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级外科实验教案3结扎止血与清创术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教学设计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教学设计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教学设计标题:外科手术止血方法教学设计前言:外科手术止血是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最重要和基本的技能之一。

合理和有效的止血方法能够减少手术中的血液丢失,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故此,本教学设计将着重介绍外科手术止血的常见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外科手术止血方法及其原理;2. 掌握正确的止血器械使用方法;3. 提高学员对手术止血时机的把握;4. 学会处理止血困难的情况。

二、教学内容:1. 外科手术止血的基本原理:a) 血液凝固机制简介;b) 止血技术的目标和原理。

2. 外科手术常用止血方法:a) 机械止血方法:i. 电凝止血器的使用方法;ii. 结扎止血技巧讲解;iii. 缝线结扎法的讲解。

b) 生物止血方法:i. 生理盐水冲洗;ii. 生物止血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c) 热凝止血方法:i. 高频电灼法的操作步骤;ii. 氩氖激光止血器的使用方法;iii. 电视剪刀电凝法的讲解。

d) 药物止血方法:i. 止血药物的种类和作用;ii. 止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手术止血的注意事项:a) 切口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b) 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血多的应急措施;c) 手术后止血效果的评估方法;d) 常见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外科手术止血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止血方法,结合实际手术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演示和模拟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示范,让学员亲自体验和掌握正确的止血器械使用方法及技巧。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就手术止血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帮助学员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估方法:1. 口头问答:通过提问学员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测试学员对于外科手术止血的理解程度。

2. 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学员操作常见的止血器械,如电凝止血器和结扎材料等,评估学员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第三节 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脚本

第三节 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脚本

第三节. 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打结和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

2.学习常用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场景:医院手术室
三、器材:手套、示教细绳(长约50cm,预先染成两种颜色,各占一半长)、线剪、持针钳、无齿手术镊、小圆针、l号丝线。

四、操作人员:外科医生
五、打结方法及技术
常用的结有方结、外科结、三重结。

打结的方法有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及器械打结法。

单手打结法, 简单、迅速、可靠,最常使用。

左右两手均可进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国内以右手打结较为普遍。

主要由左手持线一端,右手持线另一端,靠右手指打结,完成两种不同的打单结的动作,简称“示指结’和“中指结’。

“挑线”、“钩钱”等动作必须运用手指末节近指端处,才能做到迅速有效。

单手打结,要注意正确手法,第1点:第一及第二结的方向必须相反。

第2点:打第二结扣时,注意第一结扣不要松驰。

第3点:打结时,两手的用力一定要均匀一致,两手用力点与结扎点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

六、缝合:最常用的是间断缝合方法
1. 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部及前臂的外旋力量转动持针钳,顺着针的弧度剌入皮肤,注意针与皮肤呈垂直,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 拔针:用有齿镊或持针钳夹住针体,向外沿针体弧度方向拔针;
3. 结扎、剪线:将针完全拔出后,对合皮肤,由助手打结、剪线。

剪线应在直视下将剪刀尖端稍张开,沿拉紧的缝线滑到结扎处,剪刀头稍向上倾斜,然后剪线。

剪刀倾斜角度一般为25~45度,但取决于留下线头的长短,剪刀与缝线的倾斜角度越大,留的线头越长。

实训课教案4外科基本操作止血、缝合

实训课教案4外科基本操作止血、缝合
(三)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消毒钳、持针器、镊子(有齿及无齿)、缝合线、剪刀、引流条或橡皮膜、外用生理盐水、纱布、棉垫、绷带、胶布、75%酒精等。
2.手术者洗手,戴手套。
(四)操作方法
1.进针:左手执镊,提起组织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缝合时用腕部及前臂的外旋力量转动持针钳,使缝针进入。注意针与被缝合组织呈垂直方向。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分配
观看视频
教师示教
学生分组实训、教师同步辅导
教师总结
30分钟
15分钟
40分钟
5分
教学内容
批注
一、止血的方法
(一)、目的
防止或减少创伤和手术,组织的切开、解剖、组织和器官的切除过程中的出血。
(二)、适应症
1.周围血管创伤性出血;
2.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或病理血管破裂出血,如肝破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等;
批注
1)橡皮管止血带;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
2)弹性橡皮带(驱血带);用宽约5cra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迭加压.包绕几圈,以达到止血目的。
3)充气止血带:压迫面宽பைடு நூலகம்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
(五)、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4.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实训课教案4外科基本操作止血、缝合

