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针灸治疗思路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4973a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2.png)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在针灸科门诊时常会遇到一些痛经的病人,坦白的讲,针灸对于痛经效果还是很好的。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痛经主要和肝脾肾密切相关,所以常规应该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但在临床使用时就会发现,这组穴位的止痛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只有高树中教授对这个病的针灸治疗还是比较贴近实际,临床应用时疗效也较好。
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很好的解决了痛经这个问题,让针灸成为痛经的优势病种。
他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即女子胞,也就是子宫。
女子胞是奇恒之腑之一,而冲脉、任脉、督脉都起于胞中,有“一源三歧”的说法。
所以痛经的治疗肯定也离不开冲任督这三条经脉。
痛经从肝脾肾三脏治疗虽然不能说错,但好比隔靴搔痒,其止痛效果远不如直接调节冲任督来的快。
临床上最常用十七椎和神阙这两个穴位,疗效较好。
十七椎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是一个经外奇穴,但实际上却是在督脉的循行线上。
督脉是阳脉之海,按压或是针刺这个穴位可以快速调动人体储存的阳气,对于寒凝血淤的痛经最为适宜。
临床上你会发现,痛经的病人大都在十七椎有明显的压痛。
治疗时可以先用拇指按压,一般1~2分钟疼痛就会明显减轻,然后再针刺这个穴位,也可以加刺承山,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在十七椎拔罐5~10分钟,效果会更好。
神阙治疗痛经效果也很好,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理论上讲,神阙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病。
我们稍微归纳一下就会发现,妇科病大都于冲任督带这4条经脉相关,而神阙一个穴位就通4条经脉。
神阙在治疗痛经时不针刺,而用隔物灸,也就是俗称的脐灸。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aaca209b89680203d825ff.png)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期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者剧痛难忍,有时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的病症。
本病以未婚女性较为多见。
对于痛经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治疗本病证,简单、廉价,取效迅速,效果优于其他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37岁;病程5~8年8例,2~4年18例,2年以下41例.诊断符合痛经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治疗取穴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虚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辩证取穴,针刺后运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0min,期间配合G6805―I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寒邪甚者和虚证加灸,每穴灸3壮。
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后,痛经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治疗后症状稍有减轻,因劳累、情绪波动后时有复发;无效﹕3个疗程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结果治疗67例中,临床治愈5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1%。
4.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经行腹痛5年。
患者5年前,因感受寒湿后开始经行腹痛。
现腹痛难忍,大汗淋漓,月经量少,色黯有块,腹痛得热痛减,伴有头痛、周身乏力,食少纳呆,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诊断﹕痛经。
取穴﹕中极、归来、三阴交、秩边。
取上穴每日针刺1次,中极、归来针上加灸,每穴3壮,三阴交、秩边只针不灸。
经治疗10次,其痛乃止。
以后每月经来潮前5天进行温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痛经而止。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e234731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c.png)
针灸治疗痛经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遭受痛经折磨的女性患者前来问诊,她们在月经期间面容憔悴、手脚冰凉,疼得死去活来,备受煎熬。
其实,出现痛经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临床中治疗痛经的方法比较多,针灸就是一种比较优越的痛经治疗方法。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针灸治疗痛经。
一、认识痛经痛经是大部分女性都曾经历过的事,临床上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痛经现象,我们一般将其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的原因,其中,大部分女性痛经的原因都是原发性的。
原发性痛经和女性体内激素的水平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
女性在生理期时,子宫肌层都会产生一定收缩作用,进而引发痛经,另外,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如果变化较大,也会引发痛经,从临床研究来看,女性体内激素、缩宫素等都与原发性痛经有一定联系。
继发性痛经则与原发性痛经不一样,它一般是由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发的。
就中医角度来看,常常将痛经归类于腹痛,一般将其划分为两种,即虚症、实症,就其发病原因来看,可能是宫寒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常有“通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
就其发病人群来看,年轻女性是其易发人群,发病后,病人多有腹痛、腹胀、乏力,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让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西医治疗痛经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具有治疗效果好、高效、迅速等特点,但是会对患者身体带来一些伤害,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体质。
针灸治疗痛经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调理身体,改善患者体质,同时针灸治疗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复发率低,临床普遍使用。
二、痛经的针灸治疗1.针灸治疗痛经。
对于痛经来说,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选用多穴处方,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实施辩证治疗。
有医学人士在实施针灸治疗时,采用双穴的方法来治疗,这里所提到的双穴,大多是合谷穴及三阴交,前者具有止痛效果,后者具有调经效果,运用针灸对其进行刺激,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此外,部分医学人士在治疗痛经时,常会选择足三里、关元、太冲等穴位。
