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 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备战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012广东卷)23.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2湖北卷)21.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2012四川卷)19.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

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5分)(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2012四川卷)20.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6分)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希望_______。

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迎面而来的微笑(2012天津卷)22.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4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

主义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2、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修辞通关目标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修辞通关目标

2012⾼考语⽂专项训练修辞通关⽬标 关⼝提⽰—【考纲知识精解读】 “正确运⽤常见的修辞⽅法”,能⼒层级为D。

该考点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是“常见”,《考试⼤纲》明确了⼋种常见的修辞⽅法,即⽐喻、⽐拟、借代、夸张、对偶、排⽐、设问、反问;⼆是“正确运⽤”,表明⾼考试题将在实际运⽤中对修辞⽅法进⾏考查,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法使⽤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和运⽤修辞⽅法进⾏表达的能⼒等,不会直接考查修辞⽅法的概念。

从近⼏年的⾼考命题来看,⾼考修辞⽅法考点的考查,⼀般不考修辞⽅法的辨认或修辞⽅法的表达作⽤,⽽着重考查修辞⽅法的实际运⽤,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定的修辞⽅法表达⼀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该考点⼀般单独考查的可能性较少,常常与其他语⾔表达能⼒结合起来考查,如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它也常和古诗⽂的阅读、现代⽂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式出现。

关⼝⾦题——【⾼考⾦题速传真】 1.仿照下⾯的⽰例,⾃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要求使⽤⽐喻和⽐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2009年⾼考辽宁卷)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朵; 浪是海的⾚⼦,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解析】本题将句⼦仿写和修辞⽅法运⽤考点结合起来考查。

审题时,要注意题⼲中的提⽰——“两个对象”、“三个句⼦”、“⽐喻和⽐拟”两种修辞、“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提⽰语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要注意每个句⼦的句式特点和使⽤的修辞⽅法,也要注意例句中所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

仿写时,要紧紧抓住“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切⼊点,选择恰当的仿写对象和修辞⽅法。

【答案⽰例】年轻的母亲和幼⼩的孩⼦,就像蓝天和⽩云⼀⽚;⽩云是蓝天⾝边的柔弱,蓝天是⽩云依靠的坚强;蓝天展开⼴阔的襟怀,孩⼦就找到了幸福的天堂。

2.仿照下⾯这句话,另选⼀种景物进⾏描写。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一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高考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必备与解析

高考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必备与解析

高考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必备与解析在高考语文中,修辞手法是考察学生对文学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掌握和运用好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与其它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在高考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在叙事作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来描述人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

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就能让读者对该人物的友善和善良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议论作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拟人来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

例如,“时间慢慢倒流,回到过去”,就是对时间进行了拟人化的描述,通过这种方式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放大的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夸张可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在说明文中,我们可以使用夸张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者特点。

例如,“这个成果是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价值堪比黄金”,通过夸张的手法,让读者更加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这个成果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条理、紧凑且有冲击力。

在议论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排比来列举观点和论据,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例如,“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追寻;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表面的和谐,更关键的是内心的平静。

”通过排比的运用,清晰地表达了文章的观点,使之更加强有力。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提出问题但并不期待得到答案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在议论文中,我们可以使用反问来引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 来描写。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 感情和动作。 例:1.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 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对偶与对比的比较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 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 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 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 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 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 或事物。
例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例2: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例3: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 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1.看本体和客体(喻体、借体)具有相关性还 是相似形。具有相关性的是借代,具有相似形的 是借喻。 例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2.运用还原法,如果可以还原,那么就是借 喻;不能,就是借代的修辞方法了。 例2: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1.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 面包的香味来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a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 b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第八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知识梳理】(一)修辞介绍: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

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从内容上分又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其作用在于增强感情,加强语气,强调主题;用在诗中,可以使诗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二)比较分析:1、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而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修辞手法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修辞手法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修辞手法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修辞手法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把甲物乙物化”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比喻的种类: 、比喻的种类
(1)明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 明喻 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 暗喻 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4)博喻 博喻。 (4)博喻。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 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 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能构成比喻。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①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 要下雨了。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 仿佛 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 ④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 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雷锋、焦裕禄等。 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得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得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得方式或方法。

