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引述事例有三忌

合集下载

高考议论文写作八忌

高考议论文写作八忌

高考议论文写作八忌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40期尽管高考作文文体自选,但因为议论文写作更容易成文,得到较高的分数,所以大部分考生会首选议论文。

然而较多考生对如何写好议论文,尤其是如何审题、如何拟题等,并没有真正弄清楚。

通过对高考考场议论文写作的多年跟踪,笔者发现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存在八大问题,简称“八忌”,列举阐述如下:一忌审题片面,要把握主旨。

近5年高考作文,大多要求根据所供材料写议论文,即围绕材料的含意及范围选题论述,但许多考生草草看题,浅“思”辄止,只重一点,忽视全面,使得所论述的问题与所给材料的主旨(命题的意图和要求)超过材料的范围或没有涉及到有关材料,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

如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目中的两句话实际上以“作家与读者”的关系设喻,引出在生活中多倾听他人意见,还是坚持做生活的主人的话题,意义指向明确。

写作时考生应该围绕两个方面来写,但不少考生仅仅谈作家心里装着读者,或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就犯了片面性的错误。

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

考场作文,作文的主旨由考生自己确定,千万不要贪宽求大,因为“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王力《谈谈写论文》)。

考生一定要根据材料的主旨,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论述。

从小切入,大题小作,作文方可集中火力把问题讲深、讲透。

如一道材料作文题以习近平总书记“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等指示为材料,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相比之下,前者恰当可行,后者则大而无当——即使你知识渊博,具有驾驭庞大题材的能力,也无法在考试时间内“言之有理,持之以据”地完成自己的论证,并写得深刻。

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足以说明文章开头的重要性。

从作文本身来说,开头是作文的“切入口”,宜紧扣题意,提出论点,一锤定音;从阅卷角度来说,开头是阅卷老师首先接触的部分,决定着阅卷老师对整篇作文的第一印象,影响最大。

使用论据五忌1

使用论据五忌1

使用论据五忌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不是缺少论据,而是不能恰当地使用论据。

这正如一个不高明的厨师,虽有一大筐山珍海味却只能煮一大锅杂烩菜一样。

要写出既有力度又有深度的议论文,在运用论据方面就要注意五忌。

一、忌引例繁琐。

一个论据材料的含意往往是多元的,其蕴含也是丰富的。

拿名人事例来说,一位名人往往具有多种优良品德,他可能既富于创造精神,又勇于吃苦,善于思考;既有乐观自信的性格,又有谦虚宽容的美德;既有刚正不阿的气节,又有严于律己的品质。

在引述事例时,切忌照搬介绍人物的原文,因为那些材料通常写得细致全面,而我们所要引述的,只是为了论证某一方面的问题。

如果不分主次全文引入,就会造成文章拖沓拉杂,甚至喧宾夺主。

高明的做法应像贾宝玉所说“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飘饮”。

从论点的需要出发,简明扼要地引述其有用的地方。

二、忌引例简单。

文字简练本来是好事,但是过分简略就不能说明问题。

今天我们读六朝时期的辞赋,就感到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那时的作者受四六体的限制,刻意追求对仗整齐,把那些本来详明的事例都高度浓缩在一句或几句之内,成为一块块硬如砖头的压缩饼干。

有的同学引述论据,只简单提及自己了解的某人或某事,而这些人或事本身又不是像雷锋、孔繁森、汶川大地震那样有知名度。

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一定知道。

有时为了追求一种排比效果对论据进行概括罗列,结果导致论据中与论点相关的成份遗漏,自然不能充分证明论点。

三、忌引例笼统。

论据含混,不具体,会导致文章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

如论述“青年人要培养自立能力”,有的同学写道:“外国青年一到18岁就离开父母独自谋生”,“美国总统的女儿14岁就靠打工赚取学费”,这些论据都不够具体。

难道外国青年都是18岁就离开了父母吗?如果改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青年18岁就主动离开父母自谋生路”就会使人信服了。

至于“美国总统的女儿14岁就靠打工赚取学费”更令人满腹疑云。

美国自建国以来有几十位总统,这里说哪一位呢?是卡特、克林顿,还是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这些疑问是作者语言表达过简造成的。

[精品]事例论据使用九忌

[精品]事例论据使用九忌

事例论据使用九忌事例论据使用九忌清风冷月事例论据使用九忌1、一忌张冠李戴,不符事实。

作文当中所引据的历史事实,涉及到人名、朝代、籍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不可虚构不可更改的,一旦出现半点错误,那么所列举的事实可信度就不高,所论证的观点也就难以让人信服。

例如辛弃疾本为宋代人士,而学生却把他弄成了唐代人士;本来是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后遭到贬谪,但学生却记成了韩愈;苏洵苏轼乃父子二人,而学生却误认为是兄弟二人……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在每次阅卷时都能碰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最关键的就是要准备一个素材本,做好笔记,考前流览一遍,强化记忆,切莫张冠李戴。

