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人管”与“仁管”
精编【管理知识】浅谈企业人本管理
【管理知识】浅谈企业人本
管理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浅谈企业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其实质是尊重人———使人得到全面
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人的
智慧和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从而使
管理效益趋于最大化,达到管理的
目的。只有效益趋于最大化,才能侈
谈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生活水平的
高质量,人际关系的高和谐,社会进
步的高跨越⋯⋯
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
化, 企业中“人”的地位正不断提高, 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
地投入企业运作, 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 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也是企业发展的中介和依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企业
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
就是要求企业重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在企业
中发挥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在计
划、安排、组织、实施整个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人性化、
知识化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体现在企业中
的职工都有享受作人的权力,享受被尊重的权力,有
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权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还要求企业在民主、监督过程
中存在合理的实施程序,以人为本的管理也离不开
有效的和既科学又严格的管理。围绕”以人为本”管
理是企业管理的根本,谈谈自己几点认识和看法。
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 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可是在合理化之外,还要注意安人,我们叫做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讲“仁“和“义“。“仁“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义“是经权之道,就是恰到好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恰到好处“。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把人当人看”,从而使得员工愿意怀着这种满意或者是满足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著名经济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ariedegeus)从自己在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公司38年的工作体验及对世界上能幸存并寿命很长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后,也提出这种宽容型的人性化管理其实正是新经济形态下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也是世界上许多企业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成为“长寿企业”的活力所在。管理者应该意识到,管理的唯一目的不是企业利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理想境界。 古人曰:“聚人而成家,聚家而成国”。没有比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和爱更重要的事情。自发式的人性化管理迎合了现代人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人性化管理并没有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形成冲突,相反,尊重人、满足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使企业员工得以自觉维护企业利益成为必然。人性化管理是蕴涵于粗放管理之中的细致。 人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的“稳定和变化 人性化管理表现”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人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在表面上混饨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现代企业人性管理的任务。人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人性管理是企业在已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规范管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儒家管理思想—“和为贵”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是“和”,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后来历代儒家也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因为管理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就企业来说,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职能的有机结构。只有把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法国企业家法约尔把“协调”视作是企业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之一,认为“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美国管理学家古里克认为“协调”就是“为了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步调一致,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则进一步把“协调”从一般的管理职能提升为“管理的本质”。这些都说明“协调”即“和”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它的低层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讼”是人际间矛盾的激化。“无讼”是孔子的理想,目的在于缓和矛盾的冲突,是“和”的表现。“和”在管理中的高层次作用,是指企业成员间通过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是一种互为目的、互相新生的关系,也是“和”管理的高境界表现。“和为贵”已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
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忠诚
儒家思想强调忠诚,员工 应对企业和组织忠诚,尽 心尽力地为企业和组织服 务。
礼义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员工 应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尊 重他人,以礼待人。
等级制度与权威管理
