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执行中村干部“非自主性”行为研究
村干部在政策执行中的变通行为研究
见” ,而故意回避 “ 一个尽量”和 “ 尊重移民意愿 ”。由于在村移 民 比例小 , 此种方案往往能得以通过 , 但这却严重损害了移民利益。【 4 ] 中央政策往往是强调某种精神或 目标的指示性文件 ,具有模糊性 和宏观 性的特点 , 基层具体执行时钻政策模糊的空子就成为政策变通 的一种重要方式。移 民后期扶持政策 的重点应该是维护移 民的利益 , 但 是村干部利 用 “ 尽量” “ 两个 可以” 留下 的多个 具体方案选择 空 间 ,倾 向性地选择了一种违背政策初衷 的方案。这种选择执行对上可 以交差 ,对下则能得 到当地村 民支持。整个政策执行系统 中村干部得 益最大 ,其余的角色利益均被稀释。 3 村干部政策 变通行 为的条件
一
村干部作 为政策执行 的直接主体 , 处 于承接上下 的关键节点位 置。一方面 ,村干部 处于权力作用的关键节点 ,既拥有执行 国家政策 的法理型权威 ,又拥其扎根在农村封闭的人情社会的传统 型权威 ,对 下执行政策时拥有极大的强制性权力 ,甚 至可 以。另一方 面,村干部 又处于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 。由于乡村封闭的地缘性政策环境 ,政策 信息难以到达村 民一级 ,而村民对于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信 息更是无 法上达 ,导致政策监控和政策评估系统不完善 ,而政策反馈系统在实 质上受到村干部 的控制 ,政策纠偏难 以实现。存在这两个关键节 点, 村干部 “ 欺上瞒下”的现象便不难理解 。 4 村干部政策变通行为产生的影响与建议讨论 农村 的政治在我国的民主政治框架下始终处 于一种格格不入的状 态 ,在农村政策执行中村干部处于中心地位 ,而 国家及上级机关和居
村干部在具体执行政策时拥有 自由裁量权 ,如何再制定行动方案 就形成了一个政策黑箱 , 各方利益博弈在此过程 中尤为凸显 。在 “ 经 济人”假设条件下 ,具有权威性和地位的独特性的村干部其利益在决 策中影响显著 。另外 ,特定群体 、拥有表决权 的居 民 及 其形成 的利益 团体的利益诉求也会得到一 定体现 。如同上述案例 中水库移 民政策的 实行 ,村干部一方面打着落实中央政策的旗号,一方面却又搭政策执
浅谈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政策执行问题
四是干群关 系不协调。 从某种层面分析 , 于群关系紧张是
由于 体 制 转 轨 失 衡 形 成 的 。一 是 农 村 社 会 结 构 进 入 加 快 转 型
、
农村政 策执行难 的原 因分析
政策执行难 问题不 仅对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 系造成 了 危害 , 同时还影 响了基层干群关系的 良性发展 。 造成村 民 自治 过程 中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 大致有 以下四个方 面 :
定 政 策 执 行 的 群 众 基础 。
【 关键词】
农村政 策 ; 机制 ; 执行难 ; 民 自治 村
【 中图分类号】 3 0 F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7 — 7 ( 0 9 0 — 0 4 0 1 4 1 6 2 0 )2 0 2 - 1 6 6
全面推进村 民 自治 ,是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一项长期 任务 。 纵观我 国现阶段村民 自治中政策执行现状 , 虽然在保护 农 民权益 、 构建基层 民主体制 、 提高村 民 自治水平等方面较 以 前有 了明显 的进 步 , 但一些支农惠农政策很难落 到实处 , 政策 “ 失真” 的现象还大量存 在。用农民朴实的话讲 :经是好的 , “ 关 键是歪嘴的和 尚把经给念歪了” 这些问题反映了政策执行 的 。 困境 , 不能不 引起我们的关注 。
的人 民政府开展工作” 。传 统和现实条件 的约 束 , 使村委会在 较长时期 内以准 国家机构 的形式存在着 。针对 当前村 民 自治
■ 的身份意识和权利意识普遍提 高 , 但也存在 着对权利理解
中共 山西 省 直 机 关 党 校 学 报 20 0 9年 第 2期
【 作者简介】 张
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的思考与对策(1)
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的思考与对策(1)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共牡丹江市委组织部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农民群众的“大雁”,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
最近,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我们成立了“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题研究小组。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选择了该市10个县(市)的30个村庄,30个好村庄,30个中等村庄和30个贫困村庄。
通过个别谈话、研讨会、家访、发布咨询表等形式,我们进行了集中研究。
调查详细情况如下:1,基本情况1,乡镇干部现状:牡丹江市有56个乡(镇),在职乡镇干部278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32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29.8%。
1394人受过大学教育,占乡镇干部总数的50%;563名高中毕业生,占XXXX年乡镇干部总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虽然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精神状态良好,但仍有少数人工作不够积极,造成了农村工作中的“村村通”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
它日益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直接阻碍了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动摇了农村工作的基础。
主要表现为:1年,工作重心转移,工作强度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工作目标上,由原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转变为保障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
在工作方式上,从原计划按上级培育要求引导农民自主培育和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村工作的强度不断加大,对支部书记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目前,“长、宽、高”的标准已经基本达到。
“长”党支部书记必须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本领。
他必须成为一名“飞行员秘书”和一名“科技秘书”,当事情发生在群众身上时,他要有责任感和冷静感。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乡村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研究的背景是当前我国面临着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的机制、问题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和分析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从而为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在村务管理中行使自治权利的一种方式。
乡村是国家的基本单位,也是政府实施农村治理的重要基层单元,村民自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大会制度、村民理事会制度、村规民约制度等。
在村民自治中,村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参与决策管理的机构,行使自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全面实施。
二、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分析1. 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村级组织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政策、法规的保障是村民自治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而村级组织建设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
村级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2. 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村民自治权利不完全落实。
村民自治权利受到一些干部的干扰与阻挠,导致村民自治权利不能完全有效实施。
二是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
