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918-1692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369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于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的学习工作,还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中医在痛经的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取得良好疗效,此文概括了近几年来中医常见治法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妇科,中医治法,病因病机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PrimaryDysmenorrhea with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Huan YuGraduate Schoo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Sep. 25th, 2023; accepted: Oct. 19th,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AbstractPrimary 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of gynecology, affecting not only the physical health of women and their daily work and education, but also their mental health. Chi-nese medicine has unique understanding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pain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l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cases has been applied in PD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justific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Primary Dysmenorrhea, Gynec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tiology and于欢Pathogenesi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最初多在青春期发病,患病率高达90% [1]。

痛经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痛经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痛经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摘要】痛经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妇科病之一。

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1],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2]。

痛经是困扰青年女性的一个常见原因,其导致的女工缺勤率在34%-50%之间,大约10%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会严重到每个月有l-3天无法工作,在美国这一情况导致的缺勤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大约每年有6亿工作时及20亿美元[3-5]。

中医学将痛经称为“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期腹痛”等,其优势在于辨证论治,但其证候分型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

下面以中医证候学研究为出发点,参考了有关痛经中医证候方面的文章,分析研究了痛经的各方面规律,希望可以有助于此病的研究。

【关键词】痛经;中医;研究1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关痛经的论述最早可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认为痛经的病因病机与瘀血有关,此后历代医家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发展,日趋完善。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妇女行经腹痛,是出于风寒客于冲任之脉而起,为研究及治疗痛经奠定了理论基础。

宋·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云:“夫妇人月经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致令体虚;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于冲任之脉,手太阳、少阴之经。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宫内,为经脉之海也……故月水将行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气血相击,故令痛中”,认为痛经是由于体虚感寒所致,此外尚有因于气郁、气滞者。

”清·傅山所着《傅青主女科》认为痛经病因主要有肝郁、寒湿、肾虚,指出:“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是肝气不舒”,“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痛”,“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少腹疼于行经之后……是肾气之涸”。

暖妇欣穴位外用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暖妇欣穴位外用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暖妇欣穴位外用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姚乔芳康静芳刘敏马菁华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方法在痛经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接收治疗的120例痛经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 例。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给予暖妇欣中极穴外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65%)(P关键词:中医外治;痛经;临床效果原发性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指非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这种疾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多为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不久,此病随月经周期性发作,长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下,医务人员对患者疼痛的减轻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主要以西医为主,但是患者治疗后副作用较多,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痛经中使用较多[1]。

本院2012年1月~2014 年10月对痛经患者应用暖妇欣,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接收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 例,年龄15~31 岁,平均年龄(20.61±3.6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35±0.73)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排除继发性痛经、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治疗开始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治疗组给予暖妇欣贴于对应中极穴(脐下三寸及丹田部位)的内裤外侧,16h 更换1次,连用3d,使用时第2~3h 用手探测贴敷部位温度,温度过高时,可适当加隔垫;对照组口服0.5g阿司匹林肠溶片片,1片/次,3次/d。

中医痛经科中医经典治疗痛经的独特优势与最新研究成果

中医痛经科中医经典治疗痛经的独特优势与最新研究成果

中医痛经科中医经典治疗痛经的独特优势与最新研究成果痛经是一种常见而且烦人的女性生理问题,给女性带来了很多不适和困扰。

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医在治疗痛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经典治疗痛经的方法和理论,并与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以展示中医治疗痛经的价值和前景。

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下腹部剧烈疼痛的症状。

中医将痛经归类为“痹证”范畴,即经脉不畅或经络受阻所致。

中医有着丰富的经典文献,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对于痛经的研究最为详尽的著作。

根据中医理论,痛经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和气血运行异常所致。

针灸是中医治疗痛经的核心疗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和平衡,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中药治疗也是中医治疗痛经的重要手段。

许多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功效的中药可以改善经脉的通畅程度,减轻痛经症状。

与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相比,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中医治疗痛经的有效性。

例如,一项发表于国际期刊《疼痛医学》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另外,一些中药的活性成分也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这些研究为中医治疗痛经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经典提供了启示。

中医治疗痛经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综合性和个体化的特点。

中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痛经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体质、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

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个体化的满意度。

此外,中医还注重病因的防治。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可能与体虚、情绪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情绪状态,可以减少痛经的发生和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痛经科中医经典治疗痛经的独特优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医在痛经治疗领域的地位不可忽视。

