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刀具、夹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中涉及的复杂计算和优化;2.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的复杂操作和维护;3.加工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教学过程1.引入知识点: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定义、分类、原理、应用等方面,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3.列举应用实例: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提出问题或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或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PPT演示:使用精美的PPT演示文稿,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2.视频教学:通过观看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3.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安排随堂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相关计算、思考题、小论文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

3.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等)、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涵盖机械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过程,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等。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材料及性能。

4. 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概念及测量方法。

5.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及生产过程组织。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1.1 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1.2 机械制造技术的目的和意义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2.1 铸造2.2 锻造2.3 焊接2.4 切削3.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性能3.1 金属材料3.2 非金属材料3.3 复合材料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概念及测量方法4.1 精度概念4.2 常用测量方法及仪器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及生产过程组织5.1 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5.2 生产过程组织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问题。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机械制造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室设备及工具。

3. 实例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实验操作和观察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报告: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6. 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计算6.1 工艺参数的概念与作用6.2 工艺计算的方法和步骤7. 机械制造中的工艺方案设计7.1 工艺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7.2 工艺方案的评价和优化8. 机械制造中的工艺装备及工艺设备选择8.1 工艺装备的分类和作用8.2 工艺设备的选择依据和原则9. 机械制造中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9.1 生产效率的提高方法9.2 生产质量的控制措施10.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10.1 发展趋势10.2 应用领域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计算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张世昌)-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张世昌)-5
使用经过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附加基准
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 如用作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用作壳体类零件定位的 工艺孔或工艺凸台(图5-1)等。
14
MMT
5.2.1 定位基准
A
工艺凸台
A向
图5-1 小刀架上的工艺凸台
15
MMT
5.2.2 粗基准的选择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上加 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 基准。 ◆余量均匀分配原则 ——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 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
9
MMT
5.1.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
表5-4 各类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毛坯种类 型 材
制造精度 (IT)
加工 余量 大 一般
原 材 料 各种材料 钢 材 铸铁,铸钢,青铜
工件尺寸 小 型
工件 形状 简 单 较复杂 复 杂
机械性能 较好 有内应力 差
适用生产 类型 各种类型 单 件 单件小批
MMT
第5章 工艺过程设计
本章要点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拟订 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艺尺寸链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 设计 工艺过程经济分析
1
MMT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5章 工艺过程设计
Process Planning
5.1 制定工艺规程的 步骤和方法
Steps and Methods of Process Planning
2
MMT
5.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 尺寸、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的作用 连接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桥梁,是企业组织生产活 动和进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机械制造的流程: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铸造、焊接、切割、铣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的工艺系统: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制造、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机械制造流程图和工艺路线图。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2.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常规加工、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切削参数、热处理参数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艺条件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执行:加工顺序、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并制定工艺规程。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等。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成套生产等。

