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提纲,旨在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历史知识。

下面是详细内容:
一、考试概述
1. 考试时间和地点
2. 考试形式和要求
3. 考试内容和权重
二、重要历史时期
1. 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三国时期
-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时期
- 元代、明代、清代
2. 世界历史
- 古希腊罗马文明
- 中世纪欧洲
-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事件
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
- 红色革命和长征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
2. 世界历史事件
-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 冷战时期和东西德统一
- 当代重要国际事件
四、历史理论和方法
1.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学派
2. 历史的评价标准和问题解决方法
五、历史知识点记忆技巧
1. 制定复计划和时间安排
2. 制作知识点摘要和笔记
3. 运用图片、图表和关联记忆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4. 参加模拟考试和做历年真题
六、备考注意事项
1. 注意阅读和理解题目要求
2. 注意词汇和历史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3. 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以上为本次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提纲,希望对考生能在复习中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江苏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江苏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江苏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一]<根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编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识点归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原因-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社会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国家分裂和战争-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和长城的建设- 汉朝的封建制度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民族大迁徙-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文化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5. 唐宋时期- 唐朝的大唐盛世和玄武门之变-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文化繁荣- 北宋的靖康之变和南宋的亡国之痛6.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中兴和瓦解- 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 清朝的衰落和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的思想与行动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与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思想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解放战争的开展和结束- 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三、世界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 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世界格局-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封建体制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 卡洛林帝国和十字军东征3.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和发现之旅-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殖民帝国4.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5. 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冷战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六、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地势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貌和生态系统2.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中国地势和气候分布- 中国地貌和生态系统3.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4.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5.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6.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纲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1、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周王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诸侯国有鲁、燕(子弟)、齐(功臣)、宋(先代贵族)等。

分封以子弟为主体。

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按照血缘亲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宗法等级。

2、秦朝的政治:(1)统一: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北方:收回河套、修长城和直道;南方:修灵渠,统一岭南并设郡;西南:开辟五尺道。

(2)制度:皇帝制度: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实行三公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实行郡县制。

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始于春秋战国,秦朝全国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3、西汉: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内朝(也称中朝),对重要政事先做决策;在地方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流程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

5、宋代: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又曾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

6、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行驶权利受中央节制。

西藏属于宣政院辖区。

7、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助理机构,内阁不能统领六部,无决策权。

8、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秉旨办事、上传下达。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赔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关税中英协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挑起,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赔两亿两;开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允许设厂),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历史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历史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历史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三年历史学科的精要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革命与城市文明的兴起2.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世界古代史-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希腊古典文明的繁荣- 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亡-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 清朝的衰落与西方列强的侵略-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2. 世界近代史- 欧洲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间期的政治经济变革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 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秩序的重建三、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2. 世界现代史- 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变化-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四、历史思考与方法1. 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历史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 历史对于塑造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作用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与分析- 历史文献的解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归纳与总结3. 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历史观的比较与评价- 历史观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与复习,同学们可以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同时,同学们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善于从历史中提取经验教训,以及发现历史的规律与趋势。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影响?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影响?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家天下”制度是怎样开始的?周朝是怎么建立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 秦统一的过程?影响?2.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创立)及影响?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①中央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演变的史实和特点?②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史实和特点?③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的评价?④秦、汉地方监察体制是如何设置的?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时间、原因、性质、特点)及评价?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2.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3.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概述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3.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丽诗篇。