实训课教案4外科基本操作止血、缝合
批注
1)橡皮管止血带;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
2)弹性橡皮带(驱血带);用宽约5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迭加压.包绕几圈,以达到止血目的。
3)充气止血带:压迫面宽而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
(五)、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分配
观看视频
教师示教
学生分组实训、教师同步辅导
教师总结
30分钟
15分钟
40分钟
5分
教学内容
批注
一、止血的方法
(一)、目的
防止或减少创伤和手术,组织的切开、解剖、组织和器官的切除过程中的出血。
(二)、适应症
1.周围血管创伤性出血;
2.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或病理血管破裂出血,如肝破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等;
2.出针:针体的前半部分穿过被缝合组织后,即可用镊或钳夹住针体沿针体弧度方向向外拔出。
教学内容
批注
3.结扎:将缝针拔出后使组织创缘对合,然后进行结扎。
(五)注意事项
1.组织分层对合:分层对合是达到最佳愈合的前提。
2.缝合方法选择得当:不同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缝合方法,选择适当的缝合方法是做好缝合的前提条件。
注意钳夹时不应夹住周围过多组织,并注意钳子的尖端朝下。
6.结扎止血:适用于较大血管的出血或钳夹止血效果不好时。
1)单纯结扎止血:先用血管钳钳夹出血点,注意使钳的尖端朝上,便于结扎。然后将线绕过钳下的血管和少许周围组织,结扎止血。

外科学课程教案(实验教学)

外科学课程教案(实验教学)

外科学课程教案(实验教学)一、实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外科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

2. 熟悉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

3. 学会对外科疾病进行临床分析,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4. 掌握基本的手术操作技巧,提高手术技能。

二、实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外科基本操作训练学习并掌握外科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

了解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2. 实验二:临床病例分析分析常见外科疾病的病例,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病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

3. 实验三:外科疾病诊疗流程学习并掌握外科疾病的诊疗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

培养学生进行外科疾病诊疗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4. 实验四:手术演示与观摩观看或参与手术演示,了解手术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

学习手术中的解剖知识,掌握手术操作要领。

培养学生的手术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5. 实验五:临床技能培训学习并掌握临床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外科学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

3. 实践操作法:进行外科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4. 手术演示与观摩:观看或参与手术演示,学习手术步骤和技巧。

5. 临床技能培训:进行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验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技巧。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病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表现,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打结

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打结

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打结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与打结外科手术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技术,需要外科医生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外科专业培训中,切开缝合、止血和打结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技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见习技能培训的切开缝合、止血和打结三个方面。

一、切开缝合技术培训1.准备工作在切开缝合操作前,应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如手术刀、剪刀、缝合针和缝线等。

同时,需要对手术刀进行正确的消毒和保养,确保手术刀的刃口锋利。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麻醉药物、消毒液和手套等。

2.操作步骤切开缝合的操作一般分为切开和缝合两个步骤。

切开时,外科医生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大小,并用手术刀进行切开。

缝合时,使用缝合针和缝线将伤口两端缝合起来,并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缝合技术的操作,如简易缝合、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等。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的准确性和缝合线的牢固性,以确保创口的愈合和伤口的稳定。

二、止血技术培训1.止血原理止血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是通过控制出血血管或利用生理、物理等方式使出血停止。

常用的止血原理包括机械止血、电凝止血和止血药物等。

2.操作方法机械止血主要是通过夹压血管、打结包扎等手法实现。

外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器械的使用方法,如血管钳、血管夹等。

电凝止血则是通过高频电流或激光等方式使血管断裂,并促使血液凝结。

止血药物可以用于血管局部或全身注射,以促使血液凝结和出血的停止。

三、打结技术培训1.打结原理打结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将血管或组织结构牢固地结扎起来,以实现止血、缝合或切除等目的。

