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出发,总结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科技进步、生产要素、市场环境以及体制机制,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应的,与科技进步和创新紧密结合的,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产业。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上来看,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四大特征的新兴产业。
全局性指不仅自身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长远性指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效率等方面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导向性指产业的选择具有信号作用,它代表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人才聚集、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动态性是指要根据时代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等变化带来的新要求。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应该遵循以下准则:要反映国家的发展战略,体现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可以率先突破领域,在全社会产生带动引导作用要具有长期稳定而又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市场支撑才能促进产业的长期发展;要掌握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培养在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能够带动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具有较长的上下游产业链,有利有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效应的产生;要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产生大量劳动附加值较高的就业岗位,并提高全社会的劳动报酬水平;要具有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这些特征和原则是在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和统筹把握的。
结合我国实际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些产业具有创新性、技术密集、高附加值、较强的溢出效应等特点。
同时,它们也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国家在发展这些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擦亮眼睛、冷静思考,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对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及表现形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产业:一是技术水平高,与现有产业存在显著差异并存在更高的技术门槛;二是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大,同时具有高成长性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特征的产业;三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跨界融合和引领作用的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引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正渗透到各个领域。
同时,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广泛应用也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些产业领域中,国家推动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和创新试点,培育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实验室,这些产业也成为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和创新能力的强化。
在这些领域中,企业必须进行长期的投入和研究,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经济增长。
2. 带动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和科研人员涌入这些领域,促进了就业的增加。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就业质量。
这些产业所带动的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本报告对相关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调研内容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首先是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和市场规律。
其次是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环节。
同时,我们还对相关政策和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以了解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最后,我们还对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和挑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以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需求、产业链、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最后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研和分析,能够为相关决策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意义,具备国际竞争力,具有创新性、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奠定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以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为例,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拥有全球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这得益于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中国人工智能、新能源车、新型材料等领域的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已经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拥有数量庞大的科技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望在未来发展壮大。
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实力不断提升。
我国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数据驱动的新生态正快速发展,北京、上海、深圳及杭州等地成为全国前四大创新中心,通过大数据的产业链拓展,传统的工业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洪流涌动带来巨大的机遇。
(2)技术储备愈加紧密。
中国在高铁、输变电、核电等领域的技术储备日益紧密,这些领域均具有国际上的核心技术,然而新产业对技术创新的追求更高。
可探索未来相互融合,使新产业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3)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供给也愈发多元化、优秀化,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人才的政策支持与引进力度,已经成为该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4)政策保驾护航。
我国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上也一直采取了重视的态度,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及产业升级政策,用以提高企业创新性、研发效率、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以及在内外竞争中突显优势,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作者:郭险峰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28期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未有效拓展产业链、投资跟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而科技人才的缺乏、创新精神的缺失和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等更是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制约因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现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初,我国还成立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以更快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2个省市正着手或已经完成了新兴产业调研、规划,大张旗鼓地拉开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发展。
为分析新兴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本文对几个典型省市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
(一)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状况广东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与港澳地区比邻,历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居于龙头地位。
而且广东省无论是技术还是观念,都一直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很多创新性的技术和观念都源发于广东,广东省深圳市甚至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创意之都。
因此,研究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产业领域发展的前沿情况。
1.广东省产业结构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为6.0∶51.3∶42.7;2008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为5.5∶51.6∶42.9,而同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6∶40.1。
可以看出,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同全国相比,更为优化和合理,产业结构层次更高,其中新兴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2.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整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整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由于产业结构变革、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着调整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入手,探讨产业调整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强烈创新性、高科技含量、良好市场前景、战略意义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常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能够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因此,对于各国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整1、产业结构变革的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许多传统产业逐渐衰退,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然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