第三课伟大的杭日战争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影响?4.简述卢沟桥事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5.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影响?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意义?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复
-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 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 古代帝国的兴衰和文化成就
二、近代史复
-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 辛亥革命与共和中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革
-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三、现代史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四、历史知识点梳理
- 历史名词解释
- 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
- 名人传记与历史事迹
- 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历史解析与思考
-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结果分析
- 历史经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借鉴
- 历史对未来的指导作用
六、复方法与技巧
- 定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
- 制定复计划与时间安排
- 多种渠道获取历史资料
- 积极参与历史学科讨论与交流
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考会考历史考试提纲(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一、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的兴起-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的合并- 洪秀全的理念与宗教背景2. 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军事活动- 推翻清朝统治的宣言- 太平天国军的组织与战术- 太平天国军对清朝统治的威胁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外援与清朝的反击- 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与内讧二、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 清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对外侵略与国家危机2. 变法派的理念与措施- 赵炳鑫与康有为的改革思想- 设立新政府与改革方案的提出- 经济、教育及军事改革的推行3. 反对派与变法失败- 保守派的反弹与政变- 康有为的自废职位与废除改革三、五四运动1. 五四运动的起因与背景- 刘永福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 -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满与抵制- 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变革2. 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清华学生游行抗议与爱国主义情操 -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与政治的影响3. 五四运动的启示与意义-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觉醒- 提升女性地位与性别平等的呼声 - 推动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与背景-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2. 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二、三次代表大会 - 中共的组织原则与党员培养3. 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党员的秘密抵抗与革命行动- 在工农运动中的领导与组织- 党对国共合作与土地改革的贡献五、抗日战争1. 日本侵略的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控制与霸权政策2.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全面抗战的开始- 盘古会议与中共的抗日主张- 温州会议与西安事变的影响3.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胜利- 渡江战役与淞沪抗战的胜利- 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日战斗- 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与牺牲精神总结: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I.国家性质篇
1.国家的定义
a.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以领土、民族、政权、政府等组成,具有独立
主权的政治实体
b.国家的性质:
(1)政治实体:具有独立主权;
(2)民族实体:同属一个国家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思想;
(3)领土实体:具有统一的领土,表现在国家拥有明确的主权领土;
(4)经济实体:具有自立的经济体系,即必须独立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5)文化实体: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文化积淀随着时间发展,成为
民族文化特质。

2.国家的发展
a.国家发展的演变过程:
(1)部落阶段:由部落演变而来,部落活动范围有限,缺少国家制度;
(2)封建制度阶段:由部落阶段过渡而来,封建社会出现了催生国家
的制度;
(3)帝国形式阶段:国家和帝国形式较为接近,但国家具有更高的社
会形态;
(4)民族国家阶段: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由多民族组成,政治权力按照民族的概念来统治。

b.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1)民族归属感:人类最基本的政治行为就是属于一些民族,具有明确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民族共同体;
(2)共同经济利益:必须有统一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一、唐朝的开创与发展1.太宗中兴的实践与成就a.元勳政权:武则天、李世民b.徐敬业和平易近人的施政c.律令制度的改良:唐律、唐令d.科举制度的推行:科举制与进士科2.贞观之治的特点与影响a.农业发展与土地制度的b.仁政与精神c.外交和维护边疆的成就:丝绸之路的开辟d.文化艺术的辉煌与繁荣:唐诗、唐画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a.黄巢起义的原因与影响b.后梁的建立与王建的治理c.后周与郭威的北伐d.五代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融合二、北宋社会与政治1.王安石变法及其意义a.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免役法b.变法的效果与局限性c.对社会的影响与评价2.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地位a.科举的内容与作用b.进士科与考试制度的变迁c.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影响3.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a.农业区划与粮食政策b.造纸术的推广与影响c.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d.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对经济的影响4.北方藩镇的形成与发展a.党项族的表现与影响b.北方藩镇的政治与军事作用c.对宋朝统一的破坏与限制三、南宋政治与文化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发展a.赵构的即位与建立宋朝南京b.南宋政权的北迁与抗金战争c.忽必烈的攻占与南宋灭亡d.宋理宗的即位与建立临安2.文人政治与新儒家学派a.程颢和程颐的关学与南宋文人政治b.朱熹的思想与学派3.南宋的文化与艺术a.词人与词学b.宋元戏曲的发展与特点c.绘画与瓷器的发展与创造4.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动荡a.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影响b.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兴盛c.对元朝的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四、元朝的政治与社会1.铁木真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成立a.铁木真的部落联盟与鞑靼汗国b.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各部与后来的称帝c.元世祖忽必烈的攻占南宋与建立元朝2.元代的政治制度与农民起义a.行省制度与三司职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豪强c.红巾起义的爆发与发展3.元朝社会的特点与文化a.屠族与回部的统治b.元朝法律的制定与民族融合c.元朝文化的发展与影响4.元代对外关系与对汉人政策a.元朝对外征战与邻国关系b.元朝的对汉人的统治政策c.对元朝局限性的反抗与抵制五、明代的政治与政权的更迭1.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更迭a.建文帝的即位与政治b.永乐帝的即位与政治措施c.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对立与和解2.明代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a.明代的农业政策与生产b.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兴盛3.明代的文化艺术与科技a.文化与教育的兴盛与百科全书的编纂b.文人画与文人墨迹的发展c.明代的科技成就与农业技术的改进4.纪宁靖、张磐与明代社会的动荡a.社会民变的发生原因与爆发b.纪宁靖、张磐与明代政局的动荡c.对卢氏政权的对抗与推翻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a.明代的外交政策与交通往来b.明代对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政策c.明代对邻国的战争与纠纷2.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与丝绸之路a.明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与茶叶、瓷器的出口b.丝绸之路与大西洋贸易c.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与海禁政策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交流a.明代科技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传播b.修明太祖、明太宗文庙的考古学贡献。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手册提纲 (湘教版)第一章:古代社会与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 早期人类的文化与艺术表现- 早期人类的科技与发明2. 祖先文化与古代帝国的兴衰- 古代人类的宗教与- 古代人类的文化传承与认同- 古代帝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古代帝国的经济发展与衰落第二章:近代历史与革命1. 欧洲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思想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2. 近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崛起- 世界两次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联合国成立及其作用第三章:现代中国与世界1.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变革- 鸦片战争及中国的危机与改革- 辛亥革命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潮-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2.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发展-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与合作- 中国对国际问题与全球治理的贡献第四章:当代世界与全球化1.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现代化与发展的挑战- 政治体制与民主制度的争议-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信息时代与科技革命- 互联网与数字化社会的兴起- 科技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的未来第五章: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历史观念与历史素养的培养- 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与启示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与评价- 历史研究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注:以上提纲仅为参考,详细内容请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与完善。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

