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支架式教学,又称脚手架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促进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以指导为主、以自主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参
与和协作的教学模式。
1、创设温馨、有利于学习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需要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一个既有挑战性又
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发掘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的全面
发展。
2、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方向和力度,因人而异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先由教师的引导进入学习状态,最终进入自主学
习状态,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分享教学
成果、体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
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提供多种体验和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让学生在
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发展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4、注重协作学习。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协作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合作、
共同探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能够
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结论。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及特点支架式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Vygotsky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生中心: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2. 学习任务: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设置的学习任务往往是具有挑战性的,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引导与支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效果。
1.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小说阅读、作文写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上,要注意将任务分解成不同的难易程度,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对于小说阅读,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简单的故事,再逐步引导学生阅读较复杂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2.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在作文写作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差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范文、讲解写作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支架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逐步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
支架式教学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很难主动参与。
而支架式教学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设计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问。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课文中的主人公怎么解决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支架式教学可以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
支架式教学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的方式,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在阅读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搜集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然后帮助学生将其组织成连贯的段落。
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
支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而元认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控制。
支架式教学注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图示、示范和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写作和思考等学习策略。
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支架式教学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逐步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为学生提供具体和及时的反馈。
在写作中,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修改文中的语法错误,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文档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教师不再满意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认真贯彻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开始探寻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倍受青睐。
一、支架式教学概念简述关于什么是支架式教学,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在其性质判断上也存在一些分歧。
一些学者从教学策略层面出发对支架式教学进行界定,比如一些学者从教学理念层面对支架式教学进行界定:支架式教学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以实现儿童认知发展潜能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平等交往为基本途径、以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确把握为鲜明特征的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个重视有能力的他人对学生进行依存性的帮助,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的过程。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老师或其他某种途径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临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临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也称作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可见儿童的第一发展水平与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临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绝不应该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走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前面,不停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何克抗,2002)。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即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达到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实现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理念。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分析1、影像式支架,感知语文语文课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或听过的,如果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式的接受,课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通过为学生提供支架、引导和指导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研究、教学设计、影响、实践案例、效果、启示、未来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念和特点、应用现状、支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实践案例、教学效果、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尚未完全发育,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而提出的,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架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理解还存在模糊和片面的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有必要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这也正是本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意义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