由于一些企业在发展初期过于急功近利,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过多,产业泡沫和过度投资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伴随着国内经济转型的进程,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提高产出效率,避免产业过度膨胀和过度竞争是当前需要采取的对策。
政府应该更加关注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进技术上的突破,避免重金属、酸碱废水、废气等新兴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2、新兴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着强烈的技术压力。
一些企业可能会出现技术匮乏、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停滞或者滞后。
正因为如此,企业应该紧抓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技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转移,推动产业发展。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1、发掘市场潜力,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前景逐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不过,只有通过切实的市场调研和加强推广才能真正发掘市场潜力和拓展市场空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范文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范文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具备未来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的产业。
这些产业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新兴产业的定义、优势、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新兴产业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高技术和创新能力为基础,具有较高增长潜力和创新驱动能力的产业。
它们通常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二、新兴产业的优势1.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3. 环保低碳:新兴产业通常以低碳环保为发展目标,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就业机会:新兴产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
三、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2. 产业规模扩大:新兴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规模不断扩大。
新能源领域的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在持续增加。
3. 创新企业崛起:许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崛起。
例如,中国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崛起为全球领军企业。
4.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创新基金等支持措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1. 财政补贴: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等方式,对新兴产业进行资金扶持和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 税收减免:针对新兴产业企业,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降低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成本。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5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王玉梅 李玉梅(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因素1.引言“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国家制定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应用,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2.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影响因素分析(1)治理结构是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利害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分布,而且明确了有关公司各事项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对于公司高效运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体系健全和机制合理的公司理结构,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减少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由于资金、技术人员、成长战略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力。
(2)企业家创新观念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是企业成长的引领者,他和他的管理团队所具有的创新观念与对企业研发目标的制定与考核、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密切相关。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技术进步的高淘汰率,使得现代企业永远需要面对未来的资源、技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挑战,无论多么辉煌的成就或成功的技术,都只能代表着过去,并不意味着企业未来的成长就会一帆风顺。
创新意识、机会意识和实干精神等组成的企业家精神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一、引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由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和新兴产品所组成的产业群体。
这些产业有着较高的创新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景气度截至目前,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产业景气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24年的9.9%提高到2024年的15.4%。
这显示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2.技术创新能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国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支持,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3.发展模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
一方面,传统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积极拓展新兴产业领域,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新兴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迅速崛起并成为新的行业引领者。
此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规模,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市场不成熟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市场不成熟的问题。
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还不够清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测,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和指导,帮助企业把握发展机遇。
2.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
我国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 作者简 介】 程贵孙( 1 9 7 7一) , 男, 江西崇仁人 , 复旦 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 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 华东师范 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产业经济学 ; 涂颖清( 1 9 7 2一) , 女, 江西 南昌人 , 中共 江 西省委 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副教授 , 博 士, 研 究方向 为产业经济 学。
3 . 中共 江西 省委 党校 经济 学教 研部 ,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0 3 )
[ 摘
要] 民营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已经成 为发展 战略性 新兴产业 的一 支重要 的力量 。充分掌
握民营资本发展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的现状 , 深刻理解 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遇到 的问题 , 提 出对促进 民营资本 发展 战
新兴产业的现状 , 摸清 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遇到的
占比为 l 8 . 2 0 % 。新一代信 息技术 、 节能环保 、 生 物产业 , 这
三大产业中的 民营上 市公 司 总数 为 3 9 2家 , 占 比合 计达 到
问题 , 提出促进 民营资本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 业 的政策建议 ,
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与特点
民营资本是指除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以外的资本 , 包括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 2 6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青年 项 目“ 民营资本 支持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研 究” ( 1 2 C J Y 1 5) 0 ; 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基 金 青年项 目“ 民营资本进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障碍、 机帝 l 与路径选择” ( 1 2 Y 1 . C 6 3 0 0 2 4) ; 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 第 5 4批 面上 资助 项 目“ 民营资本发展 战略性 新兴产业 的机理 、 模 式与政 策研 究”( 2 0 1 3 M 5 4 1 4 3 2 ) ; 全 国行政 学院科研 合作课题项 目“ 基 于生态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我国是一个正在逐步崛起的大国,其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现在,我国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吧。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当前国际上最为热门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以此来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2、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重要工作,随着特朗普政府退还全球气候协议,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
事实上,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减排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成为环保领域的领导者。
