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十九课ppt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黑和土地》精品课件
《三黑和土地》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要课程,本文由著名诗人苏金伞创作,选自《苏金伞诗选》。诗歌通过描绘三黑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渴望。预习时,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苏金伞作为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一,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农村生活和农民情感。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恨不得”、“耙”等需要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同时,通过朗读课文并想象作者描绘的景物画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此外,仿写练习也是预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通过认真预习《三黑和土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深沉爱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品课件(共59张PPT)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开__辟_ _山__沟__、__改__造__山__林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自__己__ _的__一__生_都奉献给山沟,将自__己__的__生__命__都奉献给 青山。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
的凶猛。
拟人
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
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 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 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
保住 黄土
守住
绿树
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读第2自然段,感受大环境中的险恶。 地理环境:
课前预习
1
晋西北,位于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他们隶属于 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 土满天”的说法。
2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 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 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 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 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
的凶猛。
拟人
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
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 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 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
保住 黄土
守住
绿树
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读第2自然段,感受大环境中的险恶。 地理环境:
课前预习
1
晋西北,位于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他们隶属于 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 土满天”的说法。
2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 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 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 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 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共47张PPT)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 郁葱葱,绿意盎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 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 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 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 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 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 敌人。
说说你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 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理解。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老人生活的 小环境条件怎么样。
19* 青山不老
字词识记
lín lín
粼粼
qínɡ
高擎
读一读
nüè
肆虐
qiāo
铁锹
jù
盘踞
zǎi
记载
zhǔ zhànɡ
拄着拐杖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 盘踞 ):非法占据。 (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件(共34张PPT)
{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不可再生)
水资源、森林资 源、生物资源、
(可以再生)
大气资源
(4) 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 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便损坏自然资源, 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他们不能再生 ,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 严重的威胁。
(9)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 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 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 子孙后代吧!
第四部分:(8、9自然段)
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 环境。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重点句解析
“本来”一词说明了什么?
• “本来”一词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 坏,强调了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 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严谨性。 同时再一次证明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人类面临的 危机!
• 我国生态状况: • 1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百分之十八点七,且逐年恶化。 • 2 沙化迅速发展 我国沙化土地已到达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的百分之十五点五,且逐年恶化。 • 3 水污染明显加重 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且逐年恶 化。
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育的地方,阐明了地球 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表达作者 对地球的热爱、赞美。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 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微小的。它是 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米长的星球。在群星璀 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 会再长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上课课件
(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摇__篮___和___母__亲_____ ,说明它的可__爱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赞__美_____之 情。
五、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光亮而透明。( 晶莹 ) 2.用威力逼迫、恐吓,使人屈服。( 威胁 ) 3.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璀璨 ) 4.态度温和,可以亲近。( 和蔼可亲 )
睹 “目”稍窄, 里边是两横
结构:左右 部首:目 笔画:十三 组词:目睹 熟视无睹
“土”要 扁宽
“者”撇伸展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19.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 可爱,谁能再来读读你喜 欢的句子?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 课文是怎样描写地球与我 们的密切关系的?
三、在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 ( 因为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 学品,( 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 还 )造成了一系 列生态灾难。 2. 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 即使 )能实 现,( 也 )是遥远的事情。 3. 人们(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 就 )会加 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易碎 保护地球 保护生态环境
练习1
一 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
遨.游(áo ào) 扁.舟(piān biǎn)
枯.竭(gū kū) 慷慨.(kǎ i gǎi)
二、巧填关联词。 1.地球的资源(不是)谁的恩赐,( 而是)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即使 )这些设想能实现,( 也 )是
kuàng
矿 顶部“石”低
结构:左右 部首:石 笔画:八 组词:矿产 铁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秀PPT课件
放肆侵扰,任意妄为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
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
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环境恶劣
非法占据,文中指干旱、 霜冻、沙尘暴常年不断, 突出环境指恶劣。
补充资料
山西,素有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 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 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淹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 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 京、天津等地,形成强烈的沙尘暴。
条件艰苦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
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
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
与上过世了。他已经
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十五年 植树造林,绿化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 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 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一亩”有多少大? (667平方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十九课ppt
默读课文,把文中不熟悉或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地窖(jiào) 懊悔 赫(hè)然 莽撞 殷勤 踌(chóu)躇(chú)
摩挲(suō)
熏黑
颓唐
精神抖擞(sŏu)
虐(nüè)待
憎(zēng)恶(wù)
词语释义
•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 莽撞:鲁莽。之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 摩挲:用手抚摸。 • 颓唐:精神不振作。 • 打眼:引人注目。 •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课文背景
•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 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 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 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 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 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 印继续前进。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我”因接班的时间 便到 躲雨。 殷勤的接待了 “我”“我”看中一本书但 ,这时碰 • 见了 。他听"我"说买不起后,将两本 • 书 "我",这"一面”使我受到了
• 1932年秋,“我”因接班的时间 还有 半小时。 便到 内山书店 躲雨。 内山老板 殷勤的接待 • 了我,“我”看中一本书但 钱不够 ,这时碰 • 见了 鲁迅先生 。他听"我"说买不起后,将两本 • 书 低价卖给我 "我",这"一面”使我受到了 巨大的影响。
课文以“一面”为题,好在哪?
