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教案
湘教版七下数学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数学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掌握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这一节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指数运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幂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复习有理数的乘方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掌握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4.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以及相关的例题和解答过程。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_说课稿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_说课稿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学案一、教学要求、1. 体会幂的意义,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会用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1. 重点:(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及其运算。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性质的正确、灵活运用。
2. 难点:(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灵活运用。
(2)探索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两个性质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 知识要点:1. 同底数幂的意义几个相同因式a相乘,即,记作,读作a的n次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如:与,与a,与,与等等。
注意:底数a可以是任意有理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
2. 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m,n都是正整数)这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m,n,p都是正整数)3. 幂的乘方的意义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如是三个相乘读作a的五次幂的三次方,是n个相乘,读作a的m次幂的n次方4. 幂的乘方性质(m,n都是正整数)这就是说,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注意:(1)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幂的乘方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底数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
(2)此性质可逆用:。
5. 积的乘方的意义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如等。
(积的乘方的意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6. 积的乘方的性质(n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注意:(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2)此性质可以逆用:四、典型例题例1. 计算:(1) (2)(3) (4)解:(1)(2)(3)(4)例2. 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2.能正确地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进行幂的有关运算.【主体知识归纳】1.幂的乘方(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积的乘方(a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3.积的乘方的推广(abc )n =a n b n c n (n 是正整数).【基础知识精讲】1.幂的乘方法则的条件是“幂”的乘方,结论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这里的“底数不变”是指“幂”的底数“a ”不变.例如,(a 3)2=a 6.其中,“幂”的底数是“a ”,而不是“a 3”.指数相乘是指“3×2”.2.积的乘方是将“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例如:计算(-3ab )2.括号内的因式分别为:-3、a 、b .结果应为:(-3ab )2=(-3)2·a 2·b 2=9a 2b 2.而式子(a +b )2就不可以写成a 2+b 2,因为括号内a 与b 是“加”的关系,不是“乘”的关系.3.若一个式子中既有幂的乘方,又有积的乘方,也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则应按照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4.逆用法则的好处,在上一节内容中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同样,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中,逆用法则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题精讲】例1.计算:(1)(a 5)2; (2)(c n )2; (3)[(-21)3]2; (4)(2b 2)5; (5)(-a 2)3; (6)[-2(a -b )2]2.解:(1)(a 5)2=a 5×2=a 10;(2)(c n )2=c n ×2=c 2n ; (3)[(-21)3]2=(-21)3×2=(-21)6=641; (4)(2b 2)5=25·(b 2)5=32b 10;(5)(-a 2)3=(-1)3(a 2)3=-a 6;(6)[-2(a -b )2]2=(-2)2[(a -b )2]2=4(a -b )4.例2.计算:(1)x3·x·x4+(-x2)4+(-2x4)2;(2)3(y2)3·y3-(2y3)3+(5y)2·y7.解:(1)x3·x·x4+(-x2)4+(-2x4)2=x3+1+4+(-1)4·(x2)4+(-2)2·(x4)2=x8+x8+4x8=6x8;(2)3(y2)3·y3-(2y3)3+(5y)2·y7=3·y6·y3-8y9+25y2·y7=3y9-8y9+25y9=20y9.例3.计算:(1)82004×0.1252004;(2)(-8)2005×0.1252004.解:(1)82004×0.1252004=(8×0.125)2004=12004=1;(2)(-8)2005×0.1252004=-82005×0.1252004=-8×82004×0.1252004=-8×(8×0.125)2004=-8×12004=-8×1=-8.例4.已知n为正整数,且x2n=4.求(3x3n)2-13(x2)2n的值.解:(3x3n)2-13(x2)2n=9x6n-13x4n=9(x2n)3-13(x2n)2=9×43-13×42=9×4×42-13×42=(36-13)×42=23×16=368.。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
2.能够计算幂的乘方。
3.理解积的乘方。
4.能够计算积的乘方。
教学重点:1.幂的乘方的概念与计算。
2.积的乘方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和擦子。
2.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新知识:“假如我现在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橘子,你能说出总共有多少个橘子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橘子的总数。
二、幂的乘方(20分钟)1.教师写出问题:“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橘子,你能用幂的乘方表示这个问题吗?”2.学生思考后,教师解释幂的乘方的概念:幂的乘方是指将一个幂作为乘数,连续相乘的操作。
在这个问题中,3个苹果可以表示为3^1,每个苹果有4个橘子可以表示为4^3,所以总共的橘子数可以表示为3^1×4^33.教师用黑板上的例子,如2^3,解释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将底数2连乘3次,即2×2×2=8,所以2^3=8、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4.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以下幂的乘方:(a)5^2;(b)10^3;(c)3^4三、积的乘方(20分钟)1.教师写出问题:“如果有2组橘子,每组橘子有3个苹果,你能用积的乘方表示这个问题吗?”2.学生思考后,教师解释积的乘方的概念:积的乘方是指将一个积作为乘数,连续相乘的操作。
