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1一、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
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
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
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
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2.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系特困学生家庭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
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雪,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
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
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
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通常是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缺席,这些儿童面临许多教育问题,例如缺乏家庭支持、教育资源匮乏等,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该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和教育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方案设计本研究将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定性研究将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家庭情况、学校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定量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更大样本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行整理和分析。
2. 方案实施(1)研究样本选择: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随机抽取若干所学校和若干名留守儿童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进行调查。
(3)访谈和观察:选择若干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深入的面谈与观察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学校支持等情况。
(4)数据采集结束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数据库用于进一步分析。
3. 数据采集与分析(1)定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访谈和观察的数据进行转录和归纳,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存在的原因。
(2)定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以获取具体的数据特点和关联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有以下预期成果:1.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和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2. 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乡村的未成年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
即使有学校,也普遍教师少、师资差和教学条件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加之,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督促学习,容易因为缺乏交流和激励而放任自流。
2、文化环境差由于家庭未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照料抚养,留守儿童往往很难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
很多孩子只能沉沦于电视和网络的诱惑之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容易堕落为丧失心灵价值底线的人。
3、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卑、逃学、厌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我们必须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全面的农村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提供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造出一套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让留守儿童得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与丰富课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尤其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儿童热线等形式的心理疏导机构,建立起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团、文艺小组、体育活动和社区义工团等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减轻教师教育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师工作和教学效果。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创新思路,引入多元化、全方位、整合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全面、投入、入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共3篇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共3篇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父母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得大量的农村儿童留守在乡村老家中。
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多重的学业问题,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表现1. 学校资源不足农村小学、初中通常较少,学校的科学设施、名师优质教学资源也缺乏。
留守儿童的学校通常比城市里的学校条件差,他们得不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和学习资源。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难以获得好的学习经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2. 家庭环境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比城市孩子的家庭贫困,孩子们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
家里一般没有人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也没有人带他们参加各项兴趣班、课外辅导等课程的。
他们面临着个人的孤独感和学习上的压力,难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3. 缺乏社交和情感支持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通常缺乏交流和分享的对象。
而且常常缺乏对应的感情支持,对来自远方孤苦伶仃的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对策1. 加强校园教育教育部门应该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配置足够的资金支持,让留守儿童能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积极引进名师、优选课程、设立兴趣班,给孩子们丰富、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2. 增加家庭教育辅导学校和政府要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辅导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
通过网络教育、电子教育等方式,把城市里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入农村。
3. 加强心理干预由于留守的孩子经历了长期的孤独感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他们的学业表现不佳,为此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心理扶持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未成年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等。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家庭缺乏教育资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
2. 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学习压力大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的缺席下,通常由老人或者长辈照料。
一方面,这些长辈可能年纪较大,教育水平不高,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指导;这些长辈通常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要求较高,导致留守儿童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提高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提供家庭教育辅导。
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缓解其心理问题。
3. 联合学校开展支持计划政府可以和学校合作,组织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计划,包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以及关爱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
4.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服务站点,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支持。
5. 增加父母回乡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的支持,鼓励他们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这一群体的数量庞大,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状况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数量与分布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到数千万人,主要分布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相对恶劣。
2. 生活和学习状况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学习方面,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过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导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生活和学习。
2.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
这些问题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生活和社交方面遇到困难。
2. 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辍学等。
此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也制约了国家教育公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由长辈照料或自己照料的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学习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方面。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父母的教育关注和支持,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益明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存在的原因,分析现有对策的局限性,提出可行的新对策建议,并评估这些对策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构建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他们通常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注,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孩子无人照顾,缺乏正规的学习环境和规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现象频发。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匮乏,加剧了他们的教育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综合体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保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辰溪县地处大湘西的腹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
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在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们火马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319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火马冲镇的各个山村。
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6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13%。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
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 “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受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看,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支持。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发展受阻。