2、二忌记叙过多,淡化文体。

有些学生在开始提出一个论点,再记叙几个故事,采用记叙文的写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皆具备,而这记叙的内容恰恰淡化了议论文的文体。

议论文中的事实到底如何运用才切合议论文文体的要求呢?诀窍就是少记多议,先议后叙,或先叙后议,叙则选取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内容,一笔带过,抒情性、描述性的语言,动作、神态、甚至心理描写最好少用。

【案例】学生列举居里夫人来印证淡泊名利这一观点,叙述如下:一位记者想要采访两次荣登诺贝尔领奖台的居里夫人,他来到乡下的一个渔村,看见一位光着脚坐在门口的妇人,便走上前向她询问居里夫人的住所,哪知那妇人一抬头让记者惊呆了,她就是他要采访的那位曾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强人。

【案例反思】这个例子就犯了记叙过多的毛病,这样表述完全是记叙文所特有的,用在议论文中,则淡化了议论色彩,其中人物行踪的叙述,人物神态的描绘较细致了,而且行文顺序是按照文稿上的报道原封不动地引用过来的,缺少变通。

【案例修改】淡泊名利是居里夫人对荣誉的淡然,对科学的执着。

能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多么荣耀!然而两次荣膺此殊荣的居里夫人并没有被这至高的荣耀冲昏头脑,她将奖牌送给孩子当玩具,自己则来到乡下渔村攻克新的科研难题,有时甚至光着脚坐在门口,感受明媚阳光,冥想科学奥秘。

议论文用例5忌

议论文用例5忌

[病文(2)]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古代的公子小白,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是这样,不计前嫌, 不以自己的情感亲疏来任用人才,终成一代霸王,成就了历史伟业,为人称 道,为人景仰。 [点评]此划线“古代的公子小白,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 是这样”,显得空洞生硬,读者读之疑惑:此话何从说起? 修改亮相 此划线处改为: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 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王。刘邦不喜韩信 的出言无忌,却委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 成为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陷害李世民,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 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改后思考]上两则改后,不让读者雾里看花,表现出对读者的尊重,令 其惑之顿释。
五、忌陈旧
南宋戴复古诗云:“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材料陈 旧,读者难有审美的刺激,文章也就缺失艺术力度。
[病文] 人有大志,必有异见。 怀大志者有异见。司马光就是杰出的典范。一次,他与邻居孩子在 一起玩耍,突然发现有一个孩子掉进花园中的水缸里。一群孩子都吓呆 了。司马光急中生智,拿起石头把水缸砸破,救出那个落入水缸的儿童。 伟大的思想成就伟大的行动。这一点从少年司马光身上得到验证。
二、忌过细
议论文的例子,不同于记叙文的例子:议论文的例子是为了服从论点的需 要;而记叙文的例子是为了诠释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是文章的主体。因此,后 者讲究具体生动,而前者只能是概括表述。例子过分讲究具体生动,则会使议 论文带着强烈的叙述文色彩,如此则会冲淡说理功能,老师也就会认为文章议 论单薄。 [病文] 平平淡淡亦是乐。 一位从小就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之中的日本童星,长大后,在经过多次转型 没有成功后,毅然决定淡出演艺圈。从此她消失在人们视野。多年以后,当记 者找到她时,她已是为人母了,昔日的光彩荡然无存,脸上却多了几分简单与 快乐。她淡然而快乐地和记者回忆了过去从艺生活,讲述了自己今天夫妻恩爱 的快乐故事。在采访的结尾,记者问:“你是否为前几年的决定感到后悔?” 她用手理了理头发,微笑而坦然地说:“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我 应该再回到那令无数人羡慕的舞台。可是我发现,现在我可以随意地穿着出现 在公众场合,无所顾忌地与丈夫在街上闲谈漫步,与儿子一起在公园尽情放飞 风筝,我找到了生活真正的快乐。我马上否认了自己的想法,聚光灯里的生活 并不是我追求的真正快乐,那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的生活, 才是我要过的生活。” [点评]此例过于冗长,欠失简练,以致读者因忙于对此例的审读,而忽视 了文章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 以命题议论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有学 以命题议论文《 这山望着那山高 新解》为例。 这山望着那山高” 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 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 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 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 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 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置分论点时却没有 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 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 •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 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这山望着那山高” •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 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这山望着那山高” •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 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 这山望着那山高” • 这样的分论点的设置,偷换概念,中途易辙。表面上看, 这样的分论点的设置,偷换概念,中途易辙。表面上看, 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 “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 只能是一种“标签” 只能是一种“标签”。
• 乍 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这四个分论点 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 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 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严格意义上 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 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 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 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这四个方面也不 是真正的分论点。因为这四个分论点中概念的大与小、 是真正的分论点。因为这四个分论点中概念的大与小、 具体与抽象胡乱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表面 具体与抽象胡乱交织在一起, 剪不断理还乱” 看来是很有层次感的,但实际上文思不清,松散杂乱, 看来是很有层次感的,但实际上文思不清,松散杂乱, 大有“脚踩西瓜皮”之嫌。 大有“脚踩西瓜皮”之嫌。 •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生活是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 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 ”“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 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等途径来切分出 若干分论点。比如: 若干分论点。比如: • ①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 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 );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 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 护卫自然); 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 );③ 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 要我们顺乎自然)。 要我们顺乎自然)。