在这个问题中,2组橘子可以表示为(2×3)^1,每组橘子有3个苹果可以表示为3^2,所以总共的橘子数可以表示为(2×3)^1×3^23.教师用黑板上的例子,如(3×4)^2,解释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先将两个因数(3×4)相乘,得到12,然后再将12连乘2次,即12×12=144,所以(3×4)^2=14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4.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以下积的乘方:(a)(2×5)^2;(b)(4×6)^3;(c)(2×3×4)^2四、扩展应用(2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来解决。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幂的运算,是把前面学过的数的运算抽象为式的运算,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有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做幂的乘方后,再明晰的幂的乘方运算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幂的运算的基础,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储备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必不可少的解题工具。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承上启下,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化归的数学思想。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熟练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性质的过程,结合探究活动,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探索并运用幂的运算的性质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故我确定“以理解并掌握运算性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难点。
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通过先“做”,然后思考、猜想、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理解、掌握性质并运用运算性质计算,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首先,我提出一个趣味性问题:谁能在黑板上写下100个410的乘积?根据经验,同学们发现写不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法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基本概念。幂的乘方指的是将一个幂再次乘以相同的底数的幂,而积的乘方则是将一个乘积的整体乘以幂。这些法则在简化计算和提高解题效率方面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要计算$(2^3)^2$,通过幂的乘方法则,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结果是$2^6$。这个案例展示了幂的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幂的乘方法则和积的乘方法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指数相乘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构建正方体模型来演示幂的乘方在体积计算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们对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的掌握程度总体较好。但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在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b.积的乘方法则:$(ab)^n=a^n b^n$,即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所得的幂相乘。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个法则,并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幂的乘方法则;(2)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3)理解积的乘方法则;(4)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理过程,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幂的乘方法则与积的乘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整式的乘法。
课件展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1.幂的乘方【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课本的探究内容。
(1)(32)3 = 32×32×32 = 3( )(2)(a2)3 = a2 ×a2 ×a2 =a( )(3)(a m)3 =a m·a m·a m = ( )(m是正整数)【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能很容易的知道,当我们把3个同底数的树相乘时,要用到乘法法则。
(学生回答答案)【过渡】如果我们把上述(3)中的3也换成字母n,那么又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过渡】通过刚刚的总结,我们得到了幂的乘方法则,即为:(a m)n=a mn例题:(1)(103)5;(2) (a4)4;(3) (a m)2;(4) -(x4)3。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异同点。
【过渡】对于幂的乘方,除了基本的直接应用之外,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变化。
【典题精讲】1、已知a x=3,a y=2,试求a2x+3y的值。
解:∵a x=3,a y=2,∴a2x+3y=a2x×a3y=(a x)2×(a y)3=32×23=72。
数学教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数学教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
2.学会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
2.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2.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幂的定义和性质。
2.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谁能告诉我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二、新课1.幂的乘方(1)定义:幂的乘方是指将一个幂再乘以另一个幂。
(2)法则:幂的乘方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举例:如\(2^3\times2^2=2^{3+2}=2^5\)2.积的乘方(1)定义:积的乘方是指将一个积再乘以另一个积。
(2)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子的幂相加。
(3)举例:如\((2\times3)^2=2^2\times3^2=4\times9=36\)3.拓展:当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时出现时,如何进行计算?(1)原则:先算乘方,再算乘法。
(2)举例:如\((2^3\times3)^2=(2^3)^2\times3^2=4^2\times9=16\times9=144\ )三、课堂练习1.计算:\(2^4\times2^3\)2.计算:\((2\times3)^3\)3.计算:\((2^2\times3)^3\)4.计算:\((2^3\times3^2)^2\)四、疑难解答1.学生提出问题:在进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计算时,如何避免出错?(1)明确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
(2)按照计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方,再算乘法。
(3)注意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或相加。
五、课堂小结1.回顾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第8页第1-5题。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法则和举例,让学生掌握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完整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
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1.在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二)教学难点幂的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
4.1 A)第二张:例题,记作(§1.4。
1 B)第三张:练习,记作(§1.4。
1 C)四、教学过程Ⅰ。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102毫米,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如果将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则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生]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所以边长为102毫米的正方体的体积V=(102)3立方毫米;如果边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即边长变为102×10毫米即103毫米,此时正方体的体积变为V1=(103)3立方毫米。
[师](102)3,(103)3很显然不是最简,你能利用幂的意义,得出最后的结果吗?大家可以独立思考.[生]可以。
根据幂的意义可知(102)3表示三个102相乘,于是就有(102)3=102×102×102=102+2+2=106;同样根据幂的意义可知(103)3=103×103×103=103+3+3=109。
于是我们就求出了V=106立方毫米,V1=109立方毫米。