打结的原理是通过将缝线或结扎线绕过被结扎物,形成结扎环,并通过拉紧与松弛控制出血或固定组织。

2.操作技巧打结技术需要外科医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打结手法。

常见的打结方法包括单手打结、双手打结等。

在打结过程中,需要注意打结的紧密度和均匀度,避免打结过紧或过松。

清创术的实验报告

清创术的实验报告

清创术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清创术在促进创面愈合和预防感染方面的作用,以便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20只Wistar大鼠- 切口:在每只大鼠的背部正中切开,长约2cm- 手术器械:手术刀、剪刀、止血钳- 实验药物:生理盐水、消毒酒精、抗生素药膏2. 实验步骤1. 麻醉:将大鼠置于麻醉箱中,使用麻醉气体将大鼠麻醉,确保大鼠无痛觉和意识活动。

2. 消毒:用消毒酒精擦拭大鼠背部切口周围的毛发,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确保切口周围无菌。

3. 切口:使用手术刀小心地在大鼠背部切开,形成约2cm长的切口,在切口边缘用剪刀剪除背部皮肤下的软组织,以便于清洗创面。

4. 清洁: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确保创面干净。

5. 清创:使用消毒酒精消毒止血钳,再放入大鼠的切口中,反复清洗创面,去除切口内的血液、渗出液和坏死组织。

6. 愈合:清洗完创面后,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在创面上,以防止感染,然后缝合创口,加快愈合进程。

7. 后期护理:术后将大鼠安置在清洁舒适的笼子中,定期给予食物和水,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感染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7天观察,实验结果如下:1. 创面愈合:大鼠背部切口的早期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的感染迹象,创面边缘结缔组织逐渐增生,切口愈合逐渐闭合。

2. 感染预防:经过消毒和清创处理后,大鼠背部切口周围无感染迹象,未出现局部红肿、渗出液或异味等症状。

3. 实验大鼠状况:实验过程中,大鼠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未出现异常行为或疼痛反应。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清创术在促进创面愈合和预防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经过适当的消毒和清洁,清创术能够有效去除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和感染源,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促进创面的愈合过程。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清创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适用范围。

五、实验启示本实验结果表明,清创术在创面处理中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或处理创伤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尽可能将创面保持清洁,并及时进行清创处理,以降低创口感染的风险,促进创面的愈合。

伤口包扎止血实验报告(3篇)

伤口包扎止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和意外伤害事件日益增多。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基本的伤口包扎和止血技能对于及时处理伤口,防止感染和失血过多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伤口包扎和止血操作,探究不同止血方法和包扎技巧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伤口包扎的基本技巧和止血方法。

2. 了解不同止血材料和包扎技巧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对伤口的处理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模拟伤口模型、纱布、绷带、三角巾、剪刀、止血带、消毒液、无菌敷料等。

2. 实验仪器:计时器、秒表、测量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2. 实验步骤:(1)模拟伤口处理:使用模拟伤口模型,让学生练习伤口的清洁、消毒和敷料更换。

(2)止血方法:让学生分别练习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加压包扎止血法。

(3)包扎技巧:让学生练习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反折螺旋形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

(4)记录时间:记录学生完成止血和包扎操作的时间,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模拟伤口的愈合情况,记录愈合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止血方法比较:(1)指压止血法:操作简单,但止血效果不稳定,适用于小面积出血。

(2)止血带止血法:止血效果显著,但操作难度较大,适用于大面积出血。

(3)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简单,止血效果稳定,适用于不同面积的出血。

2. 包扎技巧比较:(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上臂、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不同部位的包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3. 伤口愈合情况:(1)止血效果好的伤口,愈合时间较短。

(2)包扎技巧正确的伤口,愈合情况较好。

外科实训实验报告清创方案

外科实训实验报告清创方案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清创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清创术在创伤处理中的重要性。

3. 培养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对外科创伤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外科手术模拟实训室四、实验材料1. 模拟病人(或兔子)2. 无菌手术包3. 清创器械(剪刀、镊子、刀片等)4. 生理盐水、消毒液、抗生素5. 缝合线、缝针、无菌纱布等6. 麻醉药品五、实验方法1. 准备阶段- 将模拟病人固定在手术台上,剃除伤口周围的毛发。

- 术者按常规方法洗手、戴手套,更换手术衣。

- 检查无菌手术包,确保其完好无损。

2. 麻醉- 根据伤口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 麻醉成功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污染。

3. 清创- 清洗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再用汽油或乙醚擦去伤口周围皮肤的油污。