等级分明
中国式管理强调等级制度,不同 职位和级别之间有明确的权力和 责任划分。
权威管理
中国式管理强调权威管理,管理 者应具有权威性,能够有效地指 导和监督员工。
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中 ,应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形 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强调和谐
中国式管理注重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实践中,应营造和谐的企 业文化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倡导包容
人性化管理强调包容性,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差异。在实践中,应倡导包容的企业 文化,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人性化管理策略
尊重员工
该跨国公司尊重中国员工的文化 背景和价值观,避免简单地将西 方管理方式套用到中国市场。
员工培训
该跨国公司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 ,通过提供内部培训、外部进修 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 素质。
弹性工作制
该跨国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允 许员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情况 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
人性化与人情化管理[修改版]
第一篇:人性化与人情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与人情管理的区别
人情化管理常导致:
1、领导对下级猜忌,想全面掌控下级而常搜集下级的隐私。
2、管理者帮助了很多老板发家致富,个体老板不会真正的心存感激。刚开始因管理者因为权力并控制资源,老板们不得不奉承巴结以求合作,业务过程中因利益关系而不得不屈从管理者。这使得他们从内心感觉缺失尊严,最终在业务结束后对管理者心存芥蒂而毫不讲情面甚至在钱挣少了的情况下与管理者发生法律纠纷。一切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这种关系最终演化成随着个体老板实力的增强反过来对管理者在业务上形成某种制约与控制,此时管理者反过来依赖上了个体老板。
3、管理者心理上不平衡,他自己认为他很有人情味也帮组了个体老板致富。而个体老板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甚至有被利用的感觉,大家只是利益关系。后面根本不再与管理者讲人情。
一味依赖人情管理,企业最终将失去自我改变的能力,走入一个越来越保守的死结。
人情管理的基础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赖,为了让被管理者“信”自己,管理者就不得不迁就和迎合被管理者,企业就不能“变”。“变”与“信”是相互矛盾的,“-变”带来焦虑,“变”成了一种破坏。“不变”带来安定,“不变”强化“信赖”,最终中小私企的管理文化成为了一种只能“守”、不能“变”的文化,中小私企失去了“变”的机制和能力,只能在封闭和保守中走向死亡。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从管理的涵义看,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即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从字面上看,“管”者,制约也,是指对严格执行制度、丝毫不许偏差的监督、检查,其表现状态则呈刚性:“理”者,梳理也,是按照人的情感、思路及价值取向等对人和事进行号脉治理,其表现状态呈柔性。“管”和“理”的结合,就是刚柔相济的结合,我们现在之所以强调人性化管理,是因为过去相当长时间我们管得多、理得少,没有达到“管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管理思想作为管理活动的升华,其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条件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值。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有:(一)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最为杰出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管理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大业。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
1、“自利”的人性观。管子认为“自利”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质所在。“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责也。”管子认为,人对“利”的追求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无可厚非的。但管子并未走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是可以调和,人既可以有“自利”之德,也可以有“利人”之德,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极端。
2、“四民分业定居”的管理方式①。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国之四民”说,即士、农、工、商,并称为国之四民。管子主张“四民务使杂处”,即四民不能杂居,应该分开。“处士…使就
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样做即有利于同一行业的人员集聚,实现经验的交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组织的和谐,提高专业化程度。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程度比较高。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特点在于关注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孔子关于管理的“九字名句”②:“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阐释了管理的核心特点。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谐的综合,这是管理的最为理想的状态。
“人管”与“仁管”
家 文化 的背景下 ,
业 除 了 满 足 员
工 个 人 的 利 益 ,还 应 该 考 虑 员 工 绝
不 是 孤 立 的 个 人 ,而 是 有 家 庭 有 人 伦 的 关 系 存 在 , 员 工 的 利 益 一 定 是 与 其 家 庭 的 利 益 关 联 在 一 起 的 , 因
此 企 业 有 必 要 对 员 工 的 家 庭 有 所 体 恤 。据 报道 ,山 东 一家 企 业 从2 0 1 0 年
角度
>>>
读者互动
要让管理丁作 重直 ^,而不是 去适应管理工作
“ 人管’ ’与 “ 仁管’ ’
段俊平
>
西方的管理 注重制度 和流程 , 主 耍是靠严格 的制度在 管理企业 , 因 为 制 度 是 八 定 的 ,所 以 西 方 管 理 其 实 更多 的 是 “ 人管 ” ,而 中 国企业
>>>
那 里 ,部倡 导 “ 为 政 以德 ” ,德 性 的
人 力 ,有 所 限 度 ,要 设 身 处 地 为 员
难 得 到 员工 的认 同 。
感 化力 量 最 强 ,强 调德 性其 实 是 尊重
员 工 的 人性 , “ 仁 爱” 型 的企 业 文化 应 该是 人 性化 的 。
更 多地 讲究 德 性 的因素 ,而不 是发 出
把 “ f _ = 爱 观” 落文 到企 业 管理 中 ,企 业 就 会达 到 无为 而 治的 管 理境 界 。
企业管理要重“人”也要讲“仁”
惜 才之 心 . 乏伯 乐之 慧眼 没 有惟才 是举之 气魄和 缺
用才护 才之 贤能 以及继续 深造 之远虑 恐十 再 好 的 白
人 才终 将会 成 为庸才 .再 多 的知识 也会 慢慢 枯竭 。 飞 速发展 的现代 社会 .企 业 管理越 来 越重视 人 .
