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八法 有效治疗痛经
中药治疗痛经的土方药方
中药治疗痛经的土方药方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伴随着月经周期的到来,很多女性都会经历疼痛的月经期。
传统中医学认为,痛经是由于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所致。
在中药中,有许多经典的土方药方可以用于治疗痛经。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效的中药土方药方,供女性读者参考。
1. 红花煮茶材料:红花5克,开水适量。
做法:将红花放入干净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茶杯盖,静置10分钟。
服用方法:每天月经期前后喝1-2次。
作用机理: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疏通经脉、促进经血流通,缓解痛经的不适感。
2. 当归煲猪脚汤材料:当归15克,猪脚1只,生姜适量。
做法:将当归和猪脚清洗干净,放入煲汤锅中,加足够的水,再加入适量的生姜。
先用高火煮沸,再转至小火炖煮2-3小时。
服用方法:每天月经前后连续食用3-5天。
作用机理: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的功效,猪脚则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维生素,可补充体力,缓解痛经。
3. 茴香水煮鸡蛋材料:茴香水5滴,鸡蛋2个。
做法:将鸡蛋煮熟,剥掉外壳,用刀在鸡蛋表面划上几刀,然后将茴香水滴在鸡蛋上。
服用方法:每天月经前后食用1-2个鸡蛋。
作用机理:茴香水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痛经。
鸡蛋则是维生素B群、维生素E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能够增强女性体质,改善痛经症状。
4. 炒姜足浴材料:生姜100克,温水适量。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片,将姜片放入足浴盆中,加入温水,浸泡双脚15-20分钟。
使用方法:每天月经前后进行足浴。
作用机理:生姜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的症状。
以上几个中药土方药方都是传统经典方剂,对于缓解痛经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中药。
总之,中药治疗痛经的土方药方是一种传统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女性痛经症状。
然而,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如果症状严重或难以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中医如何从调理阴阳平衡入手治疗痛经
中医如何从调理阴阳平衡入手治疗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症状,给许多女性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在于阴阳的平衡,而痛经的发生往往与阴阳失衡有关。
从调理阴阳平衡入手治疗痛经,是中医的独特优势和有效方法。
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阴和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在人体中,阴包括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则包括气、功能活动等。
当阴阳平衡时,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转;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对于痛经患者来说,阴阳失衡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
比如,阳虚阴盛可能导致寒凝血瘀,出现经行腹痛,得热则缓,伴有畏寒肢冷、月经色暗有血块等症状;阴虚阳亢则可能引起血热妄行,表现为经行腹痛,灼热疼痛,月经提前,量多色红等。
中医调理阴阳平衡治疗痛经,首先会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判断阴阳失衡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有多种手段。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阳虚阴盛的痛经患者,常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艾叶、肉桂、当归、川芎等,以温阳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而对于阴虚阳亢的患者,则会使用滋阴清热、凉血调经的中药,如生地、白芍、丹皮、栀子等,以滋阴降火,凉血调经。
除了中药,中医的针灸疗法在调理阴阳平衡治疗痛经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阴阳的平衡。
例如,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阳补气;针刺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则能够滋阴养血,活血化瘀。
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痛经的重要环节。
阳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核桃等,以助阳散寒;阴虚的患者则宜多吃滋阴清热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阴阳失衡。
情志因素在痛经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加重痛经。
痛经
痛经是很多妇科疾病的表现之一,痛经有可能掩盖了正在发生的其他疾病。
一、一般处理进行必要的卫生常识宣教,消除焦虑、紧张和恐惧,解除精神负担。
及时治疗全身慢性疾病。
发育不良、体质虚弱者应设法纠正。
开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寒,注意经期卫生。
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为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可于经前3~5天口服消炎痛25mg,或乙酰水扬酸0.3g,或甲氯灭酸250mg,均每日2~4次,可能有显效。
三、针灸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
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
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四、性激素治疗1、抑制排卵由于痛经主要发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试服避孕药Ⅰ或Ⅱ号,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减轻症状。