议论文叙事三忌

议论文叙事三忌

议论文叙事三忌作者:王庆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4年第11期王庆州所谓议论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

摆事实,就是列举事例,证明观点,简言之,就是叙事。

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有不少学生不能把握好“叙事”的分寸,造成文章的偏差,不能进入佳作的行列。

下面谈谈议论文在叙事上应忌讳的三个问题。

一忌只叙事不议论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

因此,叙述事例后,一定要进行议论,从而点明所叙事例和论点的联系。

有的同学不懂得这一点,在文章中大量列举事例,列举完了,却没有一言半词的议论,使这些事例成了一堆死的材料。

有一篇学生习作《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文章开头提出观点: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胜利。

然后他举出事例,进行证明——明朝医学家李时珍,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亲自观察草药,把每一种草药的生长习性都记录下来;到百姓家里走访,寻问药物的效果。

坚持三十年,编成医学名著《本草纲目》。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搜集无数资料,记在资料卡上,坚持四十多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

达·芬奇小时候学习画画,老师让他画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一连十几天,有点不耐烦了。

老师教育他说:一千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一样的。

即便同一个蛋,换个角度观察,也不一样。

经过老师的教育,他坚持下来了,最终成为著名画家。

苜雪芹对《红楼梦》三易其稿,增删十次,坚持了十年,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指出这些事例和论点的联系,导致这几个事例失去了灵魂,成了一堆死材料。

这就像是画在墙上没有点上眼睛的龙,不能飞升天空。

只有通过议论,点明它和中心论点的逻辑联系,那才是活的材料。

其实这段文字后边可以这样议论——马克思坚持四十年完成了《资本论》,李时珍坚持三十年完成了《本草纲目》,达·芬奇坚持几十年,成为著名画家,曹雪芹坚持十年,完成了《红楼梦》。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坚持下来了。

【最新文档】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忌-word范文 (4页)

【最新文档】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忌-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忌一忌审题片面,要把握主旨。

近年高考作文,大多为提供材料写议论文。

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范围选题论述。

但因许多考生草草看题,浅“思”辄止;只重一点,忽视全面,使得所论述的问题与所给的材料的主旨(命题的意图和要求),超过材料的范围或没有涉及到有关材料,就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

例如1984年高考作文题,题目中的两段对话,实际上是让你介绍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你应该从学生(你自己)写作和老师教学两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

可是,不少考生却不是这样,仅仅谈学生作文的艰苦,这就犯了片面性的毛病。

又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可不少人写成《我喜欢漫画()》,忽略了“更”字,没有对两幅漫画作比较分析,写得再好,也只能得第三档分。

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

考试作文,文章的主旨由自己确定,千万不要贪宽求大。

“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王力《谈谈写论文》)。

考生一定要根据文章的主旨,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论述。

例如1997年高考作文题,有的自拟论题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相比之下,前者恰当可行;后者则大而无当——即使你知识渊博,具有驾驭庞大题材的能力,也无法在考试时间内“言之有理,持之以故”去完成自己的论证,至少写不深刻。

又如,1995年高考作文:有感于《鸟的评说》,自拟标题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人》、《金无足赤》、《正人必先正己》、《牢骚太多防肠断》,按这些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的标题行文,考生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话足以说明文章开端的重要。

从文章的本身来说,开篇是文章的“切入口”,是文章的脸面,宜紧扣题意,提出论点,一锤定音;从阅读角度来说,开头是阅读老师首先接触的部分,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影响最大。