机械制造的特点:精度、表面质量、强度等。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设计、加工、装配、检测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采用课堂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分类:铸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切削、磨削、抛光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工艺可行性、工艺经济性、工艺稳定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实验法,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机械制造装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机床、工具、夹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1章绪论1.1制造与制造技术1.1.1生产(制造)的三种类型1.1.2广义制造与狭义制造1.1.3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1.制造技术概念2.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3.机械制造技术1.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1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2.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3我国的机械制造业1.3课程内容体系与特点1.3.1课程内容体系1.3.2课程特点第2章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2.1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2.1.1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1.材料成形法2.材料去除法3.材料累加法2.1.2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2.生产类型2.1.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概念2.组成(1).工序(2).安装(3).工位(4).工步(5).走刀2.1.4基准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2.1.5装配工艺过程2.2机械加工的最基本方法—切削加工方法2.2.1工件表面形状及其成形方法1.工件表面形状(1).旋转表面(2).纵向表面(3).特征表面2.表面的成形方法(1).轨迹法(2).成形法(3).相切法(4).展成法2.2.2成形运动与切削用量1.成形运动(1).主运动(2).进给运动(3).合成运动(4).其他辅助运动2.工件上的表面3.切削用量(1).车削用量(2).钻削用量(3).铣削用量2.2.3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件表面与切削运动分析—车、铣、钻、刨、磨削2.2.4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1.外圆表面加工2.内圆表面加工3.平面加工4.槽与台阶及成形曲面加工5.螺纹加工6.齿形加工2.3机床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组成:机床、刀具、夹具与工件2.3.1机床分类与型号表示法1.分类2.机床型号表示方法2.3.2机床的基本组成2.3.3机床的技术性能指标2.4刀具的基本概念2.4.1刀具切削部分组成1.车刀2.钻头3.铣刀2.4.2刀具几何角度1.车刀的几何角度(1).刀具角度的坐标平面与坐标平面参考系①.基面②.切削平面③.主剖(正交平)面④.法(平)剖面⑤.切深(进给)剖(平)面(2).刀具的标注角度(主剖面参考系)①.基面内②.切削平面内③.测量平面内(3).刀具的工作角度①.横车时②.刀尖高低时2.钻头的几何角度(1).坐标平面(2).钻头的几何角度3.铣刀的几何角度(1).圆柱铣刀(2).端铣刀2.4.3切削层参数1.外圆车削(1).概念(2).切削层厚度(3).切削层宽度(4).切削层面积2.钻削(1).切削厚度(2).切削宽度(3).切削面积3.铣削(1).切削厚度(2).切削宽度(3).切削面积2.4.4切削方式1.直角切削与斜角切削2.自由切削与非自由切削3.逆铣与顺铣(1).周铣(2).端铣2.4.5刀具材料1.概述(1).应具备的性能(2).种类2.工具钢3.高速钢(1).普通高速钢(2).高性能高速钢(3).高速钢的表面处理4.硬质合金(1).概念(2).WC基硬质合金(3).新型硬质合金5.其它刀具材料(1).陶瓷①.氧化物系②.氮化硅系③.Sialon(2).超硬材料①.金刚石②.立方氮化硼(CBN)2.5夹具的基本概念2.5.1夹具的组成与分类1.组成22.分类(1).按使用范围分(2).按使用机床分(3).按动力源分2.5.2工件的装夹1.概念2.装夹方式(1).直接找正装夹(2).划线找正装夹(3).夹具装夹2.5.3工件的定位1.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2.定位元件及其定位分析3.定位的几种情况分析(1).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2).欠定位与过定位2.5.4.定位误差1.概述2.典型表面定位时的定位误差分析计算(1).平面定位(支承定位)(2).内孔定位(定心定位)①.孔销过盈配合,销水平或垂直放置②.孔销间隙配合,销水平放置③.孔销间隙配合,销垂直放置④.在锥度心轴上定位(3).外圆定位3.计算举例第3章切削原理任务1.研究切削过程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任务2.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措施3.1金属切削过程3.1.1切屑的形成过程3.1.2切削过程中的3个变形区3.1.3切削变形的表示方法1.剪切滑移量ε(剪应变)2.变形系数Λh3.ε与Λh的关系4.剪切角φ3.1.4剪切角(1).M.E.Merchant(2).LeeandShaffer41o24o3.1.5前刀面上的摩擦与积屑瘤1.前刀面的摩擦(内摩擦)2.积屑瘤(1).概念(2).成因(3).形成过程(4).特点(5).对切削过程的影响(6).抑制措施3.1.6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tg1,o,Λhctgcooinoav41.工件材料2.刀具几何角度3.切削用量(1).切削速度vc(塑性与脆性材料)(2).进给量f(3).切削深度ap3.1.7切屑类型及其控制1.切屑类型(1)按机理分类①.带状②.节状(挤裂)③.单元④.崩碎(2)按切屑处理分类2.切屑控制3.2切削力3.2.1切削力的概念31.切削力的产生2.切削合力与分力3.切削功率4.单位切削力3.2.2切削力公式1.车削力(1).理论公式(2).经验公式2.钻削力(1).钻削力的产生与分解(2).钻削力经验公式(3).钻削功率3.铣削力(1).铣削分力(2).逆铣与顺铣时的垂直进给力与水平进给力(3).经验公式(高速钢、硬质合金)3.2.3切削力的影响因素1.工件材料2.切削用量(1).vc(塑性与脆性材料)(2).f(3).ap3.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2).主偏角(3).刃倾角(4).刀尖圆弧半径(5).负倒棱4.其他因素(刀具材料、VB、刃磨质量、切削液)3.3切削热与切削温度3.3.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出3.3.2切削温度及其测量方法1.自然热电偶法2.人工热电偶法3.切削温度分布特点(1).最高处(2).温度梯度3.3.3切削温度的影响因素1.切削用量2.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2).主偏角(3).负倒棱和刀尖圆弧半径3.工件材料(1).强度(硬度)(2).导热系数(3).脆性与塑性4.其他因素(1).刀具磨损(2).切削液3.4刀具磨损与破损及使用寿命3.4.1刀具磨损形态(部位)1.正常磨损(1).前刀面磨损(2).后刀面磨损(3).边界磨损2.刀具破损3.4.2刀具磨损原因1.硬质点磨损2.粘结磨损3.扩散磨损4.氧化(化学)磨损3.4.3刀具的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1.磨损过程(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急剧磨损阶段2.磨钝标准3.4.4刀具使用寿命及与切削用量关系1.刀具使用寿命(1).概念(2).与总寿命关系2.