作 用 .这 充分 说 明在 人 才 资源 相 对 匮 乏 的大 中 型企
爱才 之心 识才之 眼 ,纳 才之量 用才之法 护 才之 胆 ,举 才之 德 育 才之 方。如果 一个企 业领 导者缺 乏
现代企业管理中. 必须 “ 以人为本“已成为所有企业
管理 者的 共识 。 据 有关资ຫໍສະໝຸດ Baidu料表 明 ,在我 国大 中型企 业 中 能 发挥
才 能的专 业技术 人 员只 占4 % ,其余 的基本 不能发 挥 7
分 别有 20 5 名亲 朋好 友 。 生产经 营者得 罪一 名顾 客 , 其 名声就 会被层 层传 播 , 相应 失 去 20 5 名顾 客乃至 更 多。 鉴 于此 , 业 经营 者要想 不失 去市场 ,就要 善待 每一 企 位 顾客 ,在保 持 良好 服务 的 同时 ,不 搞价 格欺诈 ,在
人性与企业管理
人性与企业管理
[摘要]本文阐述了东西方在人性方面的不同认识,并通过三个案例的分析得出好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济模式产生于东西方在人性观点上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人性;伦理行为;企业管理1 人性与伦理行为
人性是个古老的话题。早在几千年以前,中国的儒家学者便有“人之初,性本善”的主张。而儒家的最高境界则是“薄施于民而能济众”。通过教化使百姓人人向善,统治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可“保民而王”,天下便可运行于掌了。同为儒家的旬卿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在《性恶》中言: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
先秦诸子中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基于人之性恶的人性论,他力主变法图强,提出不同的主张。他认为自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人绝不会“去求利之心,出相爱之道”。在当时,他主张用严刑峻法“治急世之民”。执法应严“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世,赏善不遗匹夫。”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其为一家之说虽主张有异,然其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使国家安定,百姓乐业。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为统治者所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诸子学说的思想仍不失其光辉之处,为后人研究和借鉴。
如今,人性依然是社会研究的话题。《简明社会学辞典》解释: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马克思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王海明作品《新伦理学》称: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并将人的伦理行为细分为十六大类。而人的伦理行为大都是其混合的复合的类型。“这十六种伦理行为,包括人类一切社会一切人的一切伦理行为。”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性质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曾先后于1919年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被认为是第一
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但当时他所指的人力资源与我们现在所理
解的人力资源相差甚远,只不过使用了同一个词而已。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
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
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
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
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
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
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
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
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
为研究的序幕。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管理的智者之道
俗话说:欲冶兵者,要先选将。也就是说,要想冶理好军队首先就要选择好将军。商场如战场!同
理可证,要想冶理好企业首行就要选择好管理者。
一、管理者之“智”
作为一个管理者,手中把握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那么他所带领的
企业前景必将暗淡。
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里包含着“知”与“能”。“智”正是让我们正确的把知识运用到管理之中,并把之转化为力量发挥能量。而管理者则恰恰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资源,使之发挥
能量为企业所用。
二、管理者之“信”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在企业中的一言一行,已经不只单纯的是一种个人行为,而
是代表着一种企业行为。
“信”是为人为事之根本所在。“信”虽无形但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金钱的损失是可以计算挽回的,而一旦失去信誉所造损失却是难以计算、甚至不可挽回的。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一样,一旦失信于员工,那么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限于人格和威信的下降,更是要坐收在管理中无法
得到员工认同和支持的恶果。
三、管理者之“仁”
“仁”是中国儒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仁能附众,作为一名管理者,得到大家的支持、把众人团结到自己的身边来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需的。
亦如,在管理中惩罚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决非管理的本质。“石可破,但不可夺其坚。”也就是说:在管理中你惩罚员工会很容易,但让他心服口服从此改正错误却决非易事。而管理中的“仁”更多的则体现为一种“双赢”,管理者赢得管理,而员工则赢得利益。管理中并非为“管”而“管”,而是为“理”而“管”。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_0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07-04-02
企业管理论文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中国企业在面临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链接都存在一个文化差异的接轨与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的问题,企业在考虑向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这种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儒家思想;现代企业管理 1.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1.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仁学”管理思想的基本管理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现代管理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仁学”管理思想始于远古尧、舜、禹、汤的先人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孔子只不过是中国远古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的道德统治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换言之,道德管理文化产生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的远古文明时代,经孔子加以弘扬和发展成为系统的“仁学”管理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管理原则而延续到现代。