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和治疗方法的个体化以及最新研究的支持,都为中医治疗痛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医治疗痛经的价值,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现状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近10年相关中文文献以及检索美国公共卫生检索系统pubmed数据库结合不同选项获得相关英文文献对近年来国内外中西医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最新进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中医中药研究 - 继续医学教膏 2 0 1 6 -  ̄1 2 马 第3 o 卷 第 2
女性 痛 经 的发 生 率为 3 3 . 1 9 %,原发 性 痛 经 占 3 6 . 0 6 % 。 国外 资料 【 摘要 】 原发 性痛经指女 性生殖器官无明显 器质性病 变的痛 经。国 内外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 痛经的临床研 究显示 目前 中西医多项手段均 可达到 治疗原 发性痛 经 目的。西方 医学对原发 性痛经的 临床 治疗主要通过 口 1 5 % 患 有 重 度 痛 经 ' 。调查 表 明原 发 性 痛经 是 青 年 女 工 缺勤 及 服前 列腺 素抑制剂或 避孕药等治 疗该病 ,中药及针 灸是 治疗原发性 痛 女生频 繁 短期 缺课 的主 要原 因 ’ 。 经行之 有效的 疗法,副作用 小,较 易被 患者接 受。通过检 索 中国知 识 目前 西 方 医学 对 原发 性 痛 经 的发 病 机 理研 究 较 为深 人 ,临 床 基础设施 工程( CNKI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近 1 0年相 关中文文献 , 以及检 索美国公共卫 生检 索系统 ( P u b Me d)数据库 ,结合不 同选项 获 治 疗 方 面主 要通 过 口服前 列 腺 素 抑制 剂 或避 孕 药 等治 疗 该病 ,同 得相 关英文文献 ,对近年 来 国内外 中西医临床 治疗原发性 痛经的现状 时 承认 中药 及针 灸 是 治疗 原 发 性 痛经 行 之有 效 的疗 法 。本 文将 对 进行分析 ,了解该领域 最新进展 ,为以后 的研 究提供 思路 。

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为 青 春 期 痛 经 以 气 滞 血瘀 、 寒湿凝滞 两型为多见 . 治 拟 疏 肝
效 较好 。王 氏闭 用 失笑 贴治 疗痛经 1 1 8例 , 贴敷 神 阙 、 关 元 穴. 疗 效 明显优 于元胡 止痛 片+ 氟灭 酸组 , 对 寒 湿 凝 滞 和 气 滞 血 瘀 型 疗 效 优 于 气 阴 两 虚 型 。 谢 氏等 口 ] 认为血行 瘀阻 、 气 机 不畅是 痛经病机关 键 , 治拟化瘀 行气 , 予 中药 止 痛 带 围 扣 小腹 , 通电加热 治疗 9 0例 , 总有效 率 9 1 . 1 %,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艺标 准 的 中 医 外 治制 剂 应 用 于临 床 。 关 键 词 原 发 性 痛 经 中 医 学 外 治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R 2 4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1 1 - 0 0 7 5 — 0 3
疗 大 法 .采用 痛 经 I 号 方 口服 配 合 敷 脐 治 疗 气滞 血瘀 型原 发
临床资料显示 . 中医 药 疗 法 具 有 满 意 的 近期 疗 效 和 远 期 随 医外 治 法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的研 究 进 展 概 述 如 下 。
2 外 敷 联 合 内服
肢冷 , 且 不 伴 有 明显 的盆 腔 器 质 性 疾病 。 本 病 多 见 于 未婚 或
未育青年妇女 , 国外 报 道 原 发 性 痛 经 发 病 率 为 4 3 %~ 9 0 %, 国 内报 道 痛 经 发 病 率 为 3 3 . 1 9 %, 其中原发性痛经 占3 6 . 0 6 %。目 前 西 医治 疗 P D 主要 包 括 非 甾体 类 抗 炎 药 、 口服 避 孕 药 、 钙 离 子阻滞剂 、 B 一 受 体兴 奋 剂 等 , 疗效肯定 , 但 均 具 有 不 同 程度 的 副作用 , 且缺乏远期疗效 , 停 药 腹 痛 又 作 。中 医 学 认 为 原发 性 痛 经 病 机 主要 为不 通 则 痛 、 不荣则痛 , 治 疗 以散 寒 通 络 、 调 理