议论文举例论证_五宜五忌_

议论文举例论证_五宜五忌_

生命豪情的 《第九交响乐》?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
周 恩 来 “ 为 中 华 之 崛 起 而 读 书 ” ……
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行事,让人类向前迈进;是它让人
* [作者简介] 黄珊,湖南省长沙县星沙镇中心学校教师 (湖南 长沙 410100)
语文教学研究
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行事,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 的歌时,无论当时多么跌宕起伏的心情,都能迅速地
个问题来进行探讨。
中的一段举例论述就极精炼:
一 、 宜 引 入 “ 活 水 ”, 忌 事 例 老 旧 单 调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
我 们 在 看 新 闻 联 播 时 , 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把 播 报 的 国 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 “贞观盛世 ”;楚怀王闭目
内外人物事迹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按话题分类整理, 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
对比材料:
突 然 身 受 重 疾 折 磨 的 史 蒂 芬·霍 金 , 面 对 这 突 如 其 来 的
唐朝诗人李商隐,人生是没有美名远扬世界,但
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 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平凡一生。正是有他的“何当共剪
了一条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细腻情思,感动着人们,
—— —学生作文 《何为魅力》
从做事、做人和处世三个角度概述了任长霞的感人事
三、宜言中含情,忌叙事枯燥无情
迹,由于所举人物既是一身正气的时代楷模,又是现
好的议论文都是以真挚情感来增强文章的个性魅
实生活中百姓熟悉的公众人物,因而更具有亲和力、 力的。毛泽东的政论文就写得情理兼备、情真理正。
感染力和说服力。
前后照应,一气呵成,理从情出,写得情理并茂,文 力之所在,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但他们有足够

举例十忌

举例十忌

举例十忌一、事例宜真实忌虚假议论文中所引用的事例,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都必须真实,不能虚构,不能编造,不能含糊其词。

如牵涉到数字,还必须准确。

事例不真实,论据就丧失了说服力,说理就不令人信服。

下面两个例子中的论据就不符合要求。

例一: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

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例二: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例一中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例二说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

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

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这就要求平时阅读时对特别关键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作确切的笔记或牢牢记在脑子里,切不可凭印象引用。

二、忌知识错误知识错误,指举例时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籍贯等细节方面的错误。

我们知道文章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凭借张冠李戴、添枝加叶的论据,道听途说或“想当然”的材料是难以服人的。

此类错误一旦出现,必然使人对论据的真实度产生怀疑,从而必然影响对作文分数的评判。

以下便是知识错误的特例:1、尽管司马迁遭受各种宫刑,但他一次次忍受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居里夫人发明了鱼镭,她的愿望实现了。

3、在桃花源过着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

4、如果没有苹果砸在爱因斯坦的头上也不会有着名的“万有引力”的发现。

5、因此项王总想找个机会把西楚霸王刘邦除掉。

上面1、2例对“宫刑”“镭”概念不清;3、4、5张冠李戴。

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除了学生在作文时粗心外,主要是积累不足、知识掌握不准确。

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错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训练,从而预防此类低级错误的出现。

高考语文使用例证法“三忌”“三要

高考语文使用例证法“三忌”“三要

二、忌举孤例,要“组团”举例 例证法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而事实总是个别的、单个的,只举一两 个例子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也不大符合逻辑要求。不少考生只举一个 或两个例子,是无法形成论证的力量的。所以,凡举例,最好“组团”。 那么如何“组团”呢? 1.同类“组团”(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就是面对一个作文题,我们积累了许多例子,这些例子从 单个上还不能有效地论证观点,这时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事例, 按照时空关系或例子内涵的相似性进行组合,通过相同的素材特质,来 证明观点,增加文章的气势。请看下例:
《朗读者》作为今年最为热门的节目,也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了这 “人生三本书”的价值。你看主持人董卿饱读诗书,富有哲思的话语张 口便来,这是“有字之书”的力量;女诗人余秀华拖着病体站在舞台上 朗诵,她的诗充满着乡土气息,唤起人们的乡愁,因为她读懂了生活这 本“无字之书”,她的人生不需要世人的诟病或赞赏,她自己懂得便好, 她有她自己独立的人格;“小江老师”江一燕近十年如一日地走向偏远 山村为山村孩子们上课,从未间断,她坚守的是本心,谁能说她的容颜 不美,谁又能说她的内心世界不明媚呢?因为她读懂了心灵这本大书。
Ⅰ 品读佳作 体悟出彩理由
作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 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托尔斯泰有言:“思想在与人交往中
产生,而它的加工与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
处时。”安静有助于我们整理凌乱的思绪, 这一段从正面出发,运用
尽情地思考,让我们对自身的存在认知更 引用论证,论述了“宁静”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03
忌论据不充分
缺乏事实依据
01
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或实例来支持分论点,导致分论
点的可信度降低。
02
仅凭主观臆断或个别案例来支持分论点,缺乏普遍性
和代表性。
03
引Hale Waihona Puke 的数据或实例不准确、不完整,无法有效支持分
论点。
逻辑不严密
01
分论点的推理过程存在逻辑漏 洞,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 。
02
分论点与主论点或其他分论点 之间存在逻辑矛盾,无法自洽 。
02 例子或数据与观点不相关或联系不紧密,无法有 效地支持论点。
03 提供的例证缺乏代表性或可信度,不足以说服读 者接受作者的观点。
未能明确表达立场
在论述过程中,未能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使读者难以判断作者的 倾向性。
对于不同观点或争议性话题,未能给出明确的看法和评价,显得态度暧昧。
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其他可能的观点和立场,使得论 述显得片面和偏颇。
简练语言,突出重点
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论点,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段落。 突出重点,将重要的信息和观点放在显眼的位置,如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使用有力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排比、比喻等,增强论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06
总结与展望
分论点设置的重要性
深化主题
分论点是议论文的骨架,能够细化主题,使论述更加 深入、具体。
分论点的表述未能突出其核心内容,使读者难以把握其主要观点。 缺乏关键词或关键句的提炼,使读者难以快速理解分论点的要义。 未能使用有效的修辞手法或逻辑结构来强调分论点的重要性。
05
如何避免三忌
明确观点,清晰表达
01