"一面"为题,小中见大,虽然只是一面却给作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描写与鲁迅先生见的这 “一面”,从鲁迅先生赠书给我,向我推荐书两 件小事,于细微之处展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 短短的一面,却给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 匆匆的一面,却影响这作者的一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一面》课件2
鲁迅非常关心爱护青年。据不完
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
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
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接下来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青年工 人对鲁迅的回忆。
一面
阿累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 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1932 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 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 过罢工。《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 念鲁迅逝世而作。
拓展写作
通过外貌描写 表现人物的思想 性格。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 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退出
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 么作用?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品读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
予“我”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
到什么? 2、“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 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 头?
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升华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
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问题探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 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 他的不同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 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
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 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 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 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 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 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 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 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
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
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接下来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青年工 人对鲁迅的回忆。
一面
阿累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 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1932 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 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 过罢工。《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 念鲁迅逝世而作。
拓展写作
通过外貌描写 表现人物的思想 性格。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 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退出
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 么作用?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品读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
予“我”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
到什么? 2、“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 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 头?
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升华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
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问题探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 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 他的不同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 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
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 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 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 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 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 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 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 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65张PPT)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开__辟_ _山__沟__、__改__造__山__林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自__己__ _的__一__生_都奉献给山沟,将自__己__的__生__命__都奉献给 青山。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山沟院子里的土炕上 采访对象: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岁 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为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
青山
课文品读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情怀
板书设计 风沙肆虐
三间小房 单身一人
青山不老
15年,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杨树、柳树,劲 挺在山洼山腰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 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 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开__辟_ _山__沟__、__改__造__山__林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自__己__ _的__一__生_都奉献给山沟,将自__己__的__生__命__都奉献给 青山。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山沟院子里的土炕上 采访对象: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岁 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为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
青山
课文品读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情怀
板书设计 风沙肆虐
三间小房 单身一人
青山不老
15年,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杨树、柳树,劲 挺在山洼山腰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 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 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共53张PPT)
⑥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 如,在火星或者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建造移民基地。
•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 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响亮口号。
• 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 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了人类的生存 “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朗读课文,归纳: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1.宇航员眼中的地球美丽而壮观。 • 2.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是渺小的。 •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 • 4.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5.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 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 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 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 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 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 类做奉献的。但是由于人们随意 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 化学品,不但使他们不能再生, 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 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得 意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 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 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 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 合适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 能指望在破坏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 星球上去。
只有一个地球,假如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
去处。假如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 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 子孙后代吧!
•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 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响亮口号。
• 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 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了人类的生存 “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朗读课文,归纳: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1.宇航员眼中的地球美丽而壮观。 • 2.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是渺小的。 •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 • 4.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5.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 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 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 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 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 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 类做奉献的。但是由于人们随意 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 化学品,不但使他们不能再生, 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 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得 意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 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 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 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 合适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 能指望在破坏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 星球上去。
只有一个地球,假如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
去处。假如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 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 子孙后代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 19.一面 人教新课标 (共51张PPT)
摩挲:用手抚摩。在文中指“我”对书喜爱的动作。 造句:微风吹拂着我,就象母亲的手摩挲着我。
理解词语
颓唐:精神不振作。 造句:乍闻这个消息,他一下子颓唐地像霜打的 茄子,打不起精神来。
憎恶:憎恨,厌恶。在文中指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造句:他憎恶那万恶的旧社会。
品读提示: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 意义段?
出殡的日子我和一个朋友(3)早晨七点半钟到了 殡仪馆。别的朋友忙着在外面做事情。我一个人绕着灵 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我的眼前仍旧是那酣睡 中的慈和的面颜。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 芳。我又一次想起来:这也许是梦吧,倘使他真的坐起 来呢?