缺乏家庭的照料和关怀也会给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讨对策,对于保障这些儿童的教育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提出有效的教育改革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是一个涉及广泛群体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困境,而这些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会造成长期影响。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资源调配的策略和措施,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完善教育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无人照料,他们往往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1.研究背景和目的:在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他们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乡,面临着孤独、教育资源匮乏等诸多困境。
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措施还不足。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2.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2)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3)已有的教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估;(4)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新观点和方法。
2.2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问卷,包括父母工作状况、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资源等方面,以了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深度访谈:与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探索留守儿童面临的具体困境、问题和需求。
(3)文献调研: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查阅和分析,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空白。
(4)数据分析:基于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
3.方案实施:3.1 问卷调查:选择几个农村地区作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参与者,在解释研究目的和保证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发放问卷并回收。
3.2 深度访谈:面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深度访谈,包括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以获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体验。
3.3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对国内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
3.4 数据分析:对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和质性分析方法,得出结论。
4.数据采集和分析:4.1 问卷调查数据采集与分析:根据问卷内容,采集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基本信息和教育相关信息,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发突出。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90%的留守儿童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料。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容易面临缺乏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些孩子的教育权益受到侵害,他们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和关爱,容易走上不良道路。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有的政策和提出解决方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其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从教育制度、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等方面入手,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和生活状况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本研究旨在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意义如下:1. 社会公平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2. 经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社会稳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会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加剧城乡教育差距,增加社会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人数逐年增加。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健康、身心发育等方面的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其对社会、家庭和个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生计,选择到城市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他们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差,导致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下降。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身心发育问题: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育,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4. 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二、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导致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质量较低。
父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陪伴,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
农村家庭观念传统,较为保守,普遍缺乏对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教育意识。
在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留守儿童的福利保障缺乏有效保障。
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和加剧。
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时,我们应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1. 家庭层面:父母在外务工时,应注重与子女的沟通和联系,充分意识到对子女的陪伴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心理、生活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无人督促,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此外,部分地区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使得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许多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3. 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方面。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家庭照顾,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此外,部分地区农村生活设施不完善,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1. 经济发展与就业压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
为了生计,许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子女被迫留守家乡。
这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较为匮乏,使得许多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导致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和福利。
例如,可以制定关于父母关爱和教育支持的政策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关爱。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由于经济压力、外出务工潮等原因,许多农村儿童被父母或一方家长留在家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
如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
2.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家庭教育缺失。
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孤独、自卑、厌学等。
3.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动力和信心,导致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与城市孩子的教育差距。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1. 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
2.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爱和指导。
3.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不够,支持体系不完善。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师资力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前往城市打工,留下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根源:经济压力与人文关怀的矛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务工外出成为改善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也导致许多孩子被迫留在农村,无法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教育几乎无缝接轨,而农村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许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较差,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亲情关系的破裂由于父母外出闯荡, 留守儿童长期没有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亲情关系破裂。
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爱。
四、安全隐患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受到犯罪分子和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为无人照管,一些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视,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加强教育管理与政策支持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加强教育管理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来到农村教书育人。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六、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除了解决教育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扶,设立社会组织和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满足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七、培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大量的农村家庭为了谋生不得不将子女寄宿在城市。
然而,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情感需求缺失等问题,他们的教育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人口流动,很多农村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导致留守儿童在受教育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
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加大了他们赶上城市同龄人的难度。
二、情感需求缺失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在情感层面。
他们通常生活在亲人照管不周的环境中,缺乏健康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这使得他们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
这种情感需求缺失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三、缺乏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心理辅导,无法得到专业的帮助和关怀。
由于缺少家庭支持和陪伴,他们常常面临着与同龄人交往的问题、自我认同的困惑以及学习压力的挑战等。
缺乏心理辅导使得他们难以应对这些困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成长环境。
四、社会关注不够尽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但社会的关注度和关爱程度仍然不够。