目前一些地方的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三是村民自治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机制不民主、透明,决策效果不佳,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3. 解决途径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深化村民自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体制,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制度,加强村民自治法规的制定和保障,切实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落实。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近年来,中国基层政策执行领域的创新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实际执行中,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积极探索和推动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的实践,从而提升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
一、自主性建构自主性建构是指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展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以适应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特殊需求,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和成效。
在自主性建构的基础上,基层政策执行者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发挥出更大的政策执行效能和社会影响力。
自主性建构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体制机制创新。
在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执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基层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自主性建构和政策实践。
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政策研究与实践机构,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基层政策的实践创新,为基层政策执行者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2. 制度环境创新。
为了加强自主性建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鼓励和支持基层部门开展政策实验和试点工作,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放宽政策执行的空间和权限,为基层政策执行者创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
相关部门也在政策执行指导文件中对自主性建构和创新实践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范,提供政策执行的依据和保障。
3. 资源保障创新。
自主性建构需要充分的资源支持和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加大对基层政策执行者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
加大对基层政策实践项目的经费拨付和扶持力度,为基层政策执行者提供更为充裕的资源条件。
自主性建构的创新实践为基层政策执行提供了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政策执行的提升和优化。
通过自主性建构,基层政策执行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实际执行中的需要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民生状况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
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第一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摘要: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发展的主心骨和“发动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新形势下,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现状提高对策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当前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核心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农村干部执行力,农村干部执行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关系着农民群众的福祉,关系着农村的和谐稳定。
因此,研究农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问题非常必要,执行力的提升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现状日前,农村干部在带领农民发展生产、扩大农村经济、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创第一争优秀等活动的开办,农村干部的执行力有很大的提高。
但在专题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仍有着执行不力,办事效率不高,没有作为、慢作为、胡乱作为等严重问题。
(一)执行状态不够认真:有的农村干部认为执政建设主要是高层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因而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够重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得一些工作开展不到位或是拖延时间;甚至有的农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一届任期三年,位置不会动,工作干好干坏也没事,所以他们做事不积极,甚至很消极。
(二)执行力很慢:有些农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科学判断形势、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决策和执行不力甚至失误,是政策领悟力不行;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仍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缺乏开拓创新的执行勇气,过程控制力不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本村的发展思路十分不清晰,年初没有工作计划,年底没有工作总结,办法少,困难多。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乡村治理是指对农村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过程,是保障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治理中,乡村自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体现了村民自主管理和自愿管理的原则,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探讨了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村民自治是实行群众自治、发扬民主制度的有效形式,可以使村民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和发展规划,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不健全,决策权、执行力和监督能力不足,导致村民自治的实效性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干预村民自治活动,导致村民自治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利于村社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村务管理不善、村民自治规则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村民自治效果不佳。
针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增强村民自治组织的执行力和监督能力,提高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和成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更好的自治服务。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法制保障,加大对乡村自治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完善对村民自治活动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行为标准研究
案例分析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作 用