3、加深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研究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太赫兹辐射光谱仪、工业机器人等等,我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不断支持和引领,同时政策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1、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前各国都在推行的一个政策,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2、专项资金补贴政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推行了专项资金补贴政策,以支持产业发展。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范文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范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前景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篇文章将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发展意义、政策支持和未来趋势等进行探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那些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新兴产业。
具体来说,这些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并且在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友好、产业链完整等方面具备相对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意义1.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引导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
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为了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国家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和集聚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通过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可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为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 给予资金支持。
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等方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企业孵化和风险投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
2.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入股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科技企业的技术入股特别是硬科技拥有特殊优惠待遇。
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测算及影响因素
第5期(总第426期) 2019年5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5(General Serial No.426)May,2019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李士梅,胡续楠(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新材料产业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㊁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㊂本文根据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效率㊂结果表明,新材料产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较低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各细分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㊂本文采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㊂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研发投入对企业效率产生负向影响,政府补贴和股权性质对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㊂本文提出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企业规模;注重产业战略规划,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避免 一刀切”;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人才,满足人才需求等四条政策建议㊂关键词: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战略性新兴产业;DEA-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9)05⁃0041⁃08一㊁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和缓解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加速新技术的发展,以太阳能㊁风能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㊂以低碳材料和绿色材料代替传统高耗能材料和高污染材料,改造传统生产过程,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㊂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这表明了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的质量变革㊁效率变革㊁动力变革㊂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传统发展方式,通过提高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创新力㊂新材料产业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产业,因此,提高新材料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拉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引擎㊂自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产业规模保持着两位数增长,2010 2015年,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1]㊂2016年的总产值已达到2.65万亿元,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建成了一批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2]㊂可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 收稿日期:2019⁃02⁃1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混合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15BJY0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国有资本的投资效应研究”(15JJD790012);长吉图开发办项目 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城乡一体化思路”(2015(509))作者简介:李士梅(1963-),女,辽宁辽中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㊂E⁃mail:lishimeijlu@ 胡续楠(1990-),女,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㊂E⁃mail:1194102437@贡献,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㊂但是,中国新材料产业依旧存在着产品层次偏低㊁关键材料缺失和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㊂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双重约束下,中国新材料产业要实现高质量㊁高效率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传统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依靠技术创新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㊂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支撑,提高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具有重要意义㊂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研究,可以分为参数法和非参数法㊂参数法包括索罗余值法㊁SFA 法等㊂非参数法包括DEA 法㊁DEA-Malmquist 法等㊂刘洪等[3]基于改进的索罗余值法测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㊂吕岩威和孙慧[4]采用SFA 法测量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认为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㊁产业集聚㊁外商直接投资和国有企业比重㊂Kim 和Shafi’I [5]运用SFA 法研究了马来西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由于技术效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限制,工人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㊂孙早和刘李华[6]利用SFA 法测算了1990 2013年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所有制结构变化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㊂Fioramanti [7]运用SFA 法实证研究了欧盟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由于技术效率的不断下降拉低了全要素生产率㊂刘晖[8]运用DEA 法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全国技术创新效率偏低㊂任保全和王亮亮[9]与方芳[10]利用DEA-Malmquist 法测算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效率较低㊂申俊喜和杨若霞[11]采用DEA-Malmquist 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政府补贴㊁企业员工㊁股权集中度㊁企业成长率和固定资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王哲等[12]基于DEA-Malmquist 指数模型测算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总产值㊁R&D 投入㊁技术售让对TFP 有积极影响㊂张家胜[13]运用DEA-Malmquist 法测度了湖北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该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㊂李光红和贾军[14]基于DEA-Malmquist 法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出核心技术缺失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㊂Shao 等[15]运用全局DEA 法分析了中国有色金属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技术效率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建议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指导合理配置矿产资源,加强优势企业重组㊂Du 和Lin [16]采用参数Malmquist 指数法进行了国际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的比较,发现技术进步推动了全球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增长㊂Headey 等[17]分别采用SFA 法和DEA 法探索了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认为政策和体制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最主要影响㊂综上所述,多数学者集中在对全国或某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少有学者单独研究新材料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㊂新材料产业作为基础产业,覆盖面广,因而进行科学划分和单独统计具有重要意义㊂参数法需要设定具体函数的形式,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而非参数法无需设定参数形式,不需无量纲地处理数据㊂此外,SFA 法只能进行多投入指标和单一产出指标的定量分析,而DEA 法在多投入指标和多产出指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的有效性㊂因而,本文运用DEA-Malmquist 法对新材料产业整体和五类主要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算,运用混合面板Tobit 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与分析㊂二、研究方法(一)DEA-Malmquist 指数法DEA 法是一种利用线性规划测度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和规模收益状况的模型[18]㊂Banker [19]等学者提出了规模可变的BCC 模型,其数学表示如式(1)所示:min q s.t.