也可口服安宫黄体酮5~10mg/日、炔诺酮2.5~5mg或甲地孕酮4~8mg,每日一次,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连服20~22天,共3个周期。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年较长者均可使用。
2、雌激素常用于子宫发育欠佳者。
每晚服用已烯雌酚1mg,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20天,重复三个周期。
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使子宫发育,但应随访。
3、孕激素治疗膜性痛经。
通过补充孕激素,使与雌激素重新恢复平衡,月经期子宫内膜得以按正常情况以碎片状剥脱,可减轻子宫因痉挛性收缩所造成的疼痛,自月经第二十一天起,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5次。
五、止痛解痉下腹置热水袋,酌服索米痛、可待因或颠茄合剂,必要时注射阿托品0.5mg。
最好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吗啡等,以防成瘾。
六、对症治疗宫颈口小或颈管狭窄病人,试月经前用宫颈扩张器,缓慢地按顺序扩至6~7号,使经血畅流,并能减低宫颈口周围交感神经纤维的感受能力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必要时可连续进行2~3周期;子宫后倾后屈者,可试胸膝卧位,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中药元胡止痛片吃过吗?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用月月舒女性都是因为平常穿衣服不注意,穿了低腰或者是高腰的衣服,凉了肚子那一截,或者是受了风寒,所以平常一定要注意痛经的原因及饮食调养1.痛经的原因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做痛经。
中医讲堂:原发性痛经
中医讲堂:原发性痛经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中医学将此病称之为“经行腹痛”,认为本病多由劳伤气血,体质虚弱,气滞血瘀;或风寒之气外袭,伤及冲任等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绞痛,也可出现胀痛或坠痛。
有时疼痛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阴道甚至肛门等处。
多在月经来潮第1~2日出现,一般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到疼痛,成为月经来潮之先兆。
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渐或迅速加剧,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日。
疼痛呈阵发性,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1 体针刺法取穴:关元、三阴交、十七椎。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合谷、太冲、气海穴;寒湿凝滞型加命门、足三里;气血虚弱型加足三里、气海;肝肾亏损型加肾俞、肝俞、太溪、太冲。
操作方法:每次选用3~5穴。
针刺关元、气海,采用连续捻转的手法,务使针感向下传导,三阴交施以泻法;十七椎下可刺入1~1.5寸深,得气后快速捻转,使针感向小腹传导。
寒证、虚证者起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以艾灸,至皮肤红润;或在腹部穴位施以温针灸。
非发作期可隔日治疗1次,至月经来潮前3日,可每日治疗1次。
2 十七椎治痛经取穴:十七椎。
操作方法:此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消毒后,用毫针刺入一寸到两寸左右(深浅因人而异),得气后强刺激快速捻转手法行针,使针感向小腹传导,行针一分钟,留针十五分钟即可。
说明:此方法简便容易操作,要点是一定要快速捻转行针,强刺激,大部分一次见效,治愈率极高。
3 大陵穴治痛经取穴:大陵穴。
操作方法:从大陵穴进针平刺向指尖方向一寸左右。
快速捻转行针,留针十五分钟。
说明:此方法急则治标,通常可快速缓解,但治愈率不如十七椎。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在针灸科门诊时常会遇到一些痛经的病人,坦白的讲,针灸对于痛经效果还是很好的。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痛经主要和肝脾肾密切相关,所以常规应该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但在临床使用时就会发现,这组穴位的止痛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只有高树中教授对这个病的针灸治疗还是比较贴近实际,临床应用时疗效也较好。
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很好的解决了痛经这个问题,让针灸成为痛经的优势病种。
他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即女子胞,也就是子宫。
女子胞是奇恒之腑之一,而冲脉、任脉、督脉都起于胞中,有“一源三歧”的说法。
所以痛经的治疗肯定也离不开冲任督这三条经脉。
痛经从肝脾肾三脏治疗虽然不能说错,但好比隔靴搔痒,其止痛效果远不如直接调节冲任督来的快。
临床上最常用十七椎和神阙这两个穴位,疗效较好。
十七椎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是一个经外奇穴,但实际上却是在督脉的循行线上。
督脉是阳脉之海,按压或是针刺这个穴位可以快速调动人体储存的阳气,对于寒凝血淤的痛经最为适宜。
临床上你会发现,痛经的病人大都在十七椎有明显的压痛。
治疗时可以先用拇指按压,一般1~2分钟疼痛就会明显减轻,然后再针刺这个穴位,也可以加刺承山,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在十七椎拔罐5~10分钟,效果会更好。
神阙治疗痛经效果也很好,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理论上讲,神阙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病。
我们稍微归纳一下就会发现,妇科病大都于冲任督带这4条经脉相关,而神阙一个穴位就通4条经脉。
神阙在治疗痛经时不针刺,而用隔物灸,也就是俗称的脐灸。
原发性痛经的针灸作用机制概况