中医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并 与 健 康 者 比较 . 果 治 疗 后 各 指 标 与 健 康 人 结 组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永 洛 等 ”用 中药 薏 苡 张
1 ] 熊 一 力 , 华 月 . 良武 . 心 莲 成 分 A 和 阿 斯 匹 5 赵 付 穿 PI 林对 内 皮细胞 抗血 挂功能 的 影响[]中 华血液病杂 志 , J
痛 经 . 指 妇 人 每 值 经 期 或 经 行 前 后 出 现 是 小 腹 及 腰 骶 部 疼 痛 + 则 剧 痛 难 忍 的 症 状 , 称 甚 又 “ 前 腹 痛 ”、 经 行 腹 痛 ”、 月 水 来 腹 痛 ”、 经 后 经 “ “ “ 腹 痛 ” 多 以 青 壮 年 女 性 为 主 , 原 发 性 腹 痛 与 。 分 继 发 性 腹 痛 。 近 年 , 关 痛 经 的 中 医 治 疗 方 法 有 很 多, 综述如下 。 现 l 中药 治 疗 当 归 是 妇 科 圣 药 , 数 内 服 药 均 用 多 1 1 内服 .
沃 兴 薅 . 永 贤 . 行 球 , 姜 黄 醇 提 取 物 对 免 食 饵 性 高 游 等 高 血 脂 的 实 验 研 究 【 ]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9 9 2 】 19 , 3
U ) 1 :6
洪 行 球 . 落 . 万 里 , 姜 黄 醇 提 取 物 对 正 常 凡 高 淹 李 荨 脂 饮 食 所 l 的 脂 代 谢 变 化 的 影 响 [ ]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起 】 学 报 .9 9 2 { ) 1 . 1 9 . 3 1 :9 赵 革 平 , 兴 蒋 , 明敏 . 姜 黄 醇 提 取 物 对 悼 外 培 养 茯 金 等 细 胞 氧 化 修 饰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的 抑 制 作 用 [ ] 浙 江 中 医 J 学 院学 报 . 9 9 2 ( ) 1 1 9 . 3 3 r8 赵 革 平 . 兴 德 , 行 球 , 姜 黄 醇 提 取 物 对 血 管 平 滑 抚 洪 等 叽 增 殖 的 影 响 【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9 9 2 ( ) 2 J 19 ,3 3 :1 张 文 玲 , 兴 德 . 志 山 . 姜 黄 对 牛 主 动 咏 平 精 肌 细 沃 丁 等 胞 增殖和 L nL 蛋 白 受 悼 的 影 响 【 ]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 报 ,99 2 ()2 1 9 , 3 5 :0 丁 志 山 . 兴 捂 姜 黄 对 小 鼠腹 腔 巨 噬 细 胞 mRNA 台 成 抚 的 蟛 响 【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9 9 2 ( ) 1 J 1 9 . 3 5 :9 汪 遭 文 . 华 月 , 执 云 穿 心 莲 提 取 物 和 鱼 油 预 防 粥 赶 搦 样硬 化 性 动 脉 狭 窄 的 实验 研 究 [ ] 中 国 循 环 杂 志. J 1 9 , ( ) 2 5. 9 4 9 5 :9 熊 一 力 . 华 月 . 心 莲 成 分 AP 对 主动 脉 平 惜 叽 细 赵 穿 I 胞 增 殖 的 抑 制 作 用 [] 中 华 心 血 营 杂 志 , 9 5 2 ( ) J 19 . 3 3 :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prescription modified,di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yndrome,empirical formula,fixed form ula,acupuncture therapy,exter n al t reat m ent,an d summarizes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PD t hese yea rs.
1 经方加减 治疗
庞卫等【l佣 少腹逐瘀汤 (炒小茴香、炮姜 、制乳香、制没 药各 6g,延胡索 15g,当归 、白芍、川芎、蒲黄 (包 )、五灵 脂 (包 )各 12g,甘草 6g)治疗原发性痛经 30例,若痛经剧 烈伴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半夏各 6g,若伴小腹冷痛者加艾叶 6g,若伴 口渴 发热者加栀子 6g,连翘 9g。总有效率 97%。
【关{I|问 】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进展 [Abstract] The treatment ofprimary dysmenorrhea is t roublesome.T h is text summarizes several therapy met hods such as classical
. 12.
Clinical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0 VOL.(2) NO.15
原 发 性痛 经 中 医治 疗 研 究 进展 A study progress on treating PD in TCM
李凤 文 (山东省邹城市妇幼保健 院,山东 邹城 ,273500)
中图分类号 :R271.1l+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15.0012.03 证型:BDGI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论文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论文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9-01【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及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及治愈时间长短。