∑m i=1x ij λj ≤θx jk ,i =1,2, ,m ∑s r =1y rj λj ≥y jk ,r =1,2, ,s j =1,2, ,n λj ≥0,∑n j=1λj =1(1)Malmquist [20]最早提出Malmquist 指数法,在规模报酬不变(CRS)的假设下,Färe 等[21]发展了24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5期 总第426期Malmquist 指数法用于生产效率的测算,具体公式如式(2)所示:M (x t+1,y t+1,x t ,y t )=D t0(x t+1,y t+1)D t 0(x t ,y t )×D t+10(x t+1,y t+1)D t+10(x t ,y t éëêùûú)1/2(2)其中,(x t ,y t )和(x t +1,y t +1)表示在t 期和t+1期的投入产出向量,D t 0(x t ,y t )和D t 0(x t+1,y t+1)表示技术前沿下的距离函数㊂在规模报酬可变(VRS)的假设下,Malmquist 指数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进步率(TECHCH),其中技术效率变化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如式(3)所示:M (x t+1,y t+1,x t ,y t )=D t+10(x t+1,y t+1/VRS)D t 0(x t ,y t /VRS)´D t 0(x t ,y t )D t+10(x t+1,y t+1)´D t 0(x t ,y t )D t+10(x t ,y t )×D t 0(x t+1,y t+1)D t+10(x t+1,y t+1éëêùûú)1/2=PECH ´SECH ´TECHCH (3)当式(3)大于1时,表明呈增长趋势;当式(3)小于1时,表明呈下降趋势㊂(二)Tobit 模型在使用DEA-Malmquist 法测算中国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效率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影响因素作为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㊂由于DEA-Malmquist 指数法测度的结果始终大于0,属于断尾离散数据,因而本文采用Tobit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㊂基本模型如式(4)所示:Y *i =βT X i +e iY *i =Y *i ,Y *i >00,Y *i ≤{0(4)其中,Y *i 为潜变量,当Y *i 大于0时,Y i 的值等于Y *i ,当Y *i 小于或等于0时,Y i 的值等于0;βT 为参数向量;e i 为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i =1,2, ,n㊂三㊁中国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分析利用DEAP2.1软件分别从产业整体和细分产业层面对新材料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分析㊂①以2008 2016年新材料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变量值缺失㊁净利润为负的新材料企业㊂数据来源于WIND 资讯金融数据库和中财网㊂最终确定了54家新材料上市公司,9年共计486个观测样本㊂在指标的选取上,选择企业固定资产净额和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作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衡量指标,选择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的衡量指标㊂(一)新材料产业整体TFP 变化及其分解本文首先测算新材料产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率和分解效率,如表1所示㊂表12008 2016年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和分解效率年 份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TFP 变化率2008 20091.1030.8341.0771.0240.9202009 20100.3963.2980.7520.5261.3062010 20112.7750.3741.4331.9371.0372011 20121.2610.6011.1471.0990.7582012 20130.8291.1850.9560.8670.9822013 20140.6781.4970.8240.8231.0152014 20150.9880.9751.0090.9790.9642015 20161.0271.0240.9471.0841.052均 值0.9831.0111.0000.9830.994从表1中得知,2008 2016年间中国新材料产业TFP 变化率平均变动为0.994,年均增长率为-0.60%㊂将TFP 变化率分解,可得技术进步率的均值为1.011,年均增长率为1.10%;技术效率变34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测算及影响因素①因软件限制,仅保留3位小数㊂化的均值为0.983,年均增长率为-1.70%,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规模效率的均值是0.983,年均增长率是-1.70%,说明新材料产业整体的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拉低了技术效率㊂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结构不合理㊁资源利用率低等原因造成了新材料企业TFP变化率的下降㊂从年度数据分析,新材料产业TFP变化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08 2009年TFP变化率下降8.00%㊂2009 2010年TFP变化率上升幅度最大,为30.60%,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2],政府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㊂2010 2011年TFP变化率依旧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3.70%㊂2011 2012年和2012 2013年TFP变化率分别下降24.20%和1.80%㊂2013 2014年上升1.50%,2014 2015年下降3.60%㊂2015 2016年TFP变化率再次回升,增幅5.20%㊂新材料产业TFP变化率的波动主要是技术效率波动造成的,企业的技术效率偏低且不稳定制约了TFP变化率的增长㊂ (二)新材料细分产业TFP变化及其分解新材料产业在 十三五”规划中被划分为四大类十四个子分类㊂中国报告大厅按照新材料应用的产业分类,将新材料产业划分为十一个细分产业㊂‘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列出了五个主要产业㊂由于新材料产业种类繁多且统计数据较少,本文结合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汇总分类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新材料上市公司分为五大主要产业,分别对五个细分产业进行TFP变化率测算和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㊂表22008—2016年新材料细分产业TFP变化率测算及其分解结果产 业年 份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TFP变化率特种金属功能材料2008 20090.9740.9670.8461.1520.942 2009 20101.1961.1721.1331.0561.402 2010 20110.8161.9200.9650.8461.566 2011 20121.0050.8581.0041.0010.862 2012 20130.9441.0570.9600.9840.998 2013 20140.7991.2510.9310.8591.000 2014 20150.9570.9621.0070.9500.921 2015 20161.0711.1581.0671.0041.240均值0.9631.1350.9860.9771.093高端金属结构材料2008 20090.8371.0261.0000.8370.859 2009 20100.20113.8010.3940.5092.772 2010 20115.8850.1072.5532.3050.628 2011 20121.0520.7131.0131.0380.750 2012 20130.8351.0970.9630.8670.916 2013 20140.9671.1200.9780.9881.083 2014 20151.1120.6190.9541.1660.688 2015 20160.9501.2250.9930.9571.164均值0.9851.0000.9880.9970.986先进高分子材料2008 20091.1670.8200.9911.1770.957 2009 20100.8561.3111.1270.7601.122 2010 20111.3780.7631.1591.1891.052 2011 20121.4960.5171.0341.4470.774 2012 20130.9341.0350.9660.9670.967 2013 20140.8651.1960.9030.9571.034 2014 20150.8561.0710.9440.9070.917 2015 20161.0131.0231.0740.9441.037均值1.0470.9331.0211.0250.97744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5期 总第426期续表产 业年 份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TFP变化率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008 20091.2660.7251.1961.0590.918 2009 20101.0481.1671.2110.8651.223 2010 20110.6451.1840.7620.8470.764 2011 20121.2580.5621.1371.1060.707 2012 20130.8061.5101.0430.7731.217 2013 20141.3370.6191.0251.3050.828 2014 20151.1011.1781.0901.0101.296 2015 20161.0210.9740.9781.0340.985均值1.0330.9391.0460.9870.970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2008 20090.9811.0931.0000.9811.072 2009 20100.9041.0300.8541.0590.931 2010 20111.0000.9261.1710.8530.926 2011 20121.0050.8610.8531.1790.865 2012 20130.9321.1190.9990.9341.043 2013 20140.9811.3051.0170.9651.281 2014 20151.0670.9761.1360.9401.042 2015 20160.9041.0990.9021.0020.993均值0.9701.0440.9850.9851.013从产业分类上看,各产业TFP变化率呈现波动状态㊂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0%;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产业TFP变化率呈现波动变化,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较低,拉低了TFP变化率;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TFP变化率变动趋势与技术进步率变动趋势相一致;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TFP变化率的变动呈现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0%,该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较低;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TFP变化率呈现 下降 上升 下降”的波动趋势,与技术进步率波动相一致,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率的影响㊂在2011 