- 洗手、戴手套,更换覆盖伤口的纱布,用软毛刷蘸消毒皂水刷洗皮肤,并用冷开水冲净。

两遍刷洗共约10分钟。

- 清洗伤口:去掉覆盖伤口的纱布,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消毒镊子或小纱布球轻轻除去伤口内的污物、血凝块和异物。

- 切除坏死组织:对于浅层伤口,切除不整皮肤边缘;对于深层伤口,应彻底切除失活的筋膜和肌肉,但不应切除有活力的肌肉。

- 清理伤口:彻底清除创口的污染物、细菌和血液、血凝块,降低感染风险。

4. 缝合- 再次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 根据伤口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单纯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

- 缝合伤口,确保伤口对合整齐,避免留有死腔。

5. 包扎-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进行包扎。

- 包扎松紧适宜,避免压迫血管和神经。

六、实验结果1. 模拟病人伤口经清创处理后,伤口对合整齐,无明显污染和坏死组织。

2. 缝合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迹象。

七、实验总结1. 清创术是外科创伤处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2. 清创术的操作步骤包括清洗皮肤、清洗伤口、切除坏死组织、缝合伤口和包扎伤口等。

外科学题术中止血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外科学题术中止血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外科学题术中止血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外科学手术中止血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手术过程中,术者常常需要使用止血技术来有效地控制出血。

此类技术在外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本文将讨论外科学手术中的止血技术,包括选择和应用方面的考虑。

一、局部止血技术1. 结扎法结扎法是一种常见的局部止血技术,它通过将线或导管绕过动脉或静脉进行结扎,以阻断血流,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

结扎法适用于较小的血管出血,比如微型动脉。

2. 高频电凝止血高频电凝止血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破坏组织中的蛋白质和细胞结构,以达到止血的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血管直径较小的出血情况,如手术过程中的微创伤口。

3. 钳夹止血钳夹止血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血管夹,将血管夹紧以阻断血流。

这种技术通常适用于大动脉或大静脉的止血,如心脏手术中的主动脉止血。

4. 植入物止血植入物止血是指将特殊材料植入伤口,以促进凝血和止血。

常用的植入物包括生物胶和止血海绵。

植入物止血适用于较大的伤口和出血情况。

二、全身止血技术1. 血管收缩药物血管收缩药物是一种通过收缩血管来减少血管出血的方法。

例如,肾上腺素可以通过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收缩血管,从而达到减少出血的效果。

2. 凝血因子补充凝血因子补充是指通过给予凝血因子的血浆或冷冻血浆,来增加凝血能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3. 药物控制止血药物控制止血是指通过给予抗凝药物,来抑制凝血系统,减少出血。

例如,肝素和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血管修复和植入物植入术后的止血。

总结起来,外科学手术中的止血技术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局部止血技术适用于局部血管出血的情况,可包括结扎法、高频电凝止血、钳夹止血和植入物止血。

全身止血技术适用于更为严重的出血情况,如血管收缩药物、凝血因子补充和药物控制止血。

术者应根据具体手术情况和患者状况,综合考虑各种止血技术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

外科实训报告止血

外科实训报告止血

一、摘要本次外科实训主要针对止血技能进行专项训练,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了我的止血技能水平。

本文详细记录了实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操作步骤、心得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实训背景止血是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止血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本次止血技能实训。

三、实训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1)止血的基本原理:止血主要通过压迫、凝固、结扎等方法,使出血部位血管收缩或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压迫点止血、止血带止血等。

(3)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等。

2. 实际操作训练(1)直接压迫止血:在出血部位上方用手指或纱布进行压迫,直至出血停止。

(2)加压包扎止血:在出血部位上方用纱布或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直至出血停止。

(3)指压止血:在出血部位的相应压迫点进行指压,如头部出血压迫颞浅动脉,胸部出血压迫锁骨下动脉等。

(4)压迫点止血:在出血部位的相应压迫点进行压迫,如颈部出血压迫颈动脉,腹股沟出血压迫股动脉等。

(5)止血带止血:在出血部位上方用止血带进行压迫,直至出血停止。

四、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际操作使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止血方法。

2. 注意细节:在止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压迫力度等因素,确保止血效果。

3. 提高应急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提高了自己的应急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意识到止血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与医生、护士等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止血操作过程中存在手法不够熟练、压迫力度掌握不准等问题。