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具有差异性(p0.05).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对有意向避孕的在患者排卵期时给予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避孕药进行常规性避孕;对不愿意接受避孕的患者可采用吲哚吲唑类、灭酸类及苯丙酸衍生物类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

患者于经前2~3天口服以上的药物一种或交替服用,以确保效果。

2 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分型治疗,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痛经引起的原因,适当增减处方中的成分。

基础药方为:桃仁8g、益母草8g、红花、玄胡索、当归、白芍、牛膝、茯苓、丹参、甘草等药物各10g。

对于气滞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枳壳、香附、川楝子、乌药各10g,用于治疗腹部胀痛、经量少、静脉不畅及气血难行者。

对于虚寒型痛经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桂枝、良姜、丁香各10g,用于治疗气血阻滞、脉络阻塞、寒凝胞宫者;对于血瘀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乳香、没药、田七、赤芍各10g,用于治疗血瘀宫中,经血内阻、血脉不畅通的患者。

对于血虚型痛经者则可在基础方上添加白术、党参、阿胶、熟地各10g,可用于治疗血不养宫、气血虚弱、经血减少的患者。

3以上药方自月经来潮前五天左右的时间开始煎服,患者每天服用1剂,到行经时结束服药。

1.3 疗效评价4治愈:患者下腹部疼痛消失,没有出现其他相关全身性症状;有效:患者下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其他全身性疾病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下腹疼痛没有缓解,患者全身性症状没有改善,其中以痊愈及好转计算显效率。

中医妇科特色治疗新进展

中医妇科特色治疗新进展

中药外治法
中药熏洗
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功效 的中药进行熏洗,以治疗妇科带下病 、阴痒等。
阴道纳药
将中药制成栓剂或片剂,纳入阴道深 处,以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剂,外敷于 患处或相应穴位,以治疗乳腺增生、 痛经等。
针灸治疗
普通针刺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取相应 的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
治疗效果评估与总结
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指标,综合评估 治疗效果。
疗效总结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具有独特优势,总有效率高,且副作用小 ,患者接受度高。
患者反馈与满意度调查
反馈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患者对治疗效果、服务态度、医疗环 境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满意度分析
中医妇科特色治疗新 进展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中医妇科基础理论 • 特色治疗方法与技术 • 新进展详解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中医妇科特色治疗的新进展 ,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手 段。
背景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 妇科特色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逐 渐得到认可,其独特的治疗方法 和良好的疗效备受关注。
调和气血。
灸法
采用艾条或艾炷对特定穴位进行 灸疗,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穴位注射
将药液注入相关穴位,以治疗慢 性盆腔炎、痛经等。
推拿按摩治疗
腹部按摩
针对妇科常见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采用腹部按摩手法进行调 理。
脊柱推拿
通过推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缓解腰背痛 等。

痛经的中西药治疗研究概况

痛经的中西药治疗研究概况
者 的生 活 质量 [ 3 1 。祖 国医学及 现代 医学 就其 治疗 方 法有 多 种认 识 及研 究 , 篇 就原 发性 痛 经 中西药 治 本 疗为 主要 评述 对象 。 1 祖 国 医学对 痛 经的认 识 历 代 医家对 痛 经 的论述 颇 多 。众 医 家认 为 , 痛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 中前列腺素增高是导 致痛 经 子宫平 滑 肌 收缩 的重要 原 因 , 亦有 多 项研 究 表明催产素、 血管加压素、 一 B 内啡肽 、 内皮素 、 钙镁 离 子 、 自由基 及某 些神 经 与神 经递 质参 与 了子宫 氧 肌 肉及 血 管 收缩 、 宫 功能 活 动 的调 节 等 , 能导 子 可 致 了痛 经 的发 生 。甚 有部 分 资料 显示 遗传 基 因 、 生
新疆 中医药
21 0 0年 第 2 卷 8
第 2期 ( 总第 16期 ) 2
期为 1 程 , 疗 总有 效率 为 9 . 1 %。王萍等 【 疗痛 经 7 7 1 治 以通 为主 , 经前 5天 开 始用 四物 汤合 失笑 散 加减 治 疗 , 日 1 , 煎服 持续 7天 , 月 为 1 每 剂 水 5个 个疗 程 , 药用 : 当归 、 芎 、 附各 1g 五灵 脂 、 胡 索 、 川 香 5, 延 白
原发性痛经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以膈下逐瘀汤加减 治疗 , 用 : 药 当归 、 芍 、 芎 、 仁 、 赤 川 桃 枳壳 、 延胡索 、 乌 药、 附、 香 五灵脂 、 草 、 甘 丹皮各 1g红花 6。随证加 0, g 减, 经前 3 5 开 始服 用 , 经 净痛 止 , 个 月 经周 ~天 至 3
痛  ̄. yme ore ) ( s n rha 是指妇女 经期或行 经前后 , D
2 现代 医学对 痛经 的认识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吴英1,李东红2,刘静2 (1.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 675000;2.云南新华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云南昆明 650224)摘要: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或出血量异常,可伴随月经前期、经期腹痛及全身症状,该病近年来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月经不调;效果分析;进展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生与后天失调、先天不足有关。