村干部的职责概述
制定和执行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和政策
监督和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资 源
组织和协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推进基层 民主建设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村干部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组 织者和实施者,负责制定和执行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村干部的财务管理行为标准
村干部应依法管理村级财务, 确保资金安全
村干部应定期公开村级财务 收支情况,接受村民监督
村干部应负责编制财务计划 和预算
村干部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 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整改
问题
村干部的公共服务行为标准
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 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 质
村干部的行为准则:公正廉洁、 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团结协作
村干部管理不规范, 存在违规操作和腐败 现象
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与村民的沟通和 协调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 管理中存在不作为、 乱作为等问题,影 响农村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村干部管理不规范,存在权 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村干部与村民沟通不足,缺 乏有效互动和协作
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 专业知识和能力
村干部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经 济活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 技能水平,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发 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负责协 调各方面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
村干部应该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 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产 业,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和可持 续性。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基层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地方层面得到贯彻执行的过程。
作为政策执行的第一线,基层政策执行对于政策的推广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方情况复杂多变,基层政策执行经常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创新,实现政策的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成为了当下的一大课题。
一、基层政策执行的挑战在基层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常常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资源分配、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策执行的结果与初衷有时会有一定的偏差。
基层政策执行还常常面临干部能力不足、利益冲突、民意矛盾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的阻力增加。
这些挑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了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二、自主性建构的重要性自主性建构是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政策,使政策更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自主性建构不仅可以增强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也能够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三、合法性叙事的重要性合法性叙事是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如何通过良好的宣传和沟通,使政策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增强政策的可信度和公众的认可度。
良好的合法性叙事不仅可以使政策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也可以增加政府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四、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的创新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可度和理解度,增强政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政策执行的水平和效果。
五、结语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地方政府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当前社会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要更加注重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增强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公信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政策执行的效力和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积极推进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的改革。
自主性建构是指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自主创新与变通能力。
在执行政策时,基层政府应该注重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执行的方式和方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注重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主性建构的关键在于激发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方面,政府应该给予基层政府适当的自主权,让其能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所作为。
政府可以通过简化程序、减少监管等方式,给予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让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自主决策和创新。
政府应该鼓励基层政府进行创新实践,鼓励他们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合法性叙事是指基层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和可行性的讲述过程。
在执行政策时,政府应该注重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政策执行的合规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应该注重政策的合法性,确保政策的制定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政策的内容和执行方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
在执行政策时,政府应该注重政策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执行方案,确保政策的执行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需要推进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的改革。
自主性建构强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自主创新与变通能力,需要政府给予基层政府适当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合法性叙事强调政策执行的合规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基层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在各级基层组织和机构中的贯彻执行过程。