201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资料整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a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c诸侯的权力: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d分封的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评价:①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全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②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等等。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识记秦的统一,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应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皇帝制:特点(内含):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①内容:以皇权为中心,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资料整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a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c诸侯的权力: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d分封的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评价:①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全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②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等等。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识记秦的统一,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应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皇帝制:特点(内含):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①内容:以皇权为中心,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县设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隶属于郡。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极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从上到下依次为郡、县、乡、里等)(3)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措施: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设郡县制;④思想上实行专制政策:焚书坑儒等。

三、识记中央集权的发展,理解君主专制的演进,理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原因:汉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较大权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1)措施:a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b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c财政: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2)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1)措施: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目的:为了加强皇权。

(3)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尚书省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1)措施: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1)措施: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得到加强。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四、识记宰相制度的废除,理解军机处的设立。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

(2)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中书省和宰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皇帝钦定,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

(3)影响: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2)消极:皇权的极度膨胀,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五、识记希腊文明的摇篮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理解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1)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条件:奴隶制商品经济。

(3)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

(4)政治前提:城邦体制。

城邦的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1、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内容:①政治上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

④废除债奴制。

意义:动摇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1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内容: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②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意义: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达到顶峰内容: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②扩大五百人会议的职能;③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④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⑤发放观剧津贴意义:充分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六、罗马法的发展、完善;理解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民法大全》时间: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制《民法大全》。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3)对西方近代法制产生重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奴隶制度),男女权利不平等。

实质:维护奴隶制度。

七、识记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目的:在于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作用:(1)君权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八、识记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应用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1年,美国独立。

但松散的邦联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宪法内容:(1)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2)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的影响意义:(1)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2)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局限:1、允许奴隶制存在2、对印第安人、黑人种族歧视。

3、妇女地位低下。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发展:19世纪60年代开始两党轮流执政。

影响:左右政局、成为特色、资产阶级政党。

九、《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德意志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十、识记虎门销烟,应用《南京条约》及其影响,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1、列举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5次主要侵华战争:◆2、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 A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B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C虎门硝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定《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①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从此,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③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战争的国家:英法美俄(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天津条约》:1858年。

与英法分别签定。

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