2.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清创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清创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清创术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清创操作技能,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特设计本清创教学课程。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清创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清创术的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类伤口的清创处理。

3. 能力目标:培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三、课程内容1. 清创术概述- 清创术的定义及分类- 清创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清创术的历史与发展2. 清创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伤口清洗消毒- 伤口探查- 清除坏死组织- 缝合与引流- 术后处理3. 清创术注意事项- 手术无菌原则- 清创器械的选择与使用- 伤口观察与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4. 清创术临床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伤口的清创处理- 清创术与抗感染治疗的关系- 清创术与其他手术方法的比较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进行理论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员对清创术有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病例,分析清创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在模拟实验室内进行清创术操作训练,教师现场指导,学员分组练习,逐步提高操作技能。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学员扮演医生和患者,进行清创术操作,锻炼学员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课程考核1. 理论考核:书面考试,考察学员对清创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现场操作,考察学员清创术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员在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课程安排1. 理论教学:4课时2. 案例分析:2课时3. 实践操作:6课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清创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临床操作水平,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止血打结缝合实训报告

止血打结缝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止血、打结和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基本且重要的操作技能,对于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止血、打结和缝合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止血的基本方法,包括指压止血、填塞压迫止血、钳压止血、止血带止血和结扎止血。

2. 熟悉打结的基本技巧,包括方结、三叠结等。

3. 掌握缝合的基本方法,包括皮肤缝合、肌肉缝合和血管缝合。

三、实训内容1. 止血实训(1)指压止血: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径路,适用于较小的出血。

(2)填塞压迫止血:用灭菌纱布块、毛巾或纱布包裹脱脂棉,填塞于伤口内,必要时再加压迫绷带包扎。

(3)钳压止血: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断端,保留数分钟,或捻转止血钳将血管断端绞成束状。

(4)止血带止血:用橡皮管或橡皮带在伤口上方装置,松紧适当,一般不得超过2-3小时。

(5)结扎止血: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然后以丝线结扎。

2. 打结实训(1)方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结组成,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各种缝合时的打结和结扎小的血管。

(2)三叠结: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加强结扎效果。

3. 缝合实训(1)皮肤缝合:用三角针和缝合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缝合,使伤口对合整齐。

(2)肌肉缝合:用持针器和三角针,将肌肉层进行缝合,使伤口愈合牢固。

(3)血管缝合:用持针器和三角针,将血管层进行缝合,保证血管的通畅。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我们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帽子、手术衣等。

2. 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进行了止血实训,熟悉了各种止血方法的使用。

3. 接着,我们进行了打结实训,练习了方结和三叠结的打法。

4. 最后,我们进行了缝合实训,分别进行了皮肤缝合、肌肉缝合和血管缝合的练习。

五、实训体会1. 止血、打结和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基本且重要的操作技能,对于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掌握止血、打结和缝合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实验教案--清创术

实验教案--清创术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实验教学)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2004级 1~6 班授课时间: 2007 至 2008 学年上学期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1 ,实验: 28 )任课教师:李绍波冯波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外科学大理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外科学教材:《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实验指导》杨继武编著2006年第2 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吴在德编著,2003年第6 版授课人1:李绍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授课人2:冯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实验题目:清创术计划学时:4实验类型:(3)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每组实验的学生人数:25人教学目的和要求:1.继续巩固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熟悉清创术的原则和具体处理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首先由教师示教,同学参观,教师示教完后4~6名同学一组进行操作,实验动物为家兔。

动物手术过程中应掌握好动物的麻醉,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术要求操作。

实验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1.通过动物手术示教培养无菌观念。

2.通过动物手术示教巩固各项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3.通过动物手术示教掌握各种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实验难点(预计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外科学实验室为模拟手术室,并不能完全达到手术室的要求,另外,动物在手术前准备不充分。

在动物手术前应准备充分,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前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方法):由教师示教,另外安排2名同学参与动物手术,其余同学参观,实验动物为山羊。

实验仪器和材料:手术器械,实验动物为家兔。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题:参考资料: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陈孝平、陈义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动物:家兔。

外科学实训报告清创术

外科学实训报告清创术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清创术已成为外科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