“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这样一些范畴和管理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基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其发挥作用的根本机制在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其管理驱动力就在于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从狭义讲,“仁学”管理思想是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的管理原则。 1.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仁学”管理思想对于缓解现代西方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念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弥补西方管理文化的根本缺陷,促进人类新型管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儒家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理论界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儒家中"仁”、中庸之道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和积极影响,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仁;中庸之道;人本管理
1.“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
1.1 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仁”学思想首先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虽有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孔子把“仁”与家庭内的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子曰:“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体现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梯表现为兄弟之间的关爱。在仁的最初意义上,家庭里的孝梯是其根本体现。孟子进一步发挥“仁者爱人”的普遍性含义,提出“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主张天下一家,彼此相爱,并把仁爱之心推广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仁政”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仁”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浅谈企业管理(三)人治、法治、无为之治
浅谈企业管理(三)
——论人治、法治、无为之
治
对于企业管理的看法多种多样,按照管理的方式,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其分解为三种基本方式:人治、法治、无为之治。在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或许无法将这三种基本方式分得很清,基本上都是进行搭配使用。而如果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则必须将它们拆分出来才能讲得透彻,用得恰当.
首先,我们先将三种管理思想进行描述:
“人治”思想来源于儒家管理文化,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关系。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法固然不可缺,但执政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行不正,虽令不从”。主张管理者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礼治,以达“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境界。主张把人治与礼治、德政结合起来。
“法治”思想来源于法家管理文化,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两者互为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理”、“依法办事”的管理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制度至上”、“制度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制度的形式化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人性管理
浅谈企业基层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同和接受。从长远看,引入并运用这一理念,将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当今,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正进入了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力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人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创造性人才,才能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善于管理人才,才能获取较大的效益。因此,如何培养、使用、管理、留住人才成了企业管理头等重要工作。其次,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集权式的组织形式正逐渐受到挑战,组织内部的分权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规模高度统一的大企业,正逐渐变成由许多自主经营的小单元组成的原子合成型组织。这种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必然要求企业更加重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感情管理。再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特别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劳动者的追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劳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手段,在工作中寻求人生意义。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了解员工,不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设法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思想核心-儒家,法家
管理思想的核心之儒家与法家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儒家和法家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管理思想核心,而且在企业管理中也各自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管理的人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简言之即“治人”,而且以人为本也正是党和国家一直提倡的。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他在《论语》中强调’仁”,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因此可见人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必不可少,在基层中,员工便是本,所以以人为本便是在维护企业的本,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是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都做好的一个企业方能凝聚人心,才能和谐稳定,才能前进发展。在从员工的立场上看管理者,其实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前进,员工们要以管理者为核心,按照企业发展规划认真执行,做好本职工作,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