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还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了原 文 之 后 ,学生 都 会 略 知 一二 , 诸 如 善 良 、 心 孩 子 等 , 阿 长 的 关 但 “ 文 化 ” “ 俗 ” 的原 因何 在 , 没 、粗 学 生 一 般不 甚 了解 。笔 者便 让学 生 到
使 他 们进 行 更 高 水 平 的认 知活 动 。 主 要 以 网络 形 式展 现 ; 习 者使 用 学 简言之 , 通过支架( 师 的帮助) 是 教 网 络 环 境 下提 供 的 一 些 技 术 工 具 把 管 理 学 习 的 任 务 逐 渐 由教 师 转 来 实现 与 教 师 的交 互 对 活 , 表达 自 移 给学 习者 自 己 ,最后 撤 去支 架 。 己对 当前 学 习 内容 的 理解 。 网络 在 在 实施 “ 支架 式 教 学 ” , 以 是 先 环 境 下 “ 架 ” 整 合 到 网 络 学 习 时 可 支 被 由教 师将 学 习者 引 入 一定 的“ 问题 环境 中时 , 的交 互 层 面及 一 些 支 它 情境 ”并 提供 可 能获 得 的工 具 。 , 然 架形 式会 得 到扩 展 。 后 由教 师 为 学 习 者确 立 目标 , 以 用 三.网络 环 境 下语 文 支架 式 教 引 发情 境 的 各种 可能 性 , 学 习者 学 的 基本 环 节 让 进行探索尝试。 这种 目标可能是开 1 设情 境 . 创 放 的 , 教 师 会 对 探 索 的 方 向有 很 但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可 以 为 我 们 更 大影 响 ,他 可 以给 以启 发 引 导 , 可 容 易 地 创 建 一 个 富 有 活 力 的教 学 以做 演 示 ,提供 问题 解 决 的原 型 , 环 境 , 过 创 设一 个 富有 情 趣 的 问 通 也 可 以 给学 习者 以反 馈 等 , 要 逐 题 情 境 , 但 自然 而然 地 过 渡 到 课 堂诸 渐 增 加 学 习 者 自己 对 『 题 探 索 的 多 f题 的探 究 当 中 , 本 是 突 兀 的 廿 J u 】 使 成 分 。 最后 , 师 要 逐 步地 让 学 习 问 题 变 得 平 滑 , 学 生 有 一 种 “ 教 使 水 者 自己 去探 索 , 他 们 自己决 定 探 到 渠成 ” 问 题 , 选 择 自己 的 方 死 》 篇 说 明 文 时 , 者 先 利 用 多 这 笔 法 , 时 , 同 的 学 习 者 可 能 会 探 媒 体 课 件 出示 来 自死 海 真 实 写 照 这 不 索 不 同 的问题 。 的图片: 人们 悠 闲 自在 地躺 在水 面 二 . 于 网络 的 支架 式 教学 基 上看 书 、 看报 , 赏 了这 些 图 片 , 欣 学 随 着 互 联 网 技术 的发 展 , 络 牛们 都 感 到 惊 讶 : 上 看 书 ?不 可 网 水 环 境 下 的学 习 得 到 了人 们 的 普 遍 能吧 ?究竟 是 什 么地 方 能有 如此 神 关 注 。网络 为学 习 提供 了新 的环境 奇 的 自然现 象 ? 种 自然 现 象是 怎 这 和 方式 , 它相 对 宽 松 、 资源 丰 富 、 灵 样 形 成 的 呢?由情 境 引 出探 讨的问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是以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水平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
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做中学”,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1.任务导向型教学任务导向型教学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诗歌鉴赏》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赏析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分层指导式教学分层指导式教学是支架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在教学《古诗词鉴赏》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古诗词赏析任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学习环境的营造支架式教学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小学语文课堂中也需要营造浸润式的语文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丰富多彩的语文墙、提供多媒体资源和创设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充分沉浸在语言环境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尽管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导致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时很难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1.加强教师教育教师是支架式教学的实施者和主体,加强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于有效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支架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根 据小 学 语文 的教 学 内容 , 围绕 某一 课 、 某 个 主题 , 以 “ 最邻 近 发 展 ” 区的 概 念要 求 来搭 建 科 学 、 合理 、 有效 的教
学支架。例如, 在教学《 桂林山水》 一课中, 教师围绕“ 桂林
山水” 这 一 主 题来 建 立概 念 框 架 , 并提 出如 下 问题 : “ 作 者
其他 人 脱险之 后 , 船 长 自己却 牺牲 了。 ( 3 ) 根 据 学 生 的 观 点 ,教 师 进 行 总 结 : “ 在 此篇 课 文 当 中, 作 者通 过 详 细地 描 写 这场 灾 难 , 体 现 出 船 长 这个 人 的 伟 大 。在 哈尔 威船长 身 上 , 我们 看到 的是 他镇 定果 断 、 舍 己 救人 、 果 敢机 智 、 忠 于职 守 、 关 爱 孩子 、 关 心 妇 女 的 英 雄 本
了井 口, 你们说 它 促进 教 学的合 理 性 支 架 式 教 学策 略 最 后 一 个 环 节 主要 是 学 生 的 自我 评 价、 小 组评价 以及 教师 对学 生 学 习效 果 的 评价 。评价 内容 包括 有 : ( 1 ) 学 生根 据 自己对 一篇 课 文 的 学 习 , 知 识 的 掌 握 情况 , 对 自己 自主学 习的能 力进 行 评价 , 并找 出 自己在 学
组讨 论 、 交流 、 协商 的方 式 , 对 学 习中 不 同 的意 见 、 不 同看 法 的复 杂局 面进 行梳 理 、归 纳 与分 析 ,使 之更 加 清楚 、 全
面、 正 确 。通 过协 作学 习 , 在 教师 的 合理 指 导下 , 学 生 深化
当中来。例如 , 《 坐井观天》 一文 , 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 , 为
学 效率 的提 高 。本文就 对 支架式 教学 策略 在语 文课 堂 中的 具 体运 用进 行分 析 , 以期 能够给 广 大教 师一 点启迪 。
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自我训练,自我强化,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
从而使学生的学得到全面的提升。
朱自清在《背影》朴素自然的语言中,倾注了绵绵情思,需要细细玩味才能够体会,粗心的浏览往往是发现不了的。
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平实的细节,鼓励学生咬文嚼字,体会语言的情味,例如“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句话,学生抓住“混入”这个词,可以想象出“我”望着父亲背影消失的情景,似乎可以看到“我”一直望着,找着,久久不忍离开,体会到“我”内心怅然若失的苦痛。
借助语言赏析的训练,读懂文章,自主阅读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才是真正具有发展性的课堂。
“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秉承“一切为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的理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促进学生“学”的课堂,才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源头活水。
(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罗 斌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可见,支架的作用就是引导学习者在未知的知识空间逐步攀升,为学习提供系统化的支持,从而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通俗地说,就是“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儿童之间温暖的、愉快的合作,在这种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发展。
当儿童技能提高时,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治、自主、自发性”。
其实,支架式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在学生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支架式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对知识理解构建一种概念框架,分散复杂的学习任务,方便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其教学理念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主要分为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五个环节。
目前这种教学策略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先对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流程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总结出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供参考。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流程1.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搭建脚手架在小学语文中,脚手架的作用就相当于教师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必须围绕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设置合理的知识框架,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忆江南》两首古诗时,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
首先,教师必须以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背景,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辅助,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对这两首古诗有初步了解。