痛经患者中医护理方案
![痛经患者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d2f6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6.png)
痛经患者中医护理方案对于痛经患者的护理,中医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下面是对痛经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介绍。
中药治疗是痛经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中医师会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作用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益母草、当归、桃仁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煎煮汤剂、口服丸剂等形式使用。
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用药。
针灸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针灸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持续一段时间。
针灸在治疗痛经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但需要患者持续接受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推拿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推拿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持续一段时间。
推拿可以改善痛经患者的体质,使其气血运行正常,减轻经痛的发作。
此外,对于痛经患者,中医还会对其生活方式进行指导。
中医认为,痛经与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患者需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食寒凉的食物,如冰激凌、西瓜等。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痛经患者的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这些方法在改善痛经症状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配合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f1d8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6.png)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引言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没有明显妇科病变的情况下,女性在经期出现的疼痛感,是一种常见而困扰女性的病症。
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寻找更为综合、安全的替代疗法,而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引起了对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
一、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神经调节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调节生理功能。
这一机制在缓解痛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分泌调节机制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也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不调,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抗炎和抗氧化机制针灸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痛经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从而改善症状。
二、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经典穴位的应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常使用的经典穴位包括“关元”、“梁门”、“神阙”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达到舒经活络、调经止痛的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则。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精准地调节患者的生理机能,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疗法的探索针灸与其他中医疗法或现代医学手段的联合应用,如中药疗法、理疗等,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效果。
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前景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对针灸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望发现更多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为针灸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临床疗效的不断验证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良好疗效,未来仍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推广普及的努力针对社会对传统医学的认知度提高,加强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推广普及,将有助于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6067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c.png)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标题: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摘要:近年来,痛经已成为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之一,其严重程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和依赖性等问题存在。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提供一种有效且安全的疗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方案1.1 研究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1.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
针灸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每个组的治疗期持续3个月。
1.3 研究内容:(1)招募病例:根据国际痛经诊断标准,从妇科门诊中招募年龄在18-40岁的痛经患者。
(2)实验组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穴位刺激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选取适合的针灸穴位,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
(3)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剂量和频次根据病情调整。
(4)数据采集:病例的一般信息、痛经程度、生活质量等数据采用结构化问卷收集。
另外,通过记录每位患者的治疗期间的疼痛指数、服药情况、不良反应等信息。