基层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和社会治理的成效。
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地域、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差异,基层政策执行存在着独特的挑战和难点。
为了加强基层政策执行的效果,不断创新执行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种背景下,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成为了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关键。
本文将对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着重分析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在基层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基层政策执行的现状和问题基层政策执行作为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
由于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在政策执行中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基层组织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缺乏积极性和能动性。
部分基层干部对政策执行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有限,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差。
基层政策执行存在着执行落实力不足、监管不力、执行成本高等问题。
二、自主性建构的意义和实践价值自主性建构是指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政策执行中主动性建构行为,也就是说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决策和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优势。
自主性建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性建构可以提高政策执行的适应性。
在不同地区和环境下,政策执行的具体措施和方式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基层组织和干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整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自主性建构可以增强政策执行的灵活性。
自主决策和行动可以使基层组织和干部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更好地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
自主性建构可以增强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政策执行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政策执行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自主性建构在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实践价值也是十分明显的。
通过自主性建构,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基层政策执行是指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地区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的过程。
在我国基层政策执行中,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对于政策执行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之处展开讨论,探讨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创新。
一、自主性建构自主性建构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基层执行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主动进行资源整合、政策创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区差异、人员素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政策执行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创新。
自主性建构在政策执行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主性建构能够提高政策执行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基层地区,政策执行者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和资源。
自主性建构有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在基层地区,政策执行者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自主性建构可以提高政策执行者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增强其对政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合法性叙事合法性叙事在政策执行中有重要的意义:合法性叙事能够提高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政策执行者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叙述和解释,以确保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合法性叙事有利于政策执行者的权威性和责任感。
政策执行者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叙述和解释,以保证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权威性和责任感。
合法性叙事有助于政策执行者的信誉和声誉。
政策执行者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叙述和解释,以提高其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声誉。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在基层政策执行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要实现创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使政策执行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促进基层民众的发展与参与。
自主性建构指的是基层执行者根据其经验和能力,自主地构建适应实际情况的政策执行方案。
这是政策执行中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执行人员在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时要遵循的原则。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执行人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制定适应性强、操作性高、执行难度低的政策方案,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同时,自主性建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
与此相对应的是合法性叙事,指的是执行人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规定和程序,保证其执行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这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政策执行中,执行人员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简单明了地向社会解释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避免因为政策被误解而导致社会问题的发生。
在实际基层政策执行中,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政策执行的创新和发展。
自主性建构可以梳理和统计基层情况,快速建立对应的执行方案;而合法性叙事则可以保证政府与民众在政策执行方面的沟通顺畅,避免因为政策执行的冲突而导致诉讼的发生。
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在基层政策执行中使用,也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体现政策执行的本质功能。