原发性痛经的针灸作用机制概况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基础 (6)1. 中医理论体系 (7)经络学说 (8)气血运行与调和 (8)2. 西医理论体系 (9)子宫内膜异位症 (10)生殖内分泌失调 (10)三、针灸治疗方法与技术 (11)1. 针灸种类 (12)2. 针刺手法 (13)常用补泻手法 (14)针刺角度与深度 (15)四、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1. 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6)促进神经生长因子释放 (18)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19)2. 改善血液循环 (20)扩张血管 (21)增加血流量 (21)3. 调节免疫功能 (22)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23)调节炎症反应 (23)4. 调节代谢与营养吸收 (24)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26)调节能量代谢 (26)五、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28)1. 疗效评价 (29)2. 治疗方案优化 (30)3. 个体化治疗方案 (31)4. 随访研究与复发预防 (32)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3)1.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35)2. 未来研究方向 (36)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37)多学科交叉合作 (38)3. 临床应用推广与规范 (39)七、结论 (40)1. 针灸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41)2.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42)一、内容简述神经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穴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调节脑内疼痛调节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等,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荷尔蒙调节:针灸可以调节体内荷尔蒙水平,如血清素、前列腺素等,这些荷尔蒙与痛经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这些荷尔蒙的水平,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血液循环改善:针灸能够促进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缓解子宫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心理学效应:针灸还具有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因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引发的痛经。
中医妇科痛经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痛经凡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的,痛剧昏厥者,称为痛经。
其原因大多为外感风冷,内伤七情,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亦有因气血不足,胞脉失养而成者。
【诊断】1.小腹疼痛随着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
2 .疼痛剧烈者,见肢冷、面青、汗出等症状,常可发生昏厥。
3 .需作妇科检查,了解子官发育情况,有无生殖器炎症或其他器质性病变,以明确痛经的原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以小腹疼痛为主症。
一般情况下,经前痛多实,经后痛多虚;胀痛、绞痛多属实证,隐痛多属虚证。
一般以实证为多见。
治疗上,经前着重理气,经期需活血化瘀,经后宜补虚为主。
1.实证经期多落后,经行不畅,色紫有血块,小腹胀痛,有冷感,块下痛减,舌苔薄白,或有紫点。
脉细弦。
治法:理气活血,温经化瘀。
方药举例:痛经汤加减。
当归IOg,香附、延胡索各10g,石打穿30g,肉桂3g。
加减:偏气滞的,酌加木香5g,乌药10g,陈皮5g,枳壳IOg。
偏寒湿的,加用小茴香6-10g,艾叶6g,没药6g。
偏湿热下注的,去肉桂,加用炒丹皮10g,红藤IOg,夏枯草10g,益母草15g,炒意安仁20gO偏瘀滞的(下大血块后痛止的)可另用脱膜散(本院方:三棱粉3份,我术粉、五灵脂各3份,肉桂粉1份),经前7~10天服,每日2次,经期每日3次,每次3g,吞服。
兼见热象,口干苦,心烦的,原方去肉桂;酌加丹皮10g,赤芍10g,炒川楝子10g。
4 .虚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无块,经后小腹隐痛,头昏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养血和络。
方药举例:四物汤加减。
当归、炒白芍、熟地黄各IOg,炙甘草、木香各3g,艾叶5go加减:偏气虚的,去熟地黄,加党参12g,黄黄10g,白术10g,茯苓10g。
偏肝肾虚的用调肝汤:当归10g,白芍10g,山茱萸10g,巴戟天10g,阿胶(另怦化)10g,山药15g,炙甘草3g。
偏阳虚的,加制附片6g,吴茱萸6g,肉桂5g,川尊6g。
二、中成药痛经丸每次15粒,每日3次,经前1周开始服。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发布时间:2023-03-15T08:25:49.6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徐旭[导读] 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常见的一种,并且许多医院康复科都会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
徐旭南充市身心医院疼痛康复科四川南充 637700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常见的一种,并且许多医院康复科都会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
而中医针灸在实际应用中,有部分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来实现患者身体的完全康复。
因为中医针灸体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及治疗的有效性,因此如今在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下,中医针灸还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许多人往往听说过中医针灸治病,但是却不知道中医针灸可以针对哪些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哪些类型的疾病可以尝试针灸治疗。
1、呼吸系统类疾病有许多呼吸系统类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或者实现对病情的改善,而在这类疾病中,通过中医针灸治疗的常见疾病有感冒、咳嗽、哮喘、肺结核、小儿百日咳等。
就拿感冒来说,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许多人一旦没有注意保暖就会患有感冒,在感冒之后,需要通过治疗来尽可能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并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感冒所带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处理。