肾为人之根本,为先天性因素;如果女性冲任亏虚、肾气不足,会引起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气滞血瘀,导致月经失调。

后天性月经不调则会受到邪气、疲劳、七情影响,导致患者脏腑之气受损。

脾统血,主运化。

如果患者脾失健运,会对运化水谷精微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患者气血生化乏源。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疾病的历史悠久。

1中医对月经的认识以及月经不调的中医理论1.1 中医对月经的认识中医将月经称之为“月信、月水、月事、天癸”等。

《景岳全书》中记载:“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经水不调,病多在肾”,“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在脾肾中,以肾为重要。

唐代药王孙思邈于《千金方》提出:“病若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水不利,腰酸痛,名曰肝虚寒也。

”《黄帝内经》中针对月经以及和月经有关的疾病进行了详实的分析。

医书《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古代圣贤理论见仁见智,对月经的总结十分到位。

1.2 月经不调的中医理论中医认为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原因主要为体质因素、过分疲劳、饮食不当、房事所伤、情志因素、寒热湿邪侵袭等。

血气不和、脏腑功能异常为病理病机。

在此影响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冲任督带、胞络、胞脉、胞宫。

另外,也会导致患者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衡。

中医治疗痛经病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痛经病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痛经病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中医对痛经病的认识•痛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临床案例分析目•中医治疗痛经病的优势与局限•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痛经病高发人群及趋势中医理论对痛经病的认识中医治疗痛经病的优势与特色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痛经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医对痛经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中医治疗痛经病的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目的与问题文献综述收集与整理痛经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中医治疗痛经病的方法、疗效等进行系统梳理。

专家访谈邀请中医专家就痛经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分析专家观点和建议。

临床案例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痛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医治疗痛经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结构02中医对痛经病的认识痛经病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后的时间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或伴有腰酸、恶心、呕吐、头晕等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

定义中医将痛经病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实证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寒凝等,虚证则以气血虚弱、肾气亏损为主。

分类痛经病的定义与分类痛经病的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情志不舒、感受寒邪、房事过度、饮食不节等。

痛经病的病机主要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即气血瘀滞或脏腑、经络失养所致。

病因病机痛经病的病因病机调理气血痛经病的治疗应注重调理气血,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辨证论治痛经病的中医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表现,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预防调护中医治疗痛经病应注重预防调护,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整体观念中医治疗痛经病应注重整体观念,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痛经病的中医治疗原则03痛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痛经病通常与“气血瘀滞”有关,中药治疗主要从调理气血、温经散寒、止痛等方面入手。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痛经,也称为经痛,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很多女性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痛经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痛经的中医理论中医学认为,痛经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而导致的,与寒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是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痛经有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如活血化瘀方、温经散寒方、祛湿利水方等,以求达到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的目的。

同时,中药也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等途径来缓解痛经。

三、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传统医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 中药治疗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痛经症状。

例如,丹栀逍遥丸、月月舒丸等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一些中药的单味药物也显示出一定的痛经缓解作用,如川芎、当归等。

不仅如此,一些中药的治疗机制也得到了研究,如通过活化血液循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缓解痛经。

2. 针灸治疗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痛经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缓解痛经症状,并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子宫、卵巢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3. 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外,中医药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也被应用于痛经的治疗中。

例如,艾灸可以通过热疗的方式来调理经络,缓解痛经。

中药熏蒸可以通过蒸汽中药的作用,直接渗透到子宫和盆腔,从而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的外治法进展_张磊

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的外治法进展_张磊

42第11卷 第2期 2009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2 Feb .,2009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以痛经和月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

该病首次由Frank 命名,1972年Bird 等描述其为“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的良性浸润,子宫肌层环绕着异位、非恶性的内膜样腺体和间质”。

该病多见于30~50岁的多产妇女。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观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瘕”等范畴。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主要症状之一,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中痛经发生率为64.8%~77.8%[1],现代医学以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为基本治疗方案,药物口服为主,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2]。