2012年,该产业TFP变化率最低,技术进步率也最低㊂通过以上数据可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产业㊁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产业和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企业规模不合理㊁资源配置能力较低㊁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拉低了全要素生产率㊂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缺少核心技术成为拉大与发达国家产品差距的主要原因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比较落后,仍以生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缺少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产品层次偏低,企业规模不合理制约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的提升㊂四、研究设计(一)变量选择被解释变量为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㊂解释变量是企业规模㊁政府补助㊁研发投入和股权性质㊂表3列举了相关变量的解释说明㊂表3新材料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变量说明变量类型变量名称符 号定 义因变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Y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得的TFPCH自变量企业规模S总资产取自然对数政府补助G政府补助费用取自然对数研发投入R研发费用取自然对数股权性质E国有企业取值1,民营企业取值0(二)模型与变量54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测算及影响因素64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5期 总第426期利用2008 2016年54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建立Tobit回归模型,如式(5)所示: Y it=β0+β1S it+β2G it+β3rR it+β4E it+εit(5)其中,Y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且大于零;β0为常数项;βi为回归参数;i为企业数,i=1,2, ,54;t为时间,t=1,2, ,9;e为随机扰动项;S it是第t期第i个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G it是第t期第i个企业政府补贴的自然对数;R it是第t期第i个企业研发费用的自然对数;E it是衡量企业股权性质的一个虚拟变量,国企为1,民企为0㊂(三)描述性统计分析表4列举了新材料上市公司影响因素变量的统计特征㊂表4新材料上市公司影响因素描述统计分析变 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企业规模8.40760.97076.448710.7508政府补助2.54381.0856-4.19975.5254研发投入3.32201.0623-2.30255.8099股权性质0.59250.491901 (四)回归结果分析表5显示了新材料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的Tobit模型回归结果㊂从表5可以看出:第一,企业规模的影响㊂企业规模的系数为0.1566,与新材料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显著性水平为1%㊂这表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在技术㊁资源㊁信息㊁人才等方面越具有比较优势,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越强,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㊂第二,政府补贴的影响㊂政府补贴的系数为-0.0185,与新材料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㊂这表明政府补贴对新材料企业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㊂原因可能是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从政府获得补助金,但企业利用补助金的效率很低,并没有很好地用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而是重复加工生产低层次产品,因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作用㊂第三,研发投入的影响㊂研发投入的系数为-0.1069,与新材料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显著性水平为10%㊂这表明研发投入产生了负效应㊂原因可能是企业对研发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研发资金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创新和改进生产工艺的作用,而是用于非核心专利的申请,知识成果的有效产出较低㊂第四,股权性质的影响㊂股权性质与新材料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㊂原因可能是新材料产业正处于产业成长期,股权结构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不明显㊂表5Tobit模型回归结果变 量β估计值标准差Z值P值S0.1566***0.05972.62000.0090G-0.01850.0571-0.32000.7460R-0.1069*0.0565-1.89000.0590E0.09100.11360.80000.4230_cons0.13110.50830.26000.7960注:***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水平上显著㊂五、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8 2016年中国新材料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㊁政府补贴㊁研发投入等因素对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情况㊂整体上看,中国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递减趋势,各个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㊂此外,企业规模与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与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政府补贴和股权性质对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㊂新材料产业既是一种先进技术,能够改造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经济手段,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㊂本文基于以上结论,为了提高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企业规模㊂中国新材料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改变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状况㊂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㊁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㊂首先,扩大企业规模,促进新材料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企业㊂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企业并购,促进规模化经营的形成,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集中㊂其次,加强企业联盟和重组,通过联盟㊁合作和集团化,优化产业规模结构,解决初级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产业集中度㊂再次,完善产业集群的建设㊂发挥集聚效应,整合集群资源,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促进知识流动和知识外溢,利用产业集群带来的集中优化市场结构㊂最后,大力支持新材料生产服务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㊂研究表明,生产服务型中小企业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㊂因此,不仅要鼓励大企业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更要发展生产服务型和科技型新材料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相应的生产配套服务,满足大企业的生产服务需求,与大企业形成错位竞争㊁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㊂第二,注重产业战略规划,提高创新能力㊂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加紧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投入,将新材料作为重点领域,加快研发的步伐,占领科技制高点㊂美国㊁德国㊁日本等发达国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新材料领域的政策规划㊂2011年,美国政府启动 材料基因组计划”,目的是利用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快速研发出高性能新材料㊂2016年,德国政府开启 数字战略2025”,目标是发展3D 打印等先进技术㊂2017年,日本提出 日本科技创新综合战略2017”,将重点发展大数据平台㊂从发达国家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经验上看,产业政策支持和研发投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㊂首先,中国政府要加强新材料领域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科学合理地指导与布局㊂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满足前沿材料科技研发的资金需求,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㊂政府应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提高企业利用政府补贴的使用效率,避免低投资效率㊂企业取得创新成果可以作为下一轮获得政府研发补贴的条件,形成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诱导机制,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能力㊂其次,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利用产学研联盟建设创新载体体系,加强政产学研各部门的有效沟通,提高各部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势互补㊂实现科研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㊂最后,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导实行重点材料技术攻关,加强核心专利的控制能力,提升关键材料的供应能力㊂第三,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避免 一刀切”㊂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避免因导向性不足出现产能过剩㊂由于新材料研发㊁中试㊁生产㊁推广等各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而要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㊂不但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创立新材料专项产业基金,建立新材料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组建新材料产业联盟,淘汰对低端材料的补贴,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等多方面推进有实用性的产业政策㊂同时,要避免 一刀切”㊂由于新材料各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较大,不同的产业情况和需求不同,因而需要差异化的对待㊂规模效率低的新材料产业应注重提高企业规模和加强企业并购;技术进步率低的新材料产业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效率低的新材料产业应提升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和管理水平[23]㊂再者,要强化金融支持,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制,集中各种类型的资金,支持贷款并给予部分贴息,满足新材料产业的资金需求㊂第四,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人才,满足人才需求㊂新材料人才包括研发人才㊁管理人才㊁高技能人才等,所有这些人力资源都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为此,政府应支持新材料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将各类人才汇集于新材料企业创新活动当中,实施 稳定 培养 引进”的人才管理政策㊂首先,政府要引导企业做好新材料产业内已有人才的稳定工作,保护其在科学和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合法收益,并鼓励企业为技术及研发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改善生活条件,充分体现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㊂其次,完善针对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吸收国外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带动国内新材料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组建㊂不断加大新材料领74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测算及影响因素84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5期 总第426期域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高校与新材料企业的技术人才合作培育机制,培育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完整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体系,填补国内新材料高端人才的缺口㊂最后,支持新材料企业 走出去”,学习和掌握新材料国际前沿和技术发展动态,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外先进新材料企业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中国新材料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㊂参考文献:[1] 九次方大数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EB/OL].https:///view/7e8b0411551810a6f4248685.html,2016-10-1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7 2018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7.