初学议论有三忌

初学议论有三忌

初学议论有三忌(原创)江苏省淮阴中学王进所谓议论文,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分析问题,论述道理,阐明观点的文章。

最近我校高一进入议论文训练阶段。

如何让高一学生尽快入门,值得思考。

下面我将以“爱拼才能赢”和“心安者成万事”两个命题为例,谈谈初学议论文的三忌。

一忌无逻辑。

议论文要求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去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要证明某观点的正误,首先要求作者能列举足以证明观点正误的种种理由,即分论点,这就构成了第一个论证层面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要证明中心论点正确,我们还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种种理由即分论点的正确,这就构成了第二个论证层面的逻辑关系,事实、道理与分论点构成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如要证明“心安者成万事”这一观点,我们学生找到了以下种种理由:①顺境中,淡泊明志,方能独占鳌头。

②逆境中,从容奋进,终能功成名就。

③寂寞中,沉心静气,就易超越自我。

④心安者得理。

⑤心安者竭力。

⑥心安者人助之。

要证明分论点“顺境中,淡泊明志,方能独占鳌头”我们学生这样写道:“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作诗吟赋,聪明过人,这样的神童未来应该是一片光明的。

然而他少年得志却被名利所困,在张扬自负中耗尽了最后一丝光亮,最终成了一介平民,他心不安,因而一事无成。

大唐风姿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贞观之治更是其繁荣昌盛的奠基。

唐太宗李世民坐稳江山,国泰民安,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淡泊明志的心,虚心纳谏,顺应民意,仁政治国,终于成就了大唐,也成就了他自己。

”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证明分论点的正确,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然而初学者往往会犯分论点不能证明中心论点,事实与道理不能证明分论点的毛病。

如要证明中心论点“爱拼才能赢”,一学生写道:“往事如烟飘逝,但豪杰英雄却永存于历史长河,是什么让他们赢得不朽?放眼无数豪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勇气和不安分,再融入一种机敏的观察。

”这儿所列举的分论点“有勇气、不安分、机敏的观察”与中心论点“爱拼才能赢”缺少内在逻辑,不能证明中心论点。

议论文事例论证的“四宜”“四不宜”

议论文事例论证的“四宜”“四不宜”

事例论证的“四宜”“四不宜”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多样外,论据材料尤其是事例材料的组织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论点是议论文的眼睛,那么事例无疑则是整篇议论文的骨骼而且还是脊椎骨。

怎样才能用自己的事实材料坚实地撑起议论文这一片“晴朗”的天空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事例宜多不宜少先秦诸子们早就意识到事实胜于雄辩的真理,百家争鸣,纵横捭阖,或引经据典,或譬喻说理,开事例论证的滥觞,也奠定了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三项标准的基础。

论证充分,表现在例证方面就意味着必须多选用一些合适的事例。

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在一篇议论文中要选用三个例子,还要做到两正一反。

这种要求虽不免死板之嫌,但不可否认,它在引导学生重视选用事例材料这一点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根据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以及从历年高考作文阅卷场传出的信息来看,一篇议论文还是以运用三个以上的事例为好。

二、事例宜高度概括不宜拖沓冗长在平时的作文乃至各类考试中,不时会出现有些学生由于平时积累较少,一旦写作文时就拼命拉长事例凑字数,结果写出“记叙文不象记叙文,议论文不象议论文”畸形文体的现象,殊不知这恰恰犯了议论文事实论证的大忌。

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宜高度概括不宜拖沓冗长。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早就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很好的示范:“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不少高考优秀议论文也体现了这一原则。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2004年云南考生《那时花开》)于是,筚路蓝缕中,有着许由对王位禅让的拒绝;群雄逐鹿中,有着关云长对上马金下马银的拒绝;魏晋风骨中,有着陶渊明对五斗米俸禄的拒绝。

议论文写作中的三忌

议论文写作中的三忌

议论文写作中的三忌作者:陈继民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5年第02期写好一篇议论文,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现概括为三点,具体如下:一忌句子表述不准确。

一篇议论文由若干段落组成,每段又由一个或几个句子组成。

而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句子表述一定要准确。

例如,一位同学要写一篇电影观后感,拟的题目是“要行动,不要豪言壮语”。

他想要表达“要实干,不要说空话、大话”的意思,但他不知道并非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是空话、大话。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英雄,还是和平时期的模范,不都有很多豪言壮语吗?怎么能说“不要”呢?这属于表述错误。