常见得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就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得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得事物或情境得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得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得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得写出了+对象+特性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与拟人最大得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得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得形式可简缩为:甲就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所谓通感,就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得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得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得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得效果,其表达作用就是无可替代得、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得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得意境,构成特殊得艺术美。

最典型得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得歌声似得。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就是嗅觉,歌声乃就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

比拟:借助丰富得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与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得印象,产生强烈得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2012年高考语文全程总复习一轮精品课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2)

2012年高考语文全程总复习一轮精品课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2)

3.考查重点明确。 .考查重点明确。 无论是从《 考试大纲》 规定, 还是从高考命题看, 无论是从 《 考试大纲 》 规定 , 还是从高考命题看 , 本考点突出“常见” 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的共8 本考点突出“常见”,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的共 种修辞方法,近三年高考中涉及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排比、 种修辞方法,近三年高考中涉及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排比、 比喻、比拟等,没有超出大纲规定“常见”范围。同时, 比喻、比拟等,没有超出大纲规定“常见”范围。同时, 本考点一般不考辨析,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本考点一般不考辨析,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1.考查形式多样。 .考查形式多样。 纵观十多年来的高考考卷, 纵观十多年来的高考考卷 , 前几年修辞方法的考查 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为主, 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为主,而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 答、仿写、补写题,明显不再考查修辞方法的辨认,而重 仿写、补写题,明显不再考查修辞方法的辨认, 在考查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方法。 在考查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方法。它也常和古诗 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 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 如2009年湖北卷把压缩语段与修辞结合起来以简答题形式 年湖北卷把压缩语段与修辞结合起来以简答题形式 进行考查。 进行考查。
【例1】 】
(2005·高考浙江卷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 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 高考浙江卷 ( )
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壳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B.珍珠是贝壳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 面对风暴的欺凌 , 松柏挺胸不屈 , 杨柳弯腰逢 . 面对风暴的欺凌, 松柏挺胸不屈, 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 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作用:投射作者的情感,表达上更为活泼。
判断一下
PANHDUANYIXIA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
水里。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C ) A.我凭舷远眺,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排比)
B.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 们。(夸张)
答: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1分),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1分),车流和水流相似(1分);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分)。
比拟
BINI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 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 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答: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
泼。
排比
PAIBI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的修辞方法。
答题模板:
(1)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 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
1、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导语】修辞⼿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下⽂为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法及鉴赏⽰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

⼀起看看吧。

1.⽐喻 ⽤⼀种事物或情景来⽐作另⼀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

如:“遥望洞庭⼭⽔⾊,⽩银盘⾥⼀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将皓⽉银辉下的⼭⽐做银盘⾥的青螺,⾊调淡雅,⼭⽔浑然⼀体。

⽐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王维《使⾄塞上》)诗⼈以“蓬”、“雁”⾃⽐,说⾃⼰象随风⽽去的蓬草⼀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样进⼊“胡天”。

古诗中多⽤飞蓬⽐喻漂流在外的游⼦,这⾥却是⽐喻⼀个负有朝廷使命的⼤⾂,正是暗写诗⼈内⼼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归雁北翔,诗⼈即景设喻,⽤归雁⾃⽐,既叙事,⼜写景,⼀笔两到,贴切⾃然。

2、⽐拟 把物当作⼈来描写叫拟⼈,或把⼈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拟有促使读者产⽣联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形象、⽣动的作⽤。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园⼩梅》)这⼀联采⽤拟⼈的⼿法。

“先偷眼”极写⽩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眼;“合断魂”⼀词写粉蝶因爱梅⽽⾄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这⾸诗⼀反前⼈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材苗条,⽽是⽤拟⼈的⼿法,让杨柳化⾝为美⼈“碧⽟”出现,栩栩如⽣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杜甫 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动地描绘了春夜⾬景,并以拟⼈化的⼿法,写出了夜⾬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 借⽤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①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
②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
③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
区别角度
比喻
比拟
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是比喻。
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事物。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
(2)具体代抽象。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
高考语文,归纳整合——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解
修辞手法
定义
种类
作用
注意事项
比喻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高考语文复习教材课内艺术手法整理(比喻拟人)

高考语文复习教材课内艺术手法整理(比喻拟人)

高中语文教材艺术手法一、比喻1.《致云雀》(雪莱):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

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红烛》诗人以“红烛”为题,用比喻,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