与切削用量关系(1).F.W.Taylor公式(2).与f及ap的关系3.4.5刀具合理使用寿命的选择41.概念2.最高生产效率使用寿命Tp3.最低成本使用寿命Tc4.刀具使用寿命T的选择3.5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3.5.1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1.概念(相对性)2.衡量指标(1).刀具使用寿命T(2).切削速度vc(相对加工性)(3).切削力F(切削温度θ℃)(4).表面质量(5).断屑性能3.影响因素(1).物理力学性能(硬度、强度、塑性与韧性、导热系数)(2).化学成分(钢与铸铁)(3).金相组织3.5.2改善加工性的途径1.调整化学成分2.改变金相组织3.6合理选用切削液3.6.1切削液应具备的基本性能3.6.2切削液的种类3.6.3切削液的合理选用3.6.4切削液的使用方法3.7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3.7.1概述1.概念2.选择的一般原则3.7.2刀具合理几何角度及其选择1.前角(1).功用(变形、强度与散热、切屑形态与断屑、表面质量)(2).选择原则(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条件)2.后角(1).功用(2).选择原则(精粗加工、工件材料、系统刚度、定尺寸刀具)3.主偏角(1).功用(RY、切削层尺寸、分力比值)(2).选择原则(系统刚度、工件材料、工件形状)4.刃倾角(1).斜角切削概念及特点(切与割作用、工作前角、实际钝圆半径)(2).功用(流屑方向、刀尖强度与冲击位置、切削刃锋利程度、分力比值、切削刃工作长度)(3).选择原则(加工性质、系统刚度、刀具材料、工件材料)3.8合理切削用量选择3.8.1概念3.8.2选择的基本原则1.粗加工时选择的基本原则2.精加工时选择的基本原则3.8.3选择方法1.选ap2.选f3.确定vc3.9磨削3.9.1砂轮特性五要素及选择1.磨料(种类、特点及使用范围)2.粒度(磨粒与微粉、概念及选用原则)3.结合剂(种类、特点及使用范围)54.硬度(概念与选用原则)5.组织(概念、特性与选用)6.砂轮要素的表示法举例3.9.2磨削类型与运动参数1.磨削类型(外圆、内圆、平面、成形、无心)2.运动参数(主运动v、径向进给fr、轴向进给fa、工作台进给vw)3.术语(纵磨、横磨、周磨与端磨、顺磨与逆磨)3.9.3磨削过程1.磨削特点(速度高、冷硬程度与能量消耗大、单颗磨粒切削厚度hDg小、Fp大、随机分布、自砺性)2.磨削过程(1).单颗磨粒磨削(2).单颗磨粒切削厚度3.9.4磨削的其他概念1.磨削温度(点、区、工件)2.砂轮使用寿命与磨削(耗)比3.磨削表面质量(烧伤、裂纹)3.9.5先进磨削方法简介1.高效磨削(高速磨削、缓进给大切深磨削、砂带磨削)2.高精度小粗糙度磨削第4章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4.1概述4.1.1机械加工质量的含义4.1.2机械加工精度及获得方法1.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2.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1).尺寸精度获得方法(2).形状精度获得方法(3).位置精度获得方法4.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4.2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4.2.1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有误差的影响1.概述(1).概念(2).误差敏感方向2.原有误差的影响(1).原理误差(2).量具与测量误差(3).机床误差①.机床回转精度②.机床直线运动精度③.成形运动精度ⅰ.成形运动的位置关系ⅱ.成形运动的速度关系4.2.2加工过程因素的影响1.力变形的影响及控制(1).刚度(2).切削力变化(3).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工件刚度、刀具刚度、机床与夹具刚度)2.热变形的影响及控制(1).热源(2).热变形的影响(工件、刀具、机床热变形的影响)(3).控制措施4.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4.3.1加工误差的统计性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4.3.2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平顶分布、双峰分布)4.3.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分布图法、点图法)4.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64.4.1切削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4.4.2加工表面粗糙度1.概述2.产生的原因及控制(1).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理论粗糙度、积屑瘤的影响、鳞刺的影响、切削机理变化、颤振、切削刃损坏)(2).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刀具、工件、切削条件)(3).磨削表面粗糙度4.4.3加工变质层1.加工硬化2.残余应力3.磨削烧伤与裂纹及控制措施4.5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及控制4.5.1概述4.5.2强迫振动及控制措施1.成因2.特点3.消除与控制措施4.5.3自激振动及控制措施1.概述2.特点3.激振机理(1).再生激振机理(2).振型耦合激振机理产生条件、提高系统动特性、采用减振装置)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1概述5.1.1概念5.1.2作用5.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5.2.1概述5.2.2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5.2.3零件结构的装配与维修工艺性5.3定位基准的选择5.3.1精基准的选择5.3.2粗基准的选择5.4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5.4.1加工方法的选择5.4.2加工阶段的划分5.4.3加工顺序的安排5.4.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5.5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的确定5.5.1加工余量的概念1.加工总余量与工序(工步)余量2.最大余量与最小余量及平均余量与余量公差7(3).控制措施(消除3.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公差对机械加工的影响4.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5.5.2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1.分析计算法2.查表法3.经验法5.5.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5.6工艺尺寸链5.6.1概述(定义、组成与分类)5.6.2基本计算方法1.极值法2.概率法5.6.3应用举例1.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2.工序基准为待加工设计基准时的工序尺寸计算3.工序余量的校核4.有表面处理工序的尺寸链计算5.6.4工艺尺寸链的图表法5.7工艺过程的经济性分析与优化5.7.1概述(概念及提高生产效率措施)5.7.2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5.7.3工艺过程优化5.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举例5.9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简介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6.1概述6.2装配尺寸链6.3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6.3.1概述6.3.2工艺方法1.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2.修配装配法3.选择装配法与调整装配法简介6.3.3机器的自动装配简介8。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和常用术语。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机械制造工艺的编制和执行。

