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历史高考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汇编
2012年3-2-1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
2012年3-2-1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答案和解析见教师版)【考点定位】(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3.(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4.(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最新模拟试题汇编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详解)
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最新模拟试题汇编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详解)一、选择题1.(2012年3月云南省统测13题)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解析】时间是“西周时期”、都城修建的周长中天子到子男是递减的趋势,联系所学知识,这是西周实行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答案】C2.(2012年3月上饶市一模25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
抓住关键词“政治”,可排除A项(属于经济方面土地制度的转型)和C项(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转型);D项,“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虽然属于政治方面的转型,但完成奴隶到封建制的转变应该在秦朝统一后就完全完成了,故D项不符题意;B项,商鞅变法实废分封,行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开端,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社会政治大转型的极盛,汉武帝的推恩令,逐步消除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所以B答案最吻合题意,故选B。
【答案】B3.(2012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三1题)“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解析】本题考查夏商周政治制度。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14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题训练141.(2011·襄阳四校高一期中·8题)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解析】考查察举制。
据材料信息“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字眼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答案】A2.(2011·襄阳四校高一期中·10题)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里的“它”指的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考查科举制。
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
其他三种均不通过考试选拔。
【答案】D3.(2011·山西太原学段测评·3题)“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解析】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关键信息: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ABCD都科举制的影响,但与题符合的选项为B。
【答案】B4.(2011·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5题)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了唐代科举制相关知识点,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回答,第①项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是科举制的特点;第②③项根据材料判断,说法正确。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6.(2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1·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8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在政治上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时期,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
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2.(2011·江苏扬州调研·2题)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分封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答案】B3.(201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解析】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必修一分章节汇编
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012·浙江卷)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2·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2.(2012·重庆卷)《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2·广东卷)“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2.(2012·山东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3.(2012·北京卷)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答案】C4.(2012·安徽卷)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5.(2012·海南卷)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修一归类汇编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修一归类汇编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 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 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 3.(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图6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答案】C 4.(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2012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汇编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2 年高考试题选择题汇编1、(2012 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2012 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3、(2012 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4、(2012 高考文综北京卷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A. 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5、(2012 高考文综山东卷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7、(2012 高考文综安徽卷 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2012高考历史集锦(必修一)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集锦(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安徽2012高考》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北京2012高考】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西洋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象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强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
其中的我们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是受什么影响最大A.内阁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度【全国2012高考】12.“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全国2012高考】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各历史场景反映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C.秦、元、清 D.秦、唐、明【广东2012高考】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广东2012高考】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24.【内蒙2012高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选择题】(单选题,20题,共计40分)01.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郡县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宗法制0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03.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刺史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以法治理国家0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0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0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07.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08.郡县制、刺史制和行省制的相似之处是()A.最初都是地方行政区划制度B.其相应机构都直属于中央六部管辖C.都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D.都被其后的历代王朝沿用09.“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推荐下载】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一.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1。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9.doc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题训练91.(2011·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24题)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的影响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考查郡县制的知识。
从图一中看星宿的分野是按列国来分配,图二是按州来分配,由列国到州的变化实际上应该是由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而带来的变化,亦即中央集权的强化。
故答案为D。
【答案】D2.(2011·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1题)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
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解析】考查对国家走向统一的理解。
材料反映的就是国家逐渐走向统一,“万国—三千余国—千八百国—千二百国”,而在这一过程中兼并战争起了重大作用,“递相兼并”“诸侯相并”,故选C。
必修一第课1课。
【答案】C3.(2011·襄阳四校高一期中·6题)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解析】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正确答案为B。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附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附答案)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它是在隋唐时期,随着门阀地主的衰落和中小地主的兴起而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走上仕途创造条件,也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并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重学风气的形成。
但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控制知识分子的需要,不利于选拔有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日益僵化、腐朽,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
科举制在2011年的高考中,有江苏卷2、广东卷13、山东卷9、上海卷35、安徽卷36、四川卷37、新课标卷40等高考题都以科举制来命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2011•江苏卷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思路点拨】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科举制的作用、意义以及阅读、理解图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可用排除法,科举制是随着门阀地主的衰落和中小地主的兴起而出现的,它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
故A、B、C都应排除。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士族子弟仍然占71%的录取比例,说明了科举制并不完善,故选D。
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在国内都有世袭的特权,互为表里,共同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学生在理解时极易混淆,弄清两者的不同之处,很有必要: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周王室对于新征服地区的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核心内容天子分封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权力,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内部关系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大夫、士等级森严,是一种权力等级关系在宗法制下,嫡长子与庶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
高考历史真题演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2年广东学业)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解析: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夏、商、周。
答案:C2.(2014年广东学业)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A.宗法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
由题目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可知是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故A项正确。
答案:A3.(2012年江苏学业)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解析:材料中提到“立子立嫡”可知,这里提到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A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3年广东学业·双选)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
”由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君主专制B.改革郡县制C.适当限制君主权力D.恢复分封制解析:顾炎武所说的“封建”是指“分封制”,“封建其专在下”说明地方势力强大;“郡县其专在上”说明君主权力太大,故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即改革郡县制,适当限制君主的权力。
题目反映不出废除君主专制和恢复分封制。
答案:BC2.(2012年广东学业)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三省六部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项,A、C两项西周已实行,B项创立于隋朝。
答案:D3.(2012年江苏学业)《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汇编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2课标,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012课标,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013课标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014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014课标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014课标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015课标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8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题训练81.(201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立有军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天子分封制中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结合题意,ABD三项说法都不完整,C项“是否对周王室效忠”是分封的主要依据。
【答案】C2.(2011·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6题)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
【答案】B3.(2011·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5题)衣冠作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等,武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麒麟、狮、豹、虎、熊等。
上述服饰的作用是()A.御寒保暖 B.标识身份 C.装饰美化 D.个性展示【解析】考查对等级制度的理解。
题目比较简单。
【答案】B4.(2011·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历史高考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汇编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版版)一.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 【解析】:题中,唐高宗时宰相资历门槛更低、数量更多,这是弱化相权、强化君权的反映。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之中央官制变化。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网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C 【解析】:AB两项是贵族制、等级制,D项是元代以来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只有C项以考试选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三选修•中国古代史•隋唐的制度革新。
(新课标)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强化之选官制度变化。
(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8)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社会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学校体系的完备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表明,唐朝时重视读书的风尚很浓厚,这是科举制推行的结果。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答案】:C 【解析】:注意题中时间(前217年),此时秦朝已完成统一,实行统一的法定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即C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
(其它版本新课标)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答案】:C 【解析】:熟悉元朝宣政院的职能即可选出C项。
【考点定位】:(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元朝的统一•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其它版本新课标)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非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3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
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
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8分)(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
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8分)(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 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