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 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辛词的艺术特色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艺 术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 特 剑”的将军; 色 《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永遇乐》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遣兴∶遣发意兴;觉:觉悟;信着:随便写;何 如:怎样。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陈登在许汜拜访时,对他很不礼
貌,不和他谈话,让他睡下床,自己睡高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
备,刘备对许汜说:“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人人希望你
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没有可取的言论,
这是陈登所憎恶的,怎能会和你交谈呢?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
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3.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艺 术 《水龙吟》中,全词在苍凉浑茫的主色上,又以“玉簪螺髻” 特 “红巾翠袖”添抹了一些清秀婉丽的色彩,豪艳相映,刚柔相济。 色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方面的相同点。
辛词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词,用典抒情 艺 术 通过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既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 特 丰富诗歌的内容。 色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桓温的典故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整版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整版课件
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愿意做一个 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恒温 叹息
揾英雄泪:不能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 自己。
三、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 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 鸿意象的描写来烘托登临意。
上片写景,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 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 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怀。
1.背诵默写此词。 2.体会本词的豪放词风,指出它的具体表现。 3.积累成语“美芹之献”“求田问舍”
美芹之献:谦辞。言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 道置产业,谋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打拍栏 杆来发泄。寄寓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之情。
2.下片用了哪些典故?突出了形象什么特 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张翰 归隐
休说:不会
许汜 求田 应羞见:不愿
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季鹰那样置国事不 顾而辞官归乡,也写出了有家难归的 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 的激愤。
书记”,于万人之中取叛敌首领首级。23岁到42岁 :雄心 勃勃,上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方略,但未被采纳。在 湖南任上,创置“飞虎军”,雄镇一方。43岁到67岁: 遭弹劾被迫归隐18年,六十四岁时,宰相主张北伐, 年迈的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可以说,他一生都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家乡沦陷,国家残破,而一人独自 徘徊于赏心亭上,就已够悲伤的了, 何况又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呢! ,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 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 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 悲苦。
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国势衰颓 的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 的孤雁也正好是飘零身世和心境孤寂的 “江南游子”即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 交融,虚实相兼,形象鲜明,含义丰富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 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 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北 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人已渐渐 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表达了自己 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 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字词积累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簪zān:别住头发的簪子。 游子:久居外乡的人。 吴钩:钩,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 故称。 脍kuài:把鱼、肉切细。 揾wèn:拭擦。
朗读体味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39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39页)
山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 目,献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本句点明了时间、作者的位置和身份。 ➢断鸿:失群的大雁,失群的大雁的叫声是凄惨
的。 ➢江南游子:游子,出门在外,在异乡生活的人
。 作者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十多年,渴望率领
这首词就作于他南归十二年之际。
辛弃疾生平 1.1140年出生于历城(在今山东济南市) 2.21岁,参加耿京组织的反抗金兵的起义队伍。 3.22岁,带部队投奔到南宋。 4.25岁,任职江阴。后任职多地,官职不高。 5.42岁,自号稼轩居士。同年被免职,此后做官时 间很少。 6.64岁,起用做官绍兴、镇江等地。后被免职。 7.68岁,去世。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 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子站在楼上瞭望。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 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 玉簪螺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方的山丘比作 歌女插着玉簪、梳成海螺形状的发髻。
➢ 献愁供恨:远处的山丘就像歌伎插着玉簪、盘着螺形 的发髻,她们唱着无声的歌谣,让人听了,内心充满 忧愁和暗恨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翻译: 眺望远处的山丘,仿佛插着玉簪、盘 着螺形发髻的歌女,在唱着让人内心充满忧 愁和暗恨的歌谣。 ➢本句作者写到了:远方的山(遥岑) ➢前两句主要写作者登高远望所见的江景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8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8张

课堂小结
作者的核心思想是报国无路、壮志难丽的愤撼不平,所 以全词始终充满着激昂慷慨的词调,放送出雄浑、高亢 的最强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用典
辛词长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 今人、今事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意思。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深刻。用典或仰 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 赅,以一当十。
意境: 雄浑壮阔 苍茫悲凉
情感: 愁苦孤寂 忧心国事 思念故土
品读探究:析动作——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看“吴钩” , 拍“栏杆”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吴钩”本是杀敌利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能看看,“看”吴 钩表现了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壮年无用武之地,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 抑郁之气,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急切与苦闷悲愤的强烈。
品读探究:解典故
请同学们从下片中筛选,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后,想到了 哪些人?
季鹰归未 (张翰)、求田问舍(许汜) 刘郎才气(刘备)、树犹如此(桓温)
下片用典抒情
典故
出处
中心 态度
情感
张季鹰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
西晋 莼菜羹、鲈鱼脸,遂命驾便归。— 张翰 —《世说新语》
放下国事 乐于归隐
反对
忧心国事,不愿归隐: 有家难归,对金人的 仇恨,对朝廷的愤慨。
品读探究:赏意象
首先请问,辛弃疾登上赏心亭,都看到了什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品读探究:赏意象——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①这两句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31张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31张