总之,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需要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相结合。
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政策执行者更好地把握实践需求,创新性地设计出适合基层实际的实施方案,更好地实现政策执行的目标。
同时,这也需要政策执行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基本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的效能。
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力探析
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力探析作者:陈忠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1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农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也在逐渐增大,每年都会出台大量促进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
农村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之举。
在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主体,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力是影响中央政策能否在农村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因素,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农村基层组织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 忽视农民的需求,缺乏公众参与由于官本位思想或者大量农民工进城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基层组织在执行上级政策时,往往忽视了农民的意愿和诉求,只是遵循着“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办”的原则,缺乏足够的参与性和灵活性。
没有充分与农民进行沟通,没有意识到农民对该项政策是否理解和支持,也没有充分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导致在政策执行时农民对政策理解或者部分理解对执行主体不信任,不能积极的配合政策的执行,甚至发生暴力抵制的行为,这样就极大的削弱了农村政策的执行力,破坏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2. 小官现象巨腐频发,基层组织公信力下降十八大以来查出的诸多小官巨贪的现象说明部分基层村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受利益驱使,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置党纪国法而不顾,刻意隐瞒国家出台的政策,截留套取专项资金。
普惠性政策异化为农村少数利益圈子牟利的手段。
例如,出现低保保亲不保贫的情况,扶贫扶友不扶困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的公信力,损害了政策执行主体的正义性,不利于政策为农民所接受。
二、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1. 农村基层组织体制制约农村基层组织体制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政策的有效执行,降低了政策的执行力。
在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是指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两者共同构成了农村政策执行的主要执行主体。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
黔南州驻村干部政策执行力问题研究
黔南州驻村干部政策执行力问题研究(作者单位:中共都匀市委党校)管理科学◎罗达验一、整合政策执行资源财物资源是确保政策执行的基本力量,黔南州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财物资源匮乏,严重影响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为减少物资匮乏对驻村干部政策执行力的制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政府财政支持。
通过项目申报,获取国家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投入;同时,争取财政对没有集体经济或集体经济收入少的村提供经费支持,给予项目配套相应资金倾斜,使驻村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是有效利用贫困村现有资源。
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探索发掘其他资源,夯实政策执行资源基础。
如黔东南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将当地博物馆这一文化资源折算为资产人股发展扶贫产业。
三是破除部门利益藩篱,建立沟通协作机构,统筹各方资源。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形成上级党委政府、业务部门与驻村干部间信息共享、资源互通的工作格局,上下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统筹政策执行资源,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比如福泉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牛场镇五新社区就做得很成功。
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和其他各种资源,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精神文化配套服务,提升安置点的服务水平,搞好基层治理,切实解决安置户实际问题,做到贫困户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利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84亿元,完成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的安置点规划建设,安置了1258多户50000余人。
安置点社区通过申请、协调、动员,将人住的居民组织起来进行物业管理,争取公安、住建等业务部门帮助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协调民政、文旅等部门,将图书室、书法室及民族工艺制作教学、作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引进社区,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协调教育部门,建成四点半学校,每天下午由附近学校安排教师轮流到此为安置区孩子进行课后辅导,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协调人社部门和牛场工业园各企业,通过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实现搬迁户就近就业。
乡村干部政治行为的现代化问题探析
乡村干部政治行为的现代化问题探析徐拯【摘要】The modernization of village cadres' political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direct refle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ufitryside as well as the guarantee to construct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 villagers'participation in po li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volvement of the local democratic culture. But at present, China indicates a prominent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 for village cadres' political behavior as a result of the imperfect rural democratic system and legal regulations and weak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Hence it' s pressing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behavior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 the democracy, scient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village cadres' political behavior so as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乡村干部政治行为的现代化是乡村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直接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档】试论村级组织政策执行力的障碍因素分析-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试论村级组织政策执行力的障碍因素分析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村级组织政策执行力的障碍因素分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前言农民与国家政策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村委会,村委会的设立不仅是农民民主管理的选择,也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村级组织工作的成果是新农村建设成绩与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可度的体现因素,是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最终成果的展现。