朋友,这不是梦。我们大家所敬爱的导师,这 十年来我一直崇拜着的那位老人永远离开我们而去了。 旁边花圈上一条白绸带写着“先生精神不死”。然而我 心上的缺口却是永远不能填补的了。
2.想一想:这“一面”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易读错字
憎• 恶(√zēng
虐待(nüè
•√
zèng) nuè)
多音字
hú(糊涂) 糊 hù(糊弄)
è(凶恶) 恶 wù(可恶)
ě(恶心)
yīn(殷勤) 殷
yān(殷红)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一面”的具体过程是怎 样的?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 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 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 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 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 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 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 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 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 引到这里来的。
理解词语
颓唐:精神不振作。 造句:乍闻这个消息,他一下子颓唐地像霜打的 茄子,打不起精神来。
憎恶:憎恨,厌恶。在文中指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造句:他憎恶那万恶的旧社会。
品读提示: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 意义段?
出殡的日子我和一个朋友(3)早晨七点半钟到了 殡仪馆。别的朋友忙着在外面做事情。我一个人绕着灵 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我的眼前仍旧是那酣睡 中的慈和的面颜。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 芳。我又一次想起来:这也许是梦吧,倘使他真的坐起 来呢?
朋友,这不是梦。我们大家所敬爱的导师,这 十年来我一直崇拜着的那位老人永远离开我们而去了。 旁边花圈上一条白绸带写着“先生精神不死”。然而我 心上的缺口却是永远不能填补的了。
2.想一想:这“一面”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易读错字
憎• 恶(√zēng
虐待(nüè
•√
zèng) nuè)
多音字
hú(糊涂) 糊 hù(糊弄)
è(凶恶) 恶 wù(可恶)
ě(恶心)
yīn(殷勤) 殷
yān(殷红)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一面”的具体过程是怎 样的?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 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 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 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 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 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 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 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 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 引到这里来的。
推荐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9课一面PPT课件
2019/4/14
重点理解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 起的!”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 励,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 力量源泉。
2019/4/14
2019/4/14
地窖
( jiao )
赫然
( he )
窘
( jiong )
捻
憎恶
( nian )
摩挲
揩油
( suo )
抖擞
恣情
( sou )
(e)
( Kai )
( zi )
2019/4/14
速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并弄清楚事情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看书。
2019/4/14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 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与上海艺术 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右翼剧联”, 同年8月 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 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 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 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 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 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的 精 神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 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 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 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9一面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 一步思考 ,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 葬礼》《这 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 想到生活中的 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 中获得对某些环 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 生态 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 行动起 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 中,我们 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 句,给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 当地运用联想和 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 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 言优美的句 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 的重要意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分段
• 课文可分两部分。 • 第一部分: 1—29段,讲了我与鲁迅先生在内 山书店见面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事情。 第二部分:30—31段,讲了与鲁迅先生见了一 面对我的鼓舞和影响。
•
•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 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 人。(身材,年龄) •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 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 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 体”一“字。(脸色、头发、胡须、) • 3.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 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手指、 手腕)
作者简介
• 阿累(1909年1月——1987年1月8日),原名朱 一苇,真名朱凡,江苏涟水县人,著名作家。阿 累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 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 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7年 1月8日,朱先生在长沙病逝,享年79岁。其作品 曾《一面》曾入选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默读课文,把文中不熟悉或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 地窖(jiào) • 懊悔 赫(hè)然 莽撞 殷勤 踌(chóu)躇(chú)
• 摩挲(suō)
• 熏黑
颓唐
精神抖擞(sŏu)
虐(nüè)待
憎(zēng)恶(wù)
词语释义
•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 莽撞:鲁莽。之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 摩挲:用手抚摸。 • 颓唐:精神不振作。 • 打眼:引人注目。 •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课文背景
•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 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 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 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 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 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 印继续前进。
课文以“一面”为题,好在哪?
"一面"为题,小中见大,虽然只是一面却给作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描写与鲁迅先生见的这 “一面”,从鲁迅先生赠书给我,向我推荐书两 件小事,于细微之处展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 短短的一面,却给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 匆匆的一面,却影响这作者的一生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我”因接班的时间 便到 躲雨。 殷勤的接待了 “我”“我”看中一本书但 ,这时碰 • 见了 。他听"我"说买不起后,将两本 • 书 "我",这"一面”使我受到了
•
• 1932年秋,“我”因接班的时间 还有 半小时。 便到 内山书店 躲雨。 内山老板 殷勤的接待 • 了我,“我”看中一本书但 钱不够 ,这时碰 • 见了 鲁迅先生 。他听"我"说买不起后,将两本 • 书 低价卖给我 "我",这"一面”使我受到了 巨大的影响。
• 4.黄里带白的脸,瘦的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 巴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 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 熏黑了。 • 5.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 6.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 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你对鲁迅先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坚持革命事业 同情和体恤穷人
关心青年的进步、成长
谦逊、谦虚
这”一面“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 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 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 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 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 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 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 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 题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