相比而言,外治疗法在治疗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外治法进展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1.1 子宫切除术 适应于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保守治疗无效,合并子宫肌瘤或者存在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如家族史、糖尿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

按手术范围可分为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

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一般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子宫颈腺肌病的残留;②不能有效切除同时存在的内异症,约半数以上的子宫腺肌病同时存在内异症,而内异症的病灶常常位于子宫颈后方及宫骶韧带处,部分子宫切除术由于保留了宫颈,导致内异症病灶的残留以及术后疼痛症状的持续存在;③发生子宫颈病变的可能[3]。

就手术方式而言,研究表明阴式子宫切除与腹腔镜子宫切除相比时间更短,费用更低,而且手术效果相当[4]。

但阴式手术需熟练的技术,否则出血及术后发热的机会增加,且阴式手术不能探查盆腔情况,不能有效处理内异症及附件病变,大子宫处理也有一定困难[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观察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影响了许多女性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的西医疗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为了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对痛经治疗的启示。

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疗效。

通过对比单独应用中医或西医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我们旨在寻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痛经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 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100名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

中医组采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我们通过疼痛评分、月经周期和生活质量问卷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

3. 研究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三个组别的患者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

相较于中医组和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的疼痛评分减少幅度更大,月经周期更加规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 对痛经治疗的启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具有显著的优势。

传统中医疗法能够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经痛症状。

而西医疗法则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减轻痛感。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鼓励临床医生在痛经治疗中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痛经的多因素综合治疗研究,如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

这些综合治疗方法有望为痛经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显著减轻疼痛症状、调节月经周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值得在痛经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呼吁进一步开展关于痛经的多因素综合治疗的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建议。

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陛痛经概要

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陛痛经概要

型配足三 里、 气海 , 0 2 m l m的皮 内针 固定在所取 取 .6 x5 m m
穴位 , 共 治疗 4 总 5例 , 愈 率 5. 8 , 有 效 率 9 . 3 。 痊 7 7% 总 3 3% 卞 宜 心 【 ] 0 1 利 多 卡 因 1m 由耳 尖 处 沿 皮 下 缓 慢 注 】取 .% 。 L 入 , 经 来 潮 当 日或 经 期 发作 时 予 以治 疗 , 月 1次 / , 月 d 3个 经周期为 1 疗程 , 治疗 4 个 共 O例 , 愈 1 治 5例 , 3 . 0 , 占 7 5%
原 发 性 痛 经 是 在 指 月 经 期 生 殖 器 官 无 器 质 性 病 变 存
等 以体 针 为 主 , 合 艾 灸 选 取 任 脉 及 足 三 阴 经 穴 为 主 , 配 取关元 、 中极 、 海 、 海 、 阴交 、 谷 等 穴 , 15寸 毫针 气 血 三 合 用 . 快速 进 针 , 深度 约 1 1 5 , 针 3 i , 于 虚 证及 寒凝 ~、 寸 留 0 n对 m
在 时 发 生 的 以下 腹 疼 痛 为 主 要 症 状 的 病 症 。 中 医 称 之 为 “ 行腹痛 ’ 经 ' “ 经 ”常 见 于 青 年 女性 。 多表 现 为 妇 女 或者 痛 , 行 经 前 和 行 经 后 小腹 及 腰 疼 痛 , 至 剧 痛 难 忍 , 且 常 伴 甚 并 有 面 色 苍 白 , 足 厥 冷 , 恶 呕 吐 , 月经 周 期 发 作 , 期 手 泛 随 经 过后 疼 痛 即 可 缓解 或 者 消 失 。近 几 年 来针 灸 、 拿 按摩 、 推 敷 贴 等外 治法 治疗 该病 取 得 了满 意 的疗 效 , 将 有 关 治 法 综 现
1 脐 部给 药 法
脐 中为神 阙穴 ,系任 脉之 要穴。任 脉为阴脉之海 , 有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1中药的治疗1.1中成药的治疗中药汤剂有味苦难以坚持、携带不便等缺点,中药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如片剂、冲剂、胶囊等大大方便了患者。