如果患有感冒的人,身体本来就较虚弱,感冒还容易引发发烧等其他各种并发症。
感冒在中医的理念中认为是感受风邪所致,根据不同的表现分为不同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使用毫针对对应的穴位针刺,结合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让患者身体抵抗力有效提升,从而使感冒症状解除,针灸治疗感冒疗效显著,但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咳嗽伴气促、咯吐血痰时,应尽快采取中和治疗措施。
2、消化系统类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消化系统类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胆囊炎、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便秘等。
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有哪些-按摩关元穴
治疗痛经最快的方法有哪些?按摩关元穴其实在现在治疗痛经,并不建议使用什么药物,通过饮食的方法就比较有效,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穴位进行按摩,例如下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都是治疗女性痛经,以及妇科疾病的穴位。
下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是治疗痛经等妇科病的有效穴位,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气海穴在肚脐下约1.5寸。
痛经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拇指点按这两个穴位,也可以用家里的备用热水袋或电热宝进行热敷来缓解疼痛。
手上的合谷穴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
特别适合在学习、开会和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使用。
合谷穴是止痛第一穴位,痛经的时候这里按起来会痛。
取穴时一手拇指和其它四指并拢,在大拇指和食指掌背部肌肉隆起的部位(轻按时会有痛感)。
按摩时用另一手的拇指点按20下,左右手共40下,以感觉酸痛能难受为度。
注意体质差者刺激不宜强,孕妇不宜按摩。
小腿部的三阴交是缓解痛经的常用穴位。
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左右各一。
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
经本人临床实践,对缓解痛经效果比较明显。
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腿在足内踝向上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
一般按压3—5分钟疼痛就会缓解。
小腿部的地机穴也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
它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等症。
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阴陵泉向下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
注意要用拇指尖沿骨头向内抠才有明显效果。
妇科病针灸哪些穴位
妇科病针灸哪些穴位妇科病针灸什么地方?妇科病是女性难言的痛,如果不好好治疗,不仅会造成不孕而且对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就跟店铺一起来看看中医在治疗妇科病针灸什么地方。
妇科病针灸什么地方1、妇科病针灸的穴位1.1、妇科病针灸三阴交针灸三阴交这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妇科疾病,例如月经不调、手脚冰冷、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等等。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
但孕妇不宜。
1.2、妇科病针灸关元穴针灸关元穴对症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
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
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
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着。
2、常见的妇科病有哪些2.1、常见的妇科病之阴道炎阴道炎也是分为了很多种类,女人妇科病之中包括了滴虫性阴道炎、还有就是白色含珠菌性阴道炎,还有包含了淋珠菌性阴道炎这三大类,所以,发生了女性阴道炎之后,对于疾病的临床上的症状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糜烂、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2.2、常见的妇科病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30-50岁的女性高发。
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下腹部可扪及包块、白带增多、腰酸、下腹坠胀、腹痛、尿频等症状。
2.3、常见的妇科病之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女性。
主要表现为宫颈充血、水肿,严重时继发为宫颈糜烂,常伴有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尿急、尿频、小腹疼痛等。
2.4、常见的妇科病之盆腔炎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因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是细菌易守、药物难功的地方。
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
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文章目录*一、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二、按穴位止痛经的注意事项*三、痛经吃什么好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1、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之三阴交穴这个穴位处于小腿内侧,即在足内踝尖上3寸的胫骨内侧缘后方部位,有痛经的女性可以用左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捻三阴交穴,直到有酸胀感为宜,左右边各一分钟,可起到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妇科疾病引起的疼痛都有效。