同时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

人们要多耕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

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张秉贵说的话: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的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非常形象地说明在岗位上应该精神抖擞,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售货员,全神贯注地为人民服务。

4.《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5《短歌行》比喻。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6.《归园田居(其一)》比喻:“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示对其厌恶;“羁鸟”、“池鱼”自喻,表达渴求摆脱束缚急迫的心境;“旧林”、“故渊”比喻乡土田园生活,表达对其追念之情。

7.《琵琶行(并序)》第二段运用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8.《念奴娇·赤壁怀古》修辞手法比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劝学》·《荀子》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通感(特殊的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对偶、对比、排比、双关、夸张
eg:
设问: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四上《说勤奋》)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

(四上《一路花香》)
反问: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借代:(帆代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夸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比、对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通感:(视觉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红杏枝头春意闹
反语: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

(宗福先《于无声处》)(“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其实是讲“一个大坏蛋,尽做坏事”。


双关:父亲现在躺在殡仪馆的冰库里,那地方很冷。

(何继青《哭歌》)(“那地方很冷”的“冷”既指冰库里温度低,又指那里让人心寒。


区别:
1 / 2
比喻和比拟、借代的区别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

借代是两者具有相关性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六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编稿:于坤责编:程彦芳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D。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要点梳理(一)近几年命题特点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3)借喻。

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注意:①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②同类相比不是比喻。

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表示推测、想象的不是比喻。

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

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类型:(1)拟人。

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

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

如,咱们硬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3、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

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或特征与本体等关系。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大金牙嘿嘿冷笑了两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效果: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效果:态度鲜明,引起读者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本质。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本特点是“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6、排比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排比的效果: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

7、设问和反问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内容。

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效果: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8、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

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9、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以乐景衬哀情。

10、顶真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的修辞方法。

如,塔脚下是湖,湖边有柳,柳正萌着细芽。

效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三)应对方法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二、考点解析(2010 全国Ⅰ)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案】示例1、优雅是一抹妩媚而不矫饰的浅笑,优雅是一束清香而不刺鼻的茉莉,优雅是一盏清冽而刺激的凉茶。

示例2、柔情是一种真诚而不腻烦的絮语,柔情是一种缠绵而不羁绊的牵手,柔情是一种刻骨铭心而不伤怀的惦念。

示例3、从容是一条舒徐而不滞缓的溪流,从容是一缕和暖而不熏蒸的春风,从容是一次淡定的而不盲目的攀登。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自选话题”虽自由度大,但所选话题应健康、积极,句意应力求意蕴丰富。

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与例句相同。

(2010 全国Ⅱ)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答案】示例1、博大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博大是壁立千仞的胆魄,博大是汪洋浩博的豪迈。

示例2、博大是学富五车的丰厚,博大是胸怀坦荡的宽广,博大是大气磅礴的雄伟。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就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流畅,内容健康。

(2010 浙江)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打底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2)舒:__________【答案】尘:别看我只是小小的灰尘,却有着飞扬的个性。

舒: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现真我的风采。

【解析】解答本题重点在于理解汉字构造与含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010 山东)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1、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

示例2、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示例3、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

示例4、在忧烦时,音乐是伴侣,欣赏音乐使沉闷的时光有声有色。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所以仿写时注意所选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句式“在……,是……,……”。

注意其隐含信息,要用暗喻,且最后一句句义和喻体衔接连贯。

三、能力自测1、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2、下面没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3、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

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上句:下句:4、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宦游西蜀烟尘誓扫还金阙志复中原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高吟铁马铜驼5、2010年5月1日,中国上海将迎来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在此迎接世博会之际,请为下面的上联拟写一幅下联。

(平仄不论)上联:世上罕物皆尽有,异彩纷呈四海盛下联: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7、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8、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

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是打个问号。

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

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问: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驼子摔跤”,请说明这个比喻所谈的与学文言文有关的哪方面问题及发言者借此表明的主张。

(关于问题的概括不得超过12个字)10、请赏析下面一则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下面是“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委会为巴金写的颁奖词(略有改动),情感色彩浓郁,思想内涵丰厚。

请你从下面所给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说对象,仿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语言风格一致,结构基本相同。

李白曹雪芹鲁迅司马迁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