王燕[1]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300例。

共分三组,其中A组定坤丹组总有效率90.0%;B组为定坤丹的变方,总有效率87.0%;C组为抚慰剂组,总有效率40%。

张慧玲[4]用中药方桂枝、三棱、莪术、红花、生川乌、延胡索、乌药等,煎湿毛巾浸泡,热敷腹部治疗原发性痛经136例,有效率为91.18%。

1.3针灸及穴位注射贾立新[5]等在针灸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原发性痛经48例的疗效观察中,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分为三型:气滞血瘀型,取气海、中极、归来、三阴交穴治疗;寒湿阻滞型,取关元、归来、大赫、足三里穴治疗;气血虚弱型,取气海、秩边、八骼、关元、足三里穴治疗。

总有效率100%。

孙东云[6]在肾俞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中,分别在两侧肾俞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和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3-5ml,总有效率96.7%。

1.4其他疗法吴清波[7]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滚法松弛椎旁肌,一指禅推法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由肩胛骨内上角向第12肋骨肋椎关节施行整脊法,配合针刺人中、委中、腰阳关,总有效率93.3%。

蔡正良[8]贴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91例疗效观察,把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贴耳穴组和药物治疗组。

贴耳穴组:使用王不留行籽在耳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内生殖器、盆腔、肾、腹进行贴敷治疗。

药物治疗组:口服痛经宝颗粒治疗。

结论: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87.0%〔P0.05〕;贴耳穴组疼痛消失或减轻时间短于药物治疗组。

张发秀[9]等采用月经前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中药灌肠,月经期西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治疗方法。

灌肠处方:川芎、桃仁、当归、白芍、莪术、延胡、蒲黄、台乌各10g,细辛3g。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其病因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血排出受阻。

传统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多样,本文旨在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二、治疗方法1. 揿针治疗:揿针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埋入针芯,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揿针治疗。

2. 口服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是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根据患者病情,配合其他中草药进行煎煮,制成汤剂口服。

三、临床观察1. 观察对象:本研究共纳入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年龄范围16-45岁,病程1-10年。

2. 治疗方法:患者接受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伴随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

4. 疗效评定: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四、结果分析1. 临床效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痛经程度得到明显缓解,伴随症状也有所减轻。

其中,显效患者占60%,有效患者占35%,无效患者占5%。

总有效率高达95%。

2. 生活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疼痛程度减轻,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改善。

3.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讨论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而膈下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二者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痛经症状。

此外,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法安全性较高。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程度、伴随症状及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痛经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经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经临床研究进展
宋李冬;赵莉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0(032)011
【摘要】@@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又称"经行腹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据统计,50%以上青春期后的女性会发生痛经,10%~20%症状相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1].
【总页数】4页(P1737-1740)
【作者】宋李冬;赵莉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20012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上海,2004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510.5;R-05
【相关文献】
1.国外应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J], 刘丽莎; 霍剑; 袁秀丽; 刘会霞; 段俊国
2.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王荔源
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J], 王怡菲
4.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J], 雷易朋;李凤金;王伟明
5.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J], 石文佳;陈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针 刺 法治疗 痛经
腹针 、 浮针 、 平衡针、 眼针 、 子午 流 注法 等 。张连 媚 等 ] 采用 单纯 针刺方 法根 据 中医辨证 分 型针刺 不 同穴位 治
疗原 发性 痛经 4 5例 。 与4 5例 口服 吲哚美 辛片 对 比 , 试
验 组 的总 有 效率 为 9 3 . 3 3 %, 明 显 高 于对 照 组 , 部 分 患 者 的镇 痛效 果立 竿见 影 。周光 明等 通过 深 刺 八髂 穴 临 床观 察 4 2例 痛 经患 者 的疗 效 , 研 究 发现 , 与 口服 西 药 芬必得 对 比 . 深刺 八髂 穴具 有起效 快 , 镇 痛效 果佳 的 特 点 。李 春 华等 [ s l 通过 类痛 经模 型 大 鼠探讨 电针缓 解 胞宫 疼痛 的作 用机 制 ,发 现 电针 即刻介入 可通 过调 节 血 浆 中相关 物 质 , 改善 血 管 内环 境 , 缓解 血 管 痉挛 , 从
【 摘 要 】近 年 来 大 量 文 献 报 道应 用 中 医外 治 法 治疗 痛 经 的疗 效 显 著 , 多 数 方 法 取 得 满意 的近 期 疗 效 和 远 期 疗
效 。 中医 外 治 法 主要 包 括 : 针刺 、 灸法 、 贴敷疗法 、 耳穴疗法 、 推拿按摩手法 、 穴 位埋 线 、 穴 位 注射 、 中药 保 留 灌 肠 等 。中 医外 治法 治 疗 痛 经 具 有 简 便 实用 、 对 胃肠 道 影 响少 、 能迅 速 缓 解 疼 痛 症状 、 改 善 全 身状 况等 优 点 , 得
性 变化 .妇女 月经 按 时来 潮 的特点 与子 午流 注 的这 一
根 据经 络辨 证 ,痛经 主要是 因冲任 和足 三阴经 脉 的功 能 失调 , 气 血 运行 不 畅 , 胞宫 经 血 流通 受 阻 , 不 通 则痛 。毫 针刺法 可 以起 到通经 活血 、 理气 止痛 的作 用 。
中图 分类 号 : R 7 1 1 . 5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7 ) 0 3 — 0 4 5 6 —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7 . 0 3 . 0 2 6
而缓 解胞 宫疼 痛 。 浮 针有 别于 传统针 刺方 法 , 只刺人 皮 下像 浮在 肌 肉上一样 , 较普 通 针刺具 有痛 苦轻 、 患者 更
易接 受 的优 点 。 田春 红等 将 浮针 与普 通针 刺方 法 对 比, 发现浮 针具 有起 效更 快 、 更高 、 有 效率 的优 点 。 林 晓 燕 等 在 常规 解痉 止痛 的基 础 上行 平 衡 针 治疗 , 发 现 止痛 起效 时 间快 于对 照组 。王 天铎 等 隅 通过 对 文献 的 研究 发现 眼针对 痛 症 的治 疗有 良好 的疗效 ,其 中治疗 痛 经 的 相关 研 究 提 示 ,眼 针 治 疗 痛 经 的 有 效 率 均 为 9 5 . 0 0 %以上 , 且 镇痛 效果 稳定 。根 据子 午流 注的理 论 , 人体 各脏 腑功 能 随着时 间 的推移发 生周期 开合 的节 律