2、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之太冲穴它处于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的部位,痛经的女性可先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边的穴位,直到有酸胀感后再换左边的,各一分钟时间。
可起到疏肝止痛的效果,不只可以治疗痛经,还可治疗其它妇科疾病引起的疼痛。
3、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之子宫穴这个穴位在下腹部,具体部位为脐下一横掌处正中处,为更好的找准穴位,可在腹部正中线三寸的部位旁开四横指距离各有一点就是子宫穴, 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注意稍加压力,缓缓点揉,直到有酸胀感为宜,按摩五分钟腹腔内有热感最好。
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4、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之八髎穴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5、痛经按什么穴位止痛之合谷穴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按穴位止痛经的注意事项1、点按穴位时,要注意温度适宜,以免过凉刺激使疼痛加剧。
在过饥、过饱和激烈运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应先休息,或调节饮食,餐后1小时后再进行自我按摩。
2、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
3、点按穴位前指甲要修剪光滑,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而发生疼痛、长短适中,边缘整齐,不戴戒指,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而发生疼痛、充血、感染等。
4、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经验总结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不适和疼痛感。
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并分享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在中医中,痛经的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中医将痛经分为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经行痛、经后持续性痛和不规则经痛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经验总结1. 调和气血中医认为,痛经常与气血失调有关。
因此,调和气血是经验总结中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
2. 补肾养血肾气不足和血虚也是导致痛经的原因之一。
通过补肾养血,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
中医常使用的药物包括熟地黄、枸杞子、山药等。
3. 祛湿化痰湿气和痰湿的聚积也可能导致痛经。
祛湿化痰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陈皮等。
它们有利于排除湿气和痰湿,从而缓解痛经。
4. 调理经络中医强调通过调理经络来改善痛经。
采用针灸、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三、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位患者的案例。
患者年龄为28岁,每次月经期出现严重的经行痛,伴有腹胀、头晕等症状。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诊断为气血虚弱,经络堵塞所致。
治疗方案包括:1. 中药调和气血:方剂使用了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补气血的中药,每日两次口服。
2. 针灸疏通经络:每次月经前后,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主要刺激腧穴和委中穴。
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摄取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红枣、黑豆、菠菜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痛经的症状明显减轻,月经期间的不适感也明显改善。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痛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避免寒冷和寒凉食物。
飞腾八法保健康
飞腾八法保健康根据时辰的天干属性选取以八脉交会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按时取穴方法。
其取穴运算周期为5天。
本法不论日干支和时干支,均以天干为主。
其取穴法中时干、交经八穴及其与八卦间的配属关系见表。
针灸按时配穴法之一。
见《玉龙经》。
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
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
其法,逢壬、甲时,开公孙(属乾);逢丙时,开内关(属艮);逢戌时,开临泣(属坎);逢庚时,开外关(属震);逢辛时,开后溪(属巽);逢乙、癸时,开申脉(属坤);逢己时,开列缺(属离);逢丁时,开照海(属兑)。
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巳时即取列缺穴,庚午时取外关穴,余皆仿此。
以下是八穴穴位图浅解:一、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1、穴位妙用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2、穴位定位把两只脚心对齐,内踝下有一个小坑,就是此穴。
二、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1、穴位妙用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
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2、穴位定位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
三、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1、穴位妙用可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症状。
2、穴位定位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