一次,一位同学写一篇题为“高考前必须扎扎实实复习”的议论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高考前的复习,不同于平常的复习,不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

”高考前有些方面不同于平常是有可能的,但何以见得高考前的复习不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呢?其实,哪怕只是一天的复习,也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

作者可能想说平常时间宽裕可以慢慢积累,现在时间紧容不得慢慢来,但没有表述清楚,造成了错误。

二忌段落前后脱节。

句子准确了,又如何把这些句子组成句群、段落呢?大多数情况下,一段话由一个或几个句群组成。

在这些句群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或为并列关系,或为选择关系,或为转折关系……只有按照正确的逻辑思路有条不紊地理清这些关系,使文意紧密衔接,前后贯通,才能表达好文字的意思。

有位同学在文章《高考前必须扎扎实实复习》中这样写道:“①只有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才能增加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我们知道空中楼阁是永远不能建成的,正如我们不学习就得不到好成绩一样。

”①②两句话内在联系不紧密,句①说的是增加新知识,句②说的是打基础,风马牛不相及。

而下边这个句群就衔接紧密:“①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②为此,我国确立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

议论文写作九忌_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九忌_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九忌议论文写作九忌一、忌审题片面,要把握主旨。

许多考生审题时不求甚解,导致所论述的问题与所给材料的主旨不符。

例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不少人写成《我喜欢漫画》,忽略了“更”字,没有对两幅漫画作比较分析。

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

文章的主旨千万不要贪宽求大,否则一定论述得不深入。

如1997年高考作文题,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的自拟论题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相比之下,前者恰当可行,后者大而无当。

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

开头是文章的切入口,宜紧扣题意提出论点,忌贪大求全。

常见议论文开头的方法有:直接提出论点、间接提出论点、迂迥提出论点。

四、忌立意雷同,要独僻蹊径。

要想文章在立意上与众不同,就要运用逆向思维,对司空见惯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出奇制胜。

五、忌用例不当,要扩大辐射面。

典型而有力的论据具有无法替代的论证效果,但有些议论文虽然列举了不少事例,说服力仍不强。

就是因为选用的例子拘泥一隅,不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六、忌“油水分离",要深入论证。

有的考生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使议论文观点与例子油水分离,没有说服力。

应该在列举事例之后向论点的方向进行分析: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联系,或挖根追源等。

七、忌以叙代议,要叙得简明。

议论文的叙述力求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实质,进行高度概括与浓缩,做到简明、干练。

八、忌远离生活,要贴近时代。

写议论文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选择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

这就要求我们每天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注意“窗外事”。

九、忌结尾草率,要发人深思。

结尾的好坏影响文章的好坏。

好的结尾,或归纳总结,深化论点;或呼应开头,严谨慎密;或言简意丰,给人以启迪;或笔势雄健,发人深省等。

结尾句式宜短,宜多用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

语文辅导:话题作文“三忌”

语文辅导:话题作文“三忌”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得到⼀位长者的恩赐:⼀根鱼竿和⼀篓鲜活硕⼤的鱼。

他们⼀个⼈要了⼀篓鱼,另⼀个⼈要了⼀根鱼竿,就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原地就⽤⼲柴搭起篝⽕煮起了鱼,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

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个⼈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步步艰难地向海边⾛,可当他看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最后⼀点⼒⽓也⽤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尽的遗憾撒⼿⼈寰。

⼜有两个饥饿的⼈,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根鱼竿和⼀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前⼈的⽼路,⽽是作出了第三种选择,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请以“第三种选择”为话题,写⼀篇⽂章。

注意: (1)该话题的范围很宽泛,只要是导致“满意的结果”的选择,都可以写。

(2)⽂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叙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3)题⽬⾃拟。

(4)不少于800字。

⼀忌三写(改写、扩写、续写原材料) [例⽂1]当饥饿袭来时…… 某⽇,烈⽇当头,⼟地都裂开了缝,就像饥饿的⼈张开嘴巴。

⼈像是被塞进了密封的容器。

团结与合作两个⼈都快要在这太阳下倒下了,他们是三天前邂逅的,只因同是天涯空腹⼈,便结伴⽽⾏,去寻求那渺茫的⽣机—⼤海。

就在两个⼈认为必死⽆疑时,⽣机出现了,⼀位⽼者带着⼀根鱼竿和⼀篓鲜活的鱼,他说:“年轻⼈,这两样东西就送给你们,⾄于该如何⽣存下去,你们⾃⼰考虑吧。

”说罢,便拂袖⽽去。

不知⾛了多久,忽然团结像受了刺激般嚷道:“合作!合作!我闻到了,闻到了……”“什么啊?”“是海的味道。

”果然,蔚蓝的⼤海就横躺在两个年轻⼈的⾯前,他们欣喜若狂。

终于可以摆脱饥饿了。

也许这并不是⼀个意蕴深刻的故事,我们需要的只是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WTO的法则,是⼀个社会的法则。