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和理论基础,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清创术操作,加深对清创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清创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了解清创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4. 提高无菌操作意识。

三、实训内容1. 清创术的基本原理清创术是对新鲜开放性污染伤口进行清洗去污、清除血块和异物、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变成清洁伤口,减少感染,促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的手术。

2. 清创术的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病史,评估伤口情况;备齐清创术所需器械和药物。

(2)清创术步骤:①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剃除毛发,用肥皂水清洗。

② 用生理盐水简单冲洗伤口,再用1%双氧水冲洗。

③ 清除伤口内的血块、异物和坏死组织。

④ 根据伤口情况,进行缝合或引流。

⑤ 术后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 清创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① 新鲜开放性污染伤口。

② 伤口无明显感染表现。

③ 伤口污染轻,局部血液循环良好。

④ 伤后时间在6~8小时以内。

(2)禁忌症:① 伤口污染严重,有感染迹象。

② 患者有活动性出血、休克、昏迷等症状。

③ 伤口位于重要部位,如头部、颈部、胸部等。

四、实训心得1. 清创术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对伤口愈合、受伤部位组织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

2. 清创术的操作流程要规范,无菌操作意识要强,避免感染。

3. 在清创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4.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清创术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理论基础。

五、总结本次实训使我们对清创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清创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科实训实验报告清创总结

外科实训实验报告清创总结

一、引言清创术是外科治疗开放性损伤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清洗去污、清除异物、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缝合伤口等操作,使污染创口变为清洁创口,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本次实验报告将对外科实训中的清创术进行总结,分析实验过程、结果及心得体会。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清创包、无菌手套、手术刀、剪刀、镊子、生理盐水、消毒液、缝合线等。

(2)实验对象:模拟人。

2. 实验步骤(1)清洗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汽油或乙醚擦去伤口周围的油污。

术者按常规方法洗手、戴手套,更换覆盖伤口的纱布,用软毛刷蘸消毒皂水刷洗皮肤,并用冷开水冲净。

然后换另一只毛刷再刷洗一遍,用消毒纱布擦干皮肤。

(2)清理伤口:去掉覆盖伤口的纱布,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消毒镊子或小纱布球轻轻除去伤口内的污物、血凝块和异物。

(3)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使用手术刀、剪刀等器械,将失去生机的组织切除,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

(4)缝合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将伤口缝合。

(5)术后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换药、包扎等处理。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清创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能够熟练地完成清创术。

实验结果显示,清创术能够有效减少伤口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四、心得体会1. 清创术的重要性清创术是处理开放性损伤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清除伤口内的污染物和坏死组织,降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在进行清创术时,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2. 严格无菌操作清创术属于无菌手术,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术者应按常规方法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

3. 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在清创术中,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是关键步骤。

要准确判断组织的活力,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以保证伤口愈合。

4. 合理选择缝合方法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清创术及相关知识教案资料

清创术及相关知识教案资料

52清创术(Debridement)及相关知识一.准备工作:1.物品准备:无菌手术包、无菌手套、肥皂水、无菌生理盐水、消毒用物(棉签、碘伏或者碘酊、乙醇)、5ml注射器、2%利多卡因、3%双氧水、无菌注射器、绷带、宽胶布、止血带等。

2.术者准备:术者详细了解病史并做相关体格检查,观察创伤局部有无骨、血管、神经、肌腱等损伤,如有活动性出血应在抗休克同时止血。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一期缝合的原则,一期缝合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和局部表现,若不缝合下一步的处理方法,伤合功能、美容的影响等,取得患者配合,家属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洗手、戴无菌口罩、无菌手套、帽子。

3.患者准备:取舒适及适合操作的体位。

二.适应症:各种类型开放性损伤视为新鲜伤口,具备以下条件者:1.伤后6~8h以内者。

2.伤口污染较轻,不超过伤后12h者。

3.头面部伤口,一般在伤后24~48h以内,争取清创后一期缝合。

(全部照写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指南)三.禁忌症:化脓感染伤口不宜缝合。

四.操作方法及步骤:1.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剃去伤口周围的毛发,其范围应距离伤口边缘5cm以上,有油污者,用汽油或者乙醚擦除,然后用肥皂水和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创口周围皮肤。