[3] 刘洪,刘晓洁,李云.基于改进索罗余值法的湖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8,(15):107-110.[4] 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1):128-143.[5] Kim,S.,Shafi’I,M.Factor Determinan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Malays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Decomposition Analysis[J].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2009,23(1):48-65.[6] 孙早,刘李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结构演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10):57-75.[7] Fioramanti,M.Esti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EU Manufacturing Sector:A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R].Isae Working Papers,2009.[8] 刘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9):2296-2303.[9] 任保全,王亮亮.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38-55.[10] 方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4,(24):124-126.[11] 申俊喜,杨若霞.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7,(11):24-33.[12] 王哲,沙国,胡伟.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7,(6):25-30.[13] 张家胜.湖北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21):112-114.[14] 李光红,贾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天花板”效应及技术战略选择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J].东岳论丛,2018,(5):141-147.[15] Shao,L.G.,He,Y.Y.,Chao,F.,et al.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in30Sub-Sub-Sectors ofChina’s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J].Resources Policy,2016,50(12):264-269.[16] Du,K.R.,Lin,B.Q.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otal-Factor Energy Productivity Growth:A Parametric Malmquist IndexApproach[J].Energy,2017,118(1):481-488.[17] Headey,D.,Alauddin,M.,Rao,D.S.P.Explain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41(9):1-14.[18] 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1978,6(2):429-444.[19] Banker,R.D.,Charnes,A.,Cooper,W.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20] Malmquist,S.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Surfaces[J].Trabajos De Estadistica,1953,4(2):209-242.[21] Färe,R.,Grosskopf,S.,Norriss,M.,et al.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66-83.[22] 师昌绪,李学勇,齐让.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产业[J].新材料产业,2010,(3):1.[23] 李士梅,李安.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测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8,(6):246-250.(责任编辑:徐雅雯)[DOI]10.19654/ki.cjwtyj.2019.05.006[引用格式]李士梅,胡续楠.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测算及影响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9,(5):41-4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及政策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及政策分析公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海洋产业、生物医药、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世界经济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和产业成为 treibende Kraft(推动力)成为时代的主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代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成为全球政府政策的热点。
国家层面多次提出“产业兴、国家强”等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国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大量的转型升级和定位协调,从主要从传统机械、制造业等向高新技术、服务业以及绿色环保型等方向转型。
通过新兴产业的引领,使得产业链更完备,整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更为完整。
2. 发展效果显著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壮大,极大地推动了产业从发展到成熟和普及。
同时,我国海洋产业在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科研基础等方面也有所突破,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3. 在部分领域落后于先进国家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例如在信息技术方面,在操作系统和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1. 财政支持政策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越来越多。
例如,政府以多种形式为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支持,设立专项基金、直接投资等,以解决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2. 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推出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和投资者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业务。
通过减免税收和建立税收优惠机制,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吕静韦金浩李睿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政府行为、企业战略、技术创新和市场环境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均有影响,但技术创新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大大低于政府行为和企业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通过人力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调节作用得以促进。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调节作用文献分析与假设提出(一)基于Nvivo的文献分析首先,CNKI数据库中,依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要素”作为检索条件对文献主题进行检索,得到282篇相关文献(截至2014年5月5日)。
其次,对得到的文献进行初步泛读和筛选,得到136篇研究价值较高的文献。
再次,对文献全文进一步研读,选定50篇概念较凝炼的文章。
将最终选定的文献导入Nvivo10.0,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将概念转化为节点,节点概括为范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提取奠定了基础(黄炜,2010)。
通过对节点的试探性质性分析、主从关系分析和矩阵结构分析,得出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行为、技术创新、市场影响和企业战略方面,政府政策的制定、技术的进步、市场容量的大小、企业战略的指引能够通过对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二)理论饱和度检验与假设提出为了Nvivo的文献分析结果,本文选取了发表在《科学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等期刊上的5篇文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主要观点如下:科技政策、政府资金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肖兴志等,2013);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来实现发展(申俊喜,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由政府主导和创新驱动形成(张治河等,2014);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汪海粟等,2012);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先期引导作用和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建立完善的制度支柱,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于新东等,2011);而根据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失误,使日本失去了软件业的产业化基础的教训可以得出,企业战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些新兴产业以其创新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具备明显的发展潜力和战略地位的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通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科技含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于创新技术和前沿科学,具备高科技含量和技术壁垒。
2. 高附加值:这些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