5.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验法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教材、参考资料等。

2. 准备实际工程案例和实验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

3. 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和常用术语,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4. 讲解工艺方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具体应用。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6.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题目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7.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8.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分类机械制造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机械制造概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实验法:安排金属切削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金属切削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

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熟悉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制造工艺。

4.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切削、磨削、钻孔等。

5.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精度及其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制造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钻孔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5.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加工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精度的分类、检测方法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演示: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

3. 实践: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收集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视频资料,用于演示和讲解。

4.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机械制造概述(2课时)金属材料(2课时)制造工艺(4课时)机械加工(6课时)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4课时)实践活动(10课时)期末复习与考试(4课时)七、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课程目标。

强调机械制造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1.2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制造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制造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制造过程。

1.3 机械制造的流程和步骤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解释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4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

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2.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解释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2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讨论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考虑因素。

介绍选材的原则和常用材料的特点。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解释机械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探讨机械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2.4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如齿轮传动系统和联轴器。

强调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第三章:机械加工基础3.1 机械加工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加工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加工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加工方法。

3.2 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

讨论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3.3 机械加工工艺和参数选择解释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3.4 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4.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解释金属切削加工的定义和过程。

讨论金属切削加工的分类和特点。

4.2 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介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

讨论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4.3 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选择解释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4.4 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五章:机械装配基础5.1 机械装配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机械装配的概念和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流程。

3.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概念和意义a.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范围b.分析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流程a.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锻造、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焊接、螺纹加工等b.分析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在流程中的应用和协调关系c.讲解不同工艺对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影响3.机械制造中的材料和设备选择a.介绍常见的机械制造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b.分析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及选择的依据和方法c.讲解常见的机械制造设备:CNC机床、数控车床、切割机等d.分析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以及选择的依据和方法4.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a.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领域的创新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b.设计案例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c.开展实践探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的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探究法: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践探究项目评估:对于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2.多媒体资料:机械制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实践设备:CNC机床、数控车床、切割机等机械制造设备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第一周机械制造的概念和意义多媒体教学法教材、多媒体资料第二周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流程多媒体教学法教材、多媒体资料第三周机械制造中的材料和设备选择多媒体教学法教材、多媒体资料第四周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导向的学习法教材、多媒体资料、实践探究项目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可能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及其应用。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设计、加工、装配、检验。