[点评]平⼼⽽论,这篇⽂章语⾔流畅、想像丰富,最后⼀段“卒章显志”贴切⾃然。

但这⼀切都是徒劳的。

因为作者犯了话题作⽂写作的⼤忌,那就是写作话题作⽂切忌简单的改写、扩写、续写原材料。

议论文写作八忌

议论文写作八忌

议论文写作八忌议论文写作八忌(1)忌审题不准。

审题应弄清文体,抓住题眼,吃透题意,把握重点,弄清选材范围,确定写作方法。

如果对题目含义和要求掌握不住,理解不以,甚至稍微走一点边,写作则将失败。

(2)忌立论肤浅。

立论,就是对论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自己的见解应力求新颖独到,主张应该正确鲜明,有见地。

立论应避免一般化,表面化,抓不住问题的实质,看不见事物的本质。

(3)忌抓不住论点。

写作议论文应围绕中心论点来写。

有的同学抓不住论点,常常偏离论点尽情发挥,或者节外生枝扯到别的问题上去,或者把握不住论点的关键所在,搞颠倒了主与次、轻与重,这是不可能写好议论文的。

(4)忌论据不切当。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是论点赖以成立的根据。

论据不仅要典型、可靠,而且要贴切、恰当。

如果论据不恰当,不贴切,就不能证明论点,论据不能用同论点对好角度,就无法为论点提供最佳服务。

(5)忌持论无角度。

写议论文,特别是供料作文,往往有很多角度可写,但写的时候,一定要选最佳角度下笔,既不能四面出击,也不能不加选择地盲目行文。

泛泛而论写不深,随意下笔写不好。

(6)忌事议脱节。

议论文中用事实证明论点。

或针对某一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都得根据事实来阐明道理。

把事与议紧密地结合起来。

议脱离了事将是无根据的议,事离开了议,事的作用和价值也就难于表现出来了。

因此事与议不能脱节。

(7)忌引用不精确。

证明论点正确性的理由,有事例,也有事理。

不论事例或事理,引用它们的时候都应该精确。

引用事例要真实可靠,不能随心所欲的编造,那怕添枝加对也不允许,引用事理,如名人言论、诗文等,应核对原文,力避错漏,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篡改原文。

(8)忌论证不严密。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因此,论证必须思路清楚,逻辑严密。

如果层次不清楚,思路不细密,逻辑性不强,那么论证绝不会严密。

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

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

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材料作文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阐述、评论等等。

虽然材料作文看起来简单,但是有时候却会让人感到棘手。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关于材料作文的三个忌讳。

忌讳一:死板机械在写材料作文时,有些同学常常会把材料原封不动地引用出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加修改。

这种写法看起来显得死板而机械,缺乏灵活性。

举个例子,如果一篇文章的材料中写道:“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是最为紧缺的人力资源”,那么我们的写法肯定不能是“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是最为紧缺的人力资源。

”这种写法看起来很死板,缺乏灵活性。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在引用材料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评论,比如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是最为紧缺的人力资源,这也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薄弱之处。

”忌讳二:主观臆断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找出事实、数据和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发生误解和偏差。

比如说,一篇文章的材料中写道:“许多年轻人在学校的时候,都会熬夜玩游戏。

”这时候,一些同学可能会主观臆断,认为“年轻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写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许多年轻人在学校的时候,会熬夜玩游戏,这也表明年轻人的学习压力很大,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忌讳三:无话可说材料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写出了一个空洞的结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写材料作文时,考生应该注重思考,深入思考材料中隐藏的问题,不但要看到表象,还要看到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说,一篇文章的材料中写道:“在新时代,每个人都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时候,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道“每个人都要注意健康”,这显然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在新时代,每个人都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需要我们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总之,材料作文是一种需要考生注重思考、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题型,只有从材料中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评论,才能真正完成好一篇材料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中引述事例有三忌
作者:张莹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4年第14期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记叙文要用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去感染人,而议论文却要用充足的事例、深刻的分析去折服人。

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文,做好议论文中的事例引述尤为重要。

议论文中引述例子,不能像记叙文中描写事例那样细致、生动、形象,而是有其特定的要求。

一、忌叙述过程啰嗦冗长
现实中的材料往往是庞杂的、零散的,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则应围绕论点概括叙述,除去冗杂,严防啰嗦。

下面是一则以“执著铸就成功”为论点的小片断,指出叙述事例中的一些不足。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很差,也不怎么听课,在校期间没有一科是擅长的,为此也没有引起哪位老师注意他。