我们还可以计算出当这个正方形边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时,体积就变为原来的1000倍即103倍.[生]也就是说体积扩大的倍数,远大于边长扩大的倍数.[师]是的!我们再来看(102)3,(103)3这样的运算。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初等数学中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后续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中通过引入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有理数的乘方、幂的定义等。
但学生对于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于运算方法的应用可能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方和幂的定义,引出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
2.讲解示范: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提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学设计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能够熟练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正确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灵活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a^n = a^{m+n}\)(\(m\)、\(n\)为正整数)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幂的指数再乘方,或者几个同底数幂相乘,结果又会怎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讲授新课(1)幂的乘方计算:\((a^m)^n\)(\(m\)、\(n\)为正整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讲解:\((a^m)^n\)表示\(n\)个\(a^m\)相乘,即:\\begin{align}(a^m)^n&=a^m×a^m×\cdots×a^m\\&=a^{m+m+\cdots+m}\\&=a^{mn}\end{align}\得出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m)^n = a^{mn}\)(\(m\)、\(n\)为正整数)(2)积的乘方计算:\((ab)^n\)(\(n\)为正整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讲解:\((ab)^n\)表示\(n\)个\(ab\)相乘,即:\\begin{align}(ab)^n&=(ab)×(ab)×\cdots×(ab)\\&=(a×a×\cdots×a)×(b×b×\cdots×b)\\&=a^n×b^n\end{align}\得出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之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幂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难度较大而产生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法则进行幂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方,引出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盐城名校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说课稿
盐城名校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幂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时,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其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本质,掌握它们的运算法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直观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盐城的海水为什么这么咸?”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通过举例、分析、归纳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1.1 教材概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章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幂和乘方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本章后,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幂和乘方的概念;•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够运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重点•幂和乘方的概念的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掌握。
1.4 教学难点•运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设计2.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素材:•教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备课笔记、黑板、彩色粉笔。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幂和乘方的概念通过提问引入幂和乘方的概念,例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幂吗?什么是乘方?第二步:讲解幂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讲解幂的概念。
幂是指将一个数连续乘若干次的结果,如2^3表示2连乘3次。
第三步:讲解乘方的概念引入乘方的概念,并与幂进行对比,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2^3可以写成2的乘方形式为2的3次方。
第四步:讲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介绍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例如,(a m)n等于a的m乘n次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法则。
第五步:讲解积的乘方的概念引入积的乘方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它的含义。
例如,(a * b)^m表示a和b的积连乘m次。
第六步:讲解乘方的分配律介绍乘方的分配律,即(a * b)^m等于a的m次方乘以b的m次方。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运算法则。
第七步:综合练习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计算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应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步:课堂总结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三、说教学方法3.1 探究式学习法教师通过引入问题、讲解实例和运用法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理解概念和掌握运算法则。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运算法则,并为后续的指数运算和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幂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运算法则。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4.拓展与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
在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理解不清晰;2. 对幂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熟练;3. 在进行幂的运算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幂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掌握幂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以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导入、新课、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
新课: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练习:让学生进行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 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第三章第4节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东岳中学 兰顺河教学内容 幂的乘方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幂的乘方法则及用法则进行计算。
2. 难点:幂的乘方法则和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区别及这两个法则的混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你知道吗?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n 倍,那么甲球的体积是乙球的3n 倍。
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体。
