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翻译注释
• 7、阴阳: • 这里指山北山南。
• 8、割: • 划分。
• 9、荡胸: • 心胸摇荡。
• 10、曾: • 通“层”。
• 11、决: • 张大。
• 12、眦:
• 眼角。决眦形容极目 远视的样子。
• 13、入归鸟: • 目光追随归鸟。 • 14、会当: • 终当,终要。 • 15、凌: • 登上。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 逝去。
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 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 情,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 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 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 战火连绵不断,家书珍贵,足抵得上 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 1、国: • 国都,即京城长安。 • 2、破: • (被)冲开;攻下。 • 3、感时: •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 4、恨别: • 悲恨离别。 • 5、抵: • 值。 • 6、浑欲: • 简直。 • 7、胜: • 承受。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 哭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 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 都服役去参加邺城之战。一个儿子 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 战死了。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 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 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 请求跟从。 • 还能够。 •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 半夜。 • 断绝,没有。 • 不出声的哭泣。
《石壕吏》小结:五言古诗
• 《石壕吏》写入肃宗元年冬末,唐王朝为补充 兵力,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经 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华州,途中目睹种种 惨状。
《杜甫诗三首》
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 该如何概括?
悲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造成 杜甫如此 悲愁的根 本原因是 什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 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 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急
高 哀
清
白 回
语言凝练
对仗工整
写景有高有低,视觉,听觉,嗅觉
落木——杜甫想到什么? 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 此境来联想。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 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 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落木—— 杜甫看到落 叶飘零,肯 定想到自己 像树一样, 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 生命的晚秋, 感叹生命如 此短暂
造成 杜甫如此 悲愁的根 本原因是 什么?
——社会动荡
国运衰微
人民苦难
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 该如何概括?
悲
季节之秋 人生之秋 国家之秋
课 文 结构
首联: 漂泊无依 凄凉哀伤
悲秋
社会动荡 国运衰微 人民苦难
颔联: 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
写景---融情于景 由高到低、 对比、衬 托
颈联: 万里漂泊 孤独无依
短短的一首七律,不但可以紧紧抓住景物特征,穷形尽相 地描绘出夔州秋天的景色,而且把诗人内心的艰难苦恨抒写 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杜甫诗歌语言凝练,内容丰富的特 点。
《诗三首》中心意思
《诗三首》中心意思
1、《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惜别的情诗。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
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2、《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歌纵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3、《归园田居》是作者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
诗歌表现了陶渊明专注于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杜甫诗三首》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
有怎样的举动?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人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 招兵,而说“捉人”已 于如实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寓揭露批 判之意,再用一个“夜” 字作“捉”的时间状语 含义就更丰富了。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 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 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 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 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 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 作 背 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 到洛阳,看看遭受安史之乱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 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 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 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 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 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 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 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 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 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 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 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 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 道他在哪里。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诗人是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至此,诗也进入尾 赏 声。“夜深语声绝,如 析 闻泣幽咽。”一个“如” 3:
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像 是诗人的错觉。而这错 觉不正出自诗人那忧国 忧民之心吗?
老妇哭啼的情景?