3. 强大的市场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1. 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引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提升,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优化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经济的产业结构。
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能够逐步取代传统产业的地位,促使产业结构朝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益的方向演进。
3.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推动锂电池、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创造就业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中,需要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为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经济大国,我国正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经济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思路 (4)1.4 论文结构安排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理论分析 (6)2.1 新兴产业及技术创新的定义 (8)2.2 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及其评价体系 (8)2.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特征及模式 (9)2.4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内在因素 (11)3.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分析 (12)3.1 市场环境因素 (14)3.1.1 市场需求弹性 (16)3.1.2 竞争格局 (17)3.1.3 产业政策环境 (18)3.2 技术要素因素 (19)3.2.1 研究开发投入 (21)3.2.2 技术水平 (22)3.3 组织要素因素 (23)3.3.1 企业规模与结构 (25)3.3.2 管理制度 (26)3.3.3 组织创新能力 (28)3.4 人才要素因素 (29)3.4.1 科技人才的数量与结构 (30)3.4.2 人才激励机制 (31)4. 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33)4.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概述 (34)4.2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35)4.3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其结果解释 (37)4.4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38)5. 结论与建议 (39)5.1 研究结论 (40)5.2 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42)5.3 政策建议 (43)1. 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将概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阐述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技术溢出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如何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新兴产业成为了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所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以维持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将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概念和定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基础上,具有导向性、支柱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这一产业群体主要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是新经济增长点的产物。
二、历程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该文件明确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新兴产业在市场、政策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9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2010年,国家提出了“新兴产业先导计划”,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列入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发展现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里列出一些方面的发展现状:(一)新材料在人才、投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下,中国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新兴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
无论是高技术、高端装备还是民用产品都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生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新能源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国一直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光伏的发展。
民营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与路径研究
民营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与路径研究[摘要] 民营资本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当前,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对科技研发能力、高端国际人才、雄厚资金储备有较高要求,使民营企业在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遭遇诸多瓶颈,具体体现在企业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高端人才短缺,规模经济优势难以形成,缺乏国际视野。
民营企业应根据选择进入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自身所具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的推进策略,利用自身优势采取自主发展模式,利用资本优势弥补技术劣势,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全面强化企业的科技实力。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资本;发展瓶颈;发展路径一、研究背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果断提出并执行了4万亿投资计划,在2009年一年内出台了10个行业振兴规划,批准了12个区域振兴规划,但这些刺激方案主要针对对象是我国现有主体。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历次经济危机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新的应对经济危机的思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走出危机、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发力点,其重要性对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言而喻。
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经济学领域内的重要话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解决经济危机、实现产业转型、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素质的根本、有效途径,民营资本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资金密集的特征,大企业有优势但不是万能的,必须采取专业化分工的方式充分利用民营企业来分担发展风险;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还具有便利的社会资源、灵活的管理和低退出成本之优势,尤其是科技型民营企业,更加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质和能力(吴满财,2012)。
但民营企业本身存在的创新型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的因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有活力、有技术、有创业激情的中小民营企业支持不够,导致民营资本并没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应有作用(易开刚,2011)。
2024年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
2024年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某某公司战略规划部的某某,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将从行业整体情况、国内外竞争态势以及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行业整体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截至2024年,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XX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了XX%。
新兴产业对就业和创新的贡献也日益凸显。
常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它们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截至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XX亿美元。
生物技术行业在医疗、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不仅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的转型。
二、国内外竞争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性产业,各国纷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争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中国和欧洲的竞争态势最为激烈,三者都在争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地位。
生物技术领域,美国、瑞士和日本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方面持续领先。
新能源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但欧洲和美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在新材料领域,美国和日本在材料科学和工程方面领先。
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竞争中,我国的优势在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潜力大和政府支持力度大。