大多数关注仍然集中在城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农村的教育问题往往被忽视。
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挑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他们在教育上的困境更加加剧。
因此,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教育境遇。
五、多方合作助力教育改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确保留守儿童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学校要加强教育管理,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共3篇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共3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隔代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在家照顾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面临着独特的成长问题。
一、隔代家庭教育带来的问题1.缺乏关爱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难以获得家庭的关爱。
而留守老人整日忙于家务,缺乏陪伴,无法给予孩子与伴侣相似的关爱和帮助。
2.教育方式落后留守老人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有的老人盲目遵循礼教教育、威权主义教育和传统思想,缺乏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3.负面影响隔代家庭教育中,孩子与老年人相处时间较长,可能受到一些老年人的不良影响,如过于溺爱、宠爱、纵容等,导致孩子情绪、行为失控,产生消极问题。
二、应对措施1.加强教育宣传要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宣传,提高家长和留守老人的认识和意识,营造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同时给予相应的教育指导。
2.挑选适合的老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更需要人际交往和陪伴,选择适合的留守老人非常重要。
应该优先挑选有较好文化素质和适当教育知识的老人,能够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帮助。
3.规范留守老人的行为留守老人需要遵循家庭教育规范,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情感、认知、道德、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进行行为规范的自我反思和修正。
4.建立亲人通讯平台父母与留守儿童建立互联网通讯平台,可以缓解他们思念父母、渴望家庭关爱的情感,同时也方便了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三、结语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发展。
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的落后和不足,引导家长和教育者适应当下的环境和需求,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留守儿童的定义及成因留守儿童问题近些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各类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教育引导。
当今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存在年龄区间、地域范围、父母外出情况及原因、留守时间等分歧,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不能随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活动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按照以上的定义,大量的研究人员就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研,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根据父母在外的情况可大致分为双亲在外、父亲在外、母亲在外三类,每类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失,这也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各类问题的根源。
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时便开始产生,但直到2002-2004年留守儿童问题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这也说明这一群体的产生、发展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群体的产生及产生的问题都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了解这一群体成因之后当对其产生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二、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的概念自被提出时就拥有这庞大的数量,这是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
留守的时间较长或者较短,使儿童长期亲情缺失或不能适应短期的亲情缺失都将使其觉得未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对于儿童亲情确实的情况可以用忽视率来表明,有相关的调研对这一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外出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低是忽视的危险因素,经常联系的儿童忽视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摘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区域、社会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内在地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
当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
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一、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教育的和谐发展1.和谐社会的蕴涵和谐社会的蕴涵丰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对整个社会系统(即社会结构的总体)而言的,不是针对社会的部分而言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这种稳定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具有形态特征。
这个系统往下又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只有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
由此可见,和谐社会的蕴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与自身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等几个层面。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
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社会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我发展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四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构成人的生态发展空间。
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全面发展要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中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和谐社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应当是城乡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也应是区域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尚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协调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2.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强力支持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社会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人”,而人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强力支持,需要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奠定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素质基础;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国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
一定意义上,教育培养的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内涵性基础和逻辑前提。
和谐社会的构建蕴含着整体性思想,和谐社会必然内在的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提出来的。
宏观层面上,教育的和谐发展应指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与落后地区教育,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等协调发展;中观层面上,即落实在教育内部,如在教育目标上,它要让学生诸种素质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即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微观层面上,则具体到师生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生为主体的学和谐统一,形成双方互动的机制。
教育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个体。
为此,要做到教育的社会观与人本观并重、教育的技术品质与人文品质的有机融合、教育的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使影响人的发展的各个要素之间和谐、有序的发展。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当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
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因此又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
中国教育报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在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就沿用此分析框架,分别揭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1.家庭教育的缺失之所以称那些“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为“留守儿童”,首先就与家庭的人员变动有直接关联。
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
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双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部分地消解这种教育的“合力”,从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2.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升学率摆在第一位,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沦为一种口号或“摆设”。
二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
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而在整个受教育者中留守儿童毕竟还是少数,有“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往往无视这一特殊受教育对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缺乏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
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而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至今没有能够采取很好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家校教育脱节所带来的“消耗”,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消耗”中大打折扣。
3.社会教育的缺乏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精辟地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充分表明生命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教育是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组织机构太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几乎空白。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
我国目前这样的机构系统尚待发展,类似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组织更是空白。
另外,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严重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理想”教育功能化为乌有。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1.政府层面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
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
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
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
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家庭层面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即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
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