呼 啼
怒 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知识点梳理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词语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知识点梳理. (6)同步练习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习题答案.. (6)优秀教案 (6)课文朗诵下载下载地址: https:///s/18Dmw_hWwYYlbaQmKBaxw-g提取码: 2tex课文21.《古诗三首》写字表出塞先秦长征词语催办醉人豪杰人云亦云英雄项目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塞:关塞要塞边塞塞外塞翁失马秦:秦代秦朝秦岭秦始皇朝秦暮楚征:征战出征征程征文南征北战词:宋词填词词语歌词义正词严催:催促催命催化催眠催人泪下醉:醉鬼醉酒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英杰豪杰杰出杰作人杰地灵亦:亦然人云亦云亦庄亦谐雄:枭雄英雄雄伟雄鸡雄心壮志项:强项项目款项项圈望其项背课文原文文字版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知识点梳理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杜甫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选取了杜甫三首代表作《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展示了杜甫诗歌中的豪放与激情,以及哀怨与乐观并存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探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特点和主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杜甫《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三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解读杜甫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并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
2.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和好奇心。
•分析法:逐行或逐句分析诗歌,解读其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互相交流,拓宽思路。
•归纳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杜甫的诗歌特点,梳理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杜甫的肖像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杜甫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对古代诗人的好奇心。
2. 分析《登高》(30分钟)(1)朗读和感受首先,请学生自行阅读《登高》,然后按照节奏逐句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豪放和壮丽。
(2)诗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3. 分析《月夜忆舍弟》(30分钟)(1)朗读和感受让学生自行阅读《月夜忆舍弟》,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诗歌,让全班感受诗歌中的哀怨和离别之情。
《杜甫诗三首》精品课件
颔
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 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 赏慕有加 。 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_________ 山势之高峻 。 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___________
三字经: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 《望岳》自学目标
《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 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风华正茂,满怀抱 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
集体大声朗读,注意节奏,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 诗歌内容。
思考题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八月,杜甫从鄜 (fū) 州 (现 在陕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 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自学目标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575年) 三月杜甫在长安
尾 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观赏泰山下的显 得小了的群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七八句化用孔子“_______________” 之句,深化主旨。
象 征 意 义
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
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春
望
时代背景介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短诗三首》课文
《短诗三首》课文第一首《梦之国》
君醒来,落雁纷纷,
梦之国已断绝。
看山水几回折,
落花飘,锦绣流。
江山啊,万籁俱寂,
明镜发光莫烦忧。
梦里也难掩藏,
公子欢,莫悲愁。
第二首《旅客》
夜太深,空有影,
旅客敲窗吁情思。
江上水自涟漪,
芳草垂钓,宁可欢笑否?
攒衣行,宿店稀,
潇洒人醉里拥洒泪。
花明楼上双鬓苍,
思量尽,情多何止一曲。
第三首《出塞》
谁是马上明将军?
谁是马上烈士?
追求自由遥决门,
剑来驾歌出塞门。
铁未销,车又磔,连篇马蹄踏平尘芥。
英雄领群众旗开,大汉梦,谋古今。
《杜甫诗三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杜甫诗三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素材挖掘:【素材清单】《杜甫诗三首》包括《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
《秋兴·其一》和《登高》都是杜甫晚期作品,都有着很浓的悲秋情结。
世事艰辛,家事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咏古诗,借昭君的怨恨之情,寄托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
可以说“字字写昭君,处处写杜甫”。
【写作素材】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4、杜甫出自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
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
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
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练,在他的思想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十年长安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起点;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发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推出的两个处世标准。
杜甫生逢乱世,可说大半生处在“穷”的境地,但他始终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用他的笔来为百姓呼告,他是一个典型的为民请命者。
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誉为“诗圣”。
5、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以毕生的精力辛勤从事创作,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歌。
他的诗内容十分丰富,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巧取豪夺;或反映人民灾难深重、啼饥嚎寒的悲惨生活;或感时忧国,慨叹今昔,甚至连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蓄着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思、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
《杜甫诗三首》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点。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矛盾。 (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诗人感受。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 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 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 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 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 “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 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 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 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而登泰 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无论是 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历代 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高中语文《诗三首》内容梳理
诗三首一、内容梳理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多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通过写主人公采芙蓉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穷的思念之情。
2.《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曲,曹操这首《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写了作者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并写出了面对短暂人生要广招人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愿望。
3.陶渊明41 岁弃官归隐,一年后,作《归园田居》五首,最能显示陶诗的风格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的欢快心情。
二、重要字词一词多义顾:(1)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望。
(3)顾念慈母。
动词,关心,照顾。
(4)卿非刺客,顾说客耳。
副词,不过。
厌:(1)山不厌高。
动词,满足。
(2)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动词,饱。
去:(1)一去三十年。
动词,离开。
(2)卿可去成婚。
动词,前往。
(3)替汉家除残去秽。
动词,除雕,去掉。
(4)去门十里以为界。
动词,距离。
适:(1)少无适俗运。
动词,迎合。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到…去(3)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
(4)处分适兄意。
动词,顺从。
三、写作素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
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更是极端的渴望。
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
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包含杜甫的三首经典古诗,分别为:《望岳》、《春望》、《石壕吏》杜甫诗三首详细内容如下:第一首:《望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词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前言】《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第一首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
第二首咏华山之作,流露出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咏衡山,流露作者爱国忠君之情。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诗三首》(《次北固山下》《春望》《饮酒·其五》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望”见了什么? 诗人曾经在这里“望”见了什么?