2. 依据教学支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小学生对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更是充满了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出发,创设能促使学生产生新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一些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忆江南》相关的视频,或者搜集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小故事,读给学生们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领会其中的情感基调。
此外,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自己亲身体验,这样既可以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3. 确定教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这一环节是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和研究知识,教师在确定教学理念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做出适当的指导。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讨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了解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2. 分析支架式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变化。
3. 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实施支架式教学,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 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方向和解决方案,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促进支架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1.3 意义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支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支架式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和同学进行互动和合作,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有目的地设计和提供相应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等因素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期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瓦格斯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在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1)个性化辅导:支架式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2)适应性强:支架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调整,使学习过程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
(3)引导性强: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示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许多学生会对长篇文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很难静心去读懂文章。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方法,通过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启发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
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铺垫一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通过讨论、示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支架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因此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支架式教学则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支架式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二、支架式教学概述支架式教学起源于美国,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支架式教学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精彩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感性认识和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 开展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4.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和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差异化教学等方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支架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方法。
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挑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支架式教学策略,并结合新的教学技术,提升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概念特点、学习成绩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实际操作、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针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揭示其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效果。
通过深入探讨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支架式教学提供建议和思路。
通过此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3 意义和价值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支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其语文写作和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业成绩。
支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近年来,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渐普及,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进。
它不仅能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而且也更加注重学习的有效性,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就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从实践出发,实现学习技能建立和掌握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它以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为基础,将过程和目的融为一体,通过活动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
支架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可以有效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改善学生学习表现支架式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表现。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了实际经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支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比如,支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试验结果,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支架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支架式教学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策略特点1.重视学生参与支架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法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使教育更有效。
2.明确目的支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定位目标,将课堂学习过程中真实的学习过程和目标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聚焦学习技能支架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建立学习技能。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支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注重语言表达的学科,通过支架式教学,教师可以以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词汇和语法的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材料,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支架式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某个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进行预测活动,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兴趣,然后逐步分析和解读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最后进行理解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支架式教学,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在语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写作,例如“你心目中的理想校园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scaffolding),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伍德(Wood,1976)最先借用此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施与的有效支持。