当然,以人文本也不是没有度的,试想在企业中如果事事都以人为本,而不顾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那么在企业运作时必然会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危害,所以在管理思想当中,法家的思想也不可或缺。
而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在法家的管理思想中,尤其体现出对法律法规的重视,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和法治而闻名。法家反对儒家思想中的礼制,倡导公平,公开,公正,所以在企业当中,提倡法治确
实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率。此外,法家提倡不要依赖人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今天企业中,完全凭借企业所以人员对企业的忠诚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借助法治,建设一套可靠地管理制度,再依靠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这样企业必然可以保证决策的执行效率。法家还强调执行力,即当今社会中提倡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社会管理中确实有效,在企业中也同样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的“人管”与“仁管”
西方的管理注重制度和流程,主要是靠严格的制度在管理企业,因为制度是人定的,所以西方管理其实更多的是“人管”,而中国企业注重是人情世故和相互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所以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仁管”。这也与“仁爱观”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理念是分不开的,由于西方在人性方面是主张性恶论,所以他们认为必须用严格的制度与法才能约束人的行为。而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中国文化认为只要给每个人以仁爱和尊重,人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只要把“仁爱观”落实到企业管理中,企业就会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仁管”是中国化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实现“仁管”的管理境界,必须把孔子的“仁爱观”落实到企业管理中。在管理中“仁管”的企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仁管”的企业一定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它表现在尊重员工上,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基本关系。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幸之助就认为,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他曾说“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而日本公司的口号则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企业对于员工的充分尊重。尊重爱护员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以员工为本,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员工才能尊重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等代替了人的直接劳动,但是这不意味着人要被技术化,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实际上,管理员工的说法有一种对员工的不尊重,这种科学管理的思维把员工等同于物来看待,这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仁爱观”要求企业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时更多地讲究德性的因素,而不是发出制度化的命令,不管在孔子还是孟子那里,都倡导“为政以德”,德性的感化力量最强,强调德性其实是尊重员工的人性,“仁爱”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人性化的。
其次,“仁管”的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和满足员工的切身利益。首先,作为一种雇佣关系,“仁爱”体现在为员工提供好的,为员工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环境。而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企业除了满足员工个人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员工绝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有家庭有人伦的关系存在,员工的利益一定是与其家庭的利益关联在一起的,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家庭有所体恤。据报道,山东一家企业从2010年起向全体员工的父母每月发数百元的“孝工资”,其中一位负责人很好地概况了“孝工资”的意义:“…孝工资‟是企业替员工表…孝心‟,让员工工作得更…舒心‟,让员工父母更…放心‟,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一举数得。”另外,孔子曾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是“仁政”的要点,而企业在任用员工和安排工作时应当节用人力,有所限度,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把“仁管”真正落实。
再次,“仁管”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一种仁爱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对员工的才能加以珍惜,并能够让员工充分展现自己,员工在仁爱的企业文化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单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手段。任何一个企业,如若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和发展,人才是最宝贵的,而只有营造一种仁爱的企业文化并实行仁爱的管理,从物质、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有一种参与企业管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员工才能与企业融为一体。因此,“仁爱”的企业文化应当激发员工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持久的归属感,不单单把企业当作获取工资的场所,而是把企业当作自己不可失去的生活共同体,从而从根本上关心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仁爱”作为支撑,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便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同。
最后,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仁管”也体现在企业能和谐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仁爱”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对外的关系中表现出一种大仁大爱。在对顾客的关系上,企业要赢得顾客的青睐,必须对顾客有一颗“仁爱”之心,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这样才能真正在竞争中取胜,达到孟子所说的“仁者无敌”。似乎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不能够心慈手软,“仁爱”的企业难免显得迂腐,其实,那些倒闭破产的企业多半都是由于缺少“仁爱”所致。一个企业要想进入市场,但又缺乏“仁爱”之心,不讲奉献,只要索取,不讲义务,只要权力,到头来只能被市场驱逐。市场需要的是有仁爱之心的企业,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企业,“仁爱”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之,企业在“仁爱观”的指引下实现“仁管”能够获得强大的软实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一览设计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