四、申脉——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1、穴位妙用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2、穴位定位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
五、临泣穴——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1、穴位妙用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等症。
2、穴位定位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六、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1、穴位妙用可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主治落枕、偏头痛、口歪眼斜、对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辅助疗效。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痛经是女性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困扰很多女性朋友多年的问题,出现痛经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没有做好个人卫生护理,或者在月经期间没有好好休息,胡乱饮食。
部分女性朋友会采取吃药或打针的方式缓解痛经,但依然治标不治本,如果长期服用药物,会让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
在我国中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针灸治疗对治疗痛经有显著效果。
1.针灸治疗痛经的原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主要是因为女性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不通畅,引起痛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为经期前后受到了其他疾病的干扰和影响,或者女性患者自身情绪低落、焦躁烦闷,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身体内部气血流畅受到阻碍,血气在女性体内淤塞,引起小腹疼痛。
而利用针刺穴位的方式,能够疏通脉络,调解女性身体内部器官运行情况,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之所以能够实现止痛的目的,主要是针刺能够疏通血气淤塞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原理。
2.针灸治疗痛经的操作方法要根据患者病情、个人身体素质、年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能够提升针灸治疗的针对性,使女性患者体内气血运行通畅,从临床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针灸的方式治疗痛经的有效率能够达到97%以上。
痛经中的针灸分为体针和皮肤针,接下来会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1体针2.1.1辩证取穴一般来说在针灸过程中,会结合主穴和配穴的方式,在主穴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组:(1)承浆、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在配穴上主要以承山穴为主。
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在主穴上,每次取穴一组,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需要综合利用配穴。
针刺承浆穴时,利用28号1寸针,向下斜刺5分,让患者体验到针刺的感觉,随后快速提插捻转,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留针的时间也要引起注意,30分钟左右为宜,每10分钟针刺一次。
在大椎穴上,要将针刺进患者穴位中,向深部慢慢推进,让患者感受到针刺的过程。
在十七椎上,用28号1.5-2寸针刺入患者皮肤表层,在该穴位的针刺过程中,需要让针感下达到患者子宫,并且朝着会阴的方向放射,在患者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后,还需要提插捻转5-10分钟,依旧要留针30分钟,让患者体验到针刺的感觉。
特色疗法—脐灸治痛经
特色脐灸治疗痛经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是五脏六腑之根。
脐即神阙穴,此穴结构特殊,定位明确,属任脉,既与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脉相连,也通过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和全身相通。
因脐通百脉,故能治百病。
现代研究表明,脐的表皮角质层最薄,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故屏障功能最弱,药物穿透力较强,有利于药物吸收,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其他给药方式的6倍。
脐疗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是指将药物作成适当剂型(如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从而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中医外治法。
脐灸属于脐疗的一种,是在神阙穴平铺上根据个人体质及健康情况特调的中药粉,上置面圈,以艾塔温灸神阙(脐部),调五脏六腑之经气,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之功效。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经期或经期前后,以周期性下腹坠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腹泻、腰腿疼等其他症状的妇科疾患。
严重甚至出现疼痛性晕厥情况, 若治疗不及时, 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或“经期腹痛”较常见的症状是“小腹坠痛或胀痛、月经色黯、量少、夹杂血块、脉沉、脉弦、苔白”。
发病与感受风寒、情志不调、先天禀赋不足及经期前后气血变化有关,较常见的证型是“血瘀、气滞、寒凝、湿滞”。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最为常见, 或给予适当的避孕药,尚无特效疗法,虽然对刻下的痛经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导致应用受到限制。
中药和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内服中药存在治疗周期长、即时止痛效果差、口感差,患者依从性差。
同时,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操作方便、即时止痛效果好、复发率低的优点,但不适宜惧怕针刺、晕针的患者。
月经期间肚子疼痛怎样缓解?