走近诗人: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儒家思想为主导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年少时也曾有一份用世之心
家国背景:
晋宋易代之际,北方被外胡入侵。东 晋王朝,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 集团生活荒淫,道德败坏,为追求权势地位,互相 倾轧,甚至经常弑杀皇帝以取而代之。可谓“朝纲 废弛,兵荒马乱,礼崩乐坏”。 同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门阀制度 森严。
走近诗人:
生于“奉儒守官”的家庭,深受“忠 君爱国”和“积极入仕”等儒家思想影响的 杜甫。于君,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于己,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的鸿鹄之志。而现实情况却是一生科举 未中,颠沛流离,待至暮年,“艰难苦恨繁 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
家:“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
良独罔罔。”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诗人的生活中“有”什么呢?
这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这幅诗意盎然的画卷中, 诗人心中“有”什么呢?
“此中有真意”
《诗三首》课文简析
《诗三首》课文简析1、《涉江采芙蓉》:诗大半是“触物生情”,这首诗是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
头两句写夏天江边花香日暖的情形,气氛是愉快的;作者为着要采荷花,不惜“涉江”之劳,是抱着满腔热忱的。
采到了,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独自观赏,依旧美中不足,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
但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四面差不多上生疏的人,知心人却远在他方。
“采之欲遗谁”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顿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孤寂,难过败兴。
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
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
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
“涉江采芙蓉”也依旧为了他。
假如入首就开门见山,把他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
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他突然托出,才见出这句话有移山倒海之力。
这句话是全诗进展的顶点,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进展临时作一终止,一方面为下文的进展作一伏线,因此惯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古诗有时看来专门直率,实际上专门曲折。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确实是如此。
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确实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怎么说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优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依旧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依旧女子“在远道”?关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说明。
说明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还顾”者确实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惯例是男子,照如此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悲伤”的也只是他。
另一种可能的说明是,“还顾”者确实是“所思”,不是“涉江”者,却依旧“旧乡”的男子。
照如此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诗三首》课文题解
诗三首》课文题解
1、自南朝梁、陈以后,“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
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具体到每一首的标题,大多以一首诗开头第一句为题,意思也自然与整个写作内容相关。
2、《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
古辞已经亡佚。
乐府有“长歌” “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
”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
3、《归园田居》作于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以后。
如果
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
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
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的作品。
现代诗短诗三首
现代诗短诗三首
《现代诗短诗三首》是一篇以现代诗为主题的文章,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三首现代诗,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第一首现代诗:《草原》
草原广阔,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空湛蓝,白云飘荡。
这首现代诗以草原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草原的壮美和自然之美。
诗人通过对草原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这首现代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呼唤和关注,提醒人们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第二首现代诗:《夜色》
夜色深沉,星光璀璨。
城市的喧嚣渐渐消失,只剩下宁静和美好。
这首现代诗以夜色为主题,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美丽和神秘。
诗人通过对夜色的描写,传达出对宁静和美好的向往,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的厌倦。
这首现代诗的价值在于,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学会放慢脚步,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追寻内心的宁静。
第三首现代诗:《爱情》
爱情是一朵花,需要用心呵护。
它需要付出,需要包容,更需要珍惜。
这首现代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描写,传达出对爱情的崇高和尊重,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呵护。
这首现代诗的价值在于,它提醒人们在爱情中要学会包容和珍惜,不要轻易放弃,更要用心呵护。
总之,这三首现代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们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描写,传达出了诗人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这些现代诗不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它们具有启迪和感染人心的力量,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图绘景, 借景抒情
呼应开头, 一气呵成
误落尘网
景物优美
村居闲适
渴归自然 心旷神怡 复返自然 主旨: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手法: 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作品简介
•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 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 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 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 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 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 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 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 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 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字词点拨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当以慷慨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忧 从 中 来 , 不 可 断 绝 。
1、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 忧 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 思 难 2、作者究竟 忧 什么? 忘 3、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 。 种忧 ?(抒情方式) 何 以 抒情的两 解 种方式: 忧 ? 1、直接抒情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 操
