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抗菌药物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医药类抗菌药物概论PPT精品课件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2/24
9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万古 霉素等。 二、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 等。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甙类、四环素类、 红霉素、氯霉素等。 四、抑制核酸代谢,如利福平、喹诺酮类。 五、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等。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 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细菌产生耐药性的 途径有: ➢ 药物不能到达其靶位。 ➢ 细菌所产生的酶使药物失活,如β-内酰胺酶。 ➢ 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 代谢拮抗物形成增多。
细菌耐药性
分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类。获得耐药性有 更重要的临床意义。获得耐药性最为常见的是平 行地从另一种耐药菌转移而来。方式有三种: ❖ 转化:通过DNA的释出,耐药基因被敏感菌获 取,再组合而变成耐药菌称为转化。 ❖ 转导:通过嗜菌体将耐药基因转移-转导。 ❖ 转接:细菌间通过性纤毛或结合桥相互结合过 程中发生的基团转移-配接。
应用化学治疗药物应注意
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调动机 体的抗病力,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 反应及病原体的耐药性。
机体
病原微生物
抗菌药物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抑菌剂: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 称为抑菌剂,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抑 菌浓度(MIC)。
杀菌剂: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称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氨基甙类等。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杀菌浓 度(MBC)。
抗菌药物概论
17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核糖体:70S(30S, 50S) 哺乳动物核糖体:80S(40S,60S)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50S 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30S
18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9
耐 药 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 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细菌染色体 基因决定,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内在耐药性。 例:氨基糖苷类遇到厌氧菌:
7
2.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体外活性(培养基)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药 最低杀菌浓度(MBC)-杀菌药
8
3.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 衡
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 数。
LD50/ED50 或 LD5/ED95
广义的细菌包括“四体”(螺旋体、衣原体、支 原体、立克次体)。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
病原微生物
抗生素
天然
抗菌药
人工半合成
人工合成抗菌药
5
几个重要概念
6
1.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与广谱抗菌药 抗菌药临床选药的基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敏感菌体内的积蓄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 完成,包括需氧条件下的主动转动系统,故此类药物对厌氧菌 无作用
获得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后天获得
20
1.获得性耐药的生化表现 ①降低外膜通透性;②产生灭活酶;③改变 靶位结构;④药①接合:通过菌毛相互沟通 ②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 ③转化:细菌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裸DNA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核糖体:70S(30S, 50S) 哺乳动物核糖体:80S(40S,60S)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50S 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30S
18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9
耐 药 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 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细菌染色体 基因决定,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内在耐药性。 例:氨基糖苷类遇到厌氧菌:
7
2.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体外活性(培养基)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药 最低杀菌浓度(MBC)-杀菌药
8
3.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 衡
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 数。
LD50/ED50 或 LD5/ED95
广义的细菌包括“四体”(螺旋体、衣原体、支 原体、立克次体)。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
病原微生物
抗生素
天然
抗菌药
人工半合成
人工合成抗菌药
5
几个重要概念
6
1.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与广谱抗菌药 抗菌药临床选药的基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敏感菌体内的积蓄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 完成,包括需氧条件下的主动转动系统,故此类药物对厌氧菌 无作用
获得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后天获得
20
1.获得性耐药的生化表现 ①降低外膜通透性;②产生灭活酶;③改变 靶位结构;④药①接合:通过菌毛相互沟通 ②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 ③转化:细菌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裸DNA
抗菌药物概论(共8张PPT)
3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 用关系
机体
抗菌药物
病原微生物
4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
3抗菌谱: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机这体一、 比抗例菌关药系物称及为病化原疗微指生数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3机抗体菌、谱抗:菌药每物种及抗病菌原药微物生都物有的一相定互的作抗用菌关范系围,称为抗菌谱。 第理一想节 的化抗疗菌药药物物一与般化必疗须药具物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机抗体菌、 药抗物菌联药合物应及用病消原灭微病生原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 细体菌、结抗 构菌 与药 抗物 菌及 药病 作原 用微部生 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理药想物的化合疗理药应物用一般必须具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抗一菌般药 可物用联体合外应与用体消内灭〔病化原学体实。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 抗理菌想药 的作化用疗机药制物一般必须具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3抗抗菌菌药谱物:联合每应种用抗消菌灭药病物原都体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窄谱药: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细菌,其抗菌谱窄 一能般够可 抑用制体培外养与基体内内细〔菌化生学长实的验最治低疗浓〕度两称种之方为法最来低测抑定菌。浓度〔MIC); 这2抗一菌比药例物关:系是称一为类化对疗病指原数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细机菌体结 、构抗与菌抗药菌物药及作病用原部微位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能 机够体杀、灭 抗培 菌养 药基 物内 及细 病菌 原的微最 生低 物浓 的度 相称 互之 作为 用最 关低 系杀菌浓度〔MBC)。 细第菌一结 节构抗与菌抗药菌物药与作化用疗部药位物 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大,临床应用的价值也可能愈高。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 用关系
机体
抗菌药物
病原微生物
4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
3抗菌谱: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机这体一、 比抗例菌关药系物称及为病化原疗微指生数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3机抗体菌、谱抗:菌药每物种及抗病菌原药微物生都物有的一相定互的作抗用菌关范系围,称为抗菌谱。 第理一想节 的化抗疗菌药药物物一与般化必疗须药具物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机抗体菌、 药抗物菌联药合物应及用病消原灭微病生原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 细体菌、结抗 构菌 与药 抗物 菌及 药病 作原 用微部生 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理药想物的化合疗理药应物用一般必须具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抗一菌般药 可物用联体合外应与用体消内灭〔病化原学体实。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 抗理菌想药 的作化用疗机药制物一般必须具有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 3抗抗菌菌药谱物:联合每应种用抗消菌灭药病物原都体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窄谱药: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细菌,其抗菌谱窄 一能般够可 抑用制体培外养与基体内内细〔菌化生学长实的验最治低疗浓〕度两称种之方为法最来低测抑定菌。浓度〔MIC); 这2抗一菌比药例物关:系是称一为类化对疗病指原数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细机菌体结 、构抗与菌抗药菌物药及作病用原部微位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能 机够体杀、灭 抗培 菌养 药基 物内 及细 病菌 原的微最 生低 物浓 的度 相称 互之 作为 用最 关低 系杀菌浓度〔MBC)。 细第菌一结 节构抗与菌抗药菌物药与作化用疗部药位物 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大,临床应用的价值也可能愈高。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预防措施: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 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2.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可注射和口服。 3.广谱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苄西林 ampicillin,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不耐酸,注射。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是 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 LD50/ ED50 或 LD5/ ED95的比值表示。