学习支架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完成学习任务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支架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在更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体悟与理解,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并
且也使学习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复杂性和真实性。
同时,支架理论也指出教师“既不应以单方面的方式呈现信息,也不
应通过塑造连续接近来达到某些行为目标。
相反,教师应提供指导,要求学习者填补他们当前的技能水平和预期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
随着学习者逐渐变得熟练,随着他们能自己完成任务,
指导可以撤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支架理论,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使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关于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在建构主义理
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架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
这是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和“辅助学习”理论为基础的。
他认为,
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如教师)的帮助下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就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潜在发展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同时“辅助学习”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往往受外在文化的调节、辅助,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习者的心理工具。
由此可见,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通过支架逐步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之后撤去支架,从而使学生自主掌握并内化知识和技能,使其认知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至潜在水平。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支架式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确定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建构知识不可或缺的场所,情境是重要组成部分。
支架教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保留复杂性和真实性而被展示出来,同时又不会因过分强调真实情境而造成学习的低效率。
创设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即问题情境必须要和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联系,并且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即将要达到的目标,实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形的评价标准,即“学完这一篇课文或这一堂课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大多是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完成的。
如于漪老师在执教《春》这篇课文时,就结合所处时间正好是阳春三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对文章中所写的景物,你是怎么观察的?朱自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春天的景物?你想到了多少?看到了多少?这些问题不仅和实际相联系,而且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同时又反映了课文的关键内容,突出了教学目标。
(二)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探索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围绕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提供帮助和指导。
学习支架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多种,如范例、问题、图表等。
其中,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它的结构性较强,更加关注细节和可操作性,且具有启发性。
如载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的《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支架》一文中提到:在进行《论语(十则)》的教学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论语》?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时无法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层次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己作答:1.你能读懂并翻译《论语(十则)》吗?2.你能概括出《论语(十则)》是从哪几个方面谈学
习和做人的道理的?3.《论语(十则)》的思想内容对你有哪些帮助和启发?4.《论语(十则)》中讲的话在今天还有用吗?这样呈现出的问题支架具有层次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的板书、媒体演示也应发挥支架作用,支持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很多优秀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利用板书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时,就首先出示了一块写有“规圆矩方”的牌匾,但是“矩”字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由此引导学生为何要多加这一“点”――要求做人要更讲规矩,更懂礼节。
(三)学生独立探索,互相协作
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强调师生之间协作,同样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在这一阶段,支架已经搭建完成,教师进行的帮助引导必须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
让学生能够沿着教师所搭建的支架继续攀登,独立探索,直至教师放手,即撤去支架。
接着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换借鉴彼此独立探索的成果,最终使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以钱梦龙老师的《谈骨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首先提供阅读材料给学生,摘取的是网上对该文的批评,教师并未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要求同学自己思考。
在梳理文章思路时,让学生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讨论。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前两个问题,并且教师引导学生
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对学生的疑问和争论提供指导意见。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就定为“在充分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考,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老师开始逐步撤去先前搭建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自主探究、质疑,最后全班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最终形成统一观点,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四)及时评价反馈
从学生开始沿着支架探索到最终完成意义建构,需要及时给予反馈评价。
这些评价要和问题探索过程联系在一起,不能仅在问题解决之后提供评价。
这些评价,既能起到信息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每一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完成了多少任务;同时也可起到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在探索问题情境中,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首先,这一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和帮助作用,对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虽是平等中的首席,但是也要对教学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不是直接起作用),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节和引导。
如在钱梦龙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放任学生无组织的讨论,而是适时提供
给学生两篇阅读材料,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空谈。
其次,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开放性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谈论,比如“围绕‘假如地球没有了绿色植物’这一话题展开想象”,而不太适用于语文知识、语文基本技能等这种较系统的内容的教学。
同时,这一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必须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水平,尽最大可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注释:
[1][美]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5-216.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