越是有鼓励它的东西虚荣心就越强。
人们越谈论你,你就越希望被人们谈论。
被判了刑的杀人犯得到允许阅读报纸对他审判的报导,如果发现一家报纸对此报导不足,他会感到十分气愤,他在其他报纸上读到的有关自己的报导越多,便会对报导不够的报纸越气愤。
政治家和文人也属此列。
他们越有名气,剪报机构就感到越难满足他们。
在人类的一生中虚荣心影响之大是怎么夸张也不会过分的,从三岁的稚子到蹙眉震天下的君主无一例外。
人类甚至犯了大不敬之罪,往神明身上加上了相同的欲望,料想神明也渴望得到永不止息的赞颂。
不过,虽然我们上面讨论过的动机都有极大的影响,还有一种动机影响却胜过它们……权力欲如同虚荣心,是永远无法满足的,除非是无限权力,别的什么也不能使他完全满足。
由于这特别是精力旺盛的人的恶癖,权欲的偶尔实现与权欲的频繁滋生二者完全不成比例。
这确实是大人物生活中最最强烈的动机,享有权力后更增加了对权力的爱,无论是芝麻小权还是国君大权,统统如此。
在1914年以前的幸福日子里,家境富裕的太太们可以雇上一群佣人,她们从对仆人行使权力中得到的乐趣随岁月俱增。
同样,在任何专制政权中,掌权者体验到权能赋予他的快乐后变得越来越专横残暴。
既然对人的权力表现在使他们做不情愿做的事情上,被权欲驱使的人就更容易制造痛苦而不是允许人们得到欢乐。
如果你有合理的原因向上司请假不上班,拒绝你比答应你更能满足他们的权欲。
如果你申请建筑许可证,管事的芝麻官显然能从回答“不行”中得到比说“行”更大的乐趣。
正是这类情况使权欲成为如此危险的一个动机。
但它也有其他较为可取的方面。
我认为,追求知识主要就是在权欲的驱使下进行的,科学技术的一切进步也是如此。
在政治上也是如此,改革者可能与暴君有着同样强烈的权欲,对权欲作为一个动机全盘攻击否定完全是一个错误。
这一动机究竟引导你做出有益的行动还是有害的行动,取决于社会制度,以及你个人的能力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