抗菌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由头 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ACA接上不同的 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活性 基团也是‐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有相似 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 应用。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对肾脏的毒性分为四代。
抗菌药物概 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菌药、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 微生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二类。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 药物抑 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 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仅能抑制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bactericide)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 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是粘肽,其合成在 细菌的胞浆内完成,所形成的短的肽链经转 肽酶和羧肽酶等的作用交叉联接成网络状多 聚体,渗入到细胞壁中。
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高, 繁殖期细菌需要合成大量的细胞壁粘肽,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使‐内酰胺 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 2.与药物结合 ‐内酰胺酶与耐酶类抗生 素迅速结合,使药物停留在浆膜外间隙中, 不能达到靶位-PBPs。又称为“陷阱机制”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抗菌谱
窄,与PG相似 G+ > 2、3 代 G- 差
对β-内酰胺 酶稳定性
不稳定(但 对金葡菌所 产的酶稳定)
肾毒性
有
比一代广 G+ < = 1代 G- >1代,<2代 部分对厌氧菌有效 对绿脓杆菌无效
更广 G+ < 1、2代 G- > 1、2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二、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 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autolysins)溶 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PBPs分为二类:大分子量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 酶活性,参与细胞细胞壁合成;小分子量具有羧 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态有关。
6. 缺乏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X、F、G、K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 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剂量用U表示。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im吸收快而完全。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 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 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 窄谱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 体炎、心内膜炎……;
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 管肺炎……;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4.脑膜炎; 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
较稳定 高度稳定
较一 代轻
基本无
G+作用增强 G- >3 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对多种β-内 酰胺酶稳定
基本无
代表药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利定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也称抗药性) 分为: 1.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2.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或 “牵制机制”(trapping mechanism)。 3.改变PBPs 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 新的PBPs。
4.改变菌膜通透性 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 (porin)结构性质使结合力降低,减少porin 的数量甚至使之消失。
5. 增加药物外排 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 动外排系统,是一组跨膜蛋白,由转运子、 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三部分组成。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预防措施: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 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2.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可注射和口服。 3.广谱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苄西林 ampicillin,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不耐酸,注射。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是 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 LD50/ ED50 或 LD5/ ED95的比值表示。
抗菌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由头 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ACA接上不同的 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活性 基团也是‐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有相似 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 应用。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对肾脏的毒性分为四代。
抗菌药物概 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菌药、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 微生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二类。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 药物抑 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 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仅能抑制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bactericide)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 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是粘肽,其合成在 细菌的胞浆内完成,所形成的短的肽链经转 肽酶和羧肽酶等的作用交叉联接成网络状多 聚体,渗入到细胞壁中。
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高, 繁殖期细菌需要合成大量的细胞壁粘肽,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使‐内酰胺 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 2.与药物结合 ‐内酰胺酶与耐酶类抗生 素迅速结合,使药物停留在浆膜外间隙中, 不能达到靶位-PBPs。又称为“陷阱机制”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抗菌谱
窄,与PG相似 G+ > 2、3 代 G- 差
对β-内酰胺 酶稳定性
不稳定(但 对金葡菌所 产的酶稳定)
肾毒性
有
比一代广 G+ < = 1代 G- >1代,<2代 部分对厌氧菌有效 对绿脓杆菌无效
更广 G+ < 1、2代 G- > 1、2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二、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 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autolysins)溶 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PBPs分为二类:大分子量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 酶活性,参与细胞细胞壁合成;小分子量具有羧 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态有关。
6. 缺乏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X、F、G、K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 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剂量用U表示。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im吸收快而完全。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 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 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 窄谱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 体炎、心内膜炎……;
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 管肺炎……;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4.脑膜炎; 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
较稳定 高度稳定
较一 代轻
基本无
G+作用增强 G- >3 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对多种β-内 酰胺酶稳定
基本无
代表药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利定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也称抗药性) 分为: 1.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2.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或 “牵制机制”(trapping mechanism)。 3.改变PBPs 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 新的PBPs。
4.改变菌膜通透性 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 (porin)结构性质使结合力降低,减少porin 的数量甚至使之消失。
5. 增加药物外排 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 动外排系统,是一组跨膜蛋白,由转运子、 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