二、方案实施2.1 针灸治疗组:在每次治疗前,先对病患进行舌诊和脉诊,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取穴位。
经穴位消毒后,快速刺入针具,并实施适度的刺激,如旋转、提捏和推拿。
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适当的针刺操作调整。
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遵循剂量和频次标准使用。
2.3 方案实施监督:在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负责研究的医务人员要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案。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3.1 数据采集: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个体信息(如年龄、性别等)、痛经程度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估等。
3.2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针灸调节大姨妈疼痛的原理
![针灸调节大姨妈疼痛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35b1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f.png)
针灸调节大姨妈疼痛的原理针灸调节大姨妈疼痛的原理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调节系统,调整身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和循环系统来缓解疼痛感。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改变人体的生物电流,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进而调节机体的功能。
首先,针灸能够进行神经调节。
针灸可以调节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在经期疼痛时,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可能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子宫收缩和血液循环紊乱,进而引起疼痛。
针灸的刺激可以通过神经末梢传递给大脑,从而调整大脑的电活动,进而影响下丘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些神经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改变激素分泌,改善子宫收缩等方式缓解疼痛。
其次,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循环系统。
疼痛的发生和加重与血液循环的不畅有一定的关系。
经期痛经时,子宫内膜脱落导致子宫壁扩张,并伴随子宫的收缩,这会导致子宫血液循环受阻,血管痉挛和血液淤积,引起疼痛。
而针灸的刺激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能量和氧气供应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
疼痛感和免疫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在月经期间,女性免疫系统的活性增加,促使炎症反应的释放,导致组织炎症反应的增加,进而引起疼痛。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改善精神状态来缓解月经疼痛。
经痛往往会使女性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疼痛的感知和处理。
针灸可以刺激体内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针灸调节大姨妈疼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循环系统调节、免疫系统调节以及改善心理状态来实现的。
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整合人体自身调节系统,促使身体的生理功能恢复平衡,从而缓解疼痛感。
尽管针灸的疗效在不同人群中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仍然是治疗月经疼痛的有效选择之一。
当然,在接受针灸治疗时,还需要结合个体的病情和体质,制定科学的针灸方案,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脐针针灸治疗痛经
![脐针针灸治疗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b4829a44cc175527072208bb.png)
脐,中医称为神阙穴。
脐联系着全身经脉,各经气的循环,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
脐部皮肤有多皱的特点,与药物接触面积大,最利于药物的吸收。
脐疗治妇科病疗效好,无副作用,且方法简单,容易掌握运用。
现将处方及专用敷法介绍如下:治痛经:取肉桂15克、炝姜15克、茴香15克,上药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
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1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疾病专题:痛经治带下:取椿根皮20克、白果20克,黄柏20克。
上药研末,用米醋或黄酒凋成糊状。
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1块,用绞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白带可明显减少。
食疗妙治“白带异常”编辑推荐:白带是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组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
治恶阻:用公丁香15克、陈皮10克、半厚20克,共研细末,取新鲜生姜30克煎浓汁调为糊状。
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纱布用绞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2-3次,此药可治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早孕的反应呕吐。
治胎动:苎麻根20克,杜仲30克、补骨脂20克。
上药共研细末,用荷直水调敷脐部。
每日换药1次,连用3天。
此方能治肾亏气虚,冲任不固而致的先兆流产。
流产后的滋补菜单月经不调: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上药研末,用茶叶水调敷脐部,再用纱布覆盖即可。
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
此方对青年女子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治产后恶露不下:取益母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20克。
上药研末,用黄酒调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5-7天,恶露即可排出。
1. 尿频------坤位坎位乾位2. 减肥----坤位兑位坎位3. 青春豆----曲池血海驷马4. 双下肢冷---坎位离位5. 痛风------坤位6.甲状腺-------艮位坤位7.全身瘙痒----巽位离位8.乳腺增生----艮位震位9.心绞痛-----坎位离位10.静脉曲张-----兑位艮位坎位离位11.肺心病--------坎位离位兑位12.皮肤溃疡----艮位坤位兑位--13.降血压------离位坤位兑位乾位14.月经期恶心-----震位巽位15.功能性出血------离位艮位16四遇味------ 面夹大腿内侧起疙瘩迷糊恶心呕吐。
针灸,轻松缓解青春期女孩痛经困扰
![针灸,轻松缓解青春期女孩痛经困扰](https://img.taocdn.com/s3/m/b7d1a0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9.png)