但是随着党和国家对农村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村级组织工作受社会舆论的关注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
十八大报告中重点强调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农村为重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未来的发展中,国家会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
但是随着农村利益政策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强弱势差,村官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村级组织政策执行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下面分别从村官与农民的视角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农村政策执行力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村官对政策执行中障碍因素的认识1.粥少僧多,供需矛盾农村中贫困户口多,需要救济的人员多,而乡镇政府所批的资源少,名额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全部人员的需求,肯定会使一部分人产生不满情绪。
研究案例1:某村委书记这样解释:每年乡里发下来的钱都是有数的,每个人平均下来就很少,这两个村是合并的一个行政村,全部归属我管,我所在的村是自己家亲朋好友的,熟人又多,抹不开面子,肯定要给多点名额,另外的小村只能给少点名额,他们再抱怨也没用,我手里没钱咋给他们啊?从书记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村干部在分配资源时不仅受到资源总量少的限制,还有自己人情世故方面的关系,对待这种局面自己也无奈,不公平的资源分配结果肯定会出现。
生活日常、政策执行与自治效能的失调——村委会换届选举非均衡现象的一种解释
生活日常、政策执行与自治效能的失调——村委会换届选举非均衡现象的一种解释李鹏飞[摘要]在村委会选举实践中,存在着影响治理效能的非均衡现象。
村民能够从民主、权利等价值理性的角度看待选举本身,但更多关注自己的生活日常,依据工具理性选择行为策略。
一方面,乡村自治效能较弱,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除了因特定事务而诱发短期期待,村民往往不会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关注太多。
而另一方面,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政策执行结构当中的重要因子,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村委会的政策执行意愿与能力有着强烈稳定的预期。
因此,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了生活日常逻辑与政策执行逻辑的失衡和分异。
这会压缩乡村自治空间,降低乡村自治效能,抑制村民参与意愿。
规避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生活日常逻辑与政策执行逻辑的非均衡现象,需要做到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加快培育社会组织,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完善选举体制机制。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政策执行;生活日常;自治效能[中图分类号]D6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82(2022)02-0130-09在村委会选举实践中,存在着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非均衡现象,诸如村民对选举的认知和参与行为的非均衡,乡镇党委和政府与村民、村民与村民对各选举环节重视和介入程度的非均衡等。
乡村振兴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都要求规避这些非均衡现象,减少非均衡现象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尝试从政社互动与政策执行视角出发,以河北省XT县DB村为例,对村委会换届选举非均衡现象的表现、诱因、危害和规避对策等展开分析。
一、研究综述与分析思路关于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非均衡现象,学界目前主要通过三种视角展开讨论:第一,理性权衡视角。
村民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村民之间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不同态度和行动选择,都是理性考量的结果。
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有:随着村民流动性加强,选举与村民日常生活损益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相当一部分村民对选举持冷漠态度;①在基层政府政治意图介入和村内精英流失的情况下,村委会换届选举呈现出弱竞争和权力结构固化的特点,选举结果与村民参与的一致性变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防范非均衡现象研究”(20YJC810007)作者简介:李鹏飞,安徽砀山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在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创新是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两种常见的创新方式: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
自主性建构是指基层政策执行者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地构建和调整政策执行的方式和方法。
由于基层实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政策无法完全预先规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因此执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性来灵活应对不同的情况。
自主性建构要求执行者拥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和专业知识,能够从政策原则和目标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可行的政策执行策略。
自主性建构还需要执行者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判断力,能够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冲突和利益纠葛。
自主性建构需要执行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试错,对照政策目标和实际效果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政策执行效果。
合法性叙事是指基层政策执行者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使政策的执行过程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政策执行往往会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政策执行的合法性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合法性叙事要求执行者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政策的意图和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使各方共识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合法性叙事还需要执行者主动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疑虑,并对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透明的回应。
通过有效的合法性叙事,政策执行者可以使政策的执行过程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从而增加政策执行的成功概率。