但仍需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在新兴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1-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营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12CJY1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理、模式与政策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程贵孙,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2015年9月第17卷第5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 outhe a st Unive rsity (P hilosophy a nd S ocia l S cie nce )Sep.2015Vo l.17No.5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程贵孙,张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摘要]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与此同时,我国民营战略性新兴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也同步增长?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呈现了怎样的特征?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选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用前沿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及其分解结果,并回归分析了影响我国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据此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15)05-0079-08一、引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
2010年我国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和工作任务,确立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立场和决心。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又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开了政策之门。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上市公司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至2012年底,据国泰安数据库(CSM AR )公布统计,我国国内A 股市场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民营上市公司有1706家。
应该说,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那么,我国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其生产效率如何?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呈现了怎样的特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同时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的变动。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制定如何支持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可以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将选取2005—2012年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来计算并分解各行业的生产率变动特点和趋势,同时采用面板回归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二、文献综述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一是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测度的研究。
李小平、朱钟棣对34个中国制造业的分行业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但对大部分行业来说生产率增长并不是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发现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呈“发散”趋势[1]。
李丹、胡小娟运用DEA 方法分别对制造业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DOI:10.13916/ki.issn1671-511x.2015.05.01380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7卷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2]。
杨青青、苏秦和尹琳琳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 )研究人力资本、信息化和市场化对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信息化和市场化对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互助和社团对服务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
冯锋、王明明采用非参数的M almquist 指数分析法对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等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行业间效率变化水平差异性较为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4]。
董敏杰、李钢和梁泳梅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5]。
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的研究。
熊正德、詹斌和林雪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DEA 效率测度结果为基础,构建效率影响因素的L ogit 模型,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巨大,与低碳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高端设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三大产业实现金融支持效率存在难度,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因素凸显阶段特性[6]。
喻登科、周荣和陈华采用DEA 交叉评价方法进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评价,高辨识性地测量出2010年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得出最具效率的是风能核能及节能产业,效率交叉评价值达1.0,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绝对优势,而效率最低的是非金属新材料产业[7]。
万丛颖和徐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两个角度对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效率值偏低,规模效率普遍高于纯技术效率[8]。
姚晓芳、李晓敏和龙丹利用2009年第二次全国R&D 清查的合肥数据,利用DEA 模型进行研发和产出的效率分析,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综合效率唯一有效的是节能产业,而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严重无效[9]。
周明华和居占杰基于DEA 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对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研究表明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下降,代表创新效应的技术变化指数出现上升,代表追赶效应的技术效率指数出现下降;广东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出现下降;广东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0]。
程贵孙、芮明杰和张雍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的BCC 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1年期间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两种类型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都是非有效的,它们的综合效率偏低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度降低所导致的;另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行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上,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1]。
通过以上研究成果的梳理来看,国内学术界对生产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文献对开展生产效率的具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现有研究很少针对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效率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对国家制定促进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生产效率估算(一)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是将所有决策单位的投入与产出组合投射至空间中,找出能包络所有观察点的决策单元(Decisio n Making Unite ,DM U )并将其连接起来形成生产边界,可衡量出各决策单位效率值,并提供如何达到效率的改善建议与目标。
其本质是先利用统计数据来确定DEA 有效生产前沿面,处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是100%有效率的,再把非DEA 有效的决策单元影射到DEA 有效的生产前沿面上。
通过比较非DEA 有效的决策单元“偏离”DEA 有效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各决策单元相对效率。
凡落在边界上的DM U ,其效率值为1,即为具有最优效率的投入产出组合的DMU ;而其他未落在边界上的DM U ,其效率值介于1和0之间,则称为无效率的DM U 。
DEA 模型分为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两种形式,投入导向的模型是在给定产出水平下使投入最少,产出导向的则是给定一定量的投入要素,追求产出值最大。
本文将采用投入导向的B 模型,该模型是由B 、和提出的,他们假设生产技术为变动规模报酬,并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CC anker Charnes Co oper程贵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81第5期规模效率[11]。
基于投入导向下的BCC 模型可表示为:max h k =θk -εéêùú∑i=1m S -ik +∑r=1s S +rk s.t.∑j=1nγj Y rj -θk Y rk -S +rk =0∑j-1nγjX ij+S-ik =X ik∑j=1nγj=1γj ,S -ij ,S +r k 0;j=1,2,…,n ;i=1,2,…,s其中,S -ik 为代表投入项的差额变量,S +rk 为代表产出项的超额变量,γj 为赋予各决策单元(DMU )之乘数,(h k -1)。
则代表评估DM U 在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有产出等比例的潜在程度。
BCC 模型解得的效率值1/h k 。
即是纯技术效率值,当1/h k =1时,则该决策单元具有纯技术效率;当1/h k <1时,则该决策单元不具有纯技术效率。
在BCC 模型下对效率进行测度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利用效率测量软件DEAP 2.1中的BCC 模型对2005—201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进行效率分析。
选取的投入变量有固定资产投入、货币资金投入、营业成本投入、资产总计指标,选取的产出变量有营业总收入、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和营业利润指标。
本文数据资料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 AR )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样本选取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上市公司,共计样本数据1706条,收集过程中剔除了投入和产出指标为负和零的样本,具体每年各个产业的样本数据明细详见表1。
表12005—2012年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明细表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总计高端装备制造3577101212965节能环保1818212534536959297生物3037433851708885432新材料1213141816221818131新能源产1919312427333326212新能源汽车6666665546新一代信息技术1428363663102125109513总计1021261581542072983503111706接下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全样本的分析,二是七大细分产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