木星的半径约是地球的10倍,太阳的半径约是地球的210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多少倍?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得出: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310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32)10(倍(即610倍)。
引导学生观察电脑展示的上图,通过比较三个球体的大小,体会球体扩大的倍数比半径扩大的倍数大得多。
2.提出问题 4a 的意义是什么?把4a 看成底数,则34)(a 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计算34)(a ?二. 探索规律,得出结论1. 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后学习小组讨论说明理由,再电脑展示推理过程)(1)42)6(; (2)32)(a ; (3)2)(m a ; (4)n m a )(。
n m a )(=(•m a •m a •m a …m a •)=m m m a+⋅⋅⋅++ =mn a即 n m a )(=mn a (n m ,都是正整数)2.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性质的特点(如底数和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 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得来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并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 公式中的底数a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2) 注意幂的乘方中指数相乘,而同底数幂的乘法中是指数相加。
三. 运用法则,进行计算例1 计算:(1)32)10(; (2)55)(b ; (3)3)(n a ; (4)m x )(2-; (5)y y •32)(; (6)4362)()(2a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幂的运算,是把前面学过的数的运算抽象为式的运算,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有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做幂的乘方后,再明晰的幂的乘方运算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幂的运算的基础,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储备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必不可少的解题工具。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承上启下,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化归的数学思想。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熟练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并
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性质的过程,结合探究活动,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探索并运用幂的运算的性质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故我确定“以理解并掌握运算性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难点。
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通过先“做”,然后思考、猜想、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掌握性质并运用运算性质计算,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
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提出一个趣味性问题:谁能在黑板上写下100个410的乘积?根据经验,同学们发现写不下。
我再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比较简单的式子表示100个410的乘积?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同学们共同明确根据乘方的意义,100个410相乘,可以写成1004)10(,再问,你会算1004)10(吗?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让学生体会了这种计算的必要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活动,发现概括规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先“做”,然后思考、猜想 、合作探究来归纳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1、活动一:媒体展示课本43页的“做一做”,及以下问题
2、问题一:你能说出23)2(、34)(a 表示什么意义吗?
3、问题二:请你计算23)2(、34)(a 、5)(m a ,并和同桌一起交流每一步计算的依
据
请一个同学回答5)(m a 的计算过程,并说出依据,说的不全面的其他同学补充。
4、问题三:从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同学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上面各式的括号里都是幂的形式,然后再乘方,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幂的乘方。
再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
5、问题四:能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请计算n m a )(,小组交流用符号和文字
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各自的计算依据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出幂的乘方
的运算性质,发展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几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例1计算,例一由四道题组成,第(1)题2)10(m 是法则的直接运用,所以我让由学生直接口答,我板演,第(2)题33)(x -有个负号,对于中等学生不太容易直接回答,所以我让学生先思考,同时提醒学生不要因“小符号”而误“大结果”。
然后请同学再回答,我板演。
第(3)题2342)(x x x +⋅,第(4)题3433)()(a a ⋅对于这两小题是几种运算结合起来的综合题,我让学生在说明算理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各自的做法,要求学生自己辨析,何时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何时运用幂的乘方运算性质,何时是合并同类项,做到计算过程步步有据。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写出计算过程,以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幂的乘方运算性质”。
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目标中的熟练的运用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 、请四个学生板演教材P44练一练第一题的(3)、(4)两小题、第三大题。
板演结束后再请四个学生到黑板上给他们的同学批改,错误的要订正在旁边,同时给他们的同学就解题格式、书写、正确率方面综合打分。
最后请一个学生就板演,批改做点评。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尝试实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活跃课堂的气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改正错误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思维拓展,勇攀知识高峰
为了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为逐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善于交流、敢于创造的习惯。
我设置了如下两个小问题来让学生来挑战: 1 、43)(2)(312)()()()(====a a a
2 、比较的大小与10203054,3
这两道题都是采取逆向运用的方法解答的,通过前一课时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学们已对逆向运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采取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的模式,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感受本节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我设计了利用幂的乘方在解决校园建设中的绿化问题。
1、某学校有一个半径为R=310cm 的圆形空地,计划在圆形空地的中央建一个半径 为r=210cm 的圆形水池,剩余面积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所学知识是如何得到的、所学数学方法等方面总结有
哪些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本节所学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布置
1、 课本P48习题第二题
2、思考题:20033的个位数字是几?
附板书设计:
幂的乘方
对于任意的底数a ,当m 、n 是正整数时, 例1 计算 mn m m m m m m n m a a a a a a ==⋅⋅⋅=+++ )( 1、 2、 3、 4、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学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