青春期是每个女孩都必须经历的阶段,而痛经则是这个阶段中常见的问题。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主要是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子宫过度收缩等原因所致,痛经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传统中医疗法中,有一项措施可以帮助女孩缓解痛经,它就是针灸。
针灸治疗痛经的优势无创、无痛:针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它不会对皮肤和身体造成创伤或疼痛。
通过刺激身体上的穴位,针灸能够有效地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自我修复和恢复。
这对于一些怕痛的女性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不同于手术或药物治疗,针灸不需要切开皮肤或使用药物,因此不会带来额外的痛苦或风险。
而且,针灸的刺激是温和而持续的,它能够使身体自然地产生一些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疗效明显:许多女性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痛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或消失,这不仅仅是因为针灸对身体的刺激和调理作用,更是因为它对女性身体内部的平衡和调节有疗效。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女性的内分泌和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通过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的痛经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或消失,她们重新拥有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副作用小:针灸疗法的副作用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其独特的操作方式。
首先,针灸医师在施术过程中,会非常小心地控制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以确保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负担。
此外,针灸疗法还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针刺穴位:常用的穴位有子宫穴、关元穴、三阴交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症状。
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温热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耳穴压豆:将医用胶布贴上王不留行籽等药籽,再固定在耳朵穴位上,可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c5e1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d.png)
中医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及原理痛经是许多女性在月经期间常常遇到的问题。
虽然痛经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经痛”,但中医药并不仅仅局限于缓解疼痛症状,而是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从根本上解决痛经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中医药调理痛经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调理痛经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理经血的作用,能够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
中药的使用通常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方调制。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调理痛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子宫功能,从而缓解痛经。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等。
针灸疗法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经过一定的疗程才能见效。
3. 中医调理:中医调理是综合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因素来改善痛经。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经期应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生冷水果等,以免影响子宫血液循环;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也对缓解痛经有积极的作用。
二、中医药调理痛经的原理1. 痛经与气血不畅有关: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受寒、瘀血堵塞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药中的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痛经。
2. 痛经与肝气郁结有关: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引发痛经。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肝气,缓解痛经。
3. 痛经与脾胃虚弱有关: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痛经。
中医调理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方面的因素,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痛经。
总之,中医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及原理是多方面的,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医调理等。
这些方法通过改善气血运行、调节肝气、改善脾胃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痛经问题。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痛经症状不同,因此在选择和应用中医药调理方法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8409f92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f.png)
针灸治疗痛经痛经的概述与病因病机概念: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
病因:本病发生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机:实证基本病机为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虚证基本病机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痛经的辩证与针灸治疗(一)实证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剧烈,痛处拒按。
基本病理因素为瘀血。
主穴:中极、地机、三阴交、次髎、十七椎中极穴:肚脐下四寸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次髎穴: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十七椎: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注意针尖要斜向上刺入实性痛经的分证论治:寒凝血瘀: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舌淡胖苔白,脉沉紧。
取穴:主穴+关元、归来(艾灸)归来: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快下后痛减,舌紫暗或又瘀斑,脉沉弦或涩。
取穴:主穴+太冲、血海、次髎(走罐)(二)虚证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隐痛或空痛,痛处喜按。