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在基层政策执行中密不可分。
自主性建构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情况。
而合法性叙事则为政策执行赋予了社会的合法性和认可度,使政策能够顺利地得到推行。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该为基层执行者提供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推动政策执行的创新。
政府也应该注重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合法性叙事的水平和效果。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
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基层政策执行是我国政府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和政策效果的实际体现。
而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则是当前政府治理改革的必然要求,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成为了基层政策执行创新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自主性建构和合法性叙事两个方面探讨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以期为我国政府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层政策执行的自主性建构基层政策执行的自主性建构是指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对政策目的和效果的理解,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形成独特的执行方式和路径。
自主性建构是基层政策执行创新的重要动力,它体现了基层政府在具体执行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是推动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政府治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层政策执行的自主性建构首先表现在对政策实施的灵活性。
传统上,政府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往往按部就班,刻板地照搬上级文件和规定,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而基层政策执行的自主性建构则打破了这种僵化的执行模式,基层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群众需求和利益,灵活调整政策执行方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自主性建构还表现在基层政府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执行政策时,基层政府需要根据政策要求,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推进和落实。
而基层政策执行的自主性建构就要求基层政府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主动组织协调各方资源,有效推动政策执行。
自主性建构还需要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吸纳各种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和合力,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中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发挥政府职能,确保政策的顺利推进。
基层政策执行的自主性建构是当前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只有在基层政策执行中充分体现自主性建构,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使政策执行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7 年5 月
Ma y, 2 0 1 7
农 村 政 策 执 行 中村 干部 “ 非 自主 性 ” 行 为 研 究
的村干部往往 身陷非 自主性 的状 态中, 以至于政策的有效性 大打折扣 。
关键词 : 政策执行 ; 村干部 ; 非 自主 性 中图分类号 : D 6 3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2 6 3 8 ( 2 0 1 7 ) 0 5 — 0 0 4 5 — 0 3
c a u g ht i n t h e n o n-a ut o n o mo us s t a t e S O t h a t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f o t he p o l i c y g r e a t l y r e du c e d. Ke y wo r ds:p o l i c y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v i l l a g e c a dr e s ;i nv o l u n t a r y
张 迪
( 西华师 范大学 政 治与行政 学院,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
摘 要: 村干部 的行 为选择 是农村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 行 的关键 环 节。乡村社会 的复 杂性常 常使 得农 村政 策
的表 达和 实践 出现背 离, 将 公共政策的执行嵌入 乡村 复杂的环境 中来探 讨村干部 的行 为逻辑 , 我们会发 现此 时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h o i c e o f v i l l a g e c a d r e s b e h a v i o r i s t h e k e y t o w h e t h e r r u r a l p o l i c y c a n b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p l e me n t e d .T h e c o mp l e x i t y o f ur r a l s o c i e t y o t f e n ma k e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ur r a l p o l i c y d e v i a t e f r o m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e mb e d d e d i n t h e c o mp l e x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t h e v i l l a g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v i l l a g e c a d r e s o f t h e l o g i c o f b e h a v i o r ,w e wi l l i f n d t h a t t h e v i l l a g e c a d r e s a r e o t f e n
A S t ud y o n t he ’ ’ No n-a u t o no m y” Be ha v i o Βιβλιοθήκη o f Vi l l a g e
Ca dr e s i n Ru r a l Po l i c y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Z H ANG Di ( S c h o o l o f P o l i t i c s a n d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C h i n a W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o n g S i c h u a n 6 3 7 0 0 0 ,C h i n a )
响 。基 于 此 种 理 论 , 崔 晶分 析 基 层 政 府 在 地 方 治 理 中 受 技 术 环境和制度环 境影 响而表 现 出五种 政策 执 行类 型 : 正 常执
程中村干部群体发挥 了不 可或缺 的作用 。学 术界 关 于村干 部角色和行为研究 中形成 了几种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 即经纪
人理论… 、 双 重 角 色理 论 J 、 三 重 角 色 理 论 。 不 管 是 何 种
理论建构 , 其模 型大都 是基于公共政策在 乡村社会 的完全适
乡村治理是 国家治 理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政策执行 是
国家 政 治 意 志 在 乡 村 治 理 中得 以 实 现 的 关 键 环 节 , 在这一过
围的 , 正式组织在 演化 变动过程中常常受到所处环境 的制约 和塑造 , 其组织行 为对 组织 环境具有依赖性 , 并 受有 限理性 、 组织 设计 的条 件性所 限制 。 新 制度主义 认为 , 对组织行 为 的研究不 能仅限于组织 内部 , 其 行为还受到技术环境 和制度 环境 的影 响 , 即效率要求 和合法性制约 。 _ 5 在基层治理 中 , 技 术环境包含政 策法规具有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 制度环境 包 含上级政府 的压 力 、 政策法规 的约束 以民众期 望和诉求 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