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4第五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 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 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书》
三、富于人文意趣的诗歌
黄庭坚诗文人气和书卷气极浓,文人意象密
集,高雅不俗,多用典故,多用拗体,风格 生新廉悍,奇峭瘦硬。被称为“山谷体”。
黄庭坚《登快阁》
首二句叙事,为全诗定调。次二句写所见所闻之景, 景中又交待了季节和时间。境界阔大,动中寓静。 五六两句叙事,流露出失意无聊之情。末二句抒情 述志,表达主题。 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看作者的 思想情趣。 上句说时无知音,孤单寂寞。下句言失意无聊,只 有见美酒才开怀。表达作者坚持高尚的处世标准,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趣。
黄庭坚《寄黄几复》

一二句表面看来很平常,实际暗用了《左传》僖公 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的典故,和衡山回 雁峰雁不南飞的故事。三、四句纯粹以名词性意象 对映,在一寒一暖的景象中写出往年相聚的快乐和 别后的孤单。五、六句再转写黄几复的处境,先用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中“家徒四壁立”的典故写 他的贫寒,再反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 知为良医”的成语,感叹他久沉下僚。前句二平五 仄,给人以逼促之感。最后再借想象描绘一幅凄凉 图景。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一、黄庭坚的生平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洪州分宁人。为苏轼门生、 密友,旧党失势后接连被 贬,死于宜州贬所。
二、“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
“点铁成金”是指借用前人诗 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 点化,推陈出新; “夺胎换骨”是指师承前人的 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 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 士,彭城人。一生贫寒,为人执拗刚直,官 终秘书省正字。
以苏轼为师长,但其诗乃学黄庭坚。才 不及苏,学不及黄,常以苦吟为诗。主张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陈师道《别三子》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 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呼胡不仁,使我 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 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唤爷我将 去,此语那可思!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 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无法养家,其岳 父将其妻及三个子女带到四川。三年后,陈得苏轼 推荐为徐州教授,生活好转,才接回妻子儿女。又 有《示三子》诗。

思考题:苏黄诗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苏黄诗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苏黄向来被视为宋诗的代表,宋诗中的苏轼黄庭 坚宛如唐诗中的李白杜甫。 首先在内容上:苏轼取材广泛,揭露现实,同情民 生疾苦;敢怒敢骂,主题深刻。抒写仕宦沉浮的感 慨,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黄庭坚 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 意象格外密集,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台。黄 诗反映现实的力度和深度均不及苏轼。 其次在风格上:苏轼诗象李白,天才豪放,挥洒自 如,变化不测,以文为诗,以理见长,善于取喻, 语言清新脱俗,富于表现力。而黄庭坚崇尚杜甫, 无一字无来历,锤炼字句,求新求变,诗风生新瘦 硬。
陈与义
南宋初最出色的诗人是陈与义,字去非,号
简斋,洛阳人。金兵南侵,他流亡临安,历 仕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陈与义很推重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 诗,也和江西诗派中人一样推崇杜甫。
他在国破家亡、辗转逃难的经历中,情感上
与杜甫有了直接的契合,也更亲切地理解了 杜诗的精神内涵。“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 诗”,认为自己过去对杜诗的理解实是浅薄。 所以,他南渡以后所写的诗中,都出现了杜 甫那种忧患意识和深沉感慨的风格,如《伤 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
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 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 兵敢犯犬羊锋。 这是叹息建炎三年临安失守、宋高宗逃 亡海上,并赞叹向子諲敢于抗金的诗。

江西诗派
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 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 道等二十五人,此为“江西诗派” 之来历 。这一诗人群体在诗学观 点和写作风格上大体一致。倡导 字句有来历,点铁成金,夺胎换 骨。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 “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算 作江西诗派的祖师,而把黄庭坚、 陈师道、陈与义算作三大宗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