基本病理因素是虚,尤其是阳虚。
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次髎、十七椎关元:脐正中下三寸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一横指虚性痛经的分证论治:肾气亏虚:腰骶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取穴:主穴+太溪、肾俞(艾灸)气血不足: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
取穴:主穴+气海、脾俞(艾灸)脾俞(艾灸)(三)虚实夹杂痛经中虚证、实证可单独出现,但更多是以虚实夹杂的情况发病,如气虚血瘀、肾虚寒凝、肾虚血瘀等。
临床症状为虚证与实证的复合表现,可参考实证、虚证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主穴:关元中极地机足三里三阴交次髎十七椎分证论治配穴:气虚血瘀:主穴+气海、血海、脾俞(艾灸)肾虚寒凝:主穴+太溪、肾俞、关元(艾灸)、归来(艾灸)肾虚血瘀:主穴+太溪、血海、肾俞(艾灸)痛经发作期的止痛取穴:三阴交操作:大幅度提插捻转,要求有强针感,以疼痛消失为度,痛止出针而不需要留针。
针灸疗法治痛经
![针灸疗法治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9fd7aa12f78a6529647d5343.png)
针灸疗法治痛经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10期针灸治疗痛经的原理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隐蔽的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
如在有些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有结节、条索等反映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妇女的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针灸对于痛经的治疗效果,用于原发性痛经最为显著。
原发性痛经指的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常发生于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多在月经初潮后不久首次发作,之后迁延不愈,而且多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针灸对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有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的特点,痛经多由于情志六淫所伤或气血亏虚,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而经行腹痛。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简便有效,价格低廉,通过刺激患者相关穴位,使机体自身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等有器质性病变的疾病,针灸治疗能够减轻疼痛症状,但是很难治愈原发疾病。
因此,对继发性痛经应及时到医院求治,诊断清楚原发病,再进行针对治疗。
针灸治疗痛经的穴位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功能失司,气血生化不足,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气血推动无力,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故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健脾养荣和推动气血运行为主。
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及治疗循行部位相关疾病。
故针灸治疗痛经穴位以足太阴脾经及任脉穴为主。
常以中极、关元、气海温养冲任;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补益肝肾。
加经验用穴次髎。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胸闷者加内关。
根据辨证选穴施治。
痛经的日常调护原发性痛经多由于情志六淫所伤或气血亏虚,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而经行腹痛。
平素要注意起居有节,避风寒、畅情志。
谈对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痛经方法的探讨
![谈对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痛经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732952ed15abe23492f4dad.png)
22谈对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痛经方法的探讨和俊杰(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晋城 048000)摘 要:痛经在妇科疾病当中比较常见,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小腹疼痛或腰部疼痛,严重的会伴有头晕恶心、冒出冷汗,甚至使人昏厥。
痛经伴随着月经周期而产生,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治疗痛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西医治疗,治标不治本、复发的可能性高,甚至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另一种则是中医治疗,通过针灸的方式帮助女性患者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进而使女性的气血运行顺畅,帮助女性患者缓解或解决痛经问题,且复发可能性较低。
本文就中医针灸如何治疗妇科痛经及针灸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痛经;中医针灸疗法;妇科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和俊杰,晋城市妇幼保健院。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而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气滞、寒凝、肝郁不舒、气血虚弱、血疲等等。
通常,患者在痛经发作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好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又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受,引起病情加重,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更多的女性解决痛经的问题,本文就中医针灸在治疗痛经当中的作用和方法进行讨论。
1 痛经的临床表现症状痛经痛经,亦叫“经行腹痛”,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气血虚弱型痛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经期快要到时或快结束的时候出现小腹隐隐作痛,出经颜色比较浅淡,出经量少,患者在经期还伴有体腰膝无力、精神倦怠、眩晕耳鸣、食欲不振、腹胀、心悸等症状,观察患者舌苔情况,会发现患者舌苔薄白,舌体胖有齿痕,诊脉发现患者脉搏沉细无力。
二是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经期前和行经期间出现腹痛、小腹胀痛拒按、腰痛、乳房胀痛,患者周期和经量比较正常,但经行不通畅,伴有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质黯瘀斑,观察舌苔,舌苔薄,扣脉脉弦。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67ff5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a.png)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痛经是女性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困扰很多女性朋友多年的问题,出现痛经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没有做好个人卫生护理,或者在月经期间没有好好休息,胡乱饮食。