用典的方式:
• 正用: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 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 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 “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 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 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 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 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 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 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 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 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的方式,
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 其意而用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有关用典
的知识。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
犹如此
——树
(一)《水龙吟》: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 1、张翰——“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写晋人张 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 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 职,辛弃疾是做不到的。
• 2、许汜、刘备——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写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 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 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ppt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
“登”:登高抒怀之作。
“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 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 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 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 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 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 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 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
析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楚:泛指长

江中下游一

带,战国时

这里曾属楚

国。


水:指浩浩

荡荡奔流不

息的长江,

用水比喻自
去 秋 无
己的忧愁连 绵不断,无 穷尽。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
遥岑:远山。
目:n——v;眼睛——看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
江南游子:一般指远离家乡,在外地生活的 人。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壮怀难申的孤独、愤懑
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水龙吟》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公开课课件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公开课课件ppt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 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 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 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 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 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 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
思考
与上片相比,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乡思、仇恨 、激愤 ---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为国为民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 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 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 知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课件
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的夏夜是优美 的;月光惊动了鸟鹊,清风惊醒了鸣蝉, 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是在诉说 丰收景象,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的、欢乐 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 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谧。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 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它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心情? 应为“溪头路转,忽见社林边旧的茅店”。 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 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 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 喜之情。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 张翰 :乐于归隐
反 例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宋朝廷的激愤
不学、不愿, 赞赏,志在为国 为民 忧惧国事飘 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 期
许汜:谋取私利
用 典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 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 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 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 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 典故想要说明什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美版)PPT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美版)PPT课件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 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 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 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 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典故,以文为词;词 风以豪放为主;心中常怀不平是他的特点。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
“断鸿”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 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忧愁和愤恨。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 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_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_课件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 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 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 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2)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明 什么? 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 渐渐衰老,可是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 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 现的痛苦心情。
思考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1)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 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 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 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金兵, 洗雪国耻。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 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 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 不老呢?
景色: 江天、远 上片: 山、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借景抒情
比喻
思考
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 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 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乡思、仇恨 、激愤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3、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 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 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 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 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 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 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 尽情抒发内心块垒。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7、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动作:看、拍、会、登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 赏玩,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
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
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 无人领会?
江 山 沦 陷 愁 恨 故 乡 的 思 念
壮 志 难 酬 悲 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题目解说
从这首词的题目, 你能得出哪些有关 词内容的信息?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写作背景
译文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 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 休说鲈鱼堪脍, 吹遍大地,张季鹰回到故 尽西风,季鹰归 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 未?求田问舍, 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 怕应羞见,刘郎 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 才气。可惜流年, 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 忧愁风雨,树犹 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 如此。倩何人唤 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 取,红巾翠袖, 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 揾英雄泪? 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 下的眼泪?
寥廓的天空
悠悠的江水
连绵的山峰
哀鸣的孤雁 楼头的落日
合作探究

自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时间8 分钟,然后派代表展示答案(8分钟),师生 评析(6分钟)。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 思考讨论: 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㈡、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 感)?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上片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 看、拍、会、登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情感: 英雄人物 空有远大 抱负,却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忧愤。
心忠胆赤
栏 杆 拍 遍 悲 断 肠
报 国 欲 死 无 战 场37思考 Nhomakorabea思考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 江天 壮阔雄浑
山景 落日 比喻,清秀之美。 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 心情:愁苦悲凉。
乐 景 衬 哀 情 哀 景 衬 哀 情
意境: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断鸿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 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游子 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 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㈡、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 什么“登临意”(感情) ?
下片:张翰 —念鱼归隐 —乡思、激愤 用典
借古 抒怀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不谋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雄心壮志
桓温 —时光流逝 —年华消逝,壮志未酬
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 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
诵读
1、听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 感的把握) zān) 遥岑( 玉簪( 螺髻( jì) cén) kuài) wèn 鲈鱼( lú ) 堪脍( 揾英雄泪( ) 2、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 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 悲愤,要读出壮志难酬的痛苦。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 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 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 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 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 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 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译文
整体感知
思考:
1、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 2、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无人会,登临意
上阕: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阕:登临所想
(侧重抒情 )
15
3、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的景:
楚天 江水 山景 落日 断鸿
想到的人:
张瀚(季鹰) 许 汜(Sì ) 刘备 桓 温
缺 少 知 音 感 慨
归 隐 的 不 屑
谋 取 私 利 的 羞 耻
时 光 流 逝 的 可 惜
国 家 前 途 的 忧 愁
归纳主旨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 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 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 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 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 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 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 歌。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能品味出他对 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 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 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 楚天千里清秋, 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 水随天去秋无际。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遥 遥岑远目,献愁 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 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 供恨,玉簪螺 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髻。落日楼头,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 断鸿声里,江南 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游子。把吴钩看 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 了,栏杆拍遍, 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 无人会,登临意。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 远抑郁苦闷的心情。
创 设 情 境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 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辛弃疾(1140—1207),字 幼安 ,号 稼轩 ,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 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倾诉 壮志难酬 的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悲愤,乃“ ”。
作业

背诵本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