2.常规麻醉之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取掉覆盖伤口的纱布,铺无菌孔巾;换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3.检查伤口,用手术剪清除伤口周围不整齐的皮肤边缘1~2mm,失去活力呈灰白色或不出血呈紫色的皮肤应予以去除。

若切口过小,应扩大切口充分暴露。

一般从伤口两端沿纵轴延长(有时须据功能和外观选择延长切口的方向),深筋膜也应当做相应的切开,彻底止血,小的渗血可压迫止血,较大出血予以结扎,尽量取浄伤口内的异物,剪除伤口内失去活力的组织,由浅入深仔细清除,但不应将不该切除的组织一并切除。

对于手、面部及关节附近的伤口更应特别注意。

脂肪组织易发生坏死、液化而至感染,失去活力的筋膜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均应尽量予以切除。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说课讲解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说课讲解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一、止血法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径路。

找不到血管径路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2·填塞压迫止血法由于创道深,一时难以找到血管断端时,常以灭菌纱布块、毛巾或纱布包裹脱脂棉,填塞于伤口内,必要时再加压迫绷带包扎,或将伤口缝合1。

2针,以固定填塞物。

3·钳压止血法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断端,保留数分钟,或捻转止血钳将血管断端绞成束状,即可止血。

必要时,将止血钳暂时留在伤部并固定。

4.止血带止血法多用于四肢、尾部及阴茎等处。

止血带应是富有弹性的橡皮管或橡皮带,必要时也可用绳索、绷带代替。

止血带应装在伤口上方。

装置前应垫上棉花或纱布,以使结扎部受到均匀压迫。

装置时应徐徐收紧,至伤口不流血为度。

缠止血带要松紧适当,装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得超过2—3h。

松开止血带时,宜用多次‘‘松、紧、松、紧’’的办法,不得一次松开(图65)。

5.结扎止血法即先以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然后以丝线结扎。

此法止血效果可靠,故又称彻底止血法。

其方法有两种:(1)单纯结扎止血法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住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在打第一道结后,将止血钳松开,然后打第二道结(图66)。

(2)贯穿结扎止血法将结扎线用针穿过所夹组织,但不能穿透血管,然后进行结扎。

常用的方法有“8”字形缝合结扎及单纯贯穿结扎两种(图67)。

6.药物止血法。

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可用灭菌纱布浸以0.1%的肾上腺素溶液或1%。

2%的麻黄素溶液,填塞于伤口内,然后以绷带包扎压迫,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二、打结法。

‘ ’打结是外科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如能熟练地、准确无误地打结,则能迅速地进行止血缝合。

1.结的种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有平结、外科结、三重结(图68)。

在打结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错误有假结和滑结。

2.打结的方法常用的有单手打结法(图69)、双手打结法和器械打结法(图70)1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南医学院教案
专业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外科实验操作
任课教师黄文祯
2006——2007 学年度第1 学期
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清创的基本准则及手术要点。

2.掌握清创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3.练习无菌技术和在活体动物进行组织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为:掌握结扎止血和清创缝合术的原则及操作要点;
难点、疑点:钳夹止血方法掌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训练。

三、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集中讲解,使同学掌握结扎止血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沾染伤口的处理步骤。

2、通过示教和同学自行强化训练,使同学正确掌握结扎止血的方法,以及沾染伤口的处理步骤。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通过集中讲解、示教和同学亲自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1、通过集中讲解,使同学掌握结扎止血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沾染伤口的处理步骤。

2、将实验动物全身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教师先边示教边讲解清创术各操作步骤的要领,以及结扎止血的方法。

3、同学们自己亲自操作体会,每人至少行清创术1次。

老师在旁指导,注意纠正不正规操作。

六、小结: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重视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彻底清洗伤口周围皮肤污垢及异物。

2.由浅入深、仔细深查、认真操作,识别组织活力及血供,彻底清除伤口内血肿、异物及失去活力的组织,尽可能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应予以妥善修复。

4.严密止血,逐层缝合,避免残留死腔。

5.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在低位放置橡皮片引流。

七、课外作业:
回去复习结扎止血与清创术
八、教学体会:
①学生课堂秩序稳定,兴趣浓厚,都能积极动手操作。

②学生普遍反映对钳夹止血难掌握;
③学生无菌观念不强。

上述问题通过此次强化训练后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