部分女性朋友会采取吃药或打针的方式缓解痛经,但依然治标不治本,如果长期服用药物,会让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
在我国中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针灸治疗对治疗痛经有显著效果。
1.针灸治疗痛经的原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主要是因为女性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不通畅,引起痛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为经期前后受到了其他疾病的干扰和影响,或者女性患者自身情绪低落、焦躁烦闷,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身体内部气血流畅受到阻碍,血气在女性体内淤塞,引起小腹疼痛。
而利用针刺穴位的方式,能够疏通脉络,调解女性身体内部器官运行情况,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之所以能够实现止痛的目的,主要是针刺能够疏通血气淤塞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原理。
2.针灸治疗痛经的操作方法要根据患者病情、个人身体素质、年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能够提升针灸治疗的针对性,使女性患者体内气血运行通畅,从临床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针灸的方式治疗痛经的有效率能够达到97%以上。
痛经中的针灸分为体针和皮肤针,接下来会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1体针2.1.1辩证取穴一般来说在针灸过程中,会结合主穴和配穴的方式,在主穴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组:(1)承浆、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在配穴上主要以承山穴为主。
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在主穴上,每次取穴一组,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需要综合利用配穴。
针刺承浆穴时,利用28号1寸针,向下斜刺5分,让患者体验到针刺的感觉,随后快速提插捻转,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留针的时间也要引起注意,30分钟左右为宜,每10分钟针刺一次。
在大椎穴上,要将针刺进患者穴位中,向深部慢慢推进,让患者感受到针刺的过程。
在十七椎上,用28号1.5-2寸针刺入患者皮肤表层,在该穴位的针刺过程中,需要让针感下达到患者子宫,并且朝着会阴的方向放射,在患者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后,还需要提插捻转5-10分钟,依旧要留针30分钟,让患者体验到针刺的感觉。
各种痛经一针灵
![各种痛经一针灵](https://img.taocdn.com/s3/m/c4b1d8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49.png)
各种痛经一针灵
各种痛经一针灵
主治各种痛经。
方法:鼻尖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无菌针头刺破鼻尖部粟粒样小突起,挤出黑血一滴即可!
效果:无论痛经多么剧烈,刺后立止!
此法我没有用过,据原作者称法简效宏,临床几千例验证,无不应手而愈!
大家自己觉得有用,可以试试!不要问我太多问题,我也没用过,只是觉得简单实用,不想私藏好的方法,故提供给大伙研究研究。
痛经针灸治疗方案
![痛经针灸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300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c.png)
痛经针灸治疗方案引言痛经,也称为经期痛,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和不适感。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困扰。
传统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中疗效显著的一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痛经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痛经的机制多样,包括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功能和舒缓疼痛等。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案,包括常用的穴位选择、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穴位选择1. 足三里(ST36)足三里是位于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之间的穴位,距胫骨髁上1寸。
针灸足三里能够调和气血、补益脏腑,具有调理月经的作用。
2. 子宫穴(CV4)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距脐中1.5寸。
针灸子宫穴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3. 关元穴(CV4)关元穴是位于下腹部,距脐中央下方3寸。
针灸关元穴可以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改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痛经症状。
4. 神门穴(GV4)神门穴位于尾骨尾端凹陷处。
针灸神门穴可以舒缓人体紧张情绪,缓解经期疼痛。
治疗方法1. 针刺将针刺插入选定的穴位,方法包括直针刺、斜向针刺和浅针刺等。
对于较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浅针刺,减少疼痛感。
2. 点刺使用针刺器进行点刺,即快速刺入并退出穴位,刺激疗效区,快速而短暂地刺激神经末梢。
3. 灸法将艾条点燃,置于穴位上进行灸烧,利用艾热渗透皮肤,对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4. 电针用电针刺激穴位,通过电流的作用,产生刺激效应,增强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需要寻找合适的医疗机构或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治疗,不要自行操作。
2.治疗前应清洁皮肤,保证穴位干净。
3.针灸过程中需放松身体,保持平静的心态。
4.针灸治疗需连续进行一段时间,不可急于求成,一般治疗周期为3-6个月。
5.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寒凉、油腻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结论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对于痛经具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痛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针案例系列(34):痛经
![内针案例系列(34):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248fc4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1.png)
内针案例系列(34):痛经
案例
1、基本信息:
英华女高学生,每次来月经时痛经
2、辨证思路:
【患处经络】:任脉
【患处三才】:下焦
【诊治原则】:根据“男左女右”原则,选取右上肢上焦为同气【阿是穴】:列缺
3、疗效
下午四点的中医课上扎针,进针后右手开始出冷汗,整个手掌都是水湿状,手凉,左手微潮比右手温度高。
扎针后疼痛逐渐减轻,右手出冷汗的证状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才消失,第二天早晨起床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
4、感受
一针解决了痛经的疼痛,学生们对内针越来越热爱,随着我们越来越娴熟的使用黄帝内针,一定可以帮助到自己和身边更多的人!