4 5 6 — —
中 国 6卷第 3期 J E T C M. Ma r .2 0 1 7, V o 1 . 2 6, N o . 3


述 ・
中医外 治法治疗痛经 的研 究进 展 术
郑 英慧 甘 华婵 曹立 幸 『 1 . 基督 教 家庭服 务 中心一 香 港 中文大 学 中 医教研 中心 ( 牛 头角 ) , 香港 9 9 9 0 7 7 ; 2 .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 广 东 广州 5 1 0 0 0 6 ; 3 . 广 东省 中医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4 0 5 ]
到 临 床 工 作 者 及广 大 患 者 的 认 可 。 近 年来 中 医界 对 痛 经 的 中 医外 治 法 研 究 广 泛 , 现 将 有 关 中 医外 治 法 治 疗 痛 经 的 文 献 进行 总结 归 纳 。
【 关键词 】 中医外治法
痛经
研究进 展
痛 经是妇 科 常见病 和 多发病 , 也 常作 为妇科 急症 、 疑难 病 症之 一 ,是指女 性 经期或 经期 前后小 腹部 或腰 骶 部疼 痛 , 呈周期 性 发作 , 常伴 有面 色苍 白、 四肢冰冷 、 恶 心 呕吐 , 甚 则 昏厥 , 对患 者 的学习 、 工作 、 生 活造成 不 同程度 的影 响 , 中 医学 属 “ 经行腹 痛 ” 范畴 。 痛 经可分 为 原 发性 痛 经 与继发 性 痛经 。原 发性 痛 经 [ 1 又 叫做 功 能 性痛经 , 多 见 于青年 女 性 , 经 过详 细 的 检查 , 未发 现 盆 腔器质性病变 而 出现痛经者 。 近年来 抽样调查发 现我 国 女性痛经发生率为 3 3 . 1 0 %, 其中原发性痛经 的占 3 6 . 0 6 %, 因痛 经 发 作严 重 影 响 生 活 和工 作 的约 占 1 3 . 5 5 %。因 此, 痛 经 的治疗越 来越 受 到临床 工作 者 的重视 。 西医 目 前 治疗 痛经 常用 口服 避孕 药及 止痛 药 ,但 仍存 在病 情 反复 , 或药 物有一 定 副作用 、 疗 效不 满意等 局 限性 。 中 医外治 法 治疗痛 经具 有简 便实用 、 对 胃肠 道影 响少 、 能 迅 速缓 解疼 痛症 状等 优点 ,得 到临床 工作 者及 广大 患 者 的认 可 。近年 来 。中医应用外 治 方法治疗 痛 经 的种 类繁多, 经 临床研 究证 实有 显著 的疗 效 , 现 将有 关 中医 外 治法 治疗 痛经 的文献 综 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