说说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 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 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昌, “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 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辞》、汉乐 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称为 “建安风骨”。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 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 》、《龟虽寿》、《观沧海》 、《短歌行》 。
2、间接抒情
忧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研读二:
诗人是如何间 接地表达出《子衿》,写求贤不 得,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 出《诗经· 郑风· 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 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 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 指酒。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
求贤不得
志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英雄的慷慨悲歌
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感慨光 阴易逝,功业难成, 抒发了作者求贤若 渴,共图大业的急 切心情。表现出建 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和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
接着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 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 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 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最后引用“周公吐哺”的 典故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
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 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艺术手法鉴赏
用典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 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 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 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 贤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 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 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 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 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 广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
旧题,为乐曲的名称。
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 赤壁 之战大败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 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 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 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 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整体感知
讨论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 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 关系》) (2)、许劭(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对曹 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 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 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 负我!”遂行。(《三国志· 武帝纪》)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 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 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
(一------六句) (七------十八句) (后两句)
直抒胸臆, 以喻过渡
重要意象——芙蓉
芙蓉最早即为莲(荷花)的别名。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 蓉以为裳。”特性:早熟,早上花的 颜色是白色或粉红色,一到了午後就 会便成大红色。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有 如此变化的花,相当的特殊。因此它 的花语是-早熟、贞操、高洁之士、 美人、漂亮、纯洁 。
思念心上人的痛苦
折芳馨兮遗 所思
陶 渊 明 纪 念 馆
纪念馆位于庐山西麓,风光秀丽的九江 县城内。现有馆、祠、墓三大主体工程,三 面环山,一面临池,四组厅室,以朱桂迥廊 串接,假山鱼池装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适应, 气质, 迎合。 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愚拙 笼中鸟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陈列 遮盖 墟:集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昏暗 轻柔缓慢 的上升 模糊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 后 思 考 题:
历史上,对曹 操的评价众说纷纭, 他曾讨董卓,为汉除 奸;他曾挟天子以令 诸侯,叱咤风云;他 曾广聚贤才,横槊赋 诗。他是奸是忠,是 善是恶,你是如何看 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 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 雄”。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 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劭的口吻 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三国演义》通过一系 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 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 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理解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天地之间一 声幽叹
离居终老之苦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是写游 子采芙蓉送给远在 家乡的妻子,表达 了对妻子的思念之 情。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作业:请你结合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 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字数不少于200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 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 新的境界。
•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今 九江)人。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 家境没落。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 的重视。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 仕时隐。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 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 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 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空寂的屋子
自然界, 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 爱好山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 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 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 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 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 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 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文笔淡雅 意境深远 风格如人
短歌行(其一)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qiè mò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南朝梁萧统将之合收在《 文选》中。
诗歌诵读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涉 江 采 芙 蓉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 公是男子还是女子?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观点一:男性 观点二: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