经常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老师处罚,即使他的妈妈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个宝贝儿子是不是有点傻,并不再抱什么希望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有聊以自慰的东西——绘画。

但这项使他感到骄傲的技能,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以至于他提供给出版社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被退回来。

但是他就是不灰心,用执著的画笔依然努力,坚守注定有成就。

于是几十年后,这个曾经“令人绝望”的孩子最终走向了成功,他创作的卡通形象风靡世界数十年,至今不衰,他就史努比的父亲——查尔斯?舒尔茨。

他并没有过人的智慧与头脑,没有丰富的学识与经验,他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执著的精神,是执著让他在失败后永不停息,是执著让他对嘲笑与蔑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也正是执著将他由命运的弃儿变成了时代的骄子。

片断分析:观点是“执著”,为此在叙述查尔斯这个故事时就应该突出在绘画方面失败之后的一次次奋起和执著,至于小学到高中各科学习成绩好坏不应该写。

修改:随着思绪的飞扬,一个执著于案头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执著于绘画的他,将他心爱的画作一次次寄给出版社,却一次一次地被退回,以至于许多人甚至他的父母都认为他根本就没有绘画的天赋。

但是他就是不灰心,用执著的画笔依然努力,坚守注定有成就。

于是几十年后,这个曾经“令人绝望”的孩子最终走向了成功。

他创作的卡通形象风靡世界数十年,至今不衰,他就是史努比的父亲——查尔斯?舒尔茨。

二、忌偷换概念,中途跑题
学生使用材料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开始引述时,材料还能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可是在引述过程中由于对立意把握不牢,却不知不觉地偷换了概念,越说越远,渐渐地游离于论点之外,乃至离题万里。

阅读下面的文段,指出其论点,并分析引述例子不能紧扣论点的原因,并进行修改。

坚持就是胜利——还记得那个牧羊于北海的苏武吗?面对匈奴荣华富贵的引诱,他没有动心;面对匈奴对他的放逐,他没有畏惧;他坚定地守着自己的信念:誓死效忠大汉王朝。

北海的环境虽然恶劣,虽然很多时候,会食不裹腹,但他从不畏惧;没有饭吃,就吃草根。

十九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长安。

试想,漫漫十九年间,有多少次可以放弃的机会,如果苏武真的放弃了,那整个大汉历史不知会逊色多少。

片断分析:文段论点是“坚持就是胜利”,可是在叙述例子的过程中:说面对利诱不动心,这其实是写立场坚定,而不是写坚持;说面对放逐不畏惧,这是写勇敢,也不是写坚持;而文中又直接指出“坚定地守着自己的信念”,也没有谈到坚持;末尾两次出现放弃,却不正面谈坚持。

可见作者在引用苏武这个例子时,没有分清坚持和坚守这两个概念,偷换了概念,越说越远,最终导致跑题。

修改:坚持就是胜利——荒凉苦寒的北海岸边,苏武丝毫没有动摇,粮食吃没了,就吃毛毡,毛毡吃完了,就吃草根;一天一天数着归期,一年一年年华老去,然而他始终手持旄节,心向故土。

十九年后,终于不辱使命,回归大汉,彪炳千秋。

试想,漫漫十九年间,有多少次可以放弃的机会,如果苏武不再坚持,那整个大汉历史不知会逊色多少。

三、忌一味字面上重复,一味贴标签
要想运用好议论文中的事实材料,一定要认真分析论点,对论点的内涵要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才会对原始的事实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提炼,从而让事实材料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然而在作文训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学生对论点没有认真分析,又不能全面理解事实论据的内涵,导致在叙述例子时没能将论点和论据有机融合,而只是一味贴标签,对论点一味字面重复。

不面还是一则以“坚持就是胜利”为论点的议论文段,阅读该文段,分析引述例子时出现的失误,并进行修改。

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坚持,年且九十的愚公,最终能感动天地;因为坚持,勾践终成不朽功业;因为坚持,王羲之终成一代名家;因为坚持,红军才能跨越二万五千里,迎来胜利的曙光。

可见,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紧紧握住了坚持这块成功的敲门砖,是坚持使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分析:论点是“坚持就是胜利”,为此作者举了愚公、勾践、红军三个关于坚持的例子;可是作者在引述三个例子时只是一味地出现因为坚持最终成功这种贴标签式的语言,根本就没有叙述他们是如何通过坚持最终走向成功的这一过程,以致论点和论据之间从始至终就是油和水的关系。

修改: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坚持,年且九十的愚公誓言与子子孙孙天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地,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因为坚持,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卧薪尝胆二十载终于灭吴;因为坚持,王羲之练起字来,寒曙易节,从未间断,以至涮笔的水塘都变黑了,一代名家这样诞生了;因为坚持,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从不歇息,你背我,我扶你,硬是一步一步,跨越二万五千里,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可见,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紧紧握住了坚持这块成功的敲门砖,是坚持使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