月经期间肚子疼痛怎样缓解?月经期间出现肚子疼痛是属于痛经的一种症状表现,痛经虽然不会带来生命方面的危险,但是却能给女性朋友带来很严重的疼痛感受,经常出现痛经的女性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出现痛经症状不要一味的忍受,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几种有效缓解痛经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痛经症状的女性朋友们。
一,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不用凉水洗头、洗脚。
二,益母枣茶:用益母草15克、大枣30克加红糖适量煎煮后服用,每日一剂,早晚服。
三,按摩法:病人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四,外敷法: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敷少腹痛处2~3小时。
每日一次。
五,针灸法:痛经前或发作时是针刺的最佳时机。
选穴以脾经为主,血海、地机、三阴交,留针1小时。
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
连治三个月经周期可痊愈。
六,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
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
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
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七,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
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
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八,指压法:足部含有一些指压点,被认为与骨盆部位的气路相连。
在脚踝双边的凹陷处,皆有指压点。
轻轻地用拇指与其它指尖捏后,延着跟腱而上,直至小腿肌。
右脚作完,换左脚,各指压数分钟。
九,练习瑜伽操。
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
举例如下。
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
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
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十,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
因此,应避免咖啡因。
以上就是缓解痛经的几种小方法,在生活中也比较方便操作,另外如果没有生育的女性朋友出现痛经现象的话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妇科检查,防止由于妇科疾病而引起的痛经症状。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痛经的概述与病因病机概念: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
病因:本病发生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机:实证基本病机为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虚证基本病机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痛经的辩证与针灸治疗(一)实证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剧烈,痛处拒按。
基本病理因素为瘀血。
主穴:中极、地机、三阴交、次髎、十七椎中极穴:肚脐下四寸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次髎穴: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十七椎: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注意针尖要斜向上刺入实性痛经的分证论治:寒凝血瘀: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舌淡胖苔白,脉沉紧。
取穴:主穴+关元、归来(艾灸)归来: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快下后痛减,舌紫暗或又瘀斑,脉沉弦或涩。
取穴:主穴+太冲、血海、次髎(走罐)(二)虚证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隐痛或空痛,痛处喜按。
基本病理因素是虚,尤其是阳虚。
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次髎、十七椎关元:脐正中下三寸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一横指虚性痛经的分证论治:肾气亏虚:腰骶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取穴:主穴+太溪、肾俞(艾灸)气血不足: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
取穴:主穴+气海、脾俞(艾灸)脾俞(艾灸)(三)虚实夹杂痛经中虚证、实证可单独出现,但更多是以虚实夹杂的情况发病,如气虚血瘀、肾虚寒凝、肾虚血瘀等。
临床症状为虚证与实证的复合表现,可参考实证、虚证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主穴:关元中极地机足三里三阴交次髎十七椎分证论治配穴:气虚血瘀:主穴+气海、血海、脾俞(艾灸)肾虚寒凝:主穴+太溪、肾俞、关元(艾灸)、归来(艾灸)肾虚血瘀:主穴+太溪、血海、肾俞(艾灸)痛经发作期的止痛取穴:三阴交操作:大幅度提插捻转,要求有强针感,以疼痛消失为度,痛止出针而不需要留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八法有效治疗痛经
1、隔盐灸
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食盐上,点燃艾绒施灸。
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
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
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2、隔姜灸
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
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来潮、疼痛消失为止。
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3、隔盐隔姜灸
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而后将姜片放置于食盐上,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
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
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4、艾条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
每次每穴艾条灸2~3分钟,每次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5、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细,制为饼状,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