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方法: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密制造、自动化制造、绿色制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工艺方法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实例。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图。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类型。

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磨损和更换。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的定义和过程。

切削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切削参数的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刀具的磨损和更换:磨损类型、磨损规律、更换时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选择。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磨损情况。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金属切削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切削参数的选择。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切削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内容。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能够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合理的工艺规程。

3.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内容。

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工序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艺参数设计。

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分析零件加工要求、确定加工方法、设计工艺规程、验证工艺规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工艺规程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

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学生进行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3)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事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其合理安排3. 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及其计算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2)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合理安排;(3)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工艺规程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工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2.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 实践教学:安排4次实验实训课程,每次2课时;4.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3.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工艺路线制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生产效率问题;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案例材料:收集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案例;4. 实践教学安排:联系机械制造企业,安排学生参观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课堂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生产效率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编制部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
机制与汽车教研室
审定部门:
审定人签名:
2005 年6 月25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机械类专业)
一.实验目标
1.实验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

实验课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环节是紧密结合课程理论教学进行,使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2.实验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刀具、切削原理、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1)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巩固课程教学的内容,熟悉有关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常见机械制造加工的切削原理、刀具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加工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实验设备:车刀量角仪,测量用车刀:直头车刀、9 0°外圆车刀、切断刀、大刃倾角车刀。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加深车刀几何形状的理解,并掌握车刀测量方法;
3.通过对车刀各剖面内角度的测量与计算,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几何关系。

实验二各种刀具认识
实验设备:各种刀具实物及模型
实验内容及要求:
1.对切刀,孔加工刀具、铣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的认识学习;
2.了解刀具各种种类及其选用原则。

实验三切削变形系数测量实验
实验设备:普通车床、车头创床;中碳钢(45钢)试件、低碳钢(A3)试件;
高速钢车刀,硬质合金车刀;保倍显徽镜,金相显徽镜、快速落刀装
置;游标卡尺、钢板尺;漆包线或细钢丝、手锯等。

实验内容及要求:
1.观察切削过程产生变形现象,了解实验方法及所用装置。

2.了解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的各种形状。

3.掌握测量切屑变形的方法。

计算变形系数。

4、研究切削速度,前角与进给量等因素对切削变形的影响。

实验四切削力实验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电阻式车削测力仪(单向或三向)、γ6D—3A动态电阻应变仪,SC16光线记录示波器或X—Y记录仪,数显指示仪、硬质合
金车刀、45号碳钢(φ60—φ80—500mm)试件、游标卡尺。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电阻式车削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了解车削时切削用量(V、a P、f ),刀具几何角度(γo、K r )等因素改变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

3.掌握用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建立切削力实验公式。

实验五机床主轴精度的检测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铣床、主轴精密测量心棒、千分表、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仪、示波器、位移传感器、摆动盘、精密测量球。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测量静态时主轴的径向(近端、远端)、轴向跳动;
2.了解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测量动态时主轴的回转精度。

实验六机床动、静刚度的测定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三向静刚度测定仪、千分表、磁性表座、YT15硬质合金
外园车刀、45钢试件,游标卡尺。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机床刚度的两种测定方法。

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和机床刚度的计算方法。

3.分析影响车床刚度的因素和探讨提高车床刚度的措施。

实验七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实验设备:试件1l0个、块规、杠杆千分尺。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在调整好的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尺寸的变化规律。

2.熟悉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3.分析加工中产生的误差性质及该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实验八镗杆自激振动实验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示波器、贴有电阻应变片的削扁镗杆、电阻应变仪。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观察自激振动的现象;
2.变换不同的方位角,观察自激振动的不同现象;
3.通过变换吸振器的间隙大小,观察自激振动的抑制情况;
4.分析机械加工中控制自激振动的途径。

三、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参考资料
1、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本校编
2、参考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福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曾志新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机械制造学,王贵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朱焕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五、说明
(一)本大纲的特点:本大纲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的。

执行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教学时数,将实验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二)由于实验课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教学法建议:应尽量创造实验条件,使每位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基本检测技能。

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实验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动手检测中,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中方法、步骤及获得的检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