温馨提示:
黄帝内针调理健康是随症治之,本文案例仅是提供一些治疗时使用的内针思路及树立学人的信心。
学人不要模仿文中提供的穴位,应根据病人具体症的部位,依据内针法则寻找相应的经络及穴位进行针刺。
痛经针灸治疗——益气化瘀方《针灸大成》:疏肝行气、温经活血
![痛经针灸治疗——益气化瘀方《针灸大成》:疏肝行气、温经活血](https://img.taocdn.com/s3/m/e7f0ffc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6.png)
痛经针灸治疗——益气化瘀方《针灸大成》:疏肝行气、温经活血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益气化瘀方《针灸大成》【处方】曲泉、复溜、足三里、气海、丹田(关元)、三阴交曲泉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属足太阴肝经。
合(水)穴。
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布有隐神经,膝最上动脉,前方为大隐静脉。
主治少腹痛,小便不利,遗尿,尿闭,泄泻,痢疾,阴挺,阴痒,遗精,膝痛等。
复溜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别名昌阳、伏白、外命。
属足少阴肾经。
经(金)穴。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及胫后动、静脉。
主治腹胀,水肿,肠鸣,泄泻,盗汗,自汗,脚气,腿肿,足痿。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足三里穴经穴名。
属足阳明胃经。
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为人体常用的防病保健要穴,具有补脾益气、和胃调中的功效。
最早见于《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足膝腰部疾病、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疗效,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对改善和缓解抑郁症、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直刺1-2寸。
气海穴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
属任脉。
盲之原穴。
在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直刺1-1.5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经的针灸治疗思路
痛经,又名经行腹痛,是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者在月经期间,出现的小腹部或者腰骶部位的疼痛,这种表现伴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
特别是一些青年最为多见。
在临床中如果有痛经的患者,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诊断,那就是需要明确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所以相关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特点,一般在月经前或月经来潮时开始出现剧烈的疼痛。
通过检查已经排除了明显的盆腔内器质性的改变。
所以我们把这种痛经又叫做功能性痛经。
这种疾病的病因并不是很确切。
应该和子宫的发育和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素体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
还和患者所处的生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按照中医理论。
出现疼痛,需要明确寒热虚实,但是在临床中以实证个寒证多见。
具体说也就是由于情志不随,肝气郁结,气血循行受阻。
或者长期受寒着凉,寒邪侵袭胞宫,而造成了气血循行不畅。
也许有些是由于素体阳气不足,脾气虚弱而造成经脉失荣,出现疼痛。
有很多患者出现痛经之后,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而自己有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调制,单纯依靠止疼药治疗,由于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
性和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所以我们在推荐患者治疗时,建议采用口服中药或者针灸的方法来治疗。
运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痛经,疗效是十分肯定的。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
选取的穴位大多是内关,关元、血海、三阴交、地机。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辨证的加减一些穴位。
如果是由于肝气郁滞,加太冲、阳陵泉、期门。
由于寒湿凝滞,一般加八髎、命门。
气血虚弱加足三里。
月经来潮时停止针灸。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痛经的预防治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平时和经期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不穿暴露裙和腰骶部的衣服,特别是冬季,一定要防寒保暖。
避免用冷水洗头,洗澡和洗脚。
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身心愉快,保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特别是一些凉饮料和凉啤酒。
通过有效的针灸治疗,调整不正常的生活习